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平衡的主要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绿色营销 现状 发展分析
一、绿色营销产生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市场最具有生命力的五种营销方式分别是“绿色营销”,整合营销,网络营销,直复营销及特许经营。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观念是“以消费者需要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我们说这一观念的产生相对于以往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而言是一次企业经营思想上的革命的话,那么,绿色营销观念将掀起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一场新的“革命”。
人们面对日趋严重的生态平衡,大气污染和生物灭种等环境危机,越来越认识到在工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后遗症这些表象后面,隐藏着深刻的文化价值观念问题。今天,我们普遍感觉到正是那种过度掠夺式的消费方式和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造成了这种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危机,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企业行为缺乏生态观念,那种对自然资源釆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法,以追求一已的、一时的高效益、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由单纯经济目标向追求“经济——生态”双重目标转变,资源配置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和发展会议制定了《21世纪议程》,该《议程》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
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的绿色革命为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开拓绿色市场,已成为21世纪企业营销发展的新趋势,也给企业创造了新的机遇。绿色营销观念认为,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
二、绿色营销的特征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以保护环境和回归自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绿色营销活动。这种营销活动的主要特征是:
1.提倡绿色消费意识。就绿色产品购买意愿而言,绿色消费者除了关注购买和消费过程,还关注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处置问题(如可回收等)。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变化,日渐出现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渴望,人们开始关心消费的环境代价,呼唤既无污染又有益于健康的绿色产品。据市场调研报告表明,91.6%日本主妇对绿色食品感兴趣,大约50%的法国人、80%的德国人在超级市场购物时,都愿意挑选环保商品。在美国,有30%的消费者声称他们关心大公司的环境记录,有84%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会考虑公司环保方面的声誉。绿色消费观念代表了当今世界公众消费观念的新朝流。
2.“绿色”标记贯穿于绿色营销的整个过程。绿色营销与其它营销方式根本区别就在于,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分销和售后服务等活动中,都和维护生态平衡、重视环境保护,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情趣的“绿色”观念紧紧相联,并将其贯穿于营销活动的始终。
3.绿色营销在注重满足消费者需求并由此取得利润的同时,要符合环保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长远利益。它表明企业在发展中享有正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享有清洁、安全的环境的权利,但又必须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
4.绿色营销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企业在获得持续利润的同时,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的优势。
5.采用绿色标志。采用绿色标志是绿色营销的重要特点。我国现行的绿色标志,是由国家指定的机构或民间组织依据环境标志产品标准及有关规定,对产品的环境性能及生产过程进行确认,并以标志图形的形式告知消费者哪些产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更为有利。
三、实施绿色营销的战略意义
1.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必须认识到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顺应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并获得良好的效益。
2.绿色企业形象是高素质企业的象征。以发展循环经济、促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企业形象的树立,是企业及其经营者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长远发展的高尚思想境界的体现。追求绿色形象的企业,其理念和行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利益,是现代企业的楷模。
3.实施绿色营销有利于打破绿色壁垒。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棘手和最难对付的贸易障碍——绿色壁垒产生了。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逐步向外向型发展,一些发达国家也以环保为名,构筑起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极大冲击。通过强化绿色观念,重视绿色设计,推行清洁生产,强化绿色包装,积极争取ISO14000认证等措施来实施绿色营销,要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是突破“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
四、我国实施绿色营销的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企业的绿色营销在博弈中很容易陷入“囚徒困境”的尴尬境地。中国绿色产品市场还处于市场引入期,人们的绿色消费观念淡薄,绿色消费水平还很低,绿色产品引入市场需支付巨额费用,并导致利润为负值(绿色产品成本含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从而使广大企业陷入“囚徒博弈”的营销两难困境。
我国绿色营销的发展尚处于起步的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是因为:第一,企业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实现规模快速扩张是企业行为的主要目标,表现为宏观的、长远利益的生态环境因素远未成为影响企业运作的“内生变量”。第二,我国的环境产权机制不健全,政府的环境立法和司法制度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基层政府出于地方主义的利益保护,对环保法规执行不严,职能部门在生态环境的管理上亦缺乏力度。第三,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整体水平较低。第四,社会范围内的环境意识还有待提高。由于上述原因,我国除若干大城市之外,绝大部分地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尚未形成,除了少数具有领先水平的企业之外,绝大多数企业的环保意识仍然十分淡薄。如果这种情况不能迅速改变,我国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国家生态安全计划都将成为泡影,企业在即将到来的全球竞争中,也不可避免地陷于被动甚至遭致灭顶之灾,我们相信这绝非杞人忧天或者危言耸听!
五、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战略选择建议
关键词:林业;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森林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还是全世界发展战略性的资源。目前林业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运用森林资源以及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林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各种方面进行有目的的维护、干预,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功能,进而持续获得森林资源产品及服务。
1 现阶段林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1.1 高效性
在现阶段,林业发展一定要具备高效性,要以提高森林培育为中心,合理运用林业资源,开展高效、优质、高产的林业,增加森林资源。一定要做好森林经营,对地产林采取管理和改造,合理提升森林效益以及质量,给林业的发展增加活力和生机。
1.2 节约性
我国是人口大国,资源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人均森林面积过低现象极为明显。所以,在现阶段,一定要重点开展循环经济,将林业的链条进行延伸,提高综合利用率。努力实现网络化、无纸化的办公形式,有效降低行业成本。
1.3 开放性
目前和未来全球发展整体趋势呈现了开放性,林业要顺从当前的发展形式就要进行对外开放,一定要在各个国家、地区、行业之间建立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开放形式,从而进行开放化发展、和谐发展、合作发展以及互利发展。
2 林业的保护
2.1 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对森林的生态平衡起到了破坏的作用,经过火烧之后森林生态系统极难恢复,如果出现高强度、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就会对森林资源乃至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的损失,对于百姓的财产、大气环境、日常生活都有所影响。应当积极开展一些关于严防森林火灾、创建平安森林的宣传活动,不断推广《森林法》以及《森林防火条例》的宣传,通过森林防火知识的普及,做好火源管理工作,谨防森林再次出现火灾。
2.2 滥砍乱伐
有的人由于利益熏心,对森林里的树木进行滥砍乱伐,使得生物不断灭绝,森林的生态平衡也遭受破坏,资源价值迅速下降。虽然每年都会出现人工林,可是天然林却逐渐减少。面对滥砍乱伐的现象,要提升执法力度,对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进行治理。一旦出现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等一些违反林业法律法规的行为,就要及时进行处理。
2.3 病虫灾害
病虫害对于林业来讲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林业保护的要面对的主要问题。病虫害出现的原因是防治不当以及生态失衡。通过科学的方式对森林进行管理,不可以只治不防,以免出现治理不当的现象。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可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降低灾害发生、改良生态平衡、加快林业迅速、持久、健康化发展。
3 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想要在实现经济发展的进程里加快林业的发展,就一定要把2者进行充分的结合,让其在发展的道路上相互辅助。这样才可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里,通过对我国林业的发展研究,可以看出我国林业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积极推广开展林业循环经济
林业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要部分之一,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脱离不了林业,林业在保护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林业生态系统可以借助本身的优势,把生态以及环境进行合理的融合,把环境内的能量物质以及价值资源变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在不断推行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林业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双方互利的局面。
3.2 政府强化对社会林业政策的指引
将荒地变为森林并不是林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只能当做其发展的一个方式,它的最终目的是透过林业的发展来改良贫困地区的经济情况,让其通过林业的循环经济加快当地的经济发展。而贫困区在选择林业项目的过程中,不但可以综合本身所在的环境,还可以听从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进行集约经营。政府可以通过减免赋税等方式,大力支持农民对林业进行投资。并且,政府也可以通过相关方式吸引社会资本,以便加快当地的经济发展。
3.3 加快林业权属问题
加快林业使用权的流转成为了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和保护林业资源,创建高效林业的必经之路。激励
森林、林木以及林地的使用权流转,不断培养多层次、多门类的林业市场。只有从根本上处理好林业的权属问题,才可以保证林业此后的发展,才可以从本质上加快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4 结束语
一定要在加强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生态效益,一定要建立林业正确的发展道路,加快推动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保险生态;产权制度;调节机制;法制环境
一、保险生态概念概述
根据保险业固有的运行规律、组成成分及本质属性,笔者将“保险生态”定义为:各种保险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及内部其他组织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复杂联系、有序竞争、良性协作的动态平衡系统。
基于以上定义,可进一步解析保险生态的基本特征:首先,保险生态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演进过程的动态系统;其二,保险生态的秩序结构是从竞争中形成的,竞争的最主要特征是优胜劣汰;其三,保险生态是在一定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环境下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制度结构特征;其四,保险生态也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体系;最后,保险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力影响超过限度就会破坏保险生态平衡。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一个有效的保险生态系统一定在保险环境、保险组织、调节机制这三方面具有显著的生态特征,对我国保险生态问题的研究也应从这三方面展开。
二、我国保险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保险生态中最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产权的制度性缺陷,阻碍和扭曲了保险生态组织的健康成长。
具体表现为:
1.产权不明晰。
模糊的产权将导致交易过程的磨擦和障碍,必然提高保险市场交易费用,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还会降低保险公司经营的积极性与创新的主动性。产权不清晰是目前国有保险公司竞争力不足、市场创新动力缺乏的根本原因。
2.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保险机构尤其是国有公司由于产权制度的缺陷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未完全形成符合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运作模式,内控系统、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长期低效运行。近年来,一些原国有独资公司经股份制改造与上市,股权结构有所改善,但国有产权仍占控制地位,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仍比较突出;而一些股份制公司虽较早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但主要股东多是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单一加上国有股东行使股权积极性的缺乏,使股份制保险公司同样存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
3.寻租腐败现象严重。
在我国,由于国有保险公司经理层的任职及薪酬与经营业绩无关,因此当两个目标冲突时,经理层将倾向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公司利益最大化。国有保险公司产权主体的虚置,也使各种监督与激励机制难以建立,客观上鼓励了经理层的设租、寻租行为。
产权制度的上述缺陷,严重阻碍和扭曲了我国保险生态组织的健康成长:一是没有长期发展战略,短期行为居多,在规模和效益间左右徘徊;二是一些新进入市场的主体为迅速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三是经营目的异化,不仅追求利润,更主要的是为了融资,由内部人控制所产生的道德风险严重。
(二)违背市场规律的人为干预,破坏了保险生态的自我调节机制。
自然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即“生态阈限”。与自然生态一样,保险生态的自调能力也是有限的。外力影响一旦超越了“生态阈限”,或完全取代自调机制,保险生态就会失衡。
1.保险主体批设的数量和速度超过了保险生态阈限。
2005年末,全国共有保险法人机构93家,其中保险集团公司6家,保险公司82家(包括外资公司40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5家)。一些新设机构为了生存,采取高回扣、高手续费等形式变相降价进行恶性竞争,使一些险种价格低于成本价,造成全行业经营效益、盈利水平的低下。截至2005年12月31日,保监会共批设保险专业中介机构1887家。其中,处于经营状态的1800家,2005年,保险中介业务收入共290.61亿元,累计亏损竞达775万元。
2.退出机制的缺失破坏了优胜劣汰法则。
只发“出生证”,不发“死亡证”的国家信用担保机制违背了优胜劣汰的规则,使得经营不善乃至严重资不抵债的保险机构无法及时退出市场,干扰了保险生态主体的“进化”,从而恶化了整个保险生态。
3.对资金运用的限制影响了保险主体的抗风险能力。
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资金运用仅限于银行存款、政府债卷、金融债卷、买入返售、一定比例AA级以上企业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等。投资渠道的狭窄,使资金运用回报率低下,投资风险过于集中,对公司负债管理,产品创新,费率调整形成了不利影响,削弱了保险生态的抗风险能力。
4.保险监管体制的薄弱环节制约了保险生态的良性发展。
一是市场准入机制与退出机制不对称。我国保险市场准入机制相对健全,但对因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无法继续生存的主体,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自我国全面恢复保险业务以来,至今尚无一家保险公司退出市场,整个保险市场一直处于只进不出的局面。
二是严格的经营行为监管与宽松的偿付能力监管不对称。从当前保险发达国家发展趋势看,许多国家逐步放松了对保险产品和费率的监管,更侧重于偿付能力监管。
三是强调规模的力度与强调效益的力度不对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保险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将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得出保险潜力巨大的结论,属于认识误区。中国有8亿农民,他们生活刚达温饱,哪有多余的钱买保险。定位不准确,过分强调速度、夸大潜力,强调做大,忽略做强,必然是揠苗助长,人为破坏保险生态,后果难以想象。
四是强调社会管理职能与损失补偿职能不对称。保险的基本职能是分散风险和经济补偿或给付;社会管理只是一个派生职能。在市场经济中,商业保险公司以赢利为目的,如果过分强调社会管理职能而忽略基本职能,用行政的方法要求商业保险公司代替政府承担一些风险较大的业务,只会造成保险公司经营状况恶化,影响保险生态的自然发展。
(三)外部环境的先天性缺陷,危害了保险生态的平衡和优化。
首先,在法律制度方面,我国有关保险机构的破产法规严重缺乏。保险企业和一般工商企业一样,也存在着经营失败,需要建立破产、清算、兼并、重组等法律程序。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法规,经营失败的保险机构迟迟得不到有效的处置,从而导致了社会风险越来越大,恶化了保险生态。
关键词:生态建设; 绿地系统; 灞生态区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city as the research basis points, the introduction of ecology and urban ecological system related concepts in urban ecological principle as the guidance, and through the combined action of xian city Ba biota ecological system layout and the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by the analysis of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of ecological goals and to establish "ecological city" idea of the ecological green space.
Keywords: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green land system; Action Ba biota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很多城市在谈及21世纪城市发展目标时,都把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说明面对日趋严重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已经开始对人类生活居住环境问题有了高度关注。同时,在呼吁建设“生态城市”的今天,更多的城市都在加强规划和建设绿色生态规划。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建立城市绿地生态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1. 建立城市生态系统
1.1与生态城市有关的相关概念
生态,意思是指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植物群落学家坦斯利于1935年首先提出,他把物理学中的“系统”引入生态学,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然生态系统到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了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它是一种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的人类聚居区。由于人类生存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于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成为全球的认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生态城市概念产生的主要背景和原因。
1.2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布局提出
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我们应当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来进行研究。面对当今世界局面,城市必然走生态化发展的道路,而“绿地”是城市生态区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由于我国存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一系列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周边林木植被也遭破坏,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影响到了城市健康和谐的发展。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还原组织,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它对于缓解城市压力,改善城市环境和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建立一个生态化城市,离不开对城市的创造性规划。通过对西安灞新区的研究,了解了灞生态区是西安主城区中最注重生态绿化的一个生态型城市新区,它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有的生态环境打造成了西安市最大的一块城市绿肺。在灞生态的规划中,最主要的是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把对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放在其重要甚至首要的位置上,只有环境问题解决了,才可能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和促进西安市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西安灞生态区规划与建设
2.1 灞生态区生态系统规划的现状
根据西安市的总体规划及其绿地系统规划,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生态绿化系统,所以灞新区的生态化建设主要是恢复健康的生态环境,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主要突出大水大绿的特征,全面考虑区域内环境保护和生态优化,尽可能的增加绿化量,调整绿地布局结构,完善绿地类型。
根据灞生态区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山水”地貌优势,营造灞新区绿色生态基质。灞生态区成立以来,着重建设道路和景观绿化,形成了景观优美,独具特色的绿色廊道。目前,灞生态区区域的公园、游园、林荫道、专用绿地等绿地斑块都串联起来,共同构造了灞生态区“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斑块”的复合型生态绿地系统格局,并且在规划中同时考虑到西安及灞区深厚的文化沉淀和历史文脉的传承,来规划实现城市的绿化和美化。其景观系统结构强调公共绿地与专用绿地之间的结合,完善城市绿地系统,使灞生态区绿地系统结构极具“带状生态廊、面状生态湿地公园、网状生态绿廊”三大特色。另外,生态绿地系统中绿地植物主要以乔木为主体,乔、灌、地被和水生植物相结合的形式,以改善小气候,增强城市绿叶和绿肺功能,保护和逐渐改善灞生态区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生态绿化系统,努力创建一个新的绿色西安。
2.2 灞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是对城市绿地的宏观整体调控和定位,只有具备了系统化的结构框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绿地问题。灞生态区在规划中强调以生态绿化为主体,以风景区绿地、各级公园绿地、组团防护绿地等为重要组成部分,以滨河湿地、周围台塬以及山地为背景,形成了自然环境与人工绿地交融,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城市绿化系统。灞生态区绿地系统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四大类,其园林绿化主要对应用品种作出科学规划和特色设计,优化城市树种结构,建立生态性植物群落,提高绿化植物改善城市环境的机能,营造体现灞生态区特点的山、水、城现代城市绿地景观。各种植被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使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各行其能,充分利用空气和阳光、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和谐有序、稳定多样的群落,组成完善的复层绿地系统。
同时依据灞生态区“大水大绿”的主要特征,打造一条作为连续的生态开放空间的滨河生态廊道,它是将郊野新鲜空气引向城市的主要通道。广运潭生态景区将成为园区中部的大型主题湿地公园,也是西安市最大的城市生态公园。我们将通过对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环境再造,净化城市污染。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均有宽阔的绿化带,与滨河绿廊和防护林一起构成网状的绿化生态走廊。以上系统叠加,形成多层次、疏密有致的绿化生态体系。
3、 对灞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认识
回顾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史,绿地作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城市规划中始终处于重要的位置。因而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中发挥的生态效益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依据西安特殊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独特的城市空间格局,以及灞生态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塑造了城市绿地系统的特征。对于西安灞生态区绿地系统的发展,还需要解决三轮规划中突出的一些问题。如今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资源环境条件,依赖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支撑能力,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紧密相连。通过借鉴日本绿地系统生态规划和发展趋势,需要以西安为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绿地系统类型划分,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借助景观生态学理论,深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研究。突出城市绿地生态效益与历史文化价值认识,保持生态绿地系统在人居环境中德生态平衡能力。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对于协调好城市发展与生态的关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语: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规划必须把眼光放在区域或者大尺度来研究长远的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应更多的关注城市生态环境发展,不仅仅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要考虑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及发展。从而运用现代的规划建设思想,以生态为先导,和谐为发展目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绿化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敏,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
[3][日]高原荣重.城市绿地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4]吴效军.新时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1
关键词:人工湿地;仙鹤湖;盐碱地;
On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pollution control - to work SHENXIAN wetlands, for example crane LakersXiang YuQi
Abstract: The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wetlands with water conservation, climate regulation, all of the flood, silt land reclamation to promote the degradation of pollutants function. Wetlands and therefore known as "kidney of the earth," "natural reservoir" and "natural species library." Crane Lake to improve the low-lying saline-alkali soil, completely changed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duction conditions, the need for wetl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ran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around the lake changes, the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in Crane Lake.Keywords: Wetland;Crane Lake; Saline
湿地(Wetland),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生态系统,是一种特有的土地资源和生境,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宝库。国际《拉姆萨尔湿地公约》给地球表层湿地下的定义是:湿地(Wetland)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并以水成土和土壤水分饱和为其主要特征[1]。2000年3月,国家林业局编制并公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概念,已经从“湿地作为水禽及其栖息地”上升到新的高度,即“保护湿地,更是为了保护其独特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特别是保护湿地在提供淡水资源、蓄洪防旱、控制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功能和效益。”
湿地面积大量减少,湿地健康严重受损,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质改变、富营养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将影响一个区域或流域的生态安全,甚至将威胁人类自身的健康与发展[2] 。国内湿地研究主要集中在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与动态、湿地保护与开发等两方面.特别是对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如武汉东湖、洪湖、保安湖等)的研究与利用,相继开展起来的对江苏太湖、安徽巢湖、淮河和太湖流域以及沿海滩途的研究,逐渐推动了中国湿地恢复研究的进程[34] 。张建锋[5]等对黄河三角洲植被群落和土壤酶活性对湿地退化的响应进行了研究,认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的演变与湿地退化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土壤盐碱化,加快了植物群落的退化演替,植物的退化又反作用于土壤,使土壤的理化特性向着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方向转化,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一、仙鹤湖基本概况
仙鹤湖位于莘县西南部,鲁豫两省交界处山东侧,由彭楼引黄闸引黄河水经濮西干渠汇聚而成,以现状彭楼灌区为主,充分利用闲置涝洼盐碱地,不迁占农田。该湿地南北长6150米,东西宽60米,工程总面积32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25.6万平方米。从莘县近几年的监测情况看,进入仙鹤湖的水由于流经河南省境内,有部分工厂外排水和生活用水混入,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还有一部分经古云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本地企业外排水和居民生活用水,仙鹤湖水质不能达到要求,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及农田灌溉用水产生不利影响。
建人工湿地的作用,一是净化上游河南段和古云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本地企业及部分生活用水的外排水,年处理污水量为3212万平方米。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水Ⅳ水质标准。二是提高农田灌溉水质质量,进而改善生态环境。三是改善当地的自然景观,形成以仙鹤湖湿地为中心的旅游资源,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人工湿地对生态的影响是正面有利的,湿地作为一种资源,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仙鹤湖环境影响评价
人工湿作为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度地带,是一种高功能的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对于改善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湿地可以将过多的降雨和外来水储存、缓冲,然后逐步放出发挥着蓄洪抗旱的功能;湿地大范围水面及水生植物可以调节气候,增加空气湿度;湿地植被的自然特性可以使植被根系及堆积的植物体稳固基地、沉积物沉降,促淤造陆速度是裸地的3-5倍。湿地可以防止土地盐碱化;湿地生态系统大量介入水陆之间,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是其他任何生态系统无法代替的;湿地中还有许多浮水和沉水植物,它们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金属及一些有害物质,很多植物还能参与解毒过程,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积累及水体净化,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
1、仙鹤湖人工湿地建成以后,处理了大量上游来的外排水。经多次采样监测分析,水质达到了地表水Ⅳ类水水质标准。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表明,本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周围农田灌溉用水水质问题,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形成了以仙鹤湖湿地为中心的旅游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1、莘县仙鹤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Ⅳ类水标准,明显优于原来的劣Ⅴ类水质状况,改善了生态环境,形成环境优美的人工湿地。
2、莘县仙鹤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起到调节水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区域防洪除涝能力的作用。解决了周围农业用水问题,年处理水量3212万立方米,初步形成了占地32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区域防洪除涝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3、莘县仙鹤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治理工程介于水陆之间,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湿地中还有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它们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金属及一些有害物质,很多植物还能参与解毒过程,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该项目的建设运营后对当地的生态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
三、结论
莘县仙鹤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的建成,使河面进一步拓宽,并在河中种植大量芦苇,生态环境和水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解决了周围农田灌溉用水问题,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仙鹤湖人工湿地水形成了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1、Willenbo,Tiner.Wetlands of the United States[C].WHIGHAM D F.Wetlands of the world I.Netherlands:Kluv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3.
2、Jiang W G,Li J H,et al.Assessment of wetland ecosystem health in the Liaohe RiverDelta.Acta Ecologica Sinica,2005,25 (3):408-414.
3、马学慧,刘兴土.中国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与评价方法[J].地理科学,1997,17(增刊):401408.
4、陈宜瑜.中国湿地研究 [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