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老龄化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经济影响
一、中国人口发展的现状
1.我国是一个人口规模庞大国家
我国拥有13亿的人口,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
2.流动人口规模庞大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中国国内人口流动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据专家预测,农村劳动力中还有1/3可能转移出来,成为流动人口。
3.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升高到118.06,严重偏离了正常值106。
4.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 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它以老年人口系数作为衡量的指标,指的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的数量在该地区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如果老年人口系数越大, 说明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就越高。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按照国际老龄化标准来看,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老龄化社会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突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现在我国的退休养老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仅仅覆盖了少数的国企职工和城市人口,而广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群陷入了着既不能依靠国家养老,又难以依靠子女养老的两难境地。
2.社会老龄化使得作为社会财富生产者的劳动人口将相应减少,由此降低整个社会的财富生产能力。我国的许多企业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需要供养的退休职工大于在职职员,这就成为企业生产与发展的重大负担。
3.与此同时,社会老龄化必然导致人们必须储备更多的资金来应对老年医疗的需要,这样就会降低社会的消费能力。
4.社会老龄化对社会公共物品的提供和国家财政也带来了挑战。在老龄化的过程中,我们慢慢会发觉,养老设施变得越来越缺乏而育儿设施会变得越来越富余。同时全社会的医疗费用也将大大增加,财政就要承受更大的负担。
四、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速度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即由于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国家必须增大税收和财政预算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这样就会加大企业的成本,影响企业在扩大再生产方面的投资。
(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劳动力的供给方面。中国现阶段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仍在增加。据专业人士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从1998年劳动年龄人口7.9亿增加到2020年的9.2亿。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面对的将是劳动力过剩,就业难的问题。
(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因为年长劳动者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不如年轻人,因此劳动力的老龄化容易给技术更新和行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发展变得十分被动。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分配的影响
在人口老龄化和现代化的影响下,老年人与中青年一代人之间在利益分配的矛盾可能会更突出一些。退休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了社会保险费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大幅度的提高,在职人员逐渐感觉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用的压力过大,于是出现了两代人之间究竟“谁养活谁”的说法,反映了我国当前代际矛盾的特点。
3.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就对储蓄的影响而言,首先由于工作年龄人口的相对减少和老年消费人口的大量增加,使社会和个人储蓄能力相对下降。其次,国家、企业和个人增加对养老保险的投入,也可能会减少在职员工的实际收入水平。再次,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总的消费人口增加和个人消费时间延长,因此也可能导致社会储蓄的下降。
就和社会投资的关系而言,老龄化使社会的储蓄出现相对或绝对下降,因此国家或银行的投资必然受到影响。人口老龄化对投资的影响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应该是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4.人口老龄化为市场发展提供的机遇
(1)老龄化为消费品市场提供的机遇
老年人的消费需要一般体现为保健、实用和方便。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占社会总的消费份额的比重在不断提高,而且由于老年人消费的特殊性,因此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也要发生明显的变化。我国老年市场虽然有所启动,但几乎还是一块未被开发的领域。我们更应该看到,在人口老龄化的后期,有关老年医疗保健的市场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我国老年市场发展的人口学与经济因素
叶阿忠,男,福建三明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计量经济。
陈生明,男,福建福清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量经济与区域经济。
摘要:伴随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断加快的经济增长,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在悄然发生变化,然而城镇居民消费率却不断下降。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半参数计量经济模型对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儿童抚养系数对居民消费具有正的影响;中国老年抚养系数的变化对居民消费呈现先抑后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如何扩大内需,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改善提出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儿童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居民消费率;面板半参数计量经济模型
一、引言
201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5.7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600亿美元,跃升至中等收入国家,根据世界银行在201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居民消费率尚处于世界偏低水平。从1993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居民收入的稳步上升,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居民消费率呈现长期的下降趋势,根据中国社科院的《社会蓝皮书》显示居民消费率从1997年的43.3%到2012年的32.9%,年均下降0.45个百分点。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为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奠定基础,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但随着近三十年来生育率持续下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正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人口老龄化特征在不断显现。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开启了研究社会不同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先河,该理论认为人们为了平衡一生的消费总是在年轻时储蓄,年老时依靠年轻时的储蓄消费。因此基于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的理论基础,有关我国人口结构变动与消费率的关系,国内外不少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总体来看,国内外研究者对人口结构与消费/储蓄的关系有如下几种观点:
第一,老龄化有利于消费增长。Leff(1969)使用74个国家的截面数据,通过计量检验,认为社会存在较高的老年人口比例不利于储蓄的提高,换言之,对消费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舒尔茨(2005)在生命周期储蓄理论基础上,使用16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多种动态面板回归模型计量检验了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其研究结论支持了生命周期理论的观点。
第二,老龄化不利于消费增长。Modigliani & Cao(2004)采用中国1953~2000年时间序列数据,对人口老龄化与储蓄率的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得出了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出现高储蓄的一个重要原因的结论。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关系,实证分析过程中,首先对城镇居民消费率和老人抚养比等解释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然后通过比较面板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固定效用半参数面板模型的3种模型,,来探究少儿抚养率、老人抚养比与城镇居民消费率的关系。
(一)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大多数面板数据在时间维度上是非平稳的,为了避免伪回归,需要对主要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本文利用LLC方法(2002)对各变量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表1的检验结果表明ROC、GRPI、YD、R、INF、RUI和OD均为零阶单整。
(二)模型比较与估计结果
前两个回归结果显示:(1)少儿抚养比(YD)对城镇居民消费率(GRPI)影响系数显著为正,少儿抚养比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消费率就相应增加0.76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家庭新生儿数目的减少,父母经济负担减轻,家庭支出相应减少;(2)老年抚养比(OD)对城镇居民消费率(GRPI)的影响系数为负,但其影响非显著,其原因在于老人的消费偏好相比于中青年阶段较为保守,由于我国的养老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善,因此刚步入老龄阶段的老人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因此在这一阶段,社会老龄化的增加会对整个社会消费带来正向作用。(3)此外,其他解释变量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实际利率R与居民消费率呈正向关系。但由于我国在(1989年-2012)年间的样本期间实际利率在零附近上下波动,因而总体而言实际利率的变动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老年抚养比是本文重点考察的变量,前两个回归结果显示代表老年抚养比的OD对城镇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并不显著,那么老年抚养比和居民消费率之间没有关系吗?显然不是,本文尝试使用固定效应半参数面板计量模型来做进一步的调整,采用Epanechnikov核函数和固定窗宽局部线性工具变量估计,并通过R、Eviews、Matlab和Gauss软件来实现半参数面板滞后模型估计。
其中偏导数图的横坐标表示人才外流变量RMit;纵坐标表示其对技术创新的偏导数(・)RMit,即为每提高一个单位的人才外流量引起技术创新能力的变化率。
从图1可以看出:(1)整体上,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当OD接近16,当老年抚养比低于OD时,偏导数值为负,但随着老年抚养比越来越高,社会老龄化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将越来越大,此时老年抚养比的正效应一直大于负效应。其原因在于,当一个社会步入老龄阶段时,老年人口上升,人口红利减少,社会用于积累和投资的产出就会减少,未来的人均收入就会降低,从而抑制消费增长。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理论分析,并利用中国数据对若干相关问题进行了计量检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少儿抚养比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
第二,当一个社会在步入老龄化阶段之初,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扩大,对整个社会的消费具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会逐渐减弱,当老年抚养比超过一个特定值,即当老龄人口超过一定规模时,对社会的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随着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加大对老年人的保障力度,完善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险体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发展与老年人相关的娱乐健康产业,使他们愿意消费、乐于消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老年人的消费信心。(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Leff,N.H.1969.Dependency Rates and Savings Rat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Issue 5:886-896.
[2]Li Wenxing,Xu Changsheng and Ai Chunrong.2008.Impacts of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 China:1989-2004.[J]Economic Research 7:118-129.
[3]王志刚.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老龄化是指60岁和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10%以上(或指65岁和65岁以上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地区或国家.龄化社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与科技不断步,社会生活稳定,生育率和死亡率同时降的必然结果。根据联合国预测;不论发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增长速都将超过总人口的增长速度,高龄人口增长速度将超过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以,进入21世纪后,全世界都将先后完成龄化。人们称21世纪是老年人的世纪。世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和地区有46个,并且正在向高龄化方向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建国以后,随着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导致了70年代以前高生、低死亡、高增长的人口激增。70年代以后,由于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人均寿命延长,使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从1982年开始表现出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的特征。我国人口学家预测:2000年全国总人口为12.7亿,老年人口为1.3亿,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为25.5%,平均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中国老龄化来势猛、起伏大、速度快,是世界人口老化史上罕见的。目前中国有老年人9000万,其中只有2100万享受退休金和免费医疗,然而10年内退休职工将翻一番,达到4000万人,年退休费近千亿元。203。年,退休职工将达到一亿人,年退休费达到3000亿元以上。
在退休职工上升的同时,在职职工比例却在下降,据经济日报公布的数字:目前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之比为7:1,到2。。0年下降为4.1:1,2030年下降为1.8:1。老龄化社会与现今社会政策之间存在的矛盾还不光在经济上,在人口间题上,平均寿命的延长,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实现,独生子女成婚后,必然使未来的老人家庭“空巢阶段”(指无子女在家)延长到20年左右(以70岁为预期寿命),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势必向社会养老发展。而社会又无经济能力全部给予承担。尤其是亿万农民的社会养老更难实现。与人口结构老化相联系的是医疗服务和卫生资源分配间题,老年人口增加,疾病体质必然增加,衰老无逆转可能。但是,现代高科技的医疗服务可以提高治疗水平,降低人口死亡率,继续延长老年人的寿命;但同时又产生两个新问题,一是病残老人增多,二是新器械、新设备价钱昂贵,必然使医疗费用急剧增加。有限的资源和普遍的延寿的要求将使医学处于两难境地。社会老龄化迫使我们重新考虑中国卫生服务和卫生投资方向以及伦理观念问题。
据老龄人口已占12.46%的上海市调查,1987年全市医疗费用为1982年的3.3倍,年平均增长率为49%。费用上涨过快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价格调整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等。其中最需要重视的是,老年医疗费用负担问题将变得越来越严重。1986年市区人均医疗费为52.13元,其中老年人的医疗费为一般人的2.09倍多为30岁以下人群的4倍。而且,医疗费用随着享受医疗免费待遇的提高而提高,享受全免费的公费、劳保医疗的人群存在着因过度利用而造成浪费的现象。卫生资源的分配是国家确定卫生工作发展方向和重点防护人群的基本工作。在世界性的人口老化中,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是各国政府将无力从经济上维持老年人已有的各项福利开支,其中最主要的是老年人的退休金和医疗保健费等。法国有人研究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所花费的医疗费,9/10用在最后那三四年上。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逐渐加重,我们应该尽早按照未来老龄化社会的需要来考虑目前正在实行的医疗服务方式和卫生资源分配方案。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四点值得分析。第一,现行的卫生资源分配的思想实际上是重治轻防,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高精尖设备和对个人的检查治疗上,医院努力用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提高创收水平,另一方面,医院在群体防治上资金缺乏,以致出现了上海、新疆甲肝大流行,造成数千群众的疾病体制和数亿元财产损失。
这里有卫生资源分配问题,也有医生个人所得不公正的问题。第二,我们的医疗卫生服务缺乏对人的劳动价值评判,使多数具有普遍意义有劳动能力的群体享受卫生经费较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实际放到了大城市、大医院,基层缺乏高级医师,劳动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受到忽视,导致许多病根种植在成年群体阶段;相反对少数公费医疗的疑难病、高危病人,医院则鼓励用高费用表示对病人的高人道,尽最大努力拖延病人生命,而不管这种治疗的效果是否节约卫生经费或真正有利于病人和社会的需要。至今还有一些医院存活有植物人,这是以对多数人卫生保健经费的剥夺为代价的。而对自费医疗的人,社会没有医疗保险,医院也无与其公费同等对待的可能性,其原因是我们医院改革中实现的承包制与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不挂钩,其结果仍然是医生赚医生的钱,病人得病人的病。资源分配相差如此悬殊,显然与人人享有健康保健的公正原则相悖。第三,这种从出生(独生子女)包到死亡的资源分配方法,实际起到了鼓励群众吃药,而不是鞭策其锻炼自身素质的作用。第四,目前医疗体制和卫生资源分配方案只能使医疗费用始终保持膨胀的势态,更经受不起老龄化社会的冲击,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国民经济发展所能承受的范围,也是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难以接受的。现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无力承担职工的医疗费开支,还有的企业对飞速膨胀的医疗费采取种种金额限制措施,这些做法将对劳动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深刻的影响。所以医疗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我们必须面向未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化社会的卫生资源分配体制。我个人认为,适应老龄社会的卫生资源分配的体制应基于以下几个基本思想来建立。
一、中国直到21世纪中期也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日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经济总产值仍将居于世界后列;为摆脱贫穷和落后,址根本的还是要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刁‘能逐步解决全社会范围的“老有所养”和缓和人口老化的消极影响问题。所以,对老龄人口的社会福利不可不给,也不可多给。否则,今日作为承担社会赡养重担的成年人进入老龄阶段时,社会如因福利开支过高而给予裁减时,往往容易导致新的社会动乱。
二、对老龄化社会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卫生经费的增长既要考虑到国情国力的发展,又要努力跟上人口老龄化的步伐,还要有专门经费作为老年医学保健和研究的经费。所以对老龄化社会的国民经济分配和卫生经费的增长率要有前瞻性研究。#p#分页标题#e#
三、在卫生经费的分配中,应把“少化钱、多办事”和实现“对简单病的简单处理”放到优先位置考虑。中国人创造的a赤脚医生”、合作医疗、三级医疗卫生网,外国人创造的全科医生、社区医疗、医疗保险制度都是在节约卫生经费上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这些建立在社会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的所谓“大卫生观”的医疗体制应该成为现代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
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控制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生命的发展法则纳入社会总人口结构图所控制的范围,并努力使社会人口结构图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在这里我不同意宋健同志关于人口控制的四个因素中,只有生育率是可控因素的理论。我认为:中国的人口控制在进入老龄化阶段后,不仅要继续抓紧人口生育率的控制,还应力争控制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延缓人口结构图向长方形或倒金字塔形发展。故医学界参与社会人口的控制工作,不仅在计划生育方面,在预防人口老龄化发展上也完全有能力大有作为。比如,开展老年病研究,增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努力使其生理年龄保持可以继续为社会服务的状态,延长其潜在的劳动能力的时间,相反,对生命质量进入临界点的危重病人则减缓其痛苦,或给予安乐死之配合。这既是出于人道的考虑,也是从卫生经济角度考虑的结果。
五、加强对中国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研究,根据老年人的平均生理水平,制定出与其实际年龄相适应的健康年龄值,该年龄值可以成为医务界进行医疗—成本—效益分析的标准尺度,也可作为医院高科技、高费用的医疗禁忌表,对达到禁忌标准以上的危重病人,医生可以停止救护。
银发危机并不远
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危机,将在不久的未来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
随着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人口相继步入老年,我国已正式进入老龄社会。2010年后,中国就进入老龄化高速期,到2032年的22年间,老年人口比率平均每两年就会提高1个百分点,直到2053年后老龄化速度才会慢下来。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一是高龄老年人口数量迅速提高,达到2400万,占老年人总数的11.8%。到2025年之前,我国的高龄老年人口将一直保持年均100万的增长态势。二是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达到3750万,占老年人口的18.53%。2014年将增长到近4000万人。三是慢性病患病老年人数持续增加,2013年已突破1亿人。四是空巢老年人口数量继续上升,2013年已突破1亿人。
赡养比例急剧上升
过去,每个城市家庭有3~4个子女,即6~8个人赡养4位老人,农村家庭一般子女数更多,年轻人的养老负担比城市更小。但是,近30年来,计划生育政策和观念改变导致生育率持续下降,使得我国的家庭人口规模下降,“421”型的三代家庭供养结构已成为社会主流,而社会生产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促使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子女的养老负担更重。
养老金替代率低于国际警戒线
根据2013年社科院白皮书的相关数据,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给付水平经过10年连续调整,目前月均仅2000元,平均养老金替代率从改革初期的60%以上下降到40%左右,低于国际劳工组织1952年《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的55%的警戒线,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则更低。
目前,世界上实行养老保障的国家中,78%的国家养老金替代率高于60%,替代率在40%的仅有6个国家,低于40%的只有海地(33%)。中国的养老金给付水平在世界上位于后列。
老龄产业潜力巨大
中国养老产业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2010年市场规模达1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8万亿元、2030年达22万亿元。与此同时,老年人拥有可观的消费能力,2010年老年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占6%,预计到2020年将占12%,到2030年将占15%。
在现行的养老体系金字塔中,塔底是大家熟知的基础养老金,塔身是企业年金,塔尖是个人养老储蓄。但现实中,这个金字塔形的三级体系并不牢固:基础养老在人们退休后只能提供最基础的养老保障,仅靠基础养老金恐怕会导致退休后生活水平骤降;企业年金覆盖面窄;而个人养老储蓄在国内则存在储蓄收益过低、跑不赢CPI、跑不赢社会平均收入增幅的隐患,个人养老金的投资增值势在必行。
国际上所说的老龄化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域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就代表这个国家或地域的人口处于老龄化阶段,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中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2273万人,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因此,我国不仅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指标,大大超出国际上的共识。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老年人面临着……服务、照料、精神关爱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加强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方面需求,既是中央的战略部署,又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1]
作为国家公益文化单位,公共图书馆对于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2.公共图书馆有推进老年人阅读的责任
2.1推进全面阅读是图书馆自身职责
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公共图书馆担负着向广大群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使命。作为公益单位,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大众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要的职责。
公共图书馆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应遵循“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让群众得到免费、公平、公开和满意的服务,特别是让弱势群体之一的老年人满意,这是公共图书馆必须履行的社会职责。
2.2满足老年读者的需要是衡量图书馆是否落实其服务职能的标准之一
老年人为社会奉献了一辈子,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财富。在他们需要安享晚年的时候,公共图书馆应尊重爱戴老年读者,以老年读者的需求为己任,把服务落到实处。作为社会公众学习知识、研讨问题、信息交流、休闲娱乐中心的公共图书馆,适应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高度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有的放矢地做好老年读者的服务工作,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应该成为公共图书馆研究和致力解决的课题。
2.3图书馆提供的书刊和服务是老年人有效的精神寄托
对于老年人而言,退休意味着他们的社会生活缺失了工作空间,因而图书馆这一“社会空间”对于他们的意义更加显著,也必然承载更多的责任,成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力量之一。
老年人退休后容易产生孤独感,认为社会不再需要他们,容易怀疑自身价值,因而需要寻求精神寄托。另一方面,现代老年人的求知愿望越来越强烈,对提高自身素质、修养越来越重视。因而承载和累积着前人智慧结晶的书刊典藏,能为老年读者提供精神寄托,精神食粮和精神指引。
3.公共图书馆如何为老年人阅读提供良好服务
3.1从老年读者需要出发,设置老年人阅读专室
社会老龄化的形势只会日益严峻,到图书馆的老年读者日益增多,公共图书馆有必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关注这一社会现实,并切实为中央加强发展老龄事业的战略承担己任。
因为西方国家的老龄化状况比我国出现得早,不少西方国家已经专门设立了老年图书馆,有针对性地落实为老年人提供阅读以及相关服务。
我国也有一些先进的省市走在了前列。
“温州市图书馆老年分馆是全国首家拥有独立馆舍的老年图书馆,馆内设施齐备,设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多功能厅等等。”[2]
“2001年10月24日,山东省图书馆老年人阅览室正式免费对老年读者开放,这是全国首家省级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阅览室。”[2]
“河北张家口市图书馆早在1988年就设立了专门的老年阅览室。”[2]
根据国外和我国先进图书馆创办老年图书馆或老年阅览室的经验,要切实落实为老年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我们需要在以下几点多下功夫:
3.1.1了解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有针对性地采访文献
关注老年读者的阅读倾向,根据老年读者的借书数据做好数据统计并做好调查统计,
科学了解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及时了解出版动向,留意适合老年读者身心健康的书籍。比如,由华龄出版社和专门从事老年健康产品开发的北京基恩爱生物技术公司共同策划出版的“夕阳美华龄书架”系列丛书,是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而编撰的。这种专门针对老年读者的书籍图书馆在制定文献采访计划的时候应当重视。
3.1.2提升对老年读者的服务质量
图书馆管理员要从根本上认识老年读者是我们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要知道我们也一定会有成为老年人的那一天。所以像对待亲人一样发自内心地为老年读者着想,才能给老年读者提供贴心的服务。
老年读者由于生理原因,视力,听力和行动敏捷度都和年轻人没法比,所以需要图书管理员付出加倍的耐心和精力。
3.1.3人性化设置老年图书阅览室区域划分
在老年图书阅览室区域划分上,也要充分考虑老年读者的特点,除了传统的安静阅读的区域,还可以设置多媒体视听区,方便老年读者讨论交流的互动探讨区。……
美国新泽西州的OldBridge公共图书馆实施了一个“老年空间”的项目,辟出专门的空间设立一个区域,老年用户在舒适的环境里面,除了阅读图书之外,还能够互相聊天、看电视、听音乐、看电影、喝咖啡、上网冲浪。辅助设备及电脑软件,也能够方便视力不好的用户使用。这样的实践,在实现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上,还应用了图书馆休闲功能,使老年群体实现“乐活(LOHAS)”生活。
3.2广泛开展有益老年读者身心的活动
老年人大多都是退休后赋闲在家,因工作中断的原因,与社会交往和接触的机会也相对的减少,而公共图书馆如果能广泛开展有益老年读者的活动,培养积极的老年生活方式,就能更宽泛地推动老年读者的终身学习。
为老年群体定期举办培训班和俱乐部活动等丰富其退休生活。例如,摄影绘画,花鸟虫鱼,养生保健,读书交流……都是老年人的关注点。开设阅读俱乐部,以书会友。阅读俱乐部可以为老年人的继续社会交往搭建平台,成为志趣相投的老年人沟通联系的桥梁。
鼓励一些学有专长的老年读者开办讲座。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使老年人展示了才华,发挥了余热,又可以促进图书馆服务的开展。
开展老年计算机及网络相关知识培训。老年群体文化程度也逐年提高,其对信息的需求将比现在更为迫切。对老年读者普及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操作,不但帮助老年读者在图书馆更好搜索和利用图书馆资源,也可帮助他们在家中享受图书馆的服务。
3.3公共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建立合作可更大程度推进老年人阅读
公共图书馆单方的力量比不上社会各资源结合起来的凝聚力量。我们可以采取合作共建的方式,协调老干部局、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区域服务点、为老年读者提供更为高质量、周到细致、方便、近距离的服务。各老年机构长期与老年人打交道,为老年人服务,对老年人的了解比较全面深入,且在组织老年人活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因而公共图书馆利用它们这方面的优势,可以更好为老年读者服务。
全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简称“星光计划”,使用福利基金和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投资的100亿元,在全国10万个社区居委会和农村乡镇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城市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和农村乡镇敬老院,以供老年人娱乐、健身和学习,受益老年人超过3000万。公共图书馆的阅读基层化目标和”星光计划”有重合之处,因而双方合作,可以各扬所长,使目标落实更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