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教育存在问题

社区教育存在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教育存在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教育存在问题

社区教育存在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区教育存在问题;提升方略;

在中国,社区教育的形成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的初期,在总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经验得失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社区教育经验,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现在一般认为,农村社区教育就是立足于农村社区,以成人学校为主体、农村社区为教育领域,根据农民年龄、文化、爱好、就业取向等形成的符合农村特点,旨在加强劳动者素质和提升社区文化的教育形式。

一、农村社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农村社区的形成还没有一个长期的时间,不少农民集中居住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再加上农村社区教育的配套没有完全跟上,因此当前的农村社区教育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缺少必要的联系。当前农村社区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能够找准需要培训的对象。综观当前急需培训的对象,理应是刚刚步入社会的“新农民”,即未能考上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这部分人群既易于培训又必须培训,因为他们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源。为此,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必须形成对接,不能彼此分离,导致最终的脱节。

2.缺少必要的认识。由于受到传统的小农思想的影响,不少需要培训的农民都认为接受社区教育并不是他们当前的必须品,不少农民认为,与其花时间接收培训,不如出去打些零工,小富即安的思想制约着更多农民参加社区教育。同时,由于社区管理者对社区的认识不够深入,认为社区教育就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导致社区教育难以顺利开展。

3.缺少必要的资金。当前,农村社区教育更多地属于政府进行主导,因此要想使社区教育有效开展,就必须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4.缺少必要的队伍。农村社区教育难以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社区教师资源有限。一方面,从事社区教育的教师人数有限。资料显示,海安县各乡镇从事农村社区教育的在编人数看,一般一个乡镇不超过8人,师生人数比与基础教育师生人数比,不足十分之一。另一方面,从事社区教育教师的素质有限。专职的社区教育教师几乎没有,更多的教师是基础教育转行的或者是各学校退休的管理人员,业务能力过硬的不多。

5.缺少必要的制度。长期以来,农村社区教育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即使有相应的地区性制度进行保障,在执行的程度上也打了一定的折扣。

二、化解农村社区教育问题的提升策略

1.转变理念,提高认识。与社区管理部门联系,首先引导管理者从“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角度来认识农村社区教育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广播、宣传栏、有线电视等,在整个社区营造出“学习为再就业,学习可谋发展”的浓烈的学习氛围,引导广大失地农民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入手,充分认识、积极参与,进而热情支持。

2.转变形式,学为所用。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由于不少的农民已经很难像学龄阶段的学生进行教育,此阶段的培训应该采取 “学为所用,学有所用” 点对点式培训。即由企业下“订单”(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学校出“菜单”(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开设相关课程,由农民自愿选择),政府来“买单”(培训费用由政府负担)的模式,为失地农民就业提供后续保障,增强农民的学习内驱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农民社区教育一定要立足于受训者的需求,如学校开设了“计算机操作、园艺、蔬菜、保洁、烹调、餐饮服务”等应用类,“书法、绘画、二胡、京剧、象棋”等休闲类课程,让农民按需要参加培训。

3.延伸课堂,提升效率。为了提升培训的效率,社区教育内容要根据新时期培训的要求,一方面,全方位采用了信息化技术的手段,通过计算机、投影仪、OA管理软件等来提升培训的效能;另一方面,根据需求,采取送教上门的形式,以“点对点”式的分散培训,来满足不同时段、不同类别学员的培训需求。

社区教育存在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社区教育 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农村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在此大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应运而生。然而,在多年的农村社区教育过程中,虽然农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但仍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及时解决,否则其将严重影响农村教育的进程,使农村教育的普及遭遇严重考验。本文对农村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1.思想偏见,造成教育不能得以普及

不少人都认为,接受教育是孩子们的事,与大人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在一项统计中表明,在我国农村4.97亿的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37%左右,而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更低,仅为1%。而农村社区教育立足农村,针对农村所需开展各类有关的讲座,通过这些讲座的学习,可以使更多的劳动者掌握从事劳动所必需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经济水平。

另外则是老年人。对于老年人来说,饮食、医疗、保健,这些都是生活所必须注意的问题。人一旦过了六十岁,随着身体机能的衰减,很多病症便随之而来。然而,多注意日常的饮食保健,一些疾病便可避免。农村的老年人,大多对自身的健康水平并不重视,在农村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便足可表明他们的观念,即“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甚至这个原因,农村的老年人群体健康水平较低。他们认为过多关注自己的健康是对儿女的拖累,然而实际上,若一旦将小毛病变成大病症,那才是对儿女真正的拖累。所以农村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农村老年人的守旧观念。

在农村,即便是适龄儿童,也未必都能得到应有的教育。在我国计划生育的提倡下,农村的生育水平较以往也有了显著改善,在很多独生子女的家庭里,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往往将适龄的孩子交由其父母看守,怕孩子太小,在学校“吃亏”。这样造成的结果只能是在他们的孩子步入学校时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大”,而其后考取军校、参军,甚至就业都将会受到影响。女孩没必要上学的观念在农村虽有了显著改善,但仍有不足,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我们任重而道远。

2.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引发群众热情

在不少农村社区,存在的农村教育建设仅限于秧歌、讲座等,由于形式过于单一,在活动起初尚有人参加,随着时间的推进,很多社区活动也就这样消失了。其实,丰富农村的业余生活有很多种方法。例如在老年人群体中比较流行的京剧,便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在农闲时间,可以聘请一些京剧爱好者来对京剧艺术进行指导,也可以由当地热爱京剧的农民组建一支票友会,并由乡镇政府批给他们活动场所,这样可有效地推动京剧艺术在农村的推广,推动农村社区教育的进行。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就要使用不同的方法。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对于老年人可以引发他们的兴趣,而对付年轻人,却未必得心应手。年轻人的观念相对比较新潮,传统古老的东西不能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能够让他们产生兴趣的只能是新鲜的事物。笔者曾见过几个不错的案例,例如轮滑社、跆拳道俱乐部、街舞团等,这些事物在城市较为普及,而在农村却是少有的。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有经验的青年组建团队,并可通过比赛,评比出优秀的团队去市里参加汇报演出等方式多方面促进其发展。

3.管理体制尚不健全,造成农村社区教育滞后

不少农村干部认识不到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一味地把目光投入到招商引资,兴建土木之上,而对于社区教育却少有对策。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社区的教育,必须先改变广大农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鼓励农民主动参与到农村社区教育建设中来,然后选出专人负责本地农村社区教育的运行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农村社区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只有如此方可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4.资金不足,师资、设备不健全

在农村,广泛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即便再建全的体制没有资金的支持也是万万行不通的。很多村干部在农村社区教育刚开始的时候会大手笔地进行资金支持,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在没有获得预期那么好的效益之后便开始慢慢减少投资。其实不然,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本身便是一个立足长远之计,不可能立竿见影,看到实际。农村干部应该支持本地教育建设,给予支持。相对而言,由于农村本身的经济因素限制,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正所谓再穷不能穷教育,从事农村社区教育的有关人员可以多方融资,积极拉动周边一些企业或者个人进行捐助。

农村的师资力量略显薄弱,当地有关部门也应加大对农村教师的补助,聘请更多优秀的教师前来,并定期对已有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具有更为坚实的教育基础。另外,一些必要的设备或场所,比如老年人健身器材、晨练广场等,这些都是必须具备的。

推动农村社区教育建设,图书是必不可少的。不少农村社区都有图书馆,可是却鲜有农民前来翻阅。图书馆的图书一定要对农民的口味。农村的受教育情况本就不高,给他们看红学研究,自然看不下去。这里可多购进一些茶余饭后的闲书,还有病虫害治理,饮食健康,家庭常用医疗小妙方等,这些都是农村生活所离不开的,自然对口,农民群众也有兴趣读下去。

社区教育存在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 建设 教师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

一、我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

我区学校布局分散、基础较差、规模小、资源短缺,整体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不高。同时受恶劣自然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等限制,广大农牧民及其子女信息缺乏、观念落后,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传统的模式和方法、按部就班地发展西藏教育,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差距比较大,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技术能够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使教师能够尽快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与内地发达省区的差距,实现西藏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2006年我区启动了全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到目前为至,除阿里地区外,全区各地(市)共300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并参加了国家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育人员·初级),全区共有2143名中小学教师通过了考试,通过率为57.25%。

二、我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自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这项工作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计算机基础知识差

我区中小学教师在上学期间很少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的比较少,操作能力相对比较低,与内地的教师相比,在计算机应用能力上存在着差距。特别是我区的藏文教师,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对汉语的理解能力比较低,而计算机语言又是以汉语为主,造成这部分教师平时很少用计算机,更不用说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作,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区域认识不平衡

我区地域辽阔,人口分散,各地(市)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造成各地(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认识的不平衡。如拉萨市、山南等地区充分认识到了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建设计划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相对比较高,能够熟练地操作电脑,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整合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阿里地区,地处西藏自治区西部,教育基础比较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传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差,目前,该地区还处于计算机扫盲阶段,离全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要求还相差很远。

另一方面,部分教育行政部门认识不到位,有些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性,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视为普通的计算机培训,忽视了对培训工作的政策制定;还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界限不清,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信息培训等同起来,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性。

3.学校教育技术环境建设不同

我区各地(市)各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同,网络条件不一样,学校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建设条件相差很大。一项调查显示,那曲地区80%以上的人认为学校教育技术环境很差,而拉萨认为很差的不到20%。尤其是农牧区的学校电力资源十分紧张,有的仅是勉强维持照明。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了电教设备,缺乏后续资金,电教设备也只是摆设,发挥不了作用。一位老师这样说:“学校供电不足,电脑是好东西,但没有电,它啥也不是。”这充分说明,我区要想做好全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培训工作,就要解决最基本的问题——供电问题。

4.语言上的障碍

到目前为止所使用的教材和平台绝大部分是汉文版,而西藏一部分藏文教师,由于语言环境的影响或长期从事藏文教学,因此对汉语的理解能力比较低,尤其是在农牧区的学校,还有一部分45岁以上的教师不懂汉语,这些教师无法正常地参加培训,培训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还有一些一线的骨干教师没有能力完全用汉语授课,经常是以藏语为主,汉语为辅的方式培训,从而存在着对新的单词翻译不准确,意思不到位的现象。

三、加强我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能力的对策

1.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

具备初级教育技术能力是我区近期对中小学教师(含学校领导)的要求,为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促进广大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我区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即从2009年起,1961年12月31日后出生的城镇中小学教师(含学校领导),从2010年起,1962年12月31日后出生的乡村中小学教师(含学校领导),取得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证书是晋升高一级职称、续聘现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

2.学用结合,提高自身能力

要想提高我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技术能力的认识,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农村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利用“班班通”工程,把培训所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去,提高自身的教学技术水平,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果,做到边学边用,学中有用,用中有学,减少各地(市)发展水平的差距,拉近与内地发展的距离。

3.要把好的政策用好

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证书与教师评聘、继聘挂钩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积极性,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

4.成立评估专家组

社区教育存在问题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阐述糖尿病护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方法:综合分析糖尿病护理的现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结果:针对糖尿病社区护理中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结论:通过对糖尿病社区护理的探讨,使得糖尿病社区护理能得以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护理;存在问题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而居于第三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有效的控制治疗糖尿病不单单依靠药物,还要结合运动、饮食、心理等多方面,其预后有赖于患者自身管理和控制1,而这同时就需要社区护士参与指导、监督和管理。

1、 社区护理干预

1.1 建立健康档案 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社区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固定的联系,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个体化指导,定期发放健康知识手册,这样能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配合。

1.2 监测血糖 选择符合标准的血糖仪,由患者定期到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测量,行动不方便者由护士到患者家中测量,并做好记录。

1.3 健康教育 可采用医学讲座、定期出宣传板报、赠送宣传画册、组织看录像等形式,定期举办。

1.4 行为干预 指导患者定时定量进餐,选择糖尿病饮食,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监测体重。

1.5 药物控制 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并做到定期复查,指导识别低血糖等常见不良反应。

1.6 运动疗法,控制体重

1.7 心理干预 糖尿病病程长,为终身性疾病,治疗效果不明显,给患者造成了许多心理障碍,这些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社区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加强患者积极的情感体验,保持稳定、愉悦的心理。

2、 糖尿病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2.1 糖尿病教育不够深入、持续 有研究发现2,我国糖尿病患者对基本知识、检查治疗和自我护理知识普遍缺乏了解,有47.9%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从未接受过糖尿病教育;曾接受过糖尿病教育占60.3%。88.4%的患者愿意积极配合治疗糖尿病,90.7%的患者认为接受糖尿病知识教育非常必要,说明绝大多数患者渴望接受全面系统、持久的指导,从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而现阶段,糖尿病社区教育主要的实施者是社区医生,护士和营业师需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3。

2.2 社区护理人员人数缺乏,缺少系统训练国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重缺编,临床护理工作量大,社区服务对象和社区护士比例 严重失衡,且大多数社区护理人员均未接受过正规的糖尿病知识训练,对糖尿病知识掌握不够,理论上存在不足,知识结构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致使护理时不能及时发现相关的危险因素,不能有效地指导患者如何避免这些因素,成为制约糖尿病社区护理发展的重要原因。

2.3 社区护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缺乏社区护理方向性指导和社区护理规范化管理制度、社区护理质量标准、操作规程等,涉及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法律、法规、操作程序等尚待完善,社区护理和家居护理缺乏社保的必要支持,社区护理目标和工作内容不明确,极大地制约了慢性病社区护理的开展。

3、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3.1 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 在糖尿病教育的形式上,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健康知识讲座,印发健康知识宣传单、定期出宣传板报、赠送宣传画册、组织看录像等形式。教育形式多样化,具体、简单易懂,避免过于专业化,枯燥乏味。制定计划表,有计划的组织健康教育讲座,记录到会者名单,对于不方便或不积极参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主动联系,单独面授,个别指导,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普及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3.2 加强对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应系统全面的培养社区护理人员,以适应社区不同于医院临床的特殊工作模式。各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糖尿病护理队伍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从事糖尿病护理3。只有具备较深厚的护理专业知识,才能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知识传授给患者,合理指导患者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

3.3 疾病筛查,防治并重动员社会、家庭力量,通过普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教育,增强疾病的防范意识,使社区35岁以上居民尤其是糖尿病高危人群积极参与居民周期性体检活动,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社区居民防病、治病意识,让患者获得糖尿病教育的主动权,参与自身的护理与治疗工作。

糖尿病史慢性终身性疾病,积极治疗,配合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可以有效的控制,延缓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由于患者重视程度、文化程度、家庭支持系统等因素的区别,患者在糖尿病治疗的配合程度也有很大差异。社区护理是贴近居民大众的护理,在社区,患者和护士能建立协议式的友善的合作关系,有利于糖尿病社区护理或糖尿病家庭保健的开展。目前我国的糖尿病社区护理实践还不够成熟,但随着社区医疗的日益重要,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糖尿病的社区护理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完善,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 衬,梁仁瑞,邱丽清。糖尿病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模式【J】。中国健康教育,2001,17(4):244-245

[2] 范丽凤,朱筠菌,张小群,等。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状况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2-54.

社区教育存在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学;探索

我国老年人在人口比例中逐年上升,为解决老年人患病以慢性病为主问题,我国正建设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护理人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主要生力军,绝大部分社区卫生工作将由社区护士承担。如何在护理教育过程中,提高护理人员开展社区护理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成为护理教育过程中重要课题。结合社会实际需要,我校教学改革过程中把《社区护理》作为重点改革实验课,从培养目标、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注重实践教学的探索。

1调整课时安排,增加实践训练

我国现行《社区护理》教材存在内容宽泛,杂而不精。许多内容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学科重复。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已经掌握,重复教学是教学时间的浪费。教改组在备课过程中与相关教师沟通,压缩重复内容,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调整前理论课时64学时下降到18学时,实践课时16学时上升到62学时。知识传授过程更加形象、逼真,易于理解并能掌握[1]。对比改革前后,改前理论成绩平均在85.6,改后84.9;实践成绩由平均78.4上升到90.2。分析原因,首先教材内容重复对于提高成绩无多大益处,学生对于重复内容反感,影响学习效率。其次实践的教学大量开展练习了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护理水平,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克服实践操作过程中紧张心理,提高了实践成绩。再次编写社区护理教材的人员缺少社区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社区护理教材都是借鉴国外、预防学或按照自己的理解编写的,难免出现理论与现实脱节。通过调整改变了学生的观念,认识到社区护理重要性。

2理论教学多样化,加强课堂互动

理论课改变填鸭式教学,注重实用。对于概念、原则、分类理论性内容主要靠学生自学,教师释疑的方法解决,学生理解上没有难度。实践性强的步骤、方法、评价等知识点采取角色扮演、视频演示、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与老师在互动中学习,摆脱三尺讲台的局限性,无论从距离上还是心理上都与学生更亲近,清除了师生间隔阂,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习功能,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注重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现和丰富、深刻、具体的实践锻炼,改变学生被动的教育状况。作业的形式既有传统的知识点的书面作业,还包括要求学生完成课程中社区实践内容,与周围的老年人、成人和儿童的交流沟通,分析存在健康问题,记录交谈过程并总结心得,训练判断能力及沟通能力。组织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教师也受益匪浅,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

3平衡现实与理论脱节,开展实用性训练

我国医疗模式处于转型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大多在服务中心开展,入户服务很难开展,如家庭护理、家庭访视等。实践教学难以完成实习目标。我校用三种途径解决以上问题。第一开展模拟教学,模拟教学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病例可以多样化随机再现,操作安全,纠错性强,有利于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2]。护生在课前分组针对所选实践课进行主题文献查询,内容要具体、可行性强,充分还原护理对象真实的需求;制定模拟方案,积极排练,体现真实场景。临床模拟教学通过模拟临床情境,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3]。第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活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开展活动,学校以学生作为人力资源,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经济与技术支持,开展入户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会人际间交流的差异性,训练了入户技能和沟通艺术,弥补模拟教学不足。第三组织实践交流活动。在模拟训练和实践活动后,组织教师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活动。通过交流解决实践教学接触面过小问题。及时做好教学评价反馈工作,使护生真正理解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的相互关系及我国现行医疗卫生政策和社区护理发展方向[4]。

4重视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教育

为了培养优质社区护理人才,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充满感恩精神,对护理对象具有非凡的爱心,对自己从事的护理事业具有奉献精神。从护士素质、法律意识、管理、物质、环境、病人方面分析了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针对性地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及法律意识以保证护理安全[5]。媒体曝光了个别护生虐婴、虐尸事件,充分证明对现代护生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及爱心,实践教学中遇到弱势群体,组织学生进行献爱心活动,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剪指甲、洗脚、捐款等。这些人大多数生活环境差、自理能力差、理解能力有限。利于培养学生不拍脏、不怕累、爱心和爱岗敬业精神。只有学生具备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较高专业素质,才能在护理行业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做好社区护理工作。

通过《社区护理》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学风,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就业观念有所改变,去社区从事基层护理服务的意愿明显提高。《社区护理》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探讨更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教育教学方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覃业宁,官江.护理本科生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0,13:149.

[2]张明亚,罗良平,赵辉.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发展方向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7):646-647.

[3]万学红,孙静.现代医学模拟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