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高身体素质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身体素质
俗语有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是所有工作顺利和事业成功的最重要前提。我会严格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加强锻炼,保证每天都精神饱满投入工作。
二、心理素质
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坦然面对工作和生活。首先、面对挫折,不怨天尤人,调整心态,把挫折转化为不断前进的动力。其次、不嫉妒别人,学会包容、团结,向那些好的榜样看齐靠拢。第三、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不消极怠慢。
三、思想素质
要热爱企业,积极地融入班组,要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乐于助人;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尊重身边善良、先进、优秀的人,多看他人的长处,多想他人的好处,择善而从;不把别人错误的或消极的、片面的思想观点当作自己的信条,学习先进的、积极的思想,辩清真善美和假恶丑;要树立安全思想,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熟知安全知识。
四、专业素质
提高专业素养,查找短板,利用好图书和网络,拓宽自己专业知识视野,学习好专业知识,用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五、为人处世能力
重视和努力养成接人待物的好习惯,建立同事间的和谐关系,创设良好的人际氛围;做到充分信任同事,对待同事要相互包容互相接纳;加强自身修养,自省自律,说话、做事三思而后行;待人真实,能体谅并理解他人的感受、真正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宽容谅解。
六、解决问题能力
要善于去发现问题,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掌握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矛盾抑制在萌芽状态,对工作中员工的疑问,控制语速、耐心解答。
七、工作方法
论文摘要: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对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别是专项身体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以良好的身体状态迎接各类比赛和竞技,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已成为体育界普遍关注和调研课题。
1 发展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的必要性
首先,发展专项速度及灵敏素质。研究表明,来球在空中往往会经过0.3-0.5秒的运动,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应判断出球的速度、旋转性能和落点,同时按照对手的站位快速决定对策,最后通过变幻莫测的战术和巧妙快速的手法,乘虚一击而取胜对方,同时这也体现了运动员良好的灵敏素质。
其次,发展耐力。乒乓球运动属于球类运动中的个人对抗项目,大型比赛往往会持续几天,且在改用大球后,增加了比赛回合,也增加了运动员体能消耗,因此,运动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项耐力来完成比赛。
最后,发展力量素质。在乒乓球竞技中用力回球能加快球在空中的飞行速度,使对手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无法控制回球质量,进而处于被动状态。所以,运动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力量素质。
2 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
2.1 灵敏素质训练
灵敏性也叫做灵活性,指的是击球手的灵活性、快速改变动作方向的灵活性、重心不断变化的灵活性、反应判断的灵活性。运动员对动作应变速度的快慢及判断的准确性决定了其灵敏度。提升专项灵敏素质的一个主要的措施就是注重发展专项的协调性。
2.2 速度素质训练
体能训练的重点在于速度。速度素质是人体的基本身体素质之一,在身体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乒乓球运动中,成绩的好坏,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受速度素质的影响。比赛时,无论是技术发挥,还是战术应用等等每一个环节都与速度素质密切相关。日常训练中,速度素质是衡量身体训练水平,竞技能力高低的客观依据速度素质直接反映运动过程中的效果,提供改进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客观数据。
2.3 耐力素质训练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也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乒乓球比赛中,要求迅速判断,快速反应、移动,合理击球。它是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从挥拍击球到回合间隙,运动强度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要有良好的耐力素质作为基础。
2.4 力量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的核心及基础是力量素质,所以体能训练的核心就在于力量的训练。目前,我国乒乓球力量训练主要是上肢及下肢肌肉群的训练。下肢力量训练主要是为了提升下肢的起动及移动的速度,而上肢力量训练的目的是为加快挥拍速度。
3 提高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方法
3.1 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
灵敏素质训练措施包括手法结合步法的模仿动作练习、移动速度练习及反应速度练习。教练员抛球可用假动作让队员判断接球的步法及灵敏柔韧练习,而侧身躲闪乒乓球练习由教练员在一米处连续投击。
3.2 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
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包括提高反应速度的练习;观察教师的手势,沿球台作不同方向的滑步练习;听信号做急停急跑练习;对墙距1.5米左右站立,教师在学生背后用多球对墙供球,练习者连续还击从墙上反弹回来的球目视教师向上击球,练习者按旋转球落台反弹的方向原地转一周后,沿球台跑一周等训练方法和提高移动速度的练习;以左右侧前、侧后移动摸球台两角;推、侧、扑练习;加快多球供球速度,迫使练习者加快步法移动速度;沿球台变向跑一周,要求练习者始终保持面向一个方向移动等训练方法。
3.3 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
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有800-1000米变速跑;3分钟长短球步法练习;利用多球连续扣杀;3分钟左推右攻练习;3分钟各种步法练习;原地练习:如做原地高抬腿跑,小步跑,车轮跑等,每组100~150次,做5~6组,每组间歇2~3分钟;跳绳练习单摇结合双摇,每组2-3分钟做8-10组等训练方法。
3.4 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
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包括发展上肢的训练方法如:用轻量哑铃规定时间做各种挥拍动作练习;正握哑铃弯举,并做外旋动作练习,持瓶转手腕练习;反握持哑铃弯举,做前臂绕环;双手持哑铃于肩上做前臂绕环;多球扣杀半高球,规定板数、时间等训练方法和发展下肢的训练方法如:肩负杠铃负重半蹲,做静力练习或下蹲做慢速动力练习;肩负杠铃做侧滑步、侧跨步和跳跃的练习;腿绑沙袋进行跳跃练习;快速提踵练习,单、双脚进行连续跳跃障碍等训练方法。
4 运动负荷的控制
4.1 运动负荷的专项性。
4.2 练习强度。
练习强度决定能量供应性质,改变练习强度,就可以改变能量供应的方式。在乒乓球专项身体训练中,可以通过练习时的心率大致确定该练习对何种能量供应系统产生作用。
4.3 持续时间。
为了提高非乳酸无氧能力,可采用短时间(5~10s)极限强度的练习。为了提高有氧能力,练习的持续时间可以长达数小时,即在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某些技术练习方法或整堂训练课从运动负荷量安排的角度来看,本身就可以作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来进行安排。
4.4 间歇时间。
在乒乓球专项身体训练中,一般可以根据心率指标来安排间歇的持续时间。在工作能力最低时心率最高,工作能力的恢复,一般和心率的恢复是一致的。改变间歇的持续时间,可以发展各种不同的专项身体素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的判定,与专项素质的三个问题有密切联系,即素质练习方法的专项化、能量供应特征及各种素质的主次关系。在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办法专项化程度的区分,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控制中,这三点发挥着理论指导性的作用。竞技乒乓球运动属一项强度平均值不高的耐力性负荷运动项目。如果增加负荷的持续时间,也就相对增加了运动员凭借脂肪供能的比重,乒乓球运动总的负荷强度不高,是休息——中等负荷——短暂的大强度负荷不断变化而导致的结果。练习方法专项化程度区分主要是为了明确专项练习方法的类型,通过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及专项基础身体素质训练两个概念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在具体训练中有效地选用。
5.2 建议
实时的评价及反馈对乒乓球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训练标准应随着不同时期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教练员能够对运动员的成长周期和训练周期有一个客观的把握。
参考文献:
[1]普拉托诺.运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m].武汉体育出版社,1984.32-45.
[2]梁波.不同负荷乒乓球多球训练间歇时间的回归预测[d].辽宁师范大学,2006,12-15.
[3]谭恺.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专修学生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09,11(4):25-50.
[4]刘伟.对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及训练负荷安排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6,34-42.
[5]罗蕾,刘鹏.我国乒乓球运动专项体能研究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8-33.
[6]唐建军.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研究状况及其训练方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14(2):10-22.
[7]李智伟,陈志军,周烈铭.乒乓球运动员体能特征分析及训练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7,2(3):80-95.
【关键词】中学生;身体素质;因人而异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育人为本,配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和健康学科教育的综合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懂得体育在个人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运用体育锻炼、增进健康的方法和手段。因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自身发展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而中学生身心的发展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他们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与功能,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通过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按常理说应该比以往有所好转,学生的先天素质肯定会有大幅度提高,可是鉴于现状而言,当前中学生的体质状况也不容乐观。由于后天的不足(不是指营养方面,而是说缺少锻炼)引起学生身心没有得到健康的发展,导致各种疾病,如:肥胖症,身体虚弱病等大有人在。而高中的学生也因学业繁重,缺乏锻炼,没有做好自我调节,而引起视力普遍下降等等。这都应该引起我们社会关注,学校和体育工作者的重视。社会已经步入了充满挑战的二十一世纪,而我们这些中学生都是将来社会的顶梁柱。中国的发展更需要一批高科技、高素质的人才,而这些人才中更应要有强健的体质,才能为祖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所以说中学生身体素质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它也是中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素质发展的水平不仅决定其运动成绩水平,而更重要的是它还直接影响中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水平。
中学生应该有自己强壮的体质,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那么怎样才能有强壮的体魄呢?那就是要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上好体育课,参加一些有益的体育活动。首先应理解中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掌握训练客观规律及方法和手段,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设计锻炼的计划、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更好地掌握训练的尺度,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那么身体素质训练的基本概念应如何理解呢?身体素质是指有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长期以来人们把这些基本能力进行归类,它们包括“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等。在实践操作中,即在体育课训练中不同运动项目可采用相应素质练习,并加以测定,从而判定学生在这方面的水平。然而我们中学生的训练是绝不能同专业运动员相提并论,我们中学生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强身健体,并不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运动能力水平,关键是要把我们上课所掌握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是否能举一反三地动用在课余的自我锻炼中来,以及更好地增强自身的体质。
通常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统称为身体训练。中学生身体训练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有效地影响中学生身体形态的变化,增进中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其有机体机能和发展各项身体素质的训练。而中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发展中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方面的素质和协调能力。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必然会深刻影响形态和机能的改变,进而提高中学生的健康水平和从事运动能力。
身体素质训练包括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两个方面。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是指在运动中运用多样的非专项身体练习,以增进中学生的健康,改造其身体形态,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使其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打好基础。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就是在运动中采用与专项有紧密联系的专门性的身体练习,是有针对性地发展和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适应专项需要的基本能力。因此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一般是用在专业运动员或参加比赛的队员,在这些专项素质提高的基础上,能更好地掌握专项技术更快地提高运动成绩,在比赛中能顺利有效地运用,创造优异专项运动成绩。
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是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它不仅有效地解决全面身体发展的任务,而且为专项需要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是从事专项运动所必要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是有限的,它所采用的手段不足以解决全面培养中学生身体素质的任务,它只对专项成绩的提高起直接作用。因此,在对中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必须有机结合,在训练中科学合理安排两者的比例。
要使中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必须做到:
一、了解与掌握中学生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在训练时,不要千遍一律、一概而论,应该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性别的差异,而进行有针对性地素质训练,因为在中学生时期的年龄跨度相当大,在这个时期内中学生有机体经历着生长、发育,趋于成熟的“质”的变化过程。因此,在训练时不管是运动量、运动负荷、密度,还是训练的方法和手段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办有了解与掌握中学生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才可能采取正确的训练方法和遵守必要的科学的教育学原则。
二、要全面、合理、有计划地安排身体素质训练
中学生时期有机体的各器官系统极具可塑性,全面地促使身体的发展就可能影响整个有机体的发育程度,人的身体是一个和谐有机的整体,任何时候、任何运动的方式都需要各种器官系统统一,协调的工作。而任何身体素质训练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有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着促进作用。因此,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必须全面进行,然而要使中学生身心得到更充分、更彻底地健康发展,单靠在体育课的训练是永远不够的,我们前面已说过应把在体育课中所掌握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结合自己的实际在课余的时间内进行自我安排身体素质训练,提高自身锻炼能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在中学时期由于生长发育在不同年龄段存在不均衡性,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存在着“敏感期”,此时要采用适应于“敏感期”的发展身体素质的相应内容,在这个时期使他们的身体素质能得到适时的良好发展。而中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计划性,要从不同年龄跨度的各种体能状态考虑,要有长远的目光,坚决反对短视、随意性的做法。当中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提高,学生体能得到相应完善时,应细致考虑变换训练的内容,也就是说训练尽可能多样化,寻求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新的可能。
三、全面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上趋向强度化(专业化)
随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质增强,体能提高。全面安排中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前提下,可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针对自己的运动专项的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专项性素质训练,或是提高自己的身体训练的强度,使自身的体能得到全面提高,为专项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转移建立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使中学生从事专项运动所需要的一切得到充分发展进行专项化训练是可行的。
四、身体素质训练要与正确的技术、战术训练相结合
单纯的身体素质训练是较枯燥的,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不管上课的内容是什么都应有适量的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比如田径项目可结合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等,在上体操课时可进行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练习或是综合性练习,球类课可进行速度、灵敏、弹跳等一般素质训练来丰富课的内容,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决定了在这一时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动是中学生的天性,此时期也是他们掌握正确的基本技术、战术的好时期。全面的身体发展与适时的身体素质训练可为他们的强身健体,学习专项运动技术、战术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掌握技、战术过程又为他们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提供丰富的手段。
五、身体素质训练的安排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要从中学生身体状况、比赛要求、训练条件等实际出发
身体素质训练因时而异,是指在不同大周期,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都要根据训练的任务和其它要求加以考虑,如与其他训练内容的比例,练习选择,负荷动态等。尤其是影响该周期、该时期训练效果的负荷和内容安排,在身体素质训练时要慎重。
因项而异,是指根据中学生从事不同专项特点考虑身w素质训练的安排,任何的专项运动都应以一定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为基础。但其安排的情况不能千遍一律,根据不同的专项运动安排相应的身体素质训练,必要时也可全面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一般来说,专项动作相对变化较少,专项技术简单的项目,对身体素质训练方面的水平要求较高,其比例也应大些。专项动作技术复杂多变的项目,身体素质训练的安排相对来说比例就应小一些。
关键词:高校普系 体育专项课 身体素质
1、前言
随着高校普通体育课的改革和发展,更着重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制定好体育课教学内容后,让学生们从中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体育项目来进一步更深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身体。所以体育专项课是许多高校普通体育课的主要形式和内容。但是,体育专项课也有它的不全面性,某种程度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笔者对河南大学2010、2011级部分学生进行跟踪抽样调查分析,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的情况,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河南大学2010、2011级两个年级健美操专项班女生237名,足球专项班男生216名;排球专项班女生共228名。
2.2研究方法
2.2.1采取群组抽样对比方法。
2.2.2数据采自学生专项课前(新生入校后的素质摸底测验)。专项课后(第二学期的达标测验)。并做统计学处理和进行差异性T检验。
3、结果与分析
3.1健美操专项课
从表1可以看出:健美操专项课,经过一年的专项学习之后,速度、力量、弹跳、耐力素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表1 健美操专项课学生身体素质变化的对比表
3.2足球专项课
从表2中可以看出,经过一年的专项课学习后,速度、耐力和弹跳素质都有不同的提高,上肢力量素质略有下降。
表2 足球专项课学生身体素质变化对比表
3. 3排球专项课
从表3中可以看出,经过一年的专项课学习后,速度、力量和弹跳素质都有不同的提高,耐力素质略有下降。
表3 排球专项课学生身体素质变化对比表
3.4分析
从三个专项课学生的身体素质前后一年的数字变化中可以了解到,学生身体素质因教学内容不同,身体素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下降。这些同学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下降的原因,有项目特点客观上的影响:如健美操跑动较少,没有力量练习,耐力,弹跳和力量得不到更好的锻炼;如足球项目,相对上肢力量锻炼的较少;排球项目耐力素质锻炼较少。造成这样的原因还有主观上的原因: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场地条件限制等原因。第三教师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没有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弥补项目客观本身存在的不全面性。
4、建议
4.1学习的体育项目不一定要多样化,多样化反而不能更好的掌握1-2项体育锻炼的方法,采取专项课的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4.2体育项目不多样化,但教师要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练习内容要多样化。足球专项课应适当加强些力量性的素质练习;排球专项课应适当地加入耐力素质的练习;健美操专项课应适当全面加入些素质练习。这样可以弥补项内容客观本身存在的不全面性。
摘 要 在面临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及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今天,W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而职业教育即是就业教育,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必然走上用人单位,大多学生在用人单位从事一线基层生产工作。各个用人单位也特别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的生产单位对员工的身体素质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同的专业也对身体素质有不同的要求。
关键词 用人单位 职业 高职学生 身体素质
一、高职学生身体素质对于用人单位需求是不可或缺的
(一)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二)职业身体素质素质概念的提出,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的研究
职业身体素质素质的概念,以职业性、岗位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面对职业工作环境的日益复杂性、职业的多样性、生产技术的高智能性和工作的高强度性等状况,需要培养“准职业人”,他们具有对职业十分重要的身体素质水平。而职业体育素质教育正好满足这种社会需求。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体育素质(灵敏、速度、协调、力量及长时间工作耐力、意志力、抗挫能力、抗疲劳工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方面)有特殊需求,而高职体育教学正好有利于职业体育素质的拓展。在运动生理学上,通常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的基本能力称为身体素质。
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比如陈青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指出就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结合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职业特点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评价方法等综合的安排,起到促进学生提高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要求。从体育学的视角下,将未来职业岗位进行分成四种类型,手指灵巧类、全身综合类、流动交往类、站立类,并提出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相应的运动项目。
二、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当前高职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底下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而肥胖发生率、眼睛近视率却逐年上升。很多学生的体型不是呈现出“土豆型”,就是呈现出“豆芽型”等不健康体型。
三、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就业
我国高职体育教育要面向学生就业,就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就业素质,努力培养学生今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基础。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应该紧紧围绕如何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强学生的适应与承受能力。而体育与教育密不可分,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对学生的意志与个性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使学生在运动中承受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考验。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今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生活中的一切挑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将来潜力的实现和个人的发展奠定基础。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在承担起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以及智力开发、个性发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更要明确高职体育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充分发挥新时代所赋予的体育功能,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与学生身体素质
动手操作能力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在调查“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 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在课程方面需要采取哪些方面的改革”时,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专业岗位:安装、修理、机械、运行等生产技术类--需要的核心素质:发展肩带肌、躯干肌和脚掌量、发展平衡能力,一般耐力、下肢静力性耐力、上肢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测力、注意力的专注-教学相关内容:各种走、左脚和右换跳跃、哑铃练习、爬绳、力量练习等。
五、基于高职学生就业需求对体育教学的改革
通过一年级常规选项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一至两项专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二年级的半个学年职业实用性体育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特点,掌握职业实用的身体训练方法,提高职业能力,懂得职业保健的相关知识,提高预防职业病的能力。不同职业项目群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机电类职业项目群中长跑,投掷,各种走、跑交替,单、双杆,滚翻、倒立,实心球,哑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等。
以站立姿势为主的营销、商贸、管理、物流、生产加工、工程、机械等站立型职业工作者,由于长时间站立和近距离来回跑动,下肢承受较大静立支撑和工作负荷。有的人较易患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职业病。据此,应选择端正姿势、改善形体、增强持久站立能力的教学内容,改善大小肌肉群协调交替用力技巧,学会自行调节和放松各部分肌肉,做到劳逸结合,如:平板支撑、单腿站立、俯平衡、侧平衡等练习。
参考文献:
[1] 刘明星,曾萍.从用人单位的视角分析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及培养对策[J].职业与教育.2007.
[2] 陶利,张宜龙.从用人单位的需求特点和用人标准看体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J].南京体育学报.2001.
[3] 仝东峰.从用人单位对体育专业毕业生评价看学生的培养[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