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居家养老;产业化;需求;水平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或专门机构为依托,以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产业化是指将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有偿服务提供给老年人,通过支付一定费用,由专职人员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娱乐休闲等服务。

在2014年召开的两会中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十大热点之一,随着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水平越来越高,养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养老金可否再提高、养老床位可否再增加、养老双轨制何时可以消除等一系列问题。现阶段养老问题在我国人口结构快速变迁、传统家庭养老保障功能逐渐萎缩、养老金支付的刚性特点导致政府财政支付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仅靠中国政府来承担基数庞大的老龄人口,无疑是给我国的财政增加了一个巨大的重担。

而“居家养老”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泊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居家养老产业化为中国养老体系的建立开拓了另一块天地,既不过多的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又为国家创造了大批的就业岗位以及创业平台。

一、老年人对居家养老产业化需求状况描述

(一)老年人基本情况

本次共抽取400位老年人,其中42.0%为男性,58.0%为女性。女性考虑到各行各业人员退休年龄的问题,我们把调查年龄设计在50周岁以上,其中50-54周岁的占17.0%,55-59周岁的詹18.5%,60-64周岁的占22.8%,65-74周岁的占25.5%,75-84周岁的占13.5%,84周岁以上的占2.8%。

调查显示,个人月平均收入1000以下的占15.2%,1001~2000的占50.8%,2001~3000的占21.0%,3000以上的占13.0%。83.8%的被调查者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退休养老金,6.5%为劳动所得,5.5%为儿女或亲戚供养,3.0%为社会保障或救济金,余下1.3%为房屋租金、股票所得或其他。

(二)居家养老产业化需求状况

(1)需求概况及态度

当问及需要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哪些服务时,选择家政服务占66.3%,选择医疗服务占42.3%,选择送饭占27.6%,选择日间照料中心占16.5%,选择文化娱乐占16.0%。这表明大多数老年人需要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并且家政服务、医疗服务所占比重最高。

有74名老人对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印象较好(占18.5%);有291名的老人对这些养老机构的总体印象一般(占72.8%);有35名老人对这些养老机构的总体印象较差(占8.7%)。说明大多数养老机构不能提供令老年人满意的服务。这为居家养老产业化提供了大量的潜在市场顾客。以盈利为目的的居家养老服务公司,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往往会提供更高水平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公司可以利用老年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态度,来扩大自己的顾客需求量,占据市场份额。

大多数老年人希望通过以居家养老方式度过晚年生活,且86.2%的老人希望与子女一起生活。这些老年人会存在对居家养老产业潜在的需求。

(2)服务需求及价格制定

当问及最需要哪些生活照料服务时,有32.5%的老年人希望开办专供老年人吃饭的食堂,有32.0%的老年人希望送饭上门,同时有23.3%的老年人希望有人帮助洗澡。有51.0%的老年人愿意为生活照料服务支付每月300元以下的费用,301~500元占24.5%,501~1000元占18.5%,据此,普通的居家养老服务生活照料方面的价格建议确定在300元上下。

关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28.0%的老年人希望举办兴趣班、培训班等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60.8%的老年人则选择专设老年活动室。65.4%的老年人每月愿为此支付200元以下的费用,25.8%的老人愿意支付201~500元的费用。据此,普通的居家养老服务精神文化生活服务方面的价格建议确定在200元上下。

但是,当问及您是否信任私人公司提供的居家养老产品(服务)时,选择信任占39.3%,选择不信任占60.7%。由此可见,面对产业化的居家养老这一新型的事物,大多数老年人不能信任私人公司提供的居家养老产品(服务)。所以居家养老产业化的建设及推进还是需要政府给予肯定及扶持,进行大力度的宣传和普及,增加人民对于产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认可度,同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私人机构。

(3)机构地点设定及对服务人员的要求

在服务机构地点设定方面,希望 "在居住的小区内,与社区相结合(500米以内)" 的有67%;选 "同一个街道(1500米以内)" 占15%。由此可见,大部分老人还是倾向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能设在社区内。

(4)收费方式及担忧

在收费方式上,有30%的人选择按“服务项目/次”收费,有18%的人选择按“服务时长/次”收费;有33%的人选择选按“服务项目/月”收费;有19%的人选择按“按月,享受所有服务”收费。关于收费方式的选择上较为分散,但还是可以看出人们较为偏向按服务项目收费。对此我们可以制定出每个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每月或每次的服务项目越多,收费越高;既满足了各个经济层次的服务需求,又在其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二、结论及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老年人对于养老模式只有两种概念,一种是单纯的退休后独自或者与伴侣一起生活,一种是入住养老院。社区养老、居家养老、集体养老这些概念他们都不了解。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面对越来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我们应该通过正规的途径,对人民进行养老模式的普及,以方便人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

(二)产品面向大众、控制基本服务的价格

调查显示,大部分的老年人希望每月的养老费用控制在1000元左右。在居家养老产业化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注意,应该把基本服务的价格控制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内;对于对服务有更高要求的人群,我们可以依据他所选择的服务项目进行相应的价格提升。在收费方面,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按服务项目/月来收费,在居家养老产业化建设当中可用作参考。

(三)服务人员专业化、经验化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老年人更希望提供服务的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社区服务人员这种他们比较熟悉的人或者是有照顾老年人经验的人。对此,面对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需求,我们应对居家养老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专业培训,包括家政、急救、心里照顾等多方面的技能。

(四)立法先行、制定相关法律,规范服务

作为一个法制化的国家,我们应先对居家养老产业制定基本的法律法规,既规范服务机构,又为购买服务的人提供保障。

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居家养老模式;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莲湖区

一、西安市莲湖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基本现状

西安市莲湖区总面积42.87平方公里,全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21个村民委员会和113个社区,总人口数为74万,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接近1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3%。截至2011年4月底,全区成立99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其中有12个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服务示范站(西安共计65个)。目前该区已建立起区、街、社区三级居家养老管理网络,投入400多万元建成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如亲居家养老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服务示范站两级服务网络;同时,莲湖区区已为8万多老人建立了基本信息档案,累计为500多人提供各类助老服务15360人次。

西安莲湖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主要包括服务形式、受益人群、财政支付、技术支持及服务管理方面的制度内容。

(一)服务形式方面

目前莲湖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初步形成日常生活服务、精神生活服务及医疗保健等三方面的服务内容。具体包括有老人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紧急救助、信息咨询、配送递送、温馨提示、助餐服务等20大类130多项服务。同时,该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积极地为老人提供咨询类、服务类、事务类相关服务的信息,以便老人的养老需求得以满足。

(二)受益人群方面

对于受益人群方面,可以分为接受免费养老服务的老人即“三无”老人、特困、高龄老人、伤残军人,由政府购买的生活照料、康复按摩、精神慰藉等为其服务;同时也包括接受有偿服务的一般老年人群,对辖区内有支付能力的老人实行有偿和低偿的养老服务。

(三)财政支付方面

莲湖区老龄事业经费由2008年的136.8 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183.1万元,增长了34%;同时政府对高龄、孤寡、特困等老人,每年拨付70万元养老生活补贴,“公费保姆”服务的人在区内有160位老人和71名残疾人,根据实际情况每人可分别申请享受40 元/月到300 元/月不等的政府服务补贴;护理员的工资则以12元/小时由政府支付,每人每月收入为1000多元。另外,区民政部门每年根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程度和为老服务开展情况,通过福彩公益金分别给予资助,扶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和设施改造。

(四)技术支持方面

从2010年9月莲湖区投资160万元开始筹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于2011 年3月投入使用,该服务信息中心不仅拥有自主设计研发的信息服务软件,而且内部构架、运营模式、硬件设施、服务内容、网络分布是目前西安市网络辐射最广、服务门类最全的养老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同时,该平台将固话、移动、网络三种方式与信息系统实现有效对接,服务平台将辖区内的老人信息档案和养老需求结合起来,全面实现快速反应、快捷服务的服务目标。另外,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建立养老服务的热线、养老服务的求助系统和救援系统,即与110、119、120 实现三方通话,对于老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予以快速反应。

(五)服务管理方面

关于居家养老的管理工作主要通过区和街道办相关职能部门予以承担。具体的管理工作落实到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该指导中心主要对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方面进行政策制定和宏观方面规划和管理,同时对养老公共服务进行监督以及区政府养老援助服务的标准制定和审批等方面的工作;街道办居家养老评估指导小组的主要工作是政策的执行和对各个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指导、对区政府的养老援助服务的审批工作的协助和对老人养老服务实际情况的调查工作,从而为区政府提供居家养老公共服务与社区间的老人养老需求相匹配。

二、居家养老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现途径

(一)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支持

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适应社区居家养老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起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构一种多层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主要包括:纯福利性社区服务、邻里互助的社区服务和有偿社区服务。

(二)要加快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

完善的评估机制既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开展服务的基础,也是衡量居家养老中心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考核服务员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首先是要有一整套完备齐全的评估标准,包括老年人身体状况评估标准、服务建议评估标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考核标准和服务员服务质量考核评估标准。其次是要有一个相对独立、客观的评估机构,这一机构可以由多个政府部门联合小组及其常设机构构成,也可以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开展评估。第三是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程序和办法。

(三)要逐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工作

对于养老服务特别是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不应大包大揽,而是应该将自身角色定位在政策的制定者、工作的监督者、法规的执行者和资源筹措的参与组织者。对于具体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应交由具有民办非营利性质的社区养老服务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公益性社会团体、专业养老机构等来运作。社会化运作模式是居家养老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要加强开展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完善社区服务

做好居家养老工作必须要进一步增强主观能动性,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了解老年人需求,多倾听老年人的心声,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向老年人宣传开展居家养老的理念、办法,宣传服务的项目,公开收费标准,公示免费项目等。建立以社会援助为主要内容、为困难老人提供公益服务的机制,组成志愿者队伍。

(五)改变传统观念,将居家养老深入人心

要从观念上改变人们的理解,促进社区居民资源共享的理念,产生对社区的主体感和责任感,自觉将自己融入社区的集体中,并对自己居住的社区产生一定的感情和归属感,愿意为其发展和荣誉做自己的贡献。

两年多来,居家养老服务给莲湖区人民带来了“实惠”:减轻了一笔财政负担,提高了一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解放了一批老人家庭,安排了一批下岗工人,锻炼了一批社区工作者。每一个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都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一事业中来,为今天的老人也为明天的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让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创新实践落实每一个人的身上。

【参考文献】

[1]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03)

[2]曾智.我国居家养老模式比较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

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基础设施、组织网络、政策落实、服务标准、运行机制等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我们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办养老机构带头示范作用。当前公办社会福利机构承担着政策基本养老服务兜底的职责。在现有福利养老机构基础上,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着力建设以收养城乡“三无”老人、孤老优抚对象、失能老年人为主的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要继续通过改扩建等方式,建立健全集中供养“三无”老人兼顾为残疾人、孤儿、弃婴和其他社会老人提供服务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要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模范福利院自身资源优势开门办院,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提供服务指导,充分发挥出公办养老机构带头示范作用。

二、坚持社会参与,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投资养老服务业。民办养老机构是养老服务的生力军,发展前景广阔。民政部门一定要组织落实好民办养老机构按规定享受优惠扶持政策。在鼓励举办者尽可能利用现有闲置资产的同时,协调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好土地供应、税费减免以及用水、用电、用气等优惠政策。二是建立补贴制度。建立民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床位运营补贴制度,对接收供养“三无”对象的,按规定标准由当地财政拨付相关生活、医疗、照料等费用。主要推进公建民营。公办养老机构可以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以承包委托经营、合资合作等方式,通过公开招投标、转给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经营,为社会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三、坚持体制创新,实现多层面提供社会养老服务。体制创新是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所不能缺少的一环。应加快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市场化运行机制,通过改革内部管理,用工和分配制度、全面对社会开放,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在城市层面,以县光荣院、社会福利院(社会服务中心),模范福利院等专业化养老护理机构为骨干,通过扩建、改建、增加设施供给等,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平台,起到辐射社区、带动社会、示范民间的作用,在社区层面,结合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督促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完善配套设施,增加服务能力。同时继续探索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群众满意度评估机制,促进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在农村层面,以乡镇敬老院、福利院为基础,实现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变。在确保五保老人等集中供养的基础上,优先保障特殊群体老人的服务需要,在加快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起到示范和主力作用;在行政村层面,应加大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推进力度,强化亲情服务,贴心服务,注重规范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运作和管理,努力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水平。

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范文第4篇

王丛歌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系

基金项目:北京联合大学 2014 年“启明星”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市级)(201411417SJ139)。

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传统型平房区南锣鼓巷地区300余位老人的问卷调查和三家社区居委会深度访谈,分析出南锣鼓巷地区居家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旨在为南锣鼓巷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 :传统型社区 居家养老 困境 建议

一、研究背景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北京市东城区的老龄化指数远高于北京市整体水平。而东城区现有平房区10万户,30万居民,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胡同狭窄,居住紧张,交通不便等因素,传统的胡同已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由于属于旧城保护区域,不得随意拆建,导致该区域居家养老问题更是难度较大。

2014年1月份,北京市人大代表、东城区危改办主任刘俊彩根据传统型社区的商业服务网点丰富而公共服务空间缺乏的特点,提议启动平房区居家养老模式探索,这是目前见到首次特意关注传统平房区养老问题的提议。本文为项目组成员于2014年4月至5月对11个传统型社区的调研结果,希望能够对该地区居家养老困难的缓解有所帮助。

二、北京市传统型社区居家养老现状

根据调研分析得出南锣鼓巷地区居家养老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老人自身收入较低。在该地区老人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大约有80%。对于身体健康,生活自理的老人,可以支持基本生活。然而,一旦患病特别是出现失能现象,就很可能需要外部资金支持其养老支出了。二是社区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待改善。由于过去无规划地对房屋和胡同的改建造成了如今的拥堵与狭窄,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社区居委会日常工作纷繁复杂,上级各个部门的基层工作最终都需要居委会来承担,因此导致居委会没有更多的精力组织社区文体活动,因此社区活动不够丰富。三是社区志愿服务有待整合。我们在社区调研中发现,只有43.5%的被访者了解或接受过社区志愿服务;超过半数的被访者不知道社区有志愿者服务。在与老人的交流中了解到,社区志愿服务却缺乏长效机制。四是社区社会化服务有所欠缺。就笔者所调研的数据显示空巢家庭占到38%,然而,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社区周围没有机构能够提供相应的上门服务;如果有需求,需要自己联系一些距离较远的专业服务机构。

三、关于北京市传统型社区发展居家养老的建议

1.探索以“社区微机构”为支撑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模式。建议街道、社区整合闲置场地慎重选址,兼顾床位数和应急措施的通达程度加以适当改造,建立以“社区微机构”为支撑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专门收住需要专业照护、家居环境不便、无障碍设施添置困难等家庭缺乏照护条件的老人;同时利用微型养老机构完备的资源设施,向周边居住在家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或开放服务。

2.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角度改革居委会职能。社区居委会应当把服务性工作当作主要工作,适当弱化行政工作。上级行政部门也应该简化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给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时间和精力。另外,上级民政部门对居委会工作的检查或考核,应该加大服务工作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重视群众评议,以促进居委会工作的改进。

3.社区助老志愿者队伍建设与常规化服务。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该地区的社区志愿者组织都已纷纷建立,但是尚未形成完善的服务模式,根据调研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志愿者招募方面,可以周末或寒暑假等节假日招募学生志愿者;也可以联系周边的企业、商户等,呼吁其承担一定的社区责任;再者就是招募外部志愿服务组织,特别是具备某些专长的志愿服务。同时,社区应建立志愿者的评优评先制度,对典型的志愿服务案例进行宣传,提升志愿者的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对志愿者的管理要规范化,对志愿服务有整体的安排与计划,还要定期了解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感受以及对志愿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4.社会化服务的引入。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南锣鼓巷地区老人需求量最大的七类服务依次为送餐服务、家政小时工、上门理发、陪同就医、上门做康复护理、送医药上门和代购物品。笔者认为街道或社区居委会可以搭建平台,与驻区内的餐馆、家政公司、药店等提供此类服务的商业机构进行协商,或者吸引同类服务单位在该区域内设立服务网点,通过给予适当的政府补贴或在房租、水电等费用上优惠政策,引导合理定价,为老人购买社会服务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董帅.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的职能问题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

[2]李兵,张文娟,洪小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研究——以北京市月坛街道为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1):79-83

[3]牛奔.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对加速构建中国志愿服务体系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范文第5篇

1、统筹兼顾,扩大居家养老受益面。目前,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由原来四种对象增加到五种,新增加了离休干部群体。对于原先确定的四类对象,各地经过一年的运行,已经有了比较成熟和规范的操作。下一阶段,要结合离休干部服务工作的推进,统筹兼顾,不断扩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覆盖面。对于离休干部服务工作,要坚持“三条工作原则,一个总体目标”。“三条工作原则”:一是特殊照顾的原则。离休干部是作出过特殊贡献的特殊群体,理应在“政治上更加关心、生活上更加关照、感情上更加关怀”,而且绝大部分年事已高、身体不佳,所以我们在界定服务对象时,尽可能从人文关怀和特殊照顾的角度出发,尽可能让离休干部享受到这项政策,同时有离休干部的加入,可以扩大服务需求,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二是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城区对于具有常州市户籍、长期居住在本区(一年以上)的离休干部,无论本人供给关系,必须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纳入本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范围。三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推进过程中,各城区要按照“申报一批、审核一批,成熟一批、服务一批”的原则,根据相关步骤程序,稳步推进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一个总体目标”就是通过08年的工作,力争年内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基本到位”的目标。

2、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各辖市、区要按照社区建设规划和老年人实际需要,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在城市社区和大部分农村乡镇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等基础设施,大力推动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体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的开展,构建社区为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种服务。吸引生活自理的老人走出家门到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接受服务和参加活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则采取派专人上门包护,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多种需求。要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在社区探索建立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多种求助和服务形式,建设便捷有效的为老服务信息系统。要积极培育、规范管理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服务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业。

3、加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服务队伍建设是居家养老工作的一个重点,服务项目需要通过他们得以落实和体现;也是一个难点,主要是由于居家养老工作刚刚起步,加上补贴标准较低,造成人员比较难找。要采取多种方式,拓展招聘渠道,着力建立有一定技能、服务态度好、数量充足的养老服务队伍。如:对部分老同志、老干部已经自行雇用保姆或钟点工的,可采取允许进行登记、再通过培训后签订协议转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方式;如:可以与劳动部门联合招聘新市民,采取优惠激励措施,鼓励低保对象和失业人员加入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等等。要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改善和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等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

杭天珑强调,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不断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引向深入。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政策性强,操作环节多,标准要求高,必须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才能保证该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1、明确职责,合力推进。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民间组织运作”的要求,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民政部门作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职能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牵头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全面落实,督促指导面上工作的开展。各辖市、区委老干部局要积极履行工作职责,做好对象界定、宣传解释、配合协调等工作,保证老干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全市居家养老“大系统”内规范有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