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案

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案

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案范文第1篇

现;做法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2―0061―01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理论形态。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能源危机等全球性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生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使我们深受其害。党的十报告强调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融入到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决定将生态文明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这一举措为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提供了机制上的保证,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一、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四个模块中的体现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括《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与生活》四个模块,在教学活动中都能体现和落实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例如,在《经济生活》模K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挖掘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当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引导学生对学校部分同学有违环保理念的消费行为进行点评,促使学生自觉反思自身习以为常的消费习惯,形成“科学消费”、“绿色消费”的观念;当讲到“全面发展我国经济”时,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在《生活与哲学》模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物质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等观点。当讲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时,可通过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也应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政治生活》模块教学中,当讲到“政府职能”这一内容时,要使学生深入认识政府的社会建设职能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职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做法

1. 加强宣传。教师在课堂上应以改变全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为着力点,大力向学生宣传国家关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强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理解,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与自己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要让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 高校 生态安全 教育

[作者简介]石贵舟(1974- ),男,安徽安庆人,南京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知识流与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 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运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4SJB230)、2014年度南京工程学院党建与思政研究立项课题“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Z201415)和2012年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重点课题“知识管理视野下高校生态安全管理研究”(项目编号:GY2012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040-02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确实,高校是知识生产者和管理者,是知识的生产源和集散地。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在知识的构建、整合、创新和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就是对知识的传播、应用和创新的过程。而高校生态安全教育方式与水平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知识的传播、应用和创新。因此,现代高校的生态安全教育要与时俱进。

一、对知识管理及高校生态安全的界定

知识管理尚无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不完全相同。通常认为,知识管理指个人、组织或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知识和知识流动的过程、知识组织机构、知识资产、知识人员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以期实现知识的共享、创新和增值,从而促进知识的价值增值。因此,笔者认为,高校知识管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实现高等教育目的,高校管理者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知识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合理利用高校内、外部知识资源,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潜能,建立知识库,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从而达到最佳的知识产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功效管理过程。

对于生态安全来说,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映。结合狭义生态安全的定义,笔者认为,生态安全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安全,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权、生存权、健康享乐权、必要资源权、社会次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或人文)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系统工程,它是环境、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的协调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结合以上生态安全的定义,笔者认为,高校的生态安全包括高校的自然生态安全、人文生态安全、社会生态系统安全三个方面,即能为师生员工生活、学习、工作和科研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时高校自身运行良好,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能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和科研服务的一种良好的状态。

二、高校生态安全的知识性分析

1.系统性。高校是以知识作为基本的操作材料和加工材料,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跟知识有关。高校自然生态安全包括高校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树木花草的种植,自然环境的绿化,校园整体的美化亮化都需要有生态学相关的知识作为积累。而高校人文生态安全更需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和探访神奇的科学研究,这一切都是在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中体现知识系统性的魅力。高校的社会生态安全是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社会声誉的综合反映和系统的写照,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了其知识的传递、升值过程,也正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2.动态性。高校的生态安全正如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一样,不是一个固定不变、一劳永逸的事情,它会受到经济、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一所高校受其综合实力、科研水平、师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文明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其生态安全状况呈现动态性,这跟知识的学习一样,常用常新。

3.艰巨性。高校生态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后进行整治和治理,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超出了前期的投入,所以高校生态安全又具有艰巨性。知识也如是,一旦用在了错误的地方,就会产生惊人的后果。例如,携带核弹头的原子弹用在战争上,会对人类产生毁灭性后果。当然,对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准更需要经过专业的熏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具有一定的艰巨性。

三、影响高校生态安全的要素分析

高校生态安全包括自然、文化、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直接影响因素,因为自然因素出现问题,生态安全问题就会直接表现出来。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是间接影响因素,它们主要是通过自然因素这一中介变量对生态安全产生间接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把自然因素作为文化、社会这两个变量的中介变量来研究生态安全,生态安全影响因素模型如41页图所示。从该模型可知:要想解决高校生态安全问题,可以从自然、文化和社会这三个因素入手进行研究。把这三个方面作为影响生态安全的3个一级指标,而自然因素又分为高校环境绿化、高校空气状况、高校植被情况、高校物种多样性、高校土地资源、师生居住情况6个二级指标来进行分析;文化经济因素可分为高校教育教学、高校的科学研究、高校的人才培养、高校的文化传承4个二级指标来判断;社会因素分为高校的生态安全意识、高校的生态宣传力度、高校师生数量、国家对高校的政策、高校规模扩张程度、高校拥有生态技术、高校科技教育经费、高校汽车数量8个二级指标来分析。这样我们可以从18个二级指标来判断生态安全的破坏程度,每一个指标有一个合格或良好的经验值(标准值),用管理学上的专家打分法对高校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估,邀请专家对这3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进行打分,打分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这个指标最终得分,再根据指标的相应权重,得出总的得分与相应的经验值比较,判断高校生态系统的安全程度。

四、高校生态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1.生态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一些没有设立生态、环境资源等专业的高校,其生态安全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编写、师资配备都不完善,要真正开展非生态专业大学生的生态安全教育就是不可能的事了。即使开设了相关专业的一些大学,主要是进行专业课教学,非本专业的大学生也是不可能得到相关的教育熏陶。从全国高校来看,每年招收的环境类专业学生不到普通学校招生总人数的0.5%,非生态专业学生占绝大多数,而在非生态专业开设与生态相关选修课的院校仅占全国高校总数的 10% 左右。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学生没有选修或必修过生态安全教育相关课程,没有接受过生态安全教育,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对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尊重之情,更不能主动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2.生态安全教学设置不够合理。在教学体系方面,许多高校只重视生态专业或是环境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但是在非生态专业或环境专业的学生中,把生态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的非常少。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高校大学毕业生应该是具有生态意识、懂得生态文明、有专业技术的现代人,因此在大学教育教学的培养方案中,就应该含有生态世界观和生态伦理道德观的内容;在专业设置方面,对非生态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不是其专业课,但是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生态意识、生态的重要性、生态安全危害性及生态安全的基本技能技术等内容,并且有相应的学分。

3.缺乏长远通识生态安全意识。生态意识是开展生态安全教育深入开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就不可能对生态安全的危害性有深刻的认识。以下三种情况都是因为生态安全意识的缺乏导致的生态安全:一是过度开采带来的生态安全;二是盲目引进外资带来的生态安全;三是忽视森林资源保护带来的生态安全。我国的高校生态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虽有几百所大学开设了环境专业,但在专业学生中的生态环境专业教育不能代替在非专业学生中的生态普识教育,更不能替代生态文明教育。生态安全意识,事关21世纪我国能否顺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远景目标。

五、实施高校生态教育的对策

1.加强高校生态环境建设。要推进高校生态安全教育,就必须把高校生态安全教育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而加强高校的生态环境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高校自然生态环境建设。高校要加强绿化,植树种花,注重校园美化,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维护高校生态平衡,让人在一个芳香宜人、绿树成荫的环境里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二是加强高校人文生态环境构建。如先贤感悟、节能降耗、低碳出行等的生态文明行为,这些均能激发师生践行生态文明的意识,也能自觉地内化自身素质,提升师生员工内在人文素养,表现为自觉的生态文明行动。三是强化师生的生态环境意识的构建。即让师生员工树立良好生态观,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高校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的建设中。反过来,参与又提升了其主体意识,强化了责任。因此,要提升师生的生态环境意识,让其主动关心生态安全建设,从而慢慢地固化为其行为,养成生态文明习惯。

2.深化高校生态教育改革。生态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理念。课堂教育是高等生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高校生态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一是改革高校的生态课程设置。高校可以在非生态专业、非环境专业的学生中开设生态安全教育选修课,课题内容涉及生态观、生态建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论述、生态建设的不可逆性等生态安全的特性介绍,以及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大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注重生态环境师资的培育。一方面,可以在重点大学或研究生院培养生态教育师资力量,为生态环境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师资对生态安全教育定期培训,提高高校现有师资对生态安全的教学能力和生态意识。三是寓教于乐,把生态理论教育融于社会实践中。例如,可以将生态理论融于大学生毕业实践的调查和学习中,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对高校所在的地区的山川河流、厂矿企业、生态环境、物种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既让学生了解社会自然环境和生态状况,又得到相应的科学锻炼,也为地方政府正确有效地规划环境治理与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案和依据。

3.加强高校生态实践教育。高校应视生态文明素养与人格素质、学术品质和职业素养一样重要。高校学生处、团委、学生社团等组织是推进生态实践教育的重要力量,在高校团组织生活会、院校活动中将引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议题,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能给广大学生带来普遍而深刻的教育作用。高校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电视台、广播站、校报等,开设生态教育专栏,倡导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并且邀请专家作环保讲座,交流生态环保的经验和体会。

4.建立高校生态安全知识库。高校的活动是以知识作为基本的操作材料和加工材料,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均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因此,高校应该建立一个核心的生态安全知识库,集中高校的生态安全的理论知识、教学讲义、科学研究、生态历史资料、环境保护、毕业生生态论文、学术交流等知识组成的知识库。其核心知识库由校学术委员会作为最高的领导层,任命由校长和学术带头人为主的知识主管(CKO)决定其知识共享机制和范围,下设知识管理办公室,办公室由学校的科研处、教务处、校长办公室、信息中心组成,统一知识库的日常管理,保证生态安全知识的共享、创新和增值。同时,可以建立校园生态安全知识库的知识共享机制和知识激励机制。

5.建立高校生态安全知识链。高等教育是联系社会的纽带,具有较高的自由度与开放性。生态意识的形成,生态习惯的培养既可以在高校也可以在社会组织中获得。因此,高校生态安全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不能拘泥于某一组织或者范围内,应该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开展合作,把生态安全知识的节点(高校、政府、居民社区、社会民间组织)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开放的生态安全知识链,让生态安全知识在整个知识链中流动起来,从而在知识流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共享、传播与创新。在实践上,高校可以加强与地方政府、居民社区以及敬老院、中小学等机构的合作。开放的高校生态安全知识链,可以有效地运用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让高校生态安全知识高效运行。

总之,高校生态安全教育的形式多样,要重视第一课堂的正面引导以及高校的内外结合,使高校生态安全知识得到普及和提升,真正持续有效地推进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案范文第3篇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2016年,仍然是我县教育基建工程大项目多、投资总量大、任务繁重的一年,预计总投入将超过1.6亿元。加快新城中学和第四中学建设进度,完成新城中学、第四中学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文溪小学二期土石方工程,争取完成二期主体工程30%以上的工程量;尚湖小学综合楼竣工交付使用;启动新渥镇中心幼儿园、电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争取基本完成职教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完成投资1500万的年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完成学校高污染燃煤锅炉整治。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根据《__县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实施方案》,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计划在2016年投入12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争取各学段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年均投入值均达到全省上年平均值。交互式多媒体班套比达到2∶1,普通中小学生机比达到5∶1,普通教室和功能教室多媒体配备比达到1∶1。以广泛应用为前提,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突破口,有序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是组织各种比赛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二是加强资源库建设促进应用,“人人通”空间开通率达到90%以上,建设视频教育资源和共享平台;三是优化技术环境促进教育教学管理,争取启动建设全县统一管理无缝漫游校园无线网络(不低于100M);四是打造信息化特色品牌促进智慧型校园建设,加强__中学、__二中两个创新实验室的跟踪管理。

着力拉长学前教育短板。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全面实施《学前教育发展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健全、完善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建设游戏型课程,全面推广游戏型教育,坚持小学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防止幼教小学化倾向;开展城乡结对、公民办共建、示范园帮扶等活动,开发、利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保教质量;提升学历水平和持证率,今年安排38名幼儿教师的招考名额,其中招考本科非幼师学历及以上的20名;实行学前教育公用经费制度、编外教师补贴制度、新建民办园奖励制度、幼儿园升级奖励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调整机制,稳步提升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快等级幼儿园创建,争取乡镇等级幼儿园比例达100%,入等级园儿童比例达90%以上。制订和启动__县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努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

着力拉长职业教育短板。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深度推行理实一体教育,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特色优势专业。积极尝试现代学徒制,强化实践环节,加强专业技能教育,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探索“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鼓励校际共享实习实训设施,争取与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的合作办学有重大突破。多路径成才,满足广大家长及学生的“技师梦”和“大学梦”。加强职校内部管理,控制流生,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做好职高招生工作,确保普、职高招生比保持基本相当。坚持“两条腿”走路,开展城乡居民各类教育培训,完善以县社区学院为龙头、区域社区教育中心和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的成人教育网络,力争城区街道社区学校和中心镇成人学校标准化率达到100%,设点社区学校标准化率达到60%以上,基本满足居民学习需求。

全面推进立德树人行动。贯彻落实育人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实现课程、实践、文化、活动等四维育人,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一是实行课程育人。加强时政教育,建设好校园时政宣传栏,及时宣传国内外重大时政新闻,宣传党和政府的主张,宣传社会新风尚。积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打造德育精品课程和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创新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实施中职学校德育品牌项目建设。着力培育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文明教养、公民责任和理想志向。二是实行实践育人。学习和践行新修订的《中小学守则》,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大力开展

劳动教育和实践教育,推进志愿服务,推行垃圾分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__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三是实行文化育人。发挥广大师生的主体作用,强化校园的品质铸造和文化建设。召开全县校园文化建设和育人工作推进会,出台《关于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开展校园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创校园环境之美,展校园文化之美,扬师生品行之美。广泛开展“扮靓我们的校园”活动,师生动手、动脑,整饬校园环境,装点学习生活场所,建设美丽校园。合理规划校园公共文化空间,广建读书角,各类功能教室及实验室经常性地向学生开放。继续开展书香校园、特色项目学校、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特色学校评比,突显学校的品牌效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完成义务教育段学校章程制定,组织学校开展校内规章制度立、改、废、释工作,全面建立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并以章程为基本规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办学自律机制。学校要努力提高颜值,提升气质,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今年下半年面向社会分类开展点赞最美丽校园、最浓书香校园活动。四是实行活动育人。多形式地组织开展仪容仪表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在中职学校开展文明风采竞赛、劳模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鼓励、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及公益活动。积极开展创建快乐校园、幸福校园活动,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持续推进“体艺2+1”项目,深入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好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科技节。深入推进教学改革行动。一是积极稳妥地开展课程改革工作。抓住校长和教研员等少数关键人物,大兴校长读书学习之风、教育研究之风、上课听课之风,让潜心抓教育教学成为校长的新常态,持续提升校长课改领导力。组织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撰写学校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向全校教师作专题讲座,讲座视频上挂教育网分享交流,邀请专家评比点评。组织教改论坛、学校课程评价方案交流、分管教学校长评课等活动。局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学校,蹲点抓好教改试点工作。以选择性教育思想为指导,借鉴供给侧改革的思维,丰富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推一批课改样板学校,推一批精品课程。小学侧重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初中侧重品格和学习能力。推进普高课改与新高考招生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推进普通高中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和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积极指导学生选课选考,分散考试节点,减轻考试压力,系统设计、大力推进特色课程群、精品学科课程群建设,重视生涯规划教育,适当增加职业技能类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二是推进体现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加强对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坚决纠正作业过多、过难以及需要家长代做作业等现象。改变传统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建设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文化,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课堂、教服务于学的课堂。增加体验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完善教学组织形式,重视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培育,探索泛在学习、移动教学新模式。鼓励开展选课走班、小班化教学、小学低段全科教育等教学改革,多形式实施协同教学、个别化教学。实现农村自然小班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全覆盖,从小而散走向小而美、小而优。三是完善与课改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修订《__县中小学教学管理评价方案》,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学生综合评价制度,探索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多样化评价,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积极探索和改进试卷评价方法。落实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相互转学的政策,规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四是加强教育督导、教学视导。教育督导突出中小学规范办学、课程管理、教育现代化短板建设等重点,教学视导重点解决教学检查和反馈不同步、反馈与矫正不同步等问题。

认真实施“责任与担当”主题教育工程。以“责任与担当”为重点,以“爱”为核心,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勇于承担责任,乐于承担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追求道德高线,守住纪律底线,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立体教科书,以优秀人格魅力和丰富学识魅力影响学生。引领教师提升担当能力,敢担当、会担当,积极作为,主动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参与者、推动者、贡献者。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重点促进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让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发展得好。继续寻找和发现身边“最美教师”,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开展常态化、有质感的教师家访,密切家校联系,提高教育美誉度。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力行动,鼓励教职工追求高尚、诗意的生活。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科学执行全面二孩政策。锲而不舍抓作风建设,形成从严管理的新常态,向实处使劲,向细处用力,向严处较真,继续出重拳治理伤害学生身心、学术不端、有偿补课等违法违规和有损师德的行为。

大力实施教师专业提升工程。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

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案范文第4篇

2016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各联合主办部门要根据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主题,结合以下重点内容,组织安排好相关活动。

各级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要通过宣传展示、表彰奖励、技术交流、互动体验等方式,弘扬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存共荣的生态文明理念,宣传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新资源观和节能、节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等新举措,普及节能低碳科学知识,表彰节能低碳先进典型,推广高效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倡导勤俭节约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积极发挥公共机构在节约能源资源中的重要作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深入贯彻《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及《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要组织各类公共机构开展节约能源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引领全社会厚植崇尚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普及节能科技和常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新技术,培养绿色生活、绿色办公、绿色消费的良好行为习惯,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医院、节约型校园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的示范带头作用。

各级教育部门要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以节能低碳、绿色文明、节粮节水节电等为重点内容的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节能低碳环保理念,培养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行为习惯,营造节约型绿色校园的良好氛围。

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广泛开展节能减排低碳适用技术成果的宣传与推广活动,深入开展全民节能减排低碳科技示范,宣传国内外简单实用的节能减排低碳的窍门和技巧,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万众节能减排低碳的科技创新意识。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大力宣传并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在工业行业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在企业宣传普及节能减排低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知识,引导企业职工自觉参与节能减排,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氛围。

各级环保部门要紧紧围绕《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相关要求,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主题活动,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努力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努力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习惯养成,坚持“更新理念、夯实基础、节约优先、绿色消费、创新驱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全民行动”的基本原则,准确把握“个人自律、绿色消费、激励带动”的实践要求,通过全面构建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全民行动体系、创新开展全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搭建绿色生活方式的行动网络和平台等措施,使生产方式绿色化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深入人心。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抓住建筑领域绿色发展、能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环节,加强宣传引导,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社会环境。积极引导建筑行业坚持符合科学、利于节约的规划和设计理念,广泛应用节约能源资源的设计方案、施工技术和产品。积极宣传绿色建筑、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等工作的良好效益。推广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积极开展相关示范,宣传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推广绿色建筑适用技术、创新产品、运行管理措施等。推进超低能耗建筑、高性能绿色建筑示范。积极倡导实行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措施,降低建筑用电需求。积极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大力宣传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充分利用视频、微博、微信、海报等多种方式在车、船、路、港领域宣传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理念。推广节能减排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提升行业节能减排监管和服务能力,倡导公众绿色出行,营造绿色交通氛围。

各级农业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清洁炉灶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大力推进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强化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为主的农业清洁生产示范,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加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示范市和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技术咨询和宣传培训,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节能意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各级商务部门要以“绿色产品进商场、绿色消费进社区、绿色回收进校园”为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鼓励流通企业开展绿色产品采购和节能产品促销,加强与节能技术产品供应商的对接交流。开展社区绿色消费宣传活动,促进旧货和闲置物流通,培养节约和绿色消费理念。开展校园绿色回收教育和实践活动,普及回收知识和节约技能。

各级国资委要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带头履行节能减排与低碳的社会责任,深入开展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及减碳活动。各中央企业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加快实现能源结构的清洁化、低碳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工艺与装备,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低碳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做好全国企业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表率。

各级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要组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以新闻、专题、访谈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节能低碳理念和知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开设专栏宣传接地气、贴近性强的节能低碳技术。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在重要时段循环播放一定数量节能公益广告,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级工会要深入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竞赛活动,将生态文明作为职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职工中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进一步深化重点行业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围绕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开展对标竞赛。组织职工立足岗位,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掌握节能减排技术,为企业节能减排做贡献。发挥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作用。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宣传节能环保低碳的理念与知识。在企业青年职工中开展节能减排创新创效活动,组织发动青年志愿者、青年环保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青年之声”互动平台、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动漫等新媒体手段,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理念。

各级妇联组织要在城乡妇女和广大家庭中持续倡导节俭养德、低碳环保理念,引导妇女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身体力行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影响他人、奉献社会,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组织发动巾帼环境友好使者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妇联系统所属新媒体的作用,开展节能低碳、绿色生活、节俭养德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从而增强妇女和家庭保护生态、节俭节能、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军队各级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珍惜和用好宝贵的军费资源,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落实到各行业各领域各环节。持续深入开展“八节一压”、“红管家、好当家、小行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红旗车分队、红旗车驾驶员”评定和“森林军营”创建等活动,制定军队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研6究制订适合军队特点的新能源研发和推广应用政策,组织驻高原、海岛、边防部队新型能源综合利用探索研究,抓好“清煤工程”、既有设施抗震节能综合改造,搞好既有房地产资源调余补缺,积极倡导和建设军营节约文化,不断增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形成崇尚节约、绿色低碳的军营新风尚。

中直机关要坚持不懈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贯彻落实,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对节约节俭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自律。扎实做好节约型机关建设宣传作品征集活动成果应用工作,通过优秀作品巡展巩固活动成果、提高宣传实效。设计制作发放宣传用品,在中直机关广泛张贴宣传。开展绿色低碳体验活动,倡导步行或乘用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或公务出行。启动中直机关废旧物品回收体系建设,加强废旧物品的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项目试点和充电设施建设工作。

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案范文第5篇

1.特色办学试验稳步开展,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迈出了可喜步伐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2012年,省教育厅加大推进高中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确定南昌市第二中学等44所普通高中为全省普通高色发展试验首批试点学校,试验内容为国际化教育、课程模式改革、多语种教学、音体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普职融合等。各地各试验学校制定试验方案,积极开展试验工作,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南昌市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市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特色推进、差异发展,创建多样化的普通高中资源格局,为不同的孩子提供适合的普通高中教育”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九江市政府及教育局领导经常深入到试验学校调研试验工作。抚州市教育局组织试点学校到先期试验省份的学校学习取经,并召开特色办学改革论坛,交流经验。各试验学校将试验工作列为学校最中心的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实施。高安中学定期召开校长会,专题研究体艺特色试验工作,每月召开工作协调会,督查试验工作进展情况。九江外国语学校为了保障试验工作的经费需求,学校设立了“多语种教学试点资金管理专户”,将项目建设经费由财务部门统一支付,资金封闭运行,项目单独核算。普通高色发展试验现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学校特色初现端倪。高安中学的体艺教育、南昌市洪都中学的国防教育、东乡实验中学的书法教育,深受教育部门认同、师生喜爱。二是学校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各试验学校将试验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发展,校园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南昌市实验中学开展艺术教育,着力打造两条艺术风景线。景德镇一中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定时刊出青少年科技创新专题内容,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科技的熏陶。三是师生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遂川第二中学教师通过培训进修和业务学习,成为既能适应普高教学又能适应职高教学的“双师型”人才,一兼多能。高安中学经过体艺特色教育,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素质得到提升各地方政府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力度。2013年和2014年,全省分别补充普通高中教师1000余人。石城县政府建立石城中学引进师资“绿色通道”,并在教师岗位职数设置上为学校增加10%的名额。玉山一中分层培训师资,对新教师重点培训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尽快适应教学,对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师注重校本教研,培养其成为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对工作时间很长的教师则加强成就感和危机感教育,使其永葆教育教学活力。上饶一中在“青蓝带教一扶一”的基础上,启动青年教师“名师培养计划”。兴国平川中学实施教师“九个一”活动,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上高二中、遂川中学在校内开设学术讲坛,由学校名师轮流讲座,实施学科首席教师评聘制度,给教师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九江县一中实施“四多四少”师德师风建设要求,真心、真情、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赢得家长广泛赞誉。

3.校园管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得到丰富大部分学校十分重视学校管理,建立健全的教学常规管理、教科研管理、民主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各项制度,并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绿化、美化、净化的幽雅求学环境。南昌一中遵循“严管、厚爱、重教”原则,做到制度约束人、制度激发人、制度提高人和制度奖励人。芦溪中学构建了校长负责制下的“两线三级”管理模式,科学高效。崇义中学重视全员、全程、全面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方法要效率”。各学校重视环境育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内涵不断丰富。宜丰中学构建以“责任”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学校管理者对校园精致管理负责,教师对实行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负责,学生主动开展“自强、自主、自理、自律”教育,对自我成长健康负责。永丰中学校园环境的设计和维护、花草树木的栽植、假山巨石的点缀由师生共同完成,使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式校园。

4.德育工作有效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广大普通高中学校重视德育工作的同时,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艺术节、科技节、社团活动均由学生自主筹备、主持、协调完成,展现了学生的优良素质。瑞昌二中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择优录用、末位淘汰制度,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余七中实行“一包五联系”德育工作制度,班主任包班、每个党员联系一个学生寝室、中层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一个贫困学生、班主任联系学困生家长、科任老师联系弱科学生、政教处保卫科联系公安等职能部门。奉新一中开展学生励志教育和全国重点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特色。崇义中学、新钢中学、瑞昌一中多年坚持课间跑操、武术操、健美操等活动,全校师生齐上阵,形成学校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学生体质也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普通高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还有待完善,办学特色不明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办学环境不尽人意,新课程实验推进困难大,应试教育局面有待扭转等。

1.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仍需改善长期以来,国家的教育投入主要用于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投入少,出现教育投入上的两头重中间轻的“哑铃型”现象,学费等收费标准一直没有提高,绩效工资绝大部分由学校自筹,甚至完全由学校自筹,公用运行经费缺乏,使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经费困境。许多学校因建设等原因,债务较重,对后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宜丰中学2012年和2013年所有收入与支出相抵,经费缺额200多万元;鄱阳一中近年来经费缺额每年都在50万以上,萍乡市普通高中负债达2个多亿,宜春市负债5亿多元。为还清校建债务和应对讨债,校长疲于协调、疲于应付,无法集中全部精力来抓教学和学校管理。在办学条件上,一些农村高中缺乏标准的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数量不足、仪器设备陈旧,通用技术师资、场地和设备配备不到位。一些城区学校缺乏开设选修课所需的师资和设施场地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地和场所。

2.教育生态环境不尽人意,发展步履维艰教育生态环境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对高中办学的限制过多,优惠政策少,且落实不力;部分学校周边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学费、住宿费等标准太低,择校费实行严格的“三限”政策,且在逐年减少,学校正常运转难;各种考核和检查太多,学校疲于应付;虽然全省使用了学籍信息化管理,但招生行为仍然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等等。

3.培养目标单一绝大多数学校仍然以高考为培养目标,学生为高考而学,老师为高考而教,学校为高考而办,地方教材的使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学生个性的发挥和特长的培养被边缘化,普通高中教育作为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以及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过渡和衔接等功能被弱化。

4.发展不均衡,城乡差异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城市和农村之间及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及职业高中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调研中发现,“重点高中挤不下,一般高中、职业高中生源紧张的现象”非常普遍,一般高中和职业高中发展极不协调,一般高中尤其是农村中学因特色不明显,生源素质较差,办学效益日益下降,并陷入了优质师资逐渐外流、生源越来越少、教学质量逐渐滑坡、办学经费越来越紧张的局面。

5.师资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普通高中面临的另外一个重大困难是师资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一是教师学历合格率不高。根据2013年统计,全省普通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0.6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学科结构性矛盾突出,语、数、外教师配备齐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和通用技术等师资短缺。三是骨干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待遇低,许多优秀师资流向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或改行,或辞职自谋职业。四是教师引进渠道不畅通,学校需要的人才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该调入的很难入编,使得有的教师已上岗三五年,甚至七八年还未拿到编制,如鄱阳县第一中学编外教师比例达到28.83%。

6.推进新课程改革困难重重,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普通高中推行新课程实验已经多年,但“减负”尚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新课程要求与现实存在较大偏差,大班额制约着“走班制”的顺利开展;教学组织仍保持着传统模式,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和个性没有得到发展;评价学校时仍是唯升学率,影响和约束了学校的特色发展。

三、建议

1.加大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一要政府加大教育经费、师资引进、培训等向普通高中倾斜的力度;二要鼓励学校挖掘优势,办出特色;三要政府尽快出台文件,提高普通高中收费标准,足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四要尽快为普通高中化解债务,可利用城市改造的土地和其他资源来扩大高中的资源,在城市建设用地的出让收益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学校建设,设法化解由于近年扩容和建设所欠的债务;五要政府制定法规和优惠政策,鼓励民间举办高中教育,扩展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推进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2.改善教育生态环境,保障学校健康发展一要积极探索如何破解“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问题,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作用,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减少学生的应试压力,促进高校科学选才;二要加大对严重影响学校发展的生态环境的治理,强化与城管、公安和文化部门的协作,加大对学校周边脏乱差的整治力度;三要制止文山会海和各种妨碍学校发展的检查或评估,给学校以办学自;四要强化对公、民办普通高中依法办学的监督,加大对建设和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和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要规范校长选拔工作,将有事业心、懂教育、懂管理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校长岗位,并为他们自主办学创造良好环境;二要建立合理的增编机制,改变师资不足状况,建立科学的进入、退出机制,改变优秀教师进不来、不符合标准的教师出不去的局面;三要给予学校更大的用人自,以便学校选到合适的人才,满足学校发展需要。在增大校长用人权的同时,增加对校长的问责机制,以增强校长的责任意识,防止腐败;四要强化教师培训机制建设,让每个教师有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五要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

4.完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推进机制一要按照新课程实施方案,切实完善实验推进机制,持续深入开展对新课程实验的领导与专业引领;二要制止地方政府,包括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下达高考指标的做法,并规范对学校的检查和评比活动,给学校以宽松的办学环境;三要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转变学校根据高考成绩对教师进行考核和评价的做法,切实改变一切为了高考的办学模式;四要加大对校本课程的研究指导和检查,对符合地方和学校实际,深受学生欢迎,有利于学生拓展能力的校本课程应予以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