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老龄化趋势

社会老龄化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老龄化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老龄化趋势

社会老龄化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老龄化;居住模式;老年公寓;环境心理学

Abstract: 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and aging community residential layout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processing problems.

Key words: aging; living mode; the apartment for the aged;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中图分类号:[X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据联合国的有关规定, 一个国家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 %或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 % , 即可称为“老年型”国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3 年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136 亿人, 占总人口比重将上升到1012 %。北京、上海、南京等特大城市已率先进入老龄化城市,老龄问题将是我们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为老人创造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居住环境, 将是国家和政府以及建筑师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与挑战。

老年人居住模式现状

目前, 在城市住宅中, 有老人的住户基本分为两种居住模式: 一是老人与子女一起居住生活; 二是各自独立, 分居两处, 相距较远。从现实的使用情况来看, 这两种居住模式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与子女一起居住的老人,由于两代人的生活方式、思想方法、、兴趣爱好等不同而形成了“代沟”,给同住的两代人带来了生活上的不和谐。而各自在相距较远的地方分居, 又不便于子女很好地照顾老人。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东方人讲究“三代同堂”, 老死不离儿孙,构成大家庭单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核心家庭趋于普及,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今后仅由一对老年夫妇组成的“老龄人”家庭将大量出现并迅速扩大。在这种矛盾之下,“老年公寓”应运而生。

二、什么是老年公寓

所谓“老年公寓”,就是专门为老年人建造的生活设施齐全、公用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具有时代气息的城市老年人社区。老年公寓是一种新的居家养老方式,不仅具有分散的家庭养老所没有的服务设施,又具有一般养老机构所没有的家庭气氛。

三、老年公寓的选址

老年人养老的目的就是保持健康长寿和安享晚年,因此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很高。现有的一些养老院、福利院大多选址在市中心,噪音和空气污染比较严重。随着人们对养老质量要求的提高,带有老年公寓的居住区从主城区向城郊转移会成为必然趋势。

但考虑到老年人对旧的建筑和环境有深厚的感情, 完全陌生的环境会让他们失去安全感,因此一些老年人较认为理想的居所是其居住生活了大半生的地方。在选址上也应该注意:地形尽可能平坦,减少陡斜的步道或者台阶,购物、逛公园时不必穿越主要街道,一些基本的商业设施如超市,药房最好尽可能地邻近,小区内设立老年人活动中心、活动站或活动室,并且结合各级公共绿地设立,给老年人提供健身、文娱、知识讲座等各种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老年人住宅不能因为但求清净而简单地把老年住宅设置在偏僻处,与社会隔离开来,因为老年人经常面对或老或病的同伴,大多会产生失落感和忧伤感。因此在设计人居环境时应该充分注意这一点,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将老年人住所与儿童、青年人的活动场所相结合布置,这样可以让老年人看到青年和幼儿朝气蓬勃的身影,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带有老年公寓的居住区规划特点

老年社区在规划上要针对性的为老年人的不便进行一些特殊的规划设计。

4.1 户外规划

老年人非常重视居住地的户外环境。具有老龄化特点的社区规划,在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为老人不方便生活提供方便,道路应该人车分流,避免因老人行动不便与车发生危险,开阔空间活动场所,提供老人的户外活动空间,增加休息座椅,方便老人随时休息。居住区内应该人车分流,小区内设置无障碍环形步道,人流入口处设置在离公交车站较近的地方。

老龄住宅的外部环境处理为老人提供一个优美、安全的室外环境,结合地形营造自然式景观, 创造富于情趣的生态居住环境,给提供老人亲近自然的机会, 同时满足老人们的各种户外活动需求。通过分析老年人的生理行为特点, 他们对户外的心理需求有两个要求:

安全性、可识别性。在设计中, 尽可能减少、消除老年人在活动时可能遇到的不安全因素, 创造安全无障碍的生活环境, 如道路的坡度、扶手、活动空间的安全等。

社交性、休闲性。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老人的病痛得到缓解, 同时强身健体。

4.2老年住宅设计特点

老年公寓的设计应该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老人,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人口的身体和平均预期寿命的测定重新划分了年龄组:60~74岁为年青老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各个年龄组的老人对于住宅,环境,心理的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开发修建老年公寓也需要考虑不同年龄组老人的特点。针对以上三种年龄组老人的生理特点,老年公寓的设计要点是要避弊趋利。

楼层不能太高,4层以上必须设电梯,电梯间和楼梯适宜大,可放置轮椅和安装升降椅。住宅入口及门口面积宜适当增大,便于轮椅通过。

室内地板应当平坦,防滑,没有高差,不可以设置门槛此类的障碍物,防止老人摔跤,也便于轮椅通过。

厨房和卫生间面积要适当加大,操作台与盥洗台下部应有空位, 以便老人坐着轮椅操作。卫生间的浴缸旁设置过度座凳, 卫生间门用拉门或外开门, 使用可以从外开启的锁, 以防不测。

老人由于身体较弱, 在家的时间相对年轻人要多一些, 故老人卧室宜朝阳布置。阳台应稍宽些, 能放一小桌, 供下棋、看报、聊天喝茶等用, 也可供有兴趣的老人养花、鸟之类来消遣。

除了这些特点之外,老年公寓住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依据老人在不同时期因生理变化带来的不用需要而设计。

年青型老年人:这类型的老人生活能够自理,因此住房面积不必太大,但要有相应的厨房、卫生间和一些服务系统,比如菜市场,超市。老人可以关门生活,不受外界干扰,也可以到附近的服务机构参加活动。

老年型老人:这类型的老人身体素质逐渐下降,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因此室内设计转为无障碍设计,家具、器具和设备要配置在便于老人操作的位置,住宅入口、卫生间、浴池、座便器旁应增设扶手,地板需要加固防滑,门最好改为推拉式并且有明显的色彩标志,以提醒老人注意。此外,改变方向的或者有高差的地方应该有鲜明的标准或者色彩,设置专门的家政人员为老人们提供日常必需服务。

长寿型老人:这类型的老人是需要特别护理的,为长寿型老人设计的住宅不仅要具备以上两种年龄组老人住宅设计的功能以外,还应该开设治疗,护理,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等齐全的医疗康复设施。室内也应设有紧急呼救设施,以应付老人突发病和突发事件。要融服务、医疗、护理为一体,老人在这里能得到全方位的护理。

东西方老年住宅的对比与启示

欧美各国由于受传统个人主义的影响,比较注重发展社会养老设施,特别是美国迅速发展老年社区。而东方受儒家思想影响,一些已开发或者正在开发的国家试图寻求维系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和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例如,美国的老年人住区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就超过80种以上。东方老年住区发展较好的有日本、新加坡和香港,日本的老龄人的生活质量是在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的,能够提供无障碍设施的老龄人住宅产品、具有看护性质的老龄人住宅产品、能和家人共同生活既“二代居”的住宅产品。

结语:对于居住区中越来越多的老年人, 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应充分意识到人口老龄化的紧迫性, 在当前的居住区规化设计中, 从明显改善老年人居住方式、住房特点、公共服务设施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入手, 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度晚年的良好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胡仁禄. 老龄化城市居住环境初探[J] . 建筑学报, 1994 (10) .

[2]聂桂平. 老年公寓设计思考[J]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2) .

[3]回炜炜. 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公寓设计模式探析[J] . 山西建筑, 2007(32) .

[4]吴义曲.基于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15) .

[5]王兴田. 21 世纪的居住模式[J] . 建筑师, 1997 , (12) .

社会老龄化趋势范文第2篇

1社会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

1.1国外老年护理的现状

在发达国家,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老年护理领域,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的特点。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护理设施和护理方式。在德国,1997年统计数据显示,65岁老人占整个人口的16%,社会为老年人做了大量的工作,设立了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学校,培养具有全方面护理知识的专业人员。在美国,1900年,老年护理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需要被确定下来,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老年护理专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开展了老年护理实践的高等教育和训练,培养高级执业护士,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经过认证,能够以整体的方式处理老年人的复杂的照顾问题。在美国老年护理发展的影响下,许多国家的护理院校设置了老年护理课程,并有老年护理学硕士和博士项目。

1.2我国社会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

我国已于1999年10月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6%。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近1.6亿,占总人口的12%。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等省市。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1]。2015年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约占总人口的14%,2025年老年人口将增长到2.84亿,占总人口比重19.34%,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增至3.7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4.15%,进入老龄化高峰期。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21世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2老年人医疗保健面临的挑战

人到老年,身体健康状况日益下降,据统计,我国老年人群慢性疾病患病率达51.8%,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可是我国老年护理领域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老年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较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给老年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老有所医的问题非常突出,老年人———这一容易患病的特殊群体渴望得到专业的保健护理。而护理业发展与老龄化的需要不相适应,专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特别是具有专业老年护理知识的护理人员严重短缺,老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但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家庭作为基本照顾单位的能力可能因独生子女政策而降低,为农村地区老年人提供照顾也面临相当的挑战,老年人照顾需要连续性(如医院外的预防性照顾、理疗、精神护理、家庭护理等),为老年人提供居住选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起居协助中心、日间照护中心、老人院、疗养院等)。为确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必然要求改变现在的护理状况,树立健康老龄化的新观念,尽快发展老年护理事业,加速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构筑连续性的老年护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把以往的护理专业细化,老年护理专业应运而生。

3开展老年护理的社会意义

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高龄化趋势明显,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远远不能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求。人口老龄化严重,“空巢”老人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妇同时赡养4个老人和1个小孩)愈加明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2]。老年人群中慢性病患者急剧增加,但是真正具有专业老年护理知识的护理人员短缺严重,一些慢性病老年患者得不到有效救治[3,4]。转变护理职能,从过去传统的医疗救助转向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全面照顾。护理人员的知识不全面,面对特殊的护理人群,要求护士不仅具有生物医学方面的知识,还应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社会快速发展,老年护理问题不断增多,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及待加强。根据目前老年人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的多元化、多层次老年卫生保障体系,加快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研究培养具有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和现代护理理念的新型老年护理人才已经刻不容缓。不仅能为老年人实施康复护理、饮食护理、保健护理、心理护理、情感护理、运动护理、临终护理等多样性、多层次性的护理服务,还要具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使它不同于传统观念中的打针、喂药和照顾病人的护士,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的护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目标,老年群体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5]。

社会老龄化趋势范文第3篇

    养老保障是对社会中所有老年人的生活起保护作用的“安全网”。然而我国目前城乡二元结构下,许多农村老年人却被隔离在这张网之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由此产生很多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有增无减。据国际公认的标准,我国己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城镇人口中65岁以上老人比例为6.24%而在农村这一比例己达7.5%以上。随着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务工,农村老龄化人口的比重和数量还将不断增加,老龄人口负担系数不断提高,这些都对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人口老龄化及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概况

    (一)人口老龄化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概况

    人口老龄化的静态含义指某个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已经达到既定的数量标准;动态含义指某个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的趋势。川这种界定源于人口学者对总体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即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见表1)。

    按照联合国人口委员会定义,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体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趋势和过程,它是由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寿命不断延长等人口自然变动因素所促成;按照联合国人口组织(WPO)公布的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就表明这一人口总体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一国家和地区就属于老年型国家和地区。

    我国社会步入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图1,描述了我国从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具体清况,可以看到,我国己基本达到国际公认的老龄化标准。根据联合国预算,我国将在2040年以后逐步达到老龄化高峰。

    (二)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1.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己超过城镇。其原因除生育率和死亡率下降外,还有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流动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加快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步伐。进城务工的老年农村人口和退休的城里老年人口的回流也加快了农村社会老龄化的进程。

社会老龄化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日本 老龄化 措施 借鉴

一、前言

自从1970年正式进入老龄社会以来,日本人口老龄化进程快速推进,目前已进入超老龄社会。随着日本现代化的完成,少子化、单身化与老龄化等因素的叠加,日本高龄单身家庭数量快速上升,并逐渐形成了“无缘社会”中的“孤族”群体。又由于地域社会变迁、家庭结构变革和传统社会支持网络瓦解,日本社会出现了高龄者“孤独死”的现象。“孤独死”又称“孤立死”,是指在没有任何照顾的情况下,独居者,其中以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居多,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因为某种原因而死亡的现象,特指发病后没人发现而死亡的情况。这是全人类社会老龄化的突出表现之一。在日本尤为突出。日本的“孤独死”现象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剧,目前已成为日本众多社会问题之一,造成了不可估计的后果。

中国在1999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与日本相比,中国老龄化水平虽然相对较低,但是具有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等特点,且地区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虽然低于日本老龄化水平,但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户籍人口老龄化率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当前日本老龄化水平。另外,城乡“空巢家庭”、农村“留守老人”数量迅速增长,中国的“孤独死”现象虽然尚未演变成社会问题,但是“独居老人离世”的新闻却屡见不鲜。由此可见,随着人口年龄结构转型,中国同样经受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考验。与日本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错综复杂,既有发展中国家才有的人口问题,也有发达国家才会面临的社会问题。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日本政府不断修订完善相关政策,并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形成了政府性与民间性相结合,以公助和共助为基础,社区互助和高龄者自助相协作的支援体系。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本“孤独死”的社会压力,而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和“孤独死”现象的预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日本超老龄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超老龄社会是日本“孤独死”现象产生的社会基础,并且给日本社会经济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日本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高龄者数量迅速增长,同时家庭形态的变革,导致高龄者越来越孤立,再加上部分高龄者长期处于看不起病的贫困线上,缺乏医疗看护,这又使“孤独死”现象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问题。

(一)高龄者数量增长迅速,日本将在半个世纪内处于超老龄社会

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是日本,但同时,日本也是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日本的平均预期寿命在世界范围内是最高的,达到82.7岁,其中,男性为79.4岁,女性为85.9岁,由此可见,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主要原因是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死亡率的下降。截止2014年底,日本总人口为1.27亿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3190万人,占总人数的25%。另外,从长期趋势来看,日本将继续维持“少子高龄化”的发展态势,总人口将持续减少,老龄化率会继续上升。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推算,这一比例在2020年将达到26.9%,2050年将创下32.3%的新高。也就是说,日本将在半个世纪内长期处于超老龄社会。

(二)高龄者医疗负担重,相对贫困日益突出

医疗负担重是导致高龄者面临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政府201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家庭平均年收入为528.9万日元,比前一年减少1.5%,仅相当于1994年最高时的八成,同时,社会老龄化问题继续加深,家中仅有65岁及以上老人的家庭数量和比例达到新高,占家庭总数的大约四分之一,从收入构成来看,日本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为劳动所得,而高龄者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为养老金等收入,另一项调查显示,有62.3%的高龄者认为医疗负担过重,基于疾病护理等方面的考虑,而不得不进行储蓄。

相对贫困也是导致日本高龄者医疗服务需求不能满足的重要原因。一项调查显示,进入高龄期后,日本高龄者的相对贫困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从全年龄段来看,女性的相对贫困率要高于男性,而且这种差距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大。最大差距出现在70~74岁年龄段,女性高龄者的相对贫困率为26.6%,男性为17.3%,两者的差距达到9.3%。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部分生活困苦的高龄者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2010年,因犯罪而被的高龄者有48 145人,约是2001年的2.4倍,其中大部分是盗窃罪。同时,为了安稳度过余生,许多日本高龄者宁愿犯罪而使自己的晚年在监狱中度过。

三、日本应对老龄化的措施

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时候,日本政府制定和完善了以老年人为主的各种制度,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延迟退休年龄,发展老年产业,为老年人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生存环境。

(一)就业和收入

确保老年人的就业机会,创造任何年龄都可以工作的社会环境。保证老年人到65岁仍可以利用其所具有的能力和知识被用人单位雇佣;支援中高年龄者的再就业,确保多种形式的就业机会。同时,日本政府确立并实行公立年金制度,由日本年金机构进行记录和运营年金,而且,为了确保老年人得到自己的合法收入,日本政府不断整备企业年金制度,完善退休金制度。

(二)健康和福利

日本政府不断落实针对老年人的看护保险制度,普及并开发看护的相关服务;丰富看护服务,确保必要的看护服务,提高看护服务的质量;对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提供支援政策。并且,改革老年人的医疗制度,指导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和保健项目,提供区域性的住家医疗,开创多样化医疗,完善周边配套服务;制定和实施地区福利计划。

(三)学习和社会活动

促进终生学习型社会的形成,确保学校有面向社会人提供高等教育、面向地区开放学校公共机能和支援劳动者进行学习活动的职能;鼓励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丰富老年生活。

(四)生活环境

政府帮助老年人进行购房,同时增加公共租赁房屋的供给,满足老年人多样的住房需求,让老年人有安定的落脚点。推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公共设施建设,改善现有的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公共基础设施。

四、日本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措施对我国的启示

老龄化社会标准是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总人口7%,而我国已经10.1%,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再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模式,养老问题异常严重。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日本的经验。

(1)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首先,政府应该制定和完善有关老年人的法律制度,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有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就能保障老年人的权利和利益,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发展。

(2)增加老年人就业机会。政府可以适当延迟退休年龄,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推迟退休年龄可以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且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增加老年人福利设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重视以老年人为主的服务投资,使老年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提高生活质量。

(4)鼓励生育。缓解人口老龄化,主要方法就是把总和生育率提高到世代更替水平附近。这就需要生育政策做出重大调整。从双独二胎到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已经在变化,但是与人口危机的现实相比,还是滞后。因此,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形势,逐渐的放宽甚至完全取消计划生育政策,才可以缓解老龄化社会危机。

参考文献:

[1]高强,李洁琼,孔祥智.日本高龄者“孤独死”现象解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人口学刊,2014.

[2]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公报[R].2012.

[3]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R].2011.

[4]刘晓梅.我国社会养老服务面临的形式及路径选择[Z]. 2012.

社会老龄化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龄化;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02

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时,标志着该地区或国家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

我国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

我国政府在12000年10月9宣布正式进入到老龄社会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 ,有着明显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趋势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绝对值为世界之最。到2015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人已达2.22亿,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底部老龄化(年龄金字塔底部少儿人口增长减慢)到顶部老龄化(老年人口增长加速)的漫长演变过程。而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45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形势越发严峻。

三是我国未富先老迹象显现,经济发展压力增强。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呈渐进的步伐。当它们的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7%时,人均GNP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最少也在3000美元以上。而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时,人均GNP仅为800美元,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呈现了“未富先老” 的特征。

尤为严重的是,我国老年抚养比呈持续快速上升。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也称为老龄人口抚养系数,简称老年系数。计算公式为:老年系数= 65岁以上人口数 / 15-64岁人口数 * 100%

201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755万人,占全国比重10.1%。国家统计局新近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增至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0.5%,社会老龄化加剧,也意味着老年抚养比继续上升,经济发展的压力增强。(见图1)

四是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另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从静态看,由于农村婴儿出生率高于城市,因此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就动态而言,由于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携带子女流入城镇,因此城乡老龄化的程度正在接近,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愈益突出。

五是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人口学认为,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我高龄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高龄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的机率高,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供养,而且需要生活上的照料。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预测,2030―2035年全球将进入中度老龄社会,2050―2055年将进入高度老龄社会。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22亿,占人口总比重的16.1%,2020年将达到2.43亿,占人口总比重将达20%;2025年将突破3亿,2040年将达到4.09亿,占人口总比重将达26.53%,2050年前后将达到4.34亿左右,超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预计将占届时世界老龄人口的四分之一,所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很严峻。

二、老龄产业的的经济价值分析

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对经济增长、社会保障等构成重大挑战,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在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推动形成新的综合产业――老龄产业(即银发产业)。

根据老年人群的基本需求和深层需求,可以将老龄产业分成三个产业:本位产业、相关产业、衍生产业。

其中,本位产业包括:养老设施和机构、老年房地产、老年护理服务业、老年服饰、老年食品、老年医疗等;

相关产业包括:养老设施和机构供应链上的专业家具、专业设施、专业易耗品等;老年护理服务业护理人员的培训、劳务派遣、老年护理专业用品、治疗和康复器械等;老年人深层需求的娱乐、学习、旅游、医疗保健、营养保健、心理咨询等;

衍生产业包括:老年储蓄投资理财产品、老年地产的倒按揭等金融产品,寿险产品的证券化产权产品、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老年融资等资本市场。

本位产业、相关产业、衍生产业之间相互补充,可以形成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共同促进银发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外的老龄产业体系已涵盖制造、建筑、医疗卫生、信息通信、金融保险、房地产、文化娱乐和教育等诸多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发展老龄产业不仅能够为老年人带来福利,同时也可以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老年群体所需的各种服务中,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是刚性的。然而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在GDP中的占比,不但远低于美国的17.8%,而且未达经合组织经济体(OECD)平均水平10%,差距很大。所以,医疗保健行业在中国不但发展空间可观而且成长速度会惊人。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观念升级,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预见,包括养老护理服务在内的医疗保健需求会呈现爆发式增长,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中国社会的加速老龄化,不但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根本变革,而且孕育着巨大的产业经济价值,具有长期增长空间。老龄产业毫无疑问是一个朝阳产业,潜力无穷。

(一)养老设施和机构:2010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1.69亿,养老床位总数约为250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为14.8张,即占比为1.48%;到2015年底,我国有60岁以上老人约2.22亿,养老床位总数约为669.8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为30.3张,即占比为3.03%,我国养老设施和机构建设增长很快。

国际标准这一比例一般为5%~7%。要达到5%的比例,至2050年,中国养老床位数应达到2170万张,即还缺少1500万张床位。有专家指出,平均每个床位所需的投资额50万~60万元,因此未来30多年,据保守估计,我国在养老院建设上将产生出超过75000多亿元的市场,

2016年 7月6日,民政部公布了民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其中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40张。今后,我国还将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速度,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及国际标准的差距。这意味着,从政府层面已发出明确信息,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无疑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二)老年护理服务:我国人口目前的平均寿命是76岁,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可健康存活平均约为10年,因此约有6年需要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长期护理服务。

截止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22亿人,其中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7000多万人,有专家做了推算:假设以给半自理状态的老人(按70岁以上老人占比50%计算)每天提供5小时护理服务,给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提供15小时护理来估算,目前我国老年护理服务每天就有7亿小时的需求,到2040年老年长期护理服务每天的需求总量则将超过14亿小时。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需要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护理服务时间也会延长,这一数据只会有增无减。假设老年人口的长期护理服务实现完全市场化,以护理费为每小时7元来计算,长期护理的年产值目前就超过17885亿元,到了2040年则将达40000亿元(不考虑价格上涨因素)。

这表明全国的专业护理需要1亿个专兼职护理员。再加上养老服务业涉及面广,可吸纳的就业岗位多种多样,包括护理员、生理理疗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这些岗位如果能够得到充分挖掘,将有效缓解当前中国面临的就业压力。

当然在现实中,很多老年人的护理工作由家庭成员承担。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准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随着人们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的品质,老少两代人都更加希望拥有独立的生活空间,传统的大家庭式的居住方式越来越为小家庭所取代。特别是中国目前“80后”的一代,未来面临的是1对4、1对6的抚养局面,“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在未来势必加速增加。这些都显示了老年护理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市场的需求在持续、快速地增长中。养老护理服务业是一个未来在中国极具前景的行业。

(三)相关产业:在来自于老年人深层次需求的娱乐、学习、旅游等相关产业中,这几年尤其明显的是老年旅游、老年趣味修养的培训市场的火爆,在杭州、绍兴这样的城市里都出现了老年培训班爆满的现象。很多旅行社发现,近年来老年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日本许多城市还有专为老人而设的游戏厅,有钱又有闲的老年人成了游戏厅的消费主力,商家专为老年人推出了能玩象棋、麻将、赛马、推钱币机、这些简单游戏的游戏机,甚至还请人设计了‘怀旧游戏’来满足老年人回忆愿望。有些游戏厅每天都会为老人们免费准备茶点、纸巾、盖膝盖的毯子等。他们还会专为老人开设游戏讲座,为老人讲授玩游戏的技巧和方法。

我国商家应从这些做法中得到启迪,在政府的规范与引导下,挖掘与激发老年娱乐的巨大商业利润。

(四)衍生产业:在中国,老年衍生产业的发展还很滞后,老年储蓄的投资理财产品、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老年融资产品、老年地产的倒按揭等金融产品、寿险产品的证券化产权产品等,几乎在中国市场上还找不到相应的产品。在任何一家证券交易所,银发一族所占的比例均居高不下,这反映出老年人有理财需求,但是目前,真正适合老年人的投资理财产品并不多。老人理财首要的是保本并且有稳定收益。在中国处于长期通胀通道的大环境下,要能够跑赢CPI,才算是老人理财的成功。以国债、保本型理财产品、信贷产品为首选的保守型理财产品,可供老年人理财选择的余地并不多。这对于金融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待开发市场。同时为了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会因为CPI的上升而降低,政府也应积极支持老年金融“板块”的健康发展。

同样,保险行业的产品开发也有着巨大的空间,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群会渐渐成为保险行业的主要客户群体,根据老年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开发“对口味”的保险产品,这也会是一个有着很大开发空间的市场。

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已成功地走向市场,老年人的公共支出是年轻人的三倍,己成为占第三产业比重很大的产业,相比而言,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政府应对发展老龄产业高度重视,制订发展老龄产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老龄产业,以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加入到开发老龄产业中来。使得老龄产业既对GDP形成贡献,也为政府减压。政府应早规划早管理,对老龄产业设定行业准入门槛,予以规范,使老龄产业健康发展,成为营造和谐社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特点、产生原因以及老龄化巨大商机解读[DB/OL].中国产业信息网,2015,4,2.

[2]银发经济成经济新增长点 养老服务市场投资潜力分析[DB/OL].中国投资咨询网,201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