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域管理技术

水域管理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域管理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域管理技术

水域管理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特点

Abstract: In the increasingly stress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day,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is not exceptional also,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has great impact on society, every item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implementation are bound to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link,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of water and electricity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th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re particularly high.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V5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自然资源,水利水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面对如此大的建设和管理维护的工程规模,大幅提升企业项目管理水平,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创造企业经济效益,是水利施工企业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所在,水利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潜力,影响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水利施工、水利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就必然成为水利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

1.水利水电施工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一般土木工程施工有许多相同之处。某些施工方法相同,某些施工机械可以通用,某些施工的组织管理工作也可互为借鉴。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1.1水利水电工程承担挡水、蓄水和泄水的任务,因而对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承压、防渗、抗冲、耐磨、抗冻、抗裂等性能都有特殊要求,需按照水利工程的技术规范,采取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1.2水利水电工程对地基的要求比较严格,工程又常处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和部位,地基处理不好就会留下隐患,事后难以补救,需要采取专门的地基处理措施。

1.3水利水电工程多在河道、湖泊、沿海及其他水域施工,需根据水流的自然条件及工程建设的要求进行施工导流、截流及水下作业。

2.建立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的管理技术相糅合

2.1 技术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存在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施工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工期限制严格,以及工作环境艰苦、不安全因素相对较多等特点,技术管理是对水电厂生产中的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效益的保障是安全,安全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结果是效益。运行管理单位,实行企业管理,一是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缺乏激励机制,二是传统就业制度过于包容,致使企业人员文化程度低、技术素质差,大部分职工未受正规培训,缺乏应有的知识。加强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做到以下几点:

2.1.1 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

相关项目负责人应建立厂站、车间、班组三级技术管理工作网,实行分级负责管理,责任到人。建立技术信息的收集,事故及故障分析、整理、反馈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经验交流,工作总结,技术革新及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活动成果进行分析、归类并进行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及事故或故障等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损坏率,起到增收节支的作用。技术档案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确保其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应认真收集和整理归类有关文书数据、图表,机组的原始数据资料(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记录、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运行、检修、试验、检验记录等)。特别注意收集散落在各工作面、车间、班组的数据,并将其分类汇编归档,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文档查阅制度。

2.1.2 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程,结合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生产事故调查实施细则》、《生产管理办法》、《电厂及变电站通讯中断事故处理办法》、《反事故措施计划》、《工作票、操作票签发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等以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运行中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操作票,工作票,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和设备缺陷管理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改正不良的习惯操作行为。同时还应建立运行分析制度,即对运行中通过仪表指示、运行纪录、设备巡检和操作等反映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及时找出产生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原因、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及对策。

2.1.3 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加强技术监督

在“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结合本厂实际进行挖潜,技术更新,技术改造工作。逐步把恢复设备性能转变到改进设备性能上来,延长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要努力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方法;改革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步骤,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制定检修网络图,使检修质量提高,工期缩短,耗材降低,工力减少。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进行技术监督,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用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加强仪表监督、绝缘监督、金属监督和技术监督。技术监督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2 强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生产和经济运行考核制度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经济考核由于其生产过程复杂、业主及管理方式的不同,目前还没有比较有效和公认合理的标准。国家电力公司时期曾推出过水能利用提高率指标,并纳入到达标创一流标准的评定,但因该法对水量和综合出力系数的计算存在较大误差或不确定性,其程序的计算结果难于取得管理方和相关部门的认可,结果没能切实推行。从维护水电厂正常生产秩序的要求出发,水电厂生产运行指标应能充分体现各项工作的成效,反映设备管理维护和水能利用的水平,至于具体工种、岗位的工作成效应作为发电厂对各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它们综合起来反映发电厂宏观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管理水平。

2.3 抓安全促生产,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应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制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强有力的制度来约束人。狠抓落实,用血的教训说明安全生产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使职工增强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并对各类大小事故认真开展调查分析,及时写出调查报告和事故通报。用安全规章制度约束人,用事故教训教育人,以奖优罚劣激励人。在职工中形成“抓安全就是抓生产的综合性治理”,从而使职工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平时加强职工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属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人的素质要求高。职工人员要身兼电气、机械和运行工作,检修人员也身兼电气、机械检修两职,有的厂站甚至没有检修工,设备检修时才抽调运行人员出来参加检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小水电厂已广泛应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现有职工缺乏应有的知识,在工作中感到吃力。所以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是小水电厂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培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a.派人员参加省级水电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专业培训班;b.利用每年冬闲时间举办水电技术短训班;c.参加大中专院校的函授、证书班学习;d.采用请进来的办法与市内院校联合办学,采取函授与面授相结合,使职工能在理论学习中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提高;e.结合职工受教育程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干什么学什么的岗位培训方法;f. 请厂内的老师傅或其他单位的技术人员以传帮带的方式进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在我国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面对水利水电事业的更大发展, 面对我国西部地区建设的重大任务,我们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地形和特殊的地质条件(包括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喀斯特岩爆等),施工难度会愈来愈大,将在更不利的环境条件中修建各类更高的坝和规模更大的地下工程,处理更高的边坡和更深厚的河床覆盖层。我们相信,通过广大建设者的共同努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一定能够在不长时间内跃居国际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水域管理技术范文第2篇

非常高兴来参加这次会议。我到局里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参加推广工作会议还是第一次。我觉得这次会议很重要,因为省委省政府一直来都非常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别是本届政府,更加注重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推广体系在现代农业现代渔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渔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规模化程度的提高。改革开放三十年,渔业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三十年的努力,彻底改变了“吃鱼难”的历史,渔村面貌、渔民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渔民的人均收入要高于农民的人均收入。这些变化和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和规模化的经营,水产技术推广队伍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这支队伍,是海洋与渔业系统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是进一步建设现代渔业的一个重要支撑。大家工作很辛苦,责任也很重大。下面我谈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全省渔业推广系统在我省现代渔业发展进程中作出的重要贡献

多年来通过大家的努力,促进了现代渔业的发展,促进了渔业的增效和渔民的增收,这是有目共睹的,应该充分肯定。去年一年是我们国家比较困难的一年。年初雨雪冰冻灾害,而后又来了汶川大地震,事情比较多,特别是去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我省影响很大,对渔业系统、渔业产业的影响也很大,而且这种影响至今为止尚未见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省政府“两创”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方针,在改革创新中谋发展,在克难攻坚中求突破,渔业发展形势总体平稳。去年,我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04万吨,渔业产值也有所增长,渔业基础设施得到了强化,产业结构继续得到了优化调整。标准鱼塘、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标准渔港等基础设施进展良好,水产养殖主导产业和以休闲渔业为代表的三产发展很快,在总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渔业经济总产出增长了3.2%,渔民收入增长了13.4%,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渔业产业结构继续得到调整,产业规模续扩大,产业效益在大幅提升。如四大水产养殖主导产业,产量只占到总产量的18%,而产值占了42%,这就是结构调整、优化结构所带来的结果。水产品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去年质量抽检总合格率达到98.3%。设施渔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发展设施渔业获得高产高效高品质的好的典型。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渔业系统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水产技术推广系统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现代渔业建设方面起到了示范推广作用。全省县乡两级全面落实了渔技推广责任制,省市成立了农技推广中心渔业分中心和专家组,启动实施了省农技推广项目;围绕现代渔业建设和主导产业培育目标,积极谋划产业发展,确定了今后三年重点推广的品种和技术,联合实施了主推品种和技术、良种良法等两大行动方案,落实责任渔技人员分片包干负责标准鱼塘建设,集成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出现了一大批高效、生态、健康的养殖模式、标准化技术,也培育了一批优良品种,成功选育了2个新品种并获全国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通过,推广海淡水养殖面积约160万亩,指导10万多农户,推广覆盖面达到全省1/3以上的养殖面积,这些都有力地提高了我省渔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了渔业产业的科学持续发展。

二是在依法行政方面起到了技术支撑作用。全省各级推广机构协助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渔业污染源调查和污染源整治、规范渔药用药宣传和“三项记录”制度推行、渔业环境监测、贝类划型、初级水产品和投入品的质量安全抽检和专项整治等工作,仅由省站质检中心组织全省推广系统开展的水产品、投入品质量监测达到2398批次,占到去年全省省部两级现场抽样检测总量的87.4%。在全国反响较大的三聚氰胺事件中,水产推广检测部门也积极主动地围绕热点问题开展渔用饲料抽样检测等工作,在三聚氰胺专项整治行动中发挥了作用。同时继续对水产养殖病害进行了全年测报,在11个市的70个县(市、区)建立了399个病害监测点,对28个水产养殖品种进行了病害监测,监测范围覆盖了我省主要养殖品种和水域。以上这些工作为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三是在为民服务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各级推广系统围绕“千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和农业部“渔民转产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专项培训要求,加大渔民技能培训力度,完成了省政府渔民培训的二类考核目标和农业部各项培训任务。全省推广系统共举办培训班928期,培训人数为70136人次,约占全行业培训总数的84%,通过培训,有力地推动了转产专业,提高了渔民的技术素质;通过农民信箱、专业网站、短信平台、专家热线等多种形式,及时为渔民提供了政策、技术、供求、灾害预警预报等大量渔业公共信息;开展了无公害基地和标准化基地检测等工作,为渔民创牌子、为渔业产业提升、为渔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上仅仅是讲了一部分大家所取得的成绩,应该说大家做的工作更多,取得的成绩还更大,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去年的一年,是大家开拓创新的一年,也是勤奋努力工作的一年,应该充分地肯定。在此我向大家表示感谢!

二、围绕大局,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推广工作在渔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前几天省委召开了十二届五次全会,这次全会的主要精神就是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5月5日,省委省政府还召开了全省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针对一季度浙江的经济运行情况,要求全省上下努力,克难攻艰,推进浙江经济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又好又快发展。三十年来,我们浙江之所以有今天这么繁荣的景象,靠的是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不可能有浙江的今天。我省去年经济总量已经突破了两万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了6000美元,下一步浙江的任务就是从6000美元向8000~10000美元迈进。这是一个关键时刻,浙江的经济也要靠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突破发展中的一些障碍。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今年一季度我省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全国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是6.1%,而浙江只有3.4%,这是多少年来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列倒数第二。在这样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要求继续按照省政府确定的“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总要求做好各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继续深化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突破体制、机制中的障碍。所以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大局,立足本职工作,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这几年我省渔业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有:生产方式上还仍过多依赖于资源和环境消耗,科技含量不高,标准化生产覆盖范围有限,发展方式仍较粗放;渔业生产与水产品质量“两大安全”仍存在较大隐患,初级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仍有1.7%的不合格,所以来不得半点马虎和丝毫的松懈;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渔业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剧,今年一季度全省水产品出口同比下降了17%;渔业资源衰退、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以及工业化的进程也使渔业发展空间不断受到挤压;部分渔区渔民民生问题较为突出,如淡水捕捞这一块,捕捞渔民收入逐年下降,还存在着“连家渔船”问题,等等。以上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来谋划渔业发展工作,通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渔业,进一步推进渔业转型升级。转型升级需要技术支撑,推广工作可以在其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1、要继续在现代生态渔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推广应用新型生态渔业发展模式,逐步构建生态合理、经济高效、功能良性循环的现代渔业体系,既是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举措,也是实现生态环境修复、推进渔业生态安全的重要抓手,更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渔民增收的重要保证。省局在年初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我省生态渔业建设的若干工作意见》,而后又配套出台了三大行动计划。各级推广部门一定要按照工作意见和三大行动计划要求,充分认识发展生态渔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力做好以下两件事:

一是树立和创建生态渔业模式和技术。要围绕我省生态渔业建设的七大模式,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高效要求,有目的地创建和树立生态渔业、设施渔业模式的典型,并加以总结提高和宣传推介,使渔农民能够模仿应用。二是围绕优势产业带、主导品种的培育,加大渔技推广工作力度。水产养殖是省政府确定的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甲鱼、南美白对虾、海水蟹类、珍珠等四大产业素质的提升又是近期我省水产养殖工作重点,因此要求全省推广系统围绕做大水产养殖主导产业、发展设施渔业、培育休闲观赏渔业的目标,在继续指导标准鱼塘建设的同时,通过深入落实渔技推广责任制度,建立健全推广、科研、教学、生产“四结合”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省农技推广项目、省种子种苗工程等各种专项资金,全面推进以4大主导品种、6个特色品种、18项主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主导品种和技术、良种良法联合推广行动方案,着重对节水节能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优质种苗培育、病害快速诊断和防治、药物规范使用与残留控制、环境和设施改造、生态调控水质、配合饲料应用、渔船节能、海上保鲜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增强推广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普及性。

2、要继续在水产品品质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

现代农产品包括水产品,主要矛盾不是量的扩张,关键是质的提升。着力推进水产品品质的提升,既是今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要做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我们大力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如果没有过硬的品质和质量安全作保障,现代渔业建设就失去了坚实的根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对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害。

在茅副省长的重视下,最近省政府准备出台《关于推进水产品品质提升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今后几年,我省将重点培育发展名牌水产品,提升优质水产品比例,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促进渔民增收。今年将先期实施甲鱼、南美白对虾和海水蟹类等品质提升工程,建设主导品种十大产业带(区),形成区域优势,加快建设现代渔业。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主动配合主管部门,抓好落实。通过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建立示范基地、开展科技入户等形式,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优质种苗、生态高效模式、标准化生产、病害防治、节能降耗等先进实用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推行“三项记录”和规范用药,把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安全理念送到千家万户,从源头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水产品质量管理由于生产环节众多、监管能力有限、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质量安全仍存在较大隐患,危及产业健康发展。除了加强宣传和技术指导之外,有条件的推广部门还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才和装备作用,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检测,协助主管部门抓好水产品质量管理工作。

3、要继续在新型渔民培养、促进渔民增收中发挥重要作用。

要发展现代农业,一是要解决规模经营问题,二是要解决组织化程度问题。没有这两条,现代农业的发展就事倍功半。渔业也一样,要发展现代渔业关键是新型渔民培养与经营主体的培育。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渔民,为渔民提供公共服务,为现代渔业建设培育经营主体,也是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的一项职责。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作为主管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承担了培训渔民、服务渔民的职能。在新的形势下,加强现代渔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广大渔民素质培训,既是推进现代生态渔业建设、提升水产品品质的需要,也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需要。

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能,加大渔业实用技术、渔业职业工种技能、转产转业再就业等培训工作力度;深入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组织科技下乡活动,积极培育扶持科技示范户和规模化经营主体,切实提高广大渔民的从业技能和经营素质,提高我们渔业产业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升推广队伍的履职能力

2009年是保稳促调、转型升级,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刚才讲了,金融危机对渔业有冲击,这些都对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全省推广系统要根据渔业转型升级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履职能力。

1、增强发展意识,强化规范管理,提高体系凝聚力。

我省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经过多年来的改革与建设,在机构性质、人员编制、经费保障、职能定位上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和保障,并在示范推广、服务渔民和技术支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有的地方的机构和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够到位、服务不够优良,履职不够有效等。因此,加强对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规范管理,提高体系凝聚力,显得非常必要。

全面落实责任渔技推广制度、强化推广体系的规范管理,是省政府对我局的目标要求,也列入省局对各市局的工作考核内容。全省推广系统要增强发展意识,要按照省政府要求,继续从组织、责任、培训、考核、保障五大方面全面落实渔技推广责任制度,制订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规范管理的目标要求和工作方案,重点开展岗位责任、绩效考核、农民需求反馈等制度和站容站貌建设,营造促人创新、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争创满意站所,促进推广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整体活力的提升。同时,要增强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强化省市县乡机构间的协调与互动发展,确保全省推广工作步调一致,提高整个推广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增强服务意识,加快能力建设,提升队伍素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推广部门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把服务能力的提升、服务水平的提高放在突出位置,要以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契机,制订完善全省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能力建设规划和推广人员素质提升工作方案,结合已启动建设的水生动物疫病基础设施、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科技示范场建设等途径,积极推进集水产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监管等多种公益性职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已有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任务的市县,一定要按照任务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这些基础项目建设也已列入省局对市局工作考核的二类目标中。

在做好基础建设的同时,要重视推广队伍自身的建设与培训。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既是人的发展需要,也是做好新时期推广工作的需要。面对越来越快的技术更新和推广人员的新老交替,对推广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守则、业务能力等进行培训,提高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为广大渔农民提供服务。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落实好推广人员培训经费,建立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定期轮训制度。

3、增强创新意识,切实服务渔民,提高工作实效。

“公共服务”是政府部门四大职责之一,是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三大功能之一。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有新的思路、新的目标,在服务渔民、提高工作实效上实现新的突破。

我们要积极响应省政府的号召,主动参与到“企业服务年”活动之中,给予渔业企业和渔民群众更多快捷、优质的服务。渔业是弱质产业,渔民是弱势群体。我们要在做好对渔业服务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新产品的转化推广应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还要推进服务创新,除了要进一步提高科技下乡、渔民培训等常规工作水平外,今后应当更多地向渔农民和涉渔企业提供市场信息、防灾减灾等服务;经常性地对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给予产业发展更加贴近实际的指导和服务。

4、增强爱岗敬业意识,立足本职工作,创造全新业绩。

当前,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都把“三农”工作列入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要为农服务、为基层服务。渔农民是渔业生产的主体,也是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的主要服务对象,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惠农惠渔政策,很大一部分要通过基层的渔技推广人员的工作来落实;也只有通过我们的工作,才能使广大渔农民群众更深切地体会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我们的工作既艰巨又光荣。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总要求,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创业不畏艰辛、创新敢为人先、创优永无止境和爱岗敬业的良好精神风貌,踏踏实实地开展工作;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善于总结、勇于创新,在学习中拓展工作思路,在服务中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体现自我价值,在实践中建功立业。

四、进一步加强对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

水域管理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地基施工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the foundation work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esents new challenges. The foundation is th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tructure,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struction, it should cause the attention.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from th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aspects of the two discussed.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地基是受建(构)筑荷载影响的部分地层,可以被划分为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天然土(石)层被用作建(构)筑物直接座落的基础的是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则是经过了人工加固或处理后才能予以建造建(构)筑物的地基。总体上来讲,建(构)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地基来承受。然而很多工程不得不建在相对软弱的地基上,且承包商为了追求效益加快施工速度,这些因素对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对水利地基施工管理与技术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水利地基施工管理

1.1水利水电地基施工的质量管理

1.1.1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及《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相关文件,严格执行有关优质项目的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工作关口,无论任何项目,在其未完成的上一阶段的情况下,都不能继续下一阶段的工作。未获国家及相关部门批准的项目任何人及任何单位不准开工施工,对此应该予以严格执行,坚决杜绝“三边”工程。严格对单元、分部、单位等进行质量评定,如果在未经验收的情况下,不管是什么样的工程,均不得投入使用,或者对其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

1.1.2通过对水利工程建设“三制”的大力推行,可以得出,“三制”,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是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根本措施。项目法人对工程建设的责任承担是工程质量在各个方面得到保证的基础;招投标过程中的资质审查是质量得以保证地重要环节;工程项目中的资源配置是整个工程有序和良好进展的前提条件。

1.1.3实行“三控制”是强化质量控制措施必要手段,所谓的“三控制”也就是事先、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控制。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的严密审核均属于事先控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提出关于各企业应投入的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的要求。如果工程中使用的原材料、成品、设备、半成品和运到工地的机械没有经过项目监理部的认可和同意,那么这些是不应该被允许进入工地的。这样就保证了因为仓促开工而产生的质量低下问题。可以看出,作为质量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事先控制可以让工程的进展保持在高标准的情势下,这样的话,即使存在工程事故的苗头,它们也会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1.2水利水电地基施工过程中的具体管理措施

1.2.1不仅要详细掌握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还要具有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等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1.2.2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凡是妨碍施工的道路、沟渠、建(构)筑物、坟墓、管线、树木等等,均应该予以妥善处理,清除出施工区域。

1.2.3如果在山区施工,当地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情形应该予以事先的了解,如果在土方施工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滑坡时,可靠措施应该及时予以采取。如果是在比较陡峻的山坡下面进行施工,针对山坡坡面情况应该事先予以检查,如果存在危岩、孤石、崩塌体、古滑坡体等不稳定迹象,妥善处理的措施是需要采取的。

1.2.4对于有施工机械进入进入和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地点,必要的加宽、加固等准备工作应该事先做好。

1.2.5应该对测量放线的定位控制线(桩)、水准基准点及基槽的灰线尺寸予以复核,使其跟设计要求相符合,相应的预验手续也应该予以办理,并且应该多相关设施予以经常复测和妥善保护。

1.2.6关于场地的清理,表面坡度的建构应该按照设计要求予以建造,尤其是排水坡度和临时排水设施的设计和制作应该尽可能的合理。在设计上面不存在相关的要求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排水沟方向的坡度应该不小于2%。

1.2.7如果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高于开方挖土位置,这个时候地质勘察文件及资料就成了依据的重要凭证,根据这些信息进而采取必要措施,使得水位予以下降;一般情况下,水位应该降至开挖底面以下500mm,然后才能往下开展作业。

2 水利水电地基施工技术

2.1完善水利水电的基础作业方法

2.1.1土质、现场出土等条件的不同就会直接的影响到开挖作业顺序和工作面、分段分层的挖掘等工作的展开,所以在施工的时候,相关的条件必须予以合理的确定,而后根据确定的条件开展挖掘工作。对于浅基础的情形,如果不需要放坡,这个时候首先要沿着进行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割出来一个槽边的轮廓线,而后对作业面予以一一的展开。对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面排水系统的建造,这二个工程都需要结合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等条件予以考虑,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预防地基土结构被破坏,同时也可以通过集水坑予以降水、也可以通过井点来降低地下的水位,或者把这两种措施结合起来,来实现地下水位降低的目的。

2.2.2还需要保证地基与基础的强度能够足以承受建(构)筑物上的全部结构荷载。为了满足这一条件,基础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蚀性和抗冻的能力都需要充分满足要求和条件。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地基稳定,必须让地基和基础有足够的工作面。地基变形值的范围也应该在许可的参考值数之内,这样才不会引起建筑物的开裂、倾斜或者标高产生相应的变化等等。

2.2 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是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结构的地基。承载能力很低,一般≤50kN/m2,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其特性及方法如下:

2.3软土地基的特性

2.3.1大孔隙比,高天然含水量: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w一般介于50~70%之间,相比而言,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e则一般介于1~2之间,一般情况下,这就会远远的大于液限,最高的时候,甚至可能达到200%。

2.3.2低透水性:由于高含水量,在渗透系数k≤1(mm/d)的时候,透水性能就非常的差,这样,在承受强荷载作用后,孔隙水压力就会变得高的,地基的压密固结性能也会深受影响。

2.3.3低抗剪强度:通常,软土会呈现出软塑一流塑的状态,这样在有外部荷载的时候,抗剪性能就变得极差。在土层本身含有排水出路的时候,随着有效压力的逐步增加,就会慢慢的产生和形成固结。相对应的,如果不存在优质的排水出路,在荷载增大的情况下,强度就会衰减。

2.4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2.4.1排水固结法。作为解决淤泥软粘土地基沉降的有效措施和保持淤泥软粘土地基稳定的有效方法,由加压和排水两部分系统组成。

2.4.2换土法。如果淤土层比较薄,这个时候就需要把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淤土层进行更换填充,比如使用砂灰土、壤土、水泥土、粗砂等材质,也可以采用沉井基础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

2.4.3强夯法。将80kN夯锤,起吊到高达6至30米的地方,让锤作自由下落运动,通过这样的运动夯实土质。如果地基是河流冲积层、滨海沉积层,或者由黄土、粉土、泥炭、杂填土等构成,使用强夯法容易达到目的。

2.4.1旋喷法。旋喷法主要用于地基防渗工作的开展,通过利用旋喷机具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于土层预定浓度,而后对其予以提升,在这个时候喷嘴会以一定速度作旋转动作,这样就会产生高压,高压挤迫水泥固化浆液与土体混合,经过凝固硬化结成桩子,这样就可以达到提高地基防渗的目的。

2.4.5振动水冲法。振冲法的工具是振冲器,它类似于一根插入混凝土振捣器的机具,该中机具涵括了上、下两个喷水口。由于振动和冲击荷载的作用,地基中会先成孔,而后在孔内予以填充砂、碎石,进而分层振实或夯实,这样地基就得以加固化。

2.4.6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其手段是平摊荷载于地基,在可能出现塑性剪切破坏时,平铺于地基表面地土工合成材料将可以对面形的破坏起到组织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破坏的扩张,从而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

2.4.7灌浆法。将水泥砂浆、水泥浆、粘土浆、粘土水泥浆及各种化学浆材(比如木质素类、聚氨酯类、硅酸盐类)予以液化,同时这些浆液也是具有固化的特性的,这个过程中会用到相关的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而后将其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从而达到加固淤泥软土地基的效果。

2.4.8硅化加固法。借助电渗原理,利用网状的带孔眼的注浆管,采用电动硅化法,通过轮换诸如的操作手段,把硅酸钠(Na2OnSiO2)溶液与氯化钙(CaCl2)溶液注入土中,因为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进而会有胶凝物质生成,或者土颗粒的表面会活化,这样土颗粒之间的连接性和土体力学的强度就会被提高,加固部位的半径会被扩大。不过这样的操作方法也有其缺陷性,即高耗电量,高成本,故而被采用的可能性和机会一般不是很大。

2.4.9加筋法。加筋法是为了减少整体变形,并且同时达到增强整体稳定的性能的目的, 土工合成材料,因为其抗拉能力非常之强,会被埋置于土层中,这样在土颗粒和拉筋之间就会产生摩擦力,土也会与加筋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样的话,地基强度就会被提高;也有通过在砂垫层中铺设土工织物的方法来提高地基稳定性的,土工织物的添加会在有受拉作用产生时基底应力会被予以调整分布,相应的,地基侧向位移和沉降就会随之予以不同程度的减少,这样提高稳定性的目的就可以被实现了。

3 结束语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的合理与否,不但会对工程的造价产生影响,工程的安全性也会广受影响。通过多方面的比对实际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可以选择不会因为不均匀沉降造成较大的变形差的方案。方案最终确定后,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需要予以控制,基础质量的保证这才是整个工程建设成功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少华,祝毅.异常情况的地基处理[J].林业科技情报,2000,(3)15.

水域管理技术范文第4篇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达标形势严峻。

    一、城市污水的来源

    (1)生活垃圾污染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也使得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生活污水越来越多。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其中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其水量水质明显有昼夜周期性和季节周期变化的特点。我国大多数城市尚未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长期以来绝大部分未经处理的废水被直接排放到沟渠、河流和水网中,使得水体恶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影响居民的饮用水质量。

    (2)工业废水污染

    工业废水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包括工艺过程用水、机器设备冷却水、烟气洗涤水、设备和场地洗涤水等。各级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引进了大量的企业,其中包括数目众多的化工企业,而且很大一部分化工企业工艺设备较为落后。这些企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同时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很多工业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到河流中,甚至部分排污口靠近城市饮用水的取水口,造成城市自来水含有异味,严重威胁了城市居民的安全和健康。

    (3)城市径流污水

    城市径流污水是雨雪淋洗城市大气污染物和冲洗建筑物、地面、废渣、垃圾而形成的,这种污水具有季节变化和成分复杂的特点,在降雨初期污水所含污染物甚至会高出生活污水数倍。

    二、城市污水的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是指为改变污水性质,使其对环境水域不产生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城市污水处理一般分为三级:一级处理,是应用物理处理法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和寄生虫卵;二级处理,是应用生物处理法将污水中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三级处理,是应用化学沉淀法、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等,去除污水中的磷、氮、难降解的有机物、无机盐等。至于采取哪级处理比较合理,应视对最终排出物的处理要求而定。

    (1) 城市污水一级处理

    城市污水中含有相当数量的漂浮物和悬浮物质,通过物理方法去除这些污染物的方法称为一级处理,又称为物理处理或预处理。

    通过一级处理可去除污水中大量的垃圾,并将较大颗粒的悬浮物沉降去除,BOD5去除率达到25%~40%左右。在城市污水回用中一级处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单独成为城市污水回用的工艺,又可以作为预处理设置于二级处理的前头。具体的做法主要看回用水的用途,如果没有混入工业污水的纯生活污水,或不含重金属的城市污水回用于农田灌溉、养鱼等用途时,可直接采用一级处理,这是最节省处理费用的处理方法,同时使大量污水回用是节省水资源的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如回用于工业用水或城市景观用水时,一级处理作为预处理设置于二级处理的前头,可减轻二级处理负荷,减少运行费用和提高出水效果(如图1)。

    图1  污水一级处理的工艺流程

    (2)城市污水的二级处理

    a.普通活性污泥法。

    普通活性污泥法又称传统活性污泥法。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主要由普通曝气池、曝气系统、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剩余污泥排放等部分组成。其中,曝气池与二沉池是二级处理的主体。污水经一级处理后从初沉池进入曝气池,活性污泥也从二沉池底部经回流泵抽升回流进入曝气池,两者混合形成混合液。曝气池内设有空气管和曝气头等曝气装置,由鼓风机房送来的空气经曝气装置对混合液进行曝气,并使合液得到充足的氧气并受到充分的搅拌,使活性污泥和废水充分接触。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吸附,继而被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体降解,使废水得到净化。完成净化过程后,混合液流入二沉池,经过沉淀,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与已被净化的废水分离,处理水从二沉池排放,活性污泥在沉淀池的污泥区受重力浓缩,并以较高的浓度由二沉池的吸刮泥机收集流入回流污泥集泥池,再由回流泵连续不断地回流污泥,使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和二沉池之间不断循环,始终维持曝气池中混合液的活性污泥浓度,保证来水得到持续的处理。微生物在降解BOD时,一方面产生H2O和CO2等代谢产物;另一方面自身不断增殖,系统中出现剩余污泥,需要向外排泥(如图2)。

    图2  普通活性污 

    泥法 b.除磷脱氮的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UCT系统)。 在UCT工艺中,缺氧区被分成两个,第一个缺氧池只接受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并有混合液回流至厌氧区。因此,缺氧一池只要求减少经回流污泥而带来的硝酸盐。缺氧二池接受来自好氧区的混合液回流,其内进行反硝化。这样可避免将过量的硝基盐带入厌氧区。把厌氧、缺氧

    、好氧三种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功能的微生物菌群有机地配合起来,达到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目的。

    c.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作为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起来的工艺,在许多情况下不仅能代替活性污泥法用于城市污水的二级处理,而且还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如污水构筑物占地少,运行管理稳定,抗冲击负荷高,无污泥膨胀问题,具有一定的反硝化能力,可实现封闭运行等优点。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附着在某些固定表面,所以生物膜法的处理系统又称为附着生长系统。为生物膜提供附着生长固定表面的材料称为填料(或载体)。

    d.氧化塘技术。

    氧化塘又称稳定塘或生物塘,是一种类似池塘(天然的或人工修建的)的处理设备。氧化塘处理污水的过程和天然水体的自净过程非常相似,即污水在塘内经一定时间的缓解流动或停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有机物降解,从而污水得以净化。氧化塘可分为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等。具有基建投资低,运行维护费低,运行效果稳定,去除污染效果好的特点,能有效地去除BOD、COD,部分去降氮、磷等营养物。

    三、几种典型的工艺流程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确定,是根据城市水环境质量要求、来水水质情况、可供利用的技术发展状态、城市经济状况和城市管理运行要求等诸方面的因素综合确定的。工艺确定前一般都要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经济技术比较。最近几年国内应用较多的有A-O或A-A-O工艺、SBR工艺、氧化沟工艺等类型。A-O或A-A-O工艺也叫缺氧—好氧或厌氧—缺氧—好氧工艺。这一工艺的开发主要是为了满足脱氮除磷的需要,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我国南方不少污水厂就采用这一工艺。

    SBR工艺也叫续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这一工艺构筑物主要是一个池子既作曝气池又作二沉池,管理简单,特别适合中小城镇的城市污水处理,对于较大水量的操作,处理一般要几套池子组合运行。氧化沟工艺是一种延时曝气的活性污泥法,由于负荷很低,而冲击负荷强,出水水质好,污泥产量少且稳定,构筑物少运行管理简单。氧化沟可以按脱氮设计,也可以略加改造现脱氮、除磷。另外,城市污水处理还有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一些变型工艺,以及A—B等一些工艺类型。

    四、城市污水控制与防治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族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向民众宣传水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让民众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并强化其自身的责任感。此外,政府也应该积极引导市民参与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增强其主人公意识使水资源保护深入人心。

    (2)治理废水,减少污染物排放

    城市污水的特点是污染源数量多、范围大、分布广,污染物种类复杂。首先是环保部门加强管理,避免出现管理死角的出现;其次是减少废水排放口的数量,杜绝污水横流的现象。

    (3)实施集中处理,降低处理成本

    首先是降低处理设施运行的成本,避免因资金不足而出现废水处理设施无法工作的现象;其次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降低运行能耗,集中处理法可以有效降低设施运行成本,同时也使得污水大面积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更具可行性,从而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水域管理技术范文第5篇

1.1输水过程中的节水措施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采取的节水灌溉措施为挖土成渠,然后把水输送到田间地头。这种灌溉方式是一种传统的灌溉方式,在输送水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和流失量比较大,浪费比较严重。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灌溉渠道中的水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利用率仅为50~60%,只有这个比例的水被用于农田灌溉,表明农业灌溉用水的重点是搞好输水管道的节水,制定可行的节水措施和方案。这是节约灌溉用水的关键。

(1)加强输水渠道的防渗。由于防渗可采用多种材料,而各种材料的性能不同。一般情况下,应用较多的防渗材料包括浆砌块石、混凝土预制块、干砌块石和现浇混凝土护面等。在当前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大都是建设的“三面光”渠道。如果使用的为混凝土护面,则如果渠道较小,则可选用U型混凝土渠道,改善输水流量,降低过水断面。

(2)在农田水利灌溉中,输水管道不仅为渠床渗透,在输水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水面蒸发或者渠床上杂草的蒸腾,如果使用输水管道便可降低输水过程中的损耗,则无须采取其他的措施。如果对滴管、喷灌等的要求较高,可从地面灌溉中选择低压输水管,压强通常小于200MPa。

1.2节水灌溉的方法

一般所谓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是指农田田间的配水,如果灌溉水达到根系的水分配方式不同,则效果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现阶段,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微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般涉及到的技术主要包括滴灌、脉冲灌溉和微喷雾等技术。如果参照微灌技术设备性能划分,分为两种:①重力微灌;②常压微灌,如果按照灌溉设备分类,同样分为两类:①地下灌溉;②地面灌溉。微灌技术的最大优点在于,可对灌溉用水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该技术主要包括输水管道、水过滤系统和灌溉控制系统等。

(2)如果在农田灌溉中使用喷灌技术,则应选择合适的设备,通常包括动力机、加压水泵等。而同时可采用水自然下降的势能,把水压缩在管道中,从而进行输水,然后经过喷嘴把水喷到空气中。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可为灌溉区域内的农作物提供水源。从目前的灌溉技术看,喷灌技术的应用最为普遍,同时,在各种农作物灌溉中均有使用。

(3)在目前的渠道防渗中,经常使用的灌溉渠道防渗技术包括石头衬砌、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材料防渗等技术,且应用的效果十分理想。

(4)步行式灌溉由于在设备拆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一种可快速拆卸和组装的节水灌溉设备,可用拖拉机实施灌溉。由于该技术可有效改善灌溉的效率,因此可从源头上完成水资源的节约。

(5)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的应用,一般采用的方式为,从井内提取水源,然后用灌溉管道系统把水输送到灌溉区域。低压输水管道技术主要应用于水到农田之后,这是由一种比较常用的地面灌溉方式。

1.3节水灌溉的系统

(1)不充分灌溉理论。充分灌溉方法,不仅能够获得单位产量最大化,同时可提高农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但这并不意味着单位水量用量最多,收益便最高。因此,基于这一认识,提出不充分灌溉理论,即该理论认为,灌溉的目不是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最大化,而是单位用水量尽可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在我国水资源日渐紧张的背景下,水资源短缺的年代,该理论的提出显得意义重大。

(2)水稻薄浅湿晒灌,通常水稻灌溉为长期保持较深水层。但是一些地方采用的仍然是串灌、漫灌的方式,水肥流失比较严重。近年来,学者研究采用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在节水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系统制度的基本做法为: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在分蘖之前,加强田间湿润管理,而在分蘖之后,通过晒田、拔节抽穗保持薄水,以及乳熟保持田间湿润,确保黄熟湿润落干。

1.4节水田间处理

任何一种节水灌溉措施,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主要的目的是湿润农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通过湿润土壤,这达到作物吸收的需求。节水田间处理方式,主要包括:①中耕保墒;②麦秆覆盖。其中,中耕保墒方式为在灌溉之后,耙松表层的土壤,进而把毛细管切断处理,最终确保水分不轻易蒸发。而麦秆覆盖方式,也即是把麦杆切碎之后,铺在土表上,从而建立一个覆盖表面,降低水分的蒸发量。

2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水利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农田水利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毫无疑问,存在着各种不利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但是不能回避和无视这些不利的条件和因素,而需要正视它们,通过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最终促进农业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这有利于提高我国农田水利的灌溉水平。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土壤条件和农作物的类型,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选择节水灌溉技术。在应用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应根据种植的农作物类型,以及当地的土壤条件,合理选择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对于农作物产量相对较低的大田粮食作物,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时,应重点考虑改进地面灌溉的方式,把节水灌溉技术作为主体,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利用机械化免耕秸秆覆盖技术、膜垄沟灌溉技术,加强这两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大资金投入,采用喷灌和滴灌技术。

(2)按照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方案,合理确定农业节水技术。根据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方案,也即是压缩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尤其是缩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合理确定各种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单方水的效益和经济产出。

(3)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以农民为主体。在技术推广和应用中,应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在技术推广中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每一项水利工程的建设,应站在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环保型社会的高度,而不能仅仅重视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和生态效益。

(4)在投入的形式上,改变传统的以农民义务劳动为主的方式,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吸纳社会等多方面的资金,在建设过程中,广泛收集和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整体水平。

(5)在污水处理方面,应采用污水分级制度,在一些水资源比较短缺的地区,可采用滴灌技术,把水直接喷洒在植物的根部,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吸收,而且可以降低蒸发量。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地带,可应用和推广喷灌、滴灌等技术。总而言之,在应用和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同时,应结合当地是实际情况和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合理选择节水技术,从而实现节约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出效益的目标。

3结语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渔业经济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海岸工程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水资源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