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叶基本知识

茶叶基本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叶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茶叶基本知识

茶叶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行业差异

一、引言

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共同意识到,“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必须是相互推进相互适应相互辅助的”。金融市场发展的超常规运行或停滞不前的发展都会给实体经济的运行带来隐患,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更确切的说,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作为金融市场的基本职能,决定了资本配置效率这一指标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及衡量价值。可见,在对资本配置效率进行研究分析的同时,可以探析到金融市场的进步对推进经济发展的策略与机制,以此为依据对比解析行业金融发展水平;当然也可以从侧面影响资本形成的众多因素的作用力度,以此来解析行业金融发展水平的作用机制,为经济发展,行业繁荣提供重要的价值信息。

二、资本配置效率的最新理论研究

总产出水平受资本的配置效率的直接影响,也是经济市场化和自由化的重要指标。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理论上我国资本的配置效率应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国内外经济学家一致认为:金融市场以及经济市场的不断进步,会影响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可见,衡量金融机制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资本配置效率。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意示着在社会资本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使货币资本在长期利润信号的驱动下,作用于各产业部门和企业之间,将金融资源合理分配到高效益高产值的成长性积极的产业中去,达到资本高效流动的效果,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并全面提升投资收益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集约化。

当今衡量社会总资本在各行各业间的配置效率的基本思路为:资金在具有不同效率的行业间流动时,将使各行业的资本边际产出率趋于相等。因此,可用各行业的资本边际产出率的差别程度来判断一国的资本配置效率。经济专家也常采用此途径来探析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制、产业结构以及体制改革等重大事项的整个过程的资本配置效率的变化情况及动向趋势。

三、实证研究

1.数据收集及样本选择

现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工业企业为样本,在更大程度的使数据更可靠更完整的目标指引下,从本区域中选取了36个行业:(1)在1998年-2012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的选取时间段,时间跨度采用年度数据:选择1998年始的原因是,自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从1998年开始进行多行业大力度投资;(2)为确保所分析的回归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剔除年末固定资产存量或者增加值的增长率对数的绝对值大于1的样本;(3)剔除工业增加值在部分年份为负的行业。数据来源于沿海各省统计年鉴;(4)行业分类标准采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2.变量选择

结合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各行业的特点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的主要经济指标中选取了两大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净值。以工业增加值为自变量,固定资产净值为因变量,通过考察行业固定资产存量与行业工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来描述广东省的资本配置效率以及行业间差异。

3.模型建立

(4)实证分析

首先将东南沿海各省1998年-2012年间36个行业的固定资产净值年均余额和工业增加值数据按照方程(2)换算成指数形式,然后代入方程,建立10个方程,运用一元线性回归。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现状依然需要完善,在完善过程中,体现在资本配置效率很敏感地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在1998年-2012年的这段时间中,东南沿海各省的资本配置效率的波动比较大,从0. 053迅速下降到-1. 080。而在2005年之前的资本配置效率很低,大体呈现负相关关系。而期间仅在1998年和2000年出现正值,从中也体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大,各国的经济受到重创,股市也低靡不起。即便是利率不断下调,但绝大部分企业仍然选择自保形式-规避风险,谨慎投资。而当2006年经济回暖后,股票市场也出现了上升势头。此段时间,工业贷款从“恐怖型”转向了“饥渴型”。在2007年资本配置效率超越了众多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也达到了顶峰。但2008年以后,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环境再度恶化。

①自发投资水平高的行业。这些行业一般由截距项都大于0.1的行业组成。比如沿海地区各省在“十一五”时期的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产业、汽车等制造行业,形成了此地区的产业支柱。以上说明沿海各省对一些自发投资水平高的行业的产业聚拢能力非常显著,同时推动了一些资本配置高效的产业。另外通过对传统产业的研发与改造等政策性措施来引导资本配置及流通的未来,以上种种手段都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②自发投资水平较高的行业。这些行业一般由截距项小于0.1大于0.07的行业组成。此类行业中,烟草制品业作为沿海各省财政收入的主源要采取鼓励措施,巩固其发展。由于沿海各省的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一些仪器仪表、家具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影响行业自发性投资差异的因素有:产业政策,市场的供求关系,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调整,产业结构等。而在资本配置效率偏低的行业中,政府可以采取扶持或者产业转移等措施来调整行业间的资本比例,以提高每个行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实现东南沿海各省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结语

相关部门对于资本配置效率行业之间形成的差异,就其所产生的原因及限制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及对待方式,尤其是对于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呈现参差不齐的行业更要特殊对待。所以在资本配置方面,要特别支持一些成长性良好的企业并鼓励资金流通较快的新型行业,而对于那些逐渐被淘汰的企业要逐渐减小规模,从各方面合理缩减资金的占用量,如此以来可实现资本配置效率整体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各有先后,这对资本配置率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再加上我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和调整复杂而多变,以上所面临的困难可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韩立岩,王哲兵.我国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与行业差异[J].经济研究,2005(01).

[2]张国富.中国资本配置效率行业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0).

茶叶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控制;措施

血液检验在临床诊断和判定临床治疗效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很多疾病的临床确诊需要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作为辅助材料;而血液检验结果的相关数据也可以作为多种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判定的参考和借鉴。血液检验结果作为临床诊疗中使用范围和频率极其广泛的医学检验数据,对科学性和精确性的要求很高。但是,受到种种原因的限制,血液检查过程中仍会存在些许误差。为了减低误差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血液检验的准确性,本文对120分血液检验误差标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资料及分析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在检查中出现误差的120份血液标本基本信息。120份出现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中,凝血标本35份(29.17%),稀释标本25份(20.83%),污染标本20份(16.67%),容量过多标本20份(16.67%),容量过少标本20份(16.67%)。

1.2 方法

本次研究分析选择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检验的120例血液检验误差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在医院领导的号召下,由本院的检验科人员和临床人员组成误差分析小组对血液标本在检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以产生误差的原因作为研究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血液标本检验误差的控制措施[2]。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本次回顾性分析的120份血液检验误差标本,造成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如下。患者自身因素65份,包括经期采血、未空腹采血等;采集因素24份,包括采血方式不当,采血实践不准确等;标本送检因素15份,如送检过程中摇晃、震荡标本;检验因素16份,如检验仪器操作不当,震荡幅度过大,促凝操作不规范等。了解各种误差因素所占比例情况可参考附表。

3 结果

3.1 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

3.1.1 患者自身的因素

临床诊疗中,在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前,护理人员或其他临床人员会告知患者一些有关血液检验的基本信息和注意事项,如空腹采血、采血前不要进行剧烈运动等[4]。然而在实际的血液检验工作中,部分患者对于血液检验的认识程度较差,不能够严格遵守医嘱,未能做好血液检验的配合工作,导致护理人员采集到的血液标本质量较低,从而影响整个血液检验的数据结果。从本次分析的相关数据上看,患者自身因素是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最主要因素,120份误差标本中,患者自身因素65份,占总份数的54.17%。

3.1.2 采集因素

采集因素主要受采血护士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如果采血护士的专业水平较差,就不能严谨而规范的完成整个采血操作,容易在采血操作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错误,如采血用具选取不当、采血顺序不合理、采血量过少或过多、采血部位不合理、穿刺操作生疏等[5]。本次研究分析中,由于采集因素而导致血液检验误差的标本共有24例,占20.00%。

3.1.3 标本送检因素

有关资料指出,血液在离开人体之后,细胞仍然会在一段之间内保持稳定的物质代谢[6]。如果血液标本在采集后未能及时检验,放置时间过长,代谢功能消失,就会对血液检验的结果数据造成影响,使得实际结果与准确值的偏离较大。如果标本在送检过程中,出现剧烈摇晃、震荡等现象[7],也会对血液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3.1.4 检验因素

检验因素主要包括抗凝剂使用不当、标本处理不当、仪器使用不当等[8]。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差,未能严格执行相应的操作规定。

3.2 控制措施

3.2.1 健康教育

临床人员应该给予血液检验患者相应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患者在进行相关的血液检验之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相应的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到做好检验配合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应让患者明白,如果不能有效的配合血液检验,不但会浪费血液检验的相关医疗费用,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贻误某种疾病的宝贵治疗时间。

3.2.2 科学采集

标本采集必须使用一次性试管,静脉采血穿刺应一针见血,避免淤血,采血量不能少于规定标准的90%。如需使用凝血标本,采血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加入抗凝剂,并充分摇匀,血液样本与凝血剂的比例控制在9:1[9]。

3.2.3 规范送检

在血液标本的送检过程中,有关人员应该妥善保存标本,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内容:避免大幅度震荡标本,不能污染标本,不能弄花标本的标签等。

3.2.4 精确检验

检测过程中应该合理使用试剂,应该严格遵守试剂的说明书和有关规定。检测人员在使用试剂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试剂的用量,不使用过期或者是稳定性较差的实际。检测FIB时,最好不要使用衍算法;当仪器型号、试剂型号发生改变时,FIB标准曲线应该重新制定[10]。检测人员要做好检测设备的清洁和保养工作,经常清洗试剂瓶,保持血液检测仪通道和滤光片的清洁,及时调整血液测仪的工作温度。

参考文献:

[1]郭强.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4:161-162.

[2]李里.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4:769-770.

[3]冯雪仪.影响血液检验结果正确性的因素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05:94-95.

[4]徐卫珍.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9:45.

[5]陈欢欢,叶德力.探讨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90.

[6]刘洪涛,李翠.血液检验标本150份误差的原因及预防策略[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9:87-88.

[7]宋泽琴.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9:72-73.

[8]姜玉慧.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分析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1:22-23.

茶叶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茶文化旅游融观光、娱乐、饮食、购物等于一体。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观光茶园与一般茶叶生产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观光茶园是供旅游者参观游览、体闲度假的茶园。应有风景可观。有茶可品。有茶的纪念品可购。这祥。既要考虑茶叶生产的要求。又要考虑观光休闲度假的要求:既要符合茶树生物特性的栽培管理要求。又要符合园林的美学要求。因此。必须以茶园为主体,充分体现茶的特色。

观光茶园必须以生态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设计。实现茶叶生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对茶资源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开发。改变传统的低效益单一的茶叶生产模式。同时。茶园管理本身又是一门艺术工程。所以要把观光茶园建设和茶艺园建设结合起来。

茶叶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茶艺专业 专业建设 教学体系 培养模式

一、茶艺专业建设背景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茶叶消费量从10年前的人均每年200g增至现在的每年800g。茶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特别在近几年尤为突出。同时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也不断出现许多新兴产业,茶产业中的茶艺产业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例,仅就安徽省而言,近年来城市与村镇茶叶企业、茶馆、茶坊,茶艺馆在各地如雨后春笋纷纷开业。茶艺产业目前技能型人才数量极度短缺,现在各茶叶企业普遍希望招聘具有专业知识的茶艺人才,我院的茶艺专业就是适应新形势而开设的。如何办好这一专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该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茶艺专业建设思路

(一)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

茶艺专业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新专业,目前在茶艺专业教学方面大部分院校还没有完整的教材,教学仍处于摸索阶段我校顺应发展的形式,建立茶艺专业,并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和办学理念,采取“双理论双实践” 结合2+1的培养教育模式,以茶艺技能,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茶企管理及营销、茶叶品牌设计与推广、茶叶种植、加工、产品的包装设计、茶园管理、茶文化与旅游、茶叶连锁管理等为核心的高水平专业教育,重视“实践”教学的过程,以此来完成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茶艺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茶艺师资格证书。在此基础上,提出茶艺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系统掌握茶叶科学、品牌营销、茶艺美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艺,具备茶艺和茶饮料的开发与营销,茶叶品牌的策划、包装与推广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并根据目前的就业需要有区别的针对男生和女生各自的特点,分别培养,培养和塑造女学生,让她们为传统艺术代言,而将男学生培养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实现学历。

(二)专业建设模式。

1.着力推广、加大宣传、构建模式。茶艺专业为新兴专业,社会、考生及考生家长对于此专业不够了解,为不断提示茶艺专业的知名度,拓宽生源,茶艺专业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加强专业宣传力度,目前已有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合肥都市频道等新闻媒体对茶艺专业做过相关宣传报道。此外组织艺专业学生全程参与了安徽卫视六安瓜片纪录片的拍摄。于此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宣传策略,积极向外推销展示茶艺专业,利用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茶艺比赛的机会,与茶叶企业、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向外展示出优秀的专业形象,社会活动的积极参加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目前安徽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安徽大业茗丰茶叶有限公司、安徽省天方茶业集团、安徽齐山六安瓜片有限公司等多家茶业企业均对我校茶艺专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自专业成立首批招生以来,茶艺专业学生就业率情况良好,学生遍布祖国各地。

2.精心打造、强化师资、完善体系。目前茶艺专业全部为青年专业教师,全部教师都具有研究生学历,但理论知识有余,实践技能或企业需要的岗位技能了解或掌握程度相对欠缺,针对这一情况,茶艺专业采取 “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3.良性循环、实践为本、开拓市场。目前茶艺专业在2+1的培养教育模式下提出“双理论双实践” 的培养方案,前2年学生在校内完成基本公共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与此同时茶艺专业的校内学习过程中还穿插两次生产和教学实习,第一次实习为第二学期的生产实习,此次实习为期两周,实习地点为省内大型茶叶企业的生产基地,两周的生产实习要使学生要熟悉并掌握茶叶从种植到采摘再到加工及包装全部的生产流程,实习结束后回校继续理论课程的学习,有了实践,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与专业相关新知识也更易于掌握;第二次实习为第三学期的茶馆及茶叶企业门店实习,实习时间一周,此次实习地点为合肥市内各大茶叶企业的门店或茶艺馆,实习过程中学生要熟悉并理解茶艺馆和茶叶企业门店的经营和管理流程,并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茶艺技能。

4.深入实践、健全基地、拓展视野。企业是打造高技能人才的熔炉,校外实训基地是产学结合、实习就业结合的最好场所。重视校外实习,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课程体系的重要实施措施。目前茶艺专业已与安徽天下国茶有限公司及安徽龙王井茶业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正在与多家茶企就校企合作事宜进行深入洽谈,校企合作逐步加强。校企合作的不断加深有利于在校企之间建立起了信息沟通链、人才培养链和就业链,在产学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

茶叶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记得有一次,一家企业的负责人问我:“中国茶叶企业怎么才能做大?”我脱口而出:“把茶切碎了,就可以做大,立顿不就是在卖碎茶吗?”说到把中国茶叶切碎,大多数人恐怕不会赞成,但是把它压成饼、砖、坨,大家还是可以接受的,此形式常见的有普洱茶。其实要说单一品牌的产品,目前内销的中国茶叶,还没有哪一种生产、销售规模超过普洱茶的。

茶叶要做大,必须实现产品的标准化。因为茶叶是采摘茶树上的芽叶作为原料进行加工而成的,它跟大豆、小麦、稻谷等其他以植物果实加工出来的产品相比,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更复杂。这些因素包括:茶树的品种、生产区域、海拔高低、采摘时间和气候、采摘芽叶的老嫩以及技术工人的熟练程度等等。例如:绿茶的春茶习惯上分为明前茶和雨前茶,不同时期采摘做出来的茶叶其质量相差很远,所以民间有句俗语说“早采一天是宝,晚采一天是草”。还有,在雨天采的茶叶很难做出好茶,一般来说高海拔的茶叶质量要高于低海拔,技术熟练的茶师炒出来的茶叶质量要好于刚入门的茶工…… 可以说从栽培到采摘,再到加工的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茶叶品质。小麦、棉花、大豆这些农产品就不一样,只要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它们结出来的果实颗粒大小、形状都基本一致。所以到目前为止,茶叶还不能像小麦、棉花、大豆那样进行期货交易,即使是集约化生产程度较高的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这些国家,它们生产的茶叶也是通过现货看样后进行拍卖来交易的。既然如此,我们就有必要探讨一下实现中国茶叶标准化、规模化经营的途径。我先说几点不成熟的思考,请大家共谋良策。

一、通过精制拼配技术来实现茶叶品质的标准化

为了解决茶叶的质量标准化问题,不同国家会根据影响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采用不同方式对产品进行适当区分:在我国,一般是用茶叶生产季节来区分的,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部分茶区还会少量采一些冬片;斯里兰卡是按照海拔高低来分为高海拔、中海拔和低海拔的茶叶;印度阿萨姆地区则按照采摘轮次分为头摘茶、次摘茶、三摘茶等,但这些区分还是难以做到茶叶产品的标准化。

在过去,大多数茶叶都有精制加工这个环节,但到了最近十多年,由于茶叶消费升级,名优茶市场发展很快,茶叶采取精工细作的方式,基本上是手工采摘、手工制作的,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一致性好,只需简单的拣剔就可上市销售了。可是,对于更适合大众化消费的大宗茶产品来说,如果也依赖手工进行作坊式生产,那就不可能实现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和经营了。比方说我们以前出口的绿茶,一个茶号就能生产出几万吨的产量,这些除了需要依赖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外,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精制。茶厂从各地采购回来茶叶,通过筛分、拣杂、整形、复火、拼配等一系列复杂的精制工序,就可以生产出品质一致性很好的茶叶产品。回顾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国内经营规模最大,影响力比较广的品牌是“京华”和“猴王”两家,这两个品牌都是茉莉花茶企业。而现在国内知名的茶叶企业张一元、吴裕泰也是以经营花茶为主的企业。那么茉莉花茶企业为什么能够做大?除了传统的消费习惯外,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在窨花之前,大多数窨花用的茶叶原料都要进行重新制坯,也就是要进行精制,使得茶坯不仅在外形上达到一致,而且在内质上也保持较好的一致性。另外在产品上市前,每家花茶销售企业还会根据自己的产品品质特色再进行一次拼配过程,以保持自己产品的风格。

二、引导消费者从关注外形转向关注茶叶的色、香、味

我在文章开头已经提到,切碎或者压成饼、砖、坨更容易做成规模,那原因何在呢?举例来说,红碎茶基本上是加工成袋泡茶的形式,大家不会去关心产品外形,而且红碎茶基本上是用机械加工出来的,对鲜叶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容易形成规模生产,最后还可以通过拼配来进行品质调剂,生产出品质一致性好的产品。正是这一点,使立顿可以通过全球采购来保证它的经营规模。普洱茶或黑茶压成饼、砖、坨后,大家就不会在乎那些原料是一芽一叶,还是一芽二叶,各方评定茶叶好坏的标准,就从茶叶外形转向了茶叶内质,转向了茶叶的色、香、味,这给茶叶生产带来极大便利。归根结底把茶叶切碎,或者压成饼、砖、坨,将更容易实现机械化生产,更容易按照标准生产出品质一致性好的产品,更容易形成规模化经营。

成功把消费者从关注茶叶外形,转向关注茶叶内质的典型案例还有铁观音。大家知道,传统的铁观音外形特征是“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而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铁观音却基本上是球形,这样从外形上,不能区分茶叶的好坏,大家就会重点去研究茶叶内质的高下。这样一来有两个好处:一是加工工艺相对稳定,有利于技术推广;二是便于消费者认识铁观音的内质,有利于市场的培育。

三、解决茶叶品饮的便利性

如今司空见惯的袋泡茶和茶饮料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足以证明茶叶消费便利性的重要。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想要泡好一杯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许多因素都会影响泡茶的结果。像不久前,我们用同样一款祁门红茶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冲泡,结果喝出来的感觉完全不同。第一次是因为泡茶的茶具不配套,掌握不好茶水比例和冲泡时间,茶没泡好,不是浓了,就是淡了;第二次是因为泡茶用了普通的自来水,这泡茶甘醇鲜美的滋味体现不出来;第三次则是在茶庄里冲泡,而且泡茶师对这款茶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无论是茶水比例,还是冲泡水温、时间都掌握得很好,茶叶从香气到滋味都表现得出色。

想起平时,我也常听到有消费者反映:同样的茶在产地喝的,跟自己在家喝的完全不一样,是不是被骗了?确实,消费者不可能个个都是泡茶高手,也不可能在任何场合都有一套合适的泡茶工具,更多时候是连泡一杯茶的时间都没有,这给茶叶消费的推广造成了一定困难。去年,瑞士的tpresso在中国推广他们生产出来的泡茶机,引起大家对这一新产品的关注。这家企业用中国主要名茶做实验,重点关注泡茶用水和泡出来茶叶的香气表现,但遗憾的是,没有根据不同茶叶来设定泡茶参数。即使这样,在场体验的消费者用特制茶杯进行品饮后,反映依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