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龄化社会定义

老龄化社会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龄化社会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龄化社会定义

老龄化社会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与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研究

近年来我国已经逐渐发展为人口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目前我国有将近2亿老龄人口,同时每年老龄化人口增长速度接近一千万,再过三十年很有可能成为重度老龄化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严重,使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构成部分,养老与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研究成为目前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养老与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研究现状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同时老龄化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人口增长快,各个地区的发展状况以及养老与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情况都不一致,尽管人口老龄化对于医疗费用的花费已经得到了国内相关机构以及专家的重视,但是目前很多理论的建立都是基于一些医疗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完善的国家,为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与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目前相关研究仅仅是将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与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没有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老龄化人口增长速度。老龄化人口相关的养老与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现有的研究缺乏全面性,且研究指标相对比较单一,无法得出有效的研究结论。

二、研究方法改进之处

首先对于各个单位基于变量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划分,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解释变量,相应的养老与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定义为被解释变,将计量经济分析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选择定量角度,从而去研究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与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间的关系,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在进行数据以及指标的选择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中国统计年鉴》中的一段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因为对于老龄化的标准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因此本文对老龄化人口选择时,将高于65周岁的人定义为老龄人口,老龄化的衡量以高于65周岁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为标准。因为就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讲,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对象为城镇退休员工,因此在进行研究时可以先分析城镇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情况,进而得出城镇职工受到人口老龄化影响的一些结论。

三、利用计量模型来进行分析

利用所选取的数据指标建立起相应的计量模型,来分析老年人口与医疗保险支出的关系以及老年人口比重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因为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与养老及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三者之间大致为线性关系,所以采取线性回归模型来进行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所选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与养老及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随着时间变化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进而得出一个大致的系数。再利用相关理论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分析,可以得出养老及医疗保险基金支出(Y)与老年人口比重(X)之间的关系:Y=1.53+0.87X。

根据结果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老年人口比重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老年化程度越高,越需要更多的养老及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老年化人口的增多,极大的增加了我国社会保障负担,甚至出现支付危机。政府在进行相关制度政策的制定时,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采取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

四、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一)政府要承担起相应的职责

政府要做社会保障制度相关工作,有效的结合个人储蓄、企业年金以及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实际的财政状况对养老基金进行合理的增长,对于一些养老保险基金花费较多的地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加快养老设施完善速度,可以为老人提供一些常见病的定期检查服务,同时改变传统家庭养老的方式,将社会保障制度落到实处。

(二)合理利用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对我国社会保障支付危机可以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因为我姑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由于个人账户中资金过多,出现了关于保值增值方面的问题,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制定相关的投资方式,提高个人基金的收益率,进而降低个人账户基金面临的一些贬值等方面的风险。

(三)扩宽医疗保险费用筹措渠道

政府可以加强优惠政策的制定,为社会保障基金获得更多的捐款,促使养老及医疗保险基金有更广泛的来源。同时加强养老及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方式,科学合理的对养老及医疗保险基金进行管理,使得社会保障制度落到实处。

(四)加强医疗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为老人的日常医疗健康提供便利,避免各种大小病都去大医院的情况,提高看病效率,降低治疗成本。同时将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到农村以及偏远地区,让所有老人都能享受到养老保险,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步伐。

结束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对于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政府部门要承担起相应的责,合理的利用资本市场,扩宽医疗保险费用筹措渠道,同时加强医疗体系的建设,有效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殿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4,32:146-147+159.

老龄化社会定义范文第2篇

关键字:老龄 居室色彩 人性化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我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5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2.16亿,约占总人口数16.7%,“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近期召开的两会上,有代表指出了“中国正在经历传统‘居家养老’到具有社会化性质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转变。家庭依然应该是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与此同时,社会相应的配套措施也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

二、老龄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分析

1999年我国行业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按生活能力状态将老年划分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三种类型,自理老人是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帮助的老年人;介助老人 是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等帮助的老年人;介护老人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老人随着年纪增长一般是从自理逐步到介助再到介护的缓慢发展过程。

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我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状况总体较好, 2010年中国老龄委的最新数据中国内地65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9千万,89.3%能够自理。2011年3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通过对20个省区市的80个县2万名老年人抽样调查,按照国际通行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根据这项调查,2010年末,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约为3300万人,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为1080万人。

综合以上数据信息,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约为1.7亿,按此计算,其中约80%为生活能够自理,约13.6%为轻度至中度失能,约6.4%完全不能自理。换言之约93.6%的老人有自主活动能力,对居住环境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在环境设计中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心理变化和行为特征方面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既要考虑方便老年人的独立活动,又要能在需要时得到及时的照顾与帮助,总体上创建一个能使老年人真正享受到高质量生活的居住室外境。

1、生理机能:老年人无论在肢体、感官及智力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逐步降低。

2、心理变化:老年人退休后一方面害怕孤独寂寞,有求安全感和依恋的心理,另一方面又要求独立空间,体现自身价值,得到他人认可和尊重。

3、行为特征:老年人可自由支配时间显著延长,形成以家庭为中心的活动空间范围,有充足的时间享受生活,健身、文体活动、休闲交往成为老年人日常行为的主要部分。

三、老龄化社会居室人性化设计之必要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生活质量如何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幸福。社区居家为主的养老模式势必使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以家为中心,这对居室设计提出了历史性的命题。“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观念要求室内设计师的目光不仅仅要关注室内本身,还要关注使用者的感受。在老年人居室设计中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心理变化和行为特征,充分考虑到老年使用者对形状、照明、色彩的特殊需求,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创建一个能使老年人真正享受到高质量生活的居住环境。

以老年人为居室使用对象,在“人性化”设计理念指导下,从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分析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解析在居室色彩设计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运用色彩心理学、色彩构成理论及室内色彩计划方法等相关,对问题逐一进行分析解决,积极寻求对策。老年人是居室使用主体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问题进行理论构建其实践意义在于,当前老年居室色彩设计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发展远远滞后于建筑环境色彩设计理论的发展,滞后于社会的需要,几乎是室内色彩设计领域内的“真空地带”。只有解决好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的相关问题,才能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居室设计目标。

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应当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这些特点出发,以人性化设计理念为指导,以当前流行的居室色彩设计为参照系,从客观上系统地研究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特殊性以及面临的问题,探索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对策方法;把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方法研究为重点;把需求分析作为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的突破口;把人性化设计理念作为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的立足点;为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重点在于分析在老年居室色彩设计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给出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的操作建议。难点在于,第一要提出有效的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的操作建议,需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推广性;第二要对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合理到位,不夸大不忽视;第三要坚持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总结老年居室色彩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的操作建议,这种操作建议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推广性。

四、结语

老龄化社会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吉林省 人口老龄化 消费结构 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和消费结构概念

1.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2.消费结构概念

消费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它决定了市场规模和发展方向,是指导社会具体生产的目的和归宿。消费结构指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购买过程中对不同种类的商品之间的购买数量的比例关系,也可叫做消费构成。

人是消费的永恒主体,所以一个社会的人口的总量和人口结构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结构有影响。人口总量对消费结构有间接作用。

二、吉林省人口老龄化概况和特点

1.吉林省人口老龄化概况

人口年龄结构是人口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人口的基本构成,对消费有较大的影响。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3292657人,占11.99%;15-64岁的人口为21867007人,占79.6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302633人,占8.38%。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9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53个百分点。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5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吉林省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而吉林省的人口老龄化也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

2.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吉林省是“未富先老”,“未备先老” 的老龄化,跟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

吉林省进入人口老龄化主要跟计划生育有关,而不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2)人口老龄化速度变快,老龄化形势不容乐观

从2003年开始,吉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进入了快速上升的轨道。根据吉林省统计局资料显示,2010年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64.8万人,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3.13%;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593.8万人,老年人口比重达21.35%。

三、吉林省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和变化趋势

随着吉林省经济得到相对高速的发展,居民的收入也得到提高,使得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此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也因此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吉林省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随着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2011年吉林省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10811元,同比增加1770元,增长17%。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14804元,同比增加1772元,增长13.1%;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为6239元,同比增加1576元,增长28.9%。收入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居民受益,居民的消费结构中类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娱乐、住房等都发生了变化。

2.吉林省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

(1)从单纯的物质追求的满足到更高的精神享受的满足转变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民不断增收,生活水平也提高,较大的影响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在物质上的追求,诸如食品类,衣着类等得到满足的同时,居民对于精神享受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居民仅仅局限于物质享受的满足是不够的,对于诸如娱、教育、交通通信等方面的支出在不断提高。

(2)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消费结构升级换代较慢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增长,消费结构也应该逐步由“生存型”的物质消费向“发展型”的精神、服务、文化消费转变。吉林省“发展型”的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平均比率为31.46%,远低于“生存型”的物质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率,说明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相对缓慢。

人口老龄化对于消费结构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类消费中,人口老龄化对其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尽相同的。下文将详细分析和研究吉林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三、吉林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是系统地对历年来有关统计数据几何关系的比较。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序列曲线集合形状相似程度显示成数值的形式为关联度矩阵。

为研究不同年龄结构,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本文将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

建立灰色关联矩阵首先要定义母序列和子序列,可以将吉林省的人口年龄结构时间序列定义为母序列:Y1――0到17岁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Y2――18岁到59岁的人口占中人口的比重,Y3――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子序列定义为各种消费品在总消费的比重。

将吉林省2004年-2011年人口的年龄比例结构{ y1}、{ y2}和{ y3}作为母序列,分别代表0-17岁、18-59岁和60岁及以上3个年龄段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构成;将吉林省2004-2011年居民各项消费比例构成{ x1}、{ x2}、{ x3}、{ x4}、{ x5}、{ x6}、{ x7}和{ x8}作为子序列,分别代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8类消费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

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算法,将各项数据输入软件Matlab7.0分析后,在数据分析之前均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的处理。得出关联系数r的矩阵结果:

通过灰色关联方法的计算分析,经过整理后的矩阵结果来看,可以看出来吉林省在2004―2011年里6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老年人口对于类消费品需求程度的大小顺序分别是r4=0.6765(医疗保健)>r5(交通和通信)>r8(杂项)>r2(衣着类)>r7(居住类)>r3(家庭设备和服务)>r1(食品类)>r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因此可以看出来,老年人口与居民消费品支出构成之间的关联度中,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排名第一的是医疗保健,其次是交通和通信。当然,人口老龄化对老龄人口衣食住用行等消费方面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研究结论

从统计分析结果可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必然对产业结构和社会服务提出新要求。

1.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排名第一的是医疗保健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医疗保健制度在不断完善,老年人花在医疗保健的费用占比例必然相对较高。同时,随着老百姓养老保健意识的提高,老年健身器材和保健品的支出也在不断攀升。

2.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排名第二的是交通和通信

老年人退休以后的空闲时间非常多,可以参加旅游等户外活动,这加大了交通出行方面的费用。而且随着通讯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发展,很多老年人已经选择通过电话、手机、QQ、微信等新型的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与子女或朋友之间的交流,这就提高了老年人与通信类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花销。

3.人口老龄化促进老年人衣着消费市场兴盛

老年人服装市场是非常巨大的消费市场,但是现在的服装市场还没有单独针对老年人服装消费的。即便是仅有的一些老年服装市场都是比较落伍,没有档次的衣服,根本满足不了当代老年人对于时尚、潮流、品牌和品质的追求。

4.人口老龄化带动了老年住宅开发及服务的发展

住宅是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的重要条件,是解决广大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伴随着老年人收入和储蓄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住宅的需求将日益显现,并且将带动老年地产的发展。

5.人口老龄化对家庭设备和服务消费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开始注重购买各种宜家宜居耐用的家用电器和设备,以在满足生活的需求。并且很多老年人也开始尝试对于诸如电脑,便携式移动终端,按摩椅等设备的使用和购买,享受新鲜事物带来的刺激和便利。

6.人口老龄化减少了对食品类消费的支出

随着老年人生理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对食物的品质和搭配有更高的要求,对于食物的摄入量不断减少。正是因为老年人摄入食物种类的减少和总量的下降,老年人对于食品消费的支出也相应的减少了。

7.人口老龄化利于老年教育娱乐文化行业发展

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服务的需求是越来越强烈,这跟老年人的社会心理变化有关系。文化站、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健身舞、唱歌、下棋等形式都在各地得到了老年人的热捧。

五、应对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在老龄社会中,老年产业的兴起是必然结果。为了更好地应对老龄化,积极发展老年产业是必然选择。发展老年产业要做好以下三点:

1.优化4P营销组合策略促进老龄产业发展

由于老年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生活节奏和消费习惯都跟中青年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细分老年市场,做好4P营销组合,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消费水平进行合理的定价,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求。同时,拓展与老年服务业有密切关系的上下游产业,促进消费结构调整和升级。

2.物质需要满足的基础上更应该重视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归纳为五大类,依次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现在大多数老年人的温饱问题都已基本解决,但精神生活、文化娱乐还有心理健康教育等层面的需要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这需要重视老年人精神需要的满足,开发更多如老年心理咨询,老年文化娱乐节目,老年教育培训等项目,真正的满足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要,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3.善用老年消费决策过程模型,赢得老年市场

老年人的购买动机与行为算是成熟型。老年人具有丰富的购物经验,在购买决策过程中善于通过比较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通过研究发现,老年消费者的学习、感知、经历等内部刺激形成原始动机对购买和消费活动有关键的作用,因此企业应从老年人情感出发,研究情感营销策略。多为养老产品和服务提供附加值,想老年人之所想,做老年人其所做,做好基层渠道情感营销。最终通过营销,树立企业品牌,通过良好的口碑效应,赢得老年市场。

参考文献:

[1]杨中新.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田雪原,王金营,周广庆.老龄化:从“人口盈利”到“人口亏损”[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曾毅,林毅夫.21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彭希哲.人口与人口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马伯均.消费结构优化是衡量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J]. 消费经济,2003,(6).

老龄化社会定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积极老龄化;必要性;可行性

一、概念界定

1.老年人力资源的概念

“老年人”是指达到或超过老年年龄界线的人。关于老年年龄界线的问题,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其定义均是不一样的。由于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年龄的标准也在持续的变化之中,联合国曾经使用过60岁和65岁两个标准。就我国而言,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发现,大部分学者都将60岁作为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的一个评判标准;除此之外,参照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男60岁、女55岁),也可知将60岁作为中国老年年龄的界限是相对科学的。

因此,老年人力资源是指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所需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入口。①

2.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结合人力资源的开发的定义来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对于满足老年年龄的人口,通过学习、教育、管理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利用、打造和发展,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二、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现状

在中国,早在2000年,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了人口总数的10.46%,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而从联合国2010年的数据来看,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到1.65亿(第二名为印度,0.92亿),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

面对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政府也积极通过各种措施缓解困境,如提前退休议案的提出,鼓励老年人二次就业等。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注重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支持老年人以适当方式参与到经济发展和公益活动中。

从我国老年人就业的行业分布来讲,第一产业的比重是最高的,其次是第三产业紧随其后,而由于第二产业在从业要求上对身体状况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人数相对较少。除此之外,随着老年人综合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一直是稳步上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文化素质保证其在退休后仍然能高质量的完成工作。而从老年人就业的企业类型来看,国有企业的比例持续减少,非公有制单位成为老年人就业的主要渠道。例如民办高校,私人医院等类型企业对于老年就业者就表现出了非常积极的态度,希望通过此类老年退休人才,更好的提升学校素质或医院的医疗水平。总体来讲,尽管我国老年人就业率有所增加,但相较同期的其他发达国家来讲,仍然相对落后。

而从海南省本省的人力资源开发来讲,依托于海南省独特的天气优势,海南省一直是老年人养老的胜地。所以在此有利条件的引导下,海南省各市县对于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均非常重视。2014年海南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暂行办法》,面向海内外发出了海南引进人才的新讯号。该柔性引进规定中有两条是专门针对老年人力资源人群的:其一是“候鸟服务”,即通过聘请旅居我省休养度假的“候鸟型人才”在琼开展服务的方式,吸引其提供科学研究、课题攻关、课程讲授、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多方面的智力支持;其二是退休返聘,通过返聘已经退休的省外人才来琼工作的方式,吸引其提供智力支持。根据调查,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口经济学院等高校均聘有退休返聘教授;海南省人民医院等医院也有一定比例的退休名医坐诊。在三亚,根据“候鸟型”人才的特征,三亚市还将其划分为银色候鸟、南繁候鸟、休闲候鸟,并针对三类人才,量体裁衣,搭建服务和事业平台,发挥人才作用。同时完善了候鸟型人才信息库,先后有针对性地成立了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老教授协会,发挥南繁候鸟、银色候鸟型人才作用,并将实施休闲度假人才“候鸟工程”作为九大重点人才工程之一。万宁等县市也积极启动引进候鸟型人才工作,建立候鸟型人才资源库,进行老年人力资源储备。总体来看,海南省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上通过非常积极主动的态度广泛的吸引老年优质人才,无论从政府还是企业的角度都充分认识到了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提倡“积极老龄化“,倡导老年人不再作为社会的包袱,而是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做到老有所用、老有所为。

三、海南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鉴于以上分析可知,海南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上和实践上都已奠定一定基础,在此基础上,以下三个因素将进一步阐述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老龄化社会定义范文第5篇

王恩平(1988.05-),男,汉,河北秦皇岛,硕士研究生,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金晶(1991.06-),回族,云南昆明,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

摘 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常态,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威胁,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更多的来源于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体制不协调、不适应造成的矛盾。本文通过阐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厘清我国在公共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公共政策选择,旨在更积极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公共政策,政策选择

十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这不单是我国面临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处理好老龄化问题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人口老龄化的背景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7%,就称为人口老龄化。早在二十世纪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因此我国早已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老龄化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以及在经过了1959到1961年的自然灾难后,中国的人口出现井喷式的补偿增长,从1962年到1970年,净增长了1.6亿人,达到8.3亿。而“婴儿潮”的那一代人开始进入老年时期,计划生育政策虽然对人口增长的控制有所贡献,但是也加速了人口老龄化。我国的老龄化具有规模大,老龄化增速超过经济发展速度,老龄化地区差异大等特点。并且根据数据研究显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老龄化趋势在大体上是难以逆转的,人口老龄化将常态化。

中国的老龄化过程是典型的“未富先老”,与西方发达国家先实现工业化,后进入老龄化相比,中国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中国应该在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应对老龄化的模式下,根据自身特点提出更加可行的,适合本国发展的应对策略。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人类寿命延长和生育率下降,一段时期人口过度增长的结果,改变生育政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缓作用,即使现在改变生育政策,也不会发生根本上的逆转。同时,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不全是其本身带来的,更多是因为现有制度与人口结构不适应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需要从公共政策方面进行改革,调节公共政策来协调可能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这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

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人口老龄化将是常态,需要提出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来应对,是我们将长期面对的挑战。

二、人口老龄化政策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实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及商业人寿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但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1.历史欠债严重,“空账”运行规模大。

我国当前实行从现收现付制到统账结合制的转变阶段,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但在现实实行过程中,社会统筹部分与个人账户部分资金“混账管理”,社会统筹部分根本不足以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因此形成大量“空账”运行,出现挪用个人账户的现象,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当前个人账户空账累计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到2011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2.5万亿,但是个人账户实有资金2703亿元,空账金额高达2.2万亿元。据社会保障国际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报告统计,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个,收支缺口达到767亿元。

2.养老保险金缺乏保值增值性

我国规定养老金在留足2个月的支付以外,应该全部用于购买国债、银行储蓄、企业债券、投资股市,严禁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目前我国养老金仍主要用来购买国债和银行储蓄,基金收益甚小,根本无法满足老龄社会对养老金的需求,没有真正建立起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有效机制。并且,通货膨胀的速度远远超过银行利率,存放银行只会造成养老保险金的贬值,是社会财富的浪费,严重影响了养老保险的效率。

3.基金来源渠道单一,收支矛盾日显突出。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保险费的收入及其利息收入和财政补贴,加上保费欠缴的情况严重,相当一部分地区的保费收不抵支,原有的积累也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基金保值增值的幅度又太小,弹性收缴与刚性支出的矛盾日趋突显出来,加上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上涨,享受养老金的人数不断增加,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数却不断减少。养老保险费用开支增加与收入减少之间的矛盾,成为应对老龄化危机最主要问题之一。

(二)、现行退休政策及其弊端

我国现行的退休政策规定:一般来说,男性的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为55岁。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者,退休必须是男年满55周岁,女满45 周岁。这一政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部分老年人力资源的浪费,增加了社会的养老负担,加上生活和医疗健康水平的提高造成我国人口的老年抚养比不断攀升,有关专家预测我国2000年老年抚养比为10%,2010年为18.6%,2020年为26.3%,2030年为40.2%,2050年为58.7%,2060年为60.3%。

劳动年龄的上下限不能一成不变,它必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提高改变。我国现行的劳动年龄的上下限是50年代根据当时的条件确定的,已逐渐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全中国的平均退休年龄是51.2岁,比起世界平均年龄低了将近10岁。如果继续按原定的上下限执行,以后将会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老年赡养比、总供养比和老年社会保障支出大幅度上升的不利局面。

(三)、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及其弊端

1.“现收现付”为主的筹资模式使医疗保障面临未来支付压力

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虽然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但个人账户积累能力有限,很大一部分人没有积累。实际上,主要是依靠统筹基金的现收现付制,而对其他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等也主要是现收现付制。根据医疗保险理论,现收现付制需要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有相对年轻的人口结构,而在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的情况下,如果医疗保险基金主要依靠现收现付制筹集,每个劳动人口对老年人口的负担将不堪重负,最终将带来保险基金紧缺的危机。

2.服务提供上的问题

我国虽然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医疗机构、人员、床位数最大幅度增加。但仍然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势头。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出现的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住院难”问题已证明这一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医疗资源不合理利用的表现主要为:(1)重治轻防;(2)病人不合理流向;(3)医疗服务的过度利用,特别是高新技术手段、药物的超标、过量使用。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我国医疗服务成本居高不下,且增长迅速。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很好解决,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将加剧我国医疗资源和卫生费用的压力,甚至导致医疗保障体系的崩溃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人口老龄化的公共政策选择

(一)、人口红利的政策选择

35年前年轻人口是老年人口的六倍,人口转变带来了“第一次人口红利”,支撑我国经济在世界市场上的崛起。劳动年龄人口丰富的“人口红利”期结束并非“人口红利”的真正结束。在老龄化的初期阶段,新进入老龄阶段的人往往都有较高的储蓄率和储蓄倾向,加上健康老年人口参与对社会劳动力的供给,只要能够发挥好储蓄的资金效率,让资本得到合理的回报,则第二次“人口红利”仍有可能为经济增长继续注入“活力”。

发掘第二次人口红利,可以通过让健康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发掘老年人消费潜力,从内部发掘社会发展潜力。积极促进老年人健康宣传,树立健康理念,延长老龄人健康期,适当拉长就业和准就业年限。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工作岗位,寻找能充分发挥老年人特殊技能,丰富经验的工作机会。例如,退休老年人对年轻人进行特殊技术岗位的培训。不仅能增加老年人就业机会,创造社会财富的机会,还能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提高自我养老和消费能力。

人口红利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撑,通过增加资本积累和扩大就业参与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通过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两次人口红利的对接。如果利用好人才资源,“第二次人口红利”将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改变。

(二)、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基金作为一项基金存人银行或购买国家公债,这虽然是一条营运途径,但其保值和增值的程度大打折扣。要想使养老保险基金有效运营使之保值增值,可以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放宽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限制。政府应制定适当政策以引导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向低风险、高收益的领域投资,如住房贷款、基础设施、教育产业等。其次要积极推进市场的发育和发展,从而提高基金投资效益。第三要坚持专业化运作,委托专业性投资管理机构进行投资运作。世界银行的一份全面研究报告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由民营机构经营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普遍高于由政府部门经营的养老金。

养老金入市也是保值增值的一种方式。将养老金投资于市场,可以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也可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但由于养老金属于社会保障范畴,投入市场难免存在风险。广东省率先开始了千亿养老金入市的尝试。

(三)、完善医疗保险体系

目前医疗保险筹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企业和职工缴费,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职工与退休人员负担比的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因此有必要扩大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慈善捐款,从社会福利彩票所筹集的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老年人医疗保障事业,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收益也可以划拨一部分用于补偿医疗保险费用开支,也可以通过征收烟草税、发型彩票等方式增加医疗保险金的筹集渠道。

(四)、调整人口年龄结构

必须承认,延长退休年龄,是一个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对策。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都在进行这样的尝试。延长退休年龄会带来两个积极效应:一个是净社会总财富的增加,一个是领取养老金总量的减少。这一多入少出,从整体上减轻了社会负担,有利于高度老龄化国家挺过老龄化危机。

虽然目前遭到多方反对和质疑,但延长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在相关政策的具体制定上可以根据我国的国情,因地制宜地制定多元化,多层次的弹性退休年龄结构。有的特殊行业,例如矿井工人,具有危险性的行业,由于挑战身体极限,若和一般职业一视同仁采取相通的退休政策,则显得有失公平和平等。有的行业例如律师,教授等技能、经验、智慧和阅历型的职业,没有受到年龄的限制,甚至年龄越大对社会越有价值,贡献越大,不能因为僵化的退休政策而使社会失去宝贵的社会价值。

(五)、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

WHO曾经于1990年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应对老龄社会的战略性目标提出,联合国也于1992年通过《世界老龄问题宣言》呼吁全球共同开展健康老龄化运动。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为疾病,羸弱之消除,而是指一种体格,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上的完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老年人群不仅是社会的服务对象,也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活动的参与者。而要构建这种状态,需要配套政策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老龄化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尽管老龄人口的劳动力会随着年龄削弱,但却不会因为60或者65岁的到来而立即消失。并且,人生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有不同的潜在可塑性,虽然老龄人口在体力上不如年轻人,但是在知识经验,阅历尚占有很大优势,所以说,老龄人口中蕴含着巨大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一种尚未被人们充分挖掘的重要资源。老年人可以参与很多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团体中,老年人应该充分发挥他们阅历丰富的,经验丰富的优势,对年轻人进行指导和引导,推动社会的进步,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例如有经验的,在某个行业有成就的退休老龄人可以通过给年轻人上课,传授经验,不仅能大大提升社会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并且能使老年人得到社会认同感,提高晚年生活的意义和质量,重塑了老年人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不仅有助于老年人正面认识自身价值,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而且对社会来说,积极老龄化也就是“生产性的老龄化”,老年人可以继续为社会创造财富,继续发挥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