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经济形势

现代经济形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经济形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经济形势

现代经济形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报表 会计信息

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现存问题

1,财务报表项目不确定

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使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很大程度上由会计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所决定。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便造成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充斥于整个财务会计处理过程,诸如对坏账准备的计提、无形资产经济寿命的认定、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和残值的确定、递延所得税等项目的主观性判断。同时,财务报表项目内容本身含有的估计判断成分,以及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粉饰成分,均明显降低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使之参考价值大打折扣。

2,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关注过多。使财务会计报告成为一种非实时性的记录。其时效性必然受到影响。特别是有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周期过长、时限过宽。披露的会计信息十分滞后。在企业生产周期日渐缩短、经济活动风险日益加剧的今天。现行的年度审计报告、季度会计报表等体系早已无法满足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加上会计处理程序和传递渠道的限制,凭借先进技术提高财务报告信息及时性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3,财务会计信息内容不完整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所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由以往的直接投资者、债权人等延伸到政府、顾客、经营伙伴、社会公众等群体,这使得传统财务会计报告模式中信息的披露往往呈现内容不完整的倾向。比如过于关注企业间的交易,而对关联企业间的经济活动(事项)却缺乏必要的规范,再如对企业长足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项目(人力资源状况、各种软资产等)缺少相应的反应。某方面会计信息的缺乏、财务报表的不完整势必影响企业日后经营决策,尤其是一些特殊信息,此类信息使用者更会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消极想法。

4,会计信息缺乏预见性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过于重视历史数据的总结,报告中往往只出现各种报表和数字的罗列,即使对相关信息理性处理和分析,也不能有效预见企业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特别是对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工具,此种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根本无法做到及时预警。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向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有用信息至关重要,预测信息必将成为财务报表所揭示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否则很可能导致企业决策失误,以及监督管理部门监管失效。

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变革的可行性

1,财务会计信息拥有新载体

人力资源、数字资产等信息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产品销售渠道、能源来源等则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但这些因素却无法以货币形式加以描述。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也往往缺失。在网络技术支持下。财务会计数据的载体由传统的纸张形式转变为磁介质、光电介质载体形式,载体的改变不仅消除了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繁杂的分类和再分类的技术环节,同时凭借同一基础数据可实现信息的多维重组技术,会计数据得以能够分类、重组、再分类。并使无形资产、产品销售渠道等非货币信息也体现于财务会计报表中。

2,会计数据处理打破时空限制

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计算机对使用数据的处理、加工速度千万倍提高。企业不同部门、人员间处理和加工会计数据时相互合作、有效沟通,会计信息共事打破了以往时空范围的局限。网络技术的革新和远程计算的推广将财会人员从传统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使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财务会计信息深度加工、理性分析,以此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支持。

3,会计倍息运转速度明显提升

以传统利润表为例,它以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观为基础,在市场活动单一、物价基本稳定、外部风险较低时,利润表可以对企业经营活动收益状况做出基本准确的反映。在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的经济环境中,物价波动较大。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明显显露出缺乏前瞻性、预测性等不足。财务会计报表在进行大量调整和转账处理问题上较为弱势。互联网的出现及飞速发展。使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输入输出模式由慢速、单向转变为高速、双向。这一转变满足了网上交易的客观需求,实现了会计实时数据的直接输入输出,其结果便是将各种会计数据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网络和计算机中。并在实时处理和反映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同时。向企业外部相关信息使用者财务会计信息。

三、构建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1,转变财务报告目标

就会计目标而言,目前会计理论界主要存在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前者主张以反映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为会计的基本目标,后者则强调向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才是会计的主要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市场逐渐发展和完善,企业股东结构趋于多元化、复杂化,企业便需要同时考虑现有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财务会计报告目标也应循着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而由受托责任观转变为决策有用观。这要求财务会计报告充分披露关于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信息,并借助于网络优势随时对外信息。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

2,变革财务会计报告方式

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提高促使网络化经济生活逐步展开。早在2000年1月1日,我国证监会就曾发通告要求,除了在证监会指定的报刊杂志上刊登年报摘要外,上市公司还须上网公告,且对网上的所有年报信息均承担同样责任。与传统的纸质财务会计报告相比。网上会计信息既能节省资源,又让信息使用者不必等待寄送或亲自去获取财务报告,会计信息自身的表达方式也突破了文字和表格的限制,更多地以图形、音像方式表达信息内涵。图文并茂的表达形式更加利于信息为使用者接受和理解。此外。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还应通过网络传输、阅览、搜索等方法加快财务会计报告查询速度,成为一种简明易懂的、网络上传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实时报告。

3,革新财务会计报告模式

(1)产生第四财务报表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财务会计报告必须披露全面、有效的财务成果信息,欲达到此目标,传统的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为组合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已显得无能为力,保留传统报告形式,增加“第四表”,即第四财务报表――全面收益报表,则能突破传统会计理论框架束缚,扩大财务业绩报告内容。

(2)建立交互式报告系统

交互式报告系统实则是一种实时报告系统,其目的在于通过缩短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时间和周期,解决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问题。其中,“实时”有相对实时与绝对实时之分,它要求企业从自身实情出发,据成本效益原则,或者每天、每半个月、每月进行一次相对的实时报告,或者每发生一笔交易即实施一次绝对的实时报告。

(3)关注多元化的非财务信息

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模式的转变必然包括信息披露内容的改变,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应注重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非财务信息,此类信息披露时可由财务部门和相关信息部门共同完成。如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可让人力资源部门参与其中,由此部门协助披露人事政策及其变动等信息,并由会计信息系统予以确认和计量。为更好地编制和生成企业财务信息,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部门理应从会计部门拓展到人事、销售、公关等多个部门。

现代经济形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货币危机模型 演化路径 理论逻辑 现实困境

一、引言

2010年11月4日,美国重启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2),这引起了世界资本市场剧烈的反映。在本次金融危机还未完全过去的时期,美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这无疑对金融危机的的发展态势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现代金融危机理论的体系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Krugman)于1979年首创的。该理论是在黄金本位制度崩溃后,随着世界各国放弃固定汇率制度而采纳浮动汇率制度的国际金融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当前货币危机理论的研究现状来看,许多西方学者都使用该模型来解释货币危机爆发的原因和机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货币危机模型按照其研究的重点不同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国际收支危机模型,其研究的重点在于探寻扩张性经济政策同固定汇率之间的矛盾关系,即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二是危机预期模型,其研究的重点在于强调危机的自我促进(又称为自我实现)的性质,即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三是道德风险模型,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金融资产泡沫同金融机构道德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以上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结论都明确地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急剧逆转的根本原因。国内已有的综述货币危机模型方面的文献十分丰富,但它们缺乏系统、全面地阐述每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形成的假设前提及其基本原理,在研究每一代危机的困境方面涉足更少。因此,本文试图在作者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高晨伟、王选华,2010)进一步来弥补该领域的不足,全面地研究三代模型的演化路径、理论逻辑及其现实困境,以便对现代金融危机理论的基本原理进行全面把握,并为研究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提供理论帮助。

二、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理论逻辑

(一)模型的假设前提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假定前提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政府将内部均衡视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二是外汇市场信息完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国内外资本可完全替代,且投资者进行理性决策;三是政府发行货币不受限制;四是外汇储备规模有限,可以持续耗尽,但购买外汇的本国货币规模不受限制,可以自由得到;五是外汇市场实行固定汇率。

(二)模型的理论体系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主要研究了外汇市场的投机攻击同国家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Krugman在1979年所构建的国际收支危机模型假设前提之一就是完全预见能力的存在(即外汇市场的信息完全),在这种假设前提下,产生国际收支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国政府所实施的扩张性经济政策同固定汇率之间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性最终会导致理性的投机攻击产生。其理论逻辑在于:扩张性经济政策财政赤字增发货币影子汇率本币贬值。这时,公众会减持本币数量,增加对外币的持有,通过调整其资产结构来降低本币与外币未来收益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社会公众理性投机的持续攻击下,政府不断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货币,已有的外汇储备会随之而耗尽,固定汇率逐渐丧失。后来,弗拉德和加尔伯(Flood and Garber,1984)认为,由于国内的信贷过程和投机攻击随着时间的变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Krugman模型中的完全预见能力假设不成立,他们对Krugman模型进行了改进和简化,简化模型称为K-F-G模型。在K-F-G模型中,所有的经济变量都是动态变化的,且是一个具有线性结构的国际收支模型。该模型的基本结构为:Mst=Pt[a-b.Ret] (1)

(二)货币危机预期模型――金融恐慌模型 金融恐慌模型是货币危机预期模型的另一个理论模型,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戴蒙德和戴维格(Douglas. W. Diamond and Philip .H Dybvig,1983)首先提出来的银行挤兑模型,又被一些学者称为D-D模型。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银行挤兑模型的基本原理,许多学者采用保罗・克鲁格曼(1998a)对该模型的简化形式。

(1)D-D模型的假设条件。模型有四个假设条件: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遵循大数定律,存贷款业务按照一定储蓄进行;假设存在三个时期T(T=0,1,2),银行客户均在T=0时刻向银行存款,当取款发生在T=1,2时刻时,假定对应的回报分别为1+R,(1+H)2(H≥R);按照提款时期将存款者共分为两类:类型1(T=1时期提款消费)和类型2(T=2时期提款消费);银行不知道存款者的类型,只有本人知道。

(2)D-D模型的基本原理。首先,一般模型推理。假设存在一种跨3个时期的模型(T=0,1,2),在T=0时期有两类投资项目:第一类项目约定只有在第1时期获得的报酬才为1+R,第二类项目约定只有在第2时期获得的报酬才为(1+H)2,且项目回报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时期越长,回报率越高,即假定H>R。因此,如果第二类项目的报酬要想提前到第1期取得,只有以价格P来计算报酬,且P

四、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理论演进

(一)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假设条件 从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假设条件来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通过建立开放的小国经济模型来研究以劳动和资本作为投入要素的单商品生产,且国内商品对进口商品具有不完全替代性;假定收入不存在剩余,即企业将收入全部用于投资,工人将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并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研究投入―产出的基本工具;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都在开放条件下运行;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融资不存在国内障碍,被允许任意借债经营,其投资规模受最优化条件约束,即:Rtd= (1+Rft)-1,在约束条件中,Rtd、Rft、Rt分别表示国内、国外资本投资回报率和国内价格水平;假定国际市场的资金供给方对国内企业附加了约束条件,其融资规模取决于国内企业的净财富水平和融资能力。

(二)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理论体系 Krugman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金融过度(financial excess)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诱因。Krugman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中介存在金融过度行为,这种行为导致货币危机爆发的原理在于:当国内金融机构处于封闭状态时,随着国内企业的投资需求膨胀,国内资金逐渐耗尽,而又无法从国际市场筹集资金,这时企业膨胀的投资需求不会导致实际投资过度行为发生,而只会引起国内银行利率的上升;相反,当国内金融机构处于开放状态时,它可以从国际金融市场自由获取资金支持,这时金融中介机构会摆脱道德约束,将大量资金流向证券和房地产市场,从而导致过度积累,形成金融过度和金融泡沫,恶化了国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当证券和房地产市场受到外部力量的冲击时,金融泡沫破灭,货币危机爆发。(2)“亲缘政治”加深了金融过度的程度。这种“亲缘政治”表现在政府同企业和银行之间形成的裙带关系,并为这些机构提供隐性担保,从而催化了企业和银行敢于从事道德冒险的经济活动,由此形成的不良资产就成为政府的“隐性赤字”。然而,东南亚国家潜在的隐性赤字却表现为“良好”的财政状况,最终导致货币危机到来时为力的困境。正是这种“亲缘政治”的长期存在导致了东南亚国家时刻处于危机爆发的风险之中。(3)东南亚爆发的货币危机主要在于企业的经营行为。因为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主要根源于:国内货币贬值银行利率提高企业销售收入急剧下降企业资产负债恶化企业财务状况崩溃。这时,即使想通过改善银行经营活动(比如将面临困境的银行实施重组)来扭转企业日益恶化的财务状况,这种设想是不成立的,因为即使将金融环境得到改善,那种财务状况已经急剧恶化的企业也无法得到改变。因此,企业财务状况发生恶化的主因并不在于银行经营活动的改变。(4)在小国经济模型中,共有三个均衡存在。其中中间均衡具有不确定性。这时,其他两个均衡可以不予考虑:即当 = 时的高水平均衡和低水平均衡。当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时,国内企业无法在国内筹集到资金,因为资金所有者认为企业没有得到担保,贷放资金会承受较大风险,不会向企业发放贷款。这样,国内的实际汇率面临贬值的风险,加速了企业破产的进程,从而又印证了资金所有者拒绝向企业贷款所做决定的合理性,最终形成了拒绝贷款实际汇率贬值企业破产继续拒绝贷款……的恶性循环。因此,资金所有者拒绝向企业贷款的行为具有预期自我实现的特征。(5)政府对于是否维持汇率的稳定性并没有固定的决策模式。因为在作出决策时它面临两难境地:当作出稳定汇率的决策时,另外一种导致货币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会随之出现。如当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十分明显,所负债的金额又较大时,如果政府继续维持汇率稳定,其维护成本较高,因为这样势必会导致企业减少生产,从而加速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货币危机随时爆发。

五、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现实困境

(一)货币危机模型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 到目前为止,货币危机模型还属于一种不断发展的理论,同传统的经济理论相比还远未成熟。比如,第一代危机模型所推导的投机攻击时间仅仅是在严格假设和高度抽象的条件下,从理论层面来论证确定的投机攻击时间,而在现实实践中并不能准确判断投机攻击时间点的发生;第二代模型虽然将心理预期视为货币危机的变量,对现实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它所强调的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导致多重均衡的出现,各种均衡之间随着预期的变化而不断转移,这种均衡转移的过程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第三代危机模型将道德风险和亲缘政治等社会因素作为危机的控制变量,这些非经济因素对危机爆发的影响程度如何来实施计量,从目前研究的现状来看还没有涉及。

(二)危机模型的封闭性无法扩展对现实的解释 从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理论体系来看,都是在分析个别案例的条件下形成一种只是局限于特殊现象的解释,而无法建立预测模型。因此,这种封闭的特性决定了三代模型的理论局限。对于货币危机来说,导致其爆发的诱因较多,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制度因素等等,因此,每一次货币危机爆发后都有其特殊原因,如果仅仅是从局部范围来进行原因分析,每一次货币危机爆发都会提出一种新的理论,且这种理论无法逐渐成熟,因为当下一次危机爆发后引起经济学者对原因的寻找又会掩盖前一次理论的发展。如此循环下去,最后留下的仅仅是讨论货币危机爆发的零碎的理论片段。

(三)危机模型研究方法上的“形而上学” 从三代危机模型寻找到的危机爆发原因来看,都是对危机现实表面原因的描述。当然,西方学者所描述的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公众心理预期、金融体制的脆弱等等看上去的确符合当时的危机表象。但是,他们没有进一步寻找这些原因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因为那将涉及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思考。从历次爆发的货币危机来看,其主要原因均可以归结为市场的缺陷,而市场缺陷其根源又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视角考察,货币危机是西方新自由主义失败的象征。因为新自由主义鼓吹市场的“万能性”,用“最小的政府、最大的市场”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定“良方”,想必这样的逻辑正是货币危机爆发的真正诱因。因此,三代货币危机模型在各自局限的范围解释独特的危机现象,而使用这种“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来寻找货币危机爆发的原因,最终很难建立一套能全面防范、治理和预测各种货币危机的理论体系。

六、结论

从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演化逻辑及其现实困境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虽然三代货币危机模型已经成为解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主流理论,但它们共同面临的现实困境则充分暴露了危机模型的局限性,即无法建立统一的理论体系来对金融危机进行解释、防范、治理和预测。全球金融危机还未完全过去,如何对此次危机从理论上作出合理的解释是当前经济学者关注的热点。从当前金融危机的现象来看,政府缺乏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是导致危机爆发的主因,这是区别以前货币危机的重要特征。因此,在既有的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逻辑框架内无法对此次危机作出合理的解释。按照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危机的出现是社会制度基本矛盾的强制平衡,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其自身无法解决周期性的金融危机。因此,如果要建立一套能解释所有金融危机爆发诱因的危机理论,只有在经济理论的逻辑框架下,从分析社会制度本身出发,将决定金融危机的本质要素分离出来,通过引入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宏观管制职能来约束危机爆发的基础――自由市场盲目地、自动地调节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统一的逻辑框架下将所有的金融危机纳入解释范畴。至于如何在经济学的框架下建立统一的金融危机理论,这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吴有昌:《货币危机的三代模型》,《世界经济》2000年第3期。

[2]吴有昌:《现代货币危机理论及其启示》,《财贸经济》1999年第3期。

[3]邢毓静:《现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当代财经》2001年第1期。

[4]Paul. Krugman. A Model of Balance of Payments Crises,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 1979 .

[5]Flood,Robert and Peter,Garber.Collapsing Exchange Rate Regime:Some Linear Exampl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84.

[6]Diamond, Douglas W. and Philip H. Dybvig. Bank Runs, 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idit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3.

[7]Paul. Krugman, What Happen to Asian?Mimeo. Cambridge, MA,MIT,1998.

[8]Paul. Krugman,Fire-Sale FDI. Mimeo. Cambridge, MA,MIT,1998.

现代经济形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实用性设计元素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建筑、景观与自然是统一共存的。建筑只是一个有内部空间的空壳,是环境的一部分,景观和自然融入能提升建筑的内在精神。景观建筑设计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考虑如何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建筑提供了一个改造自然环境景观的契机,从适应自然向主动改善构造景观环境发展,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则使得建筑与景观环境的融合这一建筑设计理念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一、现代景观建筑的分类

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现代景观建筑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并重的现代景观建筑,即指那些本身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的同时,其造型设计,立意等方面也是极具特色,使之能够成为环境中极为抢眼的视觉主角,能够烘托气氛,点染环境的建筑,如一些设计新颖的服务类景观建筑,交通类景观建筑等。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也包括那些精神功能超越物质功能的建筑,这类现代景观建筑的特点是对环境的贡献较大,具有非必要性的使用功能,多为休闲,娱乐之用,如一些亭台楼阁等到园林类建筑均属此类。第二大类则是指那些只具有精神功能基本上不具备任何功能的现代景观建筑,其主要作用只是装点环境,愉悦人们的精神,是最为纯粹的景观建筑,此类建筑物包括露天的陈设,小型点缀物等,如雕塑,喷泉,花坛等。

二、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的设计思路

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是现代景观设计理念,方法和文化背景相结合而形成的对建筑设计的新的审美方式和创作手段。

2.1反映现代建筑空间的特征

注重人与环境融合的空间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可以单独成景,也可以与山石,植物等组合成景。如环绕的廊架与参天的大树组合而成的休息亭,就充分考虑了廊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在休息亭的中部保留了原来的大树,以自然生长的树冠为亭顶,使之既保护了生态,更有“树亭”的艺术效果——“亭中有树,树中有亭”。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通过自然与人工的结合,突破了传统的空间形式,既表达了现代建筑更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也显示了人对自然的尊重与和谐关系——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对多个空间的组合。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出现了由几个大小相同或不一的景观建筑联成一体,形成多空间组合,这也是传统建筑形式在现代建筑手法中的具体运用。这种连接绝不是纯机械性的捆绑,而是巧妙的配合。由于使用了多个建筑的组合空间而不再是单一的空间,空间在此流转,贯穿,更添情趣。同时,实用性再现代景观建筑的整体组合又富有创意,建筑不再局限于其本身,而是将其与楼,台,廊,榭这些园林建筑组合成一体,并且将其有机地穿插,交错,结合起来。如世锦园11号别墅庭园中的景亭,在巧妙地解决了坡地高差问题的同时,成功地使空间实现了水陆过渡,停顿与转换,该景亭通过高度集中的浓缩,提炼在此又得以升华,使其成为庭园中的点睛制作。再加上周边花草树木,水景的精心搭配,给人一种赏心悦目,舒展秀美的感觉。

2.2反映现代建筑形式特征

我国的绘画传统历来讲求“以形传神”。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的性格特征,必须通过一定的“形”来体现,只有在一定的外形中,才能蕴含内在特征,达到“传神”。

抽象的形式语言。虽然有些建筑没有使用多少构件和装饰,但其简单而抽象的建筑语言与符号,足以表达其主题内容。究其原因,就是它不是照搬式,更不是嫁接拼凑,使用含蓄的暗示,令人产生联想。此外,可以将多种构图形式,空间形式结合现代建筑的审美,材料,技术等加以抽象,隐喻,综合,最终实现并丰富建筑的艺术构图。

重视艺术构图。在崇尚个性化的社会中,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也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时尚感,充分反映了现代建筑的个性化特征。如临沂汽车站新站,占地33.3公顷,是全国最大的客运站之一,站房楼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由售票,候车,检票三个大厅和巨型彩虹拱组成。彩虹拱跨度264m,是我国单体跨度最大的拱。这种景观建筑形式的出现,也是新型建筑材料产生的必然结果,表达了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的设计观念,在提供售票,候车的同时,该建筑更具有一种雕塑性的时代感。

2.3反映现代建筑材料特征

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可以采用各种建筑材料用以表达不同的景观建筑特征,因而极富个性。现在有些建筑,是采用不锈钢与聚酯材料建成的。由于这两种新型材料的使用,使得它从外观上就给人以轻巧,灵便,活泼的现代景观建筑印象。在使用聚酯材料之后,呈透明状,使得空间更加通透,更容易与其所处的周围环境相互渗透,将传统建筑“空灵剔透”的空间气质发扬光大。亭顶在形式上,则使用了圆屋顶用以代替传统的坡屋顶,既简约大方又富于变化,呈现出现代建筑简洁、明快的造型特色。

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往往造型新颖别致,大胆运用现代建筑结构和材料,以及全新的设计理念和空间形式。钢筋混凝土材料以及各种轻型材料、薄膜材料的运用,使得现代景观建筑的设计无论从平面上,还是立面上都更加灵活自由,无固定模式,因而产生了大量造型独特的建筑。它们点缀于现代景观中,往往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或主题。位于福州闽江公园的“泽南方舟”入口的张拉亭,该建筑由于使用了张拉薄膜结构,建筑的形式极富力度感和曲线美,宛如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天际线,给人以潇洒、轻逸与愉悦的感受。同时,也更好地表达出作为景观建筑的标志性、施工便利性和经济实用性的特点。

三、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的组景

3.1主次景物的营造

在造园的过程中,为了形成一定的空间感,必然有主景区和次景区之分。作为现代景观建筑设计四要素的山石、水体、植物和建筑,在设计的主次关系中的角色总是不断交换的,正确认识各自在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处理好主次关系对整个现代景观建筑设计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3.2景物的抑扬处理

在传统造园中利用地形、小品、建筑、植物等设置对景、障景、隔景的景观效果,形成封闭、半封闭、开敞交替的空间,达到明暗交错、豁然开朗的观景效果,现代景观建筑在这一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造景处理上有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两种,往往都是利用建筑的围合与通透来达到此种艺术处理效果。

3.3俯景和仰景的处理

在对现代景观建筑的处理时,通过地形或建筑的高低处理,改变视点和景点的关系,从而达到俯景或仰景的效果。一般来说,俯景能让人有凌空感和占有欲,从而可以营造大中见小的感觉;而对于仰景而言,能使游人产生高耸感,从而创造一种小中见大的感觉。对于园林建筑而言,不同的建筑类型需要营造不同的环境,因此,在需要庄严肃穆的时候,尽量采用仰景的处理方法,但需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时,尽量选用俯景的处理手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现代景观建筑设计构思的能力,需要设计者在自身修养上多下工夫,除了对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如有关建筑的功能布局、建筑的结构构造、建筑的材料与连接等的掌握,还应注意诸如文学、美术、音乐等方面知识的积累,这些知识会潜移默化地对设计者的艺术观和审美观的形成起作用,提高作品的内涵与素养。另外,平时要善于思考,学会评价和分析好的设计,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杨旭明,城市住宅与视觉景观环境的分析[J]. 中外建筑, 2010, (05) .

现代经济形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防洪;城市防洪;滨水景观;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使城区及其附近区域的自然、文化和生态系统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使防洪防汛任务变得更加艰巨。泌阳县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西部,南阳盆地东隅。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相分流,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泌水河穿城而过。“十一五”期间,泌阳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乘势而上,把“建城镇”作为加快“三化”进程的引擎,制定了“一桥两路三水四环五开发”的建设目标,坚持“一河两区、跨河发展”的基本思路,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形象得到了较好的提升。但是,泌阳县泌水河沿岸基于防洪要求的滨水景观设计还很缺乏,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城市防洪工程是城市居民和城市设施、财产的防洪安全保障,新时期的城市建设为防洪工程规划赋予了新的概念,它不仅要满足城市的防洪安全,同时要使工程本身融合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去,构筑成集生态、环保、现代景观于一体的城市规划设计观念,增强防洪工程的人性化,在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中,使之更贴近自然、生态,缩短人与自然的距离,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工程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防洪工程成为城市景观建设的点缀。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域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因素,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主要部分,其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滨水景观是指水边特有的绿地景观带,它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它是以水系为中心,相对于周边实体界面而存在的一个空间场所,在这里水体和陆地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成为特殊的城市用地。

1.防洪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1.1 城市滨水地段防洪区的景观设计要充分利用滨水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河流是难得的自然景观,湿地环境也是保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媒介,所以在滨河护岸的处理上,只要条件允许,应尽可能实现由自然环境向人工环境的自然过度,避免生硬割断的处理方式。

1.2 提高滨水区的亲水、近水性。由于城市滨水地区防洪堤的建设首要功能是要满足防洪安全的需要,城市防洪中的景观工程要在重视防洪的前提下赋予景观建设更多的关注,以水利工程为载体,推动促进环境的改善;把水利工程学与景观设计学两者结合起来做,分级别计算流量,把常水位纳入计算范畴,把景观做到常水位,让河道常水位接近城市活动空间,加强景观的亲水性,这也符台人对景观的的心理需求。

1.3 更新观念,实现从人工治河向生态治河的转变。生态性是我们设计中需要注重的,将滨水绿地延伸至河道护坡,并与驳岸形成一个整体,不仅增加了驳岸的宽度,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景观效果,营造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生态环境,让整个工程处处体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形成水体——堤防——沿水路——建筑(环境)四位一体。

1.4 协调的环境是滨水地区防洪堤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城市滨水区的水体是自然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合理存在,包含着生态的诸多要素。对城市的生态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规划设计必须尽可能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并在规划设计使遭破坏的生态要素得到恢复。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要尽量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运用,恢复和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让人尽量融入自然与自然共生存。

1.5 确保城市防洪安全原则。修筑堤防首要目的是满足防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规定,在滨水地区城市防洪堤的规划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城市的等级和防洪标准进行设计,对于重要工程的规划设计,除正常运用的设计标准外,还应考虑校核标准,即在常运用的情况下,洪水不会漫淹堤坝或堤顶或沟槽。

1.6 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滨水地区防洪堤与景观规划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主要是强调人在滨水环境及堤防景观中的主体地位。从人的行为、心理、健康及文化等特征及需求出发解决人的亲水性、近水性,解决水体可视性、可达性、水睦的相隔性、生态要素关联性等问题,从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泌阳县城区泌水河防洪型滨水景观设计构想

2.1 总体规划思路:拥河发展

随着泌阳的现代化发展,城市格局和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发展由以往集中在北岸“依河发展”模式,逐步转化为“拥河发展”模式。因此,泌水河将会由城市边缘的自然生态隔离带转变成为城市的中轴线,而泌水河两岸区域将会是泌阳城区未来的发展主轴、重要城市象征、核心城市开发空间。

规划原则: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安全泄洪,引水补源,形成网络,维护生态,建设景观。

2.2 总体规划目标:在确保河道行洪能力、保持河势稳定和堤防安全的情况下,根据各河道余缺水量确定可调水量;通过水系开发贯通,推动内河清淤截污、绿化美化,真正实现河畅其流、碧水环绕,景色怡人的创业、宜居生态城市。

2.3 河堤景观设计

在现泌阳水河公园的基础上,北依防洪大堤将其改造成阶梯型涉水半岛式公园,这样水平面与人的水平视轴的俯视角随着级数下降而减少,视野的开阔感逐渐加强,使人能在不同的高度观水,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最低台阶处,人会与水产生整体感。逐级下降的断面形式使人们与自然水体形成一个连续的空间,人的视野可以顺着斜面飞出,从而在心理上引导人们向水边走去。另外,逐级下落的斜坡为岸上的人们提供了层次丰富的景观,缓解了水中泛舟眷‘被关注"的心理压力。在不阻碍行洪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合理设计每一阶梯景观的水平宽度,加宽平台步行道,依据汛期、常年以及枯水水位设置各个平台的高度,使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亲水活动,并能欣赏到不同的滨水植物景观。使整个“半岛”公园与大堤相连增加防洪大堤的壮观气势。

2.4 防洪堤两侧的整体化

在考虑防洪堤的景观时,最重要的是要把堤防作为河流周围生活空间的要素之一看待,处理成让人容易接近的结构,使防洪堤两侧形成和谐的空间关系。堤防是地面上建起来的结构,对堤防的背而就造成了不可视区域,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要确保防洪堤两侧的便捷.提高视觉的整体感,达到协调的景观效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对水环境认识的不断提高,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正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既要满足城市防洪和排涝建设的需要,更要结合生态环境和城市环境设计出安全,科学,生态,文化的滨水景观,这是城市发展和环境改善的需要。因此,有必要结合防洪来进行滨水景观设计,针对现在城市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和景观规划开展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 景观设计: 专业学科与教育[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现代经济形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济下行 银行 信贷风险 防范 应对

一、经济下行形式下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体现

(一)“短存长贷”的现象普遍存在

股市、基金等投资理财产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房价的不断看涨,很多客户手中的闲散资金也吸引到了银行的手中,这就导致了活期存款成为了储蓄存款的主要趋势,中长期存款的比例在不断的降低。大量的客户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带动下,对投资房地产、新型产业、产业升级、公共事业等长期性投资有着较强的欲望,但是由于自身资金的不足,大部分的投资资金需要银行信贷来支持,这样就导致了长期信贷比例得到不断攀升。从上述两种情况来看,“短存长贷”的现象在银行中是普遍存在的,当市场预计失败或者是投资失误的现象出现时,银行信贷就很容易变成不良资产,给银行信贷带来很大风险。

(二)信贷质量受到宏观政策的巨大影响

我国近几年来加大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对一些投资过热或者是投资效益不大的产业进行了禁止,并对一些投资增长过快的现象进行了遏制,以免发生投资过热或者重复建设的现象发生。银行的政策性风险也随着国家不断出台的宏观经济政策而不断提高,由于大量信贷资源的不断集中,使得银行的信贷风险更加突出,信贷资源形成不良贷款的概率也不断加大。

(三)较高的贷款集中度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主要趋势是:垄断行业、发达一线城市、大型客户等方向发展,同时贷款的集中度也在不断的加强,在贷款集中度不断加强的同时,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也在不断的提高。一些优质客户在贷款集中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多家银行的授信,取得多方贷款,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贷款冲动也得到了提升,这就很容易出现在发放贷款时缺乏调查、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发生,使商业银行要面临较大的信贷风险。

二、经济下行形式下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在经济下行形式下影响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观因素的原因

自身经营策略是影响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我国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在经济下行的形势下,自身的经营体制不能的到科学的完善,这就导致了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不能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调整,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缺乏了一些风险意识,这就导致了商业银行在制定管理战略的时候缺乏对风险的评估,当出现经济下行的情况时商业银行的发展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一部分的商业银行并没有对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不能及时的了解自身的信贷情况,不完善的信贷风险应对机制是导致商业银行陷入信贷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当经济下行形势出现时就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的信贷风险。

(二)客观因素的原因

商业银行可以说是国家机关的一种形式,并不具备独立的发展产权,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在经济下行的形势下是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国家政策的失误也是造成银行信贷风险的原因之一。有的时候国家为扶持一些国有企业,会出台一些政策让银行无法收回放出的贷款,这样就导致了银行无法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三、经济下行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

在经济下行的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着较大的信贷风险,如何对经济下行形势下银行的信贷风险进行防范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主要可以采用以下防范措施:

(一)认清经济下行经济形势,提高风险意识

商业银行在经济下行的形式下要防范信贷风险,第一树立风险和危机意识,不能一味的乐观下去,虽然一部分的商业银行没有受到经济下行经济形势的影响,但是并不代表信贷风险不存在,风险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发生的时间是有先后的;第二要树立积极应对、化解风险的思想,不能对发生的信贷风险视而不见,要认识到信贷风险给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要严格贯彻防范信贷风险的制度;第三要树立长远和整体观念,在进行信贷风险排查和信贷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端正思想,避免发生短期的行为,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银行信贷质量,促进商业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运用精细化管理,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可以在以下工作上进行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在授信授权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行长、分管行长等多级别、多层次的转授权体系,为了提高信贷业务效率,要减少信贷决策层次;其次要对信贷决策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要定期对已审批的信贷业务的风险情况和授信执行情况进行统计、预测、分析和报告,并对其的运作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总结在信贷业务中的经验教训;第三要对贷后风险防控机制进行精细化管理,要第一时间反应客户的信用风险,对发生的不良银行信贷风险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

(三)进行信贷体制改革,优化信贷业务流程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作业的时候会出现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商业银行要做好信贷业务的审批管理工作,要加强对信贷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完善信贷调查作业机制,对信贷业务进行理顺,进一步加快信贷业务网上推广度,尽快实现网上作业的单轨运行,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为信贷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支持,更可以提高银行信贷工作的工作效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经济下行形势下为了获得长期的发展,就必须积极的找出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化解信贷风险,提高银行信贷水平,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