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

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

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中国传统服饰具有适中、和谐的“情理美”和追求意境的“含蓄美”。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把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融入现代服装设计,结合时尚理念和设计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师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

人类作为智能化生命,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永无止境的进取性,以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愉悦人世生活,促进每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承传延续的生命演绎历程。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服饰文化理应遵循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服饰是人类生活要素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并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设计、面料选用、颜色组合等,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既主张象征表意性又倡导审美愉悦性,既注重形式美的创造又崇尚情感意念的表达,使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完美统一,以情景交融、意象统一之美来展示民族美学的生命艺术品位。f”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颜色为例,其文化内涵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审美特征。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生活色彩浓郁,它以等级标识为主要体征,并被赋予特定的伦理意义,如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蓝、赤红、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作尊贵色彩,规定只有奴隶主和贵族阶层的着装才能使用这些颜色,且“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髓,黑与青谓之献,五彩备谓之绣”。此外,将五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方式相结合,与五行等相对应,构成了所谓“五方正色”的图式,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衍出“五德终始说”,将之与生命道德联系在一起,如商以金德王、尚白色,周以火德王、尚红色,秦以水德王、尚黑色等。先秦之后,到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服饰色彩作为政治伦理的外在形态直接被用来“别上下、明贵贱”,成为统治阶级等级差别的标志性象征,而黄色和龙纹则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高压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作用下,色彩的应用已脱离自然的物质属性及其本来意义而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可见,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它出干对自然和生命的无限崇拜以及对等级标识的刻意表述而呈现出明快的色彩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整体效果既赏心悦目又简单大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

人类创造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的王国,文化伴随着人类生命的进程而发展,并在社会的进步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服饰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一方面,服饰是文化重要的构成要素,文化的发展刺激着人们对服饰的需求;另一方面,人们对服饰的需求又丰富了文化的内涵,把文化对自然的改造与人的自身培养及生命审美联系在了一起,最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著名人类学家佛朗慈·波阿斯在《原始艺术》中指出:“追求艺术表现和优雅的外观,是人类的共性。可以说,在古代社会中,许多人已经感觉到美化生活的必要,他们的意识,要比文明了的后代敏锐得多,强烈得多。在人类历史的演变进程中,服装对于人类已不仅仅限于遮体御寒,还能满足人们在其他方面的心理需要和生命体认,如中国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猎手用猎物的牙齿、蹄爪、羽毛或尾巴装饰在自己衣物上,以显示其英勇无敌或地位崇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衣服的质料、颜色、式样及附属装饰越来越与整个社会心态和个性心理相呼应,服饰本身作为一种信息符号,能够传达时代风尚、文化特色以及个人的文化教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与社会角色方面的信息。衣服被视为人的“第二皮肤”,它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尤其是女性的个性和心理状态。美国服装学家布兰奇·佩尼在(世界服装史》中写道:“将一种鲜花戴在头上,或者以酸梅果汁把双唇染上红色的第一位姑娘,必定有她自己的审美观点……女性服装的质料、色彩、缝制以及与服装相匹配的佩饰能够加强女性自身身份及在特定场合的自信心、风度、竞争力量。

二、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意蕴

1.适中、和谐的“情理美”

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婉约与中国人和平、知足、中庸的取向相一致。儒家“中庸”之“中”、华夏“中国”之“中”,皆强调“不过分而和谐”,这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有明显体现。中国传统民族服装既不像西服那般可精确勾勒人体,又不同于古希腊、古罗马那样用一块布随意地披挂或缠裹于身上,而是采取“半适体”的样式,即倡导一种包藏又不局限人体的若即若离的含蓄美。究其原因,“平和性情”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德为中华民族的先辈所推崇,所谓“人生但须果腹耳,此外尽属奢靡”,追求幸福的真谛是“精神快乐休闲,胜干物质进步”。这反映在服饰文化中就是讲究随意、闲适、和谐,没有过分的突出、夸张和刻意的造型,于恬淡之中给人一种含蓄、平和而神秘的美感。中国传统服装的制作者(裁缝)在设计和制作服装的过程中凭借直觉与经验,于“适体”中呈现的是一种含蓄的“情理美”,而非西方那种以数理为基础的精确到尺寸的“理性美”。

2.追求意境的“含蓄美”

“含蓄”属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美的范畴,这一手法通常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寓于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之中,以达到启发联想、耐人回味之艺术效果,彰显“情中有景,景外含情”的艺术境界。这类似于中国画中的写意手法,即不豺着于对事物的客观再现,而强调欣赏某种朦胧的含蓄美,在虚实关系上偏重于对“虚”的张扬。引入到服饰文化的艺术创作中,就是设计者特别注重“不着迹象、超逸灵动”之美,不刻意追求数字上的精确性或纯形式的客观美感,而是崇尚用无穷的意象美含蓄地表现情感。如用宽衣大袍、中规中矩的样式或写实与变体相结合的动物、几何纹样、花草枝、藤蔓纹等具有抽象和寓意的服饰图案来传达一种与政治或伦理的关联意向。

汉初之“袍”被作为礼服,一般多为大袖,袖口部分收紧缩小,紧窄部分为“祛”,袖身宽大部分为“袂”,所谓“张袂成荫”就是形象化的描述;而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其画像人物皆穿着宽敞的衣衫,衫领敞开,袒露胸怀,或赤足,或散发,无羁放荡,张扬着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的人生品性,给世人以高山流水般随性自然的审美意境。中国传统的女性服装旗袍,是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时尚设计完美结合的典范,它造型完美、结构适体、内外和谐,是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性的标准服装,是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在女装舞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旗袍的设计表面上不温不火,实质上内涵丰富、意蕴幽远,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通。光滑的质感和简洁的造型表现出流畅明快的线条与和谐一体的气韵,展示出东方女子温柔、典雅之美。这种气韵不仅展于外表,而且沉于内心。穿上旗袍,既能衬托出东方女性优美的身段,又能显示出其幽雅的心境和悠闲的生活节奏,充分展示出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美,呈现出一种宛若自然生命律动的朦胧佳境。

三、中国服饰文化的承传拓展

1.继承:拓展传统服饰文化的基础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纵观华夏服饰文明的发展史可知,“谐调”、“统一”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真谛。自中国服饰文化诞生伊始,就遵循着理物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相结合的制作原则,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群的和谐统一,而情景交融、意象统一更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审美品质。比如,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本元素,“标示突出文化”同主要应用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等级尊卑、行业职别、年龄性别的标示和意念表达上,从原始部落首领与狩猎功臣的服饰标示到封建帝王的官服标示,从文官武官的服饰标示到现代军装、职业装、晚礼服的服饰标示等,均彰显着其“标示突出文化”的审美底蕴。当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承载着传统儒家中庸观,受政治因素的影响颇深;而20世纪中期的“绿色”服装覆盖全国,“军干装”及其灰色基调也使中国服饰呈现简单划一的窘况。然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占数千年发展主流的是“谐调”、“统一”的服饰文化,理应将之发扬光大,诸如以原色表现为主的大气而豪放的色彩文化,以追求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圆满统一并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社会、人群协调一致的完美原则,以民俗吉祥意象为特征的表现形式等,现代中国的服饰文化都应予以承传拓展。

2.创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

在当代中国,传统服饰与时尚设计的审美融通对提高服装的文化附加值、满足时尚消费需求、缔造民族特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具有特殊意义。全球化时代的服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服装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中都很注重对本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借用,以张扬本国服饰文化和民族特色。目前,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整体上还存在着设计理念落后、创意不够、没能把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之中等问题;加之国外品牌纷纷涌入,国内又缺乏与之抗衡的品牌,使中国的服装设计在国内、国际竞争中均处于不利地位,严重影响了中国服装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在借鉴传统文化符号的基础上,将传统与时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之从表面符号的简单借用提升到对服饰文化内涵的审美体认与表征阴,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发展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和谐融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文化。

实现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时尚设计的完美融通,实质就是一种在继承传统服饰文化基础上的创新。这种创新首先须领会传统文化,否则创新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设计师要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把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神理念,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各种时尚理念、理论资源加以整合,把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创造性地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丰富其文化蕴意,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防止对传统元素符号化、表面化的简单组合或图解式、猎奇式的样品展览。好的服装设计创意是设计师在把握了传统服饰文化理念之后,结合时尚理念和设计原则,对传统文化积累、消化并感悟的一种自然情感表述,而不是现买现卖、照猫画虎。河南“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中展示的服装就非常具有文化价值。拜祖服装系列大多采用的是中性的流行色系列,颜色迥异、面料粗朴,以金色缎带镶边;纽扣的设计则采用盘扣样式,其金属材质与服装面料及服装的金边质地形成细腻的对比;袖口翻边采用缎织纹路,既有古朴特点又有现代的工艺形式。整个设计将传统元素与时尚设计完美结合,加之祭祖大典本身的特殊意义,可谓形式与内容完全融合在一起,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所以,当代中国的时尚服饰设计应该分析研究传统服饰的配色及制作规律,理解、感悟传统服饰文化的深厚、博大与凝重,并使之巧妙地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来,加之挑花、刺绣、蜡染、扎染、手绘、编织、织花、抽纱等现代工艺,并结合时代流行趋势与时代特征,将继承传统与探索创新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创造出既有时代感又有民族神韵的服装。

四、结语

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范文第2篇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服饰是人类生活要素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并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设计、面料选用、颜色组合等,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既主张象征表意性,又倡导审美愉悦性,既注重形式美的创造,又崇尚情感意念的表达,使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完美统一,以情景交融、意象统一之美来展示民族美学的生命艺术品位。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颜色为例,其文化内涵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审美特征。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生活色彩浓郁,它以等级标识为主要特征,并被赋予特定的伦理意义,如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蓝、赤红、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作尊贵色彩,规定只有奴隶主和贵族阶层的着装才能使用,且“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髓,黑与青谓之献,五彩备谓之绣”。此外,将五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方式相结合,与五行等相对应,构成了所谓“五方正色”的图式,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衍出“五德终始说”,将之与生命道德联系在一起,如商以金德王、尚白色,周以火德王、尚红色,秦以水德王、尚黑色等。先秦之后,到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服饰色彩作为政治伦理的外在形态,直接被用来“别上下、明贵贱”,成为统治阶级等级差别的标志性象征,而黄色和龙纹则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高压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作用下,色彩的应用已脱离自然的物质属性及其本来意义,而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可见,中国传统服饰出于对自然和生命的无限崇拜以及对等级标识的刻意表述,而呈现出明快的色彩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整体效果既赏心悦目又简单大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方式。

人类创造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的王国,文化伴随着人类生命的进程而发展,并在社会的进步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服饰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一方面,服饰是文化重要的构成要素,文化的发展刺激着人们对服饰的需求;另一方面,人们对服饰的需求又丰富了文化的内涵,把文化对自然的改造与人的自身培养及生命审美联系在了一起,最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著名人类学家佛朗慈・波阿斯在《原始艺术》中指出“追求艺术表现和优雅的外观是人类的共性。可以说,在古代社会中,许多人已经感觉到美化生活的必要,他们的意识要比文明了的后代敏锐得多、强烈得多。”在人类历史的演变进程中,服装对于人类已不仅仅限于遮体御寒,还能满足人们在其他方面的心理需要和生命体认,如中国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猎手用猎物的牙齿、蹄爪、羽毛或尾巴装饰在自己的衣物上,以显示其英勇无敌或地位崇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衣服的质料、颜色、式样及附属装饰越来越与整个社会心态和个性心理相呼应,服饰本身作为一种信息符号,能够传达时代风尚、文化特色,以及个人的文化教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与社会角色方面的信息。衣服被视为人的“第二皮肤”,它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尤其是女性的个性和心理状态。美国服装学家布兰奇・佩尼在《世界服装史》中写道:“将一种鲜花戴在头上,或者以酸梅果汁把双唇染上红色的第一位姑娘,必定有她自己的审美观点……女性服装的质料、色彩、缝制以及与服装相匹配的佩饰能够加强女性自身身份及在特定场合的自信心、风度、竞争力量。”

二、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意蕴

1、适中、和谐的“情理美”

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婉约与中国人和平、知足、中庸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儒家“中庸”之“中”、华夏“中国”之“中”,皆强调“不过分而和谐”,这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有明显体现。中国传统民族服装既不像西服那般可精确勾勒人体,又不同于古希腊、古罗马那样用一块布随意地披挂或缠裹于身上,而是采取“半适体”的样式,即倡导一种包藏又不局限人体的若即若离的“含蓄美”。究其原因,“平和性情”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德为中华民族的先辈所推崇,所谓“人生但须果腹耳,此外尽属奢靡”,追求幸福的真谛是“精神快乐休闲,胜于物质进步”。这反映在服饰文化中就是讲究随意、闲适、和谐,没有过分的突出、夸张和刻意的造型,于恬淡之中给人一种含蓄、平和而神秘的美感。中国裁缝在设计和制作传统服装的过程中,凭借直觉与经验,于“适体”中呈现的是一种含蓄的“情理美”,而非西方那种以数理为基础的精确到毫米的“理性美”。

2、追求意境的“含蓄美”

“含蓄”属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美的范畴,这一手法通常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寓于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之中,以达到启发联想、耐人回味的艺术效果,彰显“情中有景,景外合情”的艺术境界。这类似于中国画中的写意手法,即不附着于对事物的客观再现,而强调欣赏某种朦胧的含蓄美,在虚实关系上偏重于对“虚”的张扬。引入到服饰文化的艺术创作中,就是设计者特别注重“不着迹象、超逸灵动”之美,不刻意追求数字上的精确性或纯形式的客观美感,而是崇尚用无穷的意象美含蓄地表现情感。如用宽衣大袍、中规中矩的样式,或写实与变体相结合的动物、几何纹样、花草枝、藤蔓纹等具有抽象和寓意的服饰图案,来传达一种与政治或伦理的关联意向。

汉初之“袍”被作为礼服,一般多为大袖,袖口部分收紧缩小,紧窄部分为“祛”,袖身宽大部分为“袂”,所谓“张袂成荫”就是形象化的描述;而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其画像人物皆穿着宽敞的衣衫,衫领敞开,袒露胸怀,或赤足,或散发,无羁放荡,张扬着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的人生品性,给世人以高山流水般随性自然的审美意境。

中国传统的女性服装旗袍,是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时尚设计完美结合的典范,它造型完美、结构适体、内外和谐,是

兼收并蓄了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性的标准服装,是中华服饰文化的现代代表,在女装舞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旗袍的设计表面上不温不火,实质上内涵丰富、意蕴幽远,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通。光滑的质感和简洁的造型表现出流畅明快的线条与和谐一体的气韵,展示出东方女子温柔、典雅之美。这种气韵不仅展于外表,而且沉于内心。穿上旗袍,既能衬托出东方女性优美的身段,又能显示出其幽雅的心境和悠闲的生活节奏,充分展示出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美”,呈现出一种宛若自然生命律动的朦胧佳境。

三、中国服饰文化的传承拓展

1、继承:拓展传统服饰文化的基础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纵观华夏服饰文明的发展史可知,“谐调”、“统一”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真谛。自中国服饰文化诞生伊始,就遵循着理物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相结合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群的和谐统一,而情景交融、意象统一更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审美品质。比如,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本元素,“标示突出文化”同主要应用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等级尊卑、行业职别、年龄性别的标示和意念表达上,从原始部落首领与狩猎功臣的服饰标示到封建帝王的官服标示,从文官武官的服饰标示到现代军装、职业装、晚礼服的服饰标示等,均彰显着其“标示突出文化”的审美底蕴。当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承载着传统儒家中庸观,受政治因素的影响颇深;而20世纪中期的“绿色”服装覆盖全国,“军干装”及其灰色基调也使中国服饰呈现简单划一的窘况。然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占数千年发展主流的是“谐调”、“统一”的服饰文化,诸如以原色表现为主的大气而豪放的色彩文化,以追求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圆满统一并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社会、人群协调一致的完美原则,以民俗吉祥意象为特征的表现形式等,现代中国的服饰文化都应予以传承拓展。

2、创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

在当代中国,传统服饰与时尚设计的审美融通对提高服装的文化附加值、满足时尚消费需求、缔造民族特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都具有特殊意义。全球化时代的服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服装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中都很注重对本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借用,以张扬本国服饰文化和民族特色。目前,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整体上还存在着设计理念落后、创意不够、没能把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之中等问题;加之国外品牌纷纷涌入,国内又缺乏能与之抗衡的品牌,使中国的服装设计在国内、国际竞争中均处于不利地位,严重影响了中国服装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在借鉴传统文化符号的基础上,将传统与时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之从表面符号的简单借用提升到对服饰文化内涵的审美体认与表现,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发展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和谐融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文化。

实现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时尚设计的完美融通,实质就是一种在继承传统服饰文化基础上的创新。这种创新首先须领会传统文化,否则创新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设计师要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把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神理念,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各种时尚理念、理论资源加以整合,把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创造性地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丰富其文化意蕴,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防止对传统元素符号化、表面化的简单组合或图解式、猎奇式的样品展览。好的服装设计创意是设计师在把握了传统服饰文化理念之后,结合时尚理念和设计原则,对传统文化积累、消化并感悟的一种自然情感表述,而不是现买现卖、照猫画虎。河南丙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中展示的服装就非常具有文化价值。拜祖服装系列大多采用的是中性的流行色系列,颜色迥异,面料粗朴,以金色缎带镶边;纽扣的设计则采用盘扣样式,其金属材质与服装面料及服装的金边质地形成细腻的对比;袖口翻边采用缎织纹路面料,既有古朴特点又有现代的工艺形式。整个设计将传统元素与时尚设计完美结合,加之祭祖大典本身的特殊意义,可谓形式与内容完全融合在一起,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范文第3篇

领悟饮食文化,扬起健康之帆

二,活动背景

在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中,饮食作为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自然也有着源远流长的魅力,民以食为天.在倡导健康,环保,节约的今天,如何让健康,营养食品进入我们的生活 如何让健康食品,垃圾食品找到自己的家

三,活动宗旨

引导健康饮食,增强身体素质,弘扬中华美食文化,以"丰富饮食文化生活,科学引导健康饮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服务理念,树立正确饮食观,把健康饮食的科学知识弘扬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健康,安全内在含义,将健康饮食与人们生活紧密结合.积极服务社会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饮食氛围,提高广大学生的健康饮食知识水平,使中华美食文化在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发扬光大.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

活动时间:初赛xx.5.09 复赛xx.5.16 决赛xx.5.23

活动地点:教学区,西苑餐厅四楼,知音广场

五,大赛组织结构

1,主办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校团委

2,策划承办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

3,协办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

中华美食营养与安全协会,食品营养安全宣讲团

六,赛事设置

初赛(淘汰赛):美食寻客——各地特色美食文化及烹饪技巧相关的知识竞赛

复赛(晋级赛):食客相伴——冷拼技术大赛

决赛:"温情煮意,非常来客"烹饪大赛

七,大赛流程简介

组织报名,各学院填写,上交报名表,每学院上交4份报名表,即三组参赛队员,每队3人.报名表填收齐后,送到食品学院团总支(化学楼211);

组织选手进行培训并发放学习材料;

进行初赛即淘汰赛(取前20组);

通知晋级参赛选手进行复赛准备;

召开复赛前选手会议;

复赛——冷拼大赛,进行20进12的晋级比赛;

通知晋级参赛队伍准备进行决赛;

召开决赛前选手会议;

决赛定胜负;

公布名次.

八,奖项设置

一等奖:1组,颁发证书及奖品

二等奖:2组,颁发证书及奖品

三等奖:3组,颁发证书及奖品

优胜奖:6组,颁发证书及奖品

九,活动预算

1,淘汰赛环节100元

2,冷拼大赛费用200

3,烹饪大赛环节费用510

其他费用:胶水,胶带,绳,矿泉水,工作证等物品 180元左右

共计:1000元

十,注意事项

1,参加活动的同学必须配合承办单位维持好现场秩序;

2,选手有问题直接与赛场工作人员联系;

3,选手要提前到场进行准备;

4,原料及配料杜绝浪费,节约材料,保持赛场卫生;

5,啦啦队要注意赛场秩序,不得进入赛区活动.

十一,负责人联系方式

总负责:陶文靖 15954859227

秦云娇 15154252235 滕升哲 15064829521 张雯13656428587

蔡海冰15275242610

(比赛相关问题咨询其他几位负责人)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

xx年4月22日

附ⅰ

"美食美客"——美食文化知识竞赛

一,活动主题

领悟饮食文化,扬起健康之帆

二,活动宗旨

引导健康饮食,增强身体素质,弘扬中华美食文化,以"丰富饮食文化生活,科学引导健康饮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服务理念,树立正确饮食观,把健康饮食的科学知识弘扬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健康,安全内在含义,将健康饮食与人们生活紧密结合.积极服务社会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饮食氛围,从而提高广大学生的健康饮食知识水平,使中华美食文化在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发扬光大.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1,活动时间:5月9日

2,活动地点:教学区教室

四,大赛组织结构

1,主办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校团委

2,承办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

3,协办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

中华美食营养与安全协会,食品营养安全宣讲团

五,比赛内容

世界各地特色美食文化及烹饪技巧相关的知识竞赛,此环节满分100分,根据团队总分来决定哪些团队晋级;主要包括:

中国菜系美食的发展史

西餐就餐礼仪

国酒,洋酒的相关知识

烹饪技术知识

食物相声相克

六,比赛流程

组织报名,将活动方案发放到各学院,定时收取报名表(团队报名),以便统计信息;

召开选手会议,发放准考证,比赛复习资料,并对参赛选手进行培训,通知初赛的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

比赛当天选手要按时到达考场,根据准考证安次序坐好;

比赛时间为60分钟,可提前15分钟交卷;

阅卷组试卷批阅,统计成绩并进行排名;

6,通知前20名的参赛队伍进入下一轮晋级赛.

七,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

(1)佩戴学生准考证,进入赛场后服从监视人员的指挥,不得作弊,不得交头接耳;

(3)迟到15分钟者作为弃权处理;

(4)比赛中有问题举手示意;

(5)评分按照团队选手的总分来计,前20名的团队进入下一轮比赛.

八,活动预算

卷子复印预计150---200份,费用20元左右;

条幅:50元

工作证:30元

共计:100元

九,注意事项

选手要认真学习材料,材料到下载,密码:meishixx;

选手要保持考场秩序,严禁作弊;

选手要携带准考证,学生一卡通,无证者不得入内;

提前5分钟入场就座;

选手可提前15分钟交卷.

十,负责人联系方式

总负责:陶文靖 15954859227

秦云娇 15154252235 滕升哲 15064829521

张雯13656428587 蔡海冰15275242610

(比赛相关问题咨询其他几位负责人)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

xx年4月22日

附ⅱ

"美食美客"文化才艺大比拼——冷拼技术大赛

活动主题

领悟饮食文化,扬起健康之帆

二,活动宗旨

高广大同学对饮食文化的热爱及考察参赛选手的动手能力,增强比赛的视觉效应,激发广大同学的参与热情;提高同学们团队合作意识,并弘扬我国的饮食文化.让的生活更精彩,关心生活,热爱生活!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1,活动时间:5月16日

2,活动地点:西苑餐厅四楼

四,大赛组织结构

1,主办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校团委

2,承办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

3,协办单位:协办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

中华美食营养与安全协会,食品营养安全宣讲团

五,比赛内容

指定拼盘——果蔬拼盘制作(25分钟),此环节满分40分

参赛队伍根据主题设计一款水果拼盘,要用上我们给予的指定食品,本单位提供参赛者要求的基本材料(费用不多于8元),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内完成水果拼盘,此外,选手还要为其自己的作品取相应的名字.

自选拼盘制作(25分钟),此环节满分40分

材料自选,可以形式多样,像西餐拼盘,面食拼盘等均可;主题自定,内容健康向上,注意宗教禁忌,命名应与主题相吻合,不应该与其他获奖大赛的名称相雷同;材料自备.

才艺展示阶段(6分钟)

参赛队伍要根据自己设计主题来介绍自己的作品,配上才艺展示,此环节满分10分.

六,比赛活动流程:

1,活动阶段

检录:选手持比赛通知单,并带齐自备物料到赛区检录处报到,领取参赛证,并以组长抽签办法确定本队的操作(服务)台(灶位),然后持参赛证进入赛场.

比赛开场:舞蹈开场,主持人介绍嘉宾,宣读比赛规则,及奖项设置等问题,介绍各组情况.

(3)本协会提供参赛者要求的材料(费用不多于8元),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内完成水果拼盘自选拼盘,选手还要为其自己的作品取相应的名字,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结果评比

由指导老师和各赞助商组成评委团进行评比,经过商量决定后现场亮分,嘉宾品尝,评分并点评(统计分数).

七,评分标准

1,作品评分标准

设计创意: 10分 色泽美观: 10分 健康营养: 10分

制作速度: 5分 拼盘名: 5分

(每个作品40分,共计80分)

2,才艺展示及啦啦队的热烈程度10分

3,操作过程细节10分

(1)操作规范有序,流程合理.原料使用合理,废弃物处理妥当,没有浪费现象,2分;

(2)操作技法娴熟,成型快捷利索,成熟方法正确,2分;

(3)原料保存安全卫生,炊具,餐具,用具,器皿清洁卫生,2分;

(4)操作现场干净,整洁,有序,个人卫生符合要求并能注意安全和节能降耗,2分;

(5)遵守赛场纪律和规定,按时按量独立完成作品制作,2分.

八,活动预算

一次性手套10元

宣传材料等30元

指定水果等菜品50元

其他装饰材料20元

其他费用30元

条幅60元

共计200元

九,注意事项

1,比赛时,选手要保持会场秩序,保持会场卫生清洁;

2,选手依据编号入场;

3,原料及配料应杜绝浪费,节约材料;

4,选手有问题直接与赛场工作人员联系;

5,选手要提前到场进行准备;

6,承办方为选手准备简单蔬菜如:西红柿,黄瓜,紫甘蓝等,以及工具(刀子,盘子,手套等),其他自备.

十,负责人联系方式

总负责:陶文靖 15954859227

秦云娇 15154252235 滕升哲 15064829521

张雯13656428587 蔡海冰15275242610

(比赛相关问题咨询其他几位负责人)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

xx年4月22日

附ⅲ

"温情煮意,非常来客"烹饪大赛

活动主题

领悟饮食文化,扬起健康之帆

活动宗旨

1,培养同学们的饮食情趣,突出"烹饪文化"内涵;

2,使健康饮食,特色饮食深入人心;

3,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烹饪技能;

4,提高同学们团队合作意识,并弘扬我国的饮食文化.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1,活动时间:5月23日

2,活动地点:知音广场

四,大赛组织结构

1,主办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校团委

2,承办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

3,协办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

中华美食营养与安全协会,食品营养安全宣讲团

五,竞赛内容

本阶段比赛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风味小吃制作,再接再厉——刀工比拼,"非常来客"烹饪大赛.

风味小吃制作

本环节要求选手在20分钟内制作出一款特色风味小吃.以凉拌菜,水果沙拉等简单小吃为主.本环节满分25分;时间有剩余可继续制作其他小吃,每到辅菜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4分,最多加到10分.

再接再厉——刀工比拼

每组派三名选手参加,在3分钟内,三名选手依次将土豆切丝,实行接力赛形式,每人一分钟,由现场裁判计时,由评委评选出切丝又细又均匀的选手给与小组加分.本环节满分15分.

3,"温情煮意,非常来客"烹饪大赛

本还节参赛队伍要根据"非常来客"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等要求来制作面食,如:水饺,蒸包,混沌等;并为自己的面食起好名字,要符合比赛主题,比赛时间为30分钟,本环节满分40分.

六,比赛活动流程:

1,检录:选手持比赛通知单,并带齐自备物料到赛区检录处报到,领取参赛证,并以组长抽签办法确定本队的操作(服务)台(灶位),然后持参赛证进入赛场;

2,舞蹈开场,主持人介绍嘉宾,宣读比赛规则,及奖项设置等问题,介绍各组情况;

3,制作风味小吃;

4,评委品尝并点评;

5,再接再厉——刀工比拼;

6,评委点评;

7,非常来客烹饪大赛;

8,每队派出一名代表介绍作品;

9,评委品尝,评分并点评;

10,领导讲话

11,宣布比赛结束;

七,评分标准

1,风味小吃制作环节

评分标准:色,香,味,意,养每项5分,满分25分.

2,再接再厉——刀工比拼

评分标准:速度,粗细均匀,数量各5分,满分15分.

3,"温情煮意,非常来客"烹饪大赛

评分标准:造型美观大小一 ,10分;致折纹清晰,疏密一致,10分;收口技巧,10分;数量,10分;满分40分.

4,才艺展示阶段(6分钟)

参赛队伍要根据自己设计主题来介绍自己的作品,配上才艺展示,此环节满分10分.各队上台轮流介绍自己:队名:xxxxxx,队口号是:xxxx家的队歌是:xxxxx,队的造型:xxxxx,我家的招牌菜是xxx等.

操作过程细节

(1)操作规范有序,流程合理.原料使用合理,废弃物处理妥当,没有浪费现象,2分;

(2)操作技法娴熟,成型快捷利索,成熟方法正确,2分;

(3)原料保存安全卫生,炊具,餐具,用具,器皿清洁卫生,2分;

(4)操作现场干净,整洁,有序,个人卫生符合要求并能注意安全和节能降耗,2分;

(5)遵守赛场纪律和规定,按时按量独立完成作品制作,2分.

本还节满分10分

八,活动预算

1,一次性手套10元,围裙30元;

2,喷绘100元

3,宣传海报20元

4,面粉,葱,姜,蒜,油,盐,酱油等材料其他装饰材料300元

其他费用50元 共计:510元

九,注意事项

1,参加活动的同学必须配合承办单位维持好现场秩序;

2,原料及配料杜绝浪费,节约材料,保持赛场卫生;

3,啦啦队要注意赛场秩序,不得进入赛区活动.

4,承办方为选手提供面粉,葱,姜,蒜,油,盐,酱油等材料,以及手套,盘子,碗,刀具,锅等工具,其他材料自备.

十,负责人联系方式

秦云娇 15154252235 滕升哲 15064829521

张雯13656428587 蔡海冰15275242610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

xx年4月22日

附ⅳ

活动应急预案

为维护参赛选手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以及圆满举办本次活动,有效地处理突发安全事故,特制订《大赛活动应急预案》.

一,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陶文靖

副组长:秦云娇,腾升哲

成 员:蔡海冰,张雯

二,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1,成立专门队伍来维持赛场秩序,防止出现乱场现象;

2,提前联系动力中心工作人员帮助我们整理线路;

3,组织专门人员,负责突发事件时,及时疏散人群;

4,灭火器准备,以防意外;

5,成立:应急医疗小组,并准备充足的创可贴.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

xx年4月22日

"美食美客"文化才艺大比拼----比赛报名表

学院系班级

(注明校区)

队伍名称

队员(注明队长)

负责人联系方式

手机: 宿舍住址和电话:

qq: 邮箱:

作品简介

(要求有文字说明,可作简单绘图)

主要材料

所需工具

备注

备注:

上交报名表的方式:参赛者直接把打印版交给各个学院负责人,负责人收齐后统一上交到食品学院团总支办公室.同学们可以登录到邮箱: ,密码:123456,下载报名表,报名表复印有效.

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菜;菜名;利与弊;翻译方法

1、引言

举目世界,中国可谓是一个美食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日益强盛。我国对外的窗口愈加扩大了,不少西方人士都纷纷竞相来华。无论是贸易往来,还是文化传播,品尝中国美食都是来华人士的目的之一。由此中国菜名的英译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中国菜名的英译有很多版本,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当然其中也不乏有译得十分精妙的。本文将透过对中国菜的英译现状,对中国菜英译进行剖析,评论其优劣所在,并从中寻找中国菜英译的一些策略和规律。

2、中国菜英译的背景和现状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国美食遍布大江南北。在遥远的古代,虽然各个朝代也实行“对外开放”,但那仅仅是一部分开放。总体来说,还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状态。由此形成了一个根生蒂固的文化圈。从近现代至今,对外开放才逐渐扩大趋于达到一个顶峰。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了菜系: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且也各自有了新的生机。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跟上新时代的节拍,中国菜名被纳入了翻译的行列。

而接受挑战之初,难免慌忙“迎战”。中国菜的英译菜谱被摆在餐馆中时,有很多地方让人看了大惑不解,比如,有的英译菜名让人忍俊不禁。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这其中有的因为翻译者眼光不够长远,有的因为对中西文化的差异理解不够深,还有的纯属知识面太窄,从而闹出不少笑话。

3、中国菜名的英译方法概念及实例解读评论

鉴于中国菜英译需规范的必要性,下面就一一举例分析翻译得比较成功的例子和一些不是很适当的翻译。下面共分五小节来对中国菜名进行分析,在分析之前会分别对一些概念进行阐释。

3.1.1 直译

直译,即偏重于照顾原文字句的翻译(《现代汉语词典》1999:1615),“能保留原文的情调与风格”(矛盾语)。

下面就拿中国菜的英译作为例子分析,如“酸辣汤”被译为“hot and sour soup”。中英文一对比,不难发现此时的“酸辣汤”等于“又酸又辣的汤”,这样一看让人一目了然。一看便知这道菜的内容,这样的翻译就叫直译。直译在中国菜名中的英译是一种常用的手法。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翻译者翻译得太过随意而失内涵。有些翻译者虽知道某道菜该直译,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如“叫花鸡”的翻译,有人将其翻译成“beggars chicken”。于是有了“叫花鸡”=“beggars chicken”就成了“叫花子的鸡”。这乍一看,倒是符合了中文的组词方法,但仔细一推敲,这样的菜名拿到外国食客的手中,他们一看就吓跑了,哪还有什么食欲可言。而明智的翻译者将其翻译成“mud-baked chicken”,这一看就知道该道菜是用土烘焙的方法焙出来的。这样,外国食客一瞧不但一目了然,而且由于此做法少见,由此还能勾起他们的食欲。

在直译和意译的选择上应遵循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意译作为直译的补充。(田传茂:《汉英翻译策略》)

所以,像以上这种情况就不宜采用直译的手法了,而应该采用意译。

3.1.2 意译

意译,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区别于“直译”)。通常在翻译句子或词组时使用较多,主要在原语与译语体现巨大差异的情况下使用。(百度百科)

纵观中国菜的英译中有不少采用了意译的手法。如“百花凤翼”是这样翻译的“stuffed chicken wings with shrimp paste”。这道菜的中文名“百花凤翼”很有意思,极具中国特色,其中洋溢着浓烈的诗意气息。“凤”在中国是一种较为吉祥的象征,所以,在中国很多文化中都屡屡可见“凤文化”。中国人俗称“鸡爪”为“凤爪”,所以国人看来,“凤翼”很容易懂。但在翻译成英文时,就必须明了其真正的内容,即“鸡翅”,所以应将“凤翼”翻译成“chicken wings”。而该道菜中还有两个字“百花”,这里的“百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百种花,而是指该菜装盘后,白色的鸡翅均匀地分散在多彩的虾酱四周,一眼望去就像百花盛开一样美丽。〖BP(〗所以将“百花凤翼”翻译成“stuffed chicken wings with shrimp paste”,既有义又有形,可以说是达到了形和义的完美结合,这在意译中是比较难得的翻译典范。〖BP)〗

3.1.3 音译

音译,指用发音近似的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百度百科)

菜名“豆腐”翻译为“Tofu”,这运用了完全音译法。现在“Tofu”这个词已被约定俗成地汇编进了各类英汉字典。但早在通商口岸还未被开放之前,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大多数时候人们只好采用音译的方式将中文音译出。这样音译出来有一个好处就是,外国人来华到中国餐馆点餐,当他说出要一份“Toufu”时,服务员可以很迅速的了解到他们的需求。

3.1.4减词法

减词法,即翻译时在词的数量上比原语有所减少。来看一个例子,中国菜中有一道菜叫“八宝鸡”,而翻译过来成了“rice stuffed chicken”。很明显,当我们把译语再翻译成中文时,变成了“装满米饭的鸡”。即“八宝鸡”=“装满米饭的鸡”。显然,译者是采用了减词法。众所周知,中国有一种食品叫“八宝粥”,而“八宝”不单指大米,还包括其他数种食材。所以,这里把“八宝鸡”翻译成“rice stuffed chicken”是采用了减词法,省掉了一长串食材。这样翻译的妙处在于化繁为简,避免了冗长累赘,显得简洁大方。

3.1.5增词法

增词法就是在翻译时按意义上(或修辞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的一种翻译方法。(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2009)

下面来看一组中国菜名的翻译。“栗子鸡”的译语是“stewed chicken with chestnuts and green pepper ”,从中可以看出将原语‘“栗子鸡”翻译过来时,首先,此的数量上增加了,原语有两个名词,而译语有三个名词;再从语法上看,还多了两个衔接词“with”和“and”。所以,这就是典型的增词法。这种方法好就好在,一方面它将两种毫不相关的食材有机地“搅拌”在了一起;另一方面又使原语的内容更加丰富。这样的翻译还有很多,比如,“蛋花汤”的翻译是“egg and vegetable soup”,说明该汤不仅有蛋还加了蔬菜作为配料,蛋花是白中夹着黄,而蔬菜大多是绿色或红色的,稍加想象,可想而知该道菜的“鲜”与“美”无处不在。

4、总结

中华美食绵延数千年,中国菜的精髓的传承,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而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此,本文剖析了中国菜的英译的现状,评论了各种优劣,还一一举例分析了一些个人认为比好的翻译方法,仅供读者参考。(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翻译与跨文化交流[M]:嬗变与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田传茂、杨先明.汉英翻译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失语现象 跨文化交际 影响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046-01

“失语症”――这一原本是医学术语所表达的一种病状,近年来被语言学学者应用于语言学研究中,尤其是中西方语言交流中,提出了“文化失语”这一概念,即指中国人与讲外语国家的人在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表达母语原意及母语文化困难的现象,尤其是背景文化表述困难,从而影响了沟通交流的融洽性,更严重者失去了相互对话的语言功能。国内学者认为这就是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文化失语现象的产生严重影响了跨文化交际,阻碍了语言交流,限制了异域间的文化传播, 本文将简要列举一些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失语现象,并加以分析。

一、文化中的失语现象

语言的沟通离不开翻译,文化中的失语现象往往体现在中西方语言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而出现对应空白的尴尬现象。尤其是当今世界全球化大潮的到来,我国在逐步打开国门,而由于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中文传统词汇都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在用英语表达的时候就出现了困难,例如中西方很多风俗的不同造成了文化冲突和差异。以“哭”为例,中人在举办民俗婚礼的过程中,新娘子应该在嫁人离开家的时候哭,这样才不枉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新娘的眼泪也是给娘家留下的能够发家致富的“金豆子”,而在西方人眼中,举办婚礼是好事,为何要哭?况且新娘子哭和其父母能够发家致富有什么联系?如果只是字面上翻译“哭”,恐怕难以达到沟通中西方文化内涵的目的。另外,国内还有其他地方婚俗有别于西方婚礼,近年来也有不少新闻报道过一些地方婚礼现场的趣事,对应着西方文化的空白,这些国内的传统民俗以及表述正在面临着失语现象。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国国内的婚礼场面渐渐西式化,而许多传统的东方文化也渐渐被西方文化所取代。当前的中西方文化大融合也许会导致若干年后中华许多传统文化的缺失和消亡,文化失语现象也成为其诱因之一。

文化失语现象不仅存在于翻译界,也存在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进行语言沟通时的交流环境中,例如,很多专业知识水平很高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应对国际友人询问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经常苦于找不到相当的英语词汇来表达对应的汉语词汇,从而难以表达出其心中所想。这便导致了在日常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文化失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例如,中华美食文化的丰富多彩使人很难完全掌握所有菜系美食的完美说法,即使每一种菜名都可能会有不同的英语翻译方法,所以在交际沟通过程中,这种失语现象很容易使听者不知所云。故而为了避开这种文化失语现象,很多旅居国外的留学生便不去触及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这类词汇语言,而以西方社会常见常用的词汇来进行沟通交流,使文化失语这一现象一直存在,只是尽力避免,却难以得到彻底的解决。

二、文化失语现象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就是指不同文化领域之间以语言为媒介工具进行的交际和沟通,目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达到很好的协调沟通效果。之所以叫做跨文化交际,就是指一定要含有不同文化背景知识在内的交际与沟通,而不是单纯地进行语言交流,语言只是一种承载文化的交流工具和手段而已。所以文化失语现象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当今出现的文化失语现象不仅造成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沟通低效、言语障碍和困难,特别是在国外的留学生很难介绍国内的国情,甚至是我国的地理历史都难以用外语表述清楚,这本身就不利于国际上的跨文化交际沟通,而且这一现象同时也在释放一种危险信号――本土文化的逐渐淡化甚至消亡。

由于国内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国外的地理历史文化知识,忽略对于国内文化传统知识的外语化学习,使得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国内知识分子在对国内传统文化知识的外语表述上有意地进行避讳,这一行为进一步导致了文化失语现象的频频发生,甚至已经影响了国内本土文化的传承。

三、结语

文化失语现象体现在中西方语言沟通交流上,也体现在中西方的文化交际上,其产生的影响深远,摒除文化失语现象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也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增强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为中西方文化的真正融合作出努力,从而达到真正目的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