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培养

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培养

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培养范文第1篇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而环保意识又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环境保护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思想,重视环境保护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青少年 环保教育 了解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现在,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究竟怎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怎样让青少年树立起环保意识?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 认识环境保护的背景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消费所需要的自然资源的供应之地。

几千年来,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日益增多,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影响了过去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尤其二次大战后,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突飞猛进。机器的广泛的使用,大量的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扩散、迁移、累积和转化,不断恶化环境,严重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1962年美国的女生物学家蕾切尔的《寂静的春天》中写到:“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孩子在玩耍时突然倒下,并在几小时内死去;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人类开始认识到保护环境是重要性,60年代,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兴起了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解决环境问题的“环境保护运动”。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于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并在1983年将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9年12月26日正式修改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 加强青少年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正处在一个长知识长能力的阶段,也处在由感性思维走向理性思维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以后的人生方向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从中学阶段开始,慢慢给他们渗透环保思想,养成环保习惯,对他们长大后对环境的保护,有了一个自觉行动的基础,这一点是其他阶段所不可替代的。

青少年在环境保护中所能够发挥是作用不容忽视,他们有比成人更具优势的一面。他们具有充沛的精力和开放的思想,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因而是促使环境向有利方向转化的一支强大力量。因此应该让中学生懂得自己在保护环境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3 加强青少年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再过几年都将走上工作岗位,作为未来接班人、社会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他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青少年应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同时,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有较为完整、系统的科学知识,将来是不可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的将来也难以致力于环境保护,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

通过环保教育,让青少年明白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掌握保护环境的基本技能,使之懂得如何保护环境和消除环境恶化对人类的危害,并及时把自己所获得的新知识传播给周围的人,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尽可能提高更多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4 加强青少年环保教育的具体方法

4.1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

要成为一个现代的“环保人”,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环保,环境污染有那些来源,又有那些危害等等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慢慢渗透进去,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教学当中,要求把这些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和治理措施作一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列在其中传授给学生,让他们从不同方面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例如我们讲到《环境污染》这一节,讲授环境污染内容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后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有多大,从而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不断的教育教学中树立起环保意识。

4.2实验中贯彻环保教育

实验教学中,结合实验设计,实验条件的改进,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中,可结合对学生实验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主动地保护环境,并且从身边做起。如对实验后废液的处理,不能只图一时方便,把废液直接倒入水槽中,因为废液会腐蚀地下水管,从而造成水污染,所以在做实验时强调废液必须倒入废液缸中。结合实验、讲解,指导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处理,增强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如,我们平时在洗涤时,使用的肥皂、洗涤剂等,会产生许多生活污水,结合河中的水葫芦泛滥成灾,澄清这就是由于生活污水大量直接排入河中,引发的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这些不仅会污染水体,还会危害人类自身的健康。针对当前这种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开展讨论,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实做到保护环境。

还有许多不同污染的处理,通过实验把它们展示出来,由实验联系环保,通过实验讲环保,解决环保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深知,保护环境,责无旁贷。

4.3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教育

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意识教学;探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能源消耗越来越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环保意识已成为当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环保意识,十分重要且势在必行。化学与环境问题紧密相关,因而,教师应重视将环保意识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技能,从而促进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初中生是接触化学的基础阶段,教师应循序渐进,不断调整教学模式,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使学生身体力行,成为环保的积极参与者。

一、加强理论教学是环保意识教学的基础

环保理论教学是环保意识形成的基础。初中生知识结构比较简单,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结构,对环保概念和环保行为的认识相对缺乏。因而,初中化学教师要充分重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教学,将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学生只有对环保形成系统认识,才能对自身或他人的环保行为做出判断,从而养成环保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化学教师可立足于化学,阐述污染产生的原因及人体造成的危害等,让学生掌握污染的原理和反应机制,从而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个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发表关于对水的认识和理解,然后结合学生的发言,对水的分子组成、作用功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做进一步介绍。待学生明白水的重要性之后再引入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的理论知识,阐述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危害,水资源短缺对生活的重要影响等等。通过环保意识的无形灌输渗透,让学生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实例,让学生效仿学习,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如,养成洗手后关掉水龙头的习惯,洗衣服、洗脚、洗菜的水用于冲厕所,促进水的再利用,保护水资源。

二、结合实验教学是环保意识教学的重点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验教学是环保意识教学的重点。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反应、检验化学原理的过程,同时也是环保概念及环保技能形成的过程。因而,初中化学教师要加强环保意识在实验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掌握化学原理的同时,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讲清化学步骤,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同时要说明发生该化学反应之后将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并经实验研究加以证实,以此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学到《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燃烧后发生的反应,同时适当灌输物体燃烧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刺激性气体,即二氧化硫(SO2)。而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过大,将导致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眼结膜炎症,还会使青少年的免疫力降低,抗病能力变弱,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不可估量。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硫燃烧的理解,又能够掌握燃烧危害,无形中强化了环保意识,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创新教学形式是环保意识教学的关键

环保意识教学,还需创新教学形式。初中生生性贪玩,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自控能力,因而,初中化学教学要努力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可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志愿者在行动活动等,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将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例如,在班级内展开矿泉水瓶回收活动,将学生平日喝完的空瓶子收集起来,教师定期变卖后充当班费。这不仅让学生明白环保的重要性,还培养了环保的自觉性、参与环保的主动性,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环境保护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需要全民参与的过程。初中化学教师要加强重视,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融入环保意识,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习惯,将环保行动当成一种自觉。只有这样,环境问题的解决才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培养范文第3篇

    初冬的一天,《文汇报》记者夜访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华东师大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 长孙大文教授。在谈及中学教学现状时,孙教授指出,目前相当数量的中学,地理教学课时不足,教学手段陈 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高考科目中未能给“地理”一席之地。

    孙教授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经济的不断开发,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日益恶化。特别是人 口臌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诸多现代城市病和工业病,使人类唯一拥有的生存之地──地球倍受破坏。因 此,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日益为各国科学、经济等各领域人士所重视,许多发达国家都在中小学重点设置自然、 地理等相关科目,及早地向青少年灌输环保意识。提高市民环保意识也成了这些国家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重要 工作。孙教授说,上海较之于其它省市虽然好得多,地理课时在总课时中占4%左右,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仍 是落后的。

    问题还在于,眼下许多中学对地理课的忽视仍在加剧,这不能不说,与高考科目中未设地理有关。世界许 多国家的高校入学考试,地理都是必考科目,而我国如今却将地理课推出高考科目之外,以致不少中学为了升 学率,对地理课明显轻视。一些授课教师也因从事“副课”教学而自信不足,不求精深。更有相当多的学生将 地理课视为可学可不学的内容。这种种现象,与我国现代经济迅猛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与一个具有环保意识的 现代人要求相比,差距甚大。

    孙教授说:目前在中国,许多建设项目,如世人注目的三峡水利工程,许多生活中的现象,如煤炭的燃烧 、污水的排放,都引发一连串地理生态和综合开发利用的课题。这需要一代又一代现代人才去重视、去开发。 而培养中小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加强人类与地球环境关系的教学,对将来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此外,在中小 学地理教学中加强国情、乡情教育,对青少年世界观形成也很有帮助。正因如此,孙大文教授呼吁:中小学应 加强地理教学和教学研究。他建议有关部门尽快考虑恢复地理课在高考科目中的一席之地,这是时展向我 们提出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要求。

    (文汇报记者 丁曦林)

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培养范文第4篇

首先进行的是,“环保征文比赛”。

指导学生针对我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从个人的角度,并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提出好的想法和建议;或者谈谈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到我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中来。学生们积极撰写认真交流选出了十篇优秀作品。

其次进行的是,“二手市场进社区”。

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培养范文第5篇

一、知――在科学知识的教学中渗透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许多内容都直接涉及环境,这些都是进行环境教育的载体,通过科学知识教学,我们可以巧妙地传播环保知识,渗透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现在的环境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等等,在认知上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

1.结合教材,超出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教材的编写需要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所以教材中的例子是具有普遍性的,教师要用好教材;然而,孩子们拥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及生活经验,想要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超出教材且又能更好地为教材服务的信息也是很有必要。

例如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一课中,看到地球上的水域分布图时,很多孩子都感觉地球上水很多,没有意识到海水是无法直接使用的,于是接下来我通过统计图引导孩子们比较地球上水的总量、淡水的总量、可用淡水的总量,此时孩子们都惊叹原来我们可用的淡水资源太有限了,在此基础上,我又上网搜索了各个国家可用的淡水总量和人均淡水总量的统计图表,以及近些年可用淡水量的趋势图,带着学生分析得出我国人均淡水量非常有限,而且近些年还在不断减少。此时,再来探讨我们周围污染水、浪费水的现象,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因为在认知上,他们明白了我们可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浪费水、污染水的行为更会使得淡水资源日益匮乏。

2.结合生活,联系实际

环境教育若只是教室里的知识传递,学生不会有太多的感触,并且环境问题很多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在环境教育时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例如教学三年级《纸》这一课,孩子们虽然知道纸的原料是树木,要节约用纸减少树木消耗,但感触并不深,因为他们并不确切知道制作纸张对树木的消耗程度,更不知道生产纸张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废水。因此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切入点,先带领学生调查一天所用的纸张数量,接着视频展示纸张的制作过程,然后提供相应资料,让他们算这样一笔账:如果生产一吨纸要消耗多少木材,这些木材成长需多少年?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多少废水?算清了这笔账,孩子们在认知上能切实了解到浪费纸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会自发地爱惜纸张,甚至提醒家里人、身边人也一起节约用纸。

二、情――在科学探究中感受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环节,也是科学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因为亲自动手能让学生在情感上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因此,教师可以把科学探究活动与加强环保意识结合起来,在探究中培养学生有关环保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如三年级下册《土壤的保护》一课,学生动手进行对比实验,比较有植被的土壤和无植被的土壤的蓄水能力,发现有植被的土壤蓄水能力较好,再结合一些草丰林茂或寸草难生的图片,学生不仅明白植被对于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性,更通过实验有直观的情感体会。等到六年级学习到酸碱物质的时候,还可以再补充一个酸、碱性物质对土壤的影响的对比实验,更丰富学生对如何保护土壤的认识。

此外,在实验课上,很多细节都能渗透环保意识的教。例如寻找有生命物体的观察活动中,提醒孩子们要爱护动、植物;探究各种材料性质实验前耐心讲解实验方法,提高实验完成度,减少材料浪费;还有每一次实验结束后,由学生自己整理实验材料,实验产生的垃圾按要求处理等等,在这些细节中,培养学生环保的习惯。

三、意――在长期探究中坚持

孩子的可塑性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纠正他们的行为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能让他们将@样的行为保持下去养成一种习惯。在科学上,有些探究活动是长期性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活动锻炼孩子环保的意志力。

例如四年级下册《养蚕》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养蚕,了解这个小生命的身体结构、生命过程和生活习性等,也锻炼自己的观察、记录等能力,刚开始,我相信孩子们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研究如何喂养,如何让它们更健康地成长,但我们教师要做的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定期让孩子汇报养蚕的状况,不断地督促他们坚持照顾好这些小生命,懂得生命的不易。

四、行――在课外实践中提升

对于孩子的环保教育仅仅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后在更多实践活动中提升。因此,如何利用课后的时间和资源,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习惯的活动也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可以利用校园环境进行教育,开展家校互动共同建设,甚至还可以利用一些环保节日开展主题活动等等。

例如,建立一个校园种植区,按班级或年级划分,建立种植小组栽种花草树木,并由孩子们自己照顾种下的植物,写种植日记;又如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每月家庭用水量统计、生活垃圾分类放等,不仅增进孩子与家长的亲情,也能在活动中丰富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行为;另外每当一些环保节日来临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展板、板报进行宣传,开展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