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空间导视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设计师必须考虑残疾人使用的导向标识系统,因为这才是好的设计,通常精心设计的空间或标志系统总能满足整个人群的需要,而不只是满足一个特殊利益群体的需要。了解残疾人对导向标识的需求也为我们所有人的需求开启了一扇窗,包括一个健全人如何驾驭他们的环境。它意味着好的设计会满足所有群体的需求,而不是单纯满足一些群体。
关键词:导向标识;内部环境导向;残疾公民
20世纪以前,没有人想到盲人及弱势者可以浏览他们周围的环境,残疾人呆在家里,或住在特殊的环境,可以方便照顾他们的具体需要。1929年,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建立了世界第一所导盲犬学校,从那时候起,盲人开始获得了浏览环境的能力,尽管在室内环境下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几乎没有盲人可用的标志,而且包含多个楼梯,没有坡道的建筑物也不适合肢体残疾的人。
从20世纪70年代起,许多新技术的出现,满足了残疾的人需要,标志设计者开始创建第一个盲人可以阅读的,由盲文和凸起的字母组成的标志。关于颜色对比度和字体的大小,研究人员找到处理可读性更好的方法。坡道开始作为建筑物的常规特征出现。许多注重残疾人权利的组织,开始鼓动立法来保护残疾人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进行导航的权利。
20世纪80年代末。所有这些问题聚合在一起,在美国和英国分别通过了第一部全国性的法律。起初,设计师们缓慢的迎接这些法律的挑战,然而很快,连贯,合理的设计标准就首次在纽约灯塔国际总部推出。今天,在整个行业,以及学术和研究基地已经被创立,以满足残疾人导向标识系统的需要。在90年代,相关教育活动也重新开始,在美国环境图形设计协会和英国全民保健体系房地产集团的倡导下,设计师们开始着眼于如何以新的设计规范为基础,最有效地实施工程。
2.三个群体与他们对导向标识系统的需求
设计规范和设计师们的作品面向三个主要的残疾人群体。这些群体用不同的方式导航他们的环境,而且与常人不同,他们对导向标识有特殊的需要。
盲人看不到标志,无法感知事物内在的变化,以及颜色或类型的改变。盲人所能“看到”的人和空间是通过听觉和触觉感受到的。盲人有很强的三维空间感并能很好的感知自己所在空间的位置。在行走中,他们期待在他们双手能够触摸到,双脚或拐杖能够接触到的地方得到信息。他们还能够通过跟随周围人群的气息以及询问他们得到方向信息。盲人大约占整个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
弱势者可以看到,但是他们看东西非常困难,尤其是对于字体颜色。当他们同时专注于很多方向时候,他们总是尝试把注意力放在一种类型的信息上,因为他们很难立即看到东西。弱势者容易分不清目标,尤其是小的字体。弱势人群至少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群,这个比例可能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对于肢体伤残的人,他们导航周围的环境是基于已经建立的,满足他们需要的服务上,比如人行道上的斜坡,升降电梯。更宽的门和洗手间。坡道是用来服务这一群体需要的物理添加物。对于导向设施他们或许需要在某些位置设置提醒标识,来帮助他们顺利到达目的地而不会产生危险。
3.公共空间导向标识系统的无障碍设计规则
如果法律没有规定,很多设计师可能会忽略为残疾人设计的导向标识元素,满足所有多种不同残疾人群的需要,使得导向标识的设计变得非常困难。设计师的关键问题是平衡弱视者与盲人之间符号信息的区分,使得一个标志满足两个人群的需要。这一个问题几乎覆盖了所有方面的设计规范。
3.1 标志的位置
盲人需要标志放置在特定的地方。既然大多数视力正常的人比较容易发现高处的信息或者远离周围杂乱环境的信息,那么大多数规范必须把标志划分为两类:方向标志【通过方向信息引导使用者到达某一特定场所的标志】和位置标志【标明位置的标志】方向标识只对弱势的人有用,位置标识必须对弱势者和盲人都有用。最终,这些规范对盲人来说仍有困难,但在规范框架内设计创新【创造性地引进常人并不需要的东西】后,盲人所面临的困难正在被不断克服。
3.2 标志的颜色对比度和灯光
关于颜色对比度和灯光的考虑不是针对盲人的一个问题,但是对因年龄问题而产生视觉障碍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随着眼睛老化,分辨颜色的能力减弱。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标志使用者需要高对比度的标志,以及足够的照明来确保标志的易读性。颜色对比度还作为区分盲人和弱势者标志的另一个依据。既然触觉标志不需要可视性,可以将它们与常人使用的标志分开。触觉标志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但不能是无形的。
3.3 触觉标志
触觉也将盲人的需要与其他有视力的人分开来。由于盲人通过触觉来阅读,标志元素必须包含凸起的表面,或放于台面,还可以是由斜纹的表面,这样更方便他们的阅读。为有视觉人的设计的标志最好是垂直方向阅读的。即使触觉标志的阴影也会令弱势者感到迷惑。
3.4标志的字体
字体是一个可以满足视力正常者需要的领域。而盲人对这一需要最为显著。盲人需要尺寸为二分之一至1英寸(1.3-2.5厘米)的无衬线字体,并且有足够的字间距,可以通过触摸来阅读。对视力正常的人来说,字体设计越大越好,并且需要使用多种类型的字体。包含大写和小写字母的标志更易于辨认,但盲人的情况与之相反,他们易于阅读的字体是全部大写的字母。
4.导向标识系统无障碍设计的研究与开发创新
当然,所有设计标志法案的讨论往往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大多数盲人不使用凸字标志,因为大多数盲人不会阅读盲文。相反,他们更习惯于问路,这对许多设计师和以开发技术用于残疾人的行业来说是一种召唤。针对该领域,有如下三位设计师
可可・雷恩斯联营公司的可可・雷恩斯是国际领先的标志设计师之一,她还是残疾人信息图形设计师。她的一些重点项目包括巴黎戴高乐机场和位于哥伦比亚的国家博物馆。雷恩斯擅长使用触觉和音频信息,以及设置轮椅可以接近的标志,解决了盲人导向标识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即开辟了一条特殊的导航路线,使他们可以凭借设施独立找到路径,雷恩斯两个主要创新包括:
累恩斯扶手。此项专利系统包括内侧带有盲文信息的扶手带,以及可以通过图像感应激活的多语音音频信息。雷恩斯扶手具有创新性,因为它让盲人通过设施得到导航,不会脱离他们周围的环境。其他设计师也已经在使用一种雷恩斯扶手的形式,比如长线型标志和其他连续的信息系统。
地板标记。因为扶手的使用者需要依赖墙面,雷恩斯在诸如机场等大型服务场所运用了地板标志,给盲人更多的自由,略微凸起的圆点被设置在地板上,进一步表示出循环路径。圆点可以通过视觉或脚步来跟随,如果用拐杖敲打,还会发出声音。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共空间标识导向系统规划设计
Research on Logo Orientation System
in Public Space Design Planning
Yuan Yu-hui
Institute of Art and Desig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z.p. 430074
Abstract : The Logo orientation system in the public spac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medium for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man and space, 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It conveys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guides and standardizes people’s behavior. After the introduction about the concept and types of the Logo orientation system,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Logo orientation system, and then discusses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the Logo orientation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 which plays a certain role in practice guiding.
Keywords : Public space ; Logo orientation system ; Planning ;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7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所生存的空间环境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功能性的场所不断增多,空间类型正朝着复杂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公共空间是人们工作、生活、日常交往等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生活场所,这里所说的公共空间是指除居住空间之外的室内空间环境,包括办公、商业、文教、医疗、展览展示、休闲娱乐等诸多室内空间。当今社会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图形标志成为了一种通用的国际语言,人们的社会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公共空间承载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标识导向系统则是人们行为活动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然而,人们辨别方向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可有可无的,它是生存的前题条件,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空间结构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往往会使置于其中的人们失去对地点和方向的判断,良好的标识导向系统的设置能优化人的行为路线,提高人们社会活动的效率,同时能烘托室内环境气氛,彰显空间个性。
一、标识导向系统的概念及类型
标识导向系统也可称标识指示系统,是指以图形、文字、字母、箭头符号等,辅以特定的色彩进行组合,置于空间环境中,用于指示方向和位置、传达信息的标志物,它不是空间环境的补充,更不是单纯的装饰设计,而是公共空间中不可替代和缺少的部分,是衡量公共空间服务品质及人性化标准的一项重要参数。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根据标识信息要素的类型不同,标识导向系统可分为指南类标识、诱导类标识、名称类标识、说明类标识以及禁止类标识等五大类。主要包括区域平面布置图、楼层索引、名称标志、导向牌、指示牌以及多媒体信息查询等。
二、目前标识导向系统设置存在的缺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业始终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各类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城市中遍地开花,楼宇越盖越大、越盖越高、空间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然而与之不协调的是,体现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标识导向系统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没有投入相应的力度去研究。虽然我国对于标识导向系统制定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业标准,但执行监督的力度不够,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公共导向标识的缺失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这一现象比较普遍。海南是一个旅游大省,但公共标识却存在严重缺失,在海口明珠广场综合商业圈,外地游客称居然找不到一个区域导向图。又如,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上找不到任何有关地铁的导向标识,很多外地游客都不知道南京有地铁,即使知道,也都很难找到。
2、标识指示的无序和杂乱,与欧美等国存在较大差距
其主要表现在标识指示设置的大小、位置、高度、材料等方面缺乏人性化的思考,设置的不合理。在设置标识时没有考虑到受众的视觉习惯,将标识设置得过高,或是几个标识放在一起,缺乏主次,不够醒目等。在某大型书城,图书的种类非常多,主次标识却没有明显的颜色及位置区分,以至于顾客很难识别。
3、图形、符号不规范或色彩错误使用
虽然我国标准化研究院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性的图形标志国家标准,但实施的规范化不够,一些单位或设计师设置标识时随意性很大。在武汉光谷步行街的一家商场,我们看到卫生间仅有“男厕”、“女厕”的中文标识,旁边的一家西餐厅,卫生间则是用烟斗和高跟鞋来区别,而有的公共场所是用一男一女的头像来标识,据不完全统计,公共空间中仅卫生间一项所用的图形符号就达十多种,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这给人们的识别和使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与不便。同时,标识的色彩也十分关键,在我国的图形标志国家标准中,对于通道颜色有明确的规定,如红色表示禁止,蓝色表示指令,黄色表示警告、绿色表示提示和向导,而有的公共空间中紧急出口却用红色表示,其效果截然相反。
4、英文标识缺乏或使用不当
标识导向系统使用中英文标识,这是城市国际化水平一个重要的标志,但是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在一些公共场所的标识指示牌上大部分缺少英文标识,有的即使有,在表达上却存在问题,造成了一些误解和尴尬。如Caution!The Ceiling is Low(小心碰头),被错误地翻译成了Beware of the Ceiling(提防房顶);No Drinking or Eating(请勿饮食),被译成了No Drinking and Eating(不能喝,但可以吃)等,让人觉得很滑稽。
三、公共空间中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规划
在人们日益频繁的社会活动中,对于标识导向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可以试想,当我们置身于一个复杂的公共空间中,没有导向,没有标识,也没有相应的文字,那犹如浩瀚大海中的一片孤舟,没有位置概念、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人们将寸步难行。合理的导向标识系统的规划,将成为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行动指南,告诉人们“身处何处”,以及怎样“到达何处”。
1、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的原则
公共空间标识导向系统的规划是自室内设计伊始就纳入其中的,是空间人性化设计的重要体现,一套优秀的标识导向系统在规划设计时我们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1)实用性原则
在艺术设计中,实用性是第一要性,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首先应满足其基本的使用要求,也就是说要从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方面考虑,使导向标识真正能到达索引、导向的基本功能。
(2)系统性原则
标识导向系统的规划不是个体的、局部的、分散的设计,对于一个公共空间来说,我们更强调标识导向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强调的是整套标识系统从设计的规格、制作工艺、安装方式等细节都必须体现出同一特征,不能姿态各异,令人迷失。当然,也不是说要生硬死板、一成不变,在保证系统性的前提下,适当的艺术性、个性化处理,能增强其愉悦性,使人感觉良好。
(3)艺术性原则
导向标识如果仅只能满足使用要求,这是远远不够的,设计师还应从美学原理出发,使其具有较好的审美功能和艺术品味,置于公共环境中,整体和谐,能增强空间感染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标识导向系统规划设计要点
有人把导向标识比作公共空间的耳环,意思是说,导向标识和公共空间的其他构件相比,虽然体量不大,但数量不少,带给人们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是人们处于公共空间重要的信息媒介。在人们频繁的社会交往中,面对公共空间的复杂与庞大,如何建立起条理清晰、准确无误而又快速有效的信息导向?如何传达人本、企业、空间的设计理念?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整体入手,由主到次,分级设计
一套完整的标识导向系统涵盖的内容很多,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我们应首先从整体出发,将标识导向系统所指示的所有信息进行分类,由主到次,层层深入展开,对人流实行阶梯式的引导。如在一个博物馆的标识系统中,入口处的各楼层总索引和各层区域总平面图属于一级导向标识;通往各展厅的标识属于二级导向标识;各展厅内部的标识属于三级导向标识。进行分级后,对于主次标识在设计时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根据使用要求与空间环境的不同,合理作出规划安排。
(2)导向布点的选择要适时适地,合理有效
标识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合理有效地引导人流。在复杂的公共空间中,通往目的地的活动路线往往并不是唯一的,如何通过标识系统的引导找到最优的行动路线,让人们迅速快捷的到达目的地,这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在规划前必须进行现场勘查,行为路线的起点、终点以及移动路线的转折点,这些都是导向系统重要的信息节点,需设指示牌传达空间信息。当然,标识设置的多少与导向布点要恰到好处,坚持适时适地、合理有效的原则,多则抢景,略显杂乱,影响环境的视觉美感,少则不能起到导向的作用。
在环境复杂、信息众多的场所,最容易让人感到迷惑,造成信息混淆,导向布点时要分级进行,在不同的位置,针对不同的信息类型,选择不同的标识加以区分,但整套导向标识还是应保持它的统一性与有序性。
(3)图形、符号、文字、色彩运用规范,具有可识别性
正如美国设计师Joel Katz所预料的那样,图形符号作为传达信息的载体已经越来越多的被使用到导向标识系统中来。箭头是标识系统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图形符号,此外,如人、车、山、树木、建筑、河流等各类相关图形的简化表达,以指示具体的标识内容。各国也都制定了一套关于导向标识的国家标准,来规范这些图形符号的使用。此外,标识上的文字要简短、易懂、肯定,字体要清晰,可识别度高,以方便人们理解,迅速捕捉导向信息。
标识导向在色彩的运用上,要尽可能地考虑图底关系,一般来说,符号、图形、文字的色彩和底色的明度对比超过70%的标识具有较高的可识别性。还有一些标识,如禁止标识、警示标识、消防通道等,对色彩的使用是有规定的,不能加以混淆。色彩是一种很情绪化的东西,能够带给人们较强的精神感受,在规划设计时,应合理的加以区分,使之更有利于导向标识的识读。
(4)充分体现企业背景与文化内涵
对于一个导向标识的设计师而言,在设计之初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公共空间中的公司、企业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背景、理念与文化,在规划设计中,可以通过标识导向系统加以体现和传达,使人们通过对这些展示出来的导向标识,加深对公司、企业的了解与认识。标识导向系统也只有注入了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也才会显得与众不同、更有魅力。
(5)满足通用性设计需要
公共空间中的人们往往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年龄层次、语言能力、健康水平等,他们都是标识导向系统的可能使用者,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空间中不同层次使用者的要求。如标识中普遍采用中英文双语来传达信息,如果标识系统的使用者是非英语国家的,还应增注第三种语言。对于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导向标识的高度同时也应满足坐轮椅的使用者阅读,对于视觉障碍者,可设盲道,使用盲文或声音提示等。
结语
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所处的空间,其变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城市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人们穿梭在林立的高楼大厦和立体的空间环境中,越来越深感标识导向系统的重要作用,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虽然,我国的标识导向系统还处于研究阶段,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对于标识的建设上流于表面文章而疏于实质内涵,但我们也应看到,人们对于标识导向系统越来越重视,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也正在进一步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标识导向系统的规划设计,必将成为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话题,它将成为公共空间的形象的重要载体与信息沟通的桥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向帆. 导向标识系统设计[M].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9.12
关键词:隧道断层带大变形设计与施工技术控制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况
青藏铁路西格二线新建关角隧道位于既有铁路天棚至察汗诺车站之间,全长32.645km,设计为两座平行的单线铁路隧道,设计时速为160Km/h,线间距为40m,均位于直线段上。关角隧道是目前国内在建最长的铁路隧道、也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隧道(隧道进口高程为3380.75m,出口高程为3324.05m)。
关角隧道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隧道通过区属青海南山高山区的关角日吉山。隧道通过地区地层岩性复杂,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出露,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志留系、下元古界,并伴有华力西期侵入岩。地质构造极为发育,有莱挤河断层、梅拢尼哈断裂、二朗洞断裂带、布哈河南断层等四条一级区域性深大断裂,其中二郎洞断裂带是由7条断层组成的断层束,长度约为2355m,大部分位于9号斜井工区内,对工程建设极其不利。根据对地质钻孔地应力的实测结果分析,该断裂带内F3断层存在大变形的可能。
2、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⑴、9号斜井施工至0+45~0+20时,围岩为石炭系板岩(Csl):灰黑色,薄层状、板状构造,泥质胶结,岩体受构造影响严重,岩体破碎,碎石状松散结构和薄层状压碎结构,岩质较软,层间结合力差,局部有泥质夹层及石英脉充填,围岩完整性差,自稳能力差,岩体变形、开裂较为严重。斜井右侧(面向掌子面)边墙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钢架扭曲,混凝土剥落,收敛值最大达到了17cm;施工至井底后,斜0+25~斜0+15段二次衬砌出现被压裂的现象,0+15~0+00初期支护也出现了裂缝。
⑵、9号斜井进入正洞后,很快进入F3断层破碎带,断层带物质为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压碎岩等,灰色、灰黑色,挤压强烈,揉皱发育,多见不规则挤压光滑面,围岩质软,夹有断层泥,岩体破碎-极破碎,拱部掉块、坍塌严重,围岩整体稳定性差。初期多数段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其中较为严重的DyK304+430~500段,最大变形达到了505mm。
3、断层带变形设计方案比选
针对9号斜井隧道正洞发生大变形的情况,在9号斜井正洞进行了不同断面形式、不同的支护参数的实验对比,最终确定采用加大边墙曲率、加强初期支护的抗变形处理方案。
⑴、双层支护
为了控制隧道变形,降低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避免进行初期支护拆换,在9号斜井正洞工区,初期支护曾采用双层支护、分期施工的方法进行施工,并对二次衬砌进行了结构加强。
第一层支护参数为:全断面设置2榀/m的I20a型钢钢架;拱墙设φ8双层钢筋网;预留变形量15cm;拱墙设φ25长5m的自进式锚杆;拱部采用φ42长3.5m超前小导管预注水泥浆,间距40cm。
第一层初期支护变形量达10cm时,应迅速施做第二层初期支护,第二层支护参数为:拱墙设置2榀/m的I16型钢钢架,与第一层初期支护钢架间隔布置,二次支护钢架墙脚处应设置锁脚锚管;拱墙设φ8单层钢筋网;预留变形量10cm。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厚45cm。
经过一段时间的施工,双层初期支护能有效控制变形,很好的通过了部分石炭系板岩断层带,但是由于施工工序较多,而且第一层初期支护变形不均匀,导致第二层初期支护施工难度加大,影响了施工进度,同时工程投资较大。
⑵、调整钢架型号
全断面设置1榀/0.8m的H175型钢钢架;拱墙设φ8钢筋网;预留变形量30cm;拱部设φ25中空锚杆,边墙设φ22砂浆锚杆,锚杆长5m;拱部采用Φ89管棚+Φ42小导管超前预注水泥浆,管棚长15m, 小导管长3.5m,环向间距40cm。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厚45cm。
此方案虽有效的控制了板岩地段支护的变形,但是由于H175型钢钢架相当笨重,现场加工制作困难,安装难度加大,加上管棚施作难度较大,同时工程造价也明显提高。
⑶、加大边墙曲率、加强初期支护
鉴于关角隧道工期紧张,结合铁道部的科研项目《关角隧道地应力场特征与富水软岩支护技术研究》,设计院立即在关角隧道进行以收敛量测为主要项目的实验测试,两次调整了断面曲率及支护参数后,取得了相对经济合理的支护结构断面参数(断面尺寸见附图)。
支护参数如下:全断面设置3榀/2m的I20a型钢钢架;拱墙设φ8钢筋网;预留变形量15cm;拱部设φ25中空锚杆,边墙设φ22砂浆锚杆,锚杆长5m;拱部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预注水泥浆,小导管长3.5m。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此方案在9号斜井等工区被证明是合理、有效的,不仅有效控制了板岩地段支护的变形,隧道变形基本上能控制在200mm以内,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
4、施工安全监控措施
隧道断层破碎带安全施工的核心是“控变、防坍”,即控制围岩和支护变形,防止坍方。施工中还应严格遵循“超前探、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早成环、严治水、勤量测、紧衬砌”的基本原则。
⑴、重点采用TPS203地质雷达和超前水平探孔相结合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超前探明前方地质情况。
⑵、采用超前预支护措施,一般情况下采用超前小导管,特殊地层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并利用超前管棚或小导管进行注浆加固地层。
⑶、采用超短二台阶法开挖,台阶长度控制在3~5m。对于特别软弱破碎地段采用三台阶法开挖。
⑷、严格按照铁建设【2010】120号文要求控制一次开挖进尺,掌子面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1榀钢架间距;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并封闭成环,仰拱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米。
⑸、严格控制仰拱、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仰拱距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35米,衬砌距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70米。
⑹、将监控量测纳入工序管理,实施有效监控,数据异常时及时反馈,严防突发性事件发生。
⑺、加强锁脚锚管的施工质量,抑制落底时变形、下沉。
⑻、及时引排地下水和施工废水,以免造成基础软化,土体滑移。
⑼、严格遵守“以质量保安全”的理念,通过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消除质量安全隐患,保证施工安全。质量控制的重点是隧道开挖、初期支护质量。
5、结束语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建设;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伴随着我们国家城市的迅猛提升,城市道路建设在此时也获得了全面改善,但是也逐渐浮出很多的工程质量的矛盾。市政道路工程变得线长、沿线地质水文条件多变、结构终年外露等许多的特点,不同城市公用、交通设备与道路建设同时进行,使得工程的复杂程度增加。为此唯有提升有关科学掌管策略才能够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
2 当前城市道路现状
2.1城市路面塌陷裂缝
塌陷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破坏现象之一,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不论路面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会出现塌陷裂缝现象。常见的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几种:纵向裂缝是沿道路的纵向开裂,一般与行车方向基本持平,长宽不同;沿道路的横向开裂的是横向裂缝,与道路中心线基本垂直,长度有的贯穿整个路段有的贯穿部分路段。网状裂缝是由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组成网状开裂,裂缝纵横交错,它的初始形状的单条、单条的平行纵缝,之后在纵缝间出现横向和斜向连接缝,形成缝网。
2.2车辙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计永久性的带状凹槽。在正常情况下,车辙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于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而产生的结构性车辙;二是沥青混凝土侧向变形造成的流动性车辙;三是由施工中沥青面层本身的压密问题所造成的车辙。
2.3 路面不平,水破坏
路面经过碾压,但凹凸不平部分的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即出现疙瘩坑表面,由于,密实度不好,突起部分密实度高,低洼部分密实度差,从而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密实度和强度也不均匀。再就经过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季节的雪水水分积聚,使软土基中会渗入大量水份,大大降低了结构的稳定性,支撑不住路面结构,导致路面变形破坏,给通行的车辆带来不便。
3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3.1 市政施工图审查
现在国家有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法,但是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方面还是不健全,这使市政施工图审查机构在审查市政施工图时有些审查难以操作。其次,许多地市县施工图审查机构,无市政施工图审查资质,无相应资格专业人员,这就使施工图审查批准制度难以得到切实贯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2 投标单位资质审核
很多企业外借资质证书或挂靠施工资质企业的小包工头、小建筑公司虽然已中标,但多数施工实力有限,既无机械设备也无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了中标公司不施工,施工单位无能力的不良局面。这不仅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直接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3.3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想方设法扩大变更工程量或虚计变更工程量。在路基原地质达不到道路承载力要求,需要换填其他材料时,施工单位往往有意识地以各种借口扩大换填量,横向上面积增加,纵向上深度加大,实际变更工程量远远超出经济变更工程量,加大了政府投资。还有一些施工单位采取特别低劣的手法,使可不变更工程成为变更,使变更量小的工程成为变更量大的工程。
3.4 基本程序环节
3.4.1 决策是前提
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工程建设的根本,它是投资、质量和工期控制的基本依据,关系到工程项目建设资金保证、时效保证和资源保证,决定了工程的设计、施工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以及能否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
3.4.2 勘测设计是基础
工程施工是需要一个根本的东西,这个根本的东西就是勘测设计。没有高质量的设计就没有高质量的工程。倘若设计自身就出现了漏洞和缺憾以及不具有人性化,方案设计狭隘,那么这样必然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所以说:设计是工程的灵魂。
3.4.3 施工是关键
施工是指按照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规范将设计意图付诸实现的测量、作业、检验、形成工程实体并提供质量保证的活动。任何完美的设计蓝图都要通过施工来体现。在施工中如果发现与设计不相吻合,就要通知设计部门及时修改。
3.5 建设工程作业要素
3.5.1 施工组织
是指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就工程而言,人在其中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素质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第一、不断提高个人对待质量安全的意识,使其注重质量对工程安全的重要性。第二、不断加强人员的技术培养和考核,提高专业知识。第三、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工作心态。
3.5.2 材料
市政道路工程材料包括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原材料、半成品(混合料)和成品(构配件、产品、设备等),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因此,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3.5.3 机械设备
施工设施、生产设备、运输设备、操作工具以及测量仪器、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等都是施工必备的,是现代化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设施,应满足工程项目的不同特点、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要合理选择,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为施工提供保障。
3.5.4 工艺
施工工艺主要是指工程施工现场采用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工艺手段、施工方法和控制流程等。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桥涵、遂道、交通工程设施等都有非常严格的施工工艺控制要求。
四、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消除市政道路施工所引起的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从而达到质量要求并获得经济效益,就需要做好质量控制的工作。
4.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4.1.1 核查相关文件
根据建设单位办理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控制登记时,向工程质量控制机构提交的有关的资料,包括规划许可证;施工、监理中标通知书;施工、监理合同及其单位资质证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经批准的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等。
4.1.2核查道路施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单位的资质
检查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类别和等级及所规定的适用业务范围与拟建工程的类型、规模、地点、行业特性及要求的勘察、设计任务是否相符,资质证书所规定的有效期是否已过期,其资质年检结论是否合格。对参与该工程的总监理工程师及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其注册证书有效性,专业是否与该工程相配套。
4.2测量控制
在进行测量时,由于工程的线型布置的特点,平面控制点一般要按复合导线布设。道路周围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复杂、排水管道的定位精度要求要高,因此在测量时要提高测量精度。
4.3材料控制
施工现场的每种材料要分批登记,随时查阅。做好原材料的试验,遵守原材料检验制度,砖、砂、石等材料和机械要由质检人员定期、定时抽检。按规范的要求,各种材料应按量需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在施工前检测水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4施工过程控制
关键词 导视系统 空间环境 空间环境导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6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
医院导视系统设计要求我们对医院环境进行新的定位,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对医院环境进行装饰粉刷,而是从空间划分、人流物流、等方面按照患者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如何使人们快速寻找到目标地点、获得所在区域的相关信息成为医院导视系统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总结了国内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并指出今后研究发展趋势。
2国内外医院空间环境导视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医院的导视系统在20世纪末出现在我国各类医院中,此前的医院标识仅只是各科室的标牌。导视系统进入医院,立即显示出独到的功能,用立体导向改变以往医院用平面功能区分,以解决医院人流、物流、等流程问题。依托对导视的目标群体研究展开的设计,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目标群体。目前在欧美日本的国家的医院导视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正向着多样化、艺术化和性格化方面迈进,日本在医院导视系统设计方面较为突出,日本运用了导视设计理论成型化、系统化,对导视设计进行了细分,把医院导视系统与医院的定位以及地理位置和目标人群需求结合起来,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医院视觉形象。
国内部分医疗机构对空间环境导视系统设计进行了改革。一些大型医院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诊室划分不明确。医院的门诊诊室划分过于详细,几个相近的诊室,在具体的导视环境中,仅仅以数字来划分,导致了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找不到具体科室,耽误了就医时间。(2)服务场所区域指示不清晰。医院里有很多便民服务处,比如收费处、候诊处、取药处等等,为了方便就医人群,每个楼层都会设置相关区域。导视空间环境导识系统缺乏明确的指示与说明。(3)医务工作人员与病人的流动空间划分不清晰。特殊的工作空间,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工作空间的安全性,是专用的通道,病人是不允许进入的。医疗空间环境导识系统指示明确性缺乏的导患者进入禁止通道。
20世纪30年代,英国负责地铁系统形象设计的设计师爱德华.琼斯顿在地铁站牌和车票设计上,引入了字体设计,在视觉上有统一感,并且更易于识别。这在当时的英国引起了关注,英国各界对于字体设计和改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对于字体设计的改良,也为空间环境导识系统巾字体的运用提供了基础。
导视系统的国际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平面的导向发展为空间的导向形式,空间环境导视系统不是仅仅作为一个个体存在的,它还是企业形象和空间环境的一部分。(2)空间环境导视系统的设计表现手段趋于多样化。一方面是平面设计的丰富性,另一方面是新材料的运用发挥。房间号码和其他的提示信息用丝网印刷的技术印在白色面布上,形状尽量贴近生活,比如袜子,手套等生活气息浓厚的物件形象。(3)静态和动态的导向形式相结合空间环境导视系统的呈现方式越来越丰富,功能性也越来越强,这些都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变革。空间环境导识系统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也可以是听觉上、触觉上。科技的发展,势必带来空间环境导视系统的新变化。
3结语
医院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医院的导视系统传达的信息是病人与医院空间之间的桥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快速指引患者就医的功能。除此功能之外,导视系统的合理性和人性化设计也是不可忽略的。
综合了国外优秀的医院导视系统设计,我概括的对国内医院导视系统的未来发展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方面,针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需要加强无障碍设计,体现在空间环境导视系统的尺度、体积、视觉的舒适度上,注重群体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尝试新的模式。空间环境导视系统设计的新方向是走向标准化、人性化、审美化。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设计行业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同时也给设计行业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新的空间环境导视系统设计方法,这样才能受到社会的认可、体现设计的文化价值,更好地为国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静,姚远.公共艺术形态下的城市导识设计探析[J].包装工程,2009(10).
[2]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的人文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3(05).
[3] 黄小龙,冯明媚,陈佳仁.色彩?心理――记汕尾逸挥基金医院的色彩设计[J].广东建筑装饰,2006(01).
[4] 王庆斌.标识导向系统的色彩规划与设计[J].广告大观(标识版),2008(11).
[5] 张英.“以人为本”的现代医院室内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6(08).
[6] 张岚.色彩在公共交通导向系统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交通标准化,2008(10).
[7] 陈励先.医院设计中若干问题之我见[J].建筑学报,1997(12).
[8] 王晓瑞.养老服务机构中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J].社会福利,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