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问题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的要求,现绝大部分的建设工程均需进行招标。投标文件所包含的内容基本上由二部分组成:一是商务标;二是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是技术标里的主要内容,在招标文件中的评标办法中赋予的分值占总分值的30%左右。施工组织设计以施工项目为对象进行编制,是用以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综合性文件。承包商承揽工程的一个主要途径是通过投标的方式达到中标承接施工任务,企业为生存、发展,必须提高对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重视程度,因此要想在投标中取胜,必须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
(一)符合招标文件中有关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环境保护、造价等方面的要求。
(二)符合本企业实际施工条件的需要。
(三)积极开发、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广应用新材料和新设备。
(四)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施工。
二、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建立投标小组。公司可专设投标部,也可遇有投标时临时组建。不管怎样,要做到专业人员配备齐全,且水平过硬,素质要高。在人员构成中,技术标中也要注意有懂工程造价的人员,因为施工组织设计将来在工程结算时也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制定投标文件编制全过程策划书,落实人员职责分工。在领取招标文件及图纸后应及时进行踏勘现场和外业调查,了解工程所处的地理周边环境,审阅图纸,将有疑问的问题统一在答疑会上提出。
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招标文件的评分办法已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各项内容赋予了不同评分值。投标人应按评标办法中的项数在目录中列出,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完善其它没有分值的项,使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更加全面。目录应做到标题明确、清晰、详略得当,便于查阅,达到先入为主的效果,使评委专家一目了然。
(一)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此项在现有的招标文件中评标办法里并没有给予评定分值,但作为一个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此内容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对编制依据和工程概况根据工程实际进行编写。
1. 编制依据
(1)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所列举的标准规范必须为有效版本,作废的应剔除,要求编写人员要熟悉现行的施工规范、标准,另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能用到什么标准就写什么,不要把所有规范均列入;(2)工程所在地区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建设单位对施工的要求;招标文件、工程设计文件及企业标准;(3)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机具设备状况、技术水平。
2. 工程概况
主要按招标文件及图纸进行编写。工程概况应包括工程主要情况、各专业设计简介和工程施工条件等。工程主要情况应包括:工程名称、性质和地理位置;工程承包范围和分包工程范围;招标文件或总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的重点要求;各专业设计简介应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及设备安装专业设计。
(二)施工部署
施工部署是对整个建设项目全局作出的统筹规划和全面安排。施工部署由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客观条件不同,其内容和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确定工程开展程序、拟定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任务划分与组织安排,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分包情况、流水施工段的划分,机械、人员等的总体部署。
此项内容是概括的说明,不必详细写出,因后面将有更详细的说明,后面几项的内容要与施工部署所叙述的一致,相辅相成。
(三)主要施工方法
此项要根据分部分项工程内容进行编制,包括基础、主体、屋面、装饰、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气等内容。要将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描述清楚,并与图纸内容相对应。例如:基础工程中的土方工程,要写明是机械挖土还是人工挖土,如是机械挖土,所使用机械的类型、型号,是大开挖还是挖沟槽或者基坑,是否放坡,地下水情况如何,如有地下水,如何降水,土方是否外运,如果外运,运距是多少,所采取的运输机械,装土的方式,这些都要一一写明,因为现在商务标都是工程量清单形式,如果后期工程结算有争议时,有时会以此施工组织设计作为结算依据。
(四)材料用量计划、机械设备进场及检测仪器配备情况
1. 主要工程材料计划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确定进场时间,包括各施工阶段所需主要工程材料、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工程施工主要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的配的配置应根据施工部署和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包括各施工阶段所需主要周转材料、施工机具的种类和数量。
2. 依据施工方法做出机械设备配备表
上面两个表格不仅是用于指导施工,在进行竣工结算时,也是需要的参考资料。例如,在结算时,审核单位和施工单位就施工时所使用的机械是自有机械还是租赁的机械争议不休时,为了说服对方,需要提供有力的证据,此时就可以根据上面两个表格来解决争议,根据施工单位目前剩余机械和拟用机械的数量不同就可以判断出所使用的机械是租赁来的还是施工单位自有的。可见,施工组织设计对于结算也是起到关键作用的。
3. 依据工程特点做出拟配备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如经纬仪、水准仪、万能表、温度计,检测尺、试模等,仪器要能满足工程的使用。
(五)劳动力计划表
按工程施工阶段进度计划所拟定投入的劳动力制成此表,施工阶段包括基础、主体、屋面、装饰、水电安装等。工种可分为瓦工、木工、钢筋工、电工、焊工、架工、油工、机械工等。
(六)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应分别做出公司及项目部的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及组织机构,并列出项目部的人员配备表,包括项目经理,技术经理、质量、安全负责人、档案员、取样见证员、材料员等管理人员。保证质量的措施要与施工方法相对应。
(七)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及措施
此项应做出公司及项目部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图及组织机构,充分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工程施工现场是各工种立体作业,人员密集、机械材料集中,存在多种不安全因素,因此必须制定严密、细致的安全生产技术组织措施,并编制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技术组织措施应包括安全管理目标、安全施工保证体系、安全施工管理制度等内容。
(八)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环保已成为国家的一项政策,各相关部门也要求要进行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现场要确定项目重要环境因素,制定项目环境管理目标;建立项目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源配置;
施工现场主要环境因素有扬尘、噪声、光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建筑垃圾。施工单位应根据上述因素制定对策,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九)施工进度计划
依据招标文件对工期的要求做出施工进度计划,可用网络图或横道图绘制。现在多用软件进行编制,节省了大量时间,调整、修改方便,但应注意各工序的穿插及工序关键节点应符合要求,且合理。网络图的绘制应按《网络计划技术》GB/T13400.1-2012、GB/T13400.2-2009、GB/T13400.3-2009及《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121-99执行。
(十)施工平面布置图
平面布置图应按比例及标准图例进行绘制,可做成大图然后折叠装进标书。
图上应反映:工程施工场地状况;拟建建(构)筑物的位置、轮廓尺寸层数等;工程施工现场的加工设施、存贮改施、办公和生活用房等的位置和面积;布置在工程施工现场的垂直运输设施、供电设施、供水供热设施、排水排污设施和临时施工道路等;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境保护等设施;
(十一)冬季和雨季施工措施
此项内容不是每项工程都有,要根据工期而定,并注意什么分项工程是在冬季或雨季施工的,要与自己安排的工期相一致。如土方工程没有在雨季作业时就不能写在雨季施工措施里了。
(十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及措施
所投工程看看有没有用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且勿生搬硬套。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中规定了什么算是新技术,应对照此标准进行编制,防止不是新的写上了,一定要注意“新”字,应查阅资料有证据证明是“新”时才可写。
(十三)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此项视工程特点及所处环境而定,看看有没有难点,并针对难点做好相应的措施加以克服解决。要注意不要自己认为难的便是难点。
四、结语
投标中的施工组织设计由于编制时间受限,所以要想编制出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收集资料,同时要做到与工程报价相结合,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工程招标中分厘必争,因此在实际投标中,要求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统一,同时满足招标文件所规定的要求,给工程中标以有力保障,为业主提供一个客观地反映工程实际,又具有新意,能引起业主好感的施工组织设计。
参考文献
[1]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7.
关键词:建筑施工组织;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1.引言
《建筑施工组织》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的一般规律,是将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融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课程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综合性高、理论跨度大、影响因素多、技术性用性显著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采用单向灌入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效率不高,满足不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我们对《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实施了基于“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2.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多年来采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现场参观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越来越不适应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1 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统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要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知识。而目前高职建筑施工组织课程内容仍然源于本科教育的“学科型”教学体系,学习内容没有同岗位工作及时准确地联系在一起,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统一,导致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差。许多教师发现,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了2-3年后竞然不会。
2.2 理论、实践教学脱节,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脱节
目前国内大多高职院校的施工组织课程基本上还是采用课堂教学的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书本为中心,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课程中存在大量的施工组织实践知识是通过教师以讲授的方式教给学生,其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学习的目的性、指向性不强,缺乏技能训练,教学抽象,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知识。
2.3 对提升学生自主而快乐的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的空间不大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法上采用填鸭式、一言堂,教师是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灌输教材的内容,而且偏重于理论部分的讲述,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对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笔记、背概念、背原理,应付考试,被淹没在深奥的理论和枯燥的原理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对高职应用型人才动手能力的要求。
3.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在反思传统教学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我们结合高职学生实际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重构了课程内容,改革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有效地保证了这一课程的教学质量。
3.1 进行教材改革,重构教学内容
课程组通过调研和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课程设计理念及国内兄弟高职院校的做法,结合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进行全面改革,突出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方法以能力、社会能力全面培养。
根据“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不同,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群体”的项目教学法,将其划分为:项目一: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二: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三:屋面及防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四:室内外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每个项目又划分成五个学习型任务。
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学习型工作任务的构建)
学习领域项目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1)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2)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3)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4)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5)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阶段 项目1: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与资源计划的编制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施工平面图的布置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编制
项目2: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主体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 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主体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与资源计划编制 主体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平面图布置 主体工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编制
项目3:屋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屋面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 屋面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屋面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与资源计划编制 屋面工程施工平面图的布置 屋面工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编制
项目4: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装饰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 装饰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装饰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与资源计划编制 装饰工程施工平面图的布置 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编制
集中实训阶段 项目5: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子项目1:运用清华斯维尔管理软件编制砖混结构房屋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子项目2:运用清华斯维尔管理软件编制框架结构房屋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注:在项目实施前期,有进行图纸会审,施工特点分析和编制工程概况两个公共教学活动,后期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集中训练)
上述以教学项目为基本的教学单元,充分考虑工作过程要素,并基于学生认识基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来编排教学内容。以典型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为线索组织授课,使学生将支离的施工组织课程每节内容完整地建构在真实的施工项目上,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也能亲历一次典型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模拟操作。基本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3.2 改革教学模式,采用“126”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1”:学训合一,即理论实践一体;教学做一体;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学习项目与工作项目一致,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养成和实际工作内容一体;课内课外一体。
“2”:两类完成过程相同,难度和技术水平螺旋上升的项目,即教学采用双轨并行模式,课内选择相对简单的典型工程——砖混结构建筑为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贯穿项目,在教师指导,团队合作下,按照任务导入、任务分析、教师示范、模仿试做、纠错重做、总结提高六个步骤完成教学过程;课外选择结构及平面布局相对复杂的典型工程——框架结构公共建筑为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对象,由各学习小组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完成训练,以课内项目带动课外项目,每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安排与教学进程相对应的在建工程项目进行现场教学。每两个学习小组指派一名专任教师、一名兼职教师进行指导,对每个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每个学生所承担角色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考核,形成过程考核结果。见图1
图1 双轨并行教学模式
“6”:课堂、课外教学“六步法”,按照项目化教学的思想,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组织教学。选取实际工程项目,设计学习情境,按“六步法”组织教学活动,凸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见图2图3
图2 课堂六步教学法
图3 课外训练六步法
“126”教学模式符合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课程作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参与省市院各种比赛的获奖情况和就业情况综合来看,“126”教学模式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建筑施工组织》课程以实际工程项目引入教学内容,整个教学围绕工程项目的工作任务展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课程内容以项目任务单的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工作的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通力协作,共同完成本小组的项目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显著提高,学生的操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2)讨论点评式教学法
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引导就某一问题或下达的任务进行讨论分析,发表见解。教师的指导点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上,最后教师就讨论结果作一总结,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创造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环境氛围。
3)施工现场教学法
对校内实训基地难以完成的教学项目,可以到实际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观摩教学。把“教室”设在工地,并聘请工地技术人员为现场指导老师,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如在介绍框架结构主体施工方案时,可以请现场技术人员结合现场柱、梁、板施工的实际情况讲解,边做边讲,使理论实践一体;知识学习和实际工作内容一体;课内课外一体。学生身临其境,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4.改革取得的成果
通过近年来的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建立完善了高职《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与岗位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学目标和岗位需求的统一,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实践中教理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比以前提高了,学习效果已有明显的改善。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以及职业能力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训成果,毕业设计质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建筑施工组织》的教学改革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教学效果得到了实践的检验。
5.结语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的《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教学改革才刚刚起步,还需要学校、系部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按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着眼于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建林.高职《建筑工程施工》课程项目教学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5)
[2]周兆银,张长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100-102页
[3]李晓枫.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建筑施工类课程中的应用[J].科教论丛,92页
[4]聂维中.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华章,2010,(31)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直至施工现场的操作工人。加之生产周期长、自然环境影响等因素,导致质量管理的难度很大。甲方要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有效运行,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二、工程设计阶段甲方的管理
1、根据工程项目的计划,优化选择( 或招标选择) 设计单位
好的设计单位能提供优秀的设计,设计成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效果和工程造价,选择设计单位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性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设计基本资料, 及时详细地了解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和设计思想,提出甲方对功能的使用要求和意见,避免和减少在施工中固甲方原因出现大量的设计变更;组织好设计图纸和概算的审查工作;按有关程序做好工程项目的申报上作;办理前期工作手续。
2 实行工程招投标制,优选施工队伍
选择业绩优,素质好,社会效益及社会信誉高的施工队伍是目前社会的大趋势,国家建设部及省市建设主管部门有明文规定,全面推行工程招标制,凡超过1 0 0 0㎡的工程均执行招标制,我们在总结了过去几年工程施工经验的同时,为使今后工程质量年年达到优良, 实行了招投标制;1 0 0 0 ㎡以内的工程采取邀请招投标制,选择3 ~4 个比较了解的工程队伍进行招标;1000㎡ 以上的工程,实行公开招标,对中标的施工队伍,我们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要强化技术培训,对甲方技术人员做开工前的专门技术学习,对乙方的项目经理、施工队伍、技术员、安全员、工长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学习新的规范、规程,总结以前的建筑施工经验,指出新开工的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提出处理问题的有效措施,强化防范为主的质量意识。二是同中标单位签订合同时要提出强化质量的有效措施,加强合同建设效益,提出工程队伍文明施工的要求,开展进度质量的劳动竞赛,定期组织校区范围的工程队伍联合检查,以打分的形式评出先进的队伍。
3 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
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甲方工程技术人员要以身作则,按图纸内容,拿出甲方的施工组织设计,将工程线路、进度计划、材料计划及预算报上级领导。更主要的是做好中标企业开工前的技术工作,要求中标单位在半月内依据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作出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及时向甲方人员提交材料计划及预算,以便于甲方控制投资。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甲方主管工程师要在半个月内认真审查阅读,批准施工方案。施工期间要根据该方案,严要求、严管理,积极配合施工单位落实施工计划。
三、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四大因素
四大因素即人、材料、机械和方法。
1、人的控制
(一)要选配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项目经理及其领导班子成员。这种“选配”可通过招投标、亲自考察等方式,尤其要考察近几年的业绩,并广泛听取有关人员的反映。
(二)要严格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查对象包括企业整体素质、领导班子素质以及职工队伍个人素质,尤其要认真核查技术负责人的综合素质。
(三)技术工人要持证上岗。技术人员的技术等级和相关证件要真实有效,有必要时应认真查验原件。
(四)到自上而下层层抓紧。
(五)贯彻执行奖罚制度。适当的奖励比一味地罚款更具有积极作用。
2、材料控制
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
(一)首先要把好材料采购关。通过招投标或其他形式,优选材料供应厂家。最好组织有关人员去厂家实地考察,检查是否名列国家批准的名录以内。另外,对企业规模、资质、厂家的检测手段等项目都要认真考察。
(二)材料的试验和检验。要求承包单位对主要原材料复试,并对复试结果妥善保管。对于材料的试验和检验单位也要认真考察。
(三)对新材料新产品要核查、鉴定其证明和确认的文件。
(四)加强材料进场后的管理。要合理堆放,要有明显标志;要有专人负责,经常检查;要严格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中使用或安装。
3、机械设备的控制
(一)对于主要施工设备应审查其规格、型号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设备进场并调试合格后,上报审核,需要定期检查的设备,应有鉴定证明。
(二)对于工程项目的设备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检查验收,设备的安装质量以及调试和试车运转。要认真审查供货厂家的资质证明、产品合格证、进口材料和设备商检证明,并要求承包单位按规定进行复试。设备的安装要符合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安装过程中控制好土建和设备安装的交叉作业。设备调试要按照设计要求和程序进行,要求试车运转正常。
4、施工方法的控制
主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季节性的施工方案、冬季施工方案、雨季施工方案等。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查和批准应符合规定的程序。
(二)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国家的技术政策,充分考虑承包合同规定的条件,施工现场的条件及法规条件的要求。注意其可操作性,工期和质量目标切实可行。
(三)对主要项目、关键部位和难度较大的项目,如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大跨度、高大结构等部位,做好处理质量问题的预案。
四、建筑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1、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结论
作为建设单位甲方是“主人”。应主动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做到公正、公平、合理。对待参建各方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心。协调各方齐心协力把工程干好。作为施工单位要做到急甲方之所急,想甲方之所想。严格执行国家规范标准,履行施工合同,把工程建设好。
【参考文献】
[1] 马凤起 甲方代表如何抓好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期刊论文] -管理观察2011(33)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控制,措施
深基础施工是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中极其重要的分项工程,而深基坑支护结构技术无疑是保证深基础顺利施工的关键。高层建筑为满足承载力、埋深要求,考虑建筑功能和成本,其基础多设计带有地下室的深基础,且大部分施工场地窄小,不能采用基坑边缘放坡,只能采用桩柱、墙等特殊支护结构。做好基坑支护的质量控制对保证施工安全、临近建筑物及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极其重要。
1.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深基坑支护结构选择,应优先考虑施工单位现有施工技术水平,优先考虑工程基础桩相同类型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如果工程桩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则基坑支扩结构应尽量选用这种桩型,其直径可相应选用较小直径,这样可减少机械设备进场费用。当基坑较深围护桩布置位置允许时,应尽量选用两排支护桩,种布置方式力学性能好,前后排桩与桩顶圈梁形成刚架结构,桩间土参与支护工作,改善围护桩的受力状况,达到减少桩的配筋数量。当围护桩要求达到防渗要求,基坑深度小于 7m,地表回填土中固体碎片含量较多时,不宜单独选用水泥搅拌桩,应采用水泥灌注浆。
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要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基础类型、基坑开挖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基坑支护施工控制的关键是基坑上部坑沿的稳定性、地面变形及地下水的控制、防止基坑周边隆起、管涌与流砂等险情,并要根据地质、环境因素的变化及时地调整支护方案。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主要作用是挡土,使基坑在开挖和基础施工的全过程中能安全顺利地进行,并保证对临近建筑、公共设施和周边环境不产生危害。目前国内深基坑支护技术有:地下连续墙排柱支护、水泥搅拌柱、土钉墙及复合土钉墙、喷锚网支护、逆作法与半逆作法施工、环形支护结构等等。实践中根据土质条件、基坑深度、地下水情况等,结合不同支护方式的优缺点,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2.深基坑支护的基本要求
喷锚网支护是目前深基坑支护工程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支护方式它是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联合支护的简称,作为一种先进的支护加固技术,在岩土质高边坡,特别是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喷锚网支护,是通过在岩土体内施工一定长度和分布的锚杆与岩土体共同作用形成复合体,弥补岩土体局部强度不足并发挥锚拉作用,使岩土体自身结构强度潜力得到充分利用,保证边坡的稳定。坡面设置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起到约束边坡表面变形的作用,使整个坡面形成一个整体。为做到及时支护、有效地保持土体强度,喷锚网支护的施工要紧跟开挖,随挖随支,每层开挖高度,随地质条件而定,一般为 1.5m~2.5m。采用喷锚网支护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承载力高安全可靠:可用于多种土层,适应性强;施工机具简单施工灵活污染小噪声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小;可与土方开挖同步进行,工期短,本身不需要打桩,支护费用低。
控制要点是必须重视前期地质勘察工作,要熟悉并掌握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熟悉基坑开挖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点,分析深基坑可能导致边坡土体滑坡的各种可能,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地段、地层和土质技术指标做到心中有数。论文参考网。由于地质勘察资料不一定很详细而且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出入,在基坑开挖中还要经常比对现场的地质情况与地质勘察报告差异很大时要及时书面告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通知勘察和设计单位,必要时调整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必须经过专家组技术论证:由具备设计资质的支护施工单位自行设计或施工单位委托设计单位负责设计。
3.深基坑支护的过程控制
按设计方案组织施工施工前,有关人员应熟悉地质资料、设计图纸及周围环境,降水系统应确保正常工作及储备应急抢险排水系统,保证必须的施工设备正常运转。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锚杆位置、长度、型号、数量,钢筋网间距,加强筋范围,放坡系数等。设计方案变更时必须重新评审。校准水准点及坐标控制点的正确性和实施保护措施。审查施工单位的水平及竖向施工放线是否正确,开挖过程中要随时督促施工单位对基坑的开挖尺寸、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进行检查,注意基坑周边的土体变化。测量观测站要日夜值班,出现险情立即报告。坚持见证取样制度,对进场材料严格把关。做好隐蔽工程验收:监理工程师应对锚杆位置、钻孔直径、深度及角度、锚杆插入长度,注浆配比、压力及注浆量,喷锚墙面厚度及强度,锚杆应力等进行检查,按规定留置混凝土试块、水泥浆试块,锚杆抗拔力实验。采用机械开挖时,应预留 0.3m~0.4m原始土层,人工铲除修整坡面,尽量减少边坡超挖和扰动边坡土体,使之表面平整,坡角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网的钢筋直径和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网绑扎随开挖分层进行时,搭接长度要符合要求,一般为一个网格边长。
锚杆钻孔应按设计倾角和孔深进行。论文参考网。当钻孔遇到障碍物无法钻进时,允许适当改变钻孔方向。当土层为软土时允许加大倾角,将锚杆嵌入持力的土层中:当钻孔深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在该孔的左右或下方按锚杆抗拔力等同的原则补强加固。嵌入锚杆前应将孔内松土、泥浆等清除干净,方可送入锚杆。下锚杆时,应把注浆管、锚杆和止浆袋一起放入孔内。注浆要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并根据注浆情况多次注浆,以保证浆液充满孔壁,使锚杆具有较高的抗拔力。当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以上且不小于 3 天,方可开挖下—层土方。 喷射混凝土要搅拌均匀,垂直作业面尽量从底部逐步向上部施喷,混凝土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喷射面要留置试块,每组不小于 3 块。
基坑支护施工要与挖土互相配合,合理安排工序及工期,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减少开挖过程中原土体的扰动范围,缩短基坑开挖卸荷后无支撑的暴露时间,对称开挖,均衡开挖,合理利用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控制位移的能力。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挠动基底原始土层。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可继续挖土。基坑开挖完成后,应提醒建设单位及时组织勘察、设计、质监、监理、施工等部门进行验槽,及早开始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严禁基坑长时间暴露。基坑回填前,支护层不能破坏,特别是坡脚部分。地下结构工程完工一层基坑及时回填有利于边坡稳定,注意地下水或自来水或排水系统水患的影响。
深基坑支护的应急准备预案:做好预测、信息采集与反馈、控制与决策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深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坡稳定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和破坏的突然性,地下工程受各种水文、地质、雨水等复杂条件的影响,特别在基坑旁有基础埋置较浅的建筑,或有重要的地下电缆和市政管线,很难预估出现的问题。论文参考网。因此,必须加强观测,出现问题,立即按深基坑支护的应急准备预案进行救险施工,根据土层位移的时空效应,及时掌握土体变形特性、边坡的稳定状态和支护效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边坡失稳和临近建筑沉降等事故发生。
4.结语
伴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深基坑开挖越来越多,深基坑支护难度逐度加大。基坑支护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必须依据工程地质资料科学设计,由于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基坑开挖地质情况与地质勘察报告略有不同,施工单位必须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同施工单位调整和改进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确保深基坑的施工安全。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将逐步完善。
【论文摘要】本文就电力问题在建筑施工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大家知道,建筑施工工地的外部环境条件是较恶劣的,例如风吹、雨淋、日晒、水溅、沙尘等均是不利条件,加之工地上机动车辆的运行和机械设备的应用,极易发生对电气设备的撞击和振动,这些情况均易导致电气故障的发生。建筑施工工地的施工人员在工作时往往受雨淋、水溅,使皮肤潮湿,导致人体阻抗下降,并且这些人员中大多数为非电气人员,缺乏用电安全知识,同时,工地的供电线路又属临时性线路,大部分为架空或明敷线路,这些因素易造成电击事故。
1.建筑施工工地的电气危险隐患分析
1.1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不全面
针对性不强,不能指导施工,只是凭经验架设线路,造成用电不合理,甚至留下安全隐患。
1.2 没有悬挂警示标牌
部分在建工程与外电线路的距离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没有采取防护措施,防护屏障上没有悬挂警示标牌,防护材料不符合要求,没有采用绝缘材料,难以阻止坚硬物品的穿越。
1.3 照明系统随意设置
工地工棚大多数低矮,线路高度小于2.4 m 的没有采用36 V以下的安全电压;照明线路未采用专用回路,电线采用软线,破皮老化,绝缘差;照明线路及灯具随意搭设;生活用电私拉乱接等现象较多。
1.4 配电线路架设不合理
配电线路直接架设在外脚手架或井字架上;电缆线路埋设深度较浅,上下左右侧未敷设不少于50 mm 厚的细纱,埋地电缆引出地面2 m 至地下0.2 m 处未加保护套管;电缆线路拖地,私拉乱接;接头防水性能差;电杆没有采用混凝土杆或木杆;电杆杆径细,埋地深度浅,档距超过规定;电杆的终端杆、转角杆没有加装平衡拉线,电杆上缺少绝缘子,横担上线路排列混乱等。
1.5 部分工地接零保护不规范
保护零线没有引到开关箱,用电设备不带电的外露部分;保护零线没有重复接地或重复接地不符合要求;接地电阻没有进行摇表测试;保护零线选用的材料未采用绿/黄双色线加以标识区别。
1.6 用电安全意识淡薄
操作人员不懂电气知识或用电技术,乱摆弄电器、乱接电器、乱拉电线、玩弄带电电器、胡乱修理电器;检修设备时,操作错误:接线时误将火线接到外壳上;手触及设备或元件的带电部位或用于拿断落在地面的带电导线;用湿手检修或操作电气设备;用棒等代替绝缘工具操作跃格式熔断器:用刀、剪割剪带电导线;过于接近高压设备或在高压线处作业而误触高压导线以及带电、错误使用插销等。
1.7 没有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用电系统比较混乱,配电箱、开关箱采用的材料材质差、隐患多;箱体设置位置不当,周围乱堆建筑材料,操作维修极不方便;箱体尺寸小,箱内电器紧靠;箱内没有装设隔离开关;电器装置安装在木板上;电器裸露,破损较多,特别是部分闸刀缺少闸盖,操作极不方便,也不安全;配电箱、开关箱标识不清,箱体引出线随意,箱体无防雨措施,雨水极易进入箱体;一闸多用,分配电箱与开关箱,开关箱与用电设备距离较远。
2.建筑施工工地的用电安全措施
2.1 完善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审
临时用电设备在5 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 kW 及以上时,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现场勘查、负荷计算、配电线路设计、配电装置设计、防雷设计、安全用电、用电设计施工图等内容。了解现场地形、地貌、建设方提供的电源位置;弄清满足建筑施工所需要的机具设备的数量、容量及现场布置情况;查看建设方提供的有关地下管线位置图及场地建设规划总平面图。确定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的位置、线路敷设方式及供电线路的接线方式。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位置的设置原则,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便使电能损耗、电压损失、有色金属消耗量接近最小进出线方便;尽量靠近电源里;避免设在多尘、低洼积水、妨碍车辆行走及施工的地方。架空线路成本低,安装容易,维护检修方便,易于发现和排除故障,适用于不跨越建筑物及施工现场,不影响吊车行走及垂直运输、车辆行驶的场所。电缆线路则适用于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机电设备,需跨越建筑物或妨碍施工不能用架空线路的场所。
2.2 加强用电安全组织管理,建立临时用电档案
建筑施工临时用电档案包括单独编制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的审批手续;技术交底资料包括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向安装、维修临时用电工程的电工和各种设备的用电人员分别进行交底的文字内容,交底内容必须有针对性和完整性,并有交底双方人员的签名及日期。安全验收和检查资料,包括临时用电工程的验收表;电器设备的调试、测试和检验资料(主要是设备绝缘和性能完好情况);电阻值定期测试记录;定期检查表等。
3.关于配电箱及其接线问题的分析
临时用电系统应采取“ 三级控制, 两极保护” 系统, 即采用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级控制, 分级配电 同时在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分别装设漏电保护器实行保护在正常情况下用电设备只能从开关箱中接线而在实际中, 有些施工单位因为某个用电设备与分配电箱比较近就直接丛分配电箱中接线使用,这是不安全的。另外根据《安全规范》规定 导线从电杆引下进入配电箱应采用穿管保护并从箱底进线, 在保护管上端做防水弯头些施工现场却直接在电杆下加横担, 采用瓷瓶配线引下直接从上方引入。导线进出箱体不加护套, 不设防水弯头。这种做法是切不可取的同时在施工现场上,我们还经常见到接线随意性强配电箱平时没上锁或有上锁但钥匙不是专人管理= 进出线混乱不分路成束,不加保护管, 长短不齐, 乱成一团乱接电源, 电源线直接钩在刀开关上=箱内接线不规范, 导线削头太长, 导体外露, “ 鸡爪线” 现象严重箱内布线和电器开关布设不符要求刀开关瓷盖掉失或螺帽不全一闸多机, 甚至越过漏电保护器直接接刀开关上一个漏电保护器下配多个插座箱内残留电线头、残熔体小工具等等, 甚至堆放鞋帽、食品等杂物已拆下的负荷线仍甩在箱内, 裸露线头靠近开关电器另外在配电箱布置关于照明及配线问题施工现场照明的特点是点多, 面广, 移动性、临时性强, 使现场照明用电管理难度大, 易发生事故在潮湿场所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 采用移动式照明场合的电源电压不得超过 且不能用自藕式变压器变压, 另潮湿场所还应该采用密闭型防水防尘具。然而我们看到的是, 在粉底抹灰阶段, 其地面极其潮湿, 工人不切断电源就拿着绑在木条上的碘钨灯随意挂插或斜放着, 便动手干活了手持式照明线路不离地敷设, 随意放在地上乱拖乱拉= 过道处不穿管保护, 斗车就在上面来来往往, 甚至有的工地采用铝芯护套线花线作电源线有的导线和照明灯具绑在铁丝上、铁架上、树权上另外, 照明线老化现象严重, 绝缘层破损= 照明线中间有接头, 接头处又不加保护照明线路不设开关箱, 也不设闸刀开关, 而把照明线路直接挂在其他设备的闸刀上, 或照明线路跳过漏电保护器而连接在闸刀开关上工地临时设施内照明线路布设太低, 随意破口接头, 象蜘蛛网般拉线, 甚至有人在其上面挂晒衣物等等。这些违规观象屡见不鲜, 隐患不少, 急需引起施工单位负责人高度重视
4.结语
在建筑施工中用电作为动力,可以开动各种建筑机械、可用于焊接、切割和在冬季对混凝土进行电热法养护等,还可用于照明、信号、警报、通讯和测量等。但是,电又对人们构成一定的威胁。触电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电气还可能毁坏用电设备或引起火灾,尤其是建筑施工中用电设备都是临时设施,露天作业和潮湿作业环境多,加上建筑施工队伍素质较低等实际情况,从而使建筑施工用电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的安全,减少用电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