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雾霾应对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9月1日至今,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多发,共发生12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不仅雾霾日数多,而且影响范围广。其中,与建筑施工企业密切相关的扬尘污染占PM2.5来源的15.8%。针对雾霾问题,在建筑领域内讨论了雾霾的形成及影响,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四点预防措施。另外还探讨了如何将这些方法落实到实处,怎样进行管理。
关键词:建筑;雾霾;影响;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18301
1 什么是雾霾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车子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
图1 雾霾中的建设 2 建筑对雾霾的影响
2.1 因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导致大气中悬浮微粒扩散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扩展稀释,并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高浓度污染。
2.2 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大量的在建工地意味着扬尘的成倍增加和对高污染行业的钢铁、水泥、玻璃等各种建筑材料的大量需求。事实上,每一次拆挖和建设都意味着城市污染总量的增加。加重城市的雾霾。其二,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于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更多的隐患。
3 建筑领域预防雾霾的措施
3.1 模块化建筑
建筑工地在敞开式条件下进行堆场物料的搅拌、粉碎、筛分等作业,造成在建工程及周边地区扬尘飞散,是引发大气污染的源头之一要最大程度的避免建筑施工扬尘对于大气的污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缩短工期,让原本需要在工地进行的工序在工厂内提前完成。而模块化建筑就可以做到这一点。模块化建筑利用特殊新型节能材料修建起来的单元体,将通过插件,拼插焊接在一起,这一过程有些类似于搭火柴盒,或是儿童搭建、拼插积木玩具,由于在工地上需要进行的步骤仅仅是拼接已完成的模块,模块化建筑可以大大压缩工期,基本上可以达到传统建筑模式的1/3、1/4。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建造的新方舟宾馆就利用了模块化技术,该15层宾馆在6天内建成,其中还包括装修用90小时。快速的建造速度大大减少了工地扬尘,由于没有土建施工,建筑工地上不会残留建筑废弃物,减轻了城市垃圾回收压力,这对于城市建筑施工意义重大。在工厂中制造模块避免了建筑材料在室内的运输,而且经过前期计算,在模块制造中可以充分利用建筑材料,尽最大可能减少建筑废弃物。
3.2 住宅产业化
住宅产业化是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是机械化程度不高和粗放式生产的生产方式升级换代的必然要求,以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住宅产业化本来只是强调住宅领域的产业化,但不应局限于住宅建设领域的产业化,而应是包括住宅在内的,也包含其它一切用途物业的产业化。科学解释的话,它是一个全产业链。投资、开发,然后到施工,到整个构配件的生产,物业管理,到更新、维护、改造,再到重建,整个系统都是住宅产业化内容,所以住宅产业化它是一个全产业链,同时它又是个大系统,跟我们住宅领域相关的都在这个系统里头,包括所有建材的产品,所有参与的主体。住宅产业化的装修方式,是在工厂进行一个拼装、集成,把所有的这种产品、技术集成好了之后,到现场拼到一块去,现场基本上没有水泥和沙子,非常干净环保,避免了扬尘和建筑垃圾。比如,北京市公住房展示中心的四套样板间,就是这样一种模式。先把标准化设计做好,主体结构是通过装配式的方式,建成主体结构之后,通过墙来找厨房卫生间的模式,所有隔墙、吊顶、隔板都是集成好了之后到现场拼装,两个工人一天可以做两套房子。而且避免了浪费,成本低,品质好。
3.3 提高室内温度
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可吸入颗粒是雾霾的三大主要成分,同时也是燃煤废气的主要成分。要解决雾霾问题就要从根源上减少主要成分的排放,由于北方燃煤供暖、南方燃煤发电,如果能够保证室内恒温,减少暖气、空调的使用,都能大大减少燃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3.1 墙体保温
目前建筑保温主要是墙体保温,利用保温材料达到目的。我国保温墙体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现提出几点建议:
(1)政府提出硬性规定,提高墙体保温的标准。在寒冷地区,世界各国建筑普遍为保温10厘米,2层玻漓窗,在冬暖夏热地区及炎热地区,世界各国建筑普遍为保温3厘米不保温。由于成本的存在,该标准可以存在区域差异,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适当降低标准。
(2)鼓励新型保温材料的研发。保温材料不局限于新建建筑,可以研究如何提高原有建筑室内温度,比如在原有建筑表面加上一层保温涂层。
3.3.2 窗户保温
建筑保温中墙体保温是一方面,窗户保温是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不少保温玻璃,比如由长沙远大住宅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全断桥外凸窗,其具有外凸窗上台板和外凸窗下台板,外凸窗上台板和外凸窗下台板为具有隔热保温材料板的夹芯板。它的图样如图2所示。这种窗户可以有效隔断外界热的传递,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室内温度恒温状态,避免了室内温度的散失,这样室内就可以减少空调、暖气的使用频率,达到节能保温的目的。
图2 全断桥外凸窗 3.4 保障室内空气洁净度
在雾霾天气时,有关部门提醒民众减少开窗通风,避免室外污染空气流入,但开窗通风减少又会引起人体舒适度下降。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换气装置与净化装置相结合,净化外界空气吸附粉尘后再输入室内并将室内空气排放出去。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室外空气的进入,也可以将室内由于吸烟、做饭等产生的污染空气尽快排出去,保证室内居民的健康。若建筑内拥有完善的换气装置与净化装置,可以完全不需要开窗,窗户仅仅用于采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室内空气清新度。
3.5 屋顶绿化及墙面绿化技术
绿色植物因其丰富的外形特征及生态习性,可以有效阻挡地面粉尘进入空气中,大多数植物的叶片对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有良好的滞留作用。而城市中绿地较少,交通道路旁极少的绿化根本不足以吸附车辆排放的可吸入颗粒以及地面扬尘。而城市中建筑是极多的,若能够将建筑上可以利用的部分全部利用起来进行改造种植植物,必然可以极大地提高绿化面积。
4 结论
在建筑领域内雾霾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因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导致大气中悬浮微粒扩散,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相应地,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减少雾霾的原成分产生以及避免雾霾危害人体。具体措施包括推行模块化建筑,住宅产业化,提高室内温度,保障室内空气洁净度,推广屋顶绿化及墙面绿化,利用多种手段保证室内温度和空气洁净度。相信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会出现更高强的保温材料。
参考文献
[1]郭海文.抵制雾霾打响建筑节能“攻坚战”[N].中国建设报,20040101(10).
1、增温措施
(1)增加外层草苫及薄膜的层次,改善保温效果。在低温情况下,加厚大棚上的草帘子,进行多层覆盖。
(2)在棚内扣小拱棚,夜间覆盖薄膜与草苫。
(3)铺设地膜,提高地温,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4)非强降温天气,尽量延长光照时间,以增光保温。
(5)在棚内温度低于8摄氏度时要考虑适时补温,利用温室增温燃烧块、电热线、热风炉等设施,提高棚内温度。
2.补光措施
(1)保持棚膜清洁、及时消除膜内水滴,充分保持棚膜的透光性。
(2)只要揭苫后气温不下降,或下降范围在1~2℃以内,都要适时揭苫让蔬菜见光,可以在中午前后高温期,让蔬菜见光1~2小时。
(3)通过地面铺盖反光膜、墙面挂反光膜、内墙和立柱表面涂成白色等措施,充分利用反射光。有条件的地方在棚内可悬挂白炽灯,使农作物有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4)通过整枝抹杈、摘除老叶等综合农业措施,改善作物群体间光照条件。
(5)天气骤晴时,如果立即拉开草苫子,强光照射,蒸发过快,会导致蔬菜出现生理性萎蔫,可隔几行拉开草苫子,或先卷起一半草苫子,待蔬菜适应后,再全部揭开草苫。
3.其他措施
(1)减少化肥尤其是氮肥的施用,适量增施磷钾肥、生物肥、腐熟有机肥等,喷赛碧护、甲壳素等营养药物,促使植物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2)注意通风排湿。清晨棚内湿度最大时进行通风,或中午前后外部空气湿度最小、且温度较高时进行。
(3)采用地膜覆盖、地面撒干土等方法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当遇到低温雾霾寡照天气时,各地应减少或停止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和引发病害,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5)做好棚内小气候调控。冬春茬蔬菜苗床适宜温度应控制在15℃以上,冷空气来临前可在苗床撒草木灰、铺设地热丝等措施适当提高地温,以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
(6)要及时清理设施蔬菜的老叶、病叶、死叶,改善棚内蔬菜光照条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用人工补光,可安装阳光灯和钠灯,使农作物有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7)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近期持续阴雨、雾霾天气,设施农业普遍存在湿度大、气温低、光照不足,极易诱发设施蔬菜病虫害的暴发和流行。应注意强加设施农业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同时要重视增温、降湿,搞好设施小气候调控。
二、结语
关键词:日光温室;越冬蔬菜;雾霾天气;应对措施
雾霾天气是影响日光温室越冬蔬菜生产的重要因素,2012-2013年冬春季北京地区出现了长时间的雾霾天气,使得设施棚室内的光照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棚室蔬菜的正常生长,给菜农造成损失。针对这一严峻问题,大兴区蔬菜技术推广站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支持下,在日光温室长季节番茄生产中通过采用多项技术措施,成功应对了2012年冬季和2013年春季的雾霾天气,番茄667 m2产量达到23 912 kg,产值103 373元,产量、产值均居全市首位。现将其管理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 多项措施提温保温
1.1 棚膜和覆盖物的选择
日光温室越冬蔬菜生产对棚膜和覆盖物要求很高,棚膜的选择要具备透光性好、增温性好这两个突出优点,近年来大兴区推广的日本PO膜透光性好,升温快,保证了低温季节棚内最低温度在8~10 ℃。在温室覆盖物方面,为保证温室冬季正常生产必须进行双层覆盖,其中要有一层具备防雪(或雨水)的功能,可在草帘或棉被最上层加盖一层旧棚膜,起到防水保温的作用。
1.2 应用增温增肥燃料临时加温
遇到极端低温天气必须采取增温措施,可采用日光温室增温增肥燃料,每次每667 m2使用8~10块,可提高室温2~3 ℃。
1.3 应用秸秆反应堆技术提高地温
秸秆反应堆技术近年来在大兴区冬季温室生产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地温3~4 ℃,同时还增加了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保证了温室越冬蔬菜的正常生长。先将秸秆铺设于开好的定植沟内,然后再覆土进行行上种植,每667 m2需要玉米秸秆4 000 kg、秸秆生物发酵沟专用菌曲8~10 kg。
2 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冬季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较低,为加强光合作用,于11月至翌年4月使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增施二氧化碳肥后,植株的光合速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增产效果明显。采用吊袋式方法增施二氧化碳肥,每次每667 m2使用20袋,将吊袋放在棚的中间位置,距离植株生长点50 cm高,每30 d更换1次。
3 在棚内加设晒水池
在棚内做1个5~10 m3的晒水池。棚内加设晒水池灌溉比较方便,灌溉能够定量,灌溉时水温比较高,有利于蔬菜生长,并且方便随水冲施肥料。晒水池可建在温室的中间或门口位置,若建在门口处,必须确保门口的保温要好。
4 棚外加设防寒沟
如果温室内的栽培地面与棚外的地面相平,不是半地下温室的,应在温室前底角建一道防寒沟。沟宽40 cm、深60 cm,沟内填实秸秆、稻草等材料。防寒沟的作用是阻隔冷空气向棚内传递,可将前底角的地温提高1 ℃。
5 应用LED补光灯
冬季设施生产中光照时间短,出现雾霾和连阴天时间较长,影响植物正常生长。采用LED补光灯补充光照,可以延长有效照明时间。蓝色LED补光灯有利于植物叶片生长,而红色则有利于植物开花与结果。2012-2013年冬季,在大兴区礼贤镇东段家务村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上应用了此技术,调查结果显示,LED补光灯下的植株不仅长势要明显好于没有补光灯照射的区域,而且坐果率和单果质量均有所提高,增产率为9.15%。
6 应用电除雾防病促生设备
应用电除雾防病促生设备可净化温室空气并有效去除雾气,降低棚室湿度,该设备通过空间电场作用达到促生防病的作用,同时有效预防气体病害,抑制根系周围土传病害,并可提高蔬菜耐受连阴天的能力,减少农药使用量。
7 通风管理
冬季白天维持25~30 ℃的时间越长越好,清早根据外界情况适当放风20~30 min,随后将风口关闭,早晨放风风口不宜过大。当温室内温度达到32 ℃以上时再逐渐通风,温度下降到30 ℃时关闭风口,下午温室内温度下降到20 ℃时盖上草苫(或保温被),使夜间温度维持在15 ℃左右,并保证温室早晨最低温度在8 ℃以上。
8 水肥管理
以“小水勤浇、见干见湿”的原则进行水分管理,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式进行灌溉,尽量减小棚内湿度。浇水应选晴天早上浇,阴天、雨雪天不能浇水,浇水后先闷棚,然后放风排湿。根据作物的需肥特点及时进行追肥,浇水追肥后要中耕松土。中后期进行叶面追肥,可选用0.3%的磷酸二氢钾追施叶面肥,注意要在上午进行喷施。1月初至2月中旬温度较低,这段时间尽可能少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和棚室温度。
9 植株调整
果类蔬菜要及时打掉下部的老叶、病叶,加强通风。另外,及时中耕松土,以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
关键词:雾霾报道 健康传播 实践 反思
2013年,全国的雾霾天气严重指数和范围不断刷新纪录,天气预报也把对雾霾天气的监测作为一项新的空气指标来播报,一时间“雾霾”成为百姓热议的话题,“雾霾”“PM2.5”成为热门词汇,媒体关于雾霾现象的报道也层出不穷。本文从健康传播的角度对媒体在雾霾危机中的表现进行梳理和分析,对雾霾报道的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做好雾霾报道的建议。媒体雾霾报道的实践
1.满足受众知情权
在2013年年初北方雾霾危机发生后,国内各大媒体进行了报道,报道的内容首先是近期各城市的空气质量、防护措施以及深入分析造威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采访后,媒体报道的重点转向雾霾天气的成因、防护措施等问题。
《人民日报》2013年1月14日刊发了《雾霾来袭,如何突围?》一文,报道分别采访了气象部门、环保部门、监测部门、医院、交通部门、气象专家等,体现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全面性。新华社、《经济日报》《新京报》等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对雾霾现象进行报道,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也通过开通专题报道的形式对雾霾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收集和传播。媒体对此次雾霾的严重性、政府的处理态度、民间的反应进行了报道。
2.事实报道与价值报道基本均衡
雾霾危机不仅是环境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与此相关的公众对雾霾的态度、对政府防控措施的评价、对健康观念的理解,以及涉及政治、法律、道德、文化等议题都应该被报道,而且应该被广泛报道。在此类公共卫生事件中人们会更加重视环保和健康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进行环保和健康观念培养的一次良好契机。不管是从稳定社会心理还是保障公民健康的角度,都应该重视价值信息的输出。
在雾霾危机中,报纸和网站上纷纷开辟了健康专题,对雾霾的危害和预防进行科普。科普的内容包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雾霾”的组成、成因和危害,以及在同常生活中预防雾霾引发疾病的种种举措,包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值得称赞的是,本次雾霾危机虽然在2013年初只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媒体并没有因为雾霾的减弱停止对事件的报道。《中国科学报》在2月雾霾逐渐消散以后连发多篇报道:《北京靠什么控制PM2.5》《雾霾走了,责任重了》《小锅炉成空气污染排放大户》《灰霾之过,油品之祸》《“问诊”雾霾:环境气象应合力出拳》。这一系列报道通过对民间的实地调查和权威专家的近距离采访,从专业角度讲述了如何科学破除“雾霾”这道难题。
同时,一些媒体也就雾霾危机对政府提出问责,新华时评《责任的沉默比雾霾更可怕》中,就雾霾前期官方的一些做法提出了批评。
3.科学解读,破除谣言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媒体的解读不仅仅要快,更应该要科学,才能对民众起到有效的指导。在2013年发生的两次雾霾危机中,媒体基本发挥了科学解读的作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的报道中,在采访权威专家解读雾霾现象的基础上,都对涉及雾霾的科学常识进行了总结,分析到位。
在以往的多次公共卫生事件中,一些有心之人会利用民众对危机的恐惧心理散布谣言,从而引发社会恐慌。从媒体在雾霾危机中的表现来看,媒体开诚布公地向社会公布可靠的雾霾监测结果、危害以及政府的应对措施。比如,民间传出了“防雾霾健身操”“吃黑木耳和猪血防雾霾”“N95口罩防雾霾”等等谣言,媒体迅速作出了反应,切断了这些谣言的传播。在网上对防雾霾措施进行搜索,会发现答案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媒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做好“谣言净化器”的工作。
对雾霾报道的反思和建议
1.引导民众科学应对“雾霾危机”
媒体对雾霾危机的报道,不能仅仅局限在对雾霾的实际情况进行报道,还应该对雾霾的成因、预防进行报道,当然,报道的内容必须科学而准确。雾霾危机严重影响了国民的身心健康,是切身可感的,所以在此基础上对雾霾进行科学解读更能够被民众快速接受。
在雾霾危机中,民众首先最迫切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雾霾”“雾霾发生后该怎么办”,对于此类疑问,媒体通过专家得到答案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让民众读懂报道中的专业术语。所以媒体在对雾霾进行科学解读的同时,要做到报道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比如对为什么雾霾损害人体健康,很多人因为身体素质比较好,处在雾霾环境下,体会不到雾霾的危害。《中国科学报》的报道中指出,“由于微颗粒通过呼吸道能够进入人体的肺部深处,有些甚至可能进入血液,因此如果人们暴露在大量微颗粒的环境中,肺和心脏将受到影响,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这一信息对于了解此次雾霾对身体的危害,有助于帮助公众认识到雾霾的严重性。
媒体在报道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时,应该客观严谨,专家意见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在传达专家意见的同时,更加应该慎重。在雾霾危机发生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在采访中回答“雾霾有何危害”这一问题时说:“对此(雾霾)我正在作一个认真的调查,也收集了一部分资料。初步结论认为,雾霾污染会对人体呼吸系统、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威胁,特别是会导致肺癌。因此,这个问题非常值得重视。”这里,钟南山院士说的是一个“初步的结论”,但是,一些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候使用“专家称雾霾导致肺癌”这一观点,非常不妥,容易造成社会恐慌。在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面前,过度的渲染或者轻描淡写都是不可取的,媒体必须坚持报道客观事实和科学验证的结论,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2.通过健康传播唤醒民间“防霾”力量
环境是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仅仅凭借官方的力量并不能解决问题,正如专家所指出的,目前我国雾霾之所以严重,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是直接诱因;但污染物排放量大才是根本原因。公民参与能够使政府的政策能有效实施,同时也协助对污染企业进行监督,形成公众压力。另外,公众生活、消费的模式也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民间组织在公众环境教育、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面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媒体在进行雾霾报道的同时,不应仅局限于传达信息和问责政府,应该探讨雾霾危机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同时有意识地向受众传播思想,引导舆论。经济的高速发展,粗放的生产方式,归根到底,是国家的环保意识薄弱,民众的环保意识薄弱。如何“唤醒”民众环保意识,需要媒体联合发力。而最能影响公众环保观念的就是这场危机已经切实危害到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在对雾霾危机进行报道的过程中,不能让公众觉得自己是旁观者,而应该让读者认识到自己在这场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自己不仅仅是“受害者”,也同时是“污染源”。
3.把雾霾报道纳入日常报道的框架中
1 灾害性天气对棚室的不良影响
1.1 影响蔬菜生长。雾霾和降雪天气持续让大棚蔬菜的光照与温度明显不足,低温、高湿的小气候环境易导致设施蔬菜生长缓慢,或者停止生长,甚至死苗。为了确保温室蔬菜丰产增收,各种植户要科学管理,积极采取措施应对。
防护措施:注意对大棚进行防寒保温,及时加盖草苫、保温被、防寒膜,减少棚内热量散失;遇雾霾天气,要注意增温补光,有条件的大棚要尽快安装增温灯、补光灯、热风机等增温补光设施,提高温度,增加光照,促进植株生长。遇下雪天气,棚膜上的积雪应及时清除。温室两边的积雪也应及时清除,防止融化时吸收大量热量而降低棚内温度,清除积雪时应尽量避免损伤棚膜。另外还要控制浇水、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低温寡照天气尽量不灌水或少灌水,通过喷洒草木灰等措施及时除湿。施肥时要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
1.2极易产生病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灰霉病是温室黄瓜等蔬菜的高发病害,菜农应及时防治。该病主要危害幼瓜和叶片,病菌借气流和农事操作进行再侵染。灰霉病适宜发病气温20℃~23℃、湿度90%以上,低温高湿、弱光有利于发病,大水漫灌又遇连阴天或阴霾天气、雾天均是诱发灰霉病的重要因素。
防护措施:可安装紫外线臭氧杀菌光源,其功能是利用光源发射的紫外线产生低浓度臭氧,同时可以对环境净化、杀菌,适用于温室大棚内气传病害的防治与消除、减少病害。其优点有:一是安全高效成本低。臭氧可实现一施多用,同时防治多种病虫,而且防治费用低。与喷施农药相比,其更安全、方便、可靠,同时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用药成本。二是无公害。臭氧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稳定,可很快分解还原为氧气,因此在植株内及果实中无污染、无残留。三是提质增产。经试验,安装紫外线臭氧杀菌光源后,黄瓜着色好、口感好,产量提高。
注意事项:使用时需要注意,合理确定施放量及时间,臭氧施放量及释放时间要根据不同作物及其生长时期进行适当的调整,施放时应尽量保证均匀,且喷气口不能直接对着蔬菜,应该距蔬菜植株0.8米以上。施放时间到达后应及时通风,一般通风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期间严防人畜进入,以免引起中毒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臭氧施放时棚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0℃~30℃范围内,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情况下防治效果会更好。
2 雪前、雪中、雪后的棚室管理
当前小雪和大雪节气将相继来到,纷纷扬扬的雪花也将光临大地,如何做好雪前、雪中和雪后的大棚蔬菜管理尤为重要,现总结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
2.1 雪前大棚蔬菜管理措施 连阴天时,要正常揭盖草苫,争取宝贵的散射光,时间掌握在比晴天晚揭早盖各一小时即可。雪前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强土壤热容量,缓冲连阴天热量散失带来的降温,还可以促使根系提高耐寒能力。雪前适度控水对降低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非常重要,同时可制造一个底墒足,表土干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