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流动人口状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馨瑶(1990-),女,汉族,湖南攸县人,研究生,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
摘 要:基于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的描述统计,对其行业分布、职业结构、整体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流动人口存在着就业层次偏低、就业分布与产业耦合度低、收入存在性别歧视等问题,最后就如何提高就业收入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流动人口; 就业; 收入; 湖南省
一、湖南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口流动迁移日趋活跃。受现行二元社会体制的制约,大量人口完成了地域转移而未实现身份转变,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湖南省境内的流动人口为686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56%。这些流动人口成为湖南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收入状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湖南的经济发展水平。下面基于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流动人口的就业收入情况进行分析。
(一)总量规模。样本总数为7511人,男性多于女性,其中男性为3951人,女性3560人,男女性别比偏高。可见流动人口的生育观念还有待转变,重男轻女的思想未得到彻底改变,男女平等的良好社会风气有待进一步形成。
(二)年龄构成。样本中男性平均年龄为29岁,女性为28岁。0―14岁年龄段占19%,60岁以上人口不足1%,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高达80%,由此可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高。这一方面说明年轻人精力充沛、适应性强,因而流动性也大;另一方面说明随着市场的活跃,越来越多的中年人选择来湖南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三)教育程度 。文化程度是反映人口质量的重要标志,流动人口素质高低对地区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样本显示流动人口的文化构成为:未上过学的和本科以上的人数占比不到3%,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小学、初中和高中这三个层次,所占比例分别为17%、48%和22%。从中可知流动人口整体素质不高,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
二、湖南流动人口就业收入特点分析
(一)行业结构特点。样本中流动人口在第一产业占比2%,第二产业为16%,第三产业占比最大为82%,;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主要从事建筑业,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中,而在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中就业人员不到7%,可见流动人口从业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在第三产业中又以传统服务业为主。
(二)职业结构特点。湖南的流动人口中高达95%从事的是体力劳动,只有5%的人从事脑力劳动,在体力工作中,流动人口主要从事的是经商。总之,流动人口的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体力劳动都是人们认为的脏、累、差的简单工作,他们相当一部分人从事的是带有技术性的复杂体力劳动。
(三)收入整体水平及差异特点。调查显示湖南的流动人口平均月收入为3000元,低于全国的3200元。其中就业身份为雇员的流动人口平均月收入为2300元,远低于全国的2800元。湖南流动人口收入与全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也从侧面反映出湖南经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收入的性别差异。湖南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男性的平均工资为3200元,女性的平均工资为2300元,女性工资水平只有男性的七成左右,可见男性的收入远高于女性,虽然部分原因是女性由于传统观念就业率低,但是男女平等这一点在薪酬上还有待改进。
2.收入的年龄差异。 湖南省流动人口中平均工资最高的是25-34岁年龄段,达到每月3300元,其次是35-44岁年龄段,为每月3234元,其他年龄段的平均工资也都在2000元以上。15-24岁年龄段流动人口由于年纪小,进城务工时间短,因此工资水平相对较低。45岁以后,流动人口的工资水平迅速下降,45-54岁降到了2883元,55-59岁进一步降到2602元。流动人口的平均工资水平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先增加后减少的整体趋势。
3.收入的教育程度差异。数据显示湖南流动人口收入最高为研究生,平均工资3500元,大学本科以3400元位居其次,最低的是未上过学的流动人口,工资均值只有2180元。流动人口的收入随着受教育程度提高而提高,并且受教育程度越高,其与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收入差值也更大。
三、流动人口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 人口综合素质差,公益培训机构较少。 从前文分析可知,流动人口就业层次较低,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一特征与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与技术能力息息相关。一方面,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决定了他们所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流动人口具备的专业技能很少限制了他们的就业范围。外来人员也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想要补救,但培训机构高昂的学费与自己较低收入的反差使他们极少有人去充电学习,这也侧面反映出公益性技术培训机构的匮乏。相关单位应多为流动人口这一弱势群体创造机会与条件,帮助他们提高自身能力以更好地为湖南服务。
(二)就业分布与湖南产业结构耦合度低。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业占GDP的比例稳中有降;工业占比先降后升,但整体比重仍然太小;服务业则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由80年代的18%增长至现在的40%。目前湖南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三大产业的变化体现了产业结构不断高度化的过程。然而工业产值一直低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第三产业规模小质量差又无法担当起主导产业的重任;加之从事第一、二产业的流动人口较少,而分布在第三产业中的流动人口又集中在传统服务业;这与湖南长远发展规划大相径庭,已经成为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薪酬性别歧视明显。上述分析数据显示女性平均工资只有男性的七成左右,反映了用工单位对女性的性别歧视。究其原因,由于传统性别观念有所回潮,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男人应该以社会为主,女人应该以家庭为主”。女性的家庭负担较重,增加了其就业身份脆弱性,表明在薪酬上的男女平等之路任重而道远。
四、相关建议
(一)设立培训机构,加强技能培训。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步转移,从事各行各业都需要一定的培训学习。当本地劳动力不能满足需要时,必然要有一部分外来劳动力作为补充。但现在的企业招聘是有选择性的,工作经验和学历的门槛较高,这为流动人口的就业增加了难度,对社会治安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开设公益性的培训班,为流动人口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从而逐步提高就业层次,这不仅对流动人口和企业有益,对社会和谐有序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倡导就业的合理分布,迎合湖南的产业发展
。产业升级和劳动力就业之间是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充分就业的实现取决于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同时又内在地要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粗放落后的产业结构不可能支撑经济快速增长,从而将限制劳动就业的增长。实现产业升级、劳动力就业增加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应成为我省现阶段工作的首要目标。只有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民收入增加,才能增加新的就业岗位,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
(三)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男女薪酬平等。首先,政府应改革或取消那些限制女性就业范围的歧视性政策;其次,加快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公正公开的为女性提供就业机会。相关单位应该合力提高女性的工资水平,规范女性流动人口的工资管理,彻底改变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蔡,万广华.中国转轨时期收入差距与贫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本特征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在县市各级城市开展务工及经商活动。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当前在进城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达一千万人以上。少数民族人口在各级城市的大量流动,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沟通,但同时也使城市成为民族关系的敏感地区,如新疆发生事件后,全国各地人民对新疆人都产生了排斥心理。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达1.1亿人左右,占全国人口总数8.5%,在乡镇街道登记离开居住地半年以上人口相对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增长了81%,也就是说近十年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呈大幅增加的趋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流动方式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两种,当前家庭式流动已成为流动方式主体。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流动人口语言掌握不熟练、生活习惯、与汉族群众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社会融入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阻碍。
二、浅谈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现状
(一)经济融入
从就业状态分析,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八成以上人员处于就业状态,另一成左右流动人口在家操持家务。从产业分析,近半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从事第三产业,从事制造业人口达四成以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第二、第三产业工作人口比例明显高于汉族流动人口。不同户口性质与受教育水平的不同,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职业性质影响差异较大。从经济收入分析,在我国31个省份地区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月平均收入水平不高,尤其是在、青海等地区,少数民族收入的劣势地位非常显著。少数民族流动群体内部,性别差异、受教育程度,职业差别都和经济收入成正比。从消费方面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消费支出主要在食品、住房、出行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恩格尔系数要远远高于城市居民平均水平。从居住类型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住房多以单位及雇主提供的免费住房为主,其次为租房,居住条件非常不稳定。
(二)行为融入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当地人形成有效互动,按照当地行为习俗参与社会活动,才能算行为上的融入。从社会活动参与情况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社区各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普遍不高,除选举、评优等活动外,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社会活动的参与度都明显低于汉族流动人口。作为流动人口融入社会的主要途径,人际交往范围的宽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融入度。当前,受生活与工作、语言、沟通方式等限制,少数民族人口的人际交往以同乡或同民族群体为主,与本地人及同乡之外的人交往程度偏低,社会融入步伐也相对缓慢。
(三)心理认同
心理认同是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流入城市的心理认同程度能看出其在流入地的社会融入情况。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心理认同程度相对较高,也愿意融入现居城市之中,但有一小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受及文化习俗影响,对流入地的社会归属感不高。
三、加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策略
(一)加大关注力度,提升其综合素质
通过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素质高低、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社会的融入程度。因此,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是促进其社会融入的有力举措。首先,鼓励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接受再教育,培训其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提供就业辅导。其次,加强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其了解流入地的生活、经济、就业特点,协助其利用公共资源开扩生活空间。再次,加强少数民族的社会交流活动,鼓励其跳出族群活动圈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融入社会群体,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最后,关注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规范教育,帮助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满足生活的实际需求。
(二)加强社会管理与服务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流出地与流入地的管理呈现脱节状态时,致使流动人口社会管理功能缺失,要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务必要加强其社会管理与服务功能。首先,要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动协调机制,如信息的沟通,用工需求等,保证人口流动的有序性,解决流入地与流出地的劳动用工、经济往来问题。其次,建设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信息平台,以实现对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服务的落实,维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正当权益。再次,关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体系的构建,如社会保障机制的落实,在服务过程中落实管理职能。最后,结合社区化管理,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解决就业、医疗、住房、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总而言之,要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提供必要的服务,落实管理职能,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安心工作、生活,在社会融入中无顾之忧。
(三)尊重特性,寻找共性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文化、生活中有其独特的规律,社会做为文化符号汇聚环境,要包容多元文化的碰撞,在特性之中寻找共性。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之内,民族间、地区间都存在差异,但是在相同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之下,民族之间的文化都应得到尊重。要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就要倡导文化的互动,对各民族文化资源共享,并在其中不断寻找与创造社会共性。
因此,党工委、办事处十分重视,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李云为政委、办事处主任贺尊彪为组长、主要党政领导任副组长和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政委李云会同组长贺尊彪多次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结合我处实际,集思广益,讨论研究如何破解人口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富有创见性、前瞻性、统筹性地提出要实现“三个结合”,即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结合计划生育工作、结合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管理工作、结合农保、低保和粮补食补等民生工作,统筹全处各项工作,兼顾相关工作,科学设计,精心组织,防止重复摸底,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机关效率。
一是人口普查工作与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相关上级文件指示精神,对没有生育证、医学出生证及违反计划生育有关规定的出生未登人员,要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办理出生登记。为此,领导小组会议决定,本次人口普查工作要结合计划生育工作,在办理出生登记,即解决所谓的“黑户口”问题,真实反映人口状况,确保人口普查工作质量的同时,要客观准确地把握辖区内计划生育工作现状,以加快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抚养费的征收。
二是人口普查工作与流动人口、出租房管理工作相结合。我处属城乡结合部,号称我市的东大门。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招徕了许多商人到此投资办厂,吸引了大量农民工来这创业务工,流动人口多,分布不均匀,且来源复杂,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也催生了本地房屋租赁业务,但出租房管理混乱,不够规范,容易成为违法犯罪活动滋生的温床,致使治安压力加大。这两者都成为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困扰和阻碍。有鉴于此,领导小组会议认为,要通过这次人口普查工作,彻底摸清常住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出租房的规模,及时办理相关暂居手续,召开房东会议,规范流动人员和出租房的管理,减少社会治安隐患,杜绝“脏、乱、差”现象,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树水东江形象。
无
(2)基于双重结构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及其影响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田新朝 张建武
(13)中国跨省流动人口状况——基于“六普”数据的分析 乔晓春 黄衍华
研究综述
(29)国外迁移劳动力回流理论研究述评 石智雷
(38)中国人口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年-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检验 金瑞庭 王桂新
(44)北京市人口、经济和环境关系的协调度评价 童玉芬 刘长安
(52)人口老龄化对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制约及对策 莫龙
(64)中国老年人口的自理预期寿命变动——二元结构下的城乡差异分析 郭未 张刚 杨胜慧
(73)代际货币转移对中国农村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 周律 孙茜 孙韩钧 陈功
(83)中国老年人口自杀问题研究 王武林
人口健康研究
(90)性别失衡与人口流动视角下的男男性行为:来自中国城市地区的证据 杨雪燕 伊莎贝拉·阿塔尼 李树茁
(98)试论公共治理理论与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创新 赛明明
人口与计划生育前沿
(103)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评估及改革建议——基于福建省泉州市的调查数据 汤兆云
(110)创新出生性别比治理机制 刘中一
关键词:流动人口 出租屋 管理系统设计 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171-02
城市出租屋人口流动性管理作为复杂的社会性问题,需要政府契合各类社会力量进行良好资源整合的前提下,开展新的管理模式,控制人口信息,稳定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出租屋的人口管理进行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并且在管理过程中也获得显著提升。例如:管理期间能够明确管理责任的主体性要求,并能多渠道的保证管理经费的投入力度,在建立健全具体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进程中,保证出租屋的流动人口处于可控性。
1 出租屋管理系统设置的必要性
管理流动人口的最佳方式即“出租屋”管理,定位出租屋后,要在其特性的前提下总结规律进而开展社会管理,规避管理过程中的行政性强权管理,使管理更具人性化。出租屋是有房屋的所有人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将住房让给其他人暂住,房屋租赁作为一种简单的民事行为,基于平等互利存在的市场易活动。
目前,由于国家对社会资源的垄断或者控制逐步弱化,目前很多资源和信息政府的掌控力度略显不足,因而要在动态环境下,让出租屋遵从市场运行机制开展有效的社会化管理。但是管理中要注意社会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集中,同时分好主要和次要,引导的主体是市场,政府做好协调和监督的辅助工作,通过强化社会管理理念,进而实现国家对社会的掌控,目前出租屋的控制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实现,录入信息和相关数据,时刻监控城市流动人口的变化状况,这对于稳定城市经济发展,保障城市稳定有积极意义。
2 流动人口出租屋管理系统的设计要点
2.1 业务特点
2.1.1 信息量大,信息增长速度快
城市中流动人口的数量能达到十万计左右,如果城市规模比较大能够达到百万计人口,其中每一个流动人口能够包含的文字信息或图片信息等都极为丰富,另外还有出租屋的人口数量,或者人员信息管理等相关数据,这部分信息量加在一起数据量非常庞大,并且信息持续增长量也非常迅猛。
2.1.2 数据种类繁多,处理方式多变
流动人口信息是一个多变的信息,所以,政府需要在此做好相关的数据统计和调查,通过统计中的分析、查询或者决策等相关措施,统计不同类型的流动性人口,针对人口状况开展针对性处理措施。因而,计算机处理系统应是并行的多功能处理系统,在处理期间要保障处理的灵活和稳定性,并且在处理过程中要集聚拓展性,满足数据的繁杂性要求,分类好各类数据。
2.2 系统设计出发点
由于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具有多点、多层、多级式的,因而出租屋以及流动人口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存在,不同区域之间掌握的信息有不同之处,为在管理进程中满足“旅业式、小区物业式、散居分片式”的管理要求。就需要对各类要求和任务做好系统化统计,第一,要求应用系统的结构设计要根据流动人口的业务流程或者业务要求进行系统化设计,设计进程中需要综合政府、派出所、街道服务中心,建立网络化管理模式,并通过社区管理的方向及时将信息传达到派出所,然后由派出所出面把所有的信息网络散布到区公安分局和市公安分局等人口普查部门;第二,应用系统管理过程更具多样性要求,由于应用系统不是单一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管理模式,在管理时可应用近年来比较常用的技术(GIS),用以表达出租屋和流动人口间的空间信息内容。
3 设计中需重点考虑的因素
3.1 业务划分、功能设计的准确性要求
业务范围设计时需要率先考虑情况公安部门和政府部门在流动出租屋内的人口实际情况,系统在人口统计的过程中要适应人口的增长和需求变化状况,因而,系统可以借助于灵活的框架结构做好组件计算。框架结构在开设时要本着灵活的开发模式做相应数据处理,根据社区现有的需求量做好二次需求开发,这将为实现各类服务功能做好系统重建,同时组件技术设计进程中,要根据要求做好需求定位,并根据调度状况更新部分组件或加入组件做好系统原型调整,目的是适应新的变化发展要求。
3.2 系统设计契合居民居住习惯
系统设计时,要根据现有的居民居住习惯开设流动人口设置要求,比如:旅业式和小区物业式设计要求中,要求设置要符合行政区域要求,设计进程中需要有行政区域、街道或者固定的社区、任意的小区。同时,系统要衔接CCIC,系统设置的宗旨即分析出租屋或者流动人口信息系统的要求,并对应数据量做好相应的街道以及门牌号码录入、利用上述编码需要做好社区、行政区域和派出所的综合人口普及分布,并为出租屋的流动人口分布划分好地域,并基于此建立街道编码以及社区编码的对应关系字典,该字典能够契合管理信息系统和常住人口管理信息系统间的相互衔接,起纽带作用。
4 系统基本功能描述
第一,基本的业务数据主要是采集完成后对数据进行系统更行,检索时要求通过“简单”或“组合”的方式处理信息,保存数据。完成上述操作后要通过列表或者详细的方式检索出对应数据打印出数据内容,就此通过直观的方式调整数据采集的格式,用以增加自定义数据项目;第二,系统监控系统主要为客户提供系统化监控流程,并且让系统化业务在监控中得以发展,监控后台数据环境是监控的主要工具。通过系统监控能够便于控制后台的系统运行状况,进而保障系统运行的优劣与否,也能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第三,借助综合性搜索引擎,完成数据检索的功能性,数据检索即将数据的各个表格全部串联在一起,形成关联,并将相关的数据结点融入其中,然后进行数据查询,提供便于自定义查询的条件性输入模式;第四,数据传输系统主要是让数据有个数据库传输到另一个数据库上面并通过查询条件和查询数据需求做好系统化传送,通过前台界面操作进行启动传送功能,这能保障后台实时,自动的数据库传输模式;第五,用户管理实现能够保障用户维护系统化模块,用户管理权限的运用不但能够增加用户的使用率,更能随着用户新信息的变化适度的删除、修改相应用户信息,给予用户某种权限受理,进而取消用户的某类权限操作;第六,操作时为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应运用布控比对报警功能用以实现出租屋和流动人口或者CCIC等公安系统的信息前台和后台的报警数据分析,很多信息录入到系统内,就要根据信息状况做好信息筛查和信息比对,马上检索出可疑信息,然后运用CCIC(违法犯罪分子信息)做信息库的比对,实现库内的信息对比报警,提升信息数据的高效使用性。
5 结语
管理出租屋的流动人口需要运用CIS管理系统做好出租屋的人员管理,并要不断地延伸管理状况做好细节掌控,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共享也要让出租屋内的流动人口与公安的人口信息想对应,形成立体网络监控的方式,实现智能化控制要求,满足综合性信息共享。进而满足系统网络化集成,应以建立统一性好、共享信息强的基本系统化支持方案,让集成化综合管理系统结合GIS平台,满足系统的可视化控制要求。系统门禁控制器、APP客户端以及后台服务管理软件界面分别如图1、图2、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 周昌文.村级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科技大学,2016(8):12-13.
[2] 章俊楠.火炬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云南大学,2013(11):3-4.
[3] 谢国聪.基于.NET技术和多层架构的出租屋和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