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居家养老的问题及对策

居家养老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居家养老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居家养老的问题及对策

居家养老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及对策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问题及建议 人口老龄化下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调查研究 社会工作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推进 浅析苏州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与发展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现阶段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析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策探讨 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探析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浅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居住郊区化背景下城市老龄人口居家养老模式与环境需求问题 西部城市社区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庄琦.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出路[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4):13-15.

[3]刘玉芝.关于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政,2009(5):36-37.

居家养老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 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模式建议 中医药在南非的发展现状及传播策略 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现状及传播策略研究 浅谈北京市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北京市柔道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北京市保健用品发展现状及监管情况的研究 蕲春县李时珍中医药文化 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医药博物馆发展现状及建设方向初探 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北京市居民对中医药的选择和利用及偏好调查分析 国外中医药发展现状 北京市卫星城发展现状研究及建议 北京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北京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现状 北京市芦笋科技和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北京市对口支援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 北京市蔬菜副产物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宋卫东,赵巍.北京西城社会养老服务现状需求分析[N].中国社会报,2015-5-4.

[4] 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N].北京日报,2015-2-25.

[5] 徐晓玲.北京市养老机构现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6] 苏群,彭斌霞.我国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料需求与供给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4(5):19.

[7] 肖建伶,杨艳旭,钟源,等.北京市养老院发展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的探讨――附50家养老院的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5(22):3351-3353.

[8] 窦玉沛.建设中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力推现代养老服务业发展[J].社会福利,2012(6):35.

[9] 王莉莉.基于“服务链”理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供给与利用研究[J].人口学刊,2013(2):50-51.

[10] 谢春玲,赵雪伶,谷月.我国养老护理发展的困境与改进意见[J].商情,2013(41):171.

[11] 武萍,付颖光.对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法律保障的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16(11):108-110.

[12] 徐娟芳.可穿戴设备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设计策略[J].包装工程,2016,37(12):126.

[13] 唐钧,赵玉峰.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政策思路[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4):56-57.

[14] 陈友华.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J].人口学刊,2012(4):52-54.

[15] 彭艳芹.国内城市居家养老的研究综述[J].社会工作,2010(3):11-13.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关于征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基本要求》等三项标准意见建议的公告[EB/OL].2014-10-14.http:///article/zwgk/tzl/201507/20150700852073.shtml.

[17] 杨继瑞,薛晓.社区居家养老的社会协同机制探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6):106.

[18] 祁峰.完善我国居家养老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4(1):37.

[19] 马光川.居家养老服务的双重困境及其突破[J].山东社会科学,2016(3):82-85.

[20] 史册.吉林省城镇社区老年群体医护服务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新丝路,2016(12):86.

居家养老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龄化;居家养老;福利性;市场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转型,同时也为适应“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社区居家养老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

1 养老及相关概念区分

1.1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主要是从支撑养老的经济来源上来看的。社会养老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和养老补贴,如城镇中离退休金、农村地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待遇、五保津贴等都是社会养老的经济支撑。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经济来源和支撑主要由自己或家庭其他成员来承担,而不是由社会承担。养老涉及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不应简单将经济因素作为划分的依据。虽然涉及的维度有所扩展,二者的区分主要还是在于承担主体上。

1.2居家养老与家庭养老

目前学界在讨论居家养老的时候,常常将其等同于家庭养老。从内涵上看,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居家养老是相对于机构养老(如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敬老院等)而言的,是指老年人在家居住,由社区和社会帮助家庭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侧重点在于养老居住方式上。而家庭养老侧重的是承担主体的问题,即谁提供养老资源的问题。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既可以是家庭养老,也可以是社会养老。

1.3机构养老与社会养老

同样也需要厘清机构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关系。机构养老是指老年人集中居住在敬老院、福利院、托老所、疗养院等机构中养老,而不是分散居住在各个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养老费用可以来自子女亲属,也可以由老年人从社会领取(退休金或其他津贴)。所以,与居家养老的实质一致的是,机构养老也是就养老居住的方式而言的,与社会养老及家庭养老涉及的养老承担主体这一内涵是不同的。

2 制约社区居家养老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和障碍

2.1政策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除京、津、沪等城市外,各地对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都缺乏明确的政策(法规)规定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如此一来,政策实施的系统性、连续性、一致性、协调性将受到拷问,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持续性面临挑战。

2.2资金短缺

一方面,由于社区养老服务具有社会福利的刚性,社区养老服务支出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对社区服务资源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高水平化。

2.3志愿者队伍及专业人员缺乏

从数量上看,虽然部分城市的社区志愿者十分活跃,在为老上门服务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就全国而言,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普遍缺乏,有的社区甚至根本没有建立志愿服务站。

3 推动我国居家养老发展的建议

3.1确立政府总领性地位

在居家养老事业中,政府要确立其总领性地位,既要“责任担当”,又要“抓大放小”。一方面,政府应当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重视居家养老事业的发展,将其纳入社会发展和地方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加大财政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方案,对居家养老发展的经费投入,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做好统筹规划。另一方面,引入居家养老服务运行的市场化机制,采取措施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居家养老事业。

3.2通过市场机制建立多层次服务体系

市场化运行机制能够合理有效地配置各种养老资源,通过市场化运行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系统。从服务内容和老年人自身条件来看,可以确立两种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方式:第一,对于高龄,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主要提供康复、护理、生活服务等服务内容的,上门照料方式的服务;第二,对于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中龄老人,采用日间护理中心,老年康复站的方式提供生活帮扶、医疗康复、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熊跃根.需要、互惠和责任分担―――中国城市老人照顾的政策与实践[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20,22.

[2]张春艳.居家养老研究综述[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63.

居家养老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老龄化;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过程。统计显示,预计到2035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91亿,约占总人口的20.13%。此外,我国老年人口中的高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显著。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达231339人,占总人口的1.36%。因而,发展适合现阶段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迫在眉睫,居家养老由于其独到的优势正逐渐成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养老新模式。

一、居家养老概述

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一方面,将养老的场所转移到家庭,符合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另一方面,缓解了成年子女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照顾老年人的压力与负担。同时,也弥补了机构养老费用昂贵的现实不足。总的来说,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以养老制度为保障”的新型的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模式,也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

2002年9月,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公园街道,在全国首先创办了“居家养老院”。2003年上海市初步形成了居家养老的社会化工作网络。目前,以大连“货币化”养老、上海“项目化、集约化”路径、南京“民间组织为载体”的模式为代表的多种居家养老模式在各地探索实践中形成。不可否认,这些具体类型之间存在差别,但它们的基础都是在家中养老,都依托于社区提供的福利服务。

二、苏州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体系

近年来,苏州市养老事业的推进坚持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理念,并将其作为社会事业的重点项目。因此,笔者以苏州市平江区娄门街道为研究个案对苏州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予以简要介绍。

(一)娄门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娄门街道有60周岁以上的老人10195名,占辖区人口总数的20%以上,远远超过区、市的平均水平。现实的养老需求使得居家养老工作成为该街道的首要工作之一。娄门街道通过开展温馨家庭活动,倡导社区志愿者为老服务等多种形式,秉持把社会化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结合起来的理念,积极开展社区养老服务。

娄门街道温馨关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于2006年8月成立,主要职责是为辖区内老人提供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即“八助”服务(助养、助学、助乐、助医、助为、助餐、助伴、助法)。具体包括为老人提供生活护理、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权益保护等服务项目,并可根据老年人需求,适时调整或增加特殊服务项目。目前,娄门街道9个社区居委会都设有温馨关爱居家养老服务站,并拥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专、兼职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队伍。街道提供整合社区养老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逐步走出一条市场化运作与低偿、无偿相结合的关爱之路。

(二)居家养老体系内部机制及初步运行成效

1、服务提供的社会化机制

娄门街道改变单纯由街道、社区创办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的思路,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走社会化、产业化之路。整合辖区内家政服务、卫生医疗、便民服务等多种服务资源,构建社区“十分钟服务圈”,服务内容涉及社区医疗、法律援助、娱乐休闲、电脑上网、图书阅览、家电维修、照相、理发等数十项。通过单列为老服务项目,签订合作协议,采取无偿、低偿相结合的形式,细化落实优惠减免措施,严格管理办法,充分利用辖区内社会化服务资源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各项优质服务,开展老有所养(医)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老人通过低于市场的价格在相关婚姻中介、法律援助组织获得情感慰藉和维权服务,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当前为老服务的不足。为老服务的社会化参与,一方面使辖区内老年服务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需求;另一方面也使社会中介组织扩大了服务对象,提高了知名度,形成互促互进的良性局面。

2、服务项目动态化机制

娄门街道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辐射,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抓手,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循序渐进,突出特色,不断丰富服务项目形式和内涵,将社区的养老服务发展成为一系列可以纵横延伸的动态化的项目集,即根据老人不同需求,结合社区实际条件,不断扩展服务项目种类,对于优势项目追求做精做长,形成品牌特色。

树立“安康养老”理念。娄门街道的新湘苑社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老年人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吸纳社区内老年人参与,成立了老年拳操队、腰鼓队、健身队、时装队;娄江社区利用毗邻老年大学的地理优势,借助老年大学开办的声乐班、交谊舞、舞蹈等培训班,成立了老年艺术团、合唱队、舞蹈队及晨练队。老年人活动采取社区引导,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定期活动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实现了社区老年活动的经常化。

创新服务载体。把信息化手段融入养老服务中,拓展养老服务内容,完善养老服务功能。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巧用电话快捷键拨号功能,在部分享受政府补贴居家养老家庭、空巢老人家庭试点“爱心一键通”为老紧急救援热线。管理人员将服务对象家庭电话的快捷键与工作人员手机进行绑定,二十四小时为空巢独居老人提供紧急援救。该热线与街道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心、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邻里联络站等组成一个养老服务网,发挥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作用,努力构建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式养老服务体系。

3、服务专业化机制

街道以解决好老年人日常生活为突破口,通过充分整合服务资源,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各种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形式多样的日间照料服务,探索社区环境下专业到位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组建养老服务员队伍。加强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街道设立专职人员,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上岗服务人员全数经过家政服务培训,并具有一定康复护理知识,服务基本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

规范居家养老管理工作。在规范管理上做到了三个统一,即:统一标识,服务人员统一制服,制作了带有居家养老标识的服务卡和工作证,实行带证上岗;统一标准,享受政府补贴的居家老人统一标准资格评估,服务人员服务统一标准;统一建档,享受服务的居家老人统一建立个人档案,统一服务人员工作档案,日常考核、服务记录等基础资料的建档存档。“工作记录表”设置服务质量评分栏,受服务老人所在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监督、指导,对服务项目进行评分,以确定服务人员工作质量等级,保证居家养老工作质量。

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发动共青团、学校等单位,在街道统一协调下,组建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采取结对子或多帮一的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志愿者上门为居家养老的老人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营造为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三、苏州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可能面临的挑战

苏州市各社区推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进度不同,各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和服务方式也各异,因此,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也有各自的特征。我们此次调研的娄门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之该街道老龄化程度偏高,其社区居家养老的任务和问题较之苏州市其他社区可能较多,但也正可以反映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推进进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基础性和方向性事项的演变,促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接下来的完善过程中抓住关键,紧扣核心,推动苏州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化改进和成熟升级。目前主要显现出的问题有: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必要的舆论氛围,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致使社会化居家养老大多处于自发的、无序的发展状态。

二是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应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筹资渠道,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

三是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虽然建立了条抓块管的管理体系,成立了各部门参与的老龄工作领导机构,但发展社区老龄服务仍是民政条线热,很难形成合力。

四是专业人才缺乏。目前,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社会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苏州由于居家养老起步较早,发展速度和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但仍有不少地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如尚未实现居站分离,社区行政职能过多等基础性问题,亦有不少社区提供的服务主要还集中在生理、安全的层面,而老人的精神慰藉、医疗康复保健服务较为缺乏等等。

四、开展和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一)充分认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虽然养老服务工作被提上日程已有一段时间,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其重视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老龄问题不突出的地区。要把社区居家养老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来抓。只有维护好老年群体的利益,使他们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减轻现代年轻人的负担,才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扩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保障功能

现阶段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普遍主要关注物质生活的帮困需求,事实上,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更趋向于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服务,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注重物质保障和精神慰藉双管齐下,努力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和特色化的服务。在扩大服务范围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福利性的硬件设施,以改善居住生活条件,提高服务水平。

(三)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架构,加强制度建设及评估机制

随着国家大部制改革的推进,政府各部门要转变观念,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不仅仅只是民政部门的工作,它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在操作层面上,社区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对居家养老服务和老年群体的管理负有直接的责任和义务。社区必须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应规章制度,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同时通过采取服务监督员定期走访服务对象开展评估工作,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良性发展。

(四)广泛开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来源,加强监督机制

基层财政的投入对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落实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扩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整体的财政预算制度,还应鼓励各企事业单位、个人广泛关注养老事业,共同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长远运行提供充足的资金援助。另一方面,必须加大社区居家养老资金的透明度,坚持“阳光操作”,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只有对养老资金的发放和使用路径清晰,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养老服务各项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收益的最大化。

(五)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规模,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缺口是影响服务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可以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继续鼓励下岗职工及部分农民工加入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这样既解决了他们的收入就业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稳定和凝聚。

同时社区大学生村官的配备也为居家养老注入新鲜血液。此外,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与高校联建实践基地等也为建立一支道德水平高、服务意识强、专业素质优的服务者队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祁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对大连市首创的“居家养老”模式的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5(2).

[2] 鞠秋锦,邓卫华.浅析中国的居家养老[J].热点透视,2004.12.

[3] 任晓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4.

居家养老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养老 服务体系

1 现今主要的养老服务分析

油田矿区现今主要的养老服务简单地可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两种,而社会化养老又可分为社会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基本模式。不同的养老模式有不同的特点。

1.1 家庭养老的困境

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但家庭养老逐渐走入困境,主要体现为:(1)家庭结构向“421”型转变,家庭成员数量不断减少;(2)年轻人不再奉行“父母在,不远游”的文化传统,而是志在远方、远走高飞;(3)油田企业的发展变化,较多的油田职工因工作岗位需要而远赴异地他乡,甚至出国;(4)生活观念的转变,老少分居成为风尚,生活空间的分离使得照顾老人的距离拉大。

1.2 机构养老的欠缺

家庭养老的困境,必然导致社会化养老需求的增长,机构养老是目前全社会大力推进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为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2010年油田矿区筹建养老康复中心。但通过在辖区居民养老问题的一些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老年人养老方式首选家庭。

1.3 居家养老的优势

居家养老是把一部分养老功能从家庭转移到社会,由社会或社区的养老服务组织来完成,所以这是一个社会化的养老模式,也是居家养老与家庭养老的主要区别。居家养老较之机构养老,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服务广、收益大、收费低、见效快的特点,能减轻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压力,又能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感受家庭和社会的熟悉氛围。

因此,以社区为平台,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符合油田矿区实际情况,并将成为大多数老人和家庭的选择。

2 社区在实施居家养老中的作用

对老人而言,充分开发利用社区特有的物质条件和社区资源,积极开展为老服务,能有效地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提高老人的生活品质。对家庭而言,由社区提供多样化的为老服务可能减轻家庭养老负担,有助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对社会而言,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以解决老年人养老的后顾之忧,以及老龄化、高龄化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对维护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都有积极作用。

3 社区居家养老的实践与问题

3.1 社区居家养老的实践

为适应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发展趋势,油田公司不断加强和创新居家养老工作,着眼“907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逐步建立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矿区养老服务体系,以市场化模式主动担起养老社会责任。2011年初,华北油田以民办公助的形式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两年多来,发展义工600多人,签约的70岁以上老人达到2000多人。

油田公司投资数千万,维修改造60多个离退休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所,为3万多离退休人员进行免费体检。各服务处还相继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工作。华丽服务处的“一对一”帮扶、华盛服务处的“金阳光”志愿者服务、华达服务处的“助夕阳”帮扶中心等,这些帮扶组织及活动让社区老年人感受到了关心与关爱。

3.2 现实问题

由于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处于探索之中,加上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自然存在不少问题,目前比较普遍的表现为以下方面:

(1)服务对象问题;居家养老应该是全体老年人的事,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服务对象主要是孤寡、独居、困难、残疾和高龄五类老人,一般老人则较少考虑,覆盖面不广。(2)服务内容问题;目前开展的社区为老服务项目以娱乐休闲、康复保健、家政服务等日常的物质生活帮扶较多,而对精神护理、心理支持、情感慰藉等方面的关注还不多见。(3)服务队伍问题;一是社区管理人员缺乏为老服务的工作经验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二是相关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服务知识,只能从事一般的家政服务和简单的康复护理等,难以提供高层次服务。三是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人员一般为在职员工、离退休职工和社区党员。

4 社区居家养老的对策和措施

由于居家养老本身是新事物,发展中的不足与问题是必然的,各社区在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必须综合考虑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加强、创新社区管理和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积极探索符合油田矿区发展实际的社区居家养老新途径。

4.1 引进社会援助,做大做实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类别的老人,积极探索福利化、社会化、市场化为一体的无偿、低偿、有偿相结合的服务方式。福利化服务是指油田企业在自身惠民服务基础上加快推进社区居委会和地方政府业务对接,为全面落实国家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搭建平台,在与地方政府业务对接的基础上引进地方职能,落实惠民政策,使社区老年人享受到国家和政府的低保、高龄、孤寡、残疾、困难等惠民政策,享受到康复、医疗、生活等救助或服务。

社会化服务是指偿试推行“社区助老服务中心”,以老人的服务需求为基点,充分挖掘辖区范围内的服务资源,把与老人生活、健康、娱乐相关的社会资源吸纳整合。结合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建立专职指导员、信息员、服务员、联络员、监督员队伍,通过志愿者、专职人员队伍和覆盖社区的社会群团等组织,为老人提供个性化、人性化、便捷化的优质服务,使老人不出家门就能解决养老需求服务。

市场化服务是指运用市运作机制,引入社会上具有一定规模、热心养老事业的组织和辖区公共服务机构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使老年服务业有一个较大的系统化、产业化发展。

居家养老服务是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宗旨不只是解决部分老人的问题,而是面向全矿区老人的服务。

4.2 完善服务项目、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

社区是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最好依托,社区可根据实际开辟和提供各类专业化养老服务。(1)生活照料类:为老人提供托老、购物、配餐送餐、家政服务等一般照料服务;(2)医疗保健类:为老的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3)法律维权类:为老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调解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利服务。(4)文化教育类:为老人提供老年学校、书法绘画、学习培训等服务;(5)体育健身类:为老人提供活动场所、健身设施、组建团队等服务;(6)精神慰藉类:为老人提供谈心交流、心理安慰、精神护理等服务。

4.3 加强队伍建设,促进社区居家养老和谐发展

从现实情况和一些国内大城市的好的经验做法来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主要由三方面人员组成。(1)少量专职专业人员是必不可少的骨干。(2)部分低龄健康老人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队伍。(3)庞大而又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力。

4.4 推行孝心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社区结合 “四个教育”、“四进社区”活动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思想道德教育,逐渐使社区居民养成尊老敬老的行为习惯。

4.5 搭建“文化养老”平台,全面发展居家养老工作

依托社区文体资源,切实把“文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结合起来,围绕“文化养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途径、新办法,真正让广大老年人“艺起来、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逐步形成良好的“文化养老”阵地,以社区文化推动居家养老工作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