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西方美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美食文化差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西方美食文化差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西方美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美食文化差异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差异 社交礼仪 思维方式 饮食文化 象征文化

学习语言,不仅要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语言背后的文化。中西方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历史发展的不同,导致了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而学习者要想真正的学习一门语言,就要了解文化的内涵。只有掌握了文化的不同,才能身临其境,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才能建立起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建立信任。本文从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和中西方象征文化差异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力图使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间的差异。

1 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

1.1 打招呼差异

中西方人在见面打招呼时有很大的差异。对于中国人来说,见到朋友会问到“吃饭了吗”,“准备去哪儿呀”;见到第一次见面的人也总是会从姓名,职业,收入问起;相反,在西方国家,如果朋友间见面就问“吃饭了吗”,他们会认为是邀请之意,而要是第一次见面就问职业,收入等,他们就非常的反感,因为在他们的脑海中,这些都是私人问题,不应该被随便提及。外国人见面最常见的打招呼方式是谈论天气,身体情况,或者兴趣爱好等无关痛痒的问题。

1.2 赞美差异

中西方人对待赞美的表现完全相反。中国人面对他人的赞美时,往往会委婉的拒绝,并说一些贬低自己的话来表示谦虚;在西方人看来,这样是很不正常的,他们在面对赞美的话语时,会表现的特别高兴,并且会很热情的道谢。

1.3 送礼差异

送礼是一门学问。中国人送礼会精挑细选,既要贵,又要看着上档次。在送礼是还要说道“也没买什么,不贵重,就收下吧”或是“家里还有,这些用不到,就给你拿来了”。而西方人在送礼时,首先要避免的就是贵重的礼品,他们会把这当作是行贿,并且,西方人在送礼时有很多的禁忌,比如说不能送过时和淘汰的东西。

1.4 感谢差异

感谢分为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收到礼物时的感谢。中国人收礼时会说“怎么这么客气,不用带东西来的”,“来就很好了,怎么还拿东西呢,多不好意思啊”,然后把礼物放在一边,等客人走后再打开。西方人则相反,他们在收到礼物时会表现的很兴奋,然后立即打开,看到礼物后还会表示最热烈的感谢。还有一种就是中国人在亲人之间很少会说“谢谢”,这么说会让人觉得关系生疏,不亲近;而外国人成天把“谢谢”挂在嘴边,他们把说“谢谢”当作是最基本的礼仪。

1.5 称呼差异

称呼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敬,亲密程度。中国人在称呼人时,往往会说职业加在姓的后面,如“李老师”,“张局长”等,;西方人简单的称呼“先生”,“女士”,“小姐”等。此外,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亲戚很多,因此有爷爷,奶奶,姥姥,老爷,叔叔,舅舅,婶婶,阿姨等,中国人习惯说成“七大姑,姨”来形容亲戚多;西方人没有这么多称呼,同辈的人共用一种称呼。

2 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差异

2.1 人生观

中西方的人生观大不相同。在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上,君臣之分,等级之分明显,“继承”是一个很能体现中国特色的词语;而西方人认为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权利和地位,跟家庭是无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不会依照安排好的路线前进,而是自己规划自己的未来。

2.2 社会观

中国人的社会关系就像是一张蜘蛛网,复杂至极,办事需要靠关系,出身需要看家庭,人人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西方人认为出身并不是障碍,平民也可以当总统,富翁的孩子不努力也会一事无成。

2.3 价值观

“利他主义”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在中国人的脑海中,社会是大家,自己是小家,要舍小家而顾大家,这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代表了一种谦虚的品质;而西方人自我主义强烈,他们的很多词汇都是以自我为主的。

3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3.1 餐桌上差异

在中国,人们经常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围坐在一张大桌子旁,席间举杯劝酒,有时还会划拳,认为酒喝得越多,代表着越开心,越亲密;西方人则不会劝酒,只是开香槟庆祝。此外,中国人餐桌上有老少尊卑之分,敬酒也要把酒杯稍低一些,代表着尊重;西方人没有辈分之分,敬酒时杯子也是越高越好。更重要的一点是,西方人不会围坐在一张桌子边,西方流行“自助餐”的饮食方式,喜欢什么就拿什么。

3.2 饮食态度差异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待美食有着深刻的体会与创新。古代的满汉全席是饮食文化的高峰。现代生活中,人们将食物做的更为精致,中国人讲究“色,香,味俱全”,讲究细致,追求美味;西方人则不同,他们的饮食讲究营养丰富,就算每天固定吃一样东西,也要包含多种营养。

4 中西方象征文化差异

事物的象征意义不同,往往会闹出不应有的笑话。如中国人把数字六看作是吉祥的数字,寓意着“六六大顺”,西方人则把六视为不详的征兆,尤其是六六六,三个连在一起的时候,代表着《圣经》中所说的魔鬼的符号;中国人送礼时把百合看作是“百年好合”的象征,西方人则把这看作是死亡的象征;中国人把乌鸦看作是不吉利的东西,西方人则把它看作是吉祥的象征;中国人不喜送钟,因为“钟”与“终”同音。了解掌握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发展的果实,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内涵,是一个国家的底蕴。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一定要学习这个国家的文化,因为语言的交际离不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支撑,文化背景不同,很容易造成交流的误会,因此,对文化差异的区分就至关重要,学习中西文化差异也就必不可少。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有限,要想全面地掌握中西方文化差异,就要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避免出现不应该出现的失误。

参考文献:

[1]杜学增.英汉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李庆明.英汉语言文化比较[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施家伟.英汉文化称赞语对比分析[J].汉语学习,2000.

中西方美食文化差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 文化教学 交际

早在2001年英语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将文化列入到英语教学内容之中并要求学生粗略了解使用英语国家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逐渐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但从相关调查结果得知,大部分小学英语小学过于倾向阅读、听力、写作、口语等基本语言技能,以致于多数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薄弱,甚至在应用英语过程中普遍出现交际和误解情况,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势在必行。

一、创设文化情境,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视传授语法知识外,更要加强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当前英语教材中涵盖很多欧美等西方国家文化内容,因此教师在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应用教材,通过学习英语课文和对话引导学生体会中方和西方国家表达方式、思维习惯以及价值观念存在的差异,重点在于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其中包括赞美他人、称呼、道谢、打电话、致歉等,充分让学生认识到因家庭、社会、单位等不同交往身份和地位,所要遵循的文化原则也有不同,进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例如在学习hello,教师就为学生介绍中西方问候方式不同,并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西方人人民打招呼,同时教给学生日常中常用的短句:“What is up?”、“What is going on?”,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西方国家文化。

二、构建多方交流,感受不同文化差异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free talk环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双方拉近沟通距离。例如在讲解到家庭主题,教师就可告知学生,“aunt”对应汉语中的姨妈、姑姑、婶婶等,“uncle”对应汉语中的姑父、伯父、姨夫、叔父、舅父等,“cousin”则对应汉语中的表兄弟、表姐、堂兄弟、堂姐妹,“grandfather”对应汉语中的奶奶、外祖父、爷爷。中国长期受儒家思想影响,传统家庭对亲情十分重视,每逢过节都会欢聚一团共庆佳节。相反在西方国家并不重视亲属关系,强调个人主义,尤其个人要负的责任远远多于对家属所负的责任。自然而然英语中很少出现敬语,无论对方地位多高、年龄多大,西方人也很少用“您”之类敬语。之所以会存在此类情况,主要和西方国家追求人人平等精神和个人价值等思想观念。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称谓词就会了解西方文化现象和社会关系。再例如教材中某章节内容提到饮料和食物的英语表达,大部分对美食都有强烈的追求。英语教师就为学生介绍中西方美食,如中方的Tofu(豆腐)Jiao zi(饺子)等词语都被赋予了英语专有词汇,此外教师还可适当告知学生像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在西方国家就类似于中国的油条包子,虽然便宜,但缺乏营养物质,过多食用较易导致肥胖。通过对比中西方饮食文化,能让学生加深对中国美食文化了解。

三、借助教材阅读,拓展学生文化视野

英语教材编写内容基本上参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其中渗透了大量是英国和美国等国家文化知识。教师在讲解中可根据教材拓展知识,从而向学生传递更多文化信息。例如在学习部分国家和地区国民、国旗、语言等,教师就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各国国旗,并穿插讲解国家国旗图案来源以及首都。再如教材某章节提到了中国古城和其代表特征,教师就结合课文知识为学生介绍Macao(澳

门)、Hong Kong(香港)以及世界其他城市著名建筑标志,如the Eiffel Tower(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Sydney Opera House

(悉尼歌剧院)、Fuji Mountains(日本富士山)等。教材中还有部分章节提到了中西方重要节日,如中方的New Year(春

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西方的Christmas(圣诞节)、halloween(万圣节),教师就对这些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介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节日知识。此外英语教师还可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拓展阅读,目的在于让学生多了解英国、美国等地区人民家庭关系、生活观念、社会背景以及父母对孩子自立能力培养等。同时还可运用比较学习法深化阅读,即比较文章中有关文化不同因素,如中方称赞别人,对方要客气一番,而西方在称赞别人时基本上都会愉快接受。在吃饭方面,中方会留下一点菜作为礼貌,西方则会通过吃光食物来表达对主人款待的喜欢之情。比较阅读法明确区别了不同文化差异,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还可运用直接阐述法;即直接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阅读材料,如sandwich(三明治)、frielace(壁炉)都是西方文化,中方常常将boss一词译成老板,学生会直接联想到企业老板,事实上英美都将上司称为my boss。由此说明,学生只有深入了解英美背景文化知识,才能正确理解英语词汇本质意义。

四、结语

总之,文化是小学英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要了解所学语言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其本质内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英语教师也应改变以往过于注重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渗透,构建多方交流和文化情境,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拓展学生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中西方美食文化差异范文第3篇

物质的差异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观念与意识的差异,因为由于地域和环境的不同,同一类的事物在不同的文化观念中所具有的功能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这种事物包括人们的日常所使用的食物,所饮用的饮料,以及居住的不同环境。举例来说。中国一直流行一句话,那就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吃饭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因此在中国的旅游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无论走到哪处的风景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扑面而来。最近在互联网络上比较流行这么一张中国的地图。地图的主要内容不仅标出了各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和景点名称。更为让人叹服的是,在各个旅游景点中,还特意的选取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味小吃。例如,在中国的山东,你会品尝到大煎饼的味道,在山西,有刀削面,在新疆有手抓羊肉,在东北,有杀猪菜,在四川有正宗的麻辣火锅等等。可是,面对这些琳琅满目的中华美食,外国朋友会大饱口福的同时,会心生疑问:Whatisit?他们经常问的这个问题,难倒了大部分的中国旅游英语的翻译工作者们。因为,这些中国独有的特色美食,很多在欧美国家的字典中没有收录,另一方面,即使勉强把这些所谓的特色美食对应的英文翻译出来,由于缺乏对欧美日常饮食文化的了解,翻译的也是比较生硬的。

欧美国家的饮食,从营养角度来说,确实比较讲究。例如,他们比较善于用烤或蒸的方式来尽量避免食物在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流失。他们在每年的感恩节所食用的火鸡,就是属于这种加工工艺的。另外,中国作为酒的故乡,有着灿烂的酒文化。这一点让很多欧美的游客非常佩服。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白酒所独具特色的醇香,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在酒桌上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酒文化。因此,就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已经渐渐的走向世界的各个地方。同时,作为有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中国,我们的茶文化也已经香飘万里人家。在每家每户饭前饭后喝一杯茶基本上是一种不变的惯例。欧美国家对于茶的感觉,不如对咖啡感觉浓厚。因此,这种饮食文化的差异,也会在旅游英语中有着比较突出的表现。那么面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如何做好旅游英语中的翻译呢?笔者经过查阅相关的图书资料,尝试总结了以下几种翻译方法。

二、基于文化差异下的旅游英语翻译的具体方法

1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求同”所谓的“求同”方法,是指在旅游英语的翻译过程中,在遇到一些中西文化差异下不一样的表述时,尽量从欧美国家的文化事物中选取相应的事物来进行匹配。当然这种匹配并不是要求一对一的绝对的匹配,而是讲求而二者在表达意义与功能上的匹配。例如,中国在各大景区中有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植物,这些在英语的相关词典上并没有完全收录。因此,在遇到这样的词汇翻译时,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求同”方法就可以发挥作用。咱们在旅游景点中比较常见的事物,欧美游客并不是很熟悉的。例如,大白菜,月季花,大葱,槐树等等。对于这些事物的英文翻译,我们可以寻找西方文化中的对应事物,二者只要在功能或者类属上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就可以进行中国特色的英语嫁接。所以,上面的几个中国特色的事物,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表述为,Chinesecabbage,Chineserose,Chineseonion,Chinesebachelortree等等。

2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求异”所谓的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求异”方法,就是在旅游英语的翻译过程中,从发扬民族特色文化的角度来考虑翻译。换句话说,在翻译过程中,特别是面对着可以表达出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时,不用过多的强调与西方文化的匹配性,而是坚持本民族的表达特色。一种比较简单的表达方法就是中国的汉语拼音来表示。近几年来,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已经跃居世界的领先水平,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每年吸引着近千万的国外游客来华旅游、观光。这些外国游客的到来,很好地帮助把中国的特色文化推介到世界的各个地方。很多游客基本上快成为了半个“中国通”。因此,在当前的旅游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对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事物的拼音解读,不仅是一种文化保护的战略需要,也是我国国力不断提升的象征。例如,现在很多外国的游客,对于中国的“功夫”,“宫保鸡丁”“胡同”“北京烤鸭”等中国特色的事物名称的汉语拼音,都已经比较熟悉和了解。这种在翻译文化中“求异”的方法,随着中国不断地走向世界的步伐的加快,将会在未来的一天,掀起一股学习中国文化的浪潮,这种浪潮在欧美的几个国家已经开始掀起。

三、结语

中西方美食文化差异范文第4篇

一、积极创设英语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原则之一。因此,运用直观的教具或生动的媒体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尽快把学生带入图画中的“情景”后进行教学,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与深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在《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 “Asking the way”一课中,我利用拉动式幻灯片移动“问路人”,要求学生描述正确的路线;接着又叫一名学生指路,另一学生移动“问路人”按正确的描述到达目的地。这种边听边演示的方法吸引了学生,许多学生跃跃欲试。这样,使教学活动变成生动、直观、兴奋的过程,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既解决了难点又使学生的听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课堂小游戏是使学生轻松而乐于参与教学的又一种妙法。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六年级学生对一些简单的Guessing和What’s missing等游戏已不感兴趣了,反而集体荣誉感越来越强。我抓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设计了男生和女生PK的游戏,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不仅使得本节课的内容得到了很好的复习巩固,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种既有主角,又有全班学生参与的游戏,不但使学生知识得以巩固,更能在大范围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语言实践机会。课外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自由地学习和锻炼。课堂教学中提到的英语游戏,也是课外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之一。游戏的形式不胜枚举,只要老师多动脑筋,或者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编出一些实用有趣的游戏是很有意义的。此外,开展英语竞赛,举行英语晚会,英语诗朗诵,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讲座,开辟英语角,出英语墙报等等,都是英语课外活动的很好形式。

二、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学习colour(颜色)时,许多学生都发现外国人惯用颜色来作姓。我首先表扬这些学生善于观察、总结,并告诉他们“black tea”是(红茶),“green tea”是(绿茶),“black coffee”是(不加牛奶的浓咖啡),“a blue/white-collar worker”是(蓝/白领工人)等等。我对学生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英语无处不在。很多的广告牌上,服装上,餐饮等都有英文单词。我让学生平时出去逛街或游玩时可以留心观察一下。正是这一提醒,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兴趣。之后,隔三差五的就有学生来告诉我他今天发现的新单词。我也利用活动课,让学生交流自己平时从生活中发现的单词。这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一种成就感,同时,通过交流,学生也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我觉得,学习不只是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习不是只能在课堂中进行,其实学习无处不在。

三、中西方不同文化意识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由于中西方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因此,在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观、伦理关、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比教学,使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领悟文化的内涵。虽然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有限,但教师在教学中应设法将教材中所涉及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学好英语。

1.中西方不同的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如,我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6 Holidays时,对中西方传统的节日进行了概括介绍。除New Year’s Day是大家共同的节日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Spring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等;英语国家有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Christmas(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如,中国人在元宵节吃汤圆、挂灯笼;在中秋节合家团圆,边吃月饼边赏月,其乐融融;在春节吃年夜饭,全家一起守岁、祈福,等候新年的到来,大年初一去给长辈、亲友拜年,小孩还可以得到压岁红包……西方国家最隆重的节日是圣诞节,人们买圣诞树、圣诞礼物,互寄圣诞卡,唱圣诞颂歌,小孩在圣诞夜睡觉前总是把一只长筒袜挂在壁炉旁,盼望着圣诞老人在半夜从烟囱里把圣诞礼物扔进来……不同的节日又有不同的起源,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如,圣诞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诞生,而中国的中秋节源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学生们在初步了解中西方不同的节日后追根溯源,能进一步了解不同节日的起源,从不同节日的不同庆祝方式中深层次了解中西方迥异的节日文化。

2.中西方不同的传统食品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美食。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3B I’m hungry时,我将不同国家的不同美食,如,日本人吃sushi,美国人吃快餐食品,如,hot dogs, hamburgers, sandwiches, pizzas, toast and jam,……意大利人吃spaghetti等知识渗透于课堂中,告诉学生:中国人喜欢喝茶,而西方人爱喝coffee 和soft drinks。中国人热情好客,经常请亲朋好友吃饭;西方人即使一起吃饭,也是各付各的账。不同的传统食品、不同的饮食习惯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它是各国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各国文化的象征。

3.中西方不同的标志性建筑

放眼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风格迥异的标志性建筑。中国有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别具匠心的故宫、颐和园,更有让人叹为观止的西安兵马俑。巴黎有又长又宽的香榭里大街,雄伟的凯旋门、艾菲尔铁塔,藏品丰富的卢浮宫,巴黎圣母院更是蜚声海外;意大利有举世瞩目的比萨斜塔,罗马的角斗场,水城威尼斯更是令人神往;英国有著名的伦敦塔、大本钟;美国有自由女神像,摩天大厦……当我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时,我首先对巴黎的名胜古迹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从凯旋门到艾菲尔铁塔,再联系到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以及英国神秘的巨石阵遗址,再介绍中国的一系列古迹,这样可使学生对世界名胜古迹有个大概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中西方美食文化差异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小学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教育的背景

一般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与传统。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充满了文化色彩,语言中的文化现象除了指狭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外,还泛指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各方面人类所独有的特征。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Caford指出“Meaningisapropertyoalanguage”。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意义(meaning)即代表了文化。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它们各自代表了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一定的语言以一定的文化为灵魂,一定的文化也以一定的语言结构为依托。而各民族的文化又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因此,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交际中,语言的使用和意义的表达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听到别人赞扬时,说英语的人和说汉语的人在回答时所用的语言就不同。说英语的人一般说“Thankyou”以示接受对方诚心诚意的赞扬,而说汉语的人则往往要使用一些语句来表示“受之有愧”、“哪里哪里”之类的意义。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言的组织形式;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一句完全合乎语法规则的话,用于不同场合,如若不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当地人的社会风俗习惯,既使结构规则正确无误,不注意使用规则,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从一定意义上讲,语言是形式,文化是内容,学习英语不能脱离英语文化,英语文化是准确、得体地使用英语的基础。因此在语言学习中,一定要从文化的角度组织它,了解它的使用背景,掌握它的使用规则,从而用获得的文化去感染语言。否则,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文化因素对语言学习究竟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对这个问题,许多学者都曾有过精辟的阐述。著名的语言教育家拉多(1_ado)认为,“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著名英语专家邓昌民曾经指出,学习外语就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熟悉有关的文化知识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的整体性。从中不难看出,学习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语言的文化的过程,两者之间有一种互动关系。为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英语课程标》(以下简称“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教育不仅作为一个教学目标得以确认,而且有关文化意识教育的内容与教学要求都非常明确地列在《标准》中。在《标准》中,“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目标总体描述”和内容“标准”中,“文化意识”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在目的描述别强调了“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形成健全的人生观”。这样做的原因是基于这样一些考虑: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对目标语(英语)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传授文化知识,所以,培养文化意识是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教育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语言的特质就是它本身带有思想性、民族性和文化性,学习语言需要了解和体会一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只有这样才不致于使语言的学习沦为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下面介绍几种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渗透的方法:

1.在学生交流情境中了解文化

由于外语教学的特点,课堂教学往往使学生接触目标语言素材,观察与参与目标语交际活动,学习有关目标语及其文化知识的最重要的场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学材料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把语言材料和活动的交际性、跨文化体验及语言认知作为重要的原则。教学材料除了教材所提供的以外,教师还可以补充大量的其他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材料。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关系以及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教学包含着西方英语语系的文化烙印,涉及问候、购物、祝愿、饮食等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民族的差异的背后包含丰富的生活内容、风俗习惯和价值观。但是直白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的输入,对于小学生来说,与听天书无异。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于跨文化差异的幻灯片或视频,根据看到的内容组织表演,如:场景一:一位中国人与一位外国朋友初次见面,中国人通常会问“你吃了吗?”用英语就是“Haveyoueaten?”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Hi/HelM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ight!Howareyou?It’Salovelyday,isn’tit?”

场景二:一位美国老太太,穿着得体。举止优雅,令人感觉很有品位。一位中国朋友很想表示美国太太显得年轻,让他实在看不出实际年龄,于是问到“Howoldaleyou?IevenCall’tguessyourage”,中国人遇到这样的问题经常很开心地回答:“过奖了,我都七十五啦!”那当外国老太太听到这个问题感到很诧异,只能故作镇定的回答:“It’Sasecret!’’

在学生的表演交流后,我告诉他们在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有“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了,不问“吃了吗?”。让文化的意识缓缓渗透孩子的心理是一种有效的输入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交际中注重这些文化,体现出较好的文化素养。

英语教材是教师输人文化最好的载体,在现行的教材中,编者已经较好地关注到了文化的编写。以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例,从3A到6B的八册教材中,在每册中都输入了一定的文化,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打开了通晓文化的窗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文化教学要和语言教学有机结合。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素,特别是那些会影响语用和语义的文化因素,与本国文化加以比较,因势利导,积少成多,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

如,在3A教材中,Unit7It’Snice.时,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当自己受到别人夸奖的时候,要礼貌地说“Thankyou”。.

在四年级教材中,当谈论到用餐时,学习到西方的用餐工具knife、fork、plate时,让学生通过中西方餐具的不同来介绍中、西方饮食文化,使学生产生积极交流和尝试的欲望,于是,他们就懂得了:fork、lefthand、knife、irghthand。TheyCanbeusedforsteak。

5A教材中出现了“thefastlfoor~,在英式英语中它指的是二楼,而美语中则是指一楼;再如,5A教材中提到的“Halloween”是西方的鬼节,节日期间人们会举办化妆晚会,小孩会提着南瓜灯笼游玩或拿着提篓去挨家挨户讨糖吃。在此我们可以介绍如果哪户人家不给小孩糖果吃,当地的小孩怎么想办法呢?让学生发挥想象,给我们一些他们的想法后,我再告诉他们当地的小孩玩的Tirckortreat。并介绍万圣节的来历和南瓜灯的故事。了解这些节日知识后,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把握课文了。当学生了解了这些西方文化后,一旦有机会实践,就会产生参与语言交际的强烈欲望。

2.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感受文化

(1)发挥想象巧编故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一种用外语进行的有意义感受多元文化的交流环境。可以选取西方小孩的一个小故事,但是只告诉学生故事的开头,请几位小朋友为故事续写情节,每位小朋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依据他的生活经验来续写,往往小朋友要根据上一个小朋友的情节往下发展,这对小朋友的逻辑思维有很好的锻炼。

在欣赏完小朋友们编的故事后,接着再向学生展示这篇小故事的原文,让我们观察西方的小学生是怎样看待问题的,他们的生活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体验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2)英文经典动画影片赏析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效果不同凡响。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运用电教媒体的优越性。多媒体集形、声、光、色于一体,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多通道输入。可以选取时下很流行的几部英文动画片,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对英语国家特定的情境下的特殊的表达进行指导。

(3)结合关注的热点、联系生活和热点话题开展主题活动

其实我们常常能遇上国际上的重要节日,如国际爱眼日(6月6日)、国际爱牙日(9月20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国际儿童图书日(4月2日)等等。以此为契机,举办—些主题活动,如,假设我们用简单的英文写一封E-一mall给美国的小朋友,介绍我们这边国际儿童图书日的活动,并告诉他(她)我最喜欢的图书的名字叫什么,我为什么喜欢它,并请美国小朋友和我一起分享它。也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孩子们自己制作宣传海报和贴图。

3.在教室环境布置中渗透文化

(1)设立文化墙

建立班级文化墙,通过这个小小的一面墙认识和传递世界文化知识,让学生直面文化,体验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感受文化的渗透给学习带来的愉悦。在班级的一面墙上,建立西方文化集锦,及时张贴结合教材关于文化知识的图片,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知识之余,通过阅读拓展文本知识与文化。在学习6AUnit7AtChristmas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文化墙,开设一系列与圣诞文化有关的集锦,①不同意味的圣诞节;②圣诞礼物放在袜子里——关于圣诞袜的传说;③世界上真的有圣诞老人吗?;④圣诞美食——教你做香浓美味提子蛋糕;⑤圣诞祝福英语等等。

(2)建设文化角

这是个在黑板的某个角落形成的“角落文化”。尽管他是个小小的角落,却也是输入文化的有效途径。它以“及时、直观、有趣”而让学生喜欢。“及时”是指教师和学生能根据需要随时更新内容,学生面对的文化知识可以做到每天都是新的。“直面”指的是它能时刻面向学生,随时都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每天一句英语谚语、励志语言或者英语绕口令等,那迎面而来的文化气息,自然而然就被学生捕捉到了。一种文化的氛围也就在课堂中渐渐弥漫。

如:Actionsspeaklouderthanwords(事实胜于雄辩),Acatmaylookataking(人人平等)Wellbeginishalfdone.(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Nopains,nogians.(不劳而获),Wherethereisawill,theerisaway.(有志者,事竟成),Lookbefoeryouleap.Firsthtink,htenact.(三思而后行)。绕口令(Tonguetwisters):①Blil''''sbigbrohterisbuildingaebautifulbuildingbetweentwobigbrickblocks.(~PeterPiperpickedapeckofpickledpepperperparedbyhisparentsandputhteminabigpaperplate.③Abigblackebrasatonabigblackbug.这样的文化角就像是一个个朋友在同学生进行文化的交流。这个小小的角落让人感觉到角落虽小,而意义极大。

4.比较文化差异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理解

小学英语教材涉及的几乎都是西方文化,对本民族文化考虑并不多,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人似乎只是针对西方文化在中国开展文化意识教育还应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随着中国近年来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我们在和国际接轨时,不要忘了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人们平等友好地交往,形成民族平等意识和民族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意识教育。

(1)节日文化差异众所周知,西方节日中最重要的是圣诞节,还有我们所了解的万圣节和复活节。其实西方还有许多节日如降灵节、耶稣受难日、耶稣升天节、忏悔节等我们不是很熟悉种景象。中国的“四时八节”与气候的变换联系在一起的,如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等。

(2)姓名差异中国人的名字和西方人有所差异,西方人是名在前,姓在后,如:J0hnWilson约翰·维尔逊,维尔逊是姓,约翰是名。我们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如李军,李是姓,军是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中国人注重祖辈血统,喜欢把自己放在一个整体中去,作为一个群体的一部分,所以以代表整个家族的姓放在前面。而西方强调个性,更为注重自己是个个体,所以以代表自己个体的名放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