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贸对经济的影响

外贸对经济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贸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贸对经济的影响

外贸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第1篇

经济增长是许多增长现象的一种,它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过程,会引起复杂的社会经济效应。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本文研究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新的一轮全球经济增长中,不断扩大开放、加大对外贸易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客观要求的必然选择。

二、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年度国内生产总值

2002―2013年我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如表1所示。

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GDP(万亿元)120313581599184921632658314034094015473151955688

增长率10%13%18%15%17%23%18%9%18%18%10%10%

表1 2002―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表

表1所示2002-2013年GDP增长速度逐渐增快,但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出现瓶颈。10年速度又继续加快。总体来看我国GDP的增长速度维持在10%-20%的区间内,增长速度快。2002-2005年,GDP的增长率波动幅度小,05年增长速度达到228%。但是在09年GDP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放缓的现象,考虑到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出现短暂下滑,随后经济增长逐步加快。

(二)研究对象:对外贸易额

本文将对外贸易进出总额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仅考虑对外贸易出口额或者对外贸易进口额,并不足以说明对外贸易的影响。如下表2所示:

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进出口额(亿万元)514705955116914101669179915062017236424422582

增长率22%37%36%22%21%18%8%-16%34%17%3%6%

表2 我国2002-2013年十年内的对外贸易额与增长率

(三)进出口与GDP的正相关关系

对比表1和表2可知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即进出口额增长率上升,GDP增长率也上升;进出口额增长率下降,GDP增长率也下降,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

三、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性分析

(一)模型选择

由于本文关注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他的因素诸如投资、政府财政支出、价格、预期,并未考虑进去。采用如下简化模型:

ΔGDP=β0+β1?ΔE+εt

Δ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在前面我们已经说明了我们的研究对象,所以这里,ΔE国际贸易进出总额的增长率。

该模型是用国际贸易额增长率来解释GDP的增长率,如果β1的值无法被拒绝,那么我们就能讲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有重要重要。

(二)ADF检验

考虑到国内生产总额与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是时间序列数据,首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GDP增长率数据做平稳性检验,得到一阶差分后ADF值,结果显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数据存在单位根。对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做平稳性检验,得其做一阶差分后的ADF值,结果该数据也存在单位根。因此将两个数据做差分处理,获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均为平稳时间序列。

(三)回归分析

经过差分处理后,数据满足回归前提条件。运用eviews70将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做回归,得到各系数如下:

0=0115099 1=0260419

即,

ΔDP=0115099+0260419?E+t

通过1991-2012年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对外贸易的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影响在5%水平显著,且无法拒绝原假设即对外贸易增长的系数不为0。所以从1991-2012年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总体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对外贸易的增长对经济的增长还是较为显著的。这是因为对外贸易可以为一国提供提供对外商品交换渠道。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对外贸易出口还是进口贸易,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四、政策建议

由研究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的增长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将国际贸易作为我国大力发展的一个方向是非常必须的。

(一)出口增长的同时,扩大进口

就长期经济发展来说,应将进出口基本持平的方案作为一项基本策略。长期内,若进口额较出口额来说持续偏低存在不利影响。因为在长期内,高的国际贸易进口额意味着国外技术的引、先进的设备和零、国内短缺的各种资源。所以要将进出口基本持平的方案作为一项基本策略。

(二)优化出口结构,调整国内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产业升级依旧存在技术限制、国际分工制约、需求结构的变化等等,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我国在扩大贸易出口的同时应以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从现阶段的半成品加工向原材料加工转变,延长加工贸易在我国境内的生产链条;积极开拓非传统出口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

外贸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第2篇

一、全球经济步入衰退期

世界经济增长低于3%、单个国家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以及股市呈现熊市特征,仅凭这些指标足以表明,主要发达国家已在2008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将于2009年步入衰退。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GDP增长率下降0.5%,欧元区第二、三季度GDP连续下降0.2%;日本第二、三季度经济增长分别下降0.9%和0.1%。初步判断,第四季度上述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仍将继续呈现负增长,且态势将延续到2009年。11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为2.2%。其中,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均为负增长,下降幅度分别为0.7%、0.5%和0.2%。11月25日,经合组织(OECD)预计,2009年经合组织成员30国(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0%)GDP将下降0.4%。其中,美国下降0.9%,日本下降0.1%,欧元区下降0.6%。联合国12月1日的预测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经济将出现1%的微弱增长,而发达国家将出现0.5%的负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这次危机中也不能幸免,IMF预计2008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6.6%,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2009年进一步降至5.1%。

在中国前10大出口市场美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新加破、俄罗斯和印度(合计占比61%)中,除个别国家外,2009年经济均将呈现负增长。其中,印度经济已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大幅下滑,最近孟买遭遇的连环袭击亦有可能“加重经济的下滑态势”。韩国将出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经济增长纪录。俄罗斯将要告别“黄金十年”;在主要发达国家中,经济形势最差的将是英国,2009年经济将大降1.1%。

二、危机影响蔓延到实体经济

金融危机起因于房地产业,首先受到冲击的自然是房地产业,如今美国、欧洲、日本房地产均已大大萎缩。据IMF和OECD的统计分析,截止2007年底,英国、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房价与真实价格差距较大,意大利和美国的较小。从今年3月份的统计数据看,美国、丹麦和爱尔兰的房价出现下跌;到6月底,经合组织成员半数成员的房价出现下跌;到10月底所有发达国家的住宅价格均已下跌。尽管如此,IMF认为,爱尔兰的房价背离率仍然高达32%;英国和澳大利亚超出20%;早就开始下跌的美国房价高出正常价格7%。OECD的计算结果则显示。西班牙的房价背离正常价格的比率高达98%,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则分别以90%、77%和72%紧随其后;美国的背离率也达到28%。由此可见,发达国家房地产泡沫的挤压尚不完全,房地产下跌尚未见底。据统计,14个发达国家中家庭住房资产总额按时价计算为60万亿美元,相当于这些国家GDP的2.2倍,全球GDP总额的1.1倍。据OECD估计,其中20万亿美元依然属于被过高估计了。

据美国全国地产经纪商协会(NAR)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9月份全美成屋签约销售指数继续下滑。该协会预计,2008年全美成屋销量为502万套,较上年下降11%。由于美国国内累积的可供出售房屋较多,需要一定时期释放和消化才能恢复正常水平;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处于衰退边缘,居民预期购买力将减弱,多数机构预计,美国楼市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低迷,房价和成交量最早要到2009年-2010年才有复苏的可能。

房地产业的持续低迷无疑会拖累与其相关的钢铁、建筑材料等制造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11月份制造业指数降幅创26年来新高;中国、欧元区与英国制造业指数均大幅下降。其中,中国与英国的制造业指标均降至历史低点。欧元区制造业指数下跌至35.6,是自该机构1998年开始编纂该指数以来的最低水平。日本10月份工矿业生产指数下降3.1%,在统计的16个行业中,多数行业生产出现下降。其中,运输机械、电子产品和一般机械等行业的生产降幅较大。企业信心下降导致投资设备不积极,拉低日本国内的生产总值;日本几大经济支柱产业——汽车业、电器业的大幅减产,进一步迅速加剧了日本经济的衰退。

由于经济衰退,经合组织预计,2008-2009年发达国家的失业人口将增加800万。2010年其成员国失业人口将从今年的3400万增至4200万。明年其成员国的总体失业率将由今年的5.9%升至6.9%,到2010年则将飙升至7.2%。其中,欧元区的失业率将大幅升至9%,美国和日本的失业率则将分别升至7.5%和4.4%。

三、期待救市措施早日见效

为了救市,减轻或避免经济衰退的冲击,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财政政策方面的力度、规模和实施期都是以往所少见的。在危机发生的初期,美国政府就曾直接注资给金融机构,而后又采取了买入金融机构股权或直接接管金融机构等手段来稳定市场,可见其决心。美国现任总统布什在年初还曾签署了总额约为168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主要目的美国居民个人和小企业的税负。当选总统奥巴马除支持布什政府救市计划外,还推出自己的金融救援计划,包括承诺未来两年内向创造就业机会的美国公司提供临时税收优惠,公司每提供一个新的岗位就能获得3000美元的税收减免;允许美国家庭提前从养老金账户提取总额不超过1万美元的资金;对陷入困境但仍努力还贷的购房者,将其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宽限90天;呼吁美联储和财政部向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经济援助。在税收政策方面,为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保持布什政府提供的减税政策,但将增加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富裕家庭的税收。另外,奥巴马最先提出挽救美国汽车业的计划;还提出在未来10年内,计划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开发,并计划提高燃料经济标准,争取到2025年美国25%的电力消耗都来自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国会有望在明年1月20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前通过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规模可能高达5000亿-7000亿美元。

欧盟方面的救市措施不仅着眼于当下,还关注长远。自从金融危机深化、将欧盟区经济推入衰退之后,欧盟已经多次表示,要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加大经济的结构性改革,转危为机。因此,欧盟的刺激计划就不仅仅要解决眼前的问题,还想借经济恢复计划大规模支出的机会,增强欧盟长期竞争力。特别是在未来技术和科技上。10月份欧元区15国通过了协调救市措施行动计划,各国政府将通过为银行发行债券提供担保或直接购买银行股权的形式,帮助银行拓宽融资渠道。11月,欧盟委员会批准了一项涵盖欧盟27个成员国的经济激励计划,总额达2000亿欧元(约合2600亿美元),相当于欧盟GDP的1.5%。

这份经济恢复计划由两大支柱构成,一是向市场注入购买力,解决当下的需求和信心危机;二是引导目前的短期行动朝着增强欧盟长期竞争力的方向发展。而长期的竞争力主要就集中在低碳经济和环保技术方面。如①通过投资于能源效率领域,既可以创造就业,也可以节省能源;②投资于清洁技术,振兴建筑和汽车行业;③投资在基础设施及其相互联系上,以促进效率和创新。经济恢复计划中还提出了10项具体的措施,其中有3项与节能环保直接有关:改善建筑的能源效率;推动绿色产品的快速发展;发展汽车和建筑的清洁技术。此计划中对建筑能源效率的投资被认为不仅有利于提携房地产市场,还可增强欧盟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该经济恢复计划还发起了一项名为“欧洲绿色汽车”的行动。在这项行动中,欧洲投资银行将为汽车生产商和零配件提供商提供贷款,资助研发所用,特别是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研发;在增加需求方面,欧盟委员会建议成员国削减低排放车辆的登记税和流通税,同时加大淘汰老旧车辆的努力。

日本方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日本首相10月底公布了总额26.9万亿日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这是日本政府今年公布的第二个经济刺激方案。根据该方案,日本政府将在明年3月底之前向日本所以家庭发放现金补助,总额为2万亿日元。日本政府还将为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并降低失业保险费用缴纳标准和削减高速公路通行费。此外,该方案还包括为日本农民提供补贴、减税和鼓励企业增加雇员等内容。

对于上述政策措施的正面效果,到目前为止,官方或民间基本给予了肯定。但人们也担心,美国国会10月初通过7000亿美元救助计划的实施对象并不涵盖实体经济,这说明美国政府仍然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作为目前的首要任务,与欧盟相比有些短视;而美联储新出台的8000亿美元信贷市场解冻方案中的一部分将用于帮助房贷者、消费者及小企业的计划,能否及时显效具有不确定性。另外,规模巨大的财政支出无疑增加美国财政预算赤字,其后果有可能再次转嫁给购买美国国债的。欧盟一些国家对欧盟计划的资金来源也表示怀疑。2000亿欧元的资金估计大部分还将来自于各国自己的计划。而各国采取的一些政策对短期内避免衰退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同时,欧盟委员会不得不相应地允许增加各成员国政府的财政赤字空间。即各国政府背负的公共债务将被允许超过该国GDP数值3个百分点。日本政府虽然已拟定一份以定额补贴为核心的追加救市措施,但不少人仍认为,“补贴未必会流向消费,提振经济基本无望。”

四、危机对中国外经贸的影响

(一)出口增幅将降至两位数以下

剔除价格因素后,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实际出口增速分别为11.2%、11%、13.2%,低于上年同期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第四季度的出口订单已经下降,预计2008年中国进出口实际增速可能低于10%,大大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在出口市场方面,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低迷、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减少、消费水平下降,导致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速回落。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出口增长11.2%,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增长25.6%,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蔓延,新兴经济体发展也受到拖累。前三季度,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增长14.7%,同比下降69.8个百分点;对印度出口增长43.1%,同比下降24.4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增长28.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中国对新兴经济体主要国家出口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今年中国出口下滑趋势。

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第四季度外贸出口订单继续下降,已跌至2005年7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的最低值。从第104届广交会订单看,出口成交额上年秋季下降18.7%,比春季下降15.8%。其中,机电产品成交比上届下滑13%,纺织品服装订单数继续大幅减少,玩具行业订单仅为上年同期的13。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对外贸易交易会,广交会五年来首次出现成交额下降,预示中国未来出口形势将更为严峻,出口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趋恶化。2009年中国实际出口将降至两位数以下。

外部需求减少,出口增速放缓,贸易顺差下降,使中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5%,比去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2009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或将出现负值。

(二)利用外资增速放缓

受到金融危机的拖累,2008年以来,全球FDI流量明显减少。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统计,上半年跨国并购交易额较2007年下半年下降29%。预计200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将下降10%。中国的利用外资方面也面临考验,一方面,由于发达经济体经济放缓,包括中国出口增长乏力,加工贸易受到较大影响,外资从加工贸易型企业撤出。另一方面,受信贷紧缩影响,在华投资的外商企业可能将资金转回国内。据商务部统计,今年前10个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81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同期,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2736家,同比下降26%。10月当月,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7亿美元,同比下降2%,为今年以来首次出现单月负增长。同期,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935家,同比下降26%。其中,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放缓。前三季度,美国在华新设企业数和合同外资额分别下降30.6%和22.8%;英国分别下降22.1%和43.5%,德国分别下降32.6%和55.4%。另外,制造业吸收外资降幅明显,前三季度,全国外商投资制造业新设企业同比下降43.2%,实际利用外资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17个百分点。

(三)对外投资面临机遇

近年来,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不断增加,但也时常面对投资国的种种壁垒和戒心,他们从意识形态或战略考虑,经常对中国企业投资并购活动加以阻挠。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等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部分企业陷入了暂时的困境,增强了原股东出售的意愿,降低了美国企业的估值,更削弱了美国国民和政府对外资并购可能存在的排斥心态,从而降低了收购的政治性风险,一些欧洲企业也存在相似的情况。这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并购机会,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为我国企业海外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国外知名企业拥有知名品牌和成熟强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如果我国出口企业能够选择美国欧洲同行成功地并购,整合优质资源为我们所用,会极大地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五、应对金融危机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国务院近期已出台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对保证增长、稳定预期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外贸政策方面,应继续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和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农轻纺等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支持企业开展营销、研发和并购,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与此同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进一步完善促进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和协调机制。在实施或完善上述措施的条件下,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应继续重点关注美国市场

由于最初对形势估计不足,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直到2007年下半年,不少人乐观地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影响不大。受这种观点的影响,一些出口企业未能未雨绸缪,及早采取措施应对。以至于在进入2008年以后,面临日趋恶化的出口环境和不利的经济形势,束手无策,损失惨重;有些出口企业就此破产倒闭。但是,对未来的世界经济形势,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发展也不应过度悲观。新兴市场固然应成为我国具有出口增长潜力的未来大市场,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依然是我国的最大出口市场,对美出口仍然是我们的主攻市场。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冲击,但美国的霸权地位尚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动摇,以美国的实力和新总统上台的机遇,或许会最先走出衰退,且美国经济恢复的速度将超出我们想象。即使美国经济两年后才得以恢复,也不至于使其实力急剧下滑。我们可以从美欧发达国家的救市措施中,对于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的支持的机会,寻找机会。

(二)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依然不可忽视

在关注扩大出口的同时,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依然不可忽视。美国方面的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产品质量暴露出来的问题,慢慢损耗着中国产品的魅力。据分析,美国制造商在缩减源自中国的货物,质量问题是最主要的原因。美国企业正在努力开拓墨西哥等周边区域的市场以替代中国产品。另外,美欧市场对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也表现出极大的担忧。在遵守法规、商品价格波动、供应链的安全漏洞,信息技术等问题上,中国政府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三)稳定人民币汇率币值

人民币实际汇率保持升值趋势也对外贸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美国经济低迷,金融形势严峻,巨额救市计划使财政赤字快速上升,可能导致美元币值走软。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经济增长也在快速下滑,但是金融体系相对稳健、政策调整空间较大、经济运行情况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仍存在升值压力。汇率上升,将使许多处于微利状态的中国外贸企业出口更加困难,抑制中国出口增长。建议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汇率传导机制,避免汇率成为美国转嫁危机的政策工具。

外贸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第3篇

1.贸易额度下降,降幅趋缓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下降,整体贸易环境趋紧。2012年,我国的经济形势逐步趋稳,但外贸出口仍然下降,然而相较金融风暴正劲之际,我国外贸出口降幅已大大收窄。

2.跃居第一大出口国,贸易摩擦增加

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好于一般国家。特别是在2009年,中国的出口额占全球出口份额比重超过9%,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这充分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自主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但我国的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外贸易处在粗放增长阶段,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这种凭借数量型扩张取胜的粗放增长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全球整体需求下降和各国内需难以带动等对国际贸易竞争的刺激,外贸竞争力日益强劲的中国也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对象。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全球70%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关。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超百起、案值约120亿美元,两者均创历史新高。同时,中国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连锁性突显,钢铁、鞋类、玩具、铝制品、轮胎等中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频繁出现一个产品在不同市场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现象,呈现出摩擦国别扩散和救济措施叠加的势头。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国际贸易经济环境将逐渐好转,中国的外贸前景看好。但我国的国际贸易关系也将随之而更加复杂,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重。对于后危机时代的中国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

3.老牌合作伙伴贸易关系趋紧,贸易对象格局改变

欧盟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然而目前欧盟经济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仅欧元区的货币稳定难以确保,而且由于经济问题而引发的政治问题也在各成员国内频发。内忧外患的状况使得欧盟诉诸于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政策。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近年来,欧盟国家频繁针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从鞋类、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光伏、节能灯等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都是欧盟对华进行反倾销的对象。中国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形势也都不容乐观。奥巴马政府不断对中国施压,出台了各种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保护措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的日本则更是大大缩减了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关系。另外,其他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也越来越频繁。仅2010年起就有韩国、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相继对中国的马铃薯、西服、高碳锰铁、榨汁机等多种产品施行禁运、反倾销调查等贸易措施。中国与老牌主要贸易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张。而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中非贸易的健康发展,中国与东盟、非洲的贸易关系发展保持着较好势头。从长远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与非洲、澳洲等国家贸易关系的促进,中国的外贸环境会逐渐好转,且新的贸易格局也会逐渐形成。

二、未来的发展措施

1.加快法制法规建设,拓宽贸易口径

中国加入WTO之后,清理、修订、废除了数千件与WTO规则相冲突的法律、法规及各种红头文件,有效地实现了国内法律法规的配套。然而我国法律的修正并未趋于完善。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需要创造更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如建立稳定、透明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的鼓励政策等。通过规范国内竞争规则促进企业高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国外竞争来看,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之外,各个国家和地区更可能采取诸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隐性保护策略。针对此种情况,我国需严格制定细致、规范的制度和法规,以立法的形式确保我国贸易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拓宽贸易口径,增大进出口额。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

虽然我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是目前我国仍以粗放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自主设计,没有龙头品牌,产品质量和设计都还比较欠缺。当前我国还主要靠规模优势来赢取市场,在全球需求下降,各国各地区纷纷依靠本币贬值和出口补贴等手段来加大本国产品价格优势的情况下,无疑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很大冲击。因此自主研发、提升质量、重视国际认证,全面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才是保证和扩大我国对外贸易优势的有效途径。

3.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虽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逐渐加强了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但是民营企业无论在自身的资金和资源优势上还是在宏观经济政策上都是无法与国企比拟的。然而中小企业因其灵活性、创造性及对发展机会强烈的渴望程度而对经济促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与拥有先进生产技术、优厚资金实力的国外企业、机构合作,招商引资,同时增进企业自身实力,不仅可以增强整个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对于促进国内就业和扩大外商投资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好的成效。

4.优化行业发展结构,促进经济快速稳健进步

此次金融危机给欧洲所带来的打击远比美国要重,究其原因则是后者的制造业规模比前者要大得多。这给我们的教训便是,无论服务业如何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也是不能完全统一的。一定规模的、相对独立的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的可靠保障。因此,我们既要加大发展服务业,增加服务贸易的规模和效益,也要狠抓制造业的发展。二者齐头并进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才能有效促进和确保经济健康高速平稳发展。

5.积极拓展多元化外贸目标市场

外贸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对外贸易;影响机制

低碳经济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及能源危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更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面临经济复苏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低碳经济成了各国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落脚点。世界各国都先后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来实现经济社会低碳化发展,力图在完成国际条约中所承诺的减排任务的同时,实现本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带来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下的节能减排措施势必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国内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经过30年的发展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最为重要的一架,做好各种措施应对低碳经济的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人们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与发展低碳经济的空前重视。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概念。从1976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07年《巴厘岛路线图》,各国都在为碳减排的责任和目标寻求发展路径,其中,英、美、日等诸多国家高度重视并已经采取了相应的低碳经济政策。哥本哈根会议于2009年2月召开,各国政府最终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重申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中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并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做出了安排。

所谓“低碳”(low—carbon)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对低碳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温室气体的增长速度小于GDP增长速度;2、零排放;3、绝对排放量的减少。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二、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

在封闭或自给自足的条件下,一国通过提升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转变生活和消费方式以及增加碳汇等措施,来降低碳排放和提高碳生产率水平。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自由贸易导致会生产和消费环节相分离,国际贸易和FDI会促进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这会给不同国家带来不同的福利效果,影响一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碳排放禀赋和贸易分工

根据俄林—赫克歇尔的要素禀赋理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如果把环境资源也看做是一种生产要素,那就意味着:如果一国具有丰富的环境资源,它将出口环境密集型商品。应用到碳排放上,那就是,一个碳排放丰裕的国家将是一个内涵碳排放密集型产品的净出口国。贸易导致的专业化分工会强化一些国家的生产和碳排放,从而为不同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带来不同影响。

(二)碳排放规制政策与贸易分工

碳排放政策及其实施情况的差异,是决定一个碳排放空间资源的重要因素,进而可以影响一国的贸易分工地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协议中规定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根据规定,附件Ⅰ国家率先承担强制性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在2008—2012年的第一承诺期内以1990年的基年排放量为基础减排5.2%。这里我们假定发达国家能够影响世界价格,而发展中国家是价格接受者;当发达国家采取更加严格的气候政策时,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碳排放配额的价格会更高。根据前面要素禀赋论,发达国家倾向于净进口内涵碳排放密集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倾向于净出口内涵碳排放密集型产品。

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本来就是内涵碳排放密集型产品的净出口国,那么在发达国家采取更加严格碳排放规制政策后,其贸易条件会得到改善,强化其作为出口国的地位。相反,一个净进口低碳产品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会恶化。对于一个出口能源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采取碳排放规制后,会导致需求下降和世界能源价格降低,从而导致其贸易条件恶化。

(三)低碳经济与资本流动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的投资,比如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技术等。因为收入低导致资本稀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更需要引进大量资金用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往往竞相通过改善各种政策环境吸引外资。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是资本富裕过,资本的边际生产力较低,所以资本倾向于流入边际报酬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外资流动具体存在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资本流入可能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资金供给的增加,能够提高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带来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低碳和环境意识,转变生活和消费方式。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产生溢出效应,提高低碳环保技术应用水平,特别是如果外资直接投资低碳环保行业的开发,会直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资本流入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不必然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具体还取决于所投资的行业及其技术水平。

三、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机制分析

外贸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4-0011-04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速度增长, 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985―201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667亿元增至26424177亿元, 增长了1279 倍。众多学者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验证了各自的观点。

通过分析我国30年间的对外贸易数据,建立序列模型,并在平稳以及Engel-Granger Test协整的基础上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二、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

本文样本为时间序列数据,覆盖了我国1985―2014年共30年的对外贸易及经济状况。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的计算方法从国民收人恒等式出发来考察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其中Y, C, 1, G, X, M 分别代表国民收人、消费(包括居民消费以及正度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进口,X-M代表净出口。

(一)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国内生产总值代替国民收入;消费包括居民消费以及政府消费,其中政府消费的数据由于随机缺失,不仅会带来样本量的减少,还存在估计精度下降的问题,因此,将政府消费换成财政支出作榭刂票淞浚煌蹲室蛳低炒罅咳笔Ф换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控制变量;同时加入经济活动人口作为控制变量,此处不使用全国人口作为控制变量,是为了减小模型的误差与方差,控制与经济强相关的变量,从而提高估计精度;还加入了各项税收的情况,控制税收情况。使最终的模型能准确估计出,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和其他控制变量的数据来源见表1,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二)变量的统计数据描述及相关关系

由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表2)可知,各项变量的方差都过大,则表明1985―2014年,无论国民经济还是对外贸易,都出现了巨大变化,为了更好表明其集中趋势,尝试使用对数来进行回归,但由于系数过大且降低了其显著性,因此使用水平值进行回归。

(三)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由表3可知,各变量之间除了经济活动人口之外,都高度相关,因此不能排除高度多重共线性存在,那么该模型可能带来微数缺测性问题,估计系数有不精准的可能,产生特定样本方差,但高度多重共线性不违背G-M定理,不影响使之成为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量。

三、实证分析

(一)平稳及协整检验

在较长的时间序列中(大于20年),时间序列数据存在平稳和协整问题。因此,在最小二乘法回归之前,还需要进行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Engle-Granger推荐的ADF检验法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4。

一阶差分依然发现,国内生产总值(GDP)与进出口总值(I&E)无法同期平稳,二阶差分后所有变量显著,但由于缺乏经济意义,在此不作过多赘述,但仍然需要进行协整分析其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因为关注的解释变量进出口总额(I&E)和被解释变量(GDP)在单位根检验和一阶差分中不能同期平稳,因此需要对残差进行ADF检验,即Engel-Granger 检验。Engel-Granger 检验结果表明,残差的Z(t)为-2086大于10%置信区间上的-2625,因此协整仍然不平稳。其原因可能在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下行,大大削减了各国的消费能力,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也日益明显下降,对我国出口额产生了直接或间接影响,导致外贸企业产能过剩,也使得我国失业率不断上升,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二)最小二乘估计(OLS)

考虑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线性关系如下:

其中GDP是国民生产总值,I&E是进出口总值,IC为居民消费,GC为政府消费,I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T为税收。

采用最小二成法估计得出国内生产总值与各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见表6。由表6可知,从调整的R2来看,该模型解释了国内生产总值9994%的变化,说明该模型拟合优度较好。进出口总额在前三个模型中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异于零,而在最后一个模型中进出口总额显著性降低,表明税收加入后,很好的控制了残差中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部分。从系数上看,模型4表明,无论出口还是进口,每增加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变动0163亿元,也证实了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而预期应该为正的固定资产投资在三个模型中均为负数,原因可能由于固定资产出现了饱和,使得其边际效应产生递减效果,同时,也可能因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使得流动资金减少,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与前三个模型相比,显著性都降低了,但对国内生产总值依然存在正向影响,尤其居民消费影响很大,其系数表明在控制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每增加1亿元,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164307亿元。

除此之外,新加入的控制变量中,回归结果发现,国民经济总值公式之外的经济活动人口分别在模型3和模型4中在10%与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且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经济活动人口每增加1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420亿元。从模型4的回归结果中发现,在控制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系,税收每增加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638亿元。

(三)自相关检验

由于扰动项存在自相关,故OLS估计所提供的标准误是不准确的,应报告异方差-自相关稳健的标准误。由于n1/7 =301/7≈1627,故Newey-West估计量的滞后阶数为P=2。报告异方差-自相关稳健的标准误的回归模型如表7,即可同时解决异方差以及序列相关性问题。

与异方差稳健标准误的结果相比,异方差-自相关稳健的标准误使得在模型4中居民消费的显著性由1%上升到10%,控制变量经济活动人口和常数项均在模型3中从10%的显著水平变为不显著,在模型4中从5%显著水平下降到1%,通过报告异方差-自相关稳健的标准误,可以同时解决异方差与序列相关问题。

(四)内生性问题

在对模型进行回归之前,应对模型中主要壬性问题进行讨论。若主要解释变量存在内生性,则会导致估计系数的一致性、无偏性以及有效性受影响,从而导致结果出现偏差。一般来说,内生性的产生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解释变量与扰动项相关,即扰动项中存在既影响解释变量又同时影响被解释变量的因素;二是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存在因果关系;三是来自于测量误差与数据缺失。

针对第一种情况,可以通过加入合适的控制变量来缓解,而后者可以通过选取合适的工具变量来解决。为解决第一种情况产生的内生性导致估计系数偏差,本文加入了税收、经济活动人口等可能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针对第二种情况,可以采取主要解释变量的滞后期作为工具变量;针对第三种情况,分随机测量误差、系统测量误差、随机数据缺失与系统数据缺失进行交换变量或者运用工具变量来解决。模型5加入了I&E的滞后项进行讨论,并报告HAC聚类标准误。四、结论

基于我国1985―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检验其平稳性以及协整性的基础上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对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外贸易显著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一般来说,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进出口额每增加1亿元,国民生产总值增加016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未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原因可能在于固定资产饱和导致边际效应递减。

[参考文献]

[1]包群,许和连等出口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3(3):3-10.

[2]陈冬平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1(6).

[3]董秘刚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4]郝雁中国的进出口与经济增长:ARMA最优预测模型分析[J].统计观察, 2005( 11):78- 80.

[5]胡兵,乔晶对外贸易、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LA-VAR 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5):12-20.

[6]林毅夫必要的修正――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J].中国贸易,2001(9):22- 26.

[7]刘小鹏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从增值率看外贸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J].当代经济科学,2001(3):43-48.

[8]魏巍贤中国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 商业研究,1999(1).

[9]姚丽芳对外贸易四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J]统计研究,2001(9):20-22.

[10]邹正方,杨涛中国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6):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