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伏产业发展状况

光伏产业发展状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伏产业发展状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光伏产业发展状况

光伏产业发展状况范文第1篇

摘要:“双反”调查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从而引发了对光伏产业安全的思考。文章梳理了中国光伏产业研究现状,分析了面临的产业安全问题。

关键词:光伏产业;产业安全;现状

一、中国光伏产业研究综述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光伏产业开始萌芽,到20世纪末,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其迅速发展始于2004年以后。由于国外市场对光伏电池的需求不断攀升、中国光伏产业也具备快速扩张的基础、地方政府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大力支持,自2007年,中国的光伏电池总产量名列世界榜首,成为最大的光伏电池产出国。但是在取得卓越进步的同时,中国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弊端不断显现,尤其“双反”调查,给中国光伏产业以重创,而且从目前来看,中国光伏产业只在数量上取胜。

目前,国内学者对光伏产业的研究焦点多数集中在对国内光伏产业现状的分析,从而提出光伏产业今后如何发展的对策。宇文旭(2009)从世界光伏产业概况及光伏产链结构的视角,剖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应对之策。李园红、高明(2010)基于产业链视角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在光伏产业链的上、中和下游这三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认为中国在光伏产业产业链上游缺乏核心技术、国内市场受限且不稳定、供给与需求发展不平衡。马宁、董莉(2011)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探讨了中国光伏产业价值链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光伏产业一直以来都存在原料在外、市场在外以及未掌握核心技术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中国光伏产业该如何实现升级。有学者指出中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但是还未突破起步阶段,通过运用归属于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总结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和所处困境,进而基于法律、技术、财税和金融四个角度提出应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有学者利用太阳能光伏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专业化之术和显示性竞争力指数来衡量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能力,认为中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强化,但是仍与世界强国存在较大差距,存在弊端,据此提出了增强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也有学者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一些学者从高纯多晶硅、硅片制造、电池生产、太阳能电站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发现了中国光伏产业在其发展中存在一些障碍性问题,如产业发展高度对外依赖、国家长远规划受到对产业现状认识不统一的阻碍。也有学者把波特钻石模型作为出发点,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应该从技术创新、企业战略等方面提升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

有些学者对引发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其中一些学者认为领先技术的缺乏和经济竞争力不足是困扰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有学者在分析了国际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困境是因为对抵挡技术过度投资、发展模式缺乏价值链两端。也有学者从国际竞争力角度研究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综上,鲜有文章从产业安全角度剖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本文从产业安全的因素来剖析中国光伏产业安全面临的问题。

二、中国光伏产业安全面临的问题

在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下,产业安全包括产业组织安全、产业结构安全、产业布局安全和产业政策安全。而从生产要素角度可以将产业安全划分为资源安全、技术安全、人口安全和市场安全。由于与光伏产业密切相关的有资源、技术和市场三个方面,人口对其影响甚微,所以文章从资源安全、技术安全和市场安全三个方面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分析。

1.资源安全

光伏产业链由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应用系统五大环节构成。硅料的生产是后续环节能够继续的基础,同时也是光伏产业链上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多晶硅电池一直居于光伏市场的主导地位,在2007年,其市场份额超过了90%。但是用于制造多晶硅电池的原料需要复杂的技术、大规模投资和长周期建设的支持,导致其发展速度缓慢,落后于整个光伏市场的发展水平,这导致了硅材料紧缺的态势,而中国要面对的是更加严重的硅材料紧缺问题。自2004年到2007年,中国硅材料缺口一直在90%左右,有时甚至超过了90%。硅材料的缺乏几乎成为整个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不但阻碍了增加多晶硅电池产量的步伐,而且制约了整个光伏产业链的有序发展。这是因为生产硅材料环节薄弱,导致出现光伏产业链上游小、下游大的局面,即生产链上游比下游薄弱的状态,上游和下游生产能力不匹配,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步伐。

2.技术安全

光伏产业要求硅材料纯度达到99.9999%以上,但是这对生产硅材料的技术要求很高。而中国主要向市场提供耗能高的粗硅(纯度在99.9%以下),以低价出口到国际市场,有外国企业提纯后在转销中国,加工成可以直接用于光伏发电的电池组件,其中超过98%又被出口国外。由此可以看出,生产高纯度的硅材料技术被外国企业所掌握,使得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受阻,导致中国光伏产业那以实现向市场提供低成本纯度高的硅材料的战略目标。而该项技术主要由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所掌握,这些国家以技术垄断取得高额利润。中国光伏产业一直未能掌握核心技术,有关技术的发展也多以跟踪模仿为主,难以突破现有生产技术,从而导致国多数光伏企业将生产集中在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环节,而该环节位于光伏产业链尾端,几乎趋于完全竞争。光伏产业发展的好与坏取决于是否拥有先进的技术,企业产品要想形成市场竞争力,那么企业要具有技术研发以及创新能力。

3.市场安全

中国光伏产业是一种典型的“两头在外”发展模式,不仅生产光伏产品使用的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从国外进口,而且对光伏电池组件的市场需求几乎全部来自国外市场,从这可以看出,中国光伏产业的主要面向的是国外市场,而且几乎完全依赖于国外市场,这使得中国光伏产业抗击国外政策以及国际金融等影响因素的能力弱化。2011 年 11 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输美光伏电池展开“双反”调查。2012 年9 月初,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9 月下旬,欧洲光伏产业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提起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补贴”诉讼。自“双反”调查事件以来,中国光伏产业生存面临危机,一些小规模、不具有生产成本优势的企业面临着倒闭风险。这是中欧之间最大的贸易纠纷,也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这些将对中国的光伏企业造成巨大的困难,若提高征收关税,那么中国的光伏企业的市场将大面积萎缩,诸多企业将面临破产。由于中国光伏产品生产成本高昂、还未形成完善的营销渠道,国内现有光伏产业市场极小,而且不稳定。

三、小结

综上,中国光伏产业安全面临着资源、技术和市场的威胁,要想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可以从资源、技术和市场三个方面来考虑提升其竞争力。(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宇文旭.光伏产业发展概况与产业结构分析[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3).

光伏产业发展状况范文第2篇

关键词:锦州;光伏产业;双反危机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075-01

1 引言

“十一五”以来,我国光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国家光伏上网电价的落实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继颁布实施,我国光伏产业规模逐步增大,光伏产业发展达到顶峰。2012年至今,中国光伏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受欧债危机、政府削减补贴、海外市场萎缩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光伏产业持续陷入低迷。美国“双反”初裁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对中国光伏行业产生巨大负面冲击。继美国启动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后,以SolarWorld为首的欧洲光伏产业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诉讼。从6月6日起,欧盟开始向我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尽管初裁结果好于预期,但仍将对我国光伏产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2 双反危机对锦州光伏产业的影响

2.1 锦州光伏产业现状及特点

锦州现有光伏企业34家,光伏产业链已经延伸由单一的单晶硅发展到多晶硅、切片、电池片、组件、产品应用、配套产品、光伏电站建设等全产业链。光伏产品的生产能力为:除硼多晶硅材料4000吨、多晶硅材料200吨、多晶铸锭20兆瓦、单晶硅1吉瓦、硅片600兆瓦、太阳能电池300兆瓦、组件250兆瓦,产值由2009年的48亿元增至2012年底的145亿元。

锦州光伏产业存在以下特点:

(1)产业规模较小,产品结构单一。

锦州光伏产业与长三角一带光伏产业相比,起步较晚,产量、产值都远远落后于南方其他地区光伏产业。尽管产业链已延伸至整个产业,但是总体规模仍以中下游产品为主,目前只有一家企业生产多晶硅的提纯,并拥有自主的技术优势。

(2)两头在外,发展受制于人。

我国光伏产业一直处于两头在外的不平衡局面,锦州光伏产业也是如此。原材料硅材料95%都是由国外进口,光伏产品90%都是出口到国外,产品的上下游均极大依赖到国外的市场。

2.2 “双反”对锦州光伏产业的影响

2012年以来,锦州光伏企业受欧美“双反”及价格下降影响,企业经营亏损严重。受国内外光伏市场形势的影响,国内金融机构纷纷削减对光伏行业的信贷支持,造成锦州市已开工建设的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极大影响项目竣工投产和正常运营。另外,国际光伏市场低迷,国内光伏企业亏损严重,部分光伏企业处于破产和倒闭的边缘,致使光伏企业扩产和投资欲望锐减,光伏产业招商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3 锦州光伏产业的应对之策

3.1 政府扶持引导

3.1.1 “区别对待”,重点扶持优势项目

光伏作为一种新能源,符合国家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的战略,同时光伏产业投入高,能在短期内创造高额的GDP,一些地方政府从自身政绩出发,开始大力扶植光伏产业。然而,政府对于光伏产业的过度发展提供了错误性的政策鼓励,在把光伏产业推到顶峰的时候,却没能继续引领产业在市场竞争找对方向。

这次因“双反”而起的至上到下的反思和调整或许对我国光伏行业下一步发展起到更深远的指导作用。国家陆续出台财税、金融等一系列政策,扶持并引导光伏产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作为地方政府,在此次危机中应转变思路,对光伏产业的救助扶持应该更具倾向性。主要投在较为薄弱的两端,对中间过剩的环节应该给予充分竞争的空间,让市场对企业优胜劣汰,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对企业应“区别对待”,对底子好、规模大、技术先进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其渡过难关,但对技术差、决策严重失误、有企业家掏空企业现象的,救助一律“免谈”。

3.1.2 打开国内市场,大力推广分布式电站

2013年1月7日,国家能源局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发展水电,协调发展风电,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为挽救我国光伏产业,国家已经连续出台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拓光伏企业国内市场。

锦州市政府在2012年已经制定了《锦州市分布式光伏电站节能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住建部决定将锦州作为城市级分布式建筑光伏电站的全国唯一试点城市。在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受海外市场冲击的背景下,大力推广分布式电站,不仅能够拉动锦州光伏产业发展,提高锦州对外形象,同时,城市级分布式建筑光伏电站也将成为锦州绿色生态建设的亮点。

3.2 企业加强自主创新

3.2.1 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

通过此次美国和欧盟的“双反”调查,锦州光伏企业必须意识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是应对此次“双反”的根本举措。锦州光伏产业应立足于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把自主创新作为光伏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目前,锦州光伏服务平台已经基本搭建,由研发、检测、光伏研究院、创业辅导四部分组成。研发平台由锦州市部分高校和光伏企业联合组建,检测平台是我国北方唯一的国家级光伏产品监督检验中心,企业应通过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科技人员,增加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一方面,加快研发进度,尽快实现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对欧美的全面超越,另一方面,也要大胆采用国内的工艺和设备。这样的话,即便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即便美国坚持双反,锦州光伏产业依然能够摆脱对欧美市场与技术的依赖,摆脱其贸易壁垒。

3.2.2 进行技术革新,通过产业集聚形成规模化生产

除了在多晶硅、铸锭、切片、电池片、组件等主要环节进行自主创新外,锦州光伏企业还应将传统产业的制造优势,转移到光伏产业的制造系统中来。利用锦州老工业基地雄厚的工业基础,发挥机械电子业的传统优势,提高各个环节的工艺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水平,进一步降低成本。

在当前产业低迷形势下,锦州光伏企业应立足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产业集聚的步伐,依托现有生产能力和技术优势,加强关键技术的再创新;充分利用产能优势,加快发展薄膜电池、非晶硅薄膜电池等生产项目,更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2.3 开辟新兴市场

随着欧美对我国光伏产品展开双反调查,贸易保护主义使海外市场布满荆棘,市场萎缩。因此,开启国内光伏市场成为国内光伏企业最强烈的呼声。2011年我国实施全国统一的光伏上网标杆电价政策就标志着国内光伏市场正式启动。2012年国家能源局了《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光伏装机最低达到21GW的目标。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为10GW,重点地区在中东部地区城镇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大型公共设施等建筑屋顶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规划》的出台,是国家从战略层面通过扩大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来消耗光伏企业由于出口受阻带来的过剩产能,这必将有利于缓解光伏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可以说,《规划》打开了国内光伏市场的想象空间,锦州光伏企业应把目光投向国内市场,利用目前国家出台的鼓励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利好政策,开拓国内市场。

此外,锦州光伏企业应转变市场营销策略,加大了开拓国外其他新兴市场的力度,扩大在新兴市场中的份额,包括日本和韩国等快速增长的市场,以及南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等潜在的市场。

4 结语

光伏产业经历2012年的遭遇,加速了光伏产业的洗牌。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的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借此机会使产业回归理性,并且借机开拓国内市场,打破产业“两头在外”的束缚,更有利于日后的发展。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锦州光伏产业应立足以上两个方面,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在保持现有光伏企业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坚定信心,转变思路,促进锦州光伏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INDUSTRY).

[2]李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光伏产业发展状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光伏发电;可再生能源;应用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在逐年提高,而由于过度开采世界能源储量正在急剧下降,很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里消耗殆尽。并且这些传统能源都具有高污染、低效率的弊端。太阳能光伏发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技术产业之一。几年前,日本、欧盟和美国还是光伏发电技术的主要应用国家,其发电量约占世界光伏发电量的百分之八十。但是据最新调查结果报告,在近些年里,光伏组件的生产情况已经历了重大变化,中国大陆几乎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制造核心,在全球顶尖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中,中国企业所占的比例最高,甚至有六家企业进入世界的前十位,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

1 光伏发电的优势

与常用的火力发电系统相比,光伏发电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首先,太阳光普照大地,无论陆地或海洋,无论高山或岛屿,都处处皆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勿须开采和运输。其次,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因为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这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是极其宝贵的。再次,根据计算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标煤,是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能源中储量最大的。根据目前太阳产生核能的速率进行估算,氢的贮量足够维持上百亿年,而地球的寿命约为几十亿年,因此从理论上讲太阳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四,其建设周期短,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风力是一种蕴藏丰富、洁净的自然能源,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建造风力发电厂的费用低廉且利用风力发电即不需火电所需的煤、石油等燃料,亦不需要核电站所需的核材料即可产生电力,除常规保养外,没有其他任何消耗。但是和光伏发电比风力发电也有其不足:噪声,视觉污染;占用大片土地;不稳定,不可控;影响鸟类。

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分布十分广泛,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现在,全球环境污染以及资源短缺的问题已十分严峻,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清洁、便利、安全等特点,使其成为全球最为关注和重点发展的产业。太阳能光伏有应用领域广、产品多样化、可适应多种需求的特点,并且改变了过去只能在电场发电的局限,可与建筑结合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都可建在屋顶。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系统的成本持续下降。目前的研究趋势和目标是极力降低成本,使其不断向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2 光伏发电的应用

目前,各主要发达国家均从战略角度出发大力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有:制定上网电价法,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等一系列推动市场应用和产业发展的策略。亦因各国政府的扶持,光伏产业越来越受到各大投资方的关注。一方面,行业内众多大型企业纷纷宣布新的投资计划,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一起得到更多利益;另一方面,许多其它领域的企业如半导体企业、显示企业携多种市场资本正在或即将进入光伏行业,希望在这一兴起的行业中分一杯羹。而从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路径看,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我国保障能源供应、建设低碳社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光伏产业将继续之前的蓬勃快速的发展趋势,这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既是一个大好的机遇同时又是一个严峻挑战。

我国是个太阳能产品制造大国,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的太阳能产品只用于出口。2010年的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有1600万千瓦,而我国的年产量就达到了1000万千瓦。且2010年时,全球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4000万千瓦,其主要应用市场在德国、西班牙、日本、意大利,其中德国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700万千瓦。不过,我国适宜太阳能发电的国土面积和建筑受光面积很大,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冀北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等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占到了国土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专家预测,太阳能光伏发电将要代替部分常规能源,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而且将在21世纪占据世界能源的首要席位。据估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源结构的30%,而太阳能也将占世界总电力供应的10%;到了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在总能耗中占据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在总电力中占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将占8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60%以上。这些数据都显示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且将在能源领域占领重要地位。

3 结语

当今油、碳等资源十分短缺,在这中状态下,各国都加快发展光伏产业。由于光伏发电的产业竞争会不断加剧,相信不久之后,大型光伏发电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会越来越频繁,企业也将日益重视起对行业市场的研究,尤其是将对某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应对企业的发展和客户的需求改变。也正因为如此,国内的优秀光伏产业迅速崛起,即将成为光伏发电产业中的翘楚。

【参考文献】

[1]曹承栋.浅谈国内外太阳能发电技术发展状况及展望[J].通信电源技术, 2011,1:5-6.

[2]祁成,叶学民.混合发电技术模式及应用研究[J].发电设备,2011,4:32-33.

[3]徐德云,王晓明.我国光伏产业纵向一体化边界的思考[J].经济视角,2011,18:12-13.

光伏产业发展状况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成长性制造业;发展目标;差异化竞争策略;产业集聚策略;产业融合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223

在对河南省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发展状况和在全国的地位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河南省这六大产业既有全国该产业的共性,又有其地域独特性。在河南省提出的“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的总目标下,高成长性制造业的发展对于快速扩大河南省制造业规模,为制造业升级转型打下产业基础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河南省高成长性制造业的发展,其中短期基本目标是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同时兼顾产业水平的提高,独特发展优势的确立。

为此,对于发展状况大不相同的六大产业的发展对策,不能再拘泥于具体的政策措施,而是需要从不同层面上来确立政策方向。

首当其冲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政策的制订应时刻注意尽量发挥微观主体的主动性和市场的力量。这是避免产业同构、产能迅速过剩的基本要求。为此,在规划制订时,应尽量避免过于具体的量化目标,对于微观主体来说,目标量化很重要,但对于宏观、中观经济发展主体来说,数量(除了总量外)不过是产业发展措施的结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目标。

在此原则下,接下来从宏观层面上产业发展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中观层面上的产业集聚发展策略和企业层面上的产业融合发展策略,分别提出有关对策。

1宏观层面上产业发展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及政策措施

11宏观层面上产业发展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分析――通过优势产能实现

对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而言,总是有这个阶段满足市场主要需求的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场主要需求越丰富,这样的产业越多。这些产业能够迅速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不同经济主体也就此展开竞争。因此,市场经济下,适度过剩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竞争的最主要手段。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发展本地经济是其基本职能,必不可免地要参与到这种经济竞赛中去,产能过剩也是一种竞争手段。但过剩也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产生于没有一个经济主体能够在竞争中胜出,或者说没有淘汰机制,那么过剩始终存在,造成资金的浪费和长期的产业困境,如果地方政府还承诺给予补贴,那么对于地方财政也造成持续的压力。

因此,宏观层面上展开产业竞争时,建议主要遵循差异化竞争策略,这种策略的关键在于在某产业的其中一个方面迅速建立起巨大产能,占领市场优势地位(比如能达到市场规模的1/3),在存在淘汰机制的情况下,巨大产能经济体总是能生存下去。

但这种策略要考虑技术进步导致的有关市场消失的可能,以及需要正确判断未来短期和长期市场发展趋势。对于前者,一个典型案例是传统手机巨头和数码相机巨头,由于没能预测到新技术产品(多功能智能手机)的替代导致市场迅速萎缩,传统手机巨头全部从市场消失,多数数码相机厂商面临着经营困境,现有产品上的创新也不足以挽救其颓势。对于后者,一个典型案例是光伏产业,由于没能正确判断市场供、求的趋势变化,以及缺乏淘汰机制,整个产业的过剩产能无法消化,核心资源、技术、市场均依赖外部的情况下,国内的应用也存在重重障碍,产业发展摆脱困境的路还很长。

12有关政策措施

这种策略的一个基本点是技术水平一定、淘汰机制(市场发挥作用)正常发挥作用下的产能扩张。能够实现这种产能扩张的政策措施很多,对于河南省这样的制造业落后地区,区分不同产业状况,主要有以下两种手段。

(1)引进。主要的手段就是承接产业转移和吸引投资,或者说“招商”。对于本来产业规模就很小的产业,这种引进主要是增量引进,即新建。对于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比如装备制造业,如何引进?这里应坚持的一个原则仍然是增量引进,FDI对于本地企业的规模扩大、技术进步等作用有限,而增量引进不仅达到了产能扩大的基本目的,同时本地企业在可能的情况下也获得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2)推动购并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这是对于由于集中度低,导致突破产能瓶颈困难的产业。集中度低的原因有很多,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导致产品盈利能力低等。不同企业产能无法扩张的原因是不同的。对于我省来说,大部分可能是后一种原因,另外也可能是产品有市场但资金缺乏。产业集中度低的一个基本表现就是企业规模小,不能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收入低下的同时成本高企。

推动购并需要坚持一个原则:依靠市场力量,实行强强联合。即避免过去国有企业之间购并的“拉郎配”。是不是“强强联合”依赖于购并主体的判断,而不是作为经营外行的政府的判断。政府的作用只是采取手段推动和鼓励。

同时这种购并不一定仅仅是企业之间的购并,还可以鼓励科研力量参与进去,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研发能力的产业,双向购并,但这需要完善的知识产权估价和交易机制。允许和鼓励科研力量参与购并,要比仅仅进行科研成果的交易更能促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因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需要这种更有力度的产权式激励,事实上高校很多拥有可产业化科研专利的教师更愿意采取投资入股而不是出售成果,以获取更多经济利益。购并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企业整体购并或部分购并。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在政府的推动下由市场主体自己决策。

13淘汰机制的困境和应对之策

目前很多产业都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适用淘汰机制对地方政府来说意味着GDP的损失,这是一个困难的决定。但政府不得不考虑淘汰机制,这种考虑不仅是在已经出现过剩时,而且在推动产业发展前就需要考虑应对措施。

首先是对存在产能过剩趋势时的止损性及时淘汰。在科学预测未来5~10年市场供求趋势的前提下,当地方政府发现本地区可能还未能形成足够产业规模时,已经有其他地方抢先达到了优势规模,那么就会面临现有产能淘汰或压缩的需要。如何淘汰和压缩?这部分产能需要转移出去,转移到哪里?这需要事先有一揽子产业规划(事实上,前面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政府的产业规划多数时候不能体现市场发展趋势,而不得不短期内更改规划,包括地区布局),这保证了在穷尽可能措施的情况下,总是有一部分产业能够优先一步达到足够规模,那么,那些不能提前占据规模优势的产业产能就可以转移到这些产业中去。

但这种转移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沉没成本的处置(企业和政府都会发生这种成本);二是对转移对象产业的技能掌握。这两个方面是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资金的转移和处置很容易,可以通过建立发达的资产交易市场来实现。但行业经验和生产经营技能的获得却是比较难的。政府是否可以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组织成立不同行业的辅导团队,随时低成本应对辅导需求?

另外,是对已形成过剩产能的淘汰。损失已经造成,而未来5-10年或更长时期市场已不可能再产生这些产品的需求,继续保持产能实际上是对GDP的损害。这也是地方政府最苦恼的部分。这种过剩产能的处置可以考虑两种方式,首先考虑对于能升级的部分进行升级,或对于有长期发展价值(比如对于行业经验和经营技能的形成具有价值)的部分进行保留,其次是对其余部分自然淘汰,实际上只要没有政府支持,这部分产能就会自然淘汰。比如河南光伏产业,“有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已经停了两三年时间了,技术设备已经老旧,再启动生产的投资很大”,因此不可能再重新生产,“能够在这一轮的光伏产业洗牌中生存的企业,一定是产业技术获得提升的企业”[ZW(]河南光伏产业进入复苏通道,大河网-大河报,2014-03-27[ZW)],因此那些有长期发展价值的部分仍能得到保留。没有淘汰就没有产业进步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当然河南还有产能过剩的其他传统产业,因为规模大,淘汰影响面广,所以始终在维持着。对于这一部分过剩产能,或许需要在核心部分升级的同时,还有待新兴产业充分发展以后有能力吸纳这部分转移出来的资源。其中的关键是升级部分,仍是前面的建议:或许政府需要通过一定机构建立辅导团队――技术团队和经营团队,并通过社会化融资来满足其资金需求。

2中观层面上的产业集聚发展策略及政策措施――现有集聚区优化发展以提高产业集中度

产业集聚实际是产业经济学的概念,也是中观层面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它的基本原理是范围经济和空间组织经济。产业集聚是沿产业链展开的,一种是横向相似产业链条,一种是纵向上下游产业链条(或垂直生产环节)。

21产业集聚区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产业集聚虽然是产业发展的自然结果,但在产业发展之初,却是无序的,因此,政府之手的挥动有助于产业尽快实现集聚发展。具体手段是规划工业园区、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或产业基地。这种产业集聚区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范围经济或空间组织经济,于是我们看到很多集聚区都有规划面积和规划产能。对于省域行政单位来说,有能力规划自己辖内的集聚区规划,但考虑因素却超出了产业集聚的经济性因素,还要考虑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于是我们看到,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规划不断在发生变化,空间布局总体上呈不断扩大之势,具体原因是企业选址的主动选择,还是受地方政府游说,或者地方政府已经招商形成既定事实?

但不管六个高成长性产业中的哪个产业,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产业集中度不够,不仅市场集中度不够,而且区域集中度也不够。这已被很多专家多次指出,它实质上就是“摊大饼”,比如装备制造和食品工业这两个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180个产业集聚区就有近一半将之确定为自己的主导产业。同时,还有新的集聚区性质的区域在不断产生。在工业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产业集聚区过多本身就会导致空间集中度低,还会造成土地等各种资源的浪费。

22产业集聚区优化发展的选择

基于前述分析,产业集聚区也到了优化发展的阶段,有两个调整方向可供选择,一个是省级层面全权规划布局,目前来看由于地方也有招商需求,企业也有不同的选址需求,显然不太可能实施。另外一种是全面放开,不再进行各种管理(比如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建设),只从产业层面进行规划以及对集聚区的共同要求进行规范(比如环保要求、优惠政策规范等),而对于现有集聚区不再进行主导产业定位,尊重企业的选址需求,以自然形成产业集聚。在遵循共同要求的前提下,地方政府为了吸引企业进入,自然会做好集聚区各方面建设工作(省级机构对于某些方面可在必需时提出指导)。这种方式显然更有利于发挥各方的主动性,也有利于集聚区的优胜劣汰,实现真正有效的产业集聚。

3企业层面上的产业融合发展策略及政策措施――鼓励延长价值链条提高企业竞争力

我国包括河南制造企业主要关注的是制造(但很多制造技术水平并不高),对前期研发设计和后期营销、服务重视不够,这也是制造企业长期集中于中低端市场或只能做代工的根本原因。但成熟的产业价值链条会表现为“微笑曲线”,即研发设计环节和后期营销、服务环节的价值要高于制造环节。实际上不同的制造环节价值也不相同,这取决于产品的关键技术和资源集中在哪个环节,同时不同水平的制造技术创造的价值也不相同。

因此,从微观层面上看,至少应采取措施鼓励企业以下行为。第一,提高现有制造环节价值,并向高价值制造环节延伸。这方面需要企业掌握有关的必需技术和技能。政府要鼓励企业积极为之投入,但需要降低其投入代价。第二,向制造环节的前、后方向延长价值链条。即大家所说的总承包能力的培育。但这似乎又有悖于市场化专业分工,这取决于企业对有关环节的内部化成本和外部化成本的比较,以及某些专业服务的易得性。比如,当前期研发设计的一些低价值环节的市场服务易得且价格合理时,企业会外包这部分服务;反之,则会内部化。另外,以上方面还需要人才保障,以及其他创新要素的培育,这需要政府做更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徐蒙蒙,王茂春贵州制造业与物流业演进与共生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5(8)

[2]张开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融合发展分析[J].中国市场,2014(2)

光伏产业发展状况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太阳能;核危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低碳经济”最早源于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希望发展其他清洁能源以降低对化工能源的依赖。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

一、低碳经济的盛行,催生更多新型产业板块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板块主要体现在这些产业中:环保产业,节能产业,减排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

中国政府已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上升到国策。建立低碳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需要提倡使用洁净的可再生能源。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中,水能居世界第一位,太阳能居世界第二位。清洁绿色的可再生资源行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是秉承着鼓励扶持发展的态度,太阳能行业的迅速发展正得益于此。

据估算,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为17.8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500亿~1000亿度,全球陆地部分3公里深度内、150 ℃以上的高温地热能资源为140万吨标准煤,世界风能的潜力约3500亿千瓦,海洋能理论储量十分可观,今后新能源的利用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质能、风能、潮汐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将从目前的36 GW增长到2015年的180 GW。截止2008年中国太阳能发电量世界第一,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将达到2200 MW。中国已通过《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上网电价”和“全网平摊”的法规条款。

即将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将进一步明确我国光伏市场未来发展目标。在屋顶上进行太阳能光伏发电,已成为德国、美国、日本等许多家庭的建筑时尚。推广“能发电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将是全球太阳能利用产业的发展主导。

目前中国是世界光伏产品生产第一大国,95%的产品都被出口。2009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达750万千瓦,挤入世界十强,有望在2020年达到2000万千瓦。

随着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道路亮化是必须工程。虽然太阳能路灯目前价格比较贵,是一般路灯的三倍左右,但是太阳能路灯后期维护成本更低,太阳能LED路灯的理论寿命可以达到10年,而一般钠灯只有3年左右。一盏普通的250瓦钠灯平均一天工作10小时,一年将耗电量约1100度,电费就在1000元左右。采用太阳能路灯就可以节省大笔电力资源。

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火热。到2020年,产量将达到4500万平方米,保有量达到30000万平方米,千人拥有量达到210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已经正式纳入“家电下乡”范围,一股巨大的消费潜流已在农村市场迅速翻涌。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里看到的“太阳能锅炉(模块定日阵)”的聚焦光热技术系统由中国掌握独立知识产权,将迅速转为产业,撬动万亿元经济市场。

经过15年的快速发展,电动自行车整车企业有1000余家、6000余家相关联配套企业、100000家经销商,市场保有量达1.2亿辆,年增长率高达15%~20%,已成为“草根财富”人群中的消费新亮点!

日本福岛地震引发的核危机后,世界第二大核能生产国――法国,拥有58座核电反应堆,反对声不断。德国可能在2021年关闭最后一座核电站,完全停止核能发电。世界上核反应堆建设规模最大的中国暂停审批新的核电项目,总之,世界“核神经”绷紧,老百姓谈“核”色变,由此带来的世界性光伏产业发展机会将迅猛广大,光伏发电将大规模启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潜力将无比的巨大!

二、低碳经济的衍生,催讨众多对口专技人才

低碳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带来高科技人才的缺口和实用人才的匮乏,相关新能源专业都将受到学生和家长热捧。

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到2015年将雇用137万人,到2030年雇用355万人。产生的每兆瓦电力和装机容量将平均创建30个就业岗位,光伏领域在创建就业岗位方面也是一个大亮点。

财政部公布: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五个城市试点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电动车被视为未来发展方向,这类汽车的维护人员也会与日俱增。

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2008年全行业从业人数达250万人。太阳能热水器看似简单,实际上售后服务量几乎是空调的10倍,这类专技人才将更加短缺。

目前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招聘职位所需学历要求,主要集中在大专以下,所占比重为69%;其次是大专学历,所占比重为28%。

如何让农村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实行产销和售后服务一条龙,就是产销商们需要深思的如何组合壮大的课题。

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动自行车的制造、消费大国,目前中国市场年产销量超过2000万辆,整个产业链的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以上,从业人员近500万人。

2010年3月的数据显示,以汽车、环保、电力为代表的北京低碳行业,3月的职位需求比2月分别增长了11.8%、20.8%、8.2%,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98.6%、107.3%、137.5%。

所有这些低碳经济产业链都为未来毕业生们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很大的创业空间。

三、低碳经济的推进,催促专技人才的加速培养

教育部网站发出通知称:为加大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有关高校可从本科教育入手,积极申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相关的新专业。

国内各高校也掀起了一股“低碳研究”热潮,清华大学成立低碳研究所后,“低碳研究与教育中心”也在一些高校成立。谁抢占了低碳经济职业教育的领先地盘,谁就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教育的新亮点,谁就将拥有这一学段低碳教育的制高点。

从百才招聘网等得到消息,目前全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人才有关地区供不应求。

随着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蓬勃发展,虽然全国有强大的就业队伍,但皇明集团认为招聘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从业人员并不容易。因为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从业人员数百万人,除皇明集团筹办学院外,全国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院系学校目前还很少,专业化人才已经成为新兴太阳能行业的老大难问题,行业内每天都在上演着上岗、辞职、跳槽、升迁、竞争创业的情景剧。

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推进,有关低碳教育的专业将成为广大学子和家长关注和选择的专业焦点。

四、低碳经济的威势,催逼职业教育的更多调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重申“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在低碳经济的推动和影响之下,如何在现有专业群的基础上,拓展和开发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做好后备能量,是低碳经济时代培育专业的突破口和增长点。

职业教育新专业的设立,当然要建立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态势、地方产业结构的趋向、高职教育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的。要适应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思路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又要谋求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和创业机会。既要有预见性,又要有客观性和时限性。既要看好大产业的发展,又要着眼大局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的趋势。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审时度势把握专业设置和拓展的制高点。

尽管太阳能产业目前也许不是本地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低碳经济的进一步推进,随着日本大地震核危机的引发,太阳能产业的迅速发展将大大超出有关部门几年前制订的规划,这就进一步驱使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教育要更多更深去涉足,集中人财物力进一步加快调兵遣将,增加低碳教育的着力点和驱动力,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尽快突显一份自己应有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要求高校培养互联网低碳等新兴产业人才.中新网,2010-03-10.

[2]各国激励太阳能光伏发电或成经济发展新引擎.科技日报,2009-08-10.

[3]2010―2015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中商情报网.

[4]国内外太阳能利用技术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北京唯绿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