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创意产业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党的十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但是在发展文化产业,同时也是在发展经济支柱产业。目前,河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在发展观念、资金、人才、产业结构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是影响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笔者结合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1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
1.1地理环境优渥
河北省在地理位置上环京津,交通便利,与京津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所以在发展本地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可以更加方便地借鉴和利用京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及资源,与之实现良好合作,以进一步促进本省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1.2文化资源丰富
据统计,目前河北省共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30处,其中全国级别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世界文化遗产3项,其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几千处。另外,除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和文化遗产外,还有多种传统文化艺术和技艺,如河北梆子、评剧、吴桥杂技、沧州武术等。总体来说,河北省的文化资源相当丰富,而这种强大的文化资源实力,正是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1.3投资、政策、服务良好
由于河北省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视与支持,因此河北省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上也比较完善。目前,河北省已经出台并实行了一系列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关的法律政策,这使得河北省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了明晰的思路、明确的方向、完整的规划、科学的措施以及完善的保障条件。其中,河北省重点发展的几个文化创意行业有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出版印刷发行业、民俗节庆业、动漫游戏业、体育健身等。同时,还规划了几项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工程,如西柏坡红色旅游产业工程、国华影视基地工程、《盛世王朝》文化产业园区工程、吴桥杂技大世界文化产业基地工程、太空世纪动漫城工程等。这些工程的建设都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完善的政策扶持、良好的服务保障,它们带动了整个河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1.4产业初具规模,环境逐步完善
就现实发展状况来看,河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据统计,早在2009年,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年增产就已达到30%以上,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也达到了3.3%。而时至今日,文化创意产业的年增产已接近50%,可以说成为了河北省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河北省已经建设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文化娱乐企业和设施,极大地拉动了全省经济的增长。同时,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政府与社会各界的重视,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也在逐步完善,未来将展现出更好的发展势头。
2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1发展观念与机制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虽然随着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已经基本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但从总体上来看,其发展观念仍旧比较滞后,管理机制也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现今的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模式还存有事业管理的影子,没有充分认识到在当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产业发展的规律。正因如此,才使得河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至今未能够打造出全国知名的文化企业与品牌。要知道,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密切参与,所以若想改善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观念与机制上存在的现状,首先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具体来说,河北省政府应当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大力度改革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有效发挥政府职能,实现文化资源的最优配置。其次,要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企业管理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此外,还要继续推行文化创意产业优惠鼓励政策,鼓励文化企业参与各国、各地的文化交流,一方面引进外来资源、优势及经验,另一方面向外推广本省文化,提升本省文化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从而使本省文化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2产业规模与结构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河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已经成为河北省的龙头产业之一,也极大地带动了全省的经济增长,然而相较于北京、上海等经济文化发达省份而言,河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仍有所不足。再者,从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来看,目前仍主要集中在文化演出、娱乐、出版发行、传统艺术技艺等方面,而其他方面的拓展较少,整体局限性较大。尤其是现今一些比较热门的文化产业,如动漫游戏产业、网络传媒产业等,在河北省的发展十分薄弱,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度较低。因此,若想进一步发展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还需扩大其产业规模,提升其产业结构。河北省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加强与京津地区的文化交流,吸纳京津的人才、资金、文化资源,然后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发展具有河北省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在文化演出、娱乐、出版发行、传统艺术技艺等方面的发展,使原本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扬;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薄弱行业的发展,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找准目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尽快建立一条全面发展的产业发展道路。
2.3资金与人才问题及对策
资金与人才都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但现今,河北省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融资问题是一大重要制约因素,由于目前仍旧是以政府投资为主,投资主体过于单一,所以导致产业投资不足,融资困难。此外,也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现有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较低、业务能力偏弱,同时受资金不足的制约,难以聘请到顶尖的人才。所以,未来河北省必须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机制,建立更多的融资平台,强化社会化融资渠道。此外,还要大力引进人才,提升薪酬福利,解决人员户籍问题,从而留住人才,同时也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逐渐走上“自己培养人才,自己使用”的道路。
3结语
河北省是我国的北方大省之一,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渥,文化资源丰富,因此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河北省很早就开始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和经验。但是,其中一些问题仍旧存在,所以未来仍需继续加强改革,提高重视度,以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存在问题;培训内容
中图分类号:[F235.99] 文献标识码:A
1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现状分析
1.1 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在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中,认为因创意人才供给不足而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人员约占四成;管理者中认为创意人才非常缺乏和比较缺乏的占比达到八成。而与总量不足相比,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更为突出。
首先是缺少高端原创人才。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多数人才属于复制型或模仿型。这种人才结构导致原创产品很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其次是缺少管理人才。与传统产业相比,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高增值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其产业组织形式既有分散的个别劳动,又有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和集中的社会劳动,创意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独立性,创意工作过程难以监督。这些特点,给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提出严峻挑战。
最后是缺少经营人才。将创意产业化,需要能将创意内容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经营人才。实践证明,创意人才往往不具备市场经营才能。现实中,从业人员往往是有内容知识的不懂技术,而懂技术的又缺乏内容知识。
1.2 开发途径不完善
目前,我国创意人才的开发途径主要是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从学历教育看,大专院校虽然设有美术、广告、影视、艺术等相关专业,但由于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创意理念刚刚被人重视,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缺少对创新能力的塑造,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被企业抱怨为“没有创意”。
对于某些新兴的创意产业,如游戏、动漫等,高校中还很少设有该类专业。据统计,全国近两千所大中专院校中,设置游戏相关专业的只有北京电影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创意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创意的教育模式,如果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不改变,纵有各种创意专业和院校,也无力解决创意人才的短缺。
1.3 薪酬、考核体系不合理
从业绩考核方面看,仍有许多企业采用传统的只重结果的考核办法,简单用产出和投入等财务指标来衡量创意人员的工作业绩,结果导致整个企业充斥着短期行为,无法生成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意产品。
相对于产业工人和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文化创意人员的工作方式和群体特征明显,这是因为科研技术人员是用脑力创造财富而不是用手工来创造财富的群体。
文化创意人员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值,他们的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是工作业绩较难衡量。创意工作是通过脑力劳动实现的,工作难度大,失败的风险大,付出的辛苦多,创意产品的价值很难在短期内体现,有时甚至看不到结果。
其二是工作时间无法估算。表面上看,创意人员与其他人一起按时上下班,而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时间远比正常上下班时间多得多,常常把休息娱乐时间毫不吝啬地投入到创意工作中。
其三是工作的智力含量高但往往管理职位低。创意人员在企业内部具有较高的技术权威,但其工作特点决定其职位往往处于较低的级别,如果不采取合理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很难树立创意人员的权威,显示他们的社会价值。因此,沿袭传统的考核体系和薪酬体系已难以满足创意人员的要求。
1.4 管理模式不配套
从管理理念看,社会对创意人才特质的认识尚未同步,部分单位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创意人才,影响了创意才能的发挥。《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创造性人才的描述是:“与常人相比,他们有时显得很幼稚,有时则很文雅;有时有破坏性,有时则很有建设性;有时更疯狂,有时更理智……”这一描述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创意人才,但能基本概括创意人才的群体特征。
2 选择有效的培训方式与薪酬激励机制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招聘人员困难,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小、产业整体薪酬竞争力低是重要原因,而企业现在的培训中企业内训是主要的方法,培训的是主要的是业务知识技能,利用课堂讲授,网络培训,师带徒等方法,并且浮动工资所占比例偏低,不能达到有效的激励。所以,根据以上的分析,企业要选择选择有效的培训方式与薪酬激励机制:
2.1 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教育和研究机构之间,联合组建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培训网络,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和研究机构的创作力量和资源,逐步建立教育培训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2.2 以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为依托,整合教学资源,建设教育培训、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实施文化创意人才培养计划。
2.3 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文化创意人才的国际交流。以高校和各专业机构联合互动为主体,加强国际间和高校间学生交流互换、合作办学。实施文化创意人才海外培训计划,通过多种方式,持续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优秀人才。
2.4 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工作。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引导和鼓励企业采取高薪聘用、兼职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造就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2.5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设立奖励资金,对文化创意产业突出贡献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创业的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在租房补贴、购车、购房、社会保险等方面落实待遇,鼓励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作为股份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这样可以激发员工潜能,使个体有积极主动地从事某种自认为重要的或是有价值的工作的强烈的愿望。
2.6 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体系和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整合区域教育培训资源,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培训、考核市场化机制。加强对培训项目、培训证书和培训机构的管理。
3 固化与升华企业培训效果
现在企业都非常重视培训,企业搞培训,一次培训活动一般也就是一两天时间,希望受训者能够实现脱胎换骨般的期望变化是很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而要让培训起到应有的效果,还应该有效对培训效果进行固化与升华,这也是成功培训的一个关键。文化创意产业一般适合采取企业内训的方法,固化与升华培训效果,需要培训师与受训者的协同,作为培训管理者与组织者应该充分发挥两者在固化与升华培训效果中的作用。
从培训师而言,培训师的培训内容设计与培训实施应建立在认真正确分析培训需求与培训对象的基础上。培训过程应该充分调动受训者互动参与、交流研讨,而且培训应聚焦于企业实际与解决问题,并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对受训者的牵引,与受训者一道提炼出问题解决方案与思路,充分贯彻与培训与辅导紧密结合。此外培训的结束不能意味着培训师工作的结束,培训师还应该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与反馈,并给受训者进行有效地指导与建议。
总之,固化与升华培训效果是培训师与受训者的共同责任与使命,也是培训组织与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大力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实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能力开发计划,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核心素质要求,针对性的开发课程,并组织产业中最优秀的讲师开展培训,不断提升文化创意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100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207- 04
近年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2012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合计10313.6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仅次于金融业,是北京第二支柱产业。本文将基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的政策建议。
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整体现状
2012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 205.2亿元,比2011年增长10.8%,增速明显下降,比2011年回落了6.4%,但依然高于GDP增速。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3%,比2011年提高0.1%(VK 图1所示),仍稳居第二支柱产业地位。2012年全年文化创意产业资产总计达到15 575.2亿元,比2011年增长20.3%,实现收入合计10 313.6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14.4%。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吸纳就业平均数达到152.9万人,比2011年高出12万人,就业形势良好。
从增加值增速情况看,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领域增速达到14.2%,仅次于广播、电视、电影领域增速的15.3%,文化艺术领域增速也达到11.8%,均高于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增速的10.8%。其他辅助服务领域实现负增长为-3.2%,说明其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重要性降低。
从就业来看,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领域是吸纳就业的最大行业,平均就业人数69.8万人,占文化创意产业平均就业人数的45.7%,远高于其他领域。其次为其他辅助服务和新闻出版业,平均就业人数分别为16万和15.6万,占比分别为10.5%和10.2%,但其他辅助服务业就业相比2011年呈现负增长为-5.4%。
从资产情况看,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领域资产总计达到6529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资产总计的41.9%;其次为广播、电视、电影,资产总计1570.7亿元,占10.1%。从资产增速上看,艺术品交易增速最快,达到76%,这也和国内快速增长的艺术品需求有很大联系。
从收入看,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领域收入最高,为3 888.1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合计的37.7%。其次为其他辅助服务行业,收入1 370.8亿元,占比13.3%。排名第三的是广告会展业,收入1 256.8亿元,占比12.2%。其他依次为新闻出版,旅游、休闲娱乐,艺术品交易,广播、电视、电影,设计服务,文化艺术等行业。
从收入增速看,2012年艺术品交易领域的收入增速最快,达到43.4%,其次为广播、电视、电影,增速为22.9%,旅游、休闲娱乐增速也达到20.2%。此外,设计服务增速19.8%,新闻出版增速16.9%,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增速16.3%,这3个领域的收入增速也都高于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增速的14.4%。而其他辅助服务业呈负增长为-3.5%,说明其对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增长的重要性降低。
1.3 产业发展模式现状
北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文化传承以及现代的城市建设,针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制定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集群发展”的发展模式。即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尊重市场自由、鼓励市场竞争;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多层次、多角度地参与其中,促进全方位的发展渠道的形成;再一方面通过市场与政府的双向结合,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内部企业充分发挥集群效应,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
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突破2 000万人,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人民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在北京居民对文化创意产品消费的带动下,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形成了多个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北京 798 艺术区、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中关村科技园雍和园、中关村软件园、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北京 DRC 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等。集聚区的形成,一方面彰显了市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伴随着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向多元化、自主选择性和多样性的趋势发展。北京的文化创意产品消费市场可以起到很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带动全国创意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文化消费潮流的革新。政府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通过制定各项政策,积极引导资金投入,并对文化创意产业内企业进行市场开拓性的引导,促使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现有发展模式的形成。
2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情况上来看,由于体制、产业、政策、资金、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制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来看存在以下几点:
2.1 投融资体系落后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文化创意企业建立初期及成长期的早期,政府的引导及优惠政策尤为重要。而当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不足,税收等优惠政策缺乏合理的政策标杆。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评价机构、担保机构尚不完善,财政资金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没有得到完全发挥,每年的专项资金被少数套利企业所占据,资格审查上缺乏监督,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平台还未能形成,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倍增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得到利用。现有的状况是政府投资是投融资体系的主力军,不能有效地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投资的热情,落后的投融资体制,加剧了文化创意企业资金的缺乏。
2.2 产业内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程度低
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在于科技和文化的结合。目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内科技型文化创意企业中,主要是存在产业链的某个环节,融合的方式主要是简单地叠加,尚未形成要素融合,两类企业所需要的资金、人才、环境等仍处于分裂格局。科技型企业主要是以技术研发为主,主要利用文化内容作为广告宣传。文化型企业主要是以数字技术为媒介,增强了产品的传播能力和推广力度。两者的运营方式和所需要的资金、人才、环境等要素,仍然沿袭各自的传统方式。目前,融合后的成熟产品仍然分布在两个领域里。其中,在文化领域主要是演出、影视制作、文化展示和宣传等,用现代灯光、音响和多媒体的普及增强了销售能力,但基本未改变文化行业原有的规则和产品性质;在科技领域里,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增强了文化内容的传播广度和使用方式与频度,产品形式、运营模式和销售方式都已经突破传统方式,但仍然遵从科技运营模式,大部分科技文化型企业缺乏将文化要素和科技要素进行渗透融合的内生模式。
2.3产业集聚区协同效应差
对于产业园区来讲,文化创意企业公共聚集形成产业集聚和完整的产业链,最终集聚效应能产生1+1>2的效果。但是,目前部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聚集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数量并不多,有些非政府主导的商业型文化创意产业园,迫于盈利压力,往往会招纳一些非文化创意类企业的进驻。这样,就会导致产业园仅仅是局限在地理位置上的聚集,没有真实产业集聚的效果,并会破坏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的大生态环境。
由于部分集聚区内部管理水平较低,集聚区内的企业更为强调自身的利益,不愿意与其他企业分享信息等资源;大部分文化创意企业规模较少,不愿意与为其提供智力支撑的大学或者科研机构进行合作;部分企业仅贪图短期利益,缺乏长远意识,也不利于血统效应的形成。
3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对策
基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政府和产业的角度提出完善投融资体系、推动产业内资源整合,推动合作共赢、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聚、吸收引进高素质人才的针对性建议,以此提高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绩效。
3.1 完善投融资体系
(1)注重间接融资方式创新,拓宽融资渠道。间接融资是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各种短期和中长期贷款的行为,主要包括抵押贷款、担保贷款、信用贷款、商业汇票贴现等。在我国,银行贷款是文化创意企业间接融资的最主要方式,而我国银行体系却未能给文化创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足够的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处于大型商业银行不愿贷款,中小金融机构无力贷款的两难境地。当前,注重间接融资方式创新,对于拓展融资渠道,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鼓励民间资本积极进入,丰富资金来源。民间资本是市场嗅觉最灵敏的投资资源,将其引入附加值高的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可以缓解文化创意产业资金压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民间资本获得良好的投资渠道,取得高额回报。
(3)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降低融资难度。解决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融资能力,关键在于要解决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高等方面的问题。北京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经进入制度化建设阶段,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为进一步向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仍需不断完善。
3.2 推动产业内资源整合,推动合作共赢
(1)机制融合促进资源整合。①鉴于资源主要集中在体制内的现状,建议通过体制内外资源共享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②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体制内机构的创新,实现体制外的资源共享。比如推动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三网合一”,是自愿在体制内外充分流动,增强体制内的创新动力。
(2)平台建设促进资源整合。①政府引导积极搭建展示、交流、合作、共融共赢的平台,不断开拓各行业、各环节、各部门、各产业的合作领域;②通过税收、奖励、资金扶植等措施,支持多种行业应用的统一平台建设,用扶持平台建设代替企业扶持;③打造影视制作、新媒体、数字出版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内科技与文化的融合;④为企业搭建人才交流和储备平台,增强要素资源共享;⑤建立跨界、跨部门合作工作平台,开展跨界资源交流与共享,推动多领域合作。
(3)组建企业梯队,培育创新组合。①通过公平竞争机制,打造航母型企业,并通过政府引导和公共服务,鼓励这些企业在平台商业运作模式进行创新,为更多企业参与创新提供平台支撑;②培育一批旗舰企业,为这些企业在关键技术方面的创新和应用提供服务,并鼓励这些企业为其他企业进行文化、科技融合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③为优质企业创造创新氛围和条件,使这些企业具有稳定的资源和人才队伍,专心制作精品,增强后续竞争力;④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规范一批配套企业,使这些企业为优质企业、旗舰企业和航母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和配套服务,并保证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公平性,关注微小企业的利益诉求,保护企业权益和竞争力。
3.3 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聚
(1)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不是一种可以遍地开花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市场经济不够发达、产业水平相对较低的条件下,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有着相当的难度。因此,必须明确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所必备的条件,全面考察北京区域内制度环境、市场环境、人力资源和特色文化等条件,从城市发展与产业布局的战略层面决定创意产业的时机和路径。
(2)文化创意产业依托的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求地理区位的相对集中,还要求在生产和创作上要相互匹配和协调。因此,应该统一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规划,引导从事相关的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到统一的区域内发展。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分类特征,分类型、有步骤地实现产业集聚。
(3)文化创意产业竞争优势的凸显和产业集聚规模效应的发挥,有赖于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产业链的优化。因此,应当打造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链,强化分工与协作,将产业上游的开发、中游的生产制造、下游的市场营销及衍生品的开发集聚到一定区域内,形成整个行业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已形成一定产业优势和具备较好发展基础的区域流动,从延伸特色产业链入手,调整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聚。鼓励优势企业的衍生、裂变和被模仿,在现有的龙头、优势企业周围,就近实现产业集聚。
[1] 冯梅.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 胡艳超.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证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
学,2012.
[3] 孔令刚,蒋晓岚.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07(6).
[4] 蒋三庚,张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
[5] 厉无畏.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引擎[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5.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晨光1865
一、背景概述
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定义,“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近年来,荷兰、美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使之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中国的创意产业自2004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创意产业论坛以来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前发展,政府也在积极采取促进措施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南京具备雄厚的人文资源、科技资源和教育资源,为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06年2月20号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率先授牌“创意产业园”,拉开了南京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
二、晨光1865的发展理念和定位
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的前身是清末期间创建的金陵机器制造局,园内现存9栋清朝建筑、19栋民国建筑,是一座反映中国工业建筑历史演变的博物馆。园区分为科技创意开发区(A区)、山顶商务办公区(B区)、科技创意博览区(C区)、工艺美术创作区(D区)、时尚生活休闲区(E区)等5大片区,致力于打造国内外知名的高定位、高起点的融文化、旅游、时尚休闲、创意和科技为一体的综合性时尚生活创意展示中心和地标。
“晨光1865”秉承的历史文脉、依托晨光的创新精神,旨在充分发挥南京特有的1865文化元素――秦淮文化、工业建筑文化、时尚休闲文化、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创意文化,酝酿1865的文化新空间。
三、晨光1865的发展现状
1、科技创意开发区(A区)
科技创意博览区位于园区的正中偏东处,沿街正对应天大街和高架桥,地理位置突出,交通便利,停车方便,风景怡人。A区是企业入驻最密集的区,目前有艺术传媒类企业3家,工艺设计类企业6家,科技研发类企业3家,娱购休闲类企业1家,酒吧餐饮类企业1家。
2、山顶商务办公区(B区)
山顶商务办公区位于马家山之上,居于园区正中,绿树环抱,曲径通幽,空气清新,景致独特,可远眺中华门城堡、雨花台风景区,俯视明城墙、秦淮河。区域建筑面积12739平方米,占园区总建筑面积的14.1%。区域内拥有3栋清朝建筑、7栋建国后的建筑,建筑格局考究,出挑简约。目前B区有工艺设计类企业1家,科技研发类企业1家,酒吧会所类企业1家。
3、科技创意博览区(C区)
科技创意博览区位于园区的正中偏东处,沿街正对应天大街和高架桥,地理位置突出,交通便利,停车方便,风景怡人;区域建筑面积13974平方米,占园区总建筑面积的15.5%。区域内共有建筑4栋,其中大空间的建筑有3栋。科技创意博览区适合高科技生活创意产品的展示博览以及艺术品展示,稀有的大空间设计,将展示无限魅力。C区是企业入驻最少的区,目前只有两家企业入驻,且均为艺术传媒类企业。
4、工艺美术创作区(D区)
工艺美术创作区位于园区的核心地带,背靠马家山,紧邻秦淮河,绿树成荫,风景秀丽;区域建筑面积4799平方米,占园区总建筑面积的5.3%。共有建筑5栋,其中民国建筑4栋,建国后建筑1栋,建筑风格多样,各具特色。工艺美术创作区适合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专业人士建立个人工作室,历史的氛围与现实的创作将增添艺术的灵感。目前D区有艺术传媒类企业3家,工艺设计类企业6家,科技研发类企业1家。
5、时尚生活休闲区(E区)
工艺美术创作区位于园区的核心地带,背靠马家山,紧邻秦淮河,绿树成荫,风景秀丽;区域建筑面积4799平方米,占园区总建筑面积的5.3%。共有建筑5栋,其中民国建筑4栋,建国后建筑1栋,建筑风格多样,各具特色。工艺美术创作区适合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专业人士建立个人工作室,历史的氛围与现实的创作将增添艺术的灵感。 目前E区有科技研发类企业1家,酒吧餐饮类企业6家,酒吧会所类企业1家。
四、晨光1865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1)宝贵的文化与历史资源
晨光1865园区的前身是清末期间,时任两江总督的李鸿章于1865年9月创建的金陵机器制造局,是中国近代工业和兵器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国手工业向机器制造业演变的转折点。园区北岸静卧着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中华门城堡。西北角是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向南是著名的雨花台风景区。园区整体上与车水马龙的夫子庙隔秦淮河相望。多种交汇的历史文化使得“晨光1865”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2)独特的风貌和绿色环境
晨光1865园区内地势独特,绿林掩映的马家山静卧在园区的中央,周边建筑错落有致。园区内绿树葱郁、芳草茵茵。独特的地理风貌,增加了建筑的空间层次感,葱茏的绿色植被,为创意产业人才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促进他们开发出更好的产品。
(3)便利的交通和基础设施
园区位于南京市中心地区南侧,北接夫子庙,毗邻秦淮河,与中华门城堡隔河相望。周边交通便利,南京市“井”字形城市快速通道之一的纬七路从东西穿越,“晨光立交桥”矗立于园区东南角,距禄口国际机场约38公里,距中华门地铁站约500米,规划中的地铁3号线和8号线在园区东部交汇,距拟南京南站仅2.4公里,同时有10余条公交线路分别与大明路、中山南路、城东干道、城西干道等多条城市主干道及机场高速路相连接,形成了快速便捷的交通和运输网络。
(4)发展积累的品牌效应
园区位列南京“十一五”规划都市型产业园区十大重点推进项目之首,被江苏省和南京市分别授予“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创意产业)”、“南京都市产业园”、“南京文化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建设新南京先进单位”、“南京市广告产业基地”、“南京对外交流基地”、“江苏省高品质城市空间示范项目”,随着这些荣誉的获得与越来越广泛的口碑传播,晨光1865产业园区将在未来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入驻。
2.劣势(Weakness)
(1)“集而不群”的“各自为政”。园区内各个企业合作与交流很少,大多“各自为政”, (下转第237页)
(上接第235页)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造成“集而不群”,园内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性不强,无法实现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
(2)固步自封的管理模式。调研发现,晨光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公共服务平台只是简单的物业配套服务,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产业只是简单的招商,园区仅仅成为产品、生产的空间集聚,仅仅靠收取租金盈利,没有考虑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投融资平台等配套。
3.机会(Opportunities)
关键词: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嘉兴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156-02
一、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以及发展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指以创意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知识与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价值的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是现代文化产业的高端和前沿。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创意、高流通的特点,它是一类低能耗高产出的新型绿色产业,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可以带给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上的收益,还可以极大地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从当代世界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来看,创意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创意产业已经取得很大发展,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的创意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二、嘉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条件分析
1.嘉兴文化创意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产业地位初步呈现。也许创意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尚未创成一定规模,现状可能附属于某个单位,但同样创造了高额的利润和附加值。其中,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等部分重点行业优势突出。
2.嘉兴历史文化悠久,嘉兴孕育了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嘉兴交融了绵远深厚的吴越文化,灿烂辉煌的水乡文化。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传承城市文明的社会价值,也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价值。
3.嘉兴科教资源丰富,人才荟萃。特别是嘉兴科技城,引进和合作建设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国际技术转移中国(嘉兴)中心等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区域产业研发和发展的竞争力。另外,10 000人的同济大学浙江分院的成立,为嘉兴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直接人力资源和基础。
4.随着市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创意产品日趋旺盛的需要,催生了一些文化创意产业雏型,成为繁荣文化创意产业的动力。
5.就东栅经济园区现状用地而言,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使之成为吸引创意产业集聚的重要条件。
(1)嘉兴位于上海都市圈、环太湖经济圈、杭州湾经济圈的交汇处,创意产业集聚的潜在优势明显。以上海为中心的创意产业集群不断扩展,产业辐射和扩散日益增强,同时出现了传媒产业等创意产业、培训机构向周边转移的明显趋势,嘉兴成为承接转移的“第一圈层”的城市。本区处于独特而优越的地理位置,距离规划的嘉兴交通枢纽不到4公里,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高铁和磁悬浮等快速交通的建成,必将大大带动本区域创意产业的发展。(2)本区周边配套齐全,西邻嘉兴市行政文化中心,会展中心、大剧院、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规划中的国宾馆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3)本区位于城市东南部,西侧海盐塘沿线为城市南片楔形绿地控制区,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保护控制区,对于维护本区乃至市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开敞舒适的绿化环境也成为塑造园区景观环境的重要要素。(4)区内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已建工业等各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由民间人士发起的东栅当代艺术中心初具雏形,先后引进了多家创意企业。另外,区内还有二家设计院,二家装饰设计企业和多家服装设计企业和研发机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崭露头角。
三、确立嘉兴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主导产业
针对嘉兴特定的现状基础与环境,文化创意产业园经营项目选择的基本条件为,依托现状基础培育主导产业项目(如建筑与广告设计等);以上海、杭州创意产业向周边扩散为契机,利用现状工业厂房集中引进占地面积较大的产业项目;对区域具有一定服务性的产业项目;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产业项目;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在地方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和竞争优势的项目。
四、嘉兴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实践
(一)规划背景
嘉兴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在现状东栅经济园区基础上进行规划的。东栅经济园区位于嘉兴市中心城区东南部,是南湖区城郊型工业功能区,规划面积146.78公顷,1999年成立以来,经过八年多来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至2006年底,现状东栅经济园区已引进企业50多家,工业建成区53.03公顷,已建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在建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
根据2006年12月12日嘉兴市政府与马里兰大学、中美中心合作洽谈达成的意向,结合东栅经济园区现状,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东栅经济园区进行“退二进三”的改造,建设成为嘉兴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马里兰大学传媒产业研究园区)。选择该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用地,可以起到强化嘉兴东南片城市副中心,改良区块用地功能结构,维持、恢复与提高功能区活力,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的作用。
(二)基地条件
从拓展城市功能需要的角度出发,结合南湖区的区域和产业特点,东栅经济园区要努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符合现代服务业要求的新型发展体系。这样才能满足嘉兴市将来发展的功能布局,实现城市发展的多功能、集约化。
从现状调查情况来看,区内的工业企业由注重生产厂房建设逐步向综合办公转化,自发地体现了功能置换的思路。区内空置以及未投入使用的厂房约有十几万平方米,为功能置换提供了可能。
(三)规划原则
(1)按照整体协调发展原则,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实现适度开发和合理控制。采用loft改造和整体置换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2)重新整合原有工业建筑与附近街道及地段的使用功能,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氛。创意产业区在形成与改造过程中,首先应重视延续原有工业建筑的基本面貌而对其功能进行强化,强化区内各功能区的整体性与相互间的联系,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力求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协调。(3)重新组织与协调区内外交通联系网络,建立合理的步行系统。创意产业区形成的同时,应特别强调区内外交通联系网络的重新组织,重点包括车行系统、人行系统与停车系统。交通条件的改变不应对城市的整体交通带来不良影响。同时,应通过有机的交通组织提高自身的区位特征,提高可达性、便利性与安全性。(4)利用创意产业带动文化旅游的发展,扩大消费需求。创意产业应较多地考虑为城市旅游业服务,产业区的形成也应具有商业运作的机制,通过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来完成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5)兼顾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坚持近远期兼顾,分阶段开发,滚动发展。
(四)规划方案
1.文化创意产业用地范围。规划范围内现有以工业为主等各类房屋约50万平方米,足以打造大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本次规划在对现有建筑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建筑空间形态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联性,确定文化创意产业用地以现有工业厂区的loft改造为主,辅以局部小型周边地块置换后使用。创意产业活动主要规划在建筑质量良好的建筑、空置单元为主组成的区块内进行。规划文化创意产业用地总用地约为58.53公顷(包括部分配套设施用地)。
2.文化创意产业布局结构以及发展方向。规划文化创意园分为文化创意一区、文化创意二区和文化创意三区这三个区块。本次规划把九大类产业布置在各区,实现区块的滚动发展。
(1)文化创意一区:为前期启动区块,作为园区初期打造品牌的门户区域,产业类型布置以文化艺术、艺术品展示交易、设计服务为主,其他辅以职业培训、新闻出版、软件开发等产业,并配以相应配套服务设施。(2)文化创意二区:是整个园区中心的所在地,产业以大型会展、设计服务和配套商业服务业为主,纺工路一侧布置旅游休闲娱乐业。整合现有的天歌服装、上海鄂尔多斯羽绒厂等企业,将企业的生产功能外迁,保留服装设计、贸易洽谈、服装展示等功能,在这一区域集中发展以服装设计、礼品设计为主的设计服务行业产业。将四通车轮制造公司整体置换结合天歌服装等企业的现有厂房建筑改造,作为服装设计、新闻等大型会展以及配套商业服务业设施。纺工路一侧结合中央公园布置大型商业设施、参与性手工作坊等为旅游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3)文化创意三区:作为园区第三阶段开发的区域,以新闻出版、广告电视电影、软件计算机服务等产业为主导,相应提供soho、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文化创意二区、文化创意三区区内纺工路、由拳路沿线用地,在用地性质满足的前提下,兼容为城市服务的商貌服务业的功能。
结合沿真家桥港城市绿带建设,对现有的两家三类企业――高能电池、华荣电池进行整体改造,形成一个soho区,使之成为艺术家与设计师居住和工作的混合空间。
3.产业配套服务设施布局:包括商业办公设施、特色餐厅、旅馆、超市、住宅等。区内三个创意区各布置一个服务中心:位于富润路与富兴路交叉口的文化创意园区中心主要由商业服务中心及会展娱乐设施构成,将西北角的中环电器照明公司的简易建筑拆除,建设创意园中心广场;另外,在文化创意一区、文化创意三区各设一个服务中心,分别位于富润路和富民路交叉口,纺工路与文贤路交叉口东北角。前者作为整个园区开发初期的商业配套服务中心,包括艺术品交易市场、特色餐厅、酒吧等;后者除为园区提供配套服务之外,兼顾中央公园的旅游休闲配套服务功能。
4.空间环境以及步行系统的设计:空间环境设计中增加了各种规模的公共广场或开敞空间,广场地面铺装设计拟采用传统图案以体现地方风格;在文化创意二区整个园区中心的所在地设有具有标志性的构筑物,成为全区的视觉中心;加强街道两侧建筑改造和控制,以加强街道空间的立体感与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