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据通信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铁路视频、GSM-R/GPRS等彼此独立的业务设备CE(用户边缘设备),可共用数据网PE(供应商边缘设备),通过在PE上部署VPN实例,实现各业务相互隔离,并独享各自的路由表和地址空间。通常根据业务需求及接入地点、协议、设备类型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接入方式,以实现业务安全及流量保证。
1.1业务接入方式分类
1.交换机二层单归属接入。业务交换机作为CE设备,接入1台PE设备,采用静态路由,在数据网PE上与交换机互联端口对不同的业务配置子接口,绑定VPN实例并终结VLAN(虚拟局域网),各终端的网关地址为PE设备子接口地址,同时在VPN实例中引入接口地址或业务路由。2.交换机/路由器三层双归属接入。在服务器侧业务接入多采取如图1所示的双归属接入,用户的1台或2台CE接入2台PE,路由协议配置静态或EBGP(外部边界网关协议),完成数据路由交换。PE与CE间路由协议采用EBGP时,为保证一个方向中断后业务畅通,2台CE间也需建立IBGP(内部边界网关协议)邻居关系。根据规范,路由器向IBGP邻居发送从EBGP学习来的路由时,并不改变下一跳的地址。例如CE1向CE2发送从PE1学习来的VPN路由时,下一跳仍为PE1与CE1的接口地址,而此时CE2没有到此接口的路由,就不会将从CE1学习到的VPN路由加入自己的路由表,当CE2和PE2之间链路中断时,双归属的冗余链路就起不到保护作用。所以,必须在CE1与CE2互相建立邻居时,增加next-hop-local参数,强制将路由的下一跳改为CE1或CE2本身。
1.2业务接入方式选择
按照业务接入重要性,在各车站一般采用单归属方式。交换机充当二层使用,采用静态路由,配置简单,可以充分利用交换机多端口的优势,接入综合视频、旅客服务等不同业务。而在铁路局侧针对各业务系统服务器,接入层故障会造成全局业务的彻底中断,应通过双归属方式接入,保证单台设备或单个链路中断时业务运行正常。根据业务接入设备的不同,若交换机充当CE,特别是由数据专业维护时,双归属接入常采用静态路由,在2台PE上分别配置业务VPN实例,同时启用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实现业务的冗余保护;若接入设备为路由器,路由协议采用EB-GP,PE在互联接口绑定VPN实例,与CE设备建立BGP邻居,通过高层路由协议完成路由选路。
2业务接入的安全保障
相比于核心层的网状结构以及路由协议的支持,数据网接入层的故障对业务的畅通影响更大,日常维护中也容易忽视,加之各业务系统开通时条件所限,采取有效的手段保证接入层的网络安全成为网络优化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2.1消除二层环路的影响
在二层交换网络中,一旦存在环路就会产生广播风暴,造成网络不可用。虽然可以通过MSTP(多生成树协议)实现VLAN内消除环路,但配置较为复杂,增加了维护的难度。因此,在网络设计中可通过星型连接交换机的接入,按业务划分VLAN,交换机之间配置为TRUNK连接,避免二层环路,同时可以捆绑聚合链路以提高可靠性。另外,可以在类似于提供时间同步业务的交换机(每个端口只与时间同步服务器端口有数据交互需求)上配置端口隔离,以杜绝业务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郑西等3条高铁线路视频监控业务均由铁路数据网承载,各线分别规划了监控中心服务器的接入地址,采用单归属二层交换机接入方式。其中,某个视频业务因开通时为独立运行,交换机未做配置也并未发现有什么影响,而后期视频监控与动环监控系统有联动需求,各系统又均需接入时间同步交换机,以实现系统时间的校准,因此在动环和时间同步调测时,采取了各自业务交换机与视频交换机简单互联,在服务器网卡配置第2地址的方式与其他视频系统互通,结果接入网络就形成了环路,产生网络风暴,造成各业务均无法正常工作。为此需要重新配置交换机VLAN以及端口隔离,消除环路的影响。
2.2采用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
VRRP是一种容错协议,将几台路由设备联合组成一台虚拟的路由设备,局域网内的主机只需知道该虚拟路由器的IP地址,并将缺省网关设置为该IP地址,就可以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VR-RP将该虚拟路由器动态关联到承担传输业务的物理设备上,当物理设备出现故障时,再次选择新设备来接替传输工作,整个过程对用户完全透明,实现了内网和外网不间断通信。当服务器通过单台或双台交换机以二层方式双归属接入2台PE设备时,多配置此协议。
2.3实现链路故障的快速监测
2.3.1冗余链路或设备问题为了减少设备故障对业务的影响,常设计冗余链路或者2台设备接入,以提高网络的可用性。但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使设备不能尽快检测到与相邻设备间的通信故障,造成冗余失效。1.二台数据设备由传输设备提供的以太网接口(或E1+协转)建立的2条主备链路互联,当本地设备或接口故障时,因为对端设备与传输设备或协转互联的接口依然为Up状态,在无其他协议支持的情况下,对端不会引发切换而造成数据丢失。例如,太中银线开通时,因兰州核心网未建成,全线的GPRS业务由西安核心网承担。GRIS(GPRS接口服务器)设备设置于兰州调度所,与西安核心网通过2条“E1+协转”方式建立的主备链路互联,按照原铁道部《GSM-R数字移动通信应用技术条件第九分册数据传输应用接口及设备》要求,GRIS以二层方式接入,不配置路由协议,当传输通道故障时主备链路不倒换,造成业务中断。2.数据设备通过光纤相连。当单根纤芯故障时,发送侧设备不能监测到链路单通的问题,会造成业务中断。3.链路承载重要业务或大流量业务时,虽然可以通过路由协议Hello机制检测故障,但最快监测也只能秒级。对于高速数据传输或时延敏感的业务,超过1s的延迟也是不能接受的。2.3.2BFD方式实现链路故障快速监测BFD(双向转发检测)用于快速检测系统之间的通信故障,并在出现故障时通知上层应用。BFD的检测机制是2个系统建立BFD会话,并沿它们之间的路径周期性发送BFD控制报文,如果一方在既定时间内没有收到BFD控制报文,则认为链路发生了故障。BFD的应用如下。1.无论接口有无IP地址,都可以进行单跳(直连链路)监测或者多跳(经过多个网络设备)监测,并可以与接口状态关联。2.BFD单臂回声功能。在2台直接相连的设备中一台不支持BFD功能,只支持基本的网络层转发。可以在支持BFD功能的设备上创建单臂回声功能的BFD会话,并主动发起回声请求功能,另一台设备接收到该报文后直接将其环回,从而实现转发链路的连通性检测功能。3.BFD还支持VRRP、静态路由以及IS-IS、OSPF、BGP等路由协议。在与路由协议配合使用时,BFD收集链路的状态,及时将链路故障的状态通知路由协议,缩短路由协议的收敛时间至毫秒级。华为设备不必在互联接口配置BFD链路监测,只需在配置中打开BFD功能。例如BGP协议中的BFD应用,只需在建立邻居时增加一条“peerx.x.x.xbfdenble”即可。
3结束语
最近,某地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随机抽查了107户企业,看其报送给当地税务机关和银行机构(企业征信系统)的财务数据是否一致。结果发现,这107户企业中,财务报表所涉及的8项主要指标核对完全一致的仅23户,占抽样数量的21.5%。企业报送的财务数据真实性令人堪忧。
经过各级人民银行与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如今,我国企业征信系统建设日趋完善,为银行业金融机构降低信贷调查成本,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缓解企业融资难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不能不看到,由于企业征信系统中采集的数据信息,除了来自于信贷银行之外,还有一部分源于企业在申办、审验贷款卡时自主提供,像其注册资本、资本构成、法人代表以及账户开立等方面情况,可通过企业出示的验资报告、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开户许可证予以证实,至于甚为关键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财务数据,则主要靠企业自己出具的财务报表。而往往有些企业基于偷逃税款、方便获取贷款等目的考虑,随意调整指标数据,人为搞“两套账”、“两套表”;也有部分企业,因内部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流动性太强等因素制约,致使其所出具的财务报表存有疏漏、不够衔接。
正因于此,可以说,目前,企业征信系统的数据质量存在“一头硬、一头软”问题——反映企业信贷、担保等方面的金融信息数据质量过硬,可信度高;而反映企业基本信息尤其是财务数据方面的信息则相对偏软,客观真实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树立企业征信系统的权威性,增强其公信力,使之更好地发挥现实作用,必须努力确保纳入系统中的每一个数据都能经得起推敲。为不断提高征信系统中企业财务数据信息质量,有必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防范机制。可资选择的现实途径,一是实施数据信息的互通共享,各级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中小企业管理局等的联系,通过彼此在企业财务报表签章确认或是联网核对方式,防止企业随意篡改数据;二是建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制度,借助于有资质的第三方力量为数据的真实性把关;三是完善企业征信系统中财务数据修改的内部管理制度与业务操作流程,堵塞企业征信系统岗位操作人员参与数据作假的漏洞;四是持续加大惩诫力度,一旦发现企业在数据信息的报送上弄虚作假,征信管理部门可对之给予警告,并将相关情况通报其开户银行、信贷银行,以使相关银行及时掌握实情审慎放贷。
谋划好“十二五”交通运输改革发展,加深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认识,加深对转变发展方式紧迫性的认识,十分重要。部党组在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中,对新时期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对于交通运输来说,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有四个“没有变”:一是整个国家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二是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服务性行业的战略地位没有变;三是各级政府对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视支持和人民群众持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没有变;四是中央优先发展交通运输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更加突出强调了“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因此,未来五年,交通运输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面临着世情国情深刻变化带来新的挑战和考验。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区域和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还比较大;基础设施总量还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的任务还很繁重;拓展运输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水平与适应经济结构调整、顺应人民群众出行的期盼还有差距;交通运输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制约了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资源环境等对交通运输建设和发展的约束强化,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刻不容缓;重特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频发,交通运输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体系亟待进一步加强。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科学发展作为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基础和“总钥匙”,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谋划、统筹安排,推动“十二五”交通运输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继续前进,不断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部党组在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交通运输实际,研究提出了“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要求,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到2015年,初步形成涵盖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的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实现上述总体要求,必须紧紧抓住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这是关系交通运输发展全局、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持续推进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必由之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增强加快转变、促进发展的紧迫感,把转变发展方式贯穿到交通运输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2009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部署要求,在继续推进“三个转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内容、途径和政策措施。
落实“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要求,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组织推进。
第一,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适度超前,继续保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规模和速度,确保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建成并发挥效益,完善国家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公路方面: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为龙头,加强省际连接线(“断头路”)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修订国家公路网规划,强化国省道改造,力争“十二五”末路网整体结构优化升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水运方面:有序推进沿海港口建设,完善煤油矿箱等主要货种港口布局,加强资源整合,推进以临港工业为依托的沿海港口新港区开发建设。到2015年,我国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适应度达到1.1∶1。加快推进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实施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荆江河段治理工程、西江航运干线和京杭运河扩能工程等重点项目,到2015年,内河高等级航道达1.3万公里。民航方面:优化机场布局,增强机场保障能力,到2015年,民用机场覆盖全国80%以上的县级城市和人口。邮政方面:加强邮政基础网络建设和增强快递发展能力,基本完成空白乡镇邮政所补建,到2015年,全国邮政局所数达到6.2万个。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进一步增强统筹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能力,为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以及天津滨海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等提供交通先行服务。健全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完善国边防交通网络,加强国际通道和口岸公路建设,促进红色旅游公路发展。
第二,加快推进结构调整。201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一条主线、五个努力”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十二五”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务求实效。
一是深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综合运输规划体系和协调机制,优化通道结构,合理配置综合运输通道和枢纽资源,推进国家运输通道建设,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机衔接、安全环保的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加快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创造条件,提高综合运输优势和组合效率。“十二五”重点建设与铁路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100个,在36个中心城市重点建设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完善集疏运基础设施。加强养护管理,提高公路、航道、港口、机场的运营水平。继续推进运力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标准化、专业化运输工具,推进内河船舶标准化,不断提升运输装备技术水平。
二是深化现代物流发展。积极支持运输站场向物流站场特别是物流园区转型,加强货运站场与物流园区规划衔接,改造、提升现有货运站场,发展内陆无水港,拓展服务领域和功能。引导和支持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优化运输组织,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以及集装箱、江海直达等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加快甩挂运输试点工作。推动邮政快递加快发展、提升水平,积极扶持农村物流配送,拓展城乡客货运输服务领域。
三是深化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见后文)
四是深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积极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开展低碳交通城市试点工作,鼓励混合动力、替代燃料运输工具的发展,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到2015年,全国营运客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分别下降6%和12%,全面实施营运车辆燃耗限制标准;海洋和内河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分别下降16%和14%;沿海港口单位吞吐量平均能耗下降8%。探索建立绿色交通发展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淘汰落后工艺,降低车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空驶率,鼓励路面材料、施工废料、弃渣、废旧轮胎、港口和航道疏浚土等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
五是深化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对有机结合,加快基础设施、安全监管、专业救助、治安防控、协调机制建设,逐步实现管理规范化、监管法制化、手段现代化、人员专业化、应急高效化。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链和长效机制,加快建设安全生产和应急保障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继续完善水路、公路等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健全应急预案,加强应急运力和物资储备。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监控、快速反应的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和救援体系,努力做到“十二五”期单位运量的事故件数、伤亡人数、事故损失稳步下降,人命救助成功率达93%以上。基本建立公路应急抢通保通体系。继续组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平安工地”活动。推进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建设,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保工程建设。
第三,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强交”战略,统筹推进创新能力建设、重大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应用和标准化建设。围绕交通运输建设、管理的共性和核心技术,继续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注重消化吸收前沿技术,加强基础性、引领性重点项目研发,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到“十二五”末,交通运输科技贡献率达到55%。
提高信息化水平,着力抓好“三个系统”建设:一是以电子政务为主体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和服务系统,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推进数据共享开发利用。二是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引领的出行服务系统,运用新一代通信、射频识别、卫星定位、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状态感知和安全运营、集装箱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提高公路水路出行的公众信息服务水平。到“十二五”末,公众出行信息覆盖率达75%,建成地市级以上城市出租车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成长江干线数字航道。三是以传感和相关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交通运输监管、应急保障系统。基本建立部省联动的市场信用体系、应急保障、经济运行分析等信息平台,建成全国高速公路光纤通信信息网络。
第四,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交通运输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重要领域和民生工程。要加快构建衔接顺畅、方便快捷、经济可靠的运输服务体系,保障重点物资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运输畅通。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发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骨干作用,建设“公交都市”示范工程,缓解中心城市交通拥堵。加强和规范出租车市场管理。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平均覆盖率60%,建成城市公交专用道10000公里,民航航班正常率保持在80%以上,乡镇邮政局所实现全覆盖,建制村村邮站和邮件转接点覆盖率超过80%。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坚持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的原则,着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交通运输基础,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组织实施以西部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全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网络结构,增强整体服务能力。到“十二五”末,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90万公里。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大农村公路桥梁新改建、渡改桥、安保工程等专项工程的实施力度,强化质量管理。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着力推进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公共财政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管养规范化、常态化。统筹城乡客运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稳步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鼓励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覆盖。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班车,90%的建制村通班车。
第五,深入推进交通运输改革开放。按照中央大部制改革的部署要求,继续积极落实好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职责,加快职能转变,推进综合运输法制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努力消除制约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体制机制。
继续深化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后续改革,加强和规范交通运输建设专项资金和财政性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深化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继续引导和鼓励民营、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规范民营和社会资本投资项目管理,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推进公路管理体制改革,重点解决好事权不清、责权不符的问题,推进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和向社会公众提供普遍服务的免费公路体系建设。完善港口、航道、锚地等公用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体制。稳步实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模式改革。深化民航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的协调发展机制,推进机场管理体制改革和空管体制改革,健全完善邮政普遍服务保障监督机制。推进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
坚持互利共赢的方针,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交通运输战略合作,加强双边、多边以及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为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创造条件。贯彻落实“走出去”战略,为交通运输企业拓展海外工程承包和发展劳务外派创造有利条件。
第六,持续推进行业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推进和深化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好“学树建创”活动。到“十二五”末,争取创建150个全国文明单位,创建80个省部级文明行业、400个省部级文明单位和500个省部级文明示范窗口;打造10个文化精品、100个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和1000名先进典型,进一步塑造和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形象。
进一步加大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纠风力度,健全交通运输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和长效机制,落实领导干部《廉政准则》和各项要求,深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净化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环境。
【关键词】数据中心机房;配电系统;防雷系统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数据中心机房实现了历史性的发展,数据中心机房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数据中心机房的配电系统是保障数据中心机房良好运行的重要一环,如果不能保障数据中心机房的供电,数据中心机房很容易产生故障。因此,如何合理设计配电系统,如何确保配电系统的正确施工,如何保证配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将成为我们思考的主要方向。
本文针对数据中心机房配电系统设计和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做出了一些简要的分析,并介绍了配电系统设计与施工的主要内容。
1 数据中心机房配电系统设计及施工中的主要问题
1.1 机房在设计及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机房供电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到数据中心机房的使用,因此必须重视机房在设计和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装修机房时,必须将机房划分为三层结构,层与层之间由地板和吊顶隔开。配电设备在进行安装的时候,应充分利用这三层结构使装饰更加美观。如墙体中电线的布置,吊顶板上灯具的布置安装等。第二,数据中心机房中由于电线线路的布置十分复杂,管线众多,施工中常常出现排风管道、电线以及消防管道交互缠绕的情况,设计和施工人员由于无法确定吊顶的高度,只能在设计中降低吊顶的高度,导致空调送风口被挡、线槽被腐蚀等问题的出现。第三,由于数据中心机房一般都需要安装监控器,门禁等弱电设备。因此,在一些较大的机房中,弱电设备的数量非常多的时候,就需要对弱电设备的布置和安装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1.2 配电系统容量的设计问题
随着人们对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大,网络设备的功能也越来越强,数据中心机房配电系统在高楼的建设中越来越重要。一方面,数据中心机房配电系统除了为机房中的计算机服务外,还要给大楼中的监控系统等弱电设备提供电力。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服务器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设备对电力的消耗量越来越大。因此,在设计配电系统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设备的容量问题,设计系统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要首先考虑容量的扩展问题。
1.3 配电系统造价与实际需求的问题
在数据中心机房的配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用户往往希望设计人员能够设计出一个比较完美的方案,使设计的功能都能够得到合理的使用,设计的功能能够满足用户所有的需求。但由于工程造价等问题,设计的系统往往很难两全其美,有时候甚至可能出现用户需要的功能没有,而拥有的一些功能却几乎从未被使用的情况。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国内对机房设备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我们在机房供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工程的造价和用户实际需要进行详细分析,抓住主要的问题,明确设计中的主要功能,尽量做到完美。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用户也应该对设计和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沟通。
2 机房配电系统设计与施工中主要内容
一个好的机房配电系统必须保证计算机设备和其它用电设备能够正常、平稳地运行,能够避免断电事故的出现,而且能对配电系统进行在线维修,具备防雷等功能。数据中心机房配电系统设计和施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2.1 机房照明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机房照明系统应该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来设计和施工,并考虑工程的实际需要。对机房中不同的房间,要设计不同的眩光限制。机房内照明系统的供电应采用市电和不间断电源这两种不同的电源。当某类电源断电的情况下,另一组电源还能为照明系统供电,保证机房中操作人员的安全。在设计照明配电箱的时候,需要设置一个脱扣装置使照明系统与大楼中的消防系统实现联动。
2.2 机房防雷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由于机房配电系统非常容易受到雷电和操作的影响,导致瞬间过电压情况的出现,而这种现象很容易对设备造成伤害,导致事故的出现。因此,在机房配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各种因素对配电系统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避免事故的发生。常见的做法是对机房配电系统的进线配电柜、低压配电柜以及电源插座中设置相应的防雷装置,采用多级的防雷措施保护机房配电系统免受雷电攻击。
3 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机房的功能越来越多,需要的设备规模也越来越大,人们对配电系统性能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依据用户提供的设计费用,设计出一套安全、功能完备、便于维护的配电系统,是所有设计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依据用户提供的施工费用,建设一个符合用户需要、满足验收条件的配电系统,需要施工人员与用户及设计人员共同合作。只有这样,我们设计和建设的数据中心机房配电系统,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瞩,崔舒程.谈数据中心机房智能配电柜的选择[J].智能建筑电子技术,2009(5).
1.1数据通信工程的基本含义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1]。而数据通信工程则是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有机结合后组成的新型化通信手段。相对于通信工程,数据通信工程主要应用于小型网络,或者应用在由LAN构成的大型网络当中。
1.2数据通信工程的发展历程
远程信息的即时传输,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促进了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对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电报、电话等相继问世,这标志着电信时代的到来。20世纪以后,电子管和半导体的出现推动了数字通信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开始步入信息时代。90…年代末,数字通信工程的广泛建设加速了数字通信方式的普及与应用。随着数据通信工程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优化,数字通信逐渐实现了超高速、超长距离、智能化的全面发展。
1.3数据通信工程的特点
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发现,数字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具体表现为宽口径、跨学科、服务范围较为广泛等。此外,数据通信还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保密性,在广泛的服务业务范围内,这些业务并不会轻易遭受环境和距离的影响。
二、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分析
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通信工程暴露出缺乏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问题。因为通信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工程涵盖内容较为广泛和复杂,只有尽可能多的吸收和储备高科技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才能进一步推进通信工程的发展。此外,数据通信工程的发展有助于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生选择加入通信工程专业,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2]。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除了传输相关的数据信息,同时还丰富了数据通信的各项功能,使其更加完善和全面,通过移动数据终端不仅能够实现远程的业务调度、数据访问,还能够完成数据收集、通知联络等任务。
三、数据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
随着数据通信技术的智能化发展,无线网络不仅提高了速率,其技术标准更是在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并且逐步形成了一个合理、科学的整体化模式,而互联网设备也在逐步向着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转变[3]。与传统技术相比,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更适合于用户,比如,在日程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在互联网上完成有关的服务或交易;或者,人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搭建的沟通交流平台,尝试发挥数据通信工程的存在优势,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通信工程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按照相关数据显示,未来数据通信工程的发展方向主要针对光纤通信。作为一种有效载体,光纤通信在数据的传输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借助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等辅助手段,就能轻松实现节点转化和宽带接入,加快数据通信工程运行速度的同时,进而保证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除此以外,数据通信工程的发展壮大,始终离不开优秀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一旦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呈现出匮乏的状态,就会严重阻碍通信工程的未来发展。因此,为了保证数据通信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坚持完善和创新,发现业务故障后要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善,确保通信工程的全面运行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