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成人教育立足于居民社区,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社区范围内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具有全员性和全方位的特点。党的十报告强调指出,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社区成人教育不仅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就目前而言,社区成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少的问题。
1.缺乏应有的社区成人教育经费
一个社区要提高成人教育,必须拥有基本的条件,包括实施教育所需要的场地和设备,参与任课的教师以及教育过程中的管理人员。社区成人教育是针对社区所有成员的,这种教育形式具有全员性的特点,应属于公益事业,因此这需要有一笔公共教育资金。目前赣州所进行的社区成人教育在办学场地上有了一定的保证,基本上由居委会、镇政府或相关公益机构或部门所提供,但在资源配备上却还存在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或不到位的现象。
2.缺乏师资
正如其他教育形式一样,社区成人教育其内容也是需要通过传授而到达受教育者的,这就需要与不同课程相应的任课老师来进行知识讲解和答疑解惑。而目前本地区的社区成人教育在这方面却遇到了不少困惑。首先,社区成人教育缺乏专职的授课教师。由于公共教育资金缺乏,教师工资很不稳定,也就很难留住专职的任课老师,这给社区成人教育开设固定课程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其次,兼职教师难于保证社区成人教育固定课程的正常进行。由于社区缺乏专职任课教师,往往需要聘请当地中小学或高校在职教师进行兼职任课。但在职教师原本就课务繁重,教学压力大,主要精力在自己工作的学校,因此在时间上很难保证社区成人教育的授课。再次,社区少数的专职任课教师也很不固定。由于资金缺乏教师工资不稳定,加上没有编制,为社区成人教育工作的少数几个专职教师也难于“安分守己”,特别是年轻教师,往往在寻找自己真正的职业归宿。
3.教育内容脱离实际,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本地区现行的社区成人教育教学内容上脱离社区居民的生活实际,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赣州各县(市、区)新城区尤其是新建住宅小区,其居民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转移人口或务工人口。他们的生活背景和教育背景可能截然不同,但现今同住一个社区,有着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类似的生活方式,这就给社区教育内容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现行的教育在内容上还主要是采用理论教学为主的方式进行,培养居民提高职业技术和再就业能力的较少,反映农村建设需要的较少,缺乏实用性和技术性;多数专业培养计划重学历而轻能力,课程体系不够合理,缺乏针对性。
4.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明显
社区成人教育在不同区域呈现出大不相同的景象,在不同区域所获得的成果也因此大相径庭。赣州18个县(市、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同,教育投入也就相差悬殊,这明显表现在办学场地、教学设备和师资上。城区的教育形式先进,建立了社区学院,如章贡区社区教育学院,但县乡(镇)一级却相对落后,有的还未建成社区学校,而大部分农村或偏远山区却连最基本的社区教学基础设施都没有。
5.管理不够规范,缺乏应有的制度
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应当要有正确而有效的管理,社区成人教育也不例外,没有规范的管理体制和相应的激励体制,难免会事倍功半。本地区的社区成人教育在管理过程中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日常的工作和教育活动主要是靠政府行为来推动,这种管理方式不够民主和规范,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成人学员的积极性不够高。社区成人教育具有全员性和全程性的特点,要培养本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和社区服务意识,授课教师和社区成人学员都应当参与到管理中来。与此同时,还应当有积极有效的学习制度和激励机制,使社区成人教育中的全体成员各负其责,发挥各自的积极主动性。
二、赣州市社区成人教育实施对策
社区成人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和发展社区成人居民的重要途径和平台。要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社区成人教育必须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需要解决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投入、师资建设、教育内容和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发挥社区整体优势,通过教育资源共享,以获得共赢的社区成人教育成果。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要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生产生活水平,促进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社区成人教育观。一是树立终身教育观。让社区成人居民意识到终身学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摒弃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唯有全日制学校教育才是求学之路的思想偏见,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成人教育,以不断提高自我文化素质。二是培养科学的成人教育价值观。引导社区居民改变一味追求高学历的求学偏见,使社区居民懂得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才是成人教育的实质,以避免步入形式化的误区。三是形成可持续的社区成人教育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而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就要求社区成人居民坚持继续教育,培养主动参与精神和批判精神,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带领社区全体居民培养学习意识和社区意识。
2.解决社区成人教育经费问题
经费问题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也是制约欠发达地区社区成人教育的瓶颈。赣州地处内陆中部地区,具有强劲的经济发展潜力,但目前发展水平不高,许多问题单靠政府资金来解决难度很大。因此,要解决本地区的社区成人教育经费问题必须做到“开源节流”。一是增加投入。作为一项公共事业,社区成人教育当然需要政府投入一定数量的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但相当一部分资金还需要通过多渠道的办法来解决。比如紧跟当地企业需求,社区成人教育课程适当有所倾斜,以提高社区成人居民的职业技能,这样能更好地为当地企业服务,同时也能获得企业一定的资助,缩小教育经费缺口;通过争取个人资助或适当收取学员学费的办法筹措一部分经费;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出租社区公共商业区等办法获取资金。二是加大对经费的管理力度,建立公开透明的经费开支制度。政府投入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必须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对经费流向的监督和管理。对通过其它方式获得的经费同样进行各项审批,厉行节约,合理使用并且专款专用,让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
3.加强社区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解决了公共教育经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解决教师工资不稳定的问题,也就能很大程度地帮助解决聘请专职教师的困惑。但有了聘请专职教师的能力并不等于能建设好一支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因此在对专职教师招聘、岗前培训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还需花大力气。首先必须严把招聘关,应综合考虑应聘教师的学历与职业技能,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做准备;其次对新进教师进行严格的岗前培养,从行内的角度引领新教师进一步了解社区成人教育,帮助他们适应各自相应的岗位;同时给予教师可以参与进修和得到提升的机会,使专职教师对社区成人教育拥有职业稳定感和生活归宿感。
4.根据社区成人的个性化教育需求确定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
现行的社区成人教育很多在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上没有能和本地的特色相结合,致使社区成人教育失去了为社区服务的功能。社区成人教育目标应体现社区成人的兴趣和需要,从社区居民的实际目的和需要出发,根据市区和郊区、县城和乡镇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课程计划,避免走入只讲解理论脱离实际应用或重学历轻技能的误区。应从“知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针对社区成人在岗人员增设多种职业技能培训,并将学历教育课程与短期培训项目相结合。学历教育课程着重对学员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短期培训进行实务操作,这样能将学历教育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短期培训的实务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学员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5.创新社区成人教育机构和机制建设
建立专门的社区成人教育机构,在县(区)建立社区学院,在乡(镇)建立社区学校,在村级建立社区成人教育教学点,由联络员经常往返于社区学院与社区学校,有效保证社区学院与社区学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这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级办学模式。普通学校(如电大、夜大和函大)、社区中心、公共文化机构和民间组织都可以有效参与社区成人教育。与此同时,要创新社区成人教育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使社区成人教育活动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使经费稳定有保障;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使学员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制度中积极进取;引进社区教育社会力量互动机制,使社区成人教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让学员学有所成,以便产生适时或长期的实际效益。
三、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医疔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医疔体制的变革、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疾病多样化的改变、慢性病患者的增加等等问题,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社区护理服务将在提高国民健康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社区护理也将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疔护理地点更多地从医院病房移向社区和家庭;未来的护理人才也将由在医院工作的专科护士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护理人员共同组成。因此,相应的社区护理学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革新也势在必行;中高职护理专业的社区护理课程教学改革也巳成为关注的焦点。如何开展社区护理教育,特别是如何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社区护理的教学实训和实习环节,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培养出适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的高技能型护理人才,使护生毕业后很快找到工作,安心的在社区护理基层岗位上为民服务,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2.核心概念界定
2.1 社区护理学
社区护理学是在护理学、临床医学、社会学、公共卫生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上,为适应公众的健康需求,在护理实践过程中综合发展而成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新兴学科课程。主要目标是使护生掌握为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为目标人群提供连续性的、动态的、全科性的服务方法和手段。具体内容包括社区护理程序、家庭健康护理、社区疾病预防与控制、社区老年人保健、社区常见慢性病病人的保健护理等。
2.2 社区护理
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等理论和技术相结合,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服务对象为个人、家庭和社区,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融预防、保健、医疔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护理服务。
社区护理是一种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新型护理服务模式,它实现了以疾病护理为中心向以人群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增添了新的工作内容,扩大了护理工作范畴,使护理服务从医院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变封闭式的服务为开放式的社会化服务。
社区护理的特点是: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群为主体;服务综合性;服务连续性;服务可及性;服务协调性;服务分散性;服务自主与独立性。
3.社区护理教学和社区护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教育部门应着力负责全科医学及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向。该文件的颁布,对社区护理的教学和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照该文件的要求,结合笔者多年的社区护理教学和实践经验体会,归纳出以下存在问题和差距。
3.1 社区护理教学起步较晚;实践教学体系滞后;教材难以体现社区护理的特点;课堂理论授课学生参与性不强;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美国早在20世纪初就巳经开始将社区护理课程纳入护理教育大纲中。东南亚等国家的社区护理和社区服务从法律制度的制定及具体的工作实施,也早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的社区护理起步较晚,开设此课程历史短暂,至今还没有一所学校单独设置社区护理的专业。从事社区护理教育工作的双师型专职教师极其缺乏,多为从事护理学其他课程的教师兼任。目前使用的教材也多为国外教材的翻译版本,部分章节理论性很强,内容却空洞。案例大多是国外所开展的社区护理工作,很多护理服务项目在国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开式,使得多数学生认为这些社区护理工作在我国还遥不可及,以后干这行了再学也为时不晚。另外,社区护理学课程中的一些章节和内容与临床护理、老年护理课程重复,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巳经有所掌握,因缺乏新鲜感而造成学习兴趣不高,而教师也认为社区护理学的课程难讲。这种不完善的教学体系导致了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2 社会和各级政府对社区护理认识不足;政策及财政支持不够;社区护理服务普及率偏低;社区护理人才严重缺乏;社区护士角色功能单一;社区护理服务缺少专业特色;社区的卫生服务现状也给社区教学实训和实习以及学生的就业带来很大困难。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的组织及管理工作基本上是由各个医院或当地的社区卫生机构承担。各级政府尚无具体的社区护理规章制度和实施计划。社区护理机构均没有形成独立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没有充分的法律保障。政府和社会对社区护理的宣传、提倡力度不够;有关政策及财力方面支持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社区护理的发展。另外,社区护士角色单一,主要承担起了照顾者角色。而健康教育者、健康咨询者、健康协调者、康复训练者、研究角色者等社区护理的功能较少。再加之社区护理人员素质偏低,社区护理服务又缺少专业特色,使得社区的特色护理开展举步维艰,社区护理工作只能求生存,不能求发展。
4.建议和对策
4.1 重视并切实加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加强社区护理教育的研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教材和课程体糸;建立以全科护士为主体的社区护理服务专业技术队伍,推动社区护理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护理教学中把培养适应未来的社区护理人才作为长远的培养目标,在中高职院校开办社区护理专业,以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
4.2 建立校内社区护理实训场地和校外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大力改进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区、家庭,直接参与社区护理工作的设计、实施,加深学生对社区护理教学内容的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社区护理素质。使护生真正做到四个转变:服务功能从医疔护理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康复转变;服务对象从为病人服务向为群体(家庭、社区)服务转变;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从临床护理向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边缘性学科转变;工作方式从医院院内护理转向院外、社区、家庭服务的转变。
摘 要 体育舞蹈种类繁多,每一种舞蹈都是一种身体的表达。随着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几乎所有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专业都下设舞蹈专业,但目前针对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教材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普通高校体育舞教材的建设,希望能为普通高校中国民间舞教材的建设激起一些思想的浪花。
关键词 体育舞蹈 立体化教材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交谊舞”,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简称国标舞,来源于各国的民间舞蹈,是在古老的民间舞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国标舞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自有人类以来,舞蹈就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生活里,氏族成员在祭祀驱魔、耕耘狩猎时都离不开舞蹈活动。体育舞蹈起源于欧洲、拉丁美洲,同民间舞蹈演变而成,人们以前叫它为国际标准交谊舞,原名称为“社交舞”,为欧洲贵族在宫廷举行的交谊舞会。社交舞早在14-15世纪在意大利出现,16世纪传入法国,并在1768年在巴黎开办了第一家交际舞厅,法国革命后“社交舞”流传民间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将该舞蹈散播到全国各地,并形成一股跳舞热潮,至今不衰。
一、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立体化教材的研究现状
关于立体化教材,国内外有多种说法,有的叫“立体化教材”,有的叫“一体化教材”,有的叫“多元化教材”,其目的是一样的,就是通过提供多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满足教育市场需求,提高教学、学习质量,促进教学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对立体化教材做出了定义:立体化教材是指由不同用途的传统纸介质教学用书和运用现代技术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组成的教学支持系统。就内容而言,包括了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库等;从表现形式上看有纸介质教科书、音像制品、电子、网络出版物等。立体化教材不仅拓展了教学资源的形态结构,而且带动了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它使得教学的时空结构和活动方式发生了改变,使得学习过程与现实社会生活更加紧密,这些改变告诉我们应该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化教材的了解。从2002年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理念开始,相关的研究开始增多。国家教育部2003年4月发出《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进行“立体化教材”建设以后,立体化教材的研究形成一股热潮,相关论文明显增多,2008年达到43篇,是目前的最高值。
在核心期刊刊载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研究的热点是立体化教材的理论建设;其次是编制者设计制作的立体化教材的评述总结,主要是建设过程的介绍或者心得体会;第三是与立体化教材相关的精品课程建设、培训教材的设计开发和教材出版问题。从数据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没有涉及立体化教材建设具体技术问题的文章。研究发现,无论是否是优秀立体化教材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1.对立体化教材的本质认识不深入。对于立体化教材的理解目前还存在一定误区,通常认为既有纸介质又有光盘或者网络形式的教材就是立体化教材,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媒介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只是教材的外在形式,其内在的本质是内容编排与呈现方式的立体化设计,以此来实现立体化教材最终目的——为教学提供立体化的服务。
2.立体化教材产品缺乏教学设计的思想。有些立体化教材产品虽具备了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有书本、有光盘,也有网络平台,但教育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充分体现教学设计的思想。
3.立体化教材的编制存在不同步现象。目前,有些立体化教材在编制过程中存在不同媒介形式的教材由不同的团队或个人制作,造成内容不同步,风格不协调等问题。立体化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统一,导致了在功能、用途等方面的系统性比较欠缺,直接影响了使用效果。
4.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视角单一。
(二)国内体育舞蹈教材的研究现状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都是由教师进行言传身授,或者本学校教授自己编写的书籍作为教材,虽然现在社会组织都相应的出版了自己的教材。近些年来,尽管舞蹈界的一些有志之士出版了许多关于体育舞蹈方面的理论专著,但是对于高校的普及型体育舞蹈教学来说,内容过于专业化,实用性不强。由于上述原因,造成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材紧缺。然而,教材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之一,没有教材,教学活动就会陷入不科学、不规范的境地,会有碍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体育舞蹈课程教材的研究,尽快完善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理论体系,己成为规范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当务之急。然而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材不统一,有的学校都没有体育舞蹈教材,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张册等人在《北京市高等院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一文中指出,目前高校还没有统一标准的体育舞蹈教材,体育舞蹈教学大纲都是各校教师根据相关资料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己制定,因此大部分的教师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编著适合高等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材,最好是根据选修课、专修课和普修课专项素质训练的不同要求,编写系列教材;贺华在《长沙市普通高校开展体育舞蹈选项课现状调查与分析》中指出,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并没有材,导致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授课的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不利于体育舞蹈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二、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建设的优势与发展趋势
(一)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在教学中的优势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不仅对推进体育舞蹈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提高舞蹈教材质量有明显的效果,而且对创新意识培养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创建了大学体育舞蹈学课程教学新体系。
1.构建新型舞蹈教学模式,创建可持续发展的舞蹈教学体系。
在现代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应用立体化教材和课程网站,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向体育舞蹈的学生传授知识和思维方法,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体现出教与学并重的新型高等教育模式。
2.提高大学化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丰富新颖,具有快捷、清晰、形象、信息量大等特点,达到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等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这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体育舞蹈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有利于学生开放式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在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主教材内容叙述详略得当,各章节有特色,扩展内容结合学科前沿;配套教学辅助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立体化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自主学习资源,将课堂延仲到课外,加强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4.提升体育舞蹈教学水平,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有利于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因为在教材的编写与修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素材和资料的收集、网络的建设等过程中,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扩宽了学科视野,增加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的能力,提高了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
(二)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发展趋势
不得不说转变观念是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建设未来的发展基础。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建立和最终完善必将为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应着重与以下几个方面。
1.舞蹈内容和舞蹈课程体系建设是立体化教材建设未来的重心。立体化教材建设必须结合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使课程体系的特色更加明撤,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技能的培养。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舞蹈教材编写出版队伍是立体化教材建设未来的保证。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是一项全新和开创性的工作,担负起这项工作的成员应包括懂得教育原理、教育规律、了解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的教育专家,应包括熟悉体育舞蹈理论以及有多年舞蹈教学经验的权威专家,应包括明确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了解学生的教师,还应包括编辑、出版发行专家等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才能编写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以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多媒介的、配套的立体化教材。
3.以立项为手段,构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立体化教材体系是未来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建设的重点。立体化教材建设,需要通过策划、立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而且通过立项研究的方式,能够发挥各方面的人力、物力,使资源得到有效地发挥。基础课和专基础课的教材使用少、泛,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基础课程立体教材的资源共享,就会形成巨人的教学能力,能极人地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现阶段立体化教材建设主要是围绕经实践检验较为优秀的教材和各级精品课程展开。
4.教材建设机制的创新是未来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建的关键环节。立体化教材建设不是简单的教材的建设,必须着眼于整体来建设,必须打破高校教学对固定教材的过分依赖,应建立以多媒介、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综合体系,创新教材建设机制。
三、结论
魏晓芸,张伟,杨文龙提出:“体育舞蹈是群众形式的锻炼手段,具有增进身心健康和情感交流等功效”被舞蹈化了的身体动作在音乐声中如行云流水般畅快,它强调的不是更快、更高、更强,而是能充分体现身体姿态造型和人体在运动轨迹中画出来的路线与队形造型,体育舞蹈所具有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给予人们更强烈的审美感受。对立体化教材与网络化教学系统的利用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新课题,它涵盖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这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以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公共体育立体化教学资源与网络化教学系统,使学生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进行自主学习,以达到自主发展的最终培养目标。对于体育舞蹈立体化的教材发展及未来走向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童昭岗.体育舞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振人.立体化教材建设研讨会召开[J].中国大学教学.2002.
[3] 周远清.教学创新需要建设精品教材[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3.
[4] 夏运平.湖南省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师德建设思考
体育网络图片新闻的叙事学分析
探索成人体育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全国男子篮球联赛发展现状分析
学生志愿者活动在校园运动会中的应用研究
凤冈县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
体育课堂中运用标志物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多维视角下我国体育明星广告代言研究
论中国传统思想教育与中国足球的关系
电子竞技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影响研究
浙江省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路径探析
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选择
新课程改革前后体育公开课的对比研究
襄汾高级中学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生命教育理念的大学体育教学价值意蕴
浅谈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延安市中小学智力运动开展现状与分析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研究
遵义市洗马社区老年人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不同年龄人群初学游泳时的心理分析
山西省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研究
浅探人文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省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教练员现状分析
高校教育改革对体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
甘肃省高校教师体育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知研究
太原市体育健身俱乐部价格定位策略研究
大学生排球“低网”竞赛性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发展困惑与优化路径研究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实施障碍及对策
延安大学跆拳道专修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锻炼对女性生活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云南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平山县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的调查与分析
麦盖提县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培养大学生社区体育志愿者的可行性研究
湘西地区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运城市职业技术类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梧州市职业学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研究
推进高校排舞运动的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
高校体育课学生伤害事故民事责任分析
中国近代四位大学校长体育思想之研究
不同年龄人群健身运动处方的设计探析
论中学课余体育活动在提高学生体能中的作用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
>> 企业医院延伸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转型现状分析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分析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 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关键问题分析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探索 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及对策 构建新型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与思考 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和对策 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的研究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现状与策略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刘利群,周小军.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08):65-69.
[4] 刘朝杰,David L,裴丽昆,等.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振兴城市初级卫生保健[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3):1047-1049.
[5] 杨恒宁,周文武.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3,91(1):32-35.
[6] 唐珊珊,庹焱,徐洪莲,等.上海市造口治疗师职业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上海护理,2012,12(4):24-26.
[7] 陈建中,汪长如,夏晓,等.关于“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供方调查[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1-2.
[8] 黄浩,黄仕春,林绍英,等.社区卫生服务的量化管理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7):226-227.
[9] 汪云,陈霞,程勇,等.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绩效评价框架构建[J].医学与社会,2008,21(2):29-31.
[10] Fredrik N.Recent Advances in performance Management:The Nordic Case[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2,20(3):235-244.
[11] 刘莉.医疗机构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4,2:5-8.
[12] 雷晓盛.英国全科医师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06,9(11):902.
[13] 龚幼龙,鲍勇,陈雄熊,等.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1999,2(5):13-15.
[14] 刘利群,吕春雷.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的提供体系及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