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搞好基础衔接
搞好基础衔接主要做到两点:其一是搞好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此,首先,教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教师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最后,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初高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其二是摸清学生学习基础,以此规划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教师一方面要通过测试了解入学成绩,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二、搞好教材衔接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相比,前者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尤其在高一上学期的代数第一章中抽象概念及性质多,知识密集,理论性强,且立体几何入门难,学生不易建立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差,同时,高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叙述的完整性和整体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因此高中教学要求教师利用好初中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其一是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并做到心中有数,所以高中数学新授课可以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教师应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教师要先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引入坐标定义法。其二是利用旧知识,挖掘加深新知识。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而在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其实,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逐步接受、理解新知识。
三、搞好方法衔接
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课,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记了一大本笔记,也有一大堆问题,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初中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本源性知识、派生性知识,因此初中学习基本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而高中学习基本采用“已知理性认识―新的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
四、搞好心理衔接
在高一教学中,因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学生在小学、初中数学成绩可能一直很好,但高中数学成绩却可能有不如意的时候,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要教育学生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在高一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一份责怪,多十份关爱”。我们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学困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成功。教师平时应多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将表扬的基本教育原则充分应用。
五、搞好团队衔接
关键词:理性思考;教学建议;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51-02
从学习数学的角度看:一方面,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数学主题建构不充分,学生自己不能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甚至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一味地追求正确标准并不利于学生发散的创新思维。在短暂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很少有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的思考,这就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层次不深,理解不透彻。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和运算,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时间去思考,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心理态度。另一方面,数学和其他学科不同,很难在本学科中进行新的发现。由于在数学教材中,概念、公式、法则等内容互相联系起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再发现”的难度,使得学生很难把握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
从数学教学的角度看:有很多老师只是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成果照抄照搬,不能结合自身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会造成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很模糊。但是有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积极响应号召,否定了所有的传统教学方法,这会使得教学活动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衡量一下本班的实际情况再进行教学。
从学生认知的角度看,初中生正处在青少年的时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趋于成熟,他们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对新知识有很强的好奇心。有时候学生的想法很奇特,会向老师提出很尖钻的问题,这就要求广大的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与学习达到双方的平衡,由“学生跟着老师转”变成“教师伴随学生走”的教学模式,从根源上改变学生不会学习的状态。从改革课程趋势的角度看,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潜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不能把学生单纯的当作教学对象,应该把它们看成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改变传统观念上的思想,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和建议,改变原来只注重学科体系的教育,忽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认知的能力。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在课堂教育中赋予数学生活的意义和生命价值,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学习数学知识。
课堂上的数学教学称之为教学活动。这里的活动广义上指,所有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狭义的指,在课堂教学中尽心的指导、启蒙、解说、教育的活动。一堂有效的数学教学课,要想讲得很成功,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发现学生错误并及时的纠正错误。经研究发现,当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和数学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是活生生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进数学,走入生活中,带动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迫不及待地去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定理,更容易让学生印象深刻,并且牢牢的掌握。如果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很自然的就会想起相关的数学概念,很容易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选取现实中的教学情境和题材给学生进行讲解,也可以鼓励学生做实验性的数学作业。
在数学课堂中,要注重教学的过程,注意学生的种种举动,关注学生的思维转变。课下总会听到不少老师在说:这堂课学生表现不错,讲得也很流畅。但是有的时候也会听到教师这样的抱怨:这课堂效果不好,学生不好好配合,东西讲得不透彻,讲起来很费劲。其实,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预先设计好教学方案,在讲课过程中只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学习,如果学生没有跟着老师走,教师就会感觉课堂效果不理想。但是我们知道,中考前的总复习是毕业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复习课教学中如果不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得不到充实,仅仅是重温一遍概念,重做一遍习题,学生必将感到乏味无趣,这样就达不到好的复习效果。在这一阶段,教师就要改进教学方法,抽出一些时间参考一些教学资料,找出不同类型例题的多种解题方法,打开学生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认真设计复习期间的每一节课,使复习课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到像学新课一样新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样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历史性的改革,不仅对教材进行了改革,还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过去的传统教学已经不能再应用到现在的课堂中,教师也要创新,跟随新课程一同成长。由于以上问题,教师应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旧观念有所认识,还要重新认识数学教学过程。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关键词】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应用状况;相关建议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深,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建立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当今时期,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模式逐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皆提供了极大的助益。本文通过分析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相关应用,谈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应用效率的建议。
一、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分析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作为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逐渐成长壮大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各种教学科目中皆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都是一种极为有益的方法。而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由于数学知识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以及理论性,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更倾向于几个人一起来探讨问题,这就为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契机,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确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引导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具体而言,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教师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当作是一种良性竞争的手段,在解决某些具有探究性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了应用,比如具有开放性的数学试题的教学等。再者,教师还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以及互助精神,引导学生在解决某些需要多人配合才能解决的问题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比如以下题为例在解决以小组为单位探索研究“如何测算操场旗杆的高度”这个问题时,使用合作学习的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不限定测量的方法和使用的工具,而是引导各小组共同出谋献策,鼓励他们自己设计方案。俗语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各小组学生经过探讨,想出了多种测算方法(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利用影长,利用平行线比例线段等)。在解决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究,一起争辩,互相启发和鼓舞,教学活动效率很高。
二、初中数学教学有效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建议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恰好迎合了数学教学的特点,使数学教学能够在它的辅助下得以顺利地开展。然而,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的使用必须有一个标准作为指导,不然就会肤浅地沦为一种混乱的学习形式。具体而言,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首先,教师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组。数学教师在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地标准进行分组,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形成一种相互带动的凝聚力。比如,教师可以按照学生性格的不同,将数学学习较好又教会调动别人学习的学生和其他不喜欢数学学习的学生组成一组,而将那些具有合作意识较弱的人与懂得合作的学生组成一组,这样就能够充分地借助学生的力量,实现对于全体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地带动。而且,数学教师还应该尽量将脾性相投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避免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摩擦。
再者,教师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还应该充分地做好对于数学知识的分析。数学教师要通过研究分析数学知识,做到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合作学习的可行性,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学习分组的不同要求等,方便教师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在教育学生学习使用不同的量角器来搭配画图以及测量角度的内容时,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导不同的小组使用不同的量角工具来对器具进行有效地搭配,从而在不同的角度测量出角度的大小。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在学习中加强合作意识,还可以充分地调动自己的创新意识,实现对于知识的创造性的学习。
此外,教师还要使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对每一个小组以及小组成员进行评价,保证自己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在感觉到较为公正的情况下,还可以使其得到激励。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中,认真地对他们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构建起公正合理而又具有鼓励性的评价话语。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具有极大的实用性,能够通过应用充分地帮助教师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加强对于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争取使用恰当的方式来推动其作用的更好地发挥。
【参考文献】
[1]金英.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J].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 2011(07)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状;有效性
经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发现,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严重影响教师进行良好的教学的阻碍,希望教师和有关的组织能够借鉴经验和措施进行有效的改革,将学习效果和学习氛围提高到一定的程度。
1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1.1教师教学的方式比较的单一:在课堂的这一方面,教师显然做的是不够好的。教师只是简单地利用教材进行讲授知识,并没有利用多种丰富的形式对复杂的地理知识进行详细、形象的解释。讲课方式比较的单一,并没有引起学生多大的兴趣去预习和研究新知识,也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够积极。
1.2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有待提高:数学是基础的教学科目之一,也是展现一个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课程。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并不理想。初中数学教师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和研究,发现提高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努力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
1.3目前的初中生对数学的教学方式缺乏激情:在初中阶段,学生还处在无拘无束的时期,这个时候还比较的容易叛逆,所以这个时候的家长和教师都不会太过分的、严厉的要求学生,生怕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叛逆。所以初中生还是喜欢学习自己能够做好的学科,对于数学这样比较抽象,比较深奥的学科,学生一般都会兴致缺缺,这就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和态度,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数学教学的展开。
2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以人为本”是目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首先,老师就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友好关系,带领学生一起参加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活动,对他们进行有力的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改变自身的身份,将学生由原来的配角地位调整到主体地位上来。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激发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兴趣: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去学习,就会充满激情,全力以赴;被动地去做一件事,就会产生消极的情趣,也不会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巧。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学生投入了自己极大地兴趣,大脑就会处于亢奋的状态,有利于积极地思考和学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可以使用奖励学习方式,对于数学问题分析出色的同学,教师进行嘉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会引领学生自主的学习,培养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3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教学情境的合理设置,“问题情境”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问题的提问,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或独立思考的方式,进行问题的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并通过动手操作、细致观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2.4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在上课之前的预习,以及下课后的复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及时的预习和复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将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然后再对课后习题进行相应的分析、解答、归类等,就可以提高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效果。当然,培养出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也是为了提高对其他知识的学习效果。
2.5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为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各个教师都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有的产生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好的教学方式,弥补错误的教学方式。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任务驱动教学法、主体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式的联合应用,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于部分初中数学课堂较为混乱无章的现象,建议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即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将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和内容划分为若干个部分,经过教师和学生一起把各个任务完美的完成,就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效果,完善教学环境。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6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是课堂上学习的引导者,是学习理念的传授者,是学习方式的创造者,所以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本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只有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学方式,完善的知识储备,完全的人格魅力,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关注,改善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激起初中生对神秘的数学课程产生浓厚的情趣,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提高数学成绩。
数学是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抽象性、广泛科学性的学科,然而初中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换的过渡阶段,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与学生认识的形象性之间存在着矛盾. 因此,增加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势在必行,这也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重大研究课题. 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在保证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设置有效地教学情境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综合对当前各地数学教学中已经设置的教学情境进行分析,发现在有效性的情境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笔者就自身教学经验与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几点增强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建议.
一、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
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境创设要充分体现学科的特色特点,内容紧扣教学大纲,显现出学习的重点,最好是能够体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生活中某一个事物、场景所能体现出的数学知识、数学价值. 只有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才能有效地阐述数学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体现,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习的动力与热情. 在情境中必须体现学科知识的基本属性,突出教学重点,这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具有指导作用.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紧扣所要教学的知识技能与内容,遵循数学趣味的本质. 这就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走进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去,并且做到自主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他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总结出自己学习数学的规律与方法,根除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给予学生结果的模式. 教师只需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引导他们联系所学过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情境创设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很多数学教师都有一个片面的认识,那就是只在课堂上导入情境教学模式. 如果初中数学教师在每堂课的开始都能够创设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我们应该从长远角度看待教学问题,情境教学不应该仅仅出现在教学授课的开始阶段,而必须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态度以及所要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合理、可行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的课堂中,在给出坐标等基础概念以后,完全可以组织学生将班级的某一排(列)作为横轴,另一列(排)作为纵轴,并且规定它们的正方向,然后让学生画出坐标系,并且找出自己的位置与坐标点. 这样简单的小情境设计,比让学生单纯地做几个习题效果更好,且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当然,情境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挥潜在能力,并且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去.
三、常见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古代科学家伽利略曾说过,大自然是数学写成的. 数学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学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好数学能让人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与生活实践. 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情境设计,把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到课堂中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还有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的无处不在. 例如在学习了利息公示和百分数以后,可以让学生回家算算家里的积蓄可以赚回多少利息,这种活动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体验生活的同时熟练掌握数学知识.
2. 适当引入游戏环节,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引入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充分运用数学知识,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可能性事件”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从传统的扑克牌游戏入手,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在一副牌中除掉大、小王后任意抽取一张,这一张出现花色的可能性是多少等. 这样一来就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探究能力,产生学习数学的深厚情感.
3. 创设类比、竞争型问题情境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类比、竞争性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对比、归纳等丰富的探索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局部与整体、一般与特殊的对比,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终目的. 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教师在设计一些数学问题时,将学生分成小组,采取小组竞争型的比赛情境,让学生展开竞争,比准确、比速度,比技巧,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四、结 语
总之,创建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数学教师进行长期的探索和总结,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创设数学情境教学必须抓住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构建专业理论结构,将矛盾与统一运用到教学中去,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孙富强.初中数学教学五种指导策略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4).
[2]刘明坤.浅析初中数学教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