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人的一生中,体质变化伴随着个人的年龄变化有着一定的自然生理规律,身体素质作为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变化的自然规律是伴随个人成长而提高,随个人衰老而下降,但教育、锻炼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会对这一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教学因素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什么是身体素质
《体育词典》认为,身体素质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指人们在运动、劳动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人体机能能力。身体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是顺利完成学业和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保障,而且是整个体质素质的基础。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身体素质正是着眼于提高人的综合心智和体能素质水平的,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提高合作精神和坚强意志,还可以掌握人体生理变化规律,有利于人们更了解自身。
2.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现状
自1990年国家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高校在校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更加科学化,为现代体育提供了获取先进信息的便捷条件。普通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3岁之间,身体素质变化伴随着个人的年龄变化有着一定的自然生理规律,其变化的自然规律是伴随个人成长而提高,随个人衰老而下降,但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会对这一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因素
1.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一般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为一、二年级学生开设,4个学期大约144学时左右(含军训),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得4学分,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对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来说,按照现有的课程设置,大一、大二学生每周上2学时体育课,按学生实际练习密度的50%计算为l小时,也就是说平时没有锻炼习惯的学生因受场地、器材、及课外体育活动不具强制性的影响,实际上每周参加锻炼的时间为1小时.根据“用进废退”的理论,肌力增长的前提是肌肉被使用,肌肉对废用非常敏感,成年鼠肢体制动后,肌肉的失重在第3天即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估计废用性肌萎缩实际开始的时间还早于此,正常人上臂石膏固定30天,握力下降44% ,因此仅上体育课而平时不参加课外活动也是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原因之一。
2.教师的自律性影响学生体质
体育是一门科学,有其内在的科学规律,体育课按人体运动的科学规律一般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虽然各部分没有严格的时相性但不同部分对人体有不同的作用。有些教师不按科学规律教学,出工不出力,身在曹营心在汉,对课堂教学缺乏周密设计和认真组织,使学生达不到增强体质应有的运动负荷,而负荷是决定锻炼效果的决定因素,没有负荷就没有超量恢复,体质就不会提高,如果体育教师缺乏必要的自律性,学生体质下降将不可避免,大学体育课的班级授课制存在与否必将会产生争议,这是在为学校撤销体育课,体育教师集体下岗提供“根据”,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3.体育设施的社会化影响着大学生体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之后,各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各地高校不断修建了新的体育场馆,然而体育场馆每年的水电费、维护费和人工费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对于一些经费有限的高校来说,资金压力很大,无力承担高额的维护费用,无奈走市场化道路,选择在课余和周末时间有偿开放体育设施,以盈利弥补运营费用, 以馆养馆。可是作为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来讲,一般无力承担到收费场馆锻炼的费用,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良好的设施保障,提高学生体质只能是空谈,这也是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原因所在之一。
三、高校体育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1.培养高校知识经济时代的体育教师
注重大学体育老师的培养,应注重高等体育教师具有一专多能、复合型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智力结构,通过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将自身良好的思想修养、精湛的体育技能体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这就必须要求高等体育院系科学规划培养出结构合理、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水平体育教师,来解决我国高校发展体育培养等问题的症结所在。
2.提高学生对身体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不正确认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盲目地进行不恰当的身体运动,不仅不利健康,还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即便是一些较系统的科普材料,也让人一知半解,造成了学生运动的无所适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体质健康的顺利推进,自己要明确适合自己最佳的、全方位的、目标明确的运动处方,并且考虑健康安全,从而带动学生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开展。
3.配备体育运动相关的设施完善条件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学校在锻炼场地器材等多方面为学生参与和坚持身体锻炼提供服务和支持,要有合适的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使学生“把体育运动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得以全面发展,这对国家的进步还是大学生个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4.强化学生的兴趣开展校园体育活动
大学体育课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保持,应把兴趣培养和保持作为体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明确地写入体育教学大纲。在校园内举行一定规模的体育比赛,可以营造良好体育氛围,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兴趣,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传播,宣传运动。
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调查
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着滑坡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体质达标率低。即按照国家主管部门颁布的最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下滑趋势。其中,速度素质不达标的学生达62%,力量素质不达标者为56%,其中长跑等耐力素质不达标者高达70%,肺活量不达标者为51%。数据结果令人堪忧。大学生身体与知识倒挂,不仅对其专业学习造成障碍,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免疫力差。这是调查数据反映的第二个较为严重的后果。学生生病几率相对提高很多,一学期中患感冒三次以上的学生为21%,两次的为23%,一次的为56%。感冒需要输液的或经常输液的学生为31%,调查中,只有5人表示感冒不需要输液,服用药品就会好了。其他具有颈椎、腰椎与鼠标手等亚健康症状的学生高达68%。学生的免疫力差,与学生体质下滑是同步且成正比的,在一定程度上,较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也降低了学生学校生活的幸福指数。
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因素调查
尽管造成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是综合性的、长期性的,但在高校阶段也有着其特殊性,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其中有三种最为典型,即作息饮食因素、运动缺乏因素和文体活动兴趣因素。
饮食作息不规律。被调查的学生中,87%的学生有过每月一次的熬通宵经历,每周一次的41%。饮食不正常的55%的学生每两周有一天,69%的学生每周一天,有11%的学生每周至少两天以上的饮食不正常。根据以上数据,其不规律主要表现为两类:作息不规律,即不按时睡觉休息的情况,由于现代大学生可供娱乐的项目太多,尤其是网络的运用,让大学生们更加沉溺,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相关的娱乐方面。饮食不规律,即不按时吃饭,特别是周末,他们不按时休息的情况下,不按时吃饭,随便吃,甚至胡乱吃,不仅无法获得正常需要的营养,还对身体造成了一定机能损害。
缺乏锻炼。除了正常的体育课,每天参与锻炼的学生占13%,每周参与两次锻炼的学生占24%,每周参与一次锻炼的学生占68%。这是造成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关键性因素。其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体育课不正常上。大学生体育课学习的目的比较复杂,为了获得结业的学生占71%,为了学习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学生占19%,感觉好玩想调剂生活的学生占10%。在不同学习动机的主导下,他们的学习效果与努力程度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必修的体育项目技能没有学好,选修的项目缺少兴趣。
业余锻炼参加少。由于上述作息不规律情况,他们把该参加业余运动的时间,都用在颠倒的休息上,即使有了时间,也用在了补充饮食方面,各种综合因素导致他们既没有时间参加,也没有适合的身体条件参加。尤其是业余时间宽裕的周末,他们更是在几乎放纵性的一些透支性的活动中,如网络活动等,让自己的身体陷入恶性循环。
文体活动兴趣低。高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运动训练以外,学校也会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然而,学生对文体活动兴趣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活动参与学生的数量少。无论参加社团活动,还是学校组织的较大范围的活动,如各类文艺汇演、比赛活动等,都是那些各方面都比较积极的学生在参加,其中参加各种艺术活动的学生占9%,各类运动活动的学生占8%,社会公益活动的学生占7%。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些活动成为少数兴趣项目学生的专利。学生参与活动种类少。每学期参加三种以上文体活动的学生占14%,两种的占25%,一种的占61%。尽管学生都认识到需要在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但由于各种自认为更加重要或其他的因素牵制,他们并没有积极地参与进来,或者是在想参与的时候错过了时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对文体活动缺乏浓厚的兴趣,认识不到文体活动在培养情操方面的益处。
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针对全国大学生身体素质都呈现出普遍的下滑现状,各高校必须立足学校与大学生自身的实际,展开切实的对策,从提高他们对身体健康的认识开始,真正激发他们以实际行动去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学校需要从文体多样化、娱乐化与兴趣化方面展开,真正调动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开展运动训练与创新运动方式的积极性,让其在提高自身体质的同时推动大学生运动发展。根据上述成因与高校教育教学实际,可以从以下展开: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为了真正培养学生参与各项文体活动兴趣,使他们在有内在需求的情况下,积极地活跃起来并化为提高身体素质的实际行动,学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多样化文体活动 即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同时让学生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学校要调动各种部门与院系的力量,立足学科专业性、公共文体知识等设计组织活动。如各类知识竞赛、体能性的文体比赛、公益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此类活动的实施中,务必确保活动的体能消耗与提升,让学生在相关的体验中,不断强化体能训练与提升所带来的各种机能优化享受。这种机能优化多样化,如速度体能的提高、力量体能的提高与心肺功能的提高等。
娱乐化文体活动 娱乐化是文体活动基本的功能之一,因而在组织策划时,需要注意其中的娱乐元素。如上述活动中,加入幽默或娱乐的元素,如花样投篮比赛、社会幽默公益文艺演出等。
兴趣化文体活动 即立足学生兴趣培养的深度,让学生从安逸的日常活动中走入各种活动中。这种兴趣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培养性展开。根据学生较为擅长或稍微有点兴趣的活动或项目等切入,就近性的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真正地能有所喜好、积极地参与,形成核心性的带动氛围。巩固性展开。即在学生对一种或几种以上的项目有兴趣的情况下,积极地深化培养方式,为学生积极创设展示平台,让他们在兴趣的学习与展示中,能体验到兴趣成长与个人身心成长的综合乐趣。提升性展开。即在上述各种比赛活动中,让学生在兴趣的竞技中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兴趣的改进与优化整合。
激励制度跟进 针对学生而言,单纯依靠活动的组织,是难以长期稳定地开展各种有益于身体素质提高的活动的。因而,需要学校与校内的各种组织从制度上做出相关的跟进,让他们能在有所追求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中来。根据学校的相关实践,此类制度的制定与完善,需要从三个方面切入:
参与激励制度切入。学校要制定制度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可以实施所谓的积分制度,只要学生参加了就给予一定的能力与综合素质认可,且设定一定的级别,让学生在每达到一定分数段的时候,实现自然升级,达到较高分数的时候,学校可以从各种荣誉等方面给予奖励,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与自信心等。
优秀激励制度切入。即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其他学生积极投入活动。学校或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他们平时表现,对那些积极性高、带动性强、鼓动性高与组织性强的学生,给予他们各种荣誉与能力的认定,以凝聚榜样的力量,形成推动大学生强身健体的合力。
竞技优胜者激励制度切入。如在学校各种活动竞技中,无论是什么级别,或校级,或院系级别,或社团内部等,学校都要适时地介入,可以不过问形式,也可以不过问竞技的结果,但只要有竞技学校就要给予一定的认定,把原来大众的活动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小众化的活动逐渐走向更加广阔的大众化。
提升身体素质的知识教育。即主要开展相关加强身体素质锻炼的各种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们在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运用中,认识到健康身体的重要作用,并获得提升身体素质的健身方式或技能。
摘 要 健美操运动不仅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广受大众的喜爱。在高校的体育课程中,健美操课开展的也较为广泛。高校体育课程的目的是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促进健康的重中之重,健美操对女大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还较少。本论文从辽宁大学健美操班选修课班随机选出40名女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健美操课,根据前测后测结果,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得出结论。
关键词 高校健美操 女大学生 身体素质
一、前言
健美操运动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有氧运动,由美国人Kennth cooper博士开始推广。由于健美操运动融合了音乐、体操、舞蹈等多种元素,这使得健美操运动不仅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很快受到大众的喜爱。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高校健美操课程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实验对象:辽宁大学健美操选修班40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关于健美操、高校体育课程方面的文献作为理论依据。
2.实验法。实验过程:在辽宁大学健美操班随机选出40名女大学生,经过一学期健美操课程,经过前测数据和后测数据对比得出实验结果。
教学内容。健美操基本步伐、身体素质练习、新大众健美操一级规定动作。
3.研究指标。第一,力量素质:一分钟屈腿俯卧撑;一分钟仰卧起坐;一分钟蹲起;一分钟提踵练习。第二,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第三,耐力素质:800米成绩。
4.数理统计法。运用Minitab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比较实验前测数据和后侧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最后根据统计数据得出结论。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健美操对女大学生力量素质影响的实验结果
(三)健美操对女大学生耐力素质影响的实验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健美操课程对女大学生力量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健美操对力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正好符合健美操的运动特点,在音乐伴奏下成套动作的反复练习,能使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腹背肌,臀大肌、大腿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及小腿腓肠肌等充分的得到锻炼,对女大学生力量素质有着较大的提高。
2.健美操课程对女大学生柔韧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健美操是全身性的有氧练习,它有较好的增强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作用。通过一定强度的健美操练习后,有效地锻炼到身体各部分的肌肉、骨骼和韧带,使身体可以更好的参与拉伸练习。在健美操成套练习中大多要求身体和四肢最大幅度的伸展,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肌肉和关节的延展,使女大学生的柔韧素质得以提高。
3.健美操课程对女大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健美操练习时间较长,有时甚至有连续上千个动作,长达一个小时以上,这对于学生提高对抗疲劳的意志力也是大有好处的。通过长时间的有氧练习,使女大学生的耐力素质得以提高。
(二)建议
1.健美操对改善女大学生身体素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应创造一定的条件,加强教师技术水平的培养,逐步普及健美操并丰富教学内容。
2.进行科学指导,努力推广健美操运动。健美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安排运动量及动作内容,运动应从易到难,运动量及强度逐渐加大,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3.健美操课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健美操运动成为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
4.加强教师在职培训进一步提高健美操教师的教学能力,各高校应加大师资选拔和培养的力度,提高现有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加强其科研工作能力,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及其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燊.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 王申申,等.辽宁省竞技健美操后备人才现状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3.
[3] 王洪.健美操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
关键词:阳光体育;普通高校;社团;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5.7;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26-01
教体艺(2006)6号文件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在2007年4月29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经过近九年的开展,全国各地形成了适合本地区的运行模式,吉林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如何,主要以何种形式开展,本文对吉林省部分高校的阳光体育运动进行了访谈和跟踪调查,并对调查数据做了统计分析。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选择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和长春光华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七所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进行了专家访谈和跟踪调查。选择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原因是这两所院校是吉林省两所部属院校,影响较大。选择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的原因是此三所院校是吉林省省属重点,每所学校都有自己传统的特色项目社团,在吉林省有较大的影响力。选择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和长春光华学院是因为在吉林省民办学校中,这两所学校具有代表性。(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跟踪调查法、统计分析法。
二、研究现状
(1)吉林大学阳光体育运动社团开展现状。吉林大学作为吉林省唯一一所985院校,特别重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将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到了首要位置,在访谈的田径社团和攀岩社团中,他们将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放在首位,将体育教学和课后体育锻炼结合起来,社团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每周在学校要求的正常锻炼的情况下,社团活动至少2次,每次90分钟。(2)东北师范大学阳光体育运动社团开展现状。东北师范大学作为部属大学,以培养教师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积极开展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社团活动,为了提高影响力,他们组建了两个具有较高水平的篮球队,一队参加CUBA比赛,另一队参加大超比赛,两队都有专门的教练组负责,提高了大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3)长春理工大学阳光体育运动社团开展现状。长春理工大学作为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坚决执行教体艺[2006]6号文件,在正常体育课的情况下又安排大学生每天进行晨跑,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在体育社团活动中,他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色,他们组建了攀岩社团,户外人社团和田径社团等,在社团运行模式上,他们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以大学生作为组建社团、运行社团的主体,教师负责技术指导,社团每周活动4次,每次180分钟,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既提高了身体素质,又增强了组织管理能力。(4)长春工业大学阳光体育运动社团开展现状。长春工业大学既重视体育课的教学,又重视体育运动社团的发展,在体育课上,他们不仅开展传统的三大球、三小球、田径、武术等,还增加了攀岩、徒步、滑雪等项目,在社团运行方面,他们开展的攀岩、拓展、滑雪等社团,以大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效果显著。(5)吉林农业大学阳光体育运动社团开展现状。在吉林省,吉林农业大学在定向越野方面优势较为明显,它作为吉林农业大学传统特色项目,在全国比赛中也享有一席之地,他们的运行模式和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的运行模式基本相同,主要以大学生作为主体,既增强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增强了大学生的管理能力。(6)长春光华学院阳光体育运动社团开展现状。长春光华学院作为民办高校,近几年在体育运动社团运行方面成果显著,在滑雪社团中,他们近几年参加的比赛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获得滑雪冠军,在定向越野赛中,他们参加的全国定向越野锦标赛成绩优异,作为民办高校,他们将体育赛事成绩作为提高学校影响力的突破口,重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并促进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在运行模式上,他们以教师作为社团运行的核心,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训练和比赛。(7)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阳光体育运动社团开展现状。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将社团体育活动提高到教学课堂上来,是吉林省唯一一所采用此种运行模式的高校,此种社团运行模式既发挥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提高了大学生的管理能力,促进了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锻炼效果明显。
三、结束语
总之,吉林省各普通高校中体育社团运行模式多数以大学生作为主体,大学生自己组建社团,自己运行社团,教师义务指导,在吉林省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各高校特色项目中,此种运行模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倪伟.上海市大学生体育社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01).
[2]张知超.高校体育社团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06).
[3]朱建军.阳光体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开展现状――以常州大学城六所高职院校为例[D].苏州大学,2010.
关键词:早操 高校生 身体素质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234-01
对于高校生而言,早操是一个并不陌生的词汇,其贯穿于高校生大一、大二的校园生活。对于大部分高校生而言,其对于早操的认识不到位,从主观上认为早操是一件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活动,不但没有良好的效果,还影响到自己的休息。
同时,针对部分高校教师而言,教师对早操的认识也较为局限,也只是为了应对学校的任务,却并没有真正落实早操活动。在这种背景下,早操在高校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也没有真正发挥出早操的巨大作用。
基于此,该文在此对早操对高校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性进行探析,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1 早操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所谓早操,就是指大学生利用早晨的时间进行的简单的体育锻炼,通常是以广播体操的形式为主。早操的时间并不长,所进行的运动强度也并不大。
因此,大部分教师和高校生认为早操对学生体质的增强并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而是从主观上认为这是为了应对教育部门的任务所制定的活动。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观念,经研究发现早操确实能够对高校生的身体素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长期进行早操活动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高于不进行早操活动的大学生,并且其思维能力也更为活跃。
首先,早操是利用晨间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古人云:“一日之计在于晨。”已经深刻的表明清晨对人类的巨大益处,科学家也曾指出人类在清晨之际头脑更加灵活、思维更加活跃。这是得益于清晨是人类头脑刚清醒的阶段,同时还因为清晨更加清新的空气。
不难看出,高校生在进行早操时,正值大脑最清醒的时刻,同时呼吸着晨间最清新的空气。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锻炼,高校生的头脑将变得更加灵活、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其运动的效率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其次,早操的运动强度虽然不大,同时时间也较短,但并不能否定其对于人体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运动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其对于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也并不能立马得到体现,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时间才会逐步彰显出来。
部分学生并没有长期坚持早操活动,使其无法从中获得巨大的益处。而在长期进行早操的过程中,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无形中得到提升,这种提升相对缓慢,但确实不可忽视的事实。这对于普遍缺乏体育锻炼的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而言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早操对于人体的呼吸系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科学的早操锻炼能够使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加深,使氧气的吸入量增加,提高人体的供养能力。同时,在晨间人体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不仅可以加强新城代谢的作用,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的循环系统。
由此可以看出,早操确实能够有效地增强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
2 早操能够调节学生的饮食和作息
同时,早操对高校生身体素质最大的影响在于免疫力。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一天以睡眠6~8 个h较为合适,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对人体并没有好处,同时还会影响到人类的思维能力以及降低人体的免疫力。
由此可以看出,高校通过早操的形式可以达到监督高校生早起的目的,这就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身体免疫能力。此外,人类多呼吸早晨清新的空气,在温度偏低的环境下进行锻炼也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有效方式,这就更进一步达到了目标。
最后,早餐饮食是高校学生经常忽视的问题。尽管教师屡次告诫学生必须吃了早餐后到教室上课,但大部分高校学生因为贪睡而放弃早餐。早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于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极大的影响作用。通过早操,高校不但能够监督学生早起,还能够引导高校学生进行合理的早餐饮食,这就从另一个角度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3 早操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
另一方面,从早操更深层次的作用进行分析。如上文述及,在宽松的校园气氛中,大部分高校学生养成了晚睡晚起的坏习惯。特别是在严冬时节,大部分学生因为寒冷的天气不愿意早起,甚至出现迟到、旷课等恶劣的行为。
监督高校学生长期坚持早操运动,能够让学生在长期坚持的过程中磨练意志,能够使其心志更加坚韧。高校可以通过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促使高校学生不得不坚持早起、坚持早操。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意志得到磨练。这种意志层次的锻炼对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隐性的促进作用。根据哲学观点来看,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学生的意识无疑就是一种意志,通过长期的磨练,学生的意志已经足够坚韧,这就能够让学生可以在体育课程或者课外体育锻炼中进行强度更大的运动和锻炼。
经研究发现,大部分高校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其普遍认为体育运动非常劳累,既要出汗又要付出体力。正是因为意志力的问题,导致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而经过早操对学生意志力的磨练后,学生将逐步克服这种负面的心理,逐步接受体育锻炼,并逐渐加大体育锻炼的强度,这就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显著地影响。
4 早操能够促使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
此外,经过分析后得出,高校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普遍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并且没有体育运动的习惯。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学生忽视了体育锻炼,使其长期面对书本或电脑,致使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日益降低。
而通过早操运动,学生在长期的早操活动中就能够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课后,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同时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这就能够从根本上改变高校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5 结语
总的来说,早操作为高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对于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不仅仅在于表面,更重要的是在于其延伸的影响力。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早操能够改变学生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促使学生养成勤于运动的好习惯。在这种背景下,早操不但能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帮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从各个方面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