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河道生态修复可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全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一是丹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投资700万元,建设丹河湿地长度40公里,现已完工。二是2016年度农田水利项目县工程。投资2393万元在孙家集街道和双王城园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4万亩,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三是地表水综合利用北部水网灌溉工程。总投资2.49亿元,已完成工程可研编制、土地审查和模拟立项,正在办理立项前的环评、能评和稳评手续。四是拦河闸坝和水源调蓄工程。总投资5040万元,建设弥河张屯橡胶坝和引弥入官庄沟工程,已完成可研编制等工作,正在办理立项前的环评、能评和稳评手续。五是亚行贷款洰淀湖水资源修复工程。总投资5.52亿元,已完成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修改上报,待批复后进行招投标建设。六是小清河扬水站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投资1524万元,工程实施计划已批复,实施方案已编制上报待批。七是病危桥改建工程。总投资260万元,正在进行可研报告编制。八是小型水利工程。投资93万元开工了弥河堤防防汛仓库维修,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5%;投资165万元开工了2016年农田水利维修养护工程,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
(二)严格水资源管理和水行政执法。一是严格规范水资源管理。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计划用水、计量用水和水资源费征收等工作,提高了水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完成水资源费征收2681万元。同时,根据全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认真开展了化工企业“节水评级”,已审核企业91家。二是严格规范水行政执法。组织开展了“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积极开展水政巡查稽查,共稽查企业55家;与公安局、胶东调水管理处联合执法40余次,维护了胶东调水正常秩序;依法开展弥河、丹河沿岸非法洗砂场所取缔行动,已清理完毕2处,其余7处正在清理中;积极开展“打非治违”活动,严厉查处水事违法行为,共立案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1起,罚款5.6万元。三是深化区域综合水价改革。建成水资源监测监控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市较大取用水企业的取水实时在线监测;加强了地表水综合利用调度管理,实行地表水综合水价,调供黄河水、长江水约1100万立方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用水保障。
(三)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试点。作为全省6个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重点县之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工作,结合实际,制定了《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计划从2016年起到2018年压减地下水3000万立方米,使地下水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目前,通过节水灌溉工程启用、企业取用水源转换、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措施已完成浅层水压采量1200万立方米;制定了封停自备井实施方案,完成了封停自备井调查工作,计划年内封停自备井122眼。
(四)依法开展行政审批和水土保持管理。一是依法开展行政审批规范化管理。对中介事项所需资质进行了取消和调整,完成了2016年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涉河审批,实行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开展了投资项目模拟审批,提高了项目审批受理和办理效率,上半年共受理审批事项180项。二是依法开展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认真开展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共检查由潍坊市及以上水利部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27个;审批通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57件,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49万元,占全年征收计划的149%。
(五)狠抓防汛抗旱、“三八六”环保行动和安全生产等工作。一是狠抓防汛抗旱工作。召开全市防汛会议安排部署了防汛工作,开展汛前检查消除了安全隐患,修订完善了防汛预案,建立健全了防汛预警机制,落实了防汛物资、队伍等措施,实行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风暴潮应对措施。针对年初的旱情,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优先保障了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全力保障了骨干企业和重点园区用水,挖掘一切可挖掘的水源,确保了农业灌溉。二是狠抓“三八六”环保行动。完成了丹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对已建成的生态湿地、人工湿地工程进行了提升完善和维护管理,加强了河道保洁和沿河垃圾清理。三是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了水利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措施,强化了隐患排查,加强了隐患整治,严格监管执法,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狠抓规范化管理工作。加强农村公共供水管理,确保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后疃水厂被评为潍坊市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加强了弥河规范化管理,对我市辖区内丹河、张僧河东支等6条河沟已治理河段进行了维护管理。
此外,开展了移民调查登记、项目规划和资金管理工作,加强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包村和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建、党风廉政、水利宣传和机关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下步工作打算
今后,市水利局将继续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水生态保护和治理修复,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狠抓防汛抗旱、水政执法、水土保持和安全生产等工作,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为全面加快品质建设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完善现代水网工程体系。一是实施地表水综合利用工程。加快实施北部水网灌溉工程,控制灌溉面积17.4万亩,利用小清河水、黄河水、弥河水以及污水处理厂中水进行农业灌溉;全力推进弥河拦蓄水、引弥入官庄沟等地表水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完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二是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列入国家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的弥河综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三是实施农村水利工程。年内完成2016年度农田水利项目县工程、病危桥改建工程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实施好小清河扬水站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四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根据“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梳理建设项目,尽快做好前期工作,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进入国家和省投资“笼子”。
(二)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治理修复,保障生态安全。一是实施河流生态保护工程。深入落实“三八六”环保行动部署,强化河道生态保护与修复,增强河流自然净化能力,进一步提升水生态功能。二是实施亚行贷款洰淀湖水资源修复工程。年内完成工程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于2017-2019年实施建设。三是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按照《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求,通过控采限量、节水压减、水源置换和修复补源4项措施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年内完成封停自备井122眼,确保3年内压减地下水3000万立方米。
(三)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水利发展活力。一是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牢牢控制用水总量,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办理、计划计量用水管理、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二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抓好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加大雨洪资源以及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力度;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全面推行城区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三是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按照上级抓好化工企业“四评级一评价”要求,开展好化工企业节水评级工作,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一、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水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年1月,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期间,视察了淮河、长江治理工程,并对水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特别嘱咐“防范水患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兴修水利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厅党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把全厅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到总书记讲话精神上来,领会精神实质学习好,结合实际贯彻好,真抓实干落实好。迅速制定《省水利厅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在*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的总体安排方案》和《省水利厅20*年工作要点》,对各项重点工作明确牵头责任领导、落实责任部门和协同配合部门。加强全系统内调度,落实重点项目,并抓好跟踪督查;加强厅机关调度,制订月工作计划,抓好定期督办;加强重点工程调度,加快推进和落实总书记关注的重点水利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建设目标。
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理清水利科学发展的思路
一是按照省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省第九指导检查组的有力指导下,厅党组坚持标准,严格要求,精心组织,较好地完成了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两个阶段的任务。及时召开全厅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全厅实施方案及厅党组班子实施方案,确定“加快水利科学发展、服务*奋力崛起”的实践活动主题。厅党组多次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学习扩大会,集中学习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分两期对180多名处以上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二是抓好课题调研工作,确定以“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建设”为厅党组班子调研课题。每位厅党组成员结合分工,确定了水利队伍建设、体制改革等6个方面的调研课题,派出调研人员40多人次,完成38篇调研报告。三是确定“锐意进取、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工作”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主题,进一步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四是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网上问卷调查等方式,多渠道寻求加快水利发展之策,对征集意见梳理归纳后共4类30条,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人和部门,明确整改时限。厅党组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有关单位意见,为整改落实阶段打下基础。学习实践活动受到了省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三、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全省水利建设和改革
厅党组紧紧把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系统总结近年来*治水经验和教训,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并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20*年5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快全省水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厅及时将《意见》转发至各市水利(水务)局和厅直各单位,要求认真组织学习宣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目前,全省各地市都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相应的具体贯彻实施意见和措施。全省水利系统以学习贯彻《意见》为契机,进一步明确水利工作思路,切实加强水行业管理,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加快实施防洪除涝工程、民生水利和水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防洪保障、为民服务和水生态保护能力,确保了《意见》的贯彻落实。
1、以完成14项治淮骨干工程为标志,防洪保安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是如期实现国务院确定的近期治淮工作目标。全年完成已批治淮投资15亿多元,累计完成治淮骨干工程投资208.3亿元,至此,**年国务院治淮会议确定的14项治淮骨干工程全面建成。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汾泉河治理、怀洪新河续建、包浍河治理、高邮湖大堤加固、洪汝河治理、奎濉河治理、淮干整治已批单项工程、湖洼地及支流治理等9项工程全部完成;涡河治理、淮北大堤加固、沙颍河治理、行蓄洪区安全建设、白莲崖水库等5项工程进入扫尾阶段。工程完成后,进一步改善了我省淮河流域防洪体系,提高了流域总体防洪标准。20*年灾后重建项目第一批工程已全面建成。移民迁建项目已完成三分之二。
二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展开并被列为民生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确定自2009年起列入民生工程,并列入市、县政府目标考核内容。截至年底,大中型水库加固中,20*年前安排的34座已验收或基本完成27座,20*年安排的18座已开工建设。小型水库加固中,列入20*年计划的已开工459座,其中列入国家计划的73座全面开工。除险加固后的水库解除了自身安全隐患,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养殖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三是全面实施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我省被列入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项目33处,总投资10.15亿元。前期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全年下达投资计划7.97亿元。大公圩、上桥、十三连圩等21处泵站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亿多元。改造工程完成后,恢复和改善了农村排涝设施,为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条件。
四是第四季度新增水利投资开局良好。20*年第四季度,我厅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中央追加安排我省水利投资15.6亿元,涵盖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加固、大型灌区、大型泵站等项目,投资额度在全国位居第6位。按照中央和省里部署,我厅积极行动,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强力推进新增投资项目建设。截至20*年底,投资计划全部下达,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已顺利完成新增投资1.1亿元。
2、以服务民生解决饮水安全为重点,农村水利建设创造新业绩
一是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规范建设管理,开展典型工程调研,及时分析解决问题,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工程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1.7亿元,建成1400多处供水工程,解决3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实现既定目标,显著改善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是持续推进6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持续抓好淠史杭、驷马山、花凉亭、女山湖、茨淮新河、青弋江等6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年争取中央投资3.04亿元,安排单项工程建设项目58个,完成16个项目验收。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提高了用水效率,改善了灌区末端的用水困难。
三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预期目标。完善“以奖代补”制度和“民办公助”措施,督促各地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开展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20*年冬至20*年春,各地深入开展以水毁修复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土石方2.45亿立方米。20*年入秋后,通过出台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意见、组织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现场会等措施,推动各地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建设热潮,至年底,全省共投入各类兴修资金35.7亿元,完成土石方2.4亿立方米,投入劳动工日2060万个,出动机械164万台班。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0万亩,除涝面积2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平方公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3、以水管体制改革为抓手,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基本完成水管体制改革任务。全省98个有改革任务的市县中,89个基本完成了改革任务,有15个市整体通过省级验收。全省定性纯公益性单位286个、准公益性单位280个,落实人员经费5.1亿元、维修养护经费2.23亿元。通过改革,初步建立起体制顺畅、机制灵活、人员精干、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是加快水价改革步伐。经省物价局、省财政厅批准,水利工程水费由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进一步明确了水的商品属性,有力地推动了水价改革步伐。开展典型水管单位农业供水成本测算,在省驷马山提水灌区和花凉亭自流灌区开展调研。认真推进水价改革试点工作,对淠史杭金安木南支渠等8个试点地区,完成农民用水协会规范化建设试点、大型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农业水价改革试点等规划的申报工作,目前各试点地区项目已经全面展开。
三是提速厅直各企事业单位改革。省长江、淮河河道管理系统上划单位机构编制方案经省编办批准,由财政差额供给变为全额供给。省水利基建局实现参照公务员管理,与省治淮重点局合署办公。完成物资总站转企改制任务,成立水利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三座大型水库实现统一管理。省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顺利入驻合肥龙塘新校区,并被国家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确认为第二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四、全力战胜滁河流域大洪水,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1、精心做好防汛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强化责任制落实、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保障能力,精心调度、科学防控,有效防御了皖南暴雨洪水,成功防御“海鸥”、“凤凰”等超强台风,确保淮河四次洪峰安全过境,特别是成功战胜滁河流域特大洪水,确保了滁河及主要支流安全,确保了各类水库安全,确保了重点堤坝和重要圩口无一溃破,确保了在防汛与转移过程中无人员伤亡。通过水利工程发挥效益和防洪除涝措施,全省共减少淹没耕地115万亩,减少受灾人口约140万人,防洪减灾经济效益约82亿元。
2、统筹抓好抗旱工作。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妥善处理防洪、抗旱、防污的关系,加强蓄水保水,科学调配水源,积极组织城市供水,保证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生态供水安全。全省累计发动33万人,投入抗旱经费0.42亿元,农业抗旱供水52亿立方米。据测算,农业抗旱减灾效益达17.9亿元,其中挽回粮食损失82.2万吨,减少经济作物损失6.05亿元。
3、做好抗震救灾和对口援建工作。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省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通过自发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共向灾区捐款700余万元。厅领导多次赴灾区检查指导灾后重建,并派出一名处级干部参加省援建办,先后有8批60多人次赴松潘,实地了解水毁情况,考察援建项目,指导恢复重建。援建工作克服高原气候、雨雪频繁、地质条件等恶劣环境的影响,积极组织实施农村饮水、农田灌溉和防洪护岸工程等。已解决了3万人饮水问题;完成农田灌溉和水毁修复工程;岷江川主寺镇段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已经完成初步设计,开春天气晴好即可开工建设。
4、积极参加抗雪救灾工作。针对20*年初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紧急部署水利建设工地,采取措施确保工程施工和人员安全。认真落实省政府部署,紧急调配机械设备150台套,参加合肥、安庆等地破冰除雪行动。紧急协调调运抗灾物资,支援其他行业抗雪救灾工作。多方争取雪灾恢复资金,修复供水和水文等设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五、抢抓中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机遇,进一步加快前期工作进度
1、规划基础工作取得重要成果。水资源综合规划基本完成,长江、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取得阶段性成果。淮河行蓄洪区和滩地移民迁建规划、城市水源地保障规划基本完成。水利血防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等规划编制结束。民生水利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全面启动中小河道治理建设规划、全省抗旱规划编制工作。
2、重点工程前期工作进展加快。一是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实施方案水利部已批复。二是治淮新三项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洼地治理外资项目国家发改委已批准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水利部已报国家发改委,已通过世界银行的评估;西淝河等洼地治理应急工程可研报告水利部已审查,即将转报国家发改委;淮河干流董峰湖、香浮段、方邱湖、临北段行洪区调整与改造工程可研报告已完成,并上报水利部;淮河一般堤防加固工程可研已完成并报淮委,高邮湖大堤加固可研报告水利部已审查。三是大型水库建设和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下浒山水库项目建议书国家发改委已完成评估,月潭水库项目建议书水利部已转报国家发改委。国家规划内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可研、初步设计已通过审查审批,具备安排投资和开工建设条件;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也全部完成。四是长江治理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青弋江分洪道项目建议书国家发改委已完成评估,即将审批;水阳江中下游河道防洪治理工程可研报告已通过水利部审查,即将转报国家发改委;滁河治理20*年应急工程实施方案水利部已批复,并安排投资开工建设;滁河近期治理可研报告已完成,即将上报水利部。
六、各项水利管理向纵深拓展,进一步提升水利公共服务水平
1、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完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集中换发取水许可证3000余份,进一步摸清全省取水许可情况,为制订水量分配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以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功能区管理为抓手,推进水资源保护工作。及时调整和充实水文观测站网,编制水功能区水资源状况通报。加大巢湖、淮河两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建立淮干及其主要支流污染联防和闸坝防污调度机制,保障沿淮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安全。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淮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通过水利部中期验收与评估工作,合肥市已被水利部批准为新一批节水型社会试点市。
2、提高水利工程管护水平。完成全省1.6万多座水闸的注册登记、2058座水闸安全分类和57座大中型病险水闸安全鉴定,为列入国家水闸除险加固规划做好基础工作。加强工程管理,新增11个省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全面勘查长江*段崩岸情况,研究治理措施。组织编制长江、淮河干流河道岸线利用规划,形成优化整合利用的初步成果。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执行信息通报、定期巡查、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同时实施和责任追究等“四同时”制度。与省旅游局签订发展合作框架纲领性文件,积极打造水利旅游精品,新增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
3、规范水利基本建设管理,全面启动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加强对重点工程的稽查、检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荆山湖进退洪闸工程荣获我国水利工程最高奖项大禹奖。严格执行基建“四制”,加大对参建单位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全面启动并完成89家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完成水利定额修编,培育健康的水利基本建设市场。强化安全管理,开展施工安全监督工作。全省水利系统初步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4、提升水利多种经营实力。成立水规费稽征办公室,加强政策研究,加大征收力度,开展部分水规费直收试点。拓展水利多种经营,全省水利系统利用水土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供水、旅游、技术咨询、工程设计等服务,厅直单位创收突破5亿元,行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5、拓宽科技和信息化应用领域。成立水利厅科学技术委员会,推动水利科学技术创新。全年共有5个重大项目列入省部级计划,3个项目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1项被评为二等奖。加强科技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中国水博览会、水利新产品应用成果交流会等。全面完成淮干骨干通信工程,基本完成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情分中心建设。加强防汛抗旱通信和网络使用管理。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建成厅机关协同办公系统,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七、水法规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依法执政能力不断增强
1、建立健全地方性水法规体系。《*省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自20*年10月1日起实施,为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完成《*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调研论证工作,为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保障防洪及涉河工程安全提供法律依据。举办丰富多彩的“水法宣传月”活动,有效扩大了水法规的影响力。
2、不断提高水利执法水平。一是加强执法能力培训。开展水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工作,全省5300余名水政监察人员参加考试。认真办理水行政复议答复案件。积极支持基层水利部门依法维权。二是重点加强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按照水利部长江河道采砂管理“严打年”部署,全年组织“清江行动”和明查暗访活动380余次,查获非法大中型船只42艘次,实现了长江*段河势稳定、防洪和通航安全目标。三是全面加强淮河及中小河流采砂管理。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淮河*段实行禁止采砂的通知要求,研究具体禁采措施,加强豫皖边界采砂管理,签订边界采砂管理协议,开展打击非法采砂行动。共巡查打击716次,查获采砂船只854条。
3、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制定依申请公开信息工作流程,及时向社会公开各类信息。全年各类信息1450条,涉及基建、计划、财务、人事等,受到省政务公开办的充分肯定。强化水利政务窗口管理,充分发挥“一站式”服务功能,增加现场办结项目,新增网上申报渠道,全年按时办结各类办件1531件。
八、加强行业自身建设,保障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1、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彻省纪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认真开展“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廉政勤政、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厅机关和厅直各单位共清理制度1778项,修改完善486项,新制定261项。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源头治理,强化廉政监督,保证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继20*年之后,我厅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文明单位”称号。厅机关、省水电学院、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省水文局、省水利水电基本建设管理局荣获省直“三优”文明单位称号。积极开展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3、不断改进机关作风。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形成促进水利改革与发展的良好氛围。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努力探索建立效能建设长效机制。加强与代表和委员的联系,听取对水利工作的意见建议,按时办结45件人大建议、19件政协提案。坚持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厅长接待日等制度,妥善处理来信来访,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坚持开展送温暖活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等工作。省政府政风评议组对我厅政风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开展14个单位(处室)领导班子和干部调整补充考察工作,选拔任用处级干部23人,交流轮岗6人。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全厅系统录用各类人才76人。加强理论学习培训,举办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等培训班20多个,受训2200多人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水利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任务:坚持一个方向,把握两个原则,打造四个水利,实现一个目标。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加快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推进这一方向。把握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和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继续建设工程水利,积极推进资源水利,倾心构筑民生水利,同步打造生态水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和完善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防洪抗灾减灾体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体系、水工程运行管理体系,努力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基本相适应的现代水利。
2009年,全省水利工作将坚持以党的*和*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意见》精神,立足科学发展观新实践,遵循新时期治水新思路,抢抓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力推进水利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奋力崛起、构建和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是建设重大水利基础工程,增强防洪保安能力
完成治淮骨干工程扫尾验收工作,全面展开淮干整治补充工程建设。加大治淮新三项工程前期工作力度,启动治淮新三项工程建设。按时完成20*年第四季度中央新增项目建设任务。积极推进长江干流河道整治及主要支流治理等重点水利设施建设。
二是分步实施两大民生工程,提高保障民生水平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316.41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20*年安排的488座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按计划开工建设30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三是加强灌排工程建设,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扎实推进骨干灌排工程建设,继续加大6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力度,提速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进度。加快完善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创新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推进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组织沿淮淮北地区大力开展恢复性除涝治理工程建设,为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供水利基础设施保障。
四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发挥抗灾减灾效益
深入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坚持兴利与除害结合,防汛与抗旱并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充分发挥已建工程防洪减灾作用。深入推进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最大限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五是健全建设管理体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投融资机制,实现水利投资稳定增长。巩固水管体制改革成果,提高水利工程管护水平。全面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健全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六是优化配置水资源,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加快《*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等重点水法规立法进程,不断健全完善全省水法规体系。加大水资源管理保护力度,积极推进引江济巢工程,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
七是加强基层水利工作,夯实水利发展基础
注重解决基层水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结合水管体制改革和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明确乡镇水利站的公益性质,落实人员、运行经费和社会保障政策。积极引导基层水利单位,立足优势资源,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不断壮大经济实力。
一、项目地基本情况
(一)九溪简况
九溪镇地处滇中腹地,距省会昆明98公里,距玉溪中心城区10公里,距江川城区12公里,在玉溪市红塔-江川走廊中心位置,是连接玉溪三湖四片区的主要交通枢纽,具有毗邻中心城区的良好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镇域总面积11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666亩,下辖9个村(社区)、28个村(居)民小组,2017年末总人口27512人,是一个彝汉杂居的山区半山区农业镇。2018年九溪镇花卉产值6574万元(约占九溪镇生产总值的14%),花卉种植面积近2660亩,年产鲜切花300多万株,栽种草花类规模已名列玉溪市前茅。
(二)创建亚洲花卉科创谷优势
气 候:九溪镇属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5.6℃,累计年日照平均为2264小时,赋予了九溪镇发展花卉产业独特的气候优势。
水资源优势:九溪水资源丰富,拥有3座小一型水库、14座小二型水库,坝塘36座,境内的九溪大河贯穿特色小镇规划范围,控水量达1086万立方米,可以满足花卉种植对水资源的需求。
科技优势:云南农业科技园于2012年正式落户九溪并投入使用。云南农业科技园自成立以来建立了“中国航天育种高原特色作物物种基地”、国家级云科爱园艺众创空间、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花卉科创技术、平台。成功孵化了一家小盆栽领域标杆企业—云南爱必达园艺公司,两年内成为中国家庭园艺产业十佳品牌,创业团队集成国际先进技术,单位面积产值达到 2000元/平方米,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高效益的代表。目前,爱必达正在做着上市前的前期准备工作。
目前园区已建成国际领先的智能玻璃温室7000平方米,建成组培种苗过渡及中试标准化温棚55000平方米,完成了主要花卉园艺植物的高效繁育技术体系构建,现年产优质种苗2500余万株。目前,园区内有近900亩建设用地指标为聚力打造亚洲花卉科创谷提供强大支撑。亚洲花卉科创谷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具有独一无二的发展方向和先发优势,特色明显。
基础设施优势:通过做大、做美、做亮九溪集镇,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流、车流、信息流。积极推进海绵体城市项目建设,目前九溪河的综合整治工程正在实施建设中,包括河道拓宽,清淤,护坡处理,排口的截污截流工程等;千亩人工湿地工程年内完成土方开挖建设。已实现所有村庄污水管网全覆盖,完成九溪镇农贸市场建设和老玉江路路面修复。年初完成市车管所九溪改造项目、九溪民警培训基地二期项目建设。
二、亚洲花卉科创谷基本情况
(一)发展定位
以科创为主导特色产业,辅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业,奋力打造“亚洲花卉科创谷”,拟将九溪打造为全国一流、亚洲知名的国际花卉科创中心,集花卉育种育苗、生态种植、创新孵化、国际交流等为一体的花卉科创小镇。
(二)发展目标
九溪镇将按照规划引领、环境优先、打牢基础的总体要求,以“云花溪谷、科创高地,甜蜜九溪、乐活天地”为主题,牢牢抓住和玉溪中心城区同城发展、同城架构的发展机遇,开展四通一平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环东路、新玉江公路、科创大道的建设工程,启动具有辐射带动性的重点项目,包括众创空间、九溪花房、九溪美食街、九溪人工湿地扩建、花卉科研中心、特种花卉馆。2019年以花卉科创为牵引吸引国内外企业入驻,形成科创集聚区,完成花卉科创园区建设。2020年将以花卉业及农业种植、科创技术为核心内容,将九溪的花卉业与农业联动起来形成产业链发展。
(三)规划布局
“亚洲花卉科创谷·九溪”规划总用地面积为5.32平方公里,范围包括镇区和花卉科创园区两片区域,两片区相距约3公里,可通过玉江快速路和新玉江公路连接。
1、以云南农业科技园为核心建设花卉科创园区,占地3.19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国际现代农业科创示范点、花卉育种创新中心、现代化专业花卉农场、花卉“双创”平台、标准化花卉加工平台和花卉电商孵化平台。
2、以集镇为核心的配套功能区,占地2.1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镇区众创空间、游客集散中心、新建环东路、市民广场等项目。以服务配套功能为主的九溪镇区与花卉产学研一体的科创园区联动发展,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包括种植、加工、物流等)协同发展。九溪河滨水景观带及田园生态景观带串联各个功能区,通过特色花卉氛围营造,花卉环境氛围烘托,呈现花满庭院的环境意象。
3、花卉科创园区核心区:科创园区核心区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九溪),占地面积1030亩,产业配套用地约为3752亩。该核心区分为一心一带一环四区,即花卉科创园核心(占地188亩)、中央景观花带、生态景观环、游客接待区(占地8.21亩)、科研试种区(占地135.16亩)、花卉种植区(占地400.11亩)、自由创业区(占地73.62亩)。
三、亚洲花卉科创谷建设工作情况
九溪镇坚持规划引领、政府搭台、企业主体、群众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云南省农业科技园的带头作用,在玉溪市农业局、玉溪农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聚力打造“亚洲花卉科创谷” 建设项目,不断助推九溪花卉科创小镇建设。
(一)前期工作
2018年6月,市规划局批复了《“亚洲花卉科创谷”发展规划》;2019年4月26日,“亚洲花卉科创谷” 控制性详细规划原则性通过;“亚洲花卉科创谷花卉产业园核心区”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工作,环评、水保和地灾报告编制工作正在推进。
在玉溪市农业局和玉溪市农林司的大力支持下,7月3日在市农林司举行了“亚洲花卉科创谷”产业园区建设相关协议签订仪式,分别与省农科院花卉所签订九溪亚洲花卉科创谷核心区土地流转协议、与云南爱必达科技园艺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投资协议,与云南蓝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蓝莓基地搬迁补偿协议(1030亩中有546.33亩已流转都玉溪农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由农林司招商经营)。三个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打造“亚洲花卉科创谷”和创建花卉科创小镇又迈出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一步。
(二)招商引资工作
1、投资近4490万元玉溪农投爱必达现代花卉项目一期工程已2018年9月开工建设。项目占地约79亩,项目建成后以高品质玫瑰种植、玫瑰鲜切花新品种选育、推广、销售为主,并最终努力发展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玫瑰鲜切花生产技术研发高地和品种输出中心。目前,玉溪农林投和爱必达公司正在洽谈合作模式和增资扩建事宜。(固定资产入库因迟迟未签订施工合同而一再搁置)
2、云南佳海农业产业有限公司的优品洋桔梗鲜切花产业化发展示范项目已于12月份入驻科创园核心区,一期项目占地50亩用于种植洋桔梗鲜切花,新建35亩洋桔梗切花新优品种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5亩国外洋桔梗切花新品种试种推广展示基地,预留占地3000平方米的项目用地和产品销售及技术培训,预计投资450万元。二期拟向核心区外流转150亩土地,建设设施化育苗玻璃温室,打造国产化特色种苗共产,预计投资2000万元。投产后年产切花约1.7亿只,计划竣工2021年10月。目前一期项目在开工建设中,并于6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入库工作。
3、投资近4000万的大花蕙兰种植示范基地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在和台湾客商深入洽谈合作事宜。
4、其他招商情况
目前正在于云南褚马昱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培黄莺、巴比隆的眼睛、绿出、玫瑰等品种)、上海鲜花港德鲁仕植物有限公司(主培长寿花、玫瑰、美人蕉等品种)、广东佛山绿聚隆花卉种苗有限公司(主培蝴蝶兰品种)等企业洽谈进驻园区事宜。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措施
(一)主要问题
1.九溪属东风水库二级保护区,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产业难落地;
2.对外联系通道较少;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足;
4.受土地因素制约较大,可利用土地指标有限。
(二)解决措施
1.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农田高效节水示范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排放;通过截流截污工程,避免农业面源污染直排入河,通过入库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避免水土流失,从过程上对污染进行治理;通过城市综合市政设施的建设(包括污水、雨水等管网的铺设,垃圾处理工程)避免污染物进入河道,并通过人工湿地净化工程,从终端上对入库水质进行治理,保障水质安全。
2.针对缺乏对外联系通道的问题。目前老玉江路路面修复已完成,我镇正积极争取在凹子田处开设另外一个高速出入口,相关请示资料已递交区政府。同时通过江川机场、玉磨铁路的建设,连接全国及东南亚;通过昆玉城际铁路、昆磨高速、杭瑞高速、京昆高速、玉昆高速等实现省内快速连通;通过云轨示范线、玉江快速路、新建高等级玉江公路、旅游公路等联系玉溪市内红塔、江川、通海各地区。对内东西向的衔接通过玉江快速路、新玉江公路为通勤和旅游走廊。新增丫咪大道、科创大道,与玉江快速路联通。
一是核桃产业发展态势很好。坚持把核桃产业作为我县第一大农业产业进行培植,严格按照“六个一”的技术标准和“四个一”的质量要求,坚持整村推进核桃产业建设,核桃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20*年,全县定植核桃5万亩,初步形成了峡口泗湘溪、黄粮冯家槽和高桥伍家坪三个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核桃走廊,建成了一批面积超过500亩的核桃重点村。全年累计完成核桃育苗530亩,建采穗圃130亩,完成核桃嫁接44万株。在职教中心举办了第一期农民技术员培训班,共培训核桃技术员65名,在8个乡镇开展了8场专题培训。全县核桃产业在全省已小有名气。
二是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年,全年种植烤烟3.88万亩,比去年增长9.9%,收购烟叶5350吨,比上年增长18.9%;均价13.22元/公斤,比去年增加2.11元/公斤;收购金额7246.07万元;实现税收1594.14万元,比上年1*7.59万元增长45.24%,烟叶种植面积、烟农收入、烟叶税收、烟叶均价等创历史新高。
三是畜牧产业平稳发展。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良种的引进、繁育、改良、推广力度,逐步实现畜牧产品的升级。全年出栏生猪31万头,增7.5%;出栏山羊8.9万只,增11%。鼓励回乡创业农民工发展特种养殖,现有山鸡、黑豚、绿壳蛋鸡等多种特色养殖场7个。全县标准化规模化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千头生猪养殖小区10个,发展出栏肉猪1000头以上的5户,300头以上的19户,100头以上的93户;发展出栏山羊100只以上的20户,50只以上的150户。
四是柑桔档次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多方筹资,积极争取三峡库区产业基金、退耕还林、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低温雨雪冰冻等项目基金2950万元对全县柑桔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其中20*年投入2170万元,柑桔品改工作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三峡河谷地区甜橙品种更新改良现场会上,与会领导、专家一致认为*近五年甜橙品种更新改良力度大,效果好,成为全省甜橙产区学习的样板。20*年,全县柑桔总面积达8万亩,其中今年新增2120亩,实现总产量5.4万吨,比上年增长4.9%,实现收入8500万元,完成柑桔品改8200亩,超计划17%。精品果园达到5000亩,精品果园亩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
四是茶叶效益实现大幅提高。通过引进推广茶园配方施肥、机剪、机采、机制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在“第三届*市十大名茶暨名优茶评选”活动中,我县参加评选的6支茶全部获奖,其中昭君白鹤获得“第三届*市十大名茶”称号,绿缘银针等5支茶获得“三峡杯”金奖和“优质茶”称号。20*年,全县茶叶面积2.4万亩,完成茶叶产量519吨,比上年增长83%,名优茶、春茶均价都大幅提高,全年实现茶叶收入3510万元,新建优质茶叶基地5000亩,新建茶叶清洁化生产线2条,完成无性系茶叶苗木扦插繁育1200万株,出圃无性系茶苗800万株。
五是“菜蓝子”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建机构、抓基地、建市场、抓检测”四项措施,以城郊蔬菜为抓手,蔬菜产业发展加快,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蔬菜价格有所回落。20*年,全县蔬菜种植9万亩,总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14.5%。其中建城郊蔬菜基地5000亩,大棚蔬菜面积500亩,今年新建大棚150亩;在永安二市场建蔬菜自产自销区,发放自产自销证1200个。“榛子乡”牌蔬菜通过“农超”对接,成功进入*雅斯超市和武汉白沙洲农贸大市场,年销售量达1.5万吨以上。
二、现代农业加速推进。
始终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全县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按照实施一个项目、新建一个基地、培育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对基地进行水电路配套,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建设,带动现代产业发展。20*年,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等项目资金2200万元,在古夫麦仓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移土培肥、土地整理、普安灌区、三峡后扶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在峡口普安打造连片万亩现代茶叶生产基地;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张家河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省级农业配套发展基金1100万元,在峡口文家山打造现代柑桔基地。
二是农业企业发展较快。围绕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各项税收优惠、金融信贷支持、减免有关规费、执行农业电价、优先供应建设用地等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企业,集中力量支持昭君生态、大丰收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县现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萧氏茶叶加工,大丰收脱水蔬菜、马铃薯加工,*龙联食品有限公司有机蔬菜加工,昭君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柑桔加工,绿缘茶叶专业合作社小水果加工,天源核桃加工,航行食品、三峡牧业肉食品加工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起步良好。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开展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20*年,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农民合作组织达到96家,使用注册商标8个,申请产品质量标准认证32个,合作组织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万多亩,年销售各类农产品6.5万吨。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土地流转,在南阳、古夫、黄粮3个乡镇成立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构建了镇村土地流转信息收集网络,20*年,全县规范合同流转面积达到8200亩。
四是农业科技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积极引进推广优质、高效种养业新品种和设施农业新技术,强化科技对高效农业规模化的促进作用。20*年,全县推广“两杂”优质良种新品种25万亩,推广节本增效轻型栽培技术25.5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5万亩。全年新增农机总动力8000千瓦,机械化耕整作业面积达到21.29万亩,共投入农田作业机械2332台(套),农田作业收入达到400多万元。启动测土配方二期项目,采集土样2000个,布置田间试验32个,验收测土配方肥料对比试验17个,制备样品900个,开展作物配方施肥2万亩。通过科技手段及时准确病虫预测预报,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猪禽防疫密度达到了100%,牛羊防疫密度分别达到98.2%和98.5%,实现了防疫面、免疫率、佩戴耳标率三个100%,将稻温病、柑桔大实蝇危害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
三、新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一个突破口,多方争取,重点投入,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20*年,整合涉农资金,全年共投入2.2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提高。以“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为目标,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以集中供水为主和分散供水为辅的办法,全年投资400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19处,建生物漫滤池13处,解决13个村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完成了水毁水利基础设施修复工程,对39口塘堰进行了除险加固,修复水毁工程202处,维修灌溉及排涝沟渠21条41公里,完成了古夫河、南阳河等地7处2477米河道的治理工程;投资890万元完成滩坪、田家坪和拱桥湾3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年完成5512口户用沼气池建设任务,建成8处乡村服务网点、2处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8处联户沼气工程全部完工;投资3641万元完成278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
二是农业基础更加夯实。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争取国家、省、市投入不断夯宵我且农业基础,农业抗灾救灾能力不断加强,农业产出率不断提高。20*年,全县共争取土地整理项目资金6184万元,其中古夫、高桥、峡口和水月寺四个乡镇3万亩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目前正在抓紧实施。省级投资1750万元的黄粮镇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完成投资的60%;省级投资1829万元的黄粮镇基本农田整理已完成工程量的30%。投资1987.49万元,在4个乡镇建设完成水池17口容量15650立方米,管网272.87千米,烟路41条15.*千米、密集式烤房140栋,烟草通用和专用设备860套,烟水配套和烟路工程受益面积1.5万亩,烟机项目受益面积1.69万亩。投资1360万元新建3个烟叶收购站点。顺利完成了黄粮镇水磨溪“民办公助”项目建设任务,该项目共完成渠道整治16条15800米,塘堰整治7口,新建取水口15处、沉砂池12座和控制闸12座;新建人行桥11座、放水口1*处、涵管762米;完成黄粮镇集雨灌溉工程,新建蓄水池12口,366m3,建粗滤、漫滤池各1口,取水口2处,新修堰塘1口,蓄水3000m3,安装引水管道26000米,供水管道2030米,节水灌溉配水管网5721米。完成了“长治”七期工程中20*年30.30平方公里的治理任务和20*年新增的19.8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计划,总投资达627万元。完成张家河现代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黄粮镇张家河村、界牌垭村建小水果基地800亩,其中农田整治坡改梯25亩,兴修田间工作道路及排洪沟11条,蓄水池13口,1575立方,整修堰塘2座,建取水坝2座,机耕道路2条,完善基地内管网灌溉设施,已定植苗木4万株。完成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改造任务,改扩建县级兽医诊断室200㎡,新建乡镇兽医站业务用房面积120㎡,添置各类仪器设备县乡共计93台套。
*是“十五”的最后一年,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我县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建设完成了总投资1422.24万元的日协贷款节水灌溉项目及位奇镇高寨村五社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位奇镇高寨五社140户655人1015头(只)畜的饮水问题。建成了装机容量600千瓦的李桥水库坝后电站和西干渠电站,实施节水增效示范县项目,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250亩。开工建设霍城北台子水库工程,完成了本年度建设计划任务。全面完成了灌溉管理指标任务,计划实灌面积29.07万亩,实际完成29.68万亩;计划春灌面积7.67万亩,实际完成8.28万亩,占计划的107.9%;计划夏灌29.07万亩,54.4万亩次,实际完成29.44万亩,58.33万亩次,分别占计划的101%和107%;计划秋冬灌面积21.2万亩,实际完成21.5万亩。计划征收水费522.7万元,完成水费收入522万元,其中:灌溉水费457万元,人饮水费65万元;实际征收水资源费20万元,河道采砂费2.0万元;计划综合经营总产值1370万元,纯收入36.5万元。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形成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核定水权、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运行、多水一体”的管水用水机制。强化责任,科学防控,抗旱防汛工作取得成效,全面完成了当年目标任务,为“十一五”实施打好了基础,为全县水利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强化措施,坚持不懈保质量
针对目前水利建设项目多、投资大、资金渠道广、管理形式多样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质量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从严落实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质量责任制等规定。
一是“阳光操作”,加强资金管理。对李桥水库除险工程、人饮解困工程、寺沟灌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日协贷款节水灌溉工程、北台子水库工程的建设施工都进行了公开招投标。依据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的要求,配备专职财会人员,严格遵循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实行报帐制的原则,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及时到位和安全使用。
二是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充实技术力量,落实了行政领导和工程监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作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是重视抓好质量保证体系,把质量管理真正落到了实处。施工单位健全了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质检人员。同时加强制度建设,采取以水治水的有效措施促进受益村社群众投工投劳,不误工期,确保施工灌溉两不误。还结合各工程实际,编制了施工质量管理办法和施工管理奖罚制度,标段负责人岗位职责,质检人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四是强化工程质量意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实现建设亮点工程的奋斗目标。始终把打造精品工程意识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从勘测、设计、备料、开挖、衬砌、浇筑、养护到渠岸整修,都一丝不苟地抓紧抓好。
五是加强工程监理,严格把关,便于及早发现问题和及时纠正项目建设中的失误,为管理和使用创造更好的条件。
六是因地制宜,采取新技术,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在西干渠建设中对未发生冻胀的渠段,采取在原浆砌料石渠上现浇套砌150#砼新渠的办法改建,对冻胀严重的渠段采取拆除原渠,置换基土的办法,并利用原渠料石干砌恢复断面后再现浇新渠的办法;对地下水位高的渠段,采取埋设地下排水管道排水,置换基土,干砌料石衬砌恢复原渠断面后再浇筑新渠的办法,共铺设排水管道1890米,有效地解决渠道的冻胀问题。
二、深化内部改革,水管单位活力明显增强
水管单位的改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既要吃透改革政策,做到准确把握改革的方向,又要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在深化单位职工人事改革的同时,拓展领域,把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1、改革职称评聘制度。积极与人事部门联系,率先在水利系统打破以往学历、资历、论文为主的评定原则,而以工作能力实绩及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为主的职称评定办法,评定符合市内有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同志19名,为长期在基层工作没有学历而业绩突出的一些同志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大舞台,激励了广大一线工作的技术人才。
2、深化水利单位领导层的改革。我们在全系统完成“三项制度”改革和全员竞争上岗后,将改革的领域进一步拓宽,积极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队、霍城河水管处的6名副科级领导进行了公开竞争上岗,结合我县实际打破了工人和干部身份界限,严格竞聘程序,稳步推进了两个基层单位领导班子的改革。达到了“上岗理直气壮、离岗口服心服”的效果,建立形成了高效协调的管理运行机制,激发了单位内部活力,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单位发展动力。
三、加快供水设施建设,完善供水社会服务
我们始终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服务"三农"、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基本生活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来抓,加强供水设施建设,扩大供水范围,完善供水社会服务体系。5年来,采用建设水厂、铺设管道、修建机井、截引、蓄水池相结合的形式,形成了以自流引水与加压供水为主要形式的供水工程,解决了11.8万人的饮水问题,新上项目一步到位供水到户,对原来建设的供水点进行拆除改造引水入户、水表计量、总表控制、分户结算、方便群众、节约水量。为了这项投资较大,受益面广、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我们费力气、下功夫,加强对农村自来水的管理,出台了<<管理办法>>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列入考核内容。各基层水管单位也相继出台农村自来水管理暂行办法,开通了服务热线和投诉电话,积极推行承诺服务挂牌上岗,加大了人饮工程管护力度,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群众非常满意、称人饮工程为“德政”工程、富民项目。
*年工作打算: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结合我县水利工作实际,确定的以下目标任务。
1、工程建设及项目争取:
(1)继续实施完成霍城北台子水库工程建设。完成主副坝填筑工程,力争10月底下闸蓄水。
(2)开工建设李桥水库震后修复工程。完成大坝后坝坡干砌石砌筑和前坝坡整修,大坝防浪墙改建等建设内容,完成投资477万元,确保年底验收。
(3)开工建设东沟—下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李桥乡东沟、西沟、周庄、上寨、下寨六个社3345人的饮水问题。
(4)争取落实霍城上下西山、清泉郇庄等7000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争取落实投资280万元,力争下半年开工建设。
(5)争取落实三十六道沟水库加固除险项目资金276万元,力争下半年开工建设。
(6)争取马营河灌区*年度改建项目。该项目可研报告已经省水利厅审查通过上报水利部,投资2400万元。
(7)积极争取牧区水利建设试点项目。
2、灌溉管理指标:计划实灌面积29万亩,春灌7.5万亩,夏灌29万亩53万亩次,秋冬灌21万亩。年引提水量13510万立米,其中:引河水9200万立米,提取地下水4310万立米。计划征收水费534万元,其中:灌溉水费464万元,人饮水费70万元,计划征收水资源费30万元,河道采砂费2万元,计划综合经营总产值1500万元,纯收入38.5万元。
为确保上述目标任务顺利实,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以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争落实马营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项目。
三是加强水资源管护,坚定不移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四是加强水利管理,确保各类工程运行安全和输水畅通。
五是提高依法治水能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