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群众文化的特点

群众文化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群众文化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群众文化的特点

群众文化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化节庆;活动;特点;效应

深圳市文化部门在坚持公共文化服务政府主导的原则下,从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的多样化、服务对象的公众化和服务队伍的社会化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社会化运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提供公共文化便利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2005年出台的《深圳市重大公益文化活动实行社会化运作试行办法》经过近12年的运作,常设性群众文化节庆如外来青工文体节、少儿艺术花会暨学校艺术展演、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元旦、春节、“五一”、“八一”等重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效应突现,社会影响力空前,全市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发展。每年举办各类社会文化活动超过千余场次,观众达几百万人次,初步形成了重大文化节庆、常设性群众文化活动、流动演出相结合的群众文化展演网络,全市各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实现市民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的权利,极大满足了市民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效应进一步彰显。

一、常设性群众文化节庆活动体现了公益性社会意义

《深圳市重大公益文化活动实行社会化运作试行办法》经过12年的努力,迈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快车道。在当年举办的深圳市第六届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首次尝试由政府进行文化采购公益性文化活动社会化招标,取得成功。从2005年开始,深圳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大型庆典晚会、大型文化节庆、精品节目的创作演出、重点文化艺术展览演出活动、政府慰问性文艺活动、送戏(展览、电影、图书)下乡活动等重大公益性文化项目,通过信息,经资格认定、专家评审、授权实施、监督审计等一系列规范程序,以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的原则,交由符合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及社团、民间组织来承办,使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规范运作程序,扩大运作范围,吸引社会力量进入群众文化建设行列,初步形成了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格局,推动了文化部门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职能转变,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同时,群众参与文化热情高涨,家园意识进一步增强,安享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和福利,有利于社会稳定,对于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公共文化服务引入社会力量,不仅不会减弱政府财政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保障、削弱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反而会弥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公共文化服务的不足,有效地引导、吸引和调动社会文化资源,做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增量”,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客观主体,从整体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效率和效益。

二、常设性群众文化节庆活动体现了品牌创新特点

(一)常设性群众文化节庆活动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运作

“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是深圳市常设性的每两年一届的大型群众文化工程项目,从1992年举办首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政府机关联合主办,深圳市文化馆等承办单位共同承办,每一届均有活动主题,呈现不同活动特色,展现了“繁荣社区文化,建设和谐家园”的文化成果,在全市范围内造就了一道颇为壮观的文化艺术风景。经过政府采购确定的活动项目由各区、社会民间团体、企业单位等十几个单位分别承办运作,活动内容涵盖社会各个层面,充分调动了社会文化资源,发挥社会办文化的积极性。如第十三届“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共演出43场,展览3个,讲座7场;685个舞台节目和1946幅参赛作品参赛,共有6165名参演者和946名参赛者参与各项活动。发动面、参与人数和活动规模空前。

每年一届的外来青工文体节于2005年首次e办,其中的“全国外来青工风采”摄影大赛是“文体节”唯一的一项全国征集作品的大赛活动,由深圳市艺术摄影学会承办,为全国专业业余的摄影者开辟了一个摄影园地,特别增设“外来工拍外来工”摄影活动更是每一届其中的特色和亮点,深受外来工摄影爱好者们的欢迎。从一届比一届来稿之踊跃、作品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质量之高,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外来工的关爱,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今年第十三届外来青工文体节围绕“展外来青工风采,绘中国梦想蓝图”为活动主题,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将开展25项全市性重要活动和19项文体赛事,展现了外来工的艺术风采和技能。一年一度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外来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外来工的文化素养。常设性群众文化节庆活动对于营造我市文化艺术氛围,壮大各区群众文化队伍,促进群众艺术创作和挖掘培养艺术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常设性文化节庆活动体现了群众性和深圳特色文化风采

深圳市常设性群众文化活动明确时间,明确对象,深圳特色明显;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规范运作的模式;实行面向社会,繁荣文化的宗旨;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享文化资源,创新群众文化为目标。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作为常设性的具深圳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活动面和参与人数每届大幅增长;在活动内容上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群众认知度和满意度逐届提高。第十三届“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以各区街道办文化站为基层报名单位,各社区、各民间社团、各企业以及以家庭为参赛单位的,参与者中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6岁,11个活动项目吸引了50余万观众观看。如老龄文艺汇演全市参演队伍39支,参演节目54个,逾千名老龄人参加演出。年龄最小的50岁,最大的72岁,54个决赛节目是从250个初赛节目中评选出来的,节目量比上届增加了30%,显示了活跃在各社区的老龄文艺队伍不断成长壮大。以比赛促精品,以活动提高文化品位,为广大市民展现艺术才华搭建平台。本届艺术节11个活动项目,突破了传统艺术局限,活动面涵盖社会各个层面,涌现了一大批艺术精品,反映了多姿多彩的社区文化生活,展示了健康向上的社区精神风貌。如由港龙舞蹈发展公司和深圳市国标舞研究会承办的“交谊舞大赛”共有300多名选手报名参赛,分业余组和专业组、中老年组、少年组和青年组,集中展现了深圳国标舞的发展水平。在流光溢彩的皇岗村文化广场的决赛现场,近4000名辖区居民欣赏了一台高水准的艺术表演。具有深圳特色的活动项目让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体验文化艺术带来的精神愉悦,体现以人为本,交流民艺民情的活动特色。这与承办单位高度重视,悉心策划,狠抓落实,措施得力密不可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在经费上给与扶持补贴,确保活动圆满成功。

(三)常设性群众文化活动促进办节内容模式和运作机制的全面创新

每项常设群众性大型文化品牌活动的成功举办,促进了群众文化队伍不断壮大,群众艺术创作繁荣发展,艺术人才层出不穷,社区文化建设向前发展的可喜成绩。在活动内容上,创新办节理念。深圳市少儿艺术花会创新小戏专场比赛,参赛作品含盖了快板剧、小京剧、小黄梅戏、采茶戏、东北二人转、小粤剧、小音乐剧、童话音乐剧等7大戏种,具很强的观赏性,展现个学校小戏创作蓬勃兴旺的可喜景象。在运作机制上,结合深圳的实际,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对文化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规范程序,以项目补贴的方式将节庆活动项目授权于文化事业单位、文化社团和企业承办,政府搭台,社会参与,企业协办,促进了公益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在运作手段上,扶持和壮大民间团体。深圳市艺术摄影学会、群文学会等多家民间社团参与承办,形成了公平竞争的机制;同时鼓励和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协办活动项目,用好用活文化品牌,体现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活动宗旨。

(四)常设性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展现民间艺术特色和本土文化创新意识

利用地域文化和客家文化特色,在创作上涌现出不少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民间艺术特色浓厚的佳作。如龙岗区有良好的民间艺术活动基础,基本形成了“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为主题的基层文化格局。龙岗街道的“民间舞龙之乡”、横岗街道的“交谊舞之乡”、坪山街道的“麒麟之乡”、南澳街道民间艺术“水上迎亲”、“舞草龙”、坑梓街道“腰鼓”、坪地街道“客家山歌”、大鹏街道“舞狮”等民间特色表演和本土民间艺术精华之作,成为一道丰富的民间文化盛宴。其中在民间艺术汇演中获得金奖的沙头角的民间舞蹈《渔灯舞》和南澳的《水上迎亲》,充分体现了本土文化艺术的精髓。《渔灯舞》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深圳市盐田区对“沙头角鱼灯舞”这个国家级保护项目进行艺术再创作,创编成少儿版《鱼灯戏鼓》和舞台精品《海角鱼灯》,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创作了广场版鱼灯舞《鱼S人欢》,深受群众欢迎,并广为流传,吸引了香港新界山咀公立学校240名学生来到沙头角沙栏吓村学习鱼灯舞。由深圳市少儿艺术团创编并排演的《鱼灯乖乖》亮相广东省第八届少儿艺术花会,获得评委的高度评价,一举夺得金奖。此作品就是根据沙头角鱼灯舞重新创作的少儿舞蹈精品。鱼灯舞这种本土文化项目经过艺术再创造,在现代生活中得以不断传承发展。本土民间艺术作品经过艺术创新,成为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的文化品牌。充分展示深圳招揽八方英才,藏艺于民的地域特色,展示了深圳人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结语

深圳市重大文化节庆工程公益化运作卓有成效。每年由宣传文化部门组织的元旦、春节“关爱行动”、“五一”文化下基层进社区、“八一”深圳市宣传文化系统慰问部队等专题文艺演出活动均以节庆为重点,活跃节日期间居民和打工者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宗旨,持之以恒,成为深圳市常设性节庆文化品牌活动,文化特色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对于营造全市文化艺术氛围,壮大各区群众文化队伍,促进群众艺术创作和挖掘培养艺术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在全市各区形成辐射,为基层服务的功能定位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群众文化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特点;措施

一、群众文化的特点

(一)群众文化的群众性

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的主体,群众性是群众文化的本体属性,从城市到农村,从村庄到家庭,不分种族,不论男女老少,不分职业和文化程度人们自觉不自觉的参与着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说,人们离不开群众文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群众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活水源泉。群众文化只有深深的扎很与人民群众之中,以服务群众为前提,以全民参与为基础,从群众中挖掘人们最熟悉、最喜闻乐见的文化,不断提取、加工、再创造,才能使群众文化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

(二)群众文化的自娱性

自娱性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基础,集群性是人类的本能,群众性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性的娱乐活动,也是人的一种本能需要,特别是在工作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精神亟需慰藉的今天,人们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主动聚在一起,参加群众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充分放松,自娱自乐,体验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幸福,这就是群众文化深受群众喜爱,并得以持久发展的基础。

(三)群众文化的交流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劳动分工日益细密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许多人的交往仅限于工作、学习的小圈子,更有甚者,几十年的邻居关系甚至见面招呼都不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感情越来越淡薄,这种形式下,群众文化活动则为人们搭建了轻松交流的平台,人们通过共同的娱乐活动,增加交流机会,培养彼此感情,促进社会和谐。

(四)群众文化的表征性

群众文化最能反映一个民族或地区的风土人情,优秀的群众文化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象征。就像一提起斗牛多数人就会想起西班牙,一提起孔雀舞就会想到云南西双版纳州,一提起泼水节就会想起傣族,一提起孔子祭祀大典就会想到曲阜一样。好的群众文化形象往往起到“名片”的作用,具有很强的表征性,因此要塑造国家、民族、地区、城市形象最直接、最方便、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把群众文化发展好。

二、群众文化的现状及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把文化建设提到了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群众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许多城市建设了文化广场、农村建设了文化大院,广场舞、秧歌队、文艺表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热火朝天,心连心文艺演出、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一系列活动紧锣密鼓。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显著改善,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升。但毋容置疑,当前文化建设仍远远滞后与经济发展速度,群众文化活动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究其原因,一是领导重视不够。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其特点是投入多,成效不明显,不像搭桥修路一样看得见摸得着,加之许多地方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中,经济指标占分值的绝大多数,文化事业所占分值微乎其微,一些领导干部经济至上,重金打造形象工程,把群众文化当做可有可无的“软目标”或“缓~缓办”的任务,往往束之高阁,上级检查再恶补一阵,缺乏长效建设和管理机制。

二是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薄弱。文化事业欠账过多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一些领导注重短期效应,群众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造成群众文化缺场所、缺设备、缺管理、缺人才。严重制约了群众文化工作的正常运行,导致群众文化活动动力不足、缺乏可持续,无法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

三是缺乏有效引导。

三、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是强化领导,建立长效管理体制机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官员绩效考核体系,转变单一的经济指标考核模式,提高群众文化建设比值,要把群众文化建设和开展工作列入与经济、政治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定期征求群众对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满意度,对群众文化建设不力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以此来提高政府官员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文化基础实施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是制约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基层文化设施总量不足和水平落后的直接原因。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群众文化带有鲜明的公益性,群众文化建设政府主导作用必不可少,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多管齐下,多渠道筹资,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社会爱心力量广泛参与的资金运作模式,提高群众文化活力。在此基础上,加大图书馆、博物馆、文体广场、文化大院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有计划地建设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化设施,并对现有的文化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硬件质量。

三是注重引导,强化政府监督管理。群众文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一方面群众文化活动门类繁多,每个地区、每类人群都可以组织参与,另一方面对于群众文化管理人员少,监督管理力度不足,一些腐朽、低俗的文化垃圾往往趁虚而入,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强化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一方面,政府要规范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注重挖掘、培养群众文化骨干,通过组织广场舞比赛、书画展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来扩大和发挥群众文化的正能量。另一方面强化群众文化监管,要充分发挥文化管理和执法机构的作用,加大对各类文化垃圾的打击力度,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群众文化环境。

群众文化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主要因素;定位;组织;开展

引言

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现代社会的人们已经不用再思考温饱问题,加强生活质量是越来越多人重视强调的问题,与此同时,社会群众文化活动就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提升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是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形式,一定要认清实际现状,分析新的格局和态势组织开展群众文化生活。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千家万户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文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实抓好的基本任务。要提高对活跃群众文化生活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扎扎实实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群众文化定位

1.1基本定位

社会经济体系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同时也会引起文化形态的改变。一直以来,经济文化两者都是共同促进的,使得人们在社会中的大众文化、娱乐文化国办的概念逐渐消失,群众文化活动的地位和作用愈加显现不出来。一些地区的群众艺术和文化场馆因为受到人们逐渐改变的文化思想的影响,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开始向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靠拢,群众文化活动因此失去了社会功能及地位,存在于比较尴尬的环境。我国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民主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群众文化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其社会地位和实际功能是不可能被大众和娱乐文化所取代的。

1.2群众文化活动含义

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以娱乐为目的进行能够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活动过程,就是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使人们表达自身的真实情感,高兴,愉悦,烦恼,开心都能过通过群众文化活动表现出来,在人们生活劳动的整个过程中,都有群众文化活动的存在,并且群众文化活动是能够吸引最多群众参与的活动行为。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够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感受活动情感,实现自我提升,收获思想和道德情操认识,同时在健康愉悦的心情中加强自身的品格思想的提升,完善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艺术品位。这些作用都是群众文化活动特有的社会地位决定的,群众文化活动来自群众,群众积极参与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其符合群众文娱活动审美特点,符合群众宣传教育接收状况,符合文化教育传播效果,符合群众实际生活等方面的要求。

1.3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

目前我国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地点特点,群众文化活动有的分散在社会各部分以及各家庭进行,还有的集中于广场,公园,体育场等公共场所进行;从项目角度来看,有的群众会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文化活动参与其中,也有怀有各种爱好的群众选择在共同的时间聚集在同一场地参与相同的项目;再有就是参与人数判定,群众文化活动有集体行使集中活动的形式,也有以个体形式单独进行的分散活动。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

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形象化的具体表现,只要经常性的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才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建设水平,可以保证人民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相应的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审美品位,在根本上实现社会文化社会化,群众文化群众化的社会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并顺利举办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深入开展并推进群众文化构建的重点工作,不管是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还是机关和民间机构,还有各种形态的群众活动主办方在举办群众活动的时候都有固定的目的和动机,凡是群众文化活动就都有固定的目标和目的。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一般是由主办方的目的状况,需要活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几方面决定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一般根据活动的目的和动机以及活动的具体内容几方面考量,确定一个新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一般需要组织决策人员通过长时间的社会调查确认以及时间,确保这种活动形式能够被百姓所接受,并且能够主动参与进来。

三、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在分析过群众文化活动的定位和具体特点之后,想要顺利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辅导,完善服务,提升分散活动的开展

目前我国群众基本文化的需求和过去相比已经呈现出很大的不同,现今的群众文化活动逐渐体现出了个性突出的特点,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一般是以社区活动站,文化馆组织活动,现在的活动一般都是群众自主参与开展活动。面对这样的现状,群众文化活动单位要转变之前的组织工作形式,加强角色转换。先要提升信息搜集的工作能力,加强调研,保证在第一时间掌握群众文化活动的成功经验和研究结果,要随时掌控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要找准机会分析并知道分散的群众文化活动。再有就是要提升领导示例作用,强调示范指挥作用,确定正确的目标指导,引导分散社区活动,明确活动发展状况,寻找合适的机会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科学的进行,引导其实现健康有效的进步方向。还有就是要提升示范效用,发挥榜样作用,采取适当的目标确立,引领分散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进步,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另外就是要加强培训力度,可以设定明确的目标开设培训班,传授群众文化活动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进而培养并塑造应用人才,实现分散活动的拓展和开发。最后是要完善配套服务,根据已具备的活动条件,帮助其实现业务咨询,编制发放活动宣传资料,帮助提供所需要的设备器材。

其次要依靠阵地活动,替身示范辐射

阵地活动是群众文化生活管理部门的主要阵地,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展示窗口,可以辐射并示范群众文化活动。现在一般的是群众文化活动馆站的阵地活动还依循传统形式,比较单一,没有趣味,起不到模范事例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整体的和谐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下,群众文化单位要明确认识到自身担负的责任,不是一味的追求内部扩张,吸引更多的活动者参与到其中来,而是要找准方法提升群众文化活动阵地的活动档次和活动质量,要加强文化馆和文化站举办阵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效应和辐射范围。所以,在开展和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时候要集合思想性和知识性以及娱乐性于一体,提升活动的档次,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体系,并且要逐步扩散项目的内容加大影响力度,同时要不断更新项目,完善设备,加大新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的更新。争取保证馆站举办的阵地活动具备一定的示范作用,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并且发展的态势处在活动内容的先沿,另外要使其具备超前性的流动形态。随着不断的发展,要将新的科技技术,新的设备设施,新的形式内容,新的节目形式,新的动态发展传输给群众,形成有效的领导力量。

再次,将集中活动看成载体,加强活动效果

在大面积组织群众展开分散活动的同时,群众文化活动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寻找实际组织开展高质量的集中文化活动,帮助实现分散活动的交流与展示。当有新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还不被大家了解的情况下,要第一时间引导组织在群众周边开展集中活动,扩大宣传和影响。另外要在活动内容逐渐扩散的时候,加强高质量集中活动的推动,收获高效的活动效果。

结论

通过对目前群众文化的定位,含义,组成以及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寻找新的社会形态下适合组织开展的群众活动形式的方式方法,强调活动开展的意义。依靠有效的形式,推进活动的开展,深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效应。

参考文献:

[1]李世樑.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2007,(06).

[2]李幸芷.浅谈群众文化大型活动的策划[j].大众文艺.2010,(02).

群众文化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乡镇文化站;群众文化活动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211-01

一、新形势下乡镇群众文化的特点分析

1.群众文化的市场需求大大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利益的获取,逐渐开始重视精神层面的提升,在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也就是说,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时候,精神文化需求就会渐渐凸显出来,甚至成为超越物质文化需求的的一种精神状态。在新的时期,我国人民的物质需求大体上都获得了满足,生活水平也呈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人们的追求已经走向了更高的层次,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量已经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缩短了人们的工作时间,人们空闲出很多时间来进行文化活动的开展,对文化的需求总量自然就会增加。

2.群众文化种类日渐多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使得人们的独立自主意识获得了大幅度的增加,人们在选择文化活动上的积极性也日渐提升,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有条件来选择精神文化,人与社会的距离也在互联网普及的社会条件大大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密切,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得信息和文化,这使得群众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应该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文化需求。

3.群众文化活动具有更强的功能。群众文化大多都产生并盛行于民间,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规定它的形式和系统化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分门别类,某些地区的乡村和乡镇经济发展落后,群众文化是其获得精神需要满足的主要方式。新的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具有更多的功能和和作用,将娱乐、艺术、教化和技能特点都融入其中,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吸引人们主动进行文化创作、引导人们进行文化作品的欣赏、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享受文化成果。目前很多乡镇地区根据国家政策进行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大力扶持,发挥了群众文化活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二、新形势下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工作的策略

(一)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理念,强化群众文化工作效果。

群众文化理论体系的完善是新时期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石,是指导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指南针。理论体系的完善需要从人才发展、文化机制、政策法规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挖掘,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找到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新道路。

第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应该创新理念,群众文化活动离不开群众的支持,所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不能摒弃的,这样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才能动态地适应人们在每一阶段的精神文化需求,乡镇经济在近几年来获得快速的发展,部分地区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城市,群众文化的多元性和个性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所以在坚持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前提下,要以多元、规范和制度的群众文化理念为基础进行群众文化活动理念的创新,让群众文化活动走上科学发展之路。第二,群众文化活动应该以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基础,从更深的角度来思考群众文化活动的应用和发展,将群众文化活动在基础文化领域进行细致的划分,将群众文化活动的规律和特征把握清楚,所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三,群众文化活动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有机结合到一起,让群众文化活动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走上更高的层次,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更具科学性,还能够让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文化因素和制度因素更具时代特性,给群众文化活动蒙上权威色彩和时代色彩,这样群众文化活动才能走向成熟。

(二)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不断提升民族文化的吸引力。

党的十重点提出了群众文化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要逐步实现自我的服务、表现和教育,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一切目标都是为了惠民,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群众文化活动的福祉。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应该结合当地的文化和民俗,深入研究以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科学性和民族性,给予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空间,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探索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新形势,在群众文化活动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因素,比如说在端午节安排赛龙舟、重阳节安排民间歌会等。尤其是当群众自发组织广场舞、健美操和民歌交流活动的时候,应该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的支持,当地文化特色应该被充分挖掘并纳入到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之中去,需要强调的是,在创新群众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文化活动队伍管理,在文化内容、组织形式以及人员等方面,乡镇文化站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好指导工作,实现群众文化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提高群众对文化的创新力。

(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应该创新载体,打造文化品牌。

在创新群众文化载体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群众性和艺术性的兼顾,使得娱乐和教育能够融合到一起,构筑完善的文化交流机制,加强各个村、各个社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强城乡文化的交流,实现各地文化资源的共享和置换,同时要规范文化活动管理。使当地群众在家门口附近就能够在活动场所内进行跳舞、健身等活动,使其能够真正感受到方便、安全、优质及实用的群众文化服务。

群众文化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字: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正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趋势,人们生活主题也在不断的向文化活动转变,因此,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一般说来,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影响和制约,但群众文化活动作为文化工作中重要工作,还需要我们长期来抓。在新形势下,进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这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态势。

一、群众文化的基本定位

社会经济的结合是以市场经济为核心进行转变,最终就会回归到文化工作的转变上。实现经济和文化的相互融合,这样产生的社会影响,会使得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这些观念逐渐淡化,也同时影响群众文化在社会在的地位和功能。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很多的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为了迎合当前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也同时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都将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作为其发展的标杆,而将群众文化进行忽视,群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逐步陷入尴尬的境地。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人民群众作为国家的主人,群众文化在我国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地位,是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所无法取代的。

二、群众文化具有的特点

了解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对于做好群众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集中和分散是当前我国群众文化活动具备的基本特点,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从群众文化活动地点来说,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在社会各方和千家万户分散进行,也可以在类似于广场和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集中的开展。其次是从群众文化活动参与人员的数量上来说,群众文化活动能够群体形式参与活动,也能够用个体形式参与活动。最后,群众文化活动的项目上说,人们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分散的不同类型的项目活动,也可以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在同一时间、场所,集中统一参加同一项目的活动。

三、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的有效措施

(一)以集中活动为主要载体,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水平。在群众分散活动普遍开展的同时,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应履行职责适时组织各种高质量的集中活动,为分散活动提供各种综合交流、集中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对于新内容和新形式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在初创而尚未普及流行的前提下,率先举办推广性的集中活动,子以宣传并扩大影响,并且在逐级普及活动的基础上,组织高质量的集中活动子以推动,从而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活动效果。

(二)拓宽服务内容和领域,大力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先要实现真正的角色转变,就需要做好群众的调查工作,充分掌握基层文化活动信息,及时交流与总结一定时期内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具体经验和研究成果,掌握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动态,才能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推动群众文化活动朝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就是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特色活动和品牌活动,扩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影响力,由此能够促进和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最后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培训工作,举办各种不同形式和类型的群众文化基层培训辅导班,大力培养群众文化人才,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

(三)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群众的积极参与。领导支持和群众参与是开展好基层文化活动的两个关键因素,没有党政主要领导的行政、资金支持,基层文化活动就没有可靠的物质保障,活动开展起来就举步维艰。同样,领导予以支持,群众的参与热情不高,缺少活动主题,活动也无法开展,这两个因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依托阵地活动,强化辐射、示范效应。阵地活动作为群众文化管理部门的主要阵地,更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窗口,给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强烈的示范作用,群众文化组织机构想要尽可能的吸收更多的活动着,全面提高阵地活动的质量,增强阵地活动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将培训思想性、娱乐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档次较高,具有独特风格的社会扩散程度较大的项目,纳入日程,并随着项目不断革新,设备不断更新,活动形式小断提高,使阵地活动有较强的示范性、

导向性、先进性,要将最新设施、最新内容、最新形势、最新节目、最新动态传输给群众,起到文化组织机构的领导作用。

(五)强化辅导,优化服务,努力培养文化队伍。当前,群众文化的需要与以往有所不同,个性凸显代替成为活动主题。我们要改变以们那些工作模式,改变思路,首先要加强信息工作,要注重调研,及时总结和交流群众文化活动经验和研究成果,掌握发展动态,适时有效地对分散活动进行科学指导,引导分散活动朝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其次,加强典型示范,发挥模范作用,实行合理的目标向导,带动分散活动上台阶、上水平。

四、总结

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是关系到基层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惠民活动。想要做好群众文化活动,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各级群众文化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提高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够在国家文化政策的指导下,在新时期建设的文化市场和文化繁荣的机遇面前,结合本地自身的实际情况。

开辟出一条富有当地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之路,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于晓哲. 论目前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和开展的规律与对策[J]. 大众文艺,2014,2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