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源管控方案

能源管控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管控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能源管控方案

能源管控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DCS控制系统;EPA;信号分配器;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4-0067-02

为了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一家化工企业决定实施“各车间能源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这家企业各生产车间原先都各自装有“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用于车间生产过程控制,车间能源消耗数据也存在于DCS控制系统中,如何能实现各车间能源数据的自动采集,形成工厂级的能源管理系统,又能保障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的信息安全,经过慎重考虑,提出了2个实施方案

1 基于DCS系统上的能源数据自动采集方案比较

方案一:把各车间DCS系统作为能源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站,每个数据采集站通过OPC协议单向向PIMS服务器传送能源数据,PIMS服务器对传送上来的数据进行二次处理,制作成用户需要的能源界面、形成报表、以及实现设备管理等功能,经硬件防火墙隔离将能源管理界面、数据以WEB形式向局域网络。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方案二:为了彻底杜绝DCS操作站被网络病毒侵扰的隐患,将能源数据采集系统完全独立于DCS系统。能源数据采集系统由“浙江中控”领衔制定的EPA现场总线标准产品实现。

1)在原有车间的DCS系统中将能源测点经信号分配器一分为二,一路进入车间DCS,实现车间生产管理的需要,另外一路进入EPA总线系统进行数据集中管理。

2)EPA系统各控制柜安装24 V开关电源,光纤环网交换机,以及EPA系列模块。

3)整个EPA系统采用光纤环网冗余的方式,任何一处断开,均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4)为保证数据的安全,除了各服务器安装杀毒软件之外,在PIMS服务器和Internet之间设立一道硬件防火墙。即便防火墙失效,各服务器被病毒感染,由于DCS与能源管理系统完全独立,病毒丝毫不会影响到车间DCS的运作,各能源点在DCS操作站正常显示及控制。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综合比较,方案二能使车间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与Internet之间完全独立,可靠性更高,所以选择方案二。

2 工业控制系统终端信息安全管理的方法

上述方案二最大的优点在于使车间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与Internet之间完全独立,使工业控制系统规避了网络安全的问题,只要针对做好工业控制终端(DCS)的安全管理,系统安全性就能得到保障,主要的安全措施有以下几点。

1)不轻易对操作系统安装补丁。由于考虑到工控软件与操作系统补丁兼容性的问题,系统开车后一般不针对Windows平台打补丁。

2)不安装杀毒软件。用于生产控制系统的Windows操作系统基于工控软件与杀毒软件的兼容性的考虑,通常不安装杀毒软件,给病毒与恶意代码传染与扩散留下了空间。

3)加强对使用U盘、光盘的专项管理。由于在工控系统中不轻易对操作系统安装补丁和安装杀毒软件,工控系统对病毒的防护能力很薄弱,必须对U盘和光盘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光盘,规定除本系统的安装光盘外,不允许使用其他类光盘;U盘,一般在程序更新和维护过程中要使用到,首先保证U盘的专项使用,规定U盘每次使用前要经过严格的病毒查杀,并且要有书面记录和登记。

4)杜绝其他笔记本电脑的接入。工业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没有到达一定安全基线的笔记本电脑接入工业控制系统,会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要杜绝

接入。

5)定期检查工业控制系统控制终端、服务器、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工业控制系统中IT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是工业工控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6)加强身份认证管理,控制系统进行安全登录和操作的用户分级进行管理,分为观察员、操作员、系统工程师这3个不同级别,观察员只允许观看系统画面,不能输入任何的操作指令;操作员,具有日常生产的操作权限;系统工程师的权限最高,能进入或退出工控运行软件,能进行程序编写和变更。

7)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外设进行管理,比如USB接口、光驱、网卡、串口等,对时贴上封条,每次系统工程师进行维护操作时,拆下封条要进行审批和登记。

3 结束语

国内外发生了多起由于工控系统安全问题而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最鲜活的例子就是2010年10月发生在伊朗布什尔核电站的“震网”(Stuxnet)病毒,为整个工业生产控制系统安全敲响了警钟。

本文根据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的特点,针对工业控制系统(DCS)与能源管理系统(EPA),通过信号分配器连接的独特模式,建立了相对独立、又能信号传输的安全体系架构,并通过工业控制系统终端安全管理措施,有效地保证了这种基于DCS系统上的能源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能源管控方案范文第2篇

1、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能源消耗是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我国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能源的消耗成正比增长。作为我国方根能源之一的煤炭,在近十年来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各地煤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自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对煤炭的需求也逐渐回落,从而导致煤炭价格下跌,煤矿企业利润下滑。在煤炭市场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企业只能降低价格,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2、大气环境治理带来的影响。2013年是大气环境治理的一个转折点,在雾霾连续出现,不断加重的背景下,国家下定决心加大空气环境治理。但同时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煤炭企业。由于国家治理污染的需要,各地加大了对能源消耗型企业的监控力度,压缩企业产能,减少煤炭等能源的依赖。国家对治理污染的政策严重限制了煤炭企业的市场需求,煤炭价格一路下跌。煤矿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也只能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才能获取利润,维持企业生产。

3、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煤矿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主体的一部分,也需要遵循市场规范。煤矿企业在2013年以前几乎处于卖方市场,企业生产基本处于粗放性经营模式,对成本管控重视不足,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2013年后我国煤炭市场几乎一夜之间变成了买方市场,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应当通过树立品牌价值,降低成本消耗等手段来参与市场竞争。

二、煤矿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不断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管理,我国国有重点煤矿产量比例明显增加,国有重点煤矿从2003年的47%上升到2007年的65%。而在需求强劲的年份,煤矿企业、特别是国有煤矿企业,大都采取粗放式管理,只求产量而放松了对经营成本的控制。在过去的经营中对成本的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经营成本管理有点无面。煤矿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想要降低经营成本,不应仅仅是一个人、一个车间或者是一个部门的责任,而是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而在煤矿企业的现实管理中,大多数企业的成本管理是集中在生产阶段,并且对生产阶段也不是全过程管理,而是单纯的事件控制。比如,大多数煤矿企业都制定了废料回收制度,也提出了奖惩措施,但这些规定几乎都以孤立的制度形式存在,与预算管理体系及内部控制体系脱节,这就影响了制度制定的全面性和全员性,使成本控制缺乏系统。

2、无节点控制,重点不突出。煤矿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繁多,但对成本管理关键点的控制不突出,比如煤矿企业由于消耗大量井下材料,进而形成大量残废料,这部分残废料也构成了原煤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煤矿企业对报废材料的管理大都重在处置管理及报废流程管理,但忽略了一个基本的管理节点——存放管理,从而使煤矿产生的大料废料无处存放造成丢失,每年损失可高达数百万元。又如销售费用的控制,往往是从差旅费支出、住宿支出、人员工资等方面进行控制,而没有根据企业特点分析成本的可控性,找出控制节点,进行重点控制,从而使销售费用控制流于形式。

3、管控措施落不到位。煤矿企业由于习惯于粗放式管理,重制度、轻落实。某国有煤矿企业每月都进行绩效考评,但考评手段竟然主要是领导打分和中层领导相互打分,最后的结果是区队或部门轮流坐庄,对提高效率及降低成本的效果几乎是微乎其微。在成本管控过程中同样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如某煤矿企业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废旧物资管理办法,但由于废旧物资无处存放,导致废旧物资管理实际上无人负责,给企业造成了一定损失。

4、成本管理创新不够。目前,传统成本管理对煤矿企业影响较深,其在管理体制上只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实施计划、核算和分析,在管理体系上偏重事后管理、忽略事前预测和决策,在成本责任上仍旧大锅饭,与经济责任制度脱节。

三、建立成本管控体系,实施全面成本控制

在我国对煤炭需求不断减弱的背景下,煤矿企业应充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通过外挖市场,内挖潜力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加强成本控制。

1、成本管控体系思路。要降低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建立并实施全面的、纵深的成本管控体系。该成本管控体系建立的主要原则包括:全面性和纵深性。全面性:一是指该体系所包含的成本控制内容不仅是生产过程,还包括采购环节、销售环节,甚至包括融资环节;二是指参与该体系成本管控的人员是全体员工。纵深性是指成本管控不仅管理层的成本控制,还包括部门、区队成本控制,也包括班组及个人成本控制,还包括工作环节控制。

全面性要求我们在建立成本管控系统时应加强成本的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及事后管理。事前管理应重点建立煤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事前预算,强化成本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事中管理就是在费用发生时加大费用支出控制,在预算体制下的成本事中管控应以预算为标准。事后管理主要是加强成本分析及绩效考评,为优化成本预算及成本管理提供依据,同时通过绩效考评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全面性还要求建立成本管控体系应涵盖所有部门、所有人员,提高成本管控的有效性。

纵深性则要求我们建立成本管控体系时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整合,对成本费用的发生既要关注整个流程的成本控制,更要关注成本管理关键点的控制,只有强化关键点的成本管控,才能真正发挥成本管控体系的效力。

2、成本管控体系的建立。成本管控体系应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及三个层次的内容,三个方面即该成本管控体系应至少包括预算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体系、绩效考评体系三部分;三个层次是指预算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体系、绩效考评体系。就建立详细的指标体系,基本结构如下:

一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1、全面预算管理方法。这部分主要包括组织机构、预算流程、目标分解、预算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考评等相关制度及方法;2、预算管理经营指标体系,分部门分岗位建立详细的预算管理经营指标体系部门、岗位;3、预算管理考核体系,分部分、岗位建立详细的预算管理考核体系。

二是成本管理体系。分析企业成本费用的主要构成,然后按具体费用项分以下4项内容进行成本管控:1、责任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制定与该项费用有关的相关制度;2、责任成本管理信息传递,绘制与该项目管控相关的流程图,标出关键控制点;3、责任成本管理定额体系,根据预算体系制定该项成本费用的定额;4、责任成本管控方案,针对该项成本费用的特点及流程图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方案。

能源管控方案范文第3篇

论述了城市建筑集中供热采暖节能技术的意义,针对城市建筑集中供热采暖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从热力管网、热力源、用户端三方面,阐述了集中供热采暖节能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从而实现供热采暖的节能目标。

关键词:

城市建筑,集中供热,节能技术,采暖

0引言

国内社会和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但是现阶段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缺乏问题已经严重的束缚了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很多国家就节能降耗等方面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希望可以有效的改善我们对于能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以达到集约化的节能降耗目标,同时这也是我国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目前,国内的建筑在供暖设计时,开始大量地采取集中供热采暖的方法。同时,进一步的提升城市建筑集中供热采暖的节能性,不断降低对于能源的消耗量,能够显著的缓解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能源短缺的问题。

1城市建筑集中供热采暖节能技术具有的意义

我国地域面积非常辽阔,全国的气候有着多样化特征。北方大部分区域冬季时面临较低的温度以及寒冷的气候条件,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所以,必须进行科学适宜的供热采暖工作,以保障当地居民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在我国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所需的供暖面积也持续的扩大,这一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严重的影响到城市附近的生态系统,这一问题也逐渐被社会所关注。因此,城市建筑集中供热采暖时,要采取科学的节能手段,使供热采暖具备更大的经济性,避免出现能源过多浪费的问题,同时降低能源消耗给自然环境所带来的破坏作用。

2城市建筑集中供热采暖技术在应用中的不足

目前,在城市建筑设计时,未建立整体、充足的保暖措施,同时建筑物的能耗也很难符合规范要求。在城市建筑的建设施工时,受到所使用施工材料的影响,建筑本身具备的储热及保暖效果偏差,很难有效的避免热量向建筑外部传递。同时,热量也会较多的通过门窗等结构流失。很多城市中供热采暖系统的供热效率偏低,有着相对大的热损耗现象。在大部分城市中,集中供热采暖系统不具备较高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大多数的供热系统较为老化,并且供热的管道也不具备良好的防水及保温效果,导致供热系统运行时,自身的供热效率及系统的能耗量得不到有效的管控,也使供热系统的节能性无法保证。目前,国内城市集中供热采暖所用的能源多数为煤炭资源,而煤燃烧时会形成非常多的有害气体,同时受到系统的热值转换水平影响,使得城市集中供热采暖所消耗的煤炭资源总量很多,在其能耗管控方面依然有着非常多的问题。

3城市建筑集中供热采暖节能的技术研究

3.1热力网节能技术

城市建筑的集中供热采暖运行时,采用热力网节能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系统所具备的整体节能效果。热力网起到了供热站和用户之间有效连接的作用,是整个系统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对城市建筑集中供热采暖来说,必须要经过此环节才可以实现。在进行集中供热采暖的过程中,系统不可避免地要在不同的工况下运行,而使得系统的热量遭受一定的损失。所以,对热力网热损的控制对于提升整个供热采暖系统的节能性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城市建筑集中供热采暖进行设计及布局时,应当依照不同城市自身的地质环境情况、水文条件以及城市建筑的整体布局等,使集中供热采暖的热力网设计更加具备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进行热力网设计时也应当确保其节能性及经济性。在供热采暖热力网的设计方案选用上,应当依照相关的水力信息数据进行确定,以使所选用的方案达到整体最优。在对热力网管道敷设过程中,应当依照城市的整体布局,同时在作业前进行科学的论证与讨论,施工材料也应当选用保温及耐久性能良好的材料,同时兼顾管网的占用面积及资金投入等因素,并尽量减少施工的周期。进行热力网主干线施工时,应当尽量的缩小管网的距离,同时科学的设定相应的运行参数,以使系统具备相对适宜的供热采暖指标。对于热力网管控方面,应当采用较高水平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技术,以取代或者革新之前所采用的人为管控的模式。当采取自动化的管控技术之后,就能够完成对于系统的实时监控,全方位、全时段的收集供热采暖系统运行的各种参数数据,并经由相关的计算与统计,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汇总与梳理,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人为操控所带来的误差,进一步的强化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自动化管控工作者应持续的强化自我素养,也要主动积极地投入到热力网的设计、规划中,这样才可以达到系统运行的自动化要求,增强对于系统的操控精准度,避免系统运行中出现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问题,从而使系统更加的具有经济性。

3.2热力源节能的技术

对于城市建筑集中供热采暖的运行过程来说,采取热源节能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采取此节能手段,能够显著地改善供热采暖运行的效率,降低系统对于能源的消耗,并减小系统运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进行热力源节能方案制定时,应当严格控制高硫煤的使用,同时强化对于煤资源的加工技术。而对于设备装置的选用,应当主动、积极的采取相对清洁的工艺,同时安装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料燃烧过程应当进行自动化控制,并全方位、全时段地对整个阶段实施监测。同时,依照现实的热力源参数,来完成对系统调控相关的工作。应当实施科学、规范的操控,同时形成完善的热源运行规划,依据城市不同时期的温度波动,实时的采取合理措施加以调控,以增强系统运行的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损耗,从而实现节能的目标。

3.3用户端节能技术

对城市建筑供热采暖系统来说,其用户端是系统最末尾的部分,也是相对关键的环节,对于系统的节能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一,在建筑物设计和改造时,应当关注其自身的节能要求,同时应当使用相对性能优良的隔热门窗结构,才可以避免建筑物内部热量的过多散失,以不断的强化建筑物对内部热量的控制性能。对城市建筑物的围护层设计与建设过程,应当依据各个城市所在地区的气候环境,制定能够达到建筑节能规范要求的围护层,从而对建筑物内部的热量进行有效的保护。目前,我国城市建筑物的围护层保温工艺具有多种形式,同时也可以显著地提升建筑物的隔热、防水质量。第二,应当不断的健全供热采暖的计量体系,依照真实的需求而适宜的进行热量供应,并合理地对供热进行配置,依照各个用户所具有的个性化要求,采取独立的供热采暖计量手段。对城市建筑供热采暖旧系统进行改造时,应当通过安装热分配表,把用户所用的热量和相关费用统筹的计算,以此来通过相应的经济管控,调整用户对于采暖的消费,从而让用户拥有环保观念。对于建筑物内部的采暖装置选用时,应当不断强化控制装置的技术水平,严格的杜绝用户自行调整供热采暖的水力分配,从而达到依据实际需求而进行供暖的目的。第三,要科学的设置不同热力站所采用的联结方法。在一次管网和二次管网热交换过程中,采取科学的联结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系统的热能损耗,也可以有效提升换热机组的热交换效率。同时,使用自动化的交互装置,能够显著的提升系统的供热量,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4结语

对于城市建筑的集中供热采暖节能来说,应当依照城市所在地的环境因素,同时全面的分析供热采暖系统所具备的运营成本以及会对城市生态的破坏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策略,从而提升城市建筑供热采暖的节能水平,使城市的发展更加的具备可持续性。

作者:辛丽君 单位:太原市热力公司

参考文献:

能源管控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大厂房;散热器供热系统;射流热风系统;自然通风;自动控制

中图分类号:TU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2-0019-02

高大厂房建筑高度高、跨度大、空间大、热负荷大,尤其是严寒地区,热负荷极大,设备布置紧凑,占用位置多,给散热器采暖系统的布置和设计造成极大的难度,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同时越来越被重视的节能环保和绿色建筑等对暖通设计要求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对散热量大的高大厂房暖通设计的方案选择的研究比较迫切。

本文通过对齐轨道装备公司方圆分公司新建厂房的暖通设计实例的分析,给出了高大厂房的暖通系统的方式和节能控制方式,为高大厂房的暖通设计提供了设计思路和参考。

1 工程简介

方圆公司新建厂房项目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轨道装备公司厂区内,是齐轨道装备公司重载快捷提升改造项目之一,属于机械加工厂房,建筑面积14071.7m2,单层建筑,建筑高度14m,属丁戊类厂房,防火等级二级。

本项目建成后为公司年产10000辆160km/h快速80t级重载铁路货车提供支持。

2 设计参数

2.1 气候条件及室外设计参数

齐齐哈尔市属北方严寒地区,冬长夏短,全年采暖期达半年以上(240天)。年平均温度3.2℃,极端最高温度40.1℃,极端最低温度-39.5℃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采暖-25℃,空调-28℃,通风-20℃;夏季:通风27℃;室外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71%,室外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3%。冬季最多风向及频率风向NW频率16%,夏季最多风向及频率风向N频率11%,全年最多风向及频率风向NW频率11%,室外风速冬季平均

2.8m/s,夏季平均3.2m/s。

2.2 室内设计参数

厂房冬季采暖干球温度12℃,附房休息室18℃,附房更衣室25℃,厕所12℃,工具间、作业间15℃,恒温控制室22℃,夏季工作地点温度32℃,夏季休息室温度26℃~30℃。

3 设计难点及解决办法

3.1 厂房跨度大、举架高、热负荷大,可设置散热器的位置少

厂房长153.9m,宽81.94m,建筑高度14m,空间大,热负荷1256kW,每平方米热负荷达到90W,需要的散热器多。但可设置散热器的墙面少,厂房内设备多,占用的位置多。可设置的散热器散热量远远不够,靠散热器采暖远远达不到厂房温度要求。故只能在外墙双排布置散热器,同时在中间柱子3.5m高度上布置热风系统补充散热器的不足。

3.2 附房功能多,温度要求不一

附房内设有休息室、更衣室、厕所、恒温控制室等,尤其恒温控制室常年要求22℃,单纯的采暖系统不能满足附房的温度要求,所以设计了冬季供热、夏季空调的方案。

3.3 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要求高

近几年来,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暖通专业是耗能较大的专业,也是最有可为的专业。为了实现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的要求,在设计中厂房采用了不耗能的自然通风,只有卫生间因为自然通风无法满足卫生要求,采用了局部的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的复合通风。供热系统采用了温度自动控制和间歇运行的模式,从而降低了能源消耗和运行费用。

3.4 公司热源的热媒温度低,热风系统换热效率低

公司自设锅炉房集中供应厂区车间及办公等辅助设施采暖,热媒参数是80℃/60℃,把热风系统暖风机内管道材质由不锈钢改为传热效率高的紫铜管。

4 热源

公司自设锅炉房集中供热,采暖期间第一锅炉房1#、2#、3#炉供厂内西厂区采暖,总额定热功率为42MW,目前锅炉房供热还有一定富裕。新建厂房采暖管道就近接入热网系统,热风系统也采用这个热源。此热源热媒额定参数是95℃/70℃,但是该公司质调节曲线定为80℃/60℃,故取热媒参数为80℃/60℃。

5 厂房暖通设计

采暖方案为:经过计算,热负荷是1256kW,其中包含厂房平均每小时0.5次通风换气热损失。根据热负荷的计算结果,在厂房周围的护结构加装双层3m长钢制高频焊螺旋翅片管散热器LTGPC89-6型2×81组。作为值班采暖,在中间柱子3.5m高位置上风口方向南北间隔布置16台吊顶式射流空调机组,作为工作时间的补充。

通风方案为:厂房利用窗户和天窗自然通风,卫生间利用局部的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的复合通风方案。在房顶设D200吸顶式换气扇。

5.1 采暖设计中的散热器选择

由于厂房举架高、跨度大,又处于严寒ⅠB地区,热负荷极大,达到1256kW,每平米热负荷达到90W,需要散热器片数极多。根据现在市场上散热器的种类,散热量大而且美观的是钢制六柱型散热器,但这种散热器价格高,质量良莠不齐,采购不好,就会造成泄漏、崩裂,使用寿命低,该公司以前发生过崩裂事件,所以该公司极力反对用这种散热器,只好选择钢制高频焊螺旋翅片管散热器(该公司的分公司生产这种散热器,质量极好、价格也比较低,方圆公司厂房购置费节约50万元)。在厂房周围的护结构加装3m长LTGPC89-6型钢制高频焊螺旋翅片管散热器,但只能装81组,散热量能达到486kW,厂房温度只能达到-11℃。所以采用双层布置,可装2×81组,散热量可达到880kW,厂房温度可达到2℃~3℃,将这部分散热器作为值班采暖。

5.2 采暖设计中热风系统选择

散热器采暖系统散热量达到880kW,还差376kW。由于厂房设备和立面位置限制,考虑到此厂房内无烟尘和粉尘污染,并且工艺上对风速没有严格要求,采用16台吊顶式射流空调机组挂在中间柱子3.5m高位置上,散热量可达到480kW,作为工作时间的补充。设计中将16台吊顶式射流空调机组风口南北方向间隔布置,使到气流组织均匀、温度均匀,增强操作人员的舒适感。由于热源热媒参数为80℃/60℃,为了提高换热效率,将射流空调机组的钢管换热器更换为铜管串片。为了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的舒适感,把风口做成可旋转角度、可手动调节的可调风口。为了达到降低噪声,达到噪声环境标准,采用低噪声风机,送风口A声级控制在50dB以下,远远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3类标准要求的65dB。通过以上改进和设计,解决了散热器采暖散热量不够,达不到厂房温度的问题。而且射流空调机组夏季可用作厂房通风,如果利用7℃冷媒运行,还能对厂房降温通风,可以一举多得。

5.3 采暖设计中供热管网与热力入口

新建厂房采暖管道从公司热网就近接入,供暖形式采用上供上回同程式。设计中选择了双入口,即热风系统和散热器系统的供回水管道在热力入口处分开设置。原因是热风系统和散热系统运行方式和运行时间不同,为了便于调节和互不影响而选择了双入口。

6 供热系统的自控和节能

6.1 自控方式

6.1.1 散热器系统自控方式。由于散热器系统只能使厂房温度达到2℃~3℃,不进行温度控制。只利用平衡阀、调节阀对各环路系统进行平衡控制和利用三通控制阀对各附房房间温度控制。

6.1.2 热风系统自控方式。由于热风系统能使室内空气强制对流,空气循环快,温度上升迅速,与自控和间歇运行模式相结合,为热风系统自动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设计中热风系统采用中央控制和间歇运行方式。把16台射流机组分成4个环路,在生产时间厂房温度低于5℃时,启动一个环路,如果温度低于12℃,再启动一个环路系统,直到12℃,当高于12℃自动关闭一个环路。在休息时间,厂房温度控制在5℃,低于5℃启动一个环路,高于时关闭,采用这种间歇式供热。

6.2 节能环保、绿色建筑

6.2.1 热风系统节能环保。热风系统节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热风系统采用室内空气循环,减少了加热冷风的热负荷,从而降低能源消耗。二是热风系统自动控制与间歇运行方式,减少供暖热负荷。两项加起来可节约30%,每个采暖期可节约606t标煤,减排32t二氧化硫,节约59.67万元的消耗和运行费用。

6.2.2 通风系统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在设计中厂房采用了绿色方案―不耗能的自然通风,只有卫生间因为自然通风无法满足卫生要求,采用了局部的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的复合通风,体现了绿色环保设计

理念。

能源管控方案范文第5篇

摘要:不可再生资源的匮乏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目前所遇到的最严峻的生存问题,这迫使我们加紧对于可重复利用的清洁能源进行开发与应用,新能源电池作为新能源能量转化与储存的重要介质,对于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风险识别、评估、控制三个大方面对新能源电池项目开发与生产中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项目实施建议。

关键词:风险管理 新能源电池 风险评估

1、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资源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大,这导致全球资源过度开采,稀缺资源日益匮乏,另外严重的工业化污染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恢复的破坏。这一切都迫使我们开发新型能源,新能源的应用大多都需要能量的转换与储存,新能源电池是非常关键的部件之一。而新能源电池的开发与生产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制约着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所以对其进行系统性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1]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通过调研分析、专家咨询、系统分析、查阅资料等基础性工作,根据所分析问题的特点及目标,找出所研究问题的风险因素,并筛选出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进行分类新能源电池项目的风险识别可以结合“头脑风暴”“德尔菲”等方法,从风险识别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原则出发,将其风险因素分为“技术与市场”“社会与政策”“企业运营及其他”三大类,每大类下分若干具体因素。技术与市场下分因素为:原材料利用率、零部件可靠性、传统电池销售量、传统电池市场增长率、其他新能源电池威胁(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续航能力、使用寿命、能量性能、能量密度、功率等指标)、汽车等主要使用市场、品牌认知、销售渠道;社会与政治下分因素为:宏观经济、环保政策、工资标准、税收政策、国贸政策、安全规定、消费者保护、通货膨胀率、消费者信心、环保意识、行业标准;企业运营及其他下分因素为:原材料价格变动、生产进度、自然灾害、操作失误、设备故障、设备价格变动、生产安全事故、人员变动、信息泄露。这些不确定因素都会对产品开发及生产的、进度、质量及成本等方面造成影响。[2]

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评价与风险估计两大部分内容,其中风险估计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3.1 风险概率估计

风险概率估计是对风险事态出现不确定性的估计。由于新能源电池的开发和生产具有很强的开创性,风险来源和风险特征很少有可利用的历史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电池开发与生产项目可以采取专家加权评分法,邀请相关专家对使用新技术的风险进行打分,再根据对专家的信任程度赋予专家不同的权重,最后得出相应事件发生的概率。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可表示为:

p=p(h)p(l︱h)

式中p(h)为风险事态出现的概率;p(l︱h)为风险事态出现并引起损失的概率。

3.2 风险损失估计

风险损失估计就是对风险事件所造成的直接与间接损失的估量。新能源电池开发与生产项目采用基于专家经验的定性的方法进行估计,得出统一标准的损失代表值,与相应事件的风险概率估计值代入到风险量测函数式,进行下一步的评价决策工作。

3.3 风险量估计

高新产品项目开发与生产的风险量同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与风险损失大小有关,当收益难以量化或可相对损失忽略时,可认为对于某项目,其风险r与该行动风险事态可能出现的概率p,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l具有某种函数关系,常见的形式是以乘法作为基本表现形式:

r=f(p,l)=p×l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综合考虑风险管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采用决策树、贝叶斯决策等方法结合决策者效用准则以及风险评价矩阵等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科学的客观评价。[3]

4、风险控制

新能源电池开发与生产项目进行风险控制,首先要通过选择模型和参数设定开发出监控系统,采取一定的措施时时跟踪监测和识别风险因素的变化,动态掌握结构风险水平的变化情况,如果风险水平超过所设定指标值,则发出风险预警,根据风险类型,在决策库中选取预先设置的风险控制策略进行风险控制,直到将风险值降低到合理范围内。[4]其中关键部分是风险对策制定和选择,常见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有以下几个:

(1)规避风险:当项目潜在的开发或生产风险很大,又无其它策略可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在新能源电池项目技术更新较快,开发之前或者开发过程中如果发现关键因素变化而导致潜在风险超过指标值,又没有其他策略可选择时,可以选择放弃项目,而如果是发生在投产阶段应及时停产,避免更大的损失。

(2)转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手段,将桥梁施工风险的一部分或全部转移给其它单位或个人,以减少自身所承担的风险。新能源电池项目可以采用投保或引入合伙人等方式进行风险分担,将风险转移。

(3)预防风险:是指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杜绝桥梁施工风险的发生,是一种主动的风险应对策略,新能源电池项目一方面应在工艺技术与生产流程等方面进行革新,或将风险因素同人、财、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隔离或错开;另一方面通过教育与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进主动预防风险的发生。

(4)减轻风险:是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风险带来的不利后果。新能源电池项目减轻风险的途径是尽可能的通过调研或论证等方式将不可预测风险变为已知风险和可预测风险,然后通过改进开发和生产方案、改变工作环境等方法降低风险的损失和发生概率。

5、结语

相对于传统产品或成熟产品来讲,新产品项目开发与生产的不确定性更强,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会更多,而新能源电池的开发与生产不仅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也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所以不仅在开发与生产的过程中要注意风险评估与控制,在项目开始之前就要制定完善的风险管控方案,一定要将新能源电池项目的风险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进行。

参考文献

[1]任纪良,沈玲.燃料电池轿车开发项目风险管理[j].上海汽车,2008(1):4-7.

[2]徐钰华.基于流程的产品开发项目的风险识别[j].航空科学技术,2005(5):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