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学系统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系统性心理护理;献血服务质量
心理护理在临床上早已被广泛运用。它使无数患者得到身心康复,其治疗效果有时胜过药物。今天,心理护理的理念和模式已经延伸到许多领域,比如无偿献血领域。该领域的心理护理是指在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通过护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极因素的影响,帮助献血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1]。面对这一不同于病人的特殊人群,我们必须关注他们特殊的心理需要,包括被尊重、被关心以及实现自我爱心价值的需要。目前国内对献血者心理护理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存在浅显、散乱、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的问题,影响着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无偿献血工作质量,根据对无偿献血者心理状况调查本站建立、实施了一套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心理护理方案,较好地改善了献血者心理状况,献血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逐渐壮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8年9月、10月在我站参加无偿献血的经体检符合卫生部颁布的《献血健康检查标准》且经适宜性评估适宜献血的3214名无偿献血者,其中9月1565名,10月1649名。男1600名,女1614名,每人献血量200~400ml。
1.2一般资料《献血者献血前心理状况调查表》、《献血者献血后满意度调查表》。
1.3方法
1.3.1调查表填写2008年9月对所有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按《献血者献血前心理状况调查表》征询并填写,献血后按《献血者献血后满意度调查表》征询并填写。
1.3.2对收集的《献血者献血前心理状况调查表》、《献血者献血后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系统性心理护理方案系统性心理护理方案为:(1)培训心理咨询人员,建立首问负责制。对心理咨询人员进行心理学、行为学、沟通技巧以及血站业务工作流程、献血生理知识、无偿献血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2)介绍整个献血过程和献血知识。通过宣传资料、现场观看等形式,耐心、细致地介绍献血环境、献血流程、献血注意事项;(3)互动交流。针对《献血者献血前心理状况调查表》就①紧张与不安;②焦虑;③恐惧;④身体有轻微不适感及献血者其他疑虑进行交流。
1.3.3将公民献血科工作人员分为两组,按照常规、随机的采血计划进行采血A组为试验组,配备心理咨询人员专门从事献血者的心理咨询服务,即系统性心理护理, 献血前按《献血者献血前心理状况调查表》征询并填写,然后实施系统性心理护理方案,献血后按《献血者献血后满意度调查表》征询并填写。B组为对照组,不配备心理咨询人员,由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参与咨询服务,献血者的心理疑虑在什么地方提出就由什么岗位的工作人员解答即一般性的心理护理,献血后按《献血者献血后满意度调查表》征询并填写。
1.3.4统计学分析收集对照组、试验组《献血者献血后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χ2检验。
2结果
2.12008年9月献血者献血前心理状况调查情况见表1。献血者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轻微身体不适的心理状况。表12008年9月献血者献血前心理状况调查
2.22008年9月献血者献血后满意度调查情况见表2。表22008年9月献血者献血后满意度调查情况
2.32008年10月两组献血者献血后满意度调查情况见表3。表32008年10月两组献血者献血后满意度调查情况
【关键词】 内科护理;系统论;实习;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9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60-01
1 系统论相关的概述
系统论思想的雏形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社会已经存在,并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曾经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案例。1937年,系统思想作为一门科学被提出和完善,建立了系统的方法论,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现代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个要素构成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整体,系统是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属性、特征和存在形式,包括系统、要素、结构和功能4个子概念,系统表明了一切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以及要素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系统具有自组织性、关联性、整体性和历时性等特点。整体性是系统的功能和属性组合大于各个功能和属性简单的相加。关联性指系统的各个功能普遍存在着相互联系。自组织性指系统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信息交流,系统各个部分进行结构和功能的调整。历时性指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着时间的推进发生着变化。系统的基本思想就是对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研究要素之间,要素与环境之间的规律,把事物看成整体进行分析和控制。
2 内科护理见习是教学系统中的一部分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的5种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5要素使教育活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内科护理学是护理本科学生很重要的一门专业课,也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目前开设护理本科教育层次的院校,内科护理见习课学时占该学科总课时的40%以上。通过临床见习,学生得以增强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学习临床经验,培养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见习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和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内科护理见习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教学质量即这个子系统的性能受到诸因素如学生、带教老师、临床资源、教学方法及教学和医疗环境的影响。只有把整个见习带教过程当作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作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内科护理见习中系统论的应用
3.1 整体性原则制定见习方案 系统论的首要原则是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强调系统的整体性与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探索是对系统内外环境中以及内外环境间的辨析。在内科护理实习方案的制定上,从整体观出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也要考虑到带队老师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同时也要考虑课程安排中对实践开展深入的程度,考虑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包括实践医院的病人资源和医疗设备资源。如在呼吸科实习时,要考虑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人的多发疾病,要求教学大纲中必须掌握的内容。如果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可以增加一些涉及健康名录的教育内容。在健康教育内容的设置中首先要对关于健康的各种医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撰写出一份健康教育方案。学生在见习护理中,对住院病人或者门诊病人作出健康教育宣传,然后对小组或成员进行调换,相互检验对病人的宣传效果。通过宣传教育和检验效果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巩固这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增强了作为医护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规则。在见习中,导师选取护理实习对象时要考虑多种因素。首先认识到所选的病人是否具有护理的典型性,其次要考虑到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是否能够经得起学生的见习。还有就是病人在见习期间是否要外出检查以及病人对医院的治疗是否满意等。这些因素将直接关系到见习活动是否有足够的病人资源来满足见习要求。
3.2 应用动态性原则合理调整见习方案 系统论是动态性的,在变化中不断的完善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在护理见习中要求把护理工作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认为护理活动是不断变化的,通过变动不断的调整护理方法来服务于病人,做到更好的护理。在内科护理中,很多有关护理的因素是在发生着变化,如医院的环境、病人资源、技术水平和医疗机械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见习中要关注各个要素的变化情况,要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更具护理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护理临床见习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病人和病情,因此在教学见习中应该密切关注病房动态。对于一些出院或者转院的情况出现时,应该安排见习生进入病房对此类病人进行观察,充分利用病人资源。在教学见习中,对于联系好的病人外出检查、出院或者病情恶化而决绝来访时,见习主管应该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和减少学生见习护理的次数。学生也要及时反馈在见习护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得到见习主管的重视,对一些难度大的见习内容应该做一调整,及时解答见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学生与老师的配合,使见习效果最优化。
3.3 应用最优化原则选择最佳见习方案 优化原则要求系统整体得到优化,完成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优化原则要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兼顾各个要素,相互协作,方案选择最优化。见习方案的科学优化必须要根据学生的教学大纲来制定,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设置,兼顾各种见习资源,方案必须达到以学致用,必须考虑到方案的可行性和见习目标的实现。因此,根据不同的见习内容,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作用和变化,从各种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4 应用模型化原则推动内科护理见习的发展 模型化是实施系统方法的必要步骤,也是实现系统优化的必要手段。对于复杂的系统,我们可以把研究对象诸多要素及其关系经过简化或理想化建立系统模型,从而能简明地揭示和定量地描述系统的运动规律。在内科护理见习中,不同的见习内容可以选用不同的见习方案,但见习时的主要步骤是基本不变的,即模型化。该模型包括理论复习和问诊指导、学生自主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搜集实验室资料、病房小结或小讲课、学生书写或报告病历、讨论、老师总结等环节,根据内容可以增加或删除个别环节。根据模型化原则制定见习方案,有利于内科护理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有利于见习教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刘扣英,林征,孙国珍.发现式学习在内科护理见习中的运用[J].护理学杂志,2007(10):77-78.
[2] 熊真真,袁丽.PBL教学法在内科护理见习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56-57.
[3] 蔡曼波,胡丽,何平平.美学原理在护理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