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伏产业盈利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范文第1篇

2012,转折之年 增速明显放缓

根据银监会公布的《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2012)》,截至2012年末,商业银行总资产余额为104.6万亿元,比2011年末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增长18.3%,增速较2011年末下降0.9个百分点;盈利方面,商业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元,比2011年增加1972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较2011年大幅回落17.4个百分点。

相较于整个银行业而言,上市银行的总资产与净利增长也明显放缓。根据各银行年报,截至2012年末,16家A股上市银行的总资产为85.90万亿元,同比增长15.31%,较2011年底增速回落1.60个百分点(表1);净利润合计1.04万亿,同比增长17.31%,较2011年增速大幅回落11.89个百分点(表2)。

分类来看,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为62.71万亿元,同比增加12.23%,占16家上市银行总资产的73%,比2011年底回落2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长14.73%,同比下滑10.28个百分点。其中,中行在2012年二季度被农行赶超后,差距进一步拉大,总资产规模较去年仅增长7.19%,净利润也以11.51%的增速垫底。中小上市银行中,就资产规模而言,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总资产超越了正在谋求转型的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并以44.1%和34.96%的增速在股份制银行中领先,直逼多年稳居第一的招商银行,这得益于两家银行多年来对特色化经营的不断探索,民生银行凭借小微业务、兴业银行凭借同业业务,做出了品牌特色和市场影响力,也收获了不俗的业绩。中信银行总资产、净利润增速仅分别为7.02%、1.75%,两项指标在16家上市银行中均垫底。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不及股份制银行,但净利润则以28.26%的增速拔得头筹,其中宁波银行扩张步伐最快,2012年末的总资产超过了南京银行,同比增速为43.39%,仅次于民生银行的增速。

总体来看,由于息差收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受限、不良贷款反弹,2012年上市银行的资产和盈利增速均明显放缓。

资产质量承压

平均不良率上升。随着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银行业连续多年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双降”的态势显现拐点。银监会的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92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根据年报,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不良率均值为0.81%,低于行业水平,较2011年上升0.05个百分点(表3)。

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均值下降0.08个百分点,中行、工行、建行、农行等4家银行的不良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农行的下降幅度较大,其2012年底的不良率为1.33%,较2011年下降0.22个百分点,并且农行是唯一一家不良贷款连续双降的银行。不过,在16家上市银行中,农行的不良率依然最高。

中小上市银行中,2012年不良率均值上升0.11个百分点,仅有华夏银行的不良率下降,平安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不良贷款率涨幅超20%。其中平安银行不良率增长最快,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外部环境影响,长三角等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偿债能力下降,特别是温州地区资产质量显著下降,导致其2012年底的不良率达到0.95%,较2011年上升0.42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余额的上升主要集中在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的行业及地区。从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是不良资产较集中的行业,不良率也相对较高;从地区分布来看,不良资产集中在江浙地区、长三角地区,主要与这些地方的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这些地区出口贸易下降,企业资金链紧张;产业结构又多以加工业为主,较为单一;同时受制于制造业过低的盈利水平,资金脱实向虚,产业空心化越来越严重,这些因素都加剧了银行在这些地区的贷款风险。

逾期贷款增加趋势明显。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部分借款人偿债能力下降以及自身经营管理问题导致资金周转紧张,使得银行逾期贷款余额及占比上升。据统计,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的逾期贷款总额合计达到5329.37亿元,逾期贷款较2011年的4025.52亿元同比增加了32.39%。分类来看,逾期90天以下(含90天)的贷款为2240.88亿元,逾期90天至1年(含1年)的贷款为1310.72亿元,逾期1年至3年(含3年)的贷款为758.82亿元,逾期3

年以上的贷款为1018.95亿元。作为不良贷款的预警指标,原四级分类中的逾期贷款远远大于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且总额相当于净利的一半,并呈增加的趋势,这将使2013年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面临持续下降的压力,不良率会有所攀升,从而侵蚀银行利润,影响财务综合实力。

风险覆盖能力有所下降。根据银监会规定,系统重要性银行应于2013年底前,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在2016年底或2018年底前,按孰高的原则确定贷款损失准备,即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2012年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为1.46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653亿元;拨备覆盖率继续提高,达到295.5%,比上年末提高17.3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的贷款拨备率为2.82%,比上年末提高0.14个百分点。但上市银行的情况不容乐观,在拨备覆盖率方面,虽然所有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已达到监管要求(表4),但2012年的均值较2011年下降7.23个百分点,在11家中小型银行中,有7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出现下降,其中平安银行大幅下降138.34个百分点,以182.32%的拨备覆盖率垫底上市银行;在贷款拨备率方面,截至2012年末,上市银行中只有7家银行的贷款拨备率达到监管要求,对拨备率较低的银行而言,达标过渡期内既要保证一定的规模和盈利增速,又要达到监管要求,将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

2013,挑战之年

经济增速放缓促使银行审慎经营。在历经多年高速增长以后,改革、人口和出口三大红利逐渐消减,劳动力成本上升,基础设施投资潜力减弱,技术引进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降低,资源约束逐步增强等,导致转型压力下的企业利润增速低位徘徊,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数据显示,我国GDP增速从2011年的9.3%回落至2012年的7.8%,2013年目标定为7.5%,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7%,上述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增速正在从高速向中速的转换过程中。经济增速放缓目的是以速度换质量,通过结构调整和优化释放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阵痛,以更好地解决经济运行中因房地产过热、平台融资、影子银行带来的影响金融稳定问题和潜在通货膨胀风险。在宏观经济减速回稳阶段,经济新的增长点尚未确立,大的经济环境要求银行业审慎经营,为实现经济长期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监管不断强化影响银行非息收入来源。2013年初以来,防范风险即被列入监管当局的重点工作,银监会3月份出台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即“8号文”),对于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交易平台等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做出上限规定,并要求理财资金和投向单独建账、一一对应,充分披露资产状况,全面限制规模,规范通道和代销业务等。4月份则出台了《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即“10号文”),体现了控制新增融资平台贷款规模来抑制总量增长、清理表外业务来管理风险,同时提出了分类缓释存量风险、全口径统计平台负债的新要求。在更趋强化的政策监管之下,银行非息收入增速将继续回落。

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挤压银行盈利空间。进入2013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保持稳健渐进的步调推进,下一步可能继续放宽贷款利率下限、存款利率上限,并有可能在存款的品种上选择大额、长期的品种进行尝试。利率市场化将改变银行定价生态,直接冲击银行传统业务,依靠利息净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和整个市场格局都将会改变。大型商业银行具备规模大、网点多等方面的优势,定价能力和资产负债风险管理能力也更强,中小型银行在利率市场化面前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短期看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长期看银行业的两极分化可能加剧。

金融脱媒加速挑战银行。信托、债券、私募股权等非信贷融资方式在社会融资方面对银行贷款的替代作用日强,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逐步下降,资金脱媒愈演愈烈。与此同时,技术脱媒不断在加速。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12.9万亿元,同比增长54.2%。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冲击和竞争,令银行备感压力。直接融资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挑战着商业银行支付中介领域的霸主地位,重构已有融资格局,并正在改写传统的金融中介理论,推动传统银行业务创新。

资产风险持续显现。不良贷款的产生与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存在着紧密联系,并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通常情况下,不良贷款率的变化滞后于经济运行3个月至6个月。进入2013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形势整体下行,企业经营困难,造成利润水平下降,偿债能力下滑,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的运行风险不断积聚;全球性的货币超发引发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房地产、平台贷款、钢贸企业、民间借贷等风险交织;委托贷款、同业代付及银信合作、银证合作等表外资产存在一定程度的期限错配、潜在违约等风险,都将持续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导致银行整体的不良贷款上升,进而对银行拨备覆盖要求提高,银行业面临信用成本上行的压力。特别是对在东部地区将中小企业贷款作为主要业务的部分中小银行,其区域性和行业性的不良问题将更为突出。

未雨绸缪,迎接挑战

当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经济增速放缓、监管强化、利率市场化推进以及金融脱媒深化等因素,使银行业基本面正悄然发生变化,银行业的分化将更加明显。预计未来不良贷款持续增加,盈利将继续回落,大型商业银行盈利增速可能降至个位数,中小上市银行可能低于20%。只有未雨绸缪,抢占先机,寻找突破,才能实现逆势突围。

加快转型创新步伐。一方面,银行需要加快客户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实现从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节约型业务、由传统的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变,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非息收入占比,实现盈利结构多元化。尤其是对于中小银行而言,需加快客户下沉步伐,重点持续推进小微企业业务创新。另一方面,银行要持续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积极推进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尝试资产证券化产品,加快新业务、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投资渠道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以适应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和监管环境的变化。

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在2013年,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银行一方面需要积极推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和定价策略,根据自身的战略,开拓新的盈利领域,综合预期收益、经营成本、同业竞争、客户风险差异等因素,确定不同的利率水平,提升定价能力。另一方面,银行要提高管理的精细化和集约化水平,加强制度建设,推出针对不同行业、产业、客户规模的精细化定价管理,并推进系统改造,建立和优化管理会计系统,实现按客户、产品、业务进行核算,强化风险管理及成本管理。

积极开展资本工具创新。随着《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在2013年初开始实施,银行业的资本补充压力上升。在以内源性资本为主要补充渠道基础上,应积极开展外源性资本补充,探索资本工具创新。鉴于转股型资本工具与现行法律规定相违背,且涉及更多的监管和审批程序、发行场所不确定等问题,含减记条款的新型资本工具将是我国银行资本创新工具的突破口,操作相对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