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酒乡花镇、田园新城”――沱牌镇打出的口号时尚现代,现实中的它又如何呢?条条水泥路进村入户,集镇街道整洁、商贾繁荣;药材基地药苗长势喜人,蔬菜基地菜农忙而不乱,生态猪业家园遍及各村,来农家乐休闲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是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原产地,也是射洪县人口第一大镇、经济第一强镇,涪江沿岸的“工业明珠”。沱牌镇的发展路径正是围绕“酿酒工业”这个核心:做强沱牌舍得酒业,狠抓工业发展,以此带动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同步发展。作为四川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工业镇”的杰出代表,沱牌镇摸索出了一条产镇相融、富民强镇的路子。

四大瓶颈亟需突破

今年5月,省政府下发《2013年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实施“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100个试点示范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优化提升。此次纳入试点的100个镇包括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镇,以及其他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较好、有一定产业和规模基础及发展潜力的小城镇,包括工业镇、商贸镇及旅游镇。“百镇试点行动将明显增强其吸纳能力、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从而实现就近就地转移人口。”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人士表示,“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降低人口转移成本。”据其估计,该行动将带动全省小城镇年均转移吸纳农业人口50万人左右。

此次试点方案的出台有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2011年5年间,我省小城镇聚居人口年均增加约40万人,进入2012年后,这一数据还在逐年倍增。但总体上看,四川城镇化进程仍然滞后,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落后于四川工业化水平,处于必须加快发展的阶段。由此不难断言,小城镇发展已成为我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夯实底部基础的重要部分。

基于此,省委省政府出台《2013年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旨在从根本上破除四川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苗多不壮”;基础条件差,“先天不足”;产业趋同、缺乏特色,“竞争力弱”;发展缺乏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营养不良”这四大瓶颈。

彰显特色,拒绝“千镇一面”

和以往涉及城镇化发展的纲领文件有所不同,这次的实施方案尤其强调“特色”一词。何为“特色”?特色是生活的反映,是历史的构成,也是文化的积淀。对射洪沱牌镇来说,酿酒工业是特色;对汶川水磨镇来说,藏羌风情是特色;对都江堰玉堂镇来说,大熊猫资源是特色;对蒲江寿安镇来说,传统商贸是特色……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郭晓鸣教授说,所谓特色小城镇就是通过对城镇自然生态的保护、历史文脉的传承、功能结构的完善、景观形象的打造、文化内涵的塑造,凸显小城镇特色品位,改善生态宜居环境,努力形成融环境、资源、历史、文化等特色于一体的个性小镇,体现出发展有活力、街道有景致、建筑有风格、旅居有情趣、文化有品位、民生有保障的城镇特性。

我们不禁要问:在由政府统一规划实施的百镇建设中,试点镇如何保持各自特色?

被誉为“川南碧玉”的长宁竹海镇这样谋划:依托境内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度开发集竹类品种之大成的“世纪竹园”,打造世界级原始绿竹公园和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度假胜地,拉动当地竹海酒、竹海茶、竹海腊肉、竹荪、竹笋、竹工艺品、竹地板等特色产品的全线销售,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率全国之先取消“”牌子、建立“向阳乡人民政府”,而被誉为“中国第一乡”的广汉向阳镇,则主打“工业牌”。在被纳入国家和省级的广汉经济开发区后,其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更加凸显,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文章”,完善投资环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使其投资环境与区位优势相匹配。

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川西文化名镇――蒲江县寿安镇,古往今来都是战略要地和商贸集散重镇,成雅高速公路横贯全镇并设有大型立交桥接道口,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镇内有90余家企业,全县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寿安镇独占4家。依托这些企业,发展生猪及加工业、果业、医药,构建绿色食品基地、百万头生猪商品基地和省商品猪加工出口基地,是寿安镇的“中国梦”蓝图。

旅游镇着重塑造文化风貌特色,完善提升服务接待能力建设;工业镇着重提高对工业园区的支撑和服务配套能力建设;商贸镇着重加强商业街区、集贸市场和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省住建厅相关人士介绍,根据各城镇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分门类“定制打造”,避免“千镇一面”。

更宽广的国际化视野

虽说城镇化重在探索、实践,但作为一种全球化的大趋势,它仍有规律可循。我们在强调“特色”的同时,也不妨参考一下世界先进经验。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进和实现城镇化的国家,其城镇化在产业支撑方面创造了一种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乡村为依托,重点发展以农业为加工对象的乡村工业。乡村工业发展的逐步集中,推动了农业与工业的分工,实现了农民的就地转化,同时又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了保障。一方面把农村改造成为宜居的小城镇,催生出新兴工商业城市,促进城市和乡村的融合,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过程;另一方面,也有效缓解了大城市沉重的压力。

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我省大幅提高种粮大户补贴标准

5月20日,据省财政厅称,今年我省将大幅提高对种粮大户的补贴标准,最高达到每亩100元,户均补贴金额比上年增加2580元,增长209.3%。新补贴标准意味着种粮大户耕种面积越大,所获补贴的标准就越高,有利于鼓励种粮大户继续扩大承包、租种面积, 进一步促进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我省启动“2013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四川省“2013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工作最近启动。今年,我省西部计划招募服务人数和去年持平,全国项目办下达招募服务指标为2800人。省项目办研究分配名额拟向芦山地震灾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同时积极向全国项目办争取更多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志愿者服务指标。

西南首个养老服务标准体系颁布

成都市成华区最近57项养老服务标准,为养老服务的环境、安全、信息、人员、质量控制、服务评价等提供参考,该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是西南地区首个国家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项目。这57项服务标准包括国家标准23项、自制标准27项、行业标准5项、地方标准2项,涵盖成华区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3种类型,标准覆盖率达80%。

成都新型城镇化率达60.2%

成都市统计局5月7日《成都市2012年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监测报告》。报告显示,成都2012年的新型城镇化率达到60.2%,较上年提高1.4%。市中心城区所在的一圈层新型城镇化率达到96.7%,二圈层为49.8%,三圈层为34.3%。青羊区的新型城镇化率最高,达98.1%。

我省将开展“教育科研下乡活动”

省教育厅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提出,从2014年起,我省将开展“教育科研下乡活动”,组织专家深入老、少、边、穷地区和农村学校推广应用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开展针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诊断式服务,同时将严格教育科研机构人员准入机制。

我省35个产业入选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

5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联合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3年修订)》,新版本中我省入选产业增加了汽车整车制造、太阳能发电设备等14个,总数达到35个,居各省入选产业数量之首。

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一)树立规划为法、规划为基理念,统筹做好各项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省、市关于扩规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我县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__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编制,规划覆盖面积583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用地面积28.2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23.87平方公里;县开发区和宋门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积7.11平方公里。目前《__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已通过专家评审并经沧州市政府批准实施。县城雨水、污水两项专项规划已完成编制,景观风貌专项规划正在聘请石家庄德龙规划设计院进行编制。其他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制定完成编制方案,正在确定编制单位。

《__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编制遵循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相结合原则,依托河北沿海城市带的发展和冀鲁门户地区优势,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进程,通过实施县城扩容、产业集聚,优化镇村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倡导城乡基础设施的高度共享,优化和完善城乡交通体系,使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城乡功能结构高度互补、城乡生活水平共同提高,实现县域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全力推进工业化,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工业园区化,助力城镇化建设。大力挖掘“杂技之乡”品牌价值,推动旅游业和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文明开放的城市文化氛围。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并依托工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规划__的城市定位为中国生态型杂技文化旅游名城、冀鲁两省交界处的机械加工制造业基地。

(二)加快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步伐,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做好城市经营文章。一是按照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相融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县开发区扩区升级,开发区和城区同规划、同建设、同配套,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我县现有产业园区一个(__县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设两个园区(县城开发区和宋门工业园区)。县城开发区紧靠县城而建,初步形成了机械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宋门工业园区与德州天衢工业园相邻,形成了以化工、医药企业为主的园区格局。园区与县城相连的区位优势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性质将会带动人口往县城聚集,人口的聚集必将会推动县城建设。在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将产业园区用地全部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为县域经济发展、县城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土地保障。二是根据省、市政府关于县级投融资平台规范、转型发展的意见,完成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转型发展。同时积极开展投融资工作,为杂技文化艺术中心、冀鲁连接线、__中学迁建等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三是按照省、市关于在城乡建设领域大力推广ppp合作模式的工作要求,谋划了包括路灯管理、天然气镇镇通、东湖公园建设、集中供热、园林绿化养护、城区环卫保洁等6个项目,吸引各类民间资本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将有效解决城市建设资金匮乏的状况。

(三)大力抓好城市管理,加大治违、治脏、治乱力度,加强城市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一是制定完成《__县关于开展县城环境容貌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将每月的15日定为“义务劳动日”,建立了全县党政机关带头开展义务劳动的制度。二是加大对“五乱”行为的日常监管,彻底改善城市容貌环境。今年以来,共清理垃圾总量32000余吨;查处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摊点500余个;整治露天烧烤摊位30处;对公厕、垃圾桶(箱)进行实时保洁,确保整洁美观;各垃圾点摆放垃圾桶共计300余个;大力实施9.3阅兵期间空气质

量保障工作,对3个商砼企业、10个施工现场、6个锅炉、14个土方、砂石、灰渣、白灰料堆及渣土运输、露天烧烤等“涉烟、涉气、涉尘”污染行为进行查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城区主次干道全面实行环卫机械化作业,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以上,实现了16小时保洁,重点地段全天候保洁,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三是投资350万元谋划启动了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选用“以市带县”模式,利用沧州市软、硬件资源,节约建设资金,加快建设步伐。目前工程建设方案及预算已编制完成,正在进一步论证阶段。四是建立起科学化的城市管理考评机制,将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加强了执法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满足及时发现、处置与解决问题的要求,构建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无缝隙的管理网络,实现管理全覆盖和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四)围绕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重点抓好县城区园林绿化工作,切实增加城市绿量。一方面围绕“绿色、生态、舒缓、宜居”目标,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启动了投资3000万元,占地160亩的东湖迎宾公园建设工程,目前该项目规划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工程预算已编制完成。另外谋划了嘉陵江路中段南侧100米绿化带工程、开发区绿化补植工程、太行道北延及绿化工程、长江路(桑兴河桥东至宣惠河段)10米绿化带工程、黄山道(黄河路至长江路段)10米景观带工程、华山道南段(钱塘江路至金沙江路)东侧10米景观带工程、金沙江路北侧10米景观带工程、淮河路中段两侧绿化工程、运河以东植物园工程、泰山道南段敬老公园工程、清馨园续建工程、104国道绿化工程、宣惠河(城区段)带状公园工程、园林式单位(小区)创建工程等14项园林绿化工程,确保“三绿”标准达标。另一方面以实施重点绿化项目为基础,严格执行绿线管制制度,并对已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进行核查,对不达标的小区进行整改,控制新建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5%以上,并设置有休息活动场所。同时强化执法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抓好城市园林绿化的保护工作和城市绿化专业日常管护,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做到无非法侵占绿地、破坏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一是城区道路、供排水、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二是作为一个拥有4a级旅游景点的县城,住宿、餐饮、购物、休闲以及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设施和功能还比较薄弱。三是县城建设“融资难、用地紧、项目少、人才缺”等问题比较明显。四是县城精细化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五是小城镇建设速度缓慢,基础设施薄弱,居住条件相对落后。六是棚户区改造征收难、征地难问题明显。

(一)实现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实现“双轮驱动”,全县形成“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乡镇—中心村—基层村”5级城乡等级结构。其中包括:1个中心城区,包含桑园镇区和曹洼乡区;铁城、宋门2个重点镇;6个一般镇(乡),包括于集、梁集2个建制镇和安陵、杨家寺、沟店铺、何庄等4个乡集镇;建成23个中心村,保留124个基层村。以县城为龙头,区域中心乡镇为节点,中心村为基础,吸纳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县城、重点乡镇和中心村集中,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市场体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以及相关政策措施。

(二)建立入城优惠政策,吸引农村人口向县城聚集。

积极落实户籍改革政策,给予新落户居民同城化待遇,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保障其住房、子女义务教育、社会救助、优抚等权益。开展县城周边村庄整体搬迁工作,可选择两处或三处地段进行住宅小区、商贸中心等设施开发建设,同时制定详细的奖励补偿机制,通过确定差别补偿安置方案,充分调动村民搬迁积极性,力争做到和谐搬迁。

(三)拓宽城市投融资渠道,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

在积极争取各项城镇化建设政策性资金的基础上,建立相对集中、稳步增长的政府投入机制和平台公司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的利益补偿机制,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融资。开放市政公用市场,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参股等方式与县城供气、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环卫保洁、市场经营等领域的投资和经营。

(四)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创新县城管理体制。

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县城镇改街、村改居,将纳入县城一体化发展的乡镇、村庄并入中心城区,在城中村改造中同步推进村民转市民、村委会转居委会,依法推进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村集体资产转为股份制的改革。

四、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措施

一是落实责任。按照“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什么时间干成”的“四个干”要求,每个重点项目确定由一位县级干部分包,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和工程验收办法,把各项重点工作进一步落实到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严格标准,明确时限,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的稳步推进。

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12月25日,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建设两周年,天府新区平均每天有3.5亿资金注入。

12月26日,四川省政府宣布,今年我省住房保障建设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014年1月,四川“两会”上,“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被列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章节。

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是四川新型城镇化建设史上一个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节点,这一个个重要节点连结起新型城镇化的四川探索。

探索一:打造星罗棋布、多点开花的城市群

1978年后,四川首次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到2013年,四川城镇化率已由1978年的8.5%增至43.5%。城镇化发展,为四川带来了经济繁荣的强大动力。

然而从整体来看,我省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现在的城镇化率仍比全国平均低九个百分点。低水平的城镇化率,成都一城独大的城市格局,制约了我省经济的发展。

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优化城镇布局,加快编制我省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适当控制特大城市中心城区规模,做大一批区域中心城市。

成都充分利用其在中国西部的领先优势,在构建成渝城市群的背景下,以天府新区的培育为增长引擎,带动以内江、资阳、遂宁为主的川中城市群的发展,以此吸纳大量农村人口。

以绵阳为代表的城市群,发挥其科技、资源和传统工业的优势,加大发展力度,带动周边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川南经济区面临国家规划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难得机遇,泸州、宜宾、自贡依托优势产业,纳入长江经济带。川西北地区的重点是保护生态,发展生态经济、旅游经济,建设好小城镇群。攀西得天独厚,稀有资源富集,工业基础雄厚,气候宜人,发展潜力巨大。

四川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就是要在成都之外,形成几大城市群,并建好星罗棋布的县城镇,充分吸纳大量的农村人口,以城镇化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上新台阶。

按照我省经济区的不同定位,在加快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同时,还要花大力气抓好全省一百多个县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这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2013年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方案》勾画出这样一张蓝图:2017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要超过50%,实现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结构性转变,绵阳、南充、自贡、泸州跨入特大城市行列,遂宁、乐山、内江和德阳跨入大城市行列。

按照全省布局要求,成都市已经深化了一个双核中心城市、4个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20个小城市、100余个特色小城镇、数千个新型社区构成的城镇体系建设。绵阳市已编制完成城乡统筹规划、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等,并将规划行政管理职能向基层延伸。

探索二:以人为本,使城镇化进程更协调、更有质量

今天的四川,每100个人里,平均已经有43个是城里人。说新型城镇化,最核心的就要说到——“人”。

早在2012年12月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王东明书记就指出,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城带乡,使四川城镇化进程更加协调、更有质量。2013年11月30日,他深入德阳市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旌阳区新中镇龙居村和广汉市金鱼镇白鹤村的村社农家,就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进行调研。“德阳放开城镇落户条件后,新增城镇人口具体构成是什么情况?”“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相关权利,怎么操作?”“现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存在哪些问题?”“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难度大不大?”王东明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核心指向如何实现“人”的城镇化。

在随后的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省委对推进城镇化指明了方向: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积极稳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同时,《2013年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方案》几乎全部围绕“人”来展开:为了人,做强产业促进就业,新增150万个就业岗位;为了人,启动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将可分配房源30%定点投向农民工;为了人,启动大规模旧城危房和棚户区改造;为了人,加快城市新区建设,舒缓旧城压力,改善生活质量;为了人,实施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与城镇人口缴费同标准,与城镇居民同等享受就业、医疗、教育等,实现全省168个公共图书馆、204个文化馆和4000多个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

作为四川首个就推进新型城镇化出台的实施方案,方案通篇竟然没有提及城镇化率的提升指标,相反,六项工作和五项改革几乎全部围绕“人”来展开。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小刚用这样一句话做了点评——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同时,以户籍、土地、社保、社会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改革,也正以破冰之势向前推进。

户籍制度改革被置于诸多改革议题之首。2014年初,四川宣布在全国率先全面放开户籍限制,除成都以外,全省大中城市、城镇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取消限制农民转为市民的人为障碍,基本实现“全开放、零门槛”。同时,全面推动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加快建立户籍与居住证相互补充、有效衔接的实有人口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也在继续。2013年11月,川南首个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式在内江挂牌。24个乡镇的26.8万户农户,共同推开了农村产权改革的“大门”。

探索三:产城相融,产业与人口同步发展

在国内外的城镇化进程中,出现过两个偏颇:一个是只重城,不重产,缺乏就业和收入保障;一个是只重产,不重城,缺乏配套居住设施和公共服务。如何对症下药?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认为,一个有活力的城镇必须给各种产业不断发展提供空间,“没有产业支撑和人流物流集聚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新型城镇化的四川路径正是要真正既重城、又重产,同时以人为本,将“人”融入“城”和“产”,让“城”和“产”为“人” 服务,以“人”带动“城”和“产”发展。2013年4月1日,王东明在眉山调研时强调,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按照“产城相融”理念,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

在产城相融的进程中,两者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在社会经济的一盘棋中,两者到底占什么比例?“把产业作为城市支撑,城中有产业,产业连着城市,就像古老的太极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用形象的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

各地也用自己的实践作出了回答。自贡以18个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为载体,打造“准集镇型”农村新型社区,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绵阳以园区为载体加快发展县域工业,逐步把县城建设成为企业集中地、人口集聚地;南充每个试点镇、村均建有集中连片优势特色产业,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建成了万头生猪养殖场、万亩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为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区农委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产业化科,负责联系对接美好乡村建设日常事务。

二、工作思路

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为根本要求,强化规划引领,抓好村级产业发展,注重生态优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村美”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三、目标任务

从2014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24个左右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抓点示范,整合资源,综合治理。到2016年,全区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达到40%以上,2020年达到80%以上。

四、实施内容

1、编制规划方案。以镇街为单位,编制《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年筛选确定编写若干个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编制项目。以镇街为单位,对已被列为年度实施的产业发展重点村,编制示范村产业建设项目书。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将所有能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向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倾斜。同时,建立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项目库,做到有的放矢,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申报,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美好乡村建设。

3、抓好生态经济建设。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八项农业生态经济工程(即自然生态保护工程、生物种子工程、畜牧业、渔业、农村环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经济工程)。同时着力培育“一村一品”经济和主导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率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水平,推进农村节能工作,推广沼气利用技术,引导农村新建住宅采用节能新技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协同推进农村路网、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以及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建立农村卫生保洁常态化管理机制,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连线成片整治;协同开展村庄绿化,村居绿化率达到40%以上。协同抓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配套、污水处理、道路硬化等工程的实施,打造具有特色的美好乡村风景。

5、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型美好乡村为核心,推进生产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农业服务社会化。积极引导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由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利用方式由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抓好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继续实施“451”工程,围绕全区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聚落与建筑文化、乡村人文活动、民俗文化、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景观意境等,着力打造江南田园和山乡独有的“青山、绿水、梯田、人家”的乡村景观意境。加强统一规划,明确特色定位,加快形成以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格局,建成一批“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为主题的特色农庄。

7、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统筹培训机构、项目资金、师资力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让受训农民不仅仅只是种、养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将年富力强的农村劳动力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和领路人。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工作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