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旅融合方案

农旅融合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旅融合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旅融合方案

农旅融合方案范文第1篇

这两年,冯地村深入实施“生态立村”发展战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利用户均80多亩竹林的优势,以毛竹产业为主导,引进金线莲、银线莲、倒吊黄花、七叶一枝花等中草药,发展林下种植,以独特气候条件,建立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融合特色农林产业,推出“源头生态休闲之旅”“农家乐山村游”等乡村旅游活动。虽然地处海拔1246米的大山深处,但每逢节假日,这里都能吸引大量来自厦门、泉州、漳州以及深圳、赣州等周边省市县的自驾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期间,针对游客反映的路况差、停车难、吃住不便等问题,连城旅游部门帮助村里确立了优化环境,发展农家餐馆、旅馆的思路,并多方协调支持村里新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停车场,对村里鹅卵石道、木栈道进行整修,景区要道种上桂花树,路边设置垃圾桶,竖起景点指示牌。重点在旅游线路新建农家餐馆、旅馆,统一规范住宿条件和农家菜肴,专门设计制作了烧烤箱,购置了音响设备,为繁星点缀的夜幕下举办热闹的篝火晚会增添了乐趣和气氛。

环境好了,游客也多了。今年以来,冯地村接待全国各地游客2.4万人次,同比增长22%。冯地村书记刘洋波介绍说:“通过土地流转、景区建设、民俗表演、特产销售等,全村收入增加288余万元,人均收入增幅达6000元,帮助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

农旅融合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举措;成效;问题与对策;广德县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4-0014-02

广德县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改革创新引领,优化调整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县域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1 主要举措及成效

1.1 实施“三大调整”,调顺农业产业发展体系 一是强化主导产业园区建设。围绕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完成重点项目工程7个,创成国家级示范基地(区)9个(种植业8个、农业综合1个)。邱村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省级标准化基地等5个,建设3座标准化育秧工厂,配套各类农业机械达2000余台套;2016年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产值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14元。二是调优种养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全县种植蔬菜、中药材面积分别为0.17万hm2、0.27万hm2,同比增长11%、15%;畜禽业提质增效,生猪、肉禽、蛋类规模养殖率达90%以上,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位居全省领先地位。三是注重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大力推进农工、农商、农旅深度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增收。如荣达禽业发展蛋品加工,其生产的蛋白粉、蛋黄粉、免疫球蛋白等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徽风印象、和合生态创办邮乐农品广德馆、1号店广德馆,广德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展电商全体系建设,快速将线下优质农产品推广到线上等。

1.2 把握“三个重点”,促进农业主体规范化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先后出台了《广德县发展现代农业奖励扶持办法》《广德县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加大对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在贷款贴息、品牌创建、示范创建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二是强化主体培育。组建县服务中心,搭建产业发展、金融支持和市场服务等平台载体,培育各类注册登记的农业主体1600余家。落实政企联系帮扶和包村联户制度,抽调174名农技干部与各类主体开展“一对一”指导。三是开展示范创建。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市级62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1家、省级4家、市级3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6家、市级56家。创建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3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4家。注重发展区域精品农业,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园区)5个,均居全省县级前列。

1.3 落实“六项举措”,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一是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全县确权面积3.39万hm2,涉及农户10.75万户,人口36.94万人,整体工作通过省级验收。二是完善建立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出台了《广德县发展现代农业奖励扶持办法》《广德县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规范引导流转耕地1.78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2.3%,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获得土地流转奖补资金达200余万元。三是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出台了《广德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在桃州镇大木桥社区、太极洞管委会桃园村和邱村镇双岗村开展了首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第二批10个试点村已经启动。四是建成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成立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配套出台《广德县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管理办法(试行)》《广德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规则(试行)》等多项政策性文件,已公开交易农村产权11宗。五是稳步推进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选定广德县前路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广德县白洋土地股份合作社为试点合作社,正在开展社员申请、股金出资和注册登记工作。六是加大财政支农保障力度。制定了《广德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筹集了1000万元发展基金,支持村集体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开展“劝耕贷”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县财政安排300万元风险基金,已发放贷款2990余万元为无抵押的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困难。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当前广德县农产品加工业存在整体不强,粗加工产品多精深产品少,产业链较短且不完整,大多处于生产末端,高附加值产品少等问题。一些政策项目和金融扶持对发展小而精的特色农业支持力度不够;农田基础设施缺乏后期管护资金;农旅结合有待进一步提升等。二是农业保险产业覆盖面窄、财政补贴少、保险额度低,远远满足不了规模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村产权交易手续烦琐,配套政策不完善,进入交易中心后的土地,与双方自愿流转的没有区别;当前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一旦经营主体经营不善,容易产生很大的社会隐患风险。

3 对策

3.1 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中心,注重调结构、优布局 集中力量聚焦优质粮油、畜禽养殖、竹制品加工特色经济作物等产业,应用生态循环农业技术。要大力推进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基地、养殖小区建设,引导经营主体推广标准化生产和质量追溯技术,争创“三品一标”,实现农产品“按标生产、按标上市”。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秸秆能源化利用,实施病害猪集中无害化处理,严格划定畜禽禁、限养区,启动禁、限养区养殖场搬迁和关闭工作。

3.2 以一二三产融合为重点,着力提品质、促增收 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加工型企业为龙头,延伸产前链条,建立生产基地与农民利益共享机制,形成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模式。二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发展模式,让相关职能部门抓引导,企业拓市场,家庭农场搞生产,合作社做服务,相互联合协作、抱团发展,加快产加销一体化。三是大力推进农旅结合。通过各类示范点、生态农庄、农耕文化馆、农家乐,将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深度融合,有效拓展农业经济、文化和生态功能,增加农业的比较效益。

3.3 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抓手,不断增添新活力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市场建设,明确主体职能定位,理顺交易运行中政府定规则、市场建平台、中介搞服务的关系。增强农业队伍主动服务意识,与乡镇村对接,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变“进场办事”为“上门服务”。二是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按照“归属清晰、权责分明、运行规范、管理高效”的原则,量化经营集体资产,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三是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在组建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管理网络,不断完善土地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和奖励机制,明确土地交易范围,健全土地交易规则、操作流程、监督制约和责任追究制度,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农旅融合方案范文第3篇

一、 项目指导思想及建设背景:

1.据农业农村部消息,农业农村部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要突出服务乡村振兴。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乡村产业发展需求,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选择盘活利用模式。要统筹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历史文化传承,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模式。鼓励利用闲置住宅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创意办公、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以及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支持采取整理、复垦、复绿等方式,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整治,依法依规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为农民建房、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提供土地等要素保障。

2.为了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扬泰机场二期工程的建设是势在必行。随着机场提档升级,人流、物流、产业流将会迅速聚集,得天独厚的优势,临空经济区建设将成为丁沟的载体和平台,将大批发展要素吸引到这里,机场经济圈正在崛起。

3.光线中国电影世界项目是我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将在空港新城规划区内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摄影棚组群。西浦光线电影学院落户,既凝聚着西交利物浦大学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又涵盖光线传媒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品牌IP等多领域的实质内涵。两个项目将对地区影视文化旅游全产业链发展,空港新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丁沟镇朱桥村朱套组位于启扬高速机场互通高速路和安大路机场连接路交汇之间,紧邻机场。朱套,名如地形,四面环水,村落房屋之间小巷多,风景秀丽,有“小江南”的美誉。小村落民风淳朴,人文历史悠久,明朝的举人进士韩如善和朱三嘚曾居住此地。目前,除去首批拆迁户,该组还有65户人家,309人,耕地445亩。该地段将受益于机场利好辐射

二、项目方案、方式,建设规模、实施进度及投资分析(另详):

1.乡村游(农活体验、果蔬采摘、捕鱼)机场旅客变游客;

河道和村道整理;各种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完善;农田、八边地、河流由公司集体承包,统一规划,有机生态种养殖;

2.民宿居民交闲置房屋入股或租赁,一户一方案,改造装潢预算和施工监理(不新增建筑面积,旧房改造)。首批50个床位(经济型、中式精品型、乡村田园风型、集装箱型)。

3.餐饮农家乐,特产便利店,乡村酒吧,烧烤(200人次)

资金来源:政府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村企合作企业资金+农户个人资金=1000万

三、项目组织、劳动定员、运行操作:

公司运行:扬州市源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户

项目名称:水韵朱套—小江南

四、项目社会效益分析、风险分析:

项目效益达成村居环境好,人人有事做,户户有钱赚,文旅品牌响。

风险分析:1.坚决守住法律和政策底线,不得违法违规买卖或变相买卖宅基地,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所,严格禁止私搭乱建;2.公司与农户,公司与集体的合同合法合规,要有法律约束效应。村民要树立集体意识、抱团意识、规范意识和大局观念;3.特种行业经营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4. 经济下行,消费滞后,管理可能落后,收益周期延长; 5. 政策性拆迁;

农旅融合方案范文第4篇

沿着两公里长的曲折山路盘旋而上,行至海拔1300多米的半山腰,一片有着传统川西建筑风格的特色民居赫然入目。这就是四川省雅安市宝兴h穆坪镇雪山村。

村民李勇的家就是其中的2号房。

他所在的雪山村新江组共有38栋青瓦黄墙的4层小楼,全部依山势分排而建,错落有致。远望过去,像群山环绕中凌空悬挂的“世外桃源”。谁又能想到,这里在3年多以前还是一片废墟。

李勇曾亲历2013年“4・20”芦山地震,而今,他不仅住进了政府统一规划、村民自建的新房,还把自己建造的民宿出租给村里的合作社,留在家乡做起了旅游接待生意。

在震后的断瓦残垣上重获新生的雪山村村民有264人。

从“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的穷乡僻壤转变为游客盈门的民宿,雪山村这样的村子,仅在宝兴县就有19个。

“生态优势是雅安最突出的优势,要围绕这个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把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正是秉持这样的发展思路,雅安义无反顾地进行着积极探索。 俯瞰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雪山村

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雅安立足全市旅游资源,以“推动资源变资本、生态变业态,促进旅游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速让生态资源向旅游经济转变”为基本思路,推动区域资源有机整合、社会共建共享。

“这样的发展理念和模式让雅安有了面目一新的改变。”四川省副省长、雅安市委书记叶壮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单靠“老天爷”和前人赐予是不够的

作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命名地和模式标本产地,以及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区(在蒙顶山上种茶的雅安人吴理真被认为是有明确文字记载最早的种茶人),雅安的“熊猫家源,世界茶源”是其最为外界熟知,也最具国际吸引力的两大名片。

“除此之外,雅安还是自然、人文资源的宝库。”雅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曹刚告诉《t望东方周刊》。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带,海拔垂直高差5000余米,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目前雅安境内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而碧峰峡、蒙顶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此外,东靠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的雅安还是名副其实的“川西咽喉,门户,民族走廊”,城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全市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名镇 5 个,有国家级、省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处。

以牛背山、二郎山、青衣江、喇叭河等为代表的壮美大山秀水;历史悠久的茶马文化、少数民族风情;雨城区的碧峰峡、中国藏茶村、上里古镇,芦山的乌木根雕,荥经县的黑砂,宝兴的汉白玉,汉源的水果、蔬菜、中药材等景区、工艺产业和特色农业,共同构成了雅安独特的旅游、康养、休闲资源。

去名山采春茶,在山高林密、溪谷纵横的碧峰峡风景区避暑,到大熊猫基地观赏国宝吃竹子,去“花海果乡”汉源品尝红透了的大樱桃,或是盘旋两公里山路入住峭壁上的雪山村民宿,看窗外云雾缭绕、山峦壮阔、山下的宝兴河奔腾不息――雅安对游客来说有着丰富多彩的选择可能。

“在大众旅游兴起的时代,生态人文资源条件得天独厚的雅安迎来了绝好的发展时机。但我们很清楚,要持续地吸引游客,单靠‘老天爷’和前人赐予的先天资源禀赋还远远不够。”雅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一心告诉《t望东方周刊》,“雅安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既要充分发挥已有优势,结合本地特色挖掘产业发展潜力,更要继续在基础设施、服务提升等方面做好配套。”

卖鲜茶叶的“天花板”怎么破

雅安市名山区是全国区县范围内茶园种植面积排名第二、人均种茶面积和绿茶产量全国第一的产茶区。但在过去很长时间,这里的茶农主要靠卖最初级的鲜茶叶为生,产品附加值低,鲜叶价格下跌时,收入只能随之缩水。

灾后重建过程中,名山区开始了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如果还是像原来一样仅仅围绕茶叶种植、销售本身做文章,一眼就能看到‘天花板’,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增加很困难。而在茶叶品牌格局几乎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我们要是光沿着老路走,就很难再有所突破。”雅安市委常委、名山区委书记吴宏告诉《t望东方周刊》。

2013年之后,名山区依托丰富的茶业资源和浅丘地貌型茶园的独特旅游景观优势,一改往日以种茶、卖鲜叶为主的传统产业模式,探索出了“茶+旅游”“茶+科技”“茶+互联网”的特色发展路径。

依靠“1+6+N”的空间发展布局,名山区实现了“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茶山变金山”的转变。

“这样的辐射带动了走廊沿线12个乡镇近15万群众共同致富。”吴宏说。

仅茶旅融合这一块,2017年前4个月全区接待游客达14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2.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61%和71%。

“从群众的收入结构来看,2016年旅游方面的收入占到了五成;而在2012年,这一比例仅为一成,90%的收入还是来源于鲜茶叶。”吴宏告诉本刊记者。

类似的转变还发生在雅安的其他区县。

震前,距离名山区直线距离20公里的芦山县龙门乡的多数老百姓,主要靠种植水稻、油菜等传统农作物或家庭养殖为生,生活并不富裕。

而今,龙门乡建成了白伙、王伙、河心等7个特色新村,打造出一条22公里旅游环线相串连的4A级龙门古镇乡村旅游线,沿线村民则把客房出租给新龙门客栈等民宿、酒店经营者,每年不仅有固定的租金收入和可观的利润分红,自己还可以通过给民宿提供服务再赚一份钱。

上世纪90年代之后力推产业结构调整的汉源县,如今已经从一个无法大规模种植农作物的盆周山区,转变为名副其实的“花海果乡”。时值6月,甜樱桃、红富士苹果正是红遍满山遍野的季节,不过它的“丰收”季远不止于新鲜果蔬的上市期。

汉源县以“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为引领,打造从河谷、山腰到山顶梯次展现的农田景观,将乡村、自然、历史、田园、家园的“画卷”融入新村和产业,一年四季可以观赏“一步一景、一天一景、一片一景”。

“我们的目的是让游客既能‘饱口福’、又能‘饱眼福’,还可以‘享清福’。”汉源县县长郑朝彬对《t望东方周刊》说。

3个月旅游业分红是种地年收入的10倍

力推乡村旅游、生态产业发展,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2015年9月21日,雪山新村民宿正式开始运营。截至当年底,3个多月时间村里每户人家就分到了几千元,几乎是原来一年种地收入的10倍。

“2016年全年我自己分了2万元,今年肯定会超过3万元。”李勇对《t望东方周刊》介绍,村民从民宿里获得的收入由房租、房费分成和合作社收入结余的年底分红三部分组成,在合作社打工的12个人除此之外还能拿到每月1000元~1800元不等的工资,而其余留在家乡就业的乡亲要么开了超市、餐馆,要么种地之余,在自家农地里运营游客采摘、体验的项目。

2013年之前,名山区万古乡红草村村民刘林还只是一个普通茶农,如今他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茶楼的老板。

“靠给游客提供住宿、品茶、采茶体验等服务,每年能比原来增加三四万元的收入。”刘林对《t望东方周刊》透露。

“其实刚开始我搞茶旅融合,很多人包括本地老百姓都会担心游客不足,但现在我们最应该担心的是接待能力不足。”吴宏告诉本刊记者,“一到节假日,仅成都和重庆来的游客就已经把所有的停车场、酒店全部挤满了。”

而2017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刘林家的茶楼仅出租骑游的自行车一项,一天的收入就超过了1000元;而卖小吃的邻居,光是土豆串一天就卖了4000串。

“农旅结合”的发展路径在增加百姓收入的同时,还对引导农民返乡就业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解决了农村“空心化”的问题。

“以前老百姓种花椒、玉米的年收入不足1000元,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产业结构调整之后,外出的人纷纷回来,因为他们看到了家乡发展的新机遇。”郑朝彬告诉本刊记者。

而今,依托总面积达66万亩的十大特色产业基地,汉源县建成了116公里的“百里果蔬走廊”精品乡村旅游环线,现在农民仅卖水果的收入就能达到每亩2万~3万元,有些村民还做起了农家乐。

汉源县大田乡乡长任雪玲对《t望东方周刊》介绍,如今大田乡老百姓人均年收入达40万元以上的占5%,30万~40万元的占10%,10万~30万的占到了80%。

把“女儿”先打扮起来,再嫁出去

“雅安在过去4年的灾后重建过程中,生态旅游业之所以能够形成规模,离不开企业的开拓。”徐一心告诉本刊记者。

以名山区为例,为落实“茶旅融合”的发展理念,区政府与雅安市有关单位共同出资组建了一家国有企业,它既是利用灾后重建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主体,也是名山 “1+6+N”旅游规划的具体实施人。其中,其所建设经营的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是国内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以茶产业为主题的公园。

“现在农业部所属的中农茶促会以我们为样板,把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作为了未来制订国家茶叶公园的标准。”吴宏介绍。

从整个雅安市的情况来看,2013~2016年,雅安旅游项目签约金额超过了500亿元,引进了东方园林、能投集团、中业集团、港航集团等一批集团企业共同做大旅游的“盘子”。

这背后,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可或缺。

“这种引导不仅仅限于‘书记、市长亲自带队推介雅安旅游项目’,关键是要利用好灾后重建资金,做好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规划、配套政策的制定,也就是通常说的‘筑巢引凤’,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徐一心说。

政府做好规划、服务、政策引导和基础设施建设,由龙头企业带动,吸引更多的优质投资者进入,形成企业联盟、基地联盟和品牌联盟共同推动雅安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吴宏把这种政府与企业的分工合作比喻为“嫁女儿”,“相当于我有个女儿长得比较漂亮,但是缺乏美誉度,我们先把她打扮起来,让她更有气质和素养,然后再嫁出去。”

康源农产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源)董事长付德彬是位于芦山县的龙门乡生态农业园的投资人,他对此感触颇深。

“刚开始,龙门乡连车都很难开进去。从成都拉种苗、物资过去,200多公里路程往往需要一整天的时间。直到芦山县政府把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修通,我们才打开了局面。”付德彬告诉《t望东方周刊》。

为了吸引企业投资,龙门乡在土地流转方面还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民把土地交给乡里或村里成立的合作社,合作社则把土地流转给企业。农民获得固定的土地租金,在企业经营产生利润之后再坐享一份分红,同时还能在企业打工赚钱。

“每亩土地的租金是2000元,他原来一亩地才收入几百元钱。如果是打工,一个人一年挣2万元没问题。”付德彬对本刊记者介绍。

在雅安市委常委、芦山县委书记宋开慧看来,这样的发展模式让地方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和观念。

“人的改变是最显著也是最要紧的。” 宋开慧告诉《t望东方周刊》。

“造福百姓”不只是安置生活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说到底为的是造福一方百姓,这里说的‘造福’不光是安置他们的生活,还要帮助他们安排好生产。而无论是生活还是生产,尊重老百姓意愿、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都是我们严格遵循的准则。”徐一心对本刊记者介绍。

曾对雅安的震后重建作出了重要指示:“探索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

这一指示精神为雅安的探索指明了道路。雪山村正是“群众广泛参与”的典型案例。

“所有的房屋建设、装修,民宿的经营管理,收入的分配等,都由村民自己来作主。”宝兴县县委书记石章健告诉《t望东方周刊》。

为了改变过去灾区重建更为注重建“消费品”的做法,中国扶贫基金会对雪山村的重建一开始就确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房子既要老百姓自己住,还要能作为精品民宿来经营。

于是,来自70多个国家的900多位设计师为雪山村免费设计了128种方案。雪山村成立了村民的自建组拍板,从中选出了一种,并结合自己的居住需求作了户型改动,最终实现了“一二层自住、三四层出租,入口不同,生产生活互不影响”的效果。

自建组完成房屋建设、装修任务之后,接下来的民宿运营则由村民合作社统筹。

接待游客的前台、打扫房屋的服务员均为村民应聘上岗,为游客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为避免拉客抢客的现象发生,游客的入住需求被随机安排到有空余房间的家庭;宣传推广工作则由政府旅游主管部门承担。

“房租是按照房屋面积而定,分红则根据客房装修时村民与合作社分担的费用比例来分。”李勇告诉本刊记者,“在装修家里客房时,我自己花了10万元,合作社拿扶贫基金给我出了10万元,这样我能获得的分红是民宿经营收入的一半。到年底如果还有结余,全村人均分。”

这样的村民自建自管模式,在戴维新村、蒙山新村等雅安其他乡村旅游示范村,已经成为范例。而雪山村模式,如今已经成为国内很多地区学习的样本。

农旅融合方案范文第5篇

一、工作举措

(一)紧扣发展,全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

我区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努力开创农村交通发展新局面,营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2018年以来我区累计完成村道窄路加宽、建制村“畅返不畅”整治、旅游公路建设、通组入户公路、窄路面增设错车道等农村公路改扩建项目186.375公里,完成投资15779万元,其中2020年上半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0.575公里,完成投资833万元。

(二)突出重点,深入推进专项工程建设

1.结合全域旅游,努力推动“路旅融合”发展。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推动全域旅游的着力点和突破点,积极探索交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串珠成链”的模式,努力把农村公路打造成全域生态旅游之路。一是建设美丽乡村示范路。探索采用“融资+EPC”的建设模式,引入社会资本1亿元,用于美丽乡村旅游路建设。2018年以来已累计完成35.7公里道路建设。此外,我区还包装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公路50余公里上报省厅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待建设计划下达后将立即启动实施。二是打造全域旅游大环线。以“一路风景读”为目标,重新编制全区旅游环线规划,计划利用现有道路打造115.3公里农旅大环线,串联白马关景区、李调元故里、春花秋月等全区旅游景区、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交通+旅游+产业”的深度共融,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2.结合乡村振兴,努力推动农村公路的提档升级。积极发挥农村公路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保障作用,围绕产业发展布局,建设产业路,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完成产业道路建设60余公里,其中2020年投入833万元,完成产业道路建设10.575公里,便捷、绿色的运输通道为沿线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3.结合脱贫攻坚,努力做好扶贫增收工作。以支撑保障脱贫攻坚重任为目标,以打通贫困地区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为导向,攻坚克难,着力抓好交通扶贫工作。一是实施交通扶贫专项工程。根据各扶贫产业园、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较多的自然村道路情况,按照统筹规划,分批推进的原则,对影响群众出行、阻碍产业发展道路开展提档升级,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1332.5万元,建成扶贫专项道路25.8公里,拆除重建危桥4座,其中2020年完成扶贫道路建设5公里,拆除重建危桥2座,完成投资432.6万元。二是创造公益性岗位。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过程中增设公益性岗位,充分调动沿线受益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引导鼓励他们参与施工建设、质量监督和道路养护,在改善贫困地区交通环境的同时助力增收脱贫。

4.结合民生发展,努力服务和保障民生。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服务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努力做好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实事。一是实施民生工程。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1068万元,建成民生交通道路29.6公里,其中2020年投入350万元,建成民生交通道路5公里。二是实施农村公路窄路面增设错车道工程。聚焦农村公路短板,实施农村公路增设错车道专项工作,2018年累计完成错车道建设442个。三是整治建制村“畅返不畅”。针对通建制村道路路面破损严重的地段开展集中整治,2018年整治建制村“畅返不畅”12.438公里,2020年已完成子汉路白宝村段、子汉路龙形村段、白马关镇小鞍村、罗新路、河黄路广富场镇段、调元镇三渔村村道“畅返不畅”的整治。

5.结合人居环境治理,努力推动路域环境整治。区政府出台了《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各单位目标任务,制定了奖惩办法。今年以来,按照公路路域环境清理基本要求,着重清理公路沿线抛洒滴漏、扬尘污染、占道经营、占道堆物、非交通标志标牌,共排查和消除道路安全隐患30处,制止公路打场晒粮、摆摊设点、堆物作业等活动20余起,清除各类路面障碍物、抛洒物以及堆积物40余处,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0余份。

二、取得的成效

(一)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农村公路的建设,使沿线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出行现状,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使农村地区交通运输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各种特色农产品销售数量剧增,农业生产运输成本降低,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带动沿线青花椒、贵妃枣、金花梨、翠冠梨等特色农业发展,增加沿线群众的农业收入。

相关期刊更多

博览群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光明日报社

民族论坛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中国航空旅游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