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理学研究方向

病理学研究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研究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理学研究方向

病理学研究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乡村医;高血压防治;对策

current status on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rural doctors in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related improving strategies

li yong,li wan-rong,zhang zhi-chao,et al.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haotian people’s hospital, guangyuan 6280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rural doctors in our local district i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consequently to explore the related improving strategies.methods a closed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ag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pecialty, advanced study, method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hypertension, blood pressure target, principle for medical treatment, basic facilities and medicine supply, was introduced to all the rural doctors registered in the local health bureau. results of total 365 registered rural doctors, 316 doctors had received this questionnaire and 316 answered questionnaires were available. the mean age of the investigated doctors was (45±8)years old. of all the subjects, 75 percents just learned the clinical practice from a senior doctor, 72.78 percents had not yet been trained in the formal medical therapy unit, 56.96 percents owned a sphygmomanometer that used for more than 3 years, 83.86 percents didn’t know the correct position of the cuff, 68.03 percents didn’t know how to position the stethoscope, 85.13 percents didn’t know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hypertension, 92.09 percents didn’t know the principle for medical treatment, and 96.20 percents didn’t know the blood pressure target.conclusion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rural doctors i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s still unsatisfied. thus, the uniform, standard management system for hypertens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immediately.

[key words] rural doctors;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strategies

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高血压病人有1.6亿多,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1]。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加的趋势。防控高血压疾病已经不再是高血压专科医生的事了,而必须采取全人群、高危人群和病人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从控制危险因素水平、早诊早治和病人的规范化治疗三环节入手,构筑高血压疾病全面防治的战线。为了有效控制本地区高血压疾病,降低卒中发生率,我们对乡村医生对高血压的防治水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对象均是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册乡村医生,其中男309人,女7人;年龄最大70岁,最小34岁,平均(45±8)岁;师承学艺237人;具备中专学历37人;专业结构显示296人为纯中医,20人为纯西医;230人未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修学习。

1.2 研究方法 对在区卫生局注册的所有乡村医生进行一次封闭式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进修情况,测量血压方法,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降压目标、用药原则以及基本设备和药物储备。

2 结果

2.1 全区注册村医365人,参与调查问卷的有316人,交回调查问卷是316份。

2.2 平均年龄(45±8)岁,237人是师承中医学艺;230人未到过正规医院包括镇医院学习进修, 298人有血压计,但是从没有校正过自己的血压计是否测量准确,180人的血压计已经使用了3年以上。测量血压时有265人不知道袖带放置的准确位置,215人不知听诊器放置的准确位置;有269人不能正确表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38人主张第一次测量血压高患者需立即给药,291人不能明确高血压病人用药原则,304人不能明确降压治疗的目标,75.80%以上的人知道高血压病人的常见表现以及知道吸烟、肥胖、遗传、不良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病人有影响。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一百多年前riva-rocci发明了袖带血压计后医学界才对高血压的生理和病理意义有了认识。据2002年调查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比1991年增加了31%,估计目前全国患病人数达到1.6亿多。随着1999年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出台,我们对高血压的防治进入了新的时代,但是因为农村人口众多,大部分生活在山区贫穷地区,卫生健康意识差,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处于特别低的水平。我们调查显示乡村医生普遍年龄较大,学历层次低,专业单一,进修学习机会少,诊断设备简陋,对高血压疾病防治的基本技能即正确测量血压方法掌握差,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基本理论掌握差,对高血压病规范治疗的原则掌握差。我们对我院脑卒中病人回顾分析中发现114例病人中,有50例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初始却没有在当地村镇得到较规范的治疗。辽宁省农村医生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知晓和掌握情况调查显示两县院医生对《指南》知晓率为45.8%,培训率为31.7%。对高血压防治策略制定的主要依据及危险因素险评估分层原则等知识掌握<60%[2]。这证实了广大农村卫生资源贫乏,基层防控一线太过于脆弱。所以农村高血压防治显得任重而道远。农村卫生资源的贫乏,乡村医师作用的弱化是前阶段医疗体制改革带来的负面效应。城市医院的高度发展和急剧膨胀,医疗资源也随之在城市出现高度集中,乡村医院和乡村医师则逐渐走向不想管和无人管的地步。当地约214个行政村在近20年中没有经费投入和行政参与,大部分乡村医师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加上外出务工的兴起,乡村医师流失增加,更可怕的是个别地方兽医开始给人治病,所以尽快改变乡村医生的生存现状已经迫在眉睫。提高乡村医生的综合能力不仅是农村发展的需要,也是有效控制高血压疾病的需要。为了提高乡村医生的防治能力,笔者建议:(1)政府重视,开展农村高血压防治工作需要县、乡镇、村委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多部门合作,共同参与,把提高村医水平与防治三级网络建设作为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目标[3]。(2)建立卫生主管部门对乡村医生评价制度,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创造支持性环境,满足其设备设施的增置与更新。以两年为一周期进行评估,对不能达到标准的村医取消其资格,新聘优秀的人员,形成竞争机制。(3)轮训制度,利用县区医院的技术和智力优势对乡村医生进行轮训,使其掌握血压的正确测量方法,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基本药物的作用及使用方法,高血压的降压标准及主要并发症的干预,提高对高血压病防治的“三基”水平。(4)建卡报告制度,设计高血压病人基本信息卡,对明确的高血压病人实行建卡报告制度,区人民医院相关人员将高血压病人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并指导治疗。对及时建卡并上报的医生给予适当的鼓励政策。(5)基本用药制度,卫生站必须储备卡托普利、心痛定、双氢克尿噻和阿司匹林四种基本药物,初步用药方案是:1级高血压选一种降压药加用阿司匹林,2级高血压选两种药加用阿司匹林,3级高血压选3种药物加用阿司匹林。(6)专科医生随访制度, 对建卡医生实行电话沟通随访,主要了解是用药情况、病人反应以及建议相关辅助检查,提高病人对服药治疗的依从性。(7)宣传资料进家门制度,对在村站接受治疗的人员宣传高血压防治基础知识,内容主要涉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调节饮食改变生活方式的必要性,提高农村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从而为有效防控高血压疾病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病理学研究方向范文第2篇

辛彦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有着上山下乡的经历,广阔天地的锤炼造就了她敢于面对困难和百折不挠的性格。天资聪颖的她1978年参加高考,幸运地来到了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入学后,她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以饱满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她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在选择专业方向时,辛彦选择了基础医学。由于辛彦在校学习成绩突出,学校推荐她到第一临床学院肿瘤研究所工作。当时的肿瘤研究所胃癌研究室的学科带头人是著名肿瘤病理学专家张荫昌教授,他正承担着国家“六五”攻关课题的研究。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每年大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死亡率高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学校的信任,学科建设的需要和自己对研究工作特有的浓厚兴趣,辛彦来到胃癌研究室开始了研究工作。从那时起至今,一干就是25年,为肿瘤病理生物学研究和临床病理诊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

辛彦虚心地向张荫昌教授和其他老师学习,不懂就问,踏踏实实地学瘤病理学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病理诊断技术。从常规病理诊断人手,不断丰富着自己知识的积累。为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辛彦先后于1984和1991年考取了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病理学专业医学硕士研究生和医学博士研究生。并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了相应的学位。她所完成的毕业论文被专家认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993年、1995年连续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和教授、主任医师。

1993年。辛彦考取了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WHO Fellowship)。赴英国伦敦大学Chafing Cross&

Westminster

Medical

School(CXWM)组织病理学系留学,师从国际著名病理学家K・Henry教授进行胃恶性肿瘤病理生物学行为的研究,1994年11月学成回国。1995年9月,应爱尔兰皇家外科学院病理系主任Mary Leader教授邀请,赴都柏林在该院病理系进行胃癌相关国际合作研究工作1年。因为胃癌研究室的工作需要,她放弃了已经再次与爱尔兰皇家外科学院病理系签署的工作协议,1997年回国工作。

校、院领导的支持,辛彦组建了自己的研究室――肿瘤所第四研究室,带领全室同志和研究生忘我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之中。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使她承担起了学科带头人的工作,站在更高层次的辛彦沿着老一辈科学家开创的道路,开始了新的征程。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是教育部肿瘤学博士点学科和省重点学科,肩负着为我国抗肿瘤事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使命。辛彦教授多年来一直负责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肿瘤病理学》的全程教学工作并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辛彦身体力行,兢兢业业,长期的工作实践,使她深深懂得大学老师的教学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没有深入的研究工作,就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水平。因此,她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总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导研究生要树立诚信、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注意培养锻炼专业基本技能和独立完成科学实验的能力,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教授同学们研究方法,以及如何选择研究方向等问题。每年2-3月份是辛彦教授最忙的时候,为了指导当年毕业的研究生撰写和修改学位论文,辛彦教授经常在实验室伏案工作到深夜,直到把论文修改到满意为止。在辛彦指导的研究生中有2人获得中国医科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和优秀博士论文奖励,4人获得中国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和优秀毕业研究生荣誉称号。在辛彦的教授下,她的学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多年来辛彦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在国内外本专业核心杂志共6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2名研究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的资助;1名博士研究生作为第一负责人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名出站的博士后目前都担任所在科室的主任,成为学有所成、脱颖而出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目前辛彦指导的已毕业的研究生均在国内肿瘤临床、肿瘤病理诊断及科研工作中努力工作,积极为我国癌症的防治事业奉献着他们的青春和汗水,不断成长进步。看到自己培养的研究生们已经成才,辛彦由衷地感到欣慰。

近年来,作为研究生导师,辛彦招收指导肿瘤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名、博士研究生15名、博士后2名,为我国抗癌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肿瘤病理学专业人才。辛彦常这样说,“我非常幸运,搞研究是我的兴趣,我能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刚一毕业就能跟随张荫昌老师这样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习和一起工作,有一个明确的科研方向和国内外很高起点的专业平台,多么令人羡慕。”她还说“我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走过的,也是我对前辈培养自己的一个报答。”

辛彦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在我国肿瘤病理生物学行为及侵袭转移机理的研究领域内,科研成绩突出的优秀中青年肿瘤学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她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参加工作以来,对辛彦来说几乎没有节假日,实验室就是她最衷情的“家”。她把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当作是自己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每天都工作在10小时以上。熟悉她的人,深深感受到她的毅力、持之以恒的韧性;不熟悉她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眼前这位瘦弱的女子竟会是拿了国家大奖的科学家。

天道酬勤。辛彦用智慧和心血培育出了累累硕果,除与其他同志合作的课题外,辛彦共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胃癌功能分类方案的确立与评估》等5项、美国CMB基金《胃癌亚临床转移预测的研究》、卫生部青年基金《胃癌极其癌前病变组化功能酶谱的确立与应用研究》等21项课题,120余篇,《scI》收录18篇,引用75次,多篇被《BA》《CA》《IM》等国际著名检索期刊收录并被同行引用,参编《胃癌》专著1部。这些课题有的已经完成,有的尚在研究中。

病理学研究方向范文第3篇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中实习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纲、校外实习指导老师聘请、实结交流、成绩评定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了理论知识,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关键词: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实习;实践教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以下简称“普病”)是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和植物检疫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是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病研究法、植物病原学、植物检疫学、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等专业课的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普病”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2,3],该课程广泛应用和服务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物安全生产、环境有害生物治理等各项事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科学。而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水平、高质量人才的培养[4]。课程教学实习是植物病理学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热情、综合素质、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5]。然而,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普病”的教学实习,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笔者通过连续几年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完善了华南农业大学“普病”课程的系列教学,以期真正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植保人才,顺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对新型植保人才的要求。

一、高等农业院校“普病”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普病”教学实习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第一:思想观念上不够重视。在教学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和意义认识不足,把“普病”教学课程的实习只是作为理论课教学中的一部分,有的学校只是在实验课中安排半周的田间病害调查。第二,教学实习的体系不够规范。由于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足,一些大学没有将“普病”教学实习单独列为一门课程,既没有教学大纲,也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的学校只是在实验课中安排1~2个综合性实验———田间病害诊断与鉴定,共4~6学时。而“普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少数几个学时的实习,难以巩固近50学时的理论教学,如果实践的机会偏少,那么对理论的掌握、理解和记忆就不深入和不牢固。第三,实习课程的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国内一些农业院校的“普病”教学现有专职实践教学人员数量相对不足,部分年轻教师的实践能力也有待提高,高水平教师参与实践性教学不够。第四,实习经费投入不足。目前一些地方性高等农业院校校内实习场所大多设施陈旧,规模有限,起不到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投入则更少,因此,无法满足实习课程的教学任务。第五,实习课程的考核和管理有待完善。在实习教学体系中,考核环节历来较为薄弱。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习教学具有环节多、形式多样等特点,因而对实习课程的考核,其要求和标准也应不一样。目前,我国农业院校尚未有“普病”实习课程统一的考核标准,各校要求不一,标准各异,大部分学校的实习教学考核力度普遍低于理论教学的考核力度,不利于引导学生对加强实践环节和增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二、改革措施与实践效果

(一)将教学实习单独列为一门课程,以强化实践教学

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华南农业大学在全国率先将“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单独列为一门课程(40学时),为期2周,其目的是为了更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以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深化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有位同学的实结中写道“刻骨铭心的两周实习生活结束了,一路走来,有汗水,有劳累,也有欢笑,惊喜。在劳累之余带给我更多的是对植物病理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强调师资团队力量,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影响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国内不少农业大学“普病”教学只由1~2个老师包揽全部教学任务,但由于任课教师的知识往往局限在某个研究领域,且学科发展速度很快,使其很难将课程内容讲深讲透[6]。华南农业大学植病系的“普病”教学,安排由12个老师组成的课程组共同完成“普病”的理论和实践性教学,这些老师分别讲授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致病性、抗病性、病害流行和防治等不同章节的内容,由于这些主讲教师长期从事上述某一领域的研究,并在该领域中具有专长,不仅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且了解该学科发展动态,因而讲课内容既新颖具体,又兼具广度和深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所学课程甚至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课程同样也是由不同病原及研究方向的老师共同承担。近年来我校植保专业学生每年160人左右,分成5~6个班,配备教学实习的有近20位指导老师,另外还有校外实习指导老师5~8人,这样,平均每位老师指导5~6个学生。在这些老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的占75%以上,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并且承担了许多重大的科研项目,其中有国家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部行业专项首席科学家。这么雄厚的师资力量来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在国内农业院校中实属罕见。此外,不少老师结合科研材料、科研成果来丰富教学内容,这种师资力量的配置,以科研促进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更重要的是,学生还能通过教学,了解不同老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对学生今后的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基础。

(三)集体制定实纲,以保证教学顺利实施和完成

教学大纲是实施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是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考核说明和评分标准的指导性文件。目前国内一些农业高校因为没有将“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单独列为一门课程,因此没有完善和统一的实纲,个别大学的“普病”实纲有些内容不适宜于我们。因为不同地域作物种类不同、病害发生情况不同、实习的时间不同,而“普病”实习必须要深入田间地头,从教室走向大田,进行病害调查、病害诊断和病害标本的采集,根据该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必须制定适宜本地作物特点的实纲。本课程组老师,共同讨论,重新制定了华南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大纲,该大纲明确规定了该课程的性质、目的要求、实习的重点与难点、实习方法与手段、具体实习内容、以及考核评价标准等。同时,为方便同学独立完成实习任务,我们还编写了“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指导书,该指导书既能为本课程的实习提供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又能作为参考书和资料查阅,深受同学和老师欢迎。实纲和指导书的制定,充分保证了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和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聘请校外实习指导老师,以提高师生实践技能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长期工作在农业科技、科研和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处理和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能力强,效率高。本课程首次聘请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先后聘请了来自广东省农业厅、广州市白云区农业局、中山港口镇农业局、佛山高明区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的近10名校外指导老师,共同协助实习任务的完成。这些校外指导老师大多数具有高级农艺师职称,他们对本地区农业生产上作物病害问题很熟悉。学生外出不同地点实习,由当地实习指导老师统一安排,校内指导老师参与协助,这项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方面弥补了校内指导教师人员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校外指导老师熟悉本地情况,使得田间实习少走弯路,工作安排井井有条,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实习的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校外指导老师实践经验丰富,实习期间与课程组的老师在田间交流,这对进一步提高“普病”任课老师的实践能力非常有帮助。例如,我们聘请广州市白云区农业局植保站原站长、高级农艺师周伯扬为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多年,每年的“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他都亲自下田指导,在田间向同学和老师传授生产上的农作物病害问题,师生们受益匪浅。该项改革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实践技能和“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五)完善实习交流和建立实习成果档案,以丰富教育教学资源

总结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经之路。通过总结,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通过交流能更好地沟通,加深了解和感情,也能够全面获取知识。本课程改革实结和相互之间的交流,其目的是全面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巩固实习成果。以往由于这部分没有单独计算成绩,往往流于形式,完成任务。本课程改革将总结交流纳入考核成绩中,学生必须重视和努力完成,以电子版作业考核,作为实习成果保存。要求以小组为单位(5~6人/组)做好PPT,每组汇报时间10~15分钟,重点汇报本组的实习成果,收获体会,存在问题以及意见和建议等。汇报完后,由其他同学和实习指导老师提问,该小组同学回答,指导老师进行综合点评。通过不断的提问和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实习印象。此外,以往实习结束后,不注意保存实习成果,如一些标本当垃圾丢掉,一些学生拍摄的漂亮病害照片、病原照片由于没有要求上交,老师和实验室没有保存。本课程改革后,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成果全部收集,并制作成光盘,为以后学生实习提供图片和影像资料。通过这项改革,我们保存了近几届学生实习成果的资料,其中,植物病害照片400多张,病原照片300多张,植物病害腊叶标本150幅,这些实习成果,丰富了以后的教学资源,一些病害标本已在“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

(六)改革成绩评定办法,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以往“普病”教学实习,成绩评定以实结报告为标准,但存在相互之间结果抄袭现象,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反映不出学生的真实情况。本课程改革打破以实结报告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采用每项实习内容由不同指导老师单独打分,该课程的成绩组成主要有:学习态度、纪律性、行为品德和考勤情况,占实成绩的10%;腊叶标本制作,占总成绩的5%;玻片标本制作,占总成绩的10%;病原真菌、细菌和线虫分离,占总成绩的15%;实习交流情况,占总成绩的10%;实结报告,占实成绩的50%,每位同学单独完成的实结报告必需体现以下内容:实习目的与意义、实习内容与方法、实习结果与分析、收获与体会、问题与建议,其中的重要内容在于病原物的鉴定和病害调查。由于每项实习内容都是单独打分,有田间调查,也有实验室工作,一次不成功,需要两次、3次甚至10次,同学不能马虎。这种实习成绩考核的细化和具体化改革,效果很明显,也极大地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014届有位同学在实结中写道:“意志、耐性、细腻,每一天的外出和每一天的实验都是对我们意志的考验,采集病害标本的路不可能永远都是好走的,实验不可能永远都是成功的”。“在室内的病原鉴定与标本制作中,大家一丝不苟地观察病原物的形态,认真地记录下每一个细节”。

三、结束语

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对高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农业院校要想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7]。通过“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不仅能整合办学资源,节约经费支出,而且能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构架,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实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然而,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更好的培养现代农业高素质的植保人才,课程的教学和实习仍然还需要不断地改革、实践、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春青,刘振宇,刘爱新.提高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效果探讨[J].实验室科学与技术,2009,7(4):111-151.

[2]景岚,周洪友,胡俊,等.植物病理学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与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6(11):158-161.

[3]王海光,马占鸿.对《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及措施[J].农业教育研究,2008,9(3):69-71.

[4]孔俊英,卜国辉,卢国中.加强农科实践教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1):11-13.

[5]丁晓帆,刘晓妹,张荣意,等.“热带植物病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实习改革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5(6):148-149.

[6]青玲,孙现超.浅析新形势下植物病理学专业素质教育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2):238-241.

病理学研究方向范文第4篇

质量的提高培养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初步具备独立进行相应学科科研和教学能力,是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这就要求基础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除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还必须较为全面的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在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日常工作中,大多数是从事自己学科领域中某一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因此,学生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了解较多,科研能力提升较为明显,但学生对相应学科基本知识却缺乏全面了解,基础理论薄弱。比如,病理学的硕士研究生,其研究方向是呼吸道肿瘤,其对呼吸道相应肿瘤研究进展了解较多,研究方法也较熟悉,但对呼吸系统其他疾病病理乃至病理学的一些基本病理变化和病理过程则了解很少。因此,唯有通过参与病理学教学助教,在参加对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才能相对全面的去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病理学的知识,使自身专业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由于未能充分认识到助教制度对培养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的重要性,目前,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过分注重对其科研学习方面的考察,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的学科知识的教育,导师普遍认为助教工作比较费时间,对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没有帮助,即便有些学生参加了助教工作,导师也疏于管理和指导,使学生在这一过程总并没有真正有所收获。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充分认识助教制度对于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不能单纯强调对其科研能力的考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培养其科研能力,同时对其教学能力的培养也同样需要重视。在参与助教过程中,学生通过协助主讲教师课堂教学、辅导答疑、查阅资料、组织讨论、实验准备、批改作业、监考等工作,可掌握专业知识、熟悉教学过程、学习教学技巧、获取教学的相关技能,从而全面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研究生助教通常年纪与在校大学生相仿,有利于与本科生进行沟通,可以作为主讲老师和本科学生之间的桥梁,更好地发现本科生学习当中的问题,增强“教”与“学”的互动,这也促进了本科生教学质量的提高。

2健全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助教制度,保证助教质量的提高

目前,在我国尚缺乏完善的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助教制度。一般而言,大多数学校安排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参加助教,并无严格的培养计划,无明确的目标要求,导师亦无明确责任,学生也无积极性。研究生上岗前,缺乏正规的上岗前培训,导师一般也很少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给予专门的指导,其后果是研究生本身参加助教工作收获不大,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本科生教学质量。在国外,为确保助教教学质量,一些学校规定研究生助教上岗前,必须经历至少1个学期的助教培训阶段以掌握教学方法、技巧、工具的使用并熟悉教学材料。美国一些著名大学都有较完善详细的助教岗前培训,日本大学的研究生助教在学期前也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方法,结合我国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对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建立助教上岗前培训制度,通过讲座或其他形式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并且在最后由课程主讲教师对其进行考评,考评合格者才能获得正式助教的资格,以保证助教质量。

3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全面提供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

病理学研究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PBL;LBL;病理生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74-02

近年来,护理职业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以素质、能力为主线确定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并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热点。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实习期间的能力表现,[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很有帮助。[2]我们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目的就是探讨PBL教学法对护理职业能力的初步影响。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以我校2007级护理专业1—2班10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51人为PBL法组,2班51人为传统讲授法组(LBL)。

2.方法:两组均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供高职高专护理专用病理学教材。PBL教学法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为“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章节中的“机能代谢的变化”、“防治原则”、“护理原则”,其余部分同传统教学法组,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例,PBL的基本方法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拟定的自学提纲提前预习,自学提纲内容包括:①急性肾衰病因、机理是什么?②分析见习录像病例为什么出现少尿?少尿期特点是什么?③该例患者医嘱单内容分析:a.医嘱单中为什么要用利尿剂?b.为什么要用20%GS300ml然后加胰岛素15u静滴?c.为什么用5%碳酸氢钠250ml静滴?④如何制订该病人护理计划?学生据上述思考内容利用业余时间去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阅读相关文献。课堂上,教师先讲授急性肾衰的病因,发生机理,然后引入学生见习录像病例,并呈现该病人住院过程资料,包括医嘱单。然后让学生按自学提纲自行阅读教材“急性肾衰机能、代谢变化”,分析医嘱单用药依据,并归纳出“防治原则”,制定“护理计划”,学生在这期间可互相讨论,同时由班干部自行决定、安排主持讨论会,如主持、代表发言、小组评分等,教师巡回指导并最后评价总结。教师总结分析的思路为:急性肾衰病因——发生机理——机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或工作过程)。

3.考核:病理期末成绩考核:两组学生用同一教材、同一试卷、由同一教师授课,课程结束后统一出题,教研室集体批改,题型分为基础理论、应用型病例分析。职业能力调查,由成教部联系学生实习医院护理部,按照护理专业大专毕业生应具有的职业能力——临床护理能力包括:[3]临床护理评估能力;临床护理诊断能力;制定护理计划能力;实施护理计划能力。共33个小项,每个小项分为5级计分法计算:a低;b较低;c一般;d较强;e强。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02份,收回98份,回收率96%,在回收卷当中96份有效,2份无效,有效率为97.9%。调查表由所在实习医院护理部盖章统一寄回成教部。

4.统计分析:学生在校期末考试平均分数用(x±S)表示,两组学生分数比较及职业能力调查测量平均分数用T检验。

二、结果

1.PBL+LBL组与LBL组考试成绩比较,基础题包括名词解释和单项选择题,应用题为问答题和病例分析。PBL+LBL组总分和应用分析题得分明显高于LBL组(P<0.05),见表1。

表1PBL+LBL与LBL组期末成绩比较(x±S)

2.学生评估。与LBL组相比,PBL+LBL组学生自我评价,在学习主动性、收集信息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合作能力有所提高(P

表2PBL+LBL与LBL组学生自我评价比较(%)

3.实习期间临床护理能力比较。采用PBL+LBL教学法组与LBL组相比较,能显著提高实习期间临床护理能力(P

表3PBL+LBL与LBL组实习期间临床护理能力比较(x±S)

*与PBL+LBL组比较,P

三、讨论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知识更新较快、介于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我们对护理学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采取了PBL和LBL相结合教学方法,并探讨了其对职业能力的有益影响。结果表明PBL+LBL教学法不仅可提高在校期间学习成绩,而且可提高实习期间护理职业能力,与Harrison Applin报道一致。[4]毕业生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是检验在校期间教学方法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学指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与职业能力培养相适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必须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5]虽然PBL教学法,LBL教学各有自己的优势与不同,但两者恰当融合将促进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护理能力的后续培养。我们选择病理生理学各论内容进行PBL和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理解常见病临床病理联系,了解病史发展过程,有助于识别不正确医嘱,正确执行实施护理计划,使护理评估能力、护理诊断能力及制定护理计划能力得到提高。PBL和LBL教学法有机结合为培养全面适应服务于新时代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开辟了新途径。

参考文献:

[1]Richards BF et.Rating of student’s performances in a third-year internal inedicine clerkship:a comparison between problem-ba sed lectue-based corricala[M].Journal of the A 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lolleges ,1996 Febjvol,71(2):187-9.

[2]苏维,郭明晶,李志鹏.小组讨论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00,27(4):530-538.

[3]刘迪成,黄惟清,王富珍.护理专业不同层次毕业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6-428.

[4]Harrison Applin.A camparison of competen cies between problem-based leaning and non-problem-based graduare nurse.Available online 3 september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