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核污染对社会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环境;影响
引言: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给社会生活带去了便利,但同时也给环境带去了不利影响,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有义务去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平衡。一方面,科学技术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改善了交通、通信等等的方式,促进了整个社会向着高科技化方向发展;另外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兴起也让社会环境受到了影响,导致了部分地区出现生态不平衡,动植物濒临灭绝的现象,这些现象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出现,因此,这就需要人类合理的利用科学技术,同时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整个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此来起到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活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新的发展时期,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和创造的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已经成为了经济的驱动力,各个国家也在不断的推进科技创新,以科学技术来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进步。在我国也是如此,难以离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我国在大力支持发展科学技术,并且也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以此来推动我国经济的进步。在现代社会中,社会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科技已经永存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人类也需要利用科技来生存和发展。所以,科学技术作为整个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对于经济、政治、人文、环境等等都有着一定的有利影响。
2、科技发展改善人类生态环境
科学技术不仅仅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合理的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对于整个社会都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我国合理的利用科学技术对一些稀缺资源进行开发,增加了我国的可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多样化,满足我国经济对于资源的利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影响,而科学技术就利用较好的科技去改善生态环境,例如在空气污染方面,相关的部门就利用科学技术去改善环境中二氧化碳和尘埃含量;在工业污染较重的地区,也利用科学技术去改善环境和污水等等方面,让人类生活在干净的地球环境中。气候的变化、资源的稀缺浪费等等问题的出现都有利用科学技术去进行改善,利用科学技术可以让人类减少对大自然的索取,从科技方面去探索新的资源,改善整个社会的需求所向,实现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
二、科学技术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对于任何事物的兴起和发展都对整个社会起着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对于科学技术也是如此,科学技术的利用虽然给社会经济和环境带去了有利的影响,但是同时也给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带去了不利影响。人类过分的利用科学技术去开采地球环境,导致了生态失衡,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人类自身,在使用科学技术的时候,的确有给人类带去了好处,但是大多数人都只是看到了好的一面,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开发给社会带去的破坏远远比人类想象的要多得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使用,科学技术带给整个社会的危害将会大于好处,科学技术所产生的破坏性也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越来越明显。
例如,在农业上使用科学技术,在短时间内的确增加了农产量,让整个社会的人类得以生存,但是从长期上来看,对农产品所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农业科技会让水质、土壤受到影响,而且过于使用农药去杀害害虫的时候也让益虫的生产受到了危害。随着对社会的征服力度增强,对于自身生命的追求欲望也更加强烈,因此,许多的医学院开始利用科学技术研制医药品,以此来保证人类的生命健康,而过于的采用这些技术最终导致了人口加剧增加,人口的增加只会导致人类对社会的需求也将增加,最终就会去对环境采取更加强烈的开采和索取,影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在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的展现出来,全球变暖、动植物灭绝、核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等这些都是与人类过分的使用科学技术有关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需要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整个社会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如果人类过分的使用科学技术只会导致环境遭受破坏,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地球环境与人类是一个整体,人类需要利用科学技术去改善环境问题,而不是利用科学技术去制造更得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何秋洁.科学技术对环境影响的必然性及对策思考[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3)
[2]王振军.关于科学技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解决方法[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3)
关键词:核辐射;危害;防护
引言: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事故。地震引发核电站核反应堆爆炸,造成了核泄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恐慌。因此有关核辐射的讨论成为热门话题。那么我们生活的核辐射到底有哪些,核辐射的污染有哪些危害,如何对核辐射进行防护,成为了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本文将采用浅显易懂的办法,解答核辐射的基本类型,让人们对核辐射有基本的了解,提出一些防护措施,保障人们免受辐射的危害。
一、核辐射概述
核辐射也称放射性,是以波、粒子或光子能量束形式(主要为α、β和γ三种辐射形式)传播的一种能量。辐射的剂量以毫西弗或微西弗来表示。核辐射并不仅仅存在特定的矿石和材料中,它是无处不在的。实际上,人类的生活没有一刻离开过放射性,这些放射性是天然放射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宇宙射线; 2、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性; 3、人体内部的放射性。人类的很多活动都离不开放射性。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致病、致死。剂量越大,危害越大。所以辐射安全其实不是要讨论一件东西有没有放射性,而是要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偏高或高的放射性,并足以对人造成伤害。
核辐射按其来源分类,分为:天然辐照源和人工辐射源。天然辐照源主要来自于:1、地球上的天然放射源;2、宇宙间高能粒子构成的宇宙线,以及在这些粒子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中的氧、氮原子核碰撞产生的次级宇宙线。人工辐射源包括:1、核爆炸的沉降物;2、核工业过程的排放物;3、医疗照射的射线;4、其他方面的污染源,如某些用于控制、分析、测试的设备使用了放射性物质,对职业人员会产生辐射危害。某些生活消费品中使用了放射性物质,如夜光表、彩色电视机等;某些建筑材料如含铀、镭量高的花岗岩和钢渣砖等,它们的使用也会增加室内的辐照强度。
二、核辐射污染的危害
核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进入体内后影响细胞染色体DNA(打断DNA链,或者改变DNA分子的结构,使DNA发生变异),从而导致DNA所合成的蛋白质不具有原应具有功能,进而对人体造成损害;同时DNA的变异可以是长期的,所以也会影响生殖细胞,结果使后代也产生相应的症状。
一般来讲,公众在排除X光胸透、CT检查、胃部X射线检查等医学治疗外,可以接受辐射的限量为1000微西弗/年。人体受到过量核辐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各个年龄层人群受核辐射影响排序:1、胎儿:细胞分裂最快,辐射影响最明显;2、儿童:受辐射较大的儿童若干年后得甲状腺癌的概率要比普通儿童高出3-5倍;3、青壮年:甲状腺功能正常,代谢活跃;4、老人:甲状腺功能相对青壮年不活跃,代谢较迟缓。因此孕妇和儿童尤其注意避免受到核辐射污染。
三、核辐射的基本防护原理
辐射对人体的照射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外照射是指体外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外照射的防护方法有控制受照射的时间、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和采用屏蔽三种方法。内照射是指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控制内照射的基本原则是防止或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
(一)α射线的防护
α粒子流形成的射线称为α射线。α粒子穿透力较小,在空气中易被吸收,外照射对人的伤害不大,但其电离能力强,进入人体后会因内照射造成较大的伤害。因此,对于α射线主要是避免内照射,防止其进入体内。其防护方法主要是:
(1)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2)防止伤口被污染。
(二)β射线的防护
β射线是带负电的电子流,穿透能力较强,可用一般的金属进行屏蔽。β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因此其防护较为复杂;
(1)避免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以防皮肤表面的污染和辐射危害;
(2)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3)防止伤口被污染;
(4)必要时应采用屏蔽措施。
(三)γ射线的防护
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穿透能力极强,可以造成外照射,对人的危害最大。其防护的方法主要有:
(1)尽可能减少受照射的时间;
(2)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
(3)采取屏蔽措施。常用具有足够厚度铝、铁、钢、混凝土等屏蔽材料屏蔽γ射线。
四、人们身边的辐射污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辐射污染,这些放射性污染将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潜移默化的危害。目前我们身边的辐射污染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家居装饰材料的放射性污染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提高,许多家居用品都是采用大理石等材料,以方便人们的生活。殊不知有一些天然大理石是具有放射性污染的,如果长期使用,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严重的将会遗传给下一代。
2、饮用水的放射性污染
随着工业的发展,很多水源都是经过工业区,水中便带有了放射性元素,造成了水污染,附近的居民以此水为日常饮用水,时间长了,就会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毒害。因此我们日常饮用水要注意对它进行检验,饮用水需要国家检疫部门的认定,方可饮用。
3、燃煤的放射性污染
在我国北方,大部分都是采用燃煤取暖,在城市里,会集中供暖,但是农村家庭就需要自己燃煤取暖。在燃煤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少的放射性物质,随着燃煤次数的增加,就会积少成多,对人体造成损害。
4、金银首饰中存在放射性污染
纯金首饰中不存在放射性元素,但是很多合金里,在首饰的制作过程中,会加入一些铬、镍等稀有金属作为装饰,这些稀有金属里经常伴有放射性物质,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除了纯金的首饰,其他混合金银的首饰不要经常佩戴,以免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五、对于突发性核事件的防护策略
对于突发性核事件的产生,公众不要恐慌,要听取政府的有关建议,不要盲目作出疯狂的举动,以免造成社会的混乱。除了要听取官方的意见外,自身也需要了解一些防护措施。
1.对于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关闭门窗、禁止通风,以免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进入房间内。要呆在家里,尽量减少出门。
2.如果一定要外出,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包括带帽子、手套、眼镜、口罩、靴子、最好有准备一套防护服,以免身体遭受放射性物质的袭击。
3.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要调节饮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同时按照政府的相关指令,服用碘,遵照医生嘱咐,不可乱吃药。
4.随时了解最新信息,时时观看新闻联播,关注最新报道,勿听信谣言。
5.如果身处在辐射严重地区,需要听从政府的相关安排,去安全的地区,不要接触受到污染的物体,以免对自身造成损害。
结语:核辐射之所以让人们恐慌,主要是其危害巨大,严重的将会影响人类的后代,因此必须加以重视。我们在面对核辐射时,一定不要恐慌,要有秩序的保护自己,听从政府指挥,争取将危害降到最低。本文通过对核辐射的简要概述,了解了核辐射的概念以及核辐射的类型,使人们对核辐射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阐释了核辐射的危害,提出了基本的防护原理。我们不仅要提防核辐射,还是关注我们身边的放射性物质,减少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损害。最后提出了核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我们所要做的基本防护措施,将核污染对人体的损害降到最低,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融合 环保教育
我们物理课教师不仅要传授物理学知识,更有责任在教学巾使学生懂得且增强环保意识,使这种意识变为保护地球的行动。那么,日常物理教学中应该怎样进行环保教育呢?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教师以身作则践行环保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注意好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不抽烟,不随地吐痰,将粉笔头放在一个专用的盒子里,而不是随意乱抛。当看到学生乱扔纸张时,应及时提醒他们,在必要时还可以替他们将废弃物捡至纸篓,以起到表率作用。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除了整理好实验器材外,实验废弃物的合理处理是相当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环保观念。另外,在课堂外的活动课中或野外活动中,教师更要注意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若我们能从自身的日常小事做起,久而久之,学生在我们的潜移默化下多少会形成一些环保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甚至可能成为环保者。
2 充分挖掘教材中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物理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相关的物理知识及学会学习并处理物理现象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而环保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环境中到处都有污染:电磁污染、声污染、水污染、光污染、核污染、空气污染。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在讲到能源利用时,除了要让学生认识清楚不同形式的能源,还必须使学生知道各种能源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合理利用能源,对身边环境进行防护。例如:说到水能,虽然水本身并没有什么污染,但一旦作为能源加利用后就会带来相应的污染。生活用水处理不当、工厂污水排放等。这些都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电磁学部分介绍了电和磁给我们的生活、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飞跃,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与此同时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后果:它会使人感到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乏力、头疼、血压升高或降低等。光学和声学都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本部分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明确光及声给人们带来的包括光污染和噪声污染在内的各种环境污染、从而教育学生进行相关的防护及宣传。当然物理教材中并非只能通过以上这些知识可以进行“环保”教育,只要善于发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环保”教育。
3 结合典型实例,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环境问题发生。其中有不少涉及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一些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这样能提高教育的效果。
又如199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灾,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这次洪水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环境恶化,森林植被大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使蓄洪防洪能力下降。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在全国许多地区采取了严禁砍伐森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把环境保护放到了显著地位。使学生意识到绿色植被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黄河断流,全国大多数城市缺水,全国许多河流严重污染,人民的生活、生产用水都出现了危机。让同学们了解水资源和其他许多自然资源一样,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水资源的匮乏和被污染已经是非常迫切的问题。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责任与义务。通过学习让学生更理解和参与政府提倡的整治江河污染的行动,自觉养成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的优良习惯。
4 设计争议性问题开张讨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如:学习《核能》一节时,设计“要不要发展核电”这一争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组织讨论。核电站是全世界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焦点之一,对于利用核能和大力发展核能,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核电站并非安全、清洁、廉价的能源,也有人认为:核电站是安全、清洁、廉价的能源,让学生针对这两种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对核电不同的看法。通过激烈的争论,其意义远不止是让学生知道应不应该发展核电。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不仅只是我们教师应尽的义务,而是全人类应重视的问题,让环保意识成为行动,保护我们人类生的这个地球,让它充满生机。
5 充分利用课外科技活动,推进学生的环保行动
一、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意义
新课程强调在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知识往往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收。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高中物理的信心,让学生充分领略自然界的和谐与奇妙,欣赏科学的优美,体会科学规律的简洁性和普适性,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二、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途径
1.教学中加强科学价值取向的指导。
要使科学真正造福人类,必须从人文价值的视野中来逐步看待和理解科学。因此,物理教师在教育中要加强科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从科学的层面扩展到社会的层面,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使科学在人文的关照下,真正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避免出现有悖于科学教育目的的负效应。如学习原子能,既要让学生了解核技术可以用作医疗、能源,同时又必须向学生介绍核污染、核放射可以伤害人类甚至摧毁地球;介绍水力发电,可适当介绍修建大坝对环境的影响。另外,要鼓励学生将物理学习与生活实际,以及社会问题(如能源、环境)联系起来,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如:学习了声学知识后,组织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并尝试提出减少噪声的有效措施;学过电磁场和电磁波的相关内容之后,让学生研究身边的电磁污染,了解电磁污染的产生原因、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公众对电磁污染的了解程度,以及怎样防治电磁污染等。这样,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引入物理学史,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有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由模仿他人的行为而得的。教育是通过有目的的教育和训练使人成长的过程。情感不能灌输,但可以唤起、诱导、熏陶。物理学史中隐藏着许多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关的因素,努力挖掘,可以开发出丰富的教育内容。
(1)在物理教学中展现历史上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如焦耳把毕生精力放在热功当量的实验研究上,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普勒不顾贫病交加夜以继日观察天体运动,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布拉凯特拍摄了2万多张云室照片,从40多万条a粒子径迹中发现有8条产生了分叉,证实a粒子轰击氮核后产生了新核,等等。历代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表现出来的求实精神、献身精神、创新精神,在科研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虚谨慎、真诚合作、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们对人类高度责任感等,都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典型素材。学生像物理学家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那样去认识世界,理解物理学的本身。并像他们那样去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算真正懂得了物理学知识。
(2)在物理教学中展现物理学家探索物理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从中领悟到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例如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方法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利用理想斜面实验的方法得到了惯性定律;牛顿用实验观察方法和归纳方法研究光的色散现象、运用数学方法和综合方法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库仑和欧姆分别运用类比研究方法得到了库仑定律和欧姆定律;爱因斯坦运用直觉思维和理想实验方法创立了相对论,等等。
3.发挥美育功能,发展学生个性。
物理学中美育因素客观存在,但是教师不能停留在对美的感知上,而应将美育体现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幽默风趣的连珠妙语,旁征博引的知识功底,新奇巧妙的实验设计,不断求新的教学风格,同样是一种美的意境。潜移默化的美育陶冶,能激发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同时,物理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氛围,提倡通过模拟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放手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由探索,促进学生自得自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体验,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互动中发展,对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物理教师应更新观念,站在提高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质的角度,理解科学教育的目标和物理教学的工作内容。既要引领学生去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又要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还要在这些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情感和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实现学生多维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树杰.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M].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6.
一、学习用品的潜在危害
学习用品种类繁多,像书写笔、笔记本、书包、笔袋、橡皮擦、涂改用品(修正液、修正带、修正笔)、胶粘类用品(固体胶棒、胶水)、绘画用品(油画棒、蜡笔、水彩画颜料)等均具有某些潜在危害。从国家抽样检查出的这些产品中的潜在有害物质(包括锑、砷、镉、汞、硒等可迁移元素,氯代烃、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总挥发性有机物)来看,固体胶主要是游离甲醛超标,修正液主要是苯含量超标,油画棒主要是铬、铅、砷、钡等超标,书包主要是面料、辅料中甲醛含量超标。其原因主要是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不合格或添加的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等。长期使用此类劣质产品或有害物质超标的学习用品,会导致头晕目眩,进而影响到学习、生活等。
二、居室中的放射性污染――氡污染
很多元素不仅有同位素,而且有多种,而同位素又分为放射性同位素和非放射性同位素。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多种建筑材料进入市场,人们为了追求住宅的豪华美观,总是选择多种这样或那样的装饰材料对房屋进行装修。但居室装饰材料鱼龙混杂,而有些劣质材料如花岗岩、砖砂、水泥及其他板石材料中往往含有一些放射性同位素,如氡,它衰变产生的α粒子可使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引发肺癌。另据报道,家庭居室中释放出的放射性气体氡,如果与烟气一定量混合,将会有致命的影响。居室内通风不好时,可造成放射性污染加重。所以装修房屋用的材料要有选择地使用且使用一些合格产品,还应经常打开居室的窗户,促进空气流通。
三、辐射危害
辐射分为电磁辐射和核辐射。电磁辐射到处可见,如电脑、电视、手机、电磁炉、电冰箱等,但这些危害往往在安全值范围内,不过也要尽量远离或者少用。而核辐射又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如宇宙射线、陆地辐射源等,我们不可避免。而人工辐射如放射性诊断(或治疗)辐射源、核爆炸等产生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有致癌、致死、各种基因突变、婴儿畸形等。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了海啸、核泄漏等次生灾难。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辐射泄漏,大量放射性元素锶-90和铯-137等泄漏到周围环境中,专家估计此次核污染可长达百年。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工业、医疗用X射线设备产生的X射线、钴-60放射源产生的γ射线、能量高的电子加速器产生的中子射线等,对人体的危害都特别大。因此,要尽量远离这些危险区域。
四、甲醛的危害
甲醛是一种无色的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直接接触甲醛气体,会造成眼睛流泪、皮肤过敏、鼻咽不适、咳嗽等,吸入量稍大亦可造成恶心、呕吐、肠胃功能紊乱等。严重时还会引起持久性头痛、肺炎、肺水肿、丧失食欲,甚至死亡。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眼部疾病、女性月经不调和紊乱、妊娠综合征、新生儿畸形、精神抑郁症等,另外,还会导致新生儿体质下降,造成儿童心脏病等。木材工业、纺织产业、化工合成等中都会使用到甲醛。另外,居室装饰材料和家具中的各种人造板材中都含有甲醛。据调查,居室甲醛释放污染是造成3~5岁儿童哮喘病增加的主要原因。刚装修好的居室即便通风两个月至半年,其甲醛超标率仍然居半。所以人住新房前最好请相关检测部门进行甲醛的检测,合格后方可人住,以防患于未然。
五、苯的危害
苯为无色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气体,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致癌物质。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苯时,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轻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乏力等现象,重者还会导致昏迷,甚至因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如果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苯,会引起慢性中毒,出现头痛、失眠、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化工生产、合成药物或制造农药中,都会大量使用苯。居室中的苯主要来自装修用的涂料、木器漆、胶黏剂及各种有机溶剂。苯是近年来造成儿童白血病患者增多的一大诱因。调查数据表明,在城市儿童白血病患者中,90%的家庭一年内进行过室内装修。
六、液化石油气的泄露危害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液体,从其化学组成看,主要组分为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通常伴有少量的丙烯、丁烯,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物杂质。空气中的浓度达1%时会使人呕吐头痛,达到10%时两分钟会使人麻醉,时间稍长即可使人死亡。生活中使用的液化气往往具有特殊臭味,这种臭味剂“硫化氢”是有意添加的,目的是警示使用者注意煤气罐是否漏气。这种臭味剂也是一种可燃成分,可以燃烧。液化石油气泄漏到一定量时,遇明火很容易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时一定要防止泄漏。
例1 室内装潢材料和家具挥发出来的甲醛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甲醛易溶于水,常温下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当温度超过20℃时,挥发速度加快。根据甲醛的这些性质,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入住装修过的房屋前保持一定的温度并通风
B.装修尽可能选在温度最高的季节
C.请环境监测部门检测装修过的房屋室内甲醛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后再入住
D.将装修过的房屋紧闭门窗一段时间后入住
解析 由生活常识并结合题目信息知,A、C项正确;由于甲醛对人体有害,所以,在入住前一定要保持通风,使气体尽快扩散,D项错误;装修选在高温季节,对装修工人来说也是一种危害,B项错误。本题选BD。
例2 液化石油气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有些常识你应该知道,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盛装液化石油气的钢瓶中气体少量时,可以用温度超过40℃的热水对钢瓶进行加热
B.地下空间内可以使用液化石油气
C.必须使用经质检部门定期检验合格的钢瓶盛装液化石油气
D.在晚上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立即拉开电灯检查,并及时检修处理,避免造成中毒
解析 钢瓶的使用要求其中一项是:严禁用温度超过40℃的热源对其进行加热,A项错误。地下空间内是不允许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因为一旦发生危险,则后果不可估量,B项错误。钢瓶一般每三年检修一次,C项正确。如果在晚上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一定不要先开灯,因为电子打火会引起爆炸,D项错误。正确的做法是先打开门窗透气,然后再检查漏气情况并及时处理。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