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经济、政治、社会、科学、文化、生态环境发展和变化的焦点和结晶。许多城市都期望借举办大型运动会来进行城市改造,以此作为迈向现代化大都市的行列,提升与增强其在本国乃至国际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121,但举办任何大型运动会都会涉及到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开展体育运动的生态环境问题己引起体育界内外人士的关注|3~7。近几届奥运会在环保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与效果也有目共睹。自2000年起,国际奥委会在确定入选申办城市之前,明确要求提出申办奥运会的所有城市必须提
交一份详细阐述城市举办奥运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报告,保证奥运会举办过程中对城市生态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81。为此,探讨大型运动会可能产生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可以为举办大型运动会的政府决策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城市综合健康的持续发展。
2大型运动会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成功地举办大型运动会将大大提高城市在区域性及世界的知名度,提升城市作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文化品味,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九从而给一个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提升|2’91。譬如凡是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国际文化名城。但同时由于城市生态环境存在空间、资源和调节能力的有限性,而就举办大型运动会的来说,需要场馆、运动员住所、交通设施和保安设施等4个核心硬件,如何配置这4个核心硬件和解决运动会期间城市人口过分集中以及经济密度过大问题,其背后就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具体反映在由于城市区域面积的限制,加之举办大型运动会过程中进行着大量的资源利用、物质运转、能量流动、产品消耗等活动,从而使自然资源大量耗用,各种生产、生活废料大量产出,引起了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大型运动会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隐蔽性.譬如16届法国阿尔贝维尔冬运会,毁掉了30多公顷森林虽然当时并未产生快速的生态危害,但在以后岁月造成的生态危机,使法国人民至今痛苦难忘。(2)不可逆性。主要是指大型运动会开展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可能对物种消失的影响。北京2008年奥运会在选址和规划中由于发现了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后,明确果断地变更了铁人三项运动的场址110,这是开展大型运动会中保护物种不消失而导致不可逆性的最佳例子^(3)连锁性^当由于大型体育运动会城市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被放大,从而造成连锁反应,加剧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危害。
3大型运动会产生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
举办大型运动会对城市生态环境最显著的问题是城市面临着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城市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衰退。这个问题是国际奥委会一直关注的问题,并成立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制定环境保护的9条政策,在1991年对奥运作了修改时,还增加了一个新的条款,指出应努力使奥运会在确保环境问题受到认真关心的条件下进行,同时提出争办奥运会的所有城市从2000年起必须提交一项环保计划;在以往4届体育与环境世界大会中,也都就大型运动会特别是奥运会的开展对城市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专门的讨论111~14]。综合有关资料,现将大型运动会开展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归纳为以下5项:(1)体育场馆设施建设;2)建材的使用与废弃;(3)城市环境污染;4)场馆设施与交通能源利用;(5)体育场馆设施赛后利用等。
3.1体育场馆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是评价一个城市形象力的基本指标,是塑造城市其它形象的基础。体育场馆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和设计作为城市发展的蓝图和指南,应重视体育场馆设施的规划,必须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解决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11516。正如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说:在选定奥运会举办城市时,我们优先考虑计划建设的体育设施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就是这个道理。
场馆设施建设对土地的合理使用是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首要问题|191。其次,由于现代城市向国际大都市发展,为了城市形象的整体性,体育场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往往牵涉到城市某些区域环境的改造,许多城市文化生态风貌可能在重建中的损坏以至消失。保护文化生态遗产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一样,也是体育运动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91。因此,要解决大型运动会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个问题,体育场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应以环保为主题,慎重地选择新建场馆的位置,场馆选址符合城市规划的体育和文化设施用地范围,避开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尽量避免使用未开发的土地,而尽可能依先前工业及商业地段兴建,并充分利用当地文化景观设计建设体育场馆设施。同时,可通过建设新的环境保护区、实施森林重建计划可能会减少由于新建体育场馆设施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纵观历届大型运动会,如25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巴塞罗那、27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悉尼、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广州的体育场馆设施规划和建设都融合了城市自然景观,是与城市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典范。
32建材的使用与废弃
体育场馆设施位置的规划要符合生态环境适当发展的原则,同时,建设体育场馆设施的建筑材料在制造、使用和废弃时,也要有明确的环保措施,否则,必将危及城市的生态环境。因此,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一方面要采用对环境有益的新技术,充分利用再生的可再生的建材,另一方面还要使用环保型建筑新材料,将建成后的体育场馆“室内空气污染”降到最低程度。从环境观点看,它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避免城市的二次污染。从经济观点看,它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见,在大型运动会场馆设施全方位筹建中选好用好环保新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是绿色体育的具体表现。在场馆的建设中势必涉及到成千上万吨拆迀固体废弃物和建材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因此,在体育场馆设施规划建设的同时,要制定一个符合环保标准的废弃物处理与利用计划,并严格执行,尽量减少堆积或(和)填埋对土地的占用以及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
33城市环境污染
大型运动会期间,由于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有关官员和新闻媒体人员及数以十万计观众的到来,使城市人口的激增,导致超出了城市生态承载力,即超过了可以利用的新鲜空气、水和处理生活垃圾的承载能九引起城市环境污染|31。城市环境污染首先体现在大气污染上,其次为水质污染,由于大型运动会期间由于某些场馆和生活用水的大量增加,而使城市污水排放量增长,城市污水处理率不高,造成城市地下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某些体育项目的开展,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水环境,在比赛进行过的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滩随处可见遗留的垃圾、机油、船用化学清洁剂和洗涤用的油脂残留物,还有运动员本身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给水体造成的污染。以至于有些健康卫生机构强烈反对在河流、湖泊、水库中开展游泳、划船等体育项目以免污染饮用水的水源。再次,大型运动会期间生活垃圾排放量猛增,而处置和回收利用率却很低,其堆放既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又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源。另外,噪声是大型运动会开展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另一污染。运动会期间的噪声己成为城市的一大公害,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如27届悉尼奥运会期间,悉尼的400万居民就有50万人选择离开这个城市,原因就是他们无法忍受奥运会带来的吵闹喧杂的城市环境。
34场馆设施与交通能源利用
人类文明、城市的发展都和能源的利用息息相关。大型运动会的开展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体育场馆设施、交通的建设,城市人口、汽车数量成倍增长,对能源的消费也呈快速增长趋势。因此,在大型运动会体育场馆设施与交通规划与建设时一定要正视能源利用的问题,否则将会由于能源过度消耗而造成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目前体现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低能耗生态建筑研宄成果己广泛应用于大型运动会的建设中。大型运动会期间交通运输方面能源的污染也是影响城市生态化境重要问题之一。在城市的污染中,汽车废气污染在大气污染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高,己超过了传统工业污染。由于大型运动会期间,各种交通工具特别是汽车与运动会的正常开展紧密相关,它肩负着大众观看比赛、运动员、教练员、官员住地到比赛场馆往返和来宾旅游服务,汽车密度增高,这就强化了尾气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如1996年,美国的亚特兰大举办了第26届奥运会期间,市政当局为减少因机动车出行而产生的城市空气污染,决定限制机动车的出行,亚特兰大一天内最多停驶车辆达到250万辆。
3.5体育场馆设施赛后利用
如何做好大型运动会结束之后场馆设施的利用,己成为各国组织运动会政府部门关注的一大课题。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的规划建设时,如果仅仅考虑到如何使比赛场馆满足奥运会比赛的需要,而忽略了大型运动会结束后如何利用场馆,那将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必将为社会和城市生态环境背上沉重的包袱。为了不使比赛场馆在大型运动会结束后成为“闲置品”,体育场馆设施的规划和设计,既要有利于运动会体育比赛,又要充分考虑赛后利用。在满足比赛期间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社会效益,使之与广大市民曰常健身的需要相结合,并便于赛后开展文化、体育、会展、商贸、旅游、娱乐等活动。更深一层来讲,就是要从整体上制定目标,从长远来布局战略,在规划方面要充分发挥体育场馆作为标志性建筑的功能,规划制定目标要把体育场馆设施定位在城市新商业中心布局的层面上,在赛后,利用体育场馆设施规模造成的影响力,推动体育产业、商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开发。
4举办大型运动会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措施
举办大型运动会产生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必须从多维的角度考虑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41制定大型运动会环保规划,建立实施城市环保的监督机制
首先,大型运动会的组织者应当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现状与预期目标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规划并将目标公开化。其次,有关大型运动会环境保护的指导方针必须具体而明确,并且应当得到法律的保障。再次,大型运动会组织者应当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和参与建设的开发商应当搜集并定时汇报一切有关的环境信息,以确保大型运动会的各项筹办和建设工作都在按照环保方针进行以及提供的环境信息的真实性。
42合理规划体育场馆建设,提高城市土地生态效益
鉴于考虑举办大型运动会对城市土地有限性利用的特点和城市长远发展的作用,在城市规划中,应围绕体育场馆布局,充分发挥大型运动会体育场馆标志性建筑的功能,将商业、文化和体育、休闲相结合,按照平面和空间整体化规划的方法,把工作、居住、购物、娱乐、休息等各类活动放在同一或毗连空间,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的规范化、合理化和效率化1171。
43加强城市环境治理增强城市自净能力
城市环境治理是大型运动会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己突出地反映在绿化、美化城市和园林治理水质和消除大气污染源等多方面117。因此,在举办大型运动会时要重视城市环境的治理,积极营造城市的绿色空间,节约用水、严格控制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强化城市环境污染处理系统完善等工作,增加城市自净能力,确保大型运动会在城市的青山、碧水、绿地、蓝天下进行。
44普及生态意识,加强生态环境教育
政府的承诺是大型运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保障,而公众的生态意识和广泛参与则是实施的重要保证之一,其中运动员也应该成为环境保护的生力军。通过各种教育及宣传渠道向市民普及生态学知识和大型运动会对城市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内容以及解决方法措施,激发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并在全社会倡导利于环境的消费习惯,提高市民环境意识,这将对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5小结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园林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urban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getting to know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Keywords: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是地球表面物质和能量高度集中和快速运转的地域,是人口、产业最密集的场所, 是以人为主体的环境系统。按上述定义,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称城市生态。特定城市区域中, 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以及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称城市生态环境。所以城市生态环境也是空间实体。城市中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 又称生命维持系统) 和社会经济因素( 又称人类活动系统)。所以城市生态环境由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沟通自然、社会、经济的各种人工设施和上层建筑( 合称人工生态环境)组成。这些组成成分, 通过生命代谢作用、投入产出链、生产消费链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而发生相互作用,互相制约, 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称城市生态系统。它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的网络结构,所以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环境系统(Miller,1979), 或称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可见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系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侧重网络结构关系和调控机理;城市生态环境研究侧重环境特征、要素结构功能的变化, 以及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效应。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条件,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高一级的综合。人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建造者, 人也是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一员。人的生命活动是环境中能流、物流的一部分,参与城市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人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主宰者, 支配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对城市生态环境起调节控制的作用。但人不能超越一定时期中城市生态环境的容量而无节制地发展, 否则将受到环境的报复。人还是城市生态环境中生物系统的主体,是城市物质能量的主要消费者, 同时又是生产者, 参与生产经营,创造物质财富, 参与物质财富的分配、交换与消费。人一方面进行物质的再生产; 另一方面也进行自身的再生产,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1、城市生态环境具有整体性。城市生态环境由自然、经济、社会三个部分交织而成。组成城市生态环境的各要素、各部分相互联系,互相制约, 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平衡推动系统的发展,以达到新的平衡。
2、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其物质能量的恒定需要与系统以外的环境进行广泛的交换。原材料、燃料要输入,产品、废物要输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既取决于环境因素的容量,也取决于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水平。
3、城市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负荷能力。城市生态环境的负荷能力是有限的,超负荷则生态平衡被破坏, 说明城市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平衡的不稳定性以及在一定限度内的可以自我调节的功能。城市生态环境在长期演变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自我调节系统,可在一定限度内维持本身的相对稳定。城市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人工调节功能, 对来自外界的冲击能够通过人工调节进行补偿和缓冲, 从而维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 但这取决于人工调节的合理和适时。环境容量愈大,调节能力愈强,环境系统愈稳定。
二、城市园林设计及其原则
城市园林的设计就是要以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 运用植被、工程、艺术等技术方法, 使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形成人与自然地和谐的城市园林环境, 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生态系统功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构建人、社会与自然完整和谐的系统。生态设计并通过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空间场所的多样性达到城市环境的生态稳定性,景观优美性和生活舒适性。
城市园林设计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宏观与微观统一
要科学的规划,把项目规划放到整个城市规划或区域规划中,关注构景各要素与园林整体之间的协调统一;园林绿地与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之间的协调统一;园林建筑与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 整体布局要主次分明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
2、 天人合一
在规划设计园林绿地景观时,要始终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界的植物 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 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社会学美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进行城市景观生态建设 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城市园林的设计和规划之中建设的目的也由生存的层次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发展,甚至是对美和情的追求方面迈进 追求一种优雅放松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景观风貌符合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既是时展的产物,更是时展的需要
3、 因地制宜
特色是园林绿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 居民生活习惯和对户外活动的要求不同做出不同设计由于北方四季分明,冬春风沙大,因此绿化首先从防护功能出发,充分考虑冬季防风,降低风速,防尘的效应;夏季应考虑通风,遮荫降温的作用,应以乔 灌草为基本形式,并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楼间绿地应有足够的遮荫乔木。
三、园林设计对城市生态乎衡中的影响
建立良性的园林生态系统,主要是以绿色植物为主体,建造具有适应城市环境,具有净化能力的城市森林、风景区、工业区、居民区的绿化系统,作为治理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生物圈中园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地位和功能,树木和绿地复盖区以及城市里的公园,城市周围的森林,是调节城市气候防止大气污染的最好因素。园林植物的功能是:
1、调温调湿作用 城市里的热污染,这种人工热源作用可以通过园林树木的蒸腾作用来调节,蒸腾消耗热量,降低温度,增加空气湿度,据实地监测数据,绿化区比无绿化区最高降温3.5℃,湿度最大值出现在上午8时,绿化区比无绿化区增加3 %,日平均最大增温为13 %,可见园林植物对调温调湿功能明显。
2、吸收有毒气体 城市园林的气体交换能吸收一定量的污染物质,降低其浓度,对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氢氟酸、氯气等以及金属尘粉有吸收、阻挡、过滤的作顺,试验证明绿化街道上树下距地面1.5米高处空气含尘粉量与同一街道未绿化地降低56.7%。此外,空气中含有浮游微尘物,有杆菌、丝状菌、球菌、芽茵等病菌,严重威协人体健康,而许多园林植物能分泌“植物杀茵素”有杀菌能力,如1公顷柳杉每年可吸收720公斤二氧化硫,能吸收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化氢等有害气体。
3、减尘带尘作用 工业城市大量金属瓢尘排入大气中,对人体健康威胁很大,如种植草坪覆盖地面,既美化环境又能减少灰尘污染,如种茂密的野牛草,其叶面积为其占地面积的19倍,草坪根部与地而牢固结合,有效防止起尘和降尘的二次污染,园林植物的茎、叶具有绒毛起滞尘作用。
4、 园林树木对风的影响。城市热岛强度增大,热空气上升,此区域称为低压区。城市内的绿化覆盖率可降低城市风速,较郊区低13%-30%。城市园林绿化可产生有效抑制风沙的作用。据北京林业大学研究,北京解放初期绿地很少,春季风沙严重,每月有8-16次之多,解放后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北京市绿地面积迅速扩大,60 年代时的北京春季风沙大幅度减少,平均每月不足3次,可见城市园林绿化可起良好的生态作用,产生“绿化效应” ,可抵消或减弱“城市岛热”和“城市沙漠”的现象。此外,城市园林绿化还有降低噪音,涵养水源,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等功能,因此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城市园林应以绿化为基础,大力植树种草,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唐婉屏. 简论城市园林生态系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88, 19(4): 46-49.
关键词: 生态学原则;生态设计;规划原则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basic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ty view, opposite state in urban ecological design principles to learn the application for a detailed elaborated, an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inside and outside.
Keywords: ecology principle; Ecological design; Planning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因而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 是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从实践经济看, 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2 生态城市规划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就是以生态城市为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即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进行规划。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城市是人类活动最集中、最频繁的地方,城市中的自然过程、生态环境过程、经济过程、文化过程构成一个复杂的城市生态环境综合体。这一城市生态环境综合体遵循着生态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和规律而运行着。以下就生态理念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作一介绍。
3 生态学原则在城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是一个复合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大、不完善、不稳定的特点,缺乏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较为完善和谐的自控机制,为此,应用生态学的原则和方法去调控城市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物质转化与能量利用的生态效率, 开发城市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和环境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生态学原则有以下内容。
3.1 整体性原则
据系统理论,任何系统都是有序的整体,它具有一定结构,且各组成部分之间发生一定联系并执行一定功能,其功能与结构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因此,在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时,应注重宏观的整体效益,谋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
①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一是在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树立全局观念,完善和执行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相结合; 二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控制; 三是在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 考虑城市与郊区、乡村的合理区划及功能配置。如在市郊发展生态农业, 改善城区周边环境,从而缓解市中心的生态压力;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环境的平衡。
②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强调区域性,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要将城市放在特定的区域中,从大的背景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完善有赖于其子系统的平衡发展,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与具体的每一幢建筑密不可分。在提倡建筑单体生态设计的同时,建筑设计要着眼于城市设计,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及所在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3.2 共生
共生是指一种生态系统中各要素间合作共存、互惠互利的现象。通过共生原理调控城市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及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增强城市的共生能力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共生共荣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基础条件。它要求:城市与生物共生,新旧城市的共生。
4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4.1城市生态位最优化原则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群落中,在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集合。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而且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忧劣势,从而决定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吸引力和离心力。城市生态位是决定城市竞争力的根本因素。城市生态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资源利用、生产条件生态位,简称生产生态位,包括城市的经济水平;一类是环境质量、生活水平生态位,简称生活生态位,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城市生态位的最忧化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解读,从宏观层面而言,城市生态位反映整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与吸引力,应以生活活动为主,同时生产活动不能与生活活动相冲突;从微观层面而言,城市生态位在提供优良的生态位方面对每个城市居民都应是公平的。虽然城市提供给居民的居住空间从空间角度来看存在差异,但生态位大体是相当的。
4.2生物多样性原则
大量事实证明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稳定状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物种、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呈正相关关系。城市生物多样性,是指城市范围内除人以外的各种活的生物体,在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前提下,所体现出来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分异程度。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直接联系与大气环境、水环境、岩土环境共同构成了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基础,是生物与生境间、生态环境与人类间的复杂关系的体现。城市生态环境是指特定区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通过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由于与自然界的生物生存的环境有较大的差异,城市生物多样性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在经济价值、丰富度、地球物质循环与能量代谢等方面,城市生物多样性虽然与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无法相比,但由于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在一个相对狭小的面积上,近距离地为城市人口服务,因而它是非常重要的。
4.3城市的成长性原则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城市规划也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的,城市规划要为城市的未来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成长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一切自然群落和人工群落都遵循群落生长或演替的规律运行。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时,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就会导致“生态逆退”。将成长性(演替性)原则运用于城市规划,就是将一个城市的文脉、历史、文化、建筑、邻里和社区的物质形式当作一种生命形式、生命体系来对待我们要根据它的“生命”历史和生存状态来维护它、保持它、发展它和更新它。
4.4生态承载力原则
城市生态承载力原则是指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城市发展以及城市人群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强度是有极限的,即城市发展存在着生态极限。城市发展有一定的规模,自然生态环境是限定城市发展规模的最主要因素。在城市规划中坚持城市生态承载力原则,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我们要科学地估算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并运用技术、经济、社会、生活等手段来保护、提高这种能力。(2)要调整控制城市人口的总数、密度与构成。这是一个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3)要考虑城市的产业种类、数量结构与布局。(4)要考虑环境的自净能力和人工净化能力,它们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生存质量与发展规模。 (5)要考虑城市生态系统中资源的再利用问题。通过对系统中人文要素的合理布局,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通过规划建设生态型建筑,增加人文要素与自然要素的融合性、相互增益性,从而提高城市生态的承载力。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环境规划
Abstract: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design is a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strong work, to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size and layout, ready to predict and evaluate the environment, and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overall arrangement, make the whole c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advanced technology, reasonable economy, bad border beautiful a comprehensive effect, for the urban people's live traffic, rest, and social activities to create the good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the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optimization design are also discussed.
Keywords: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Environment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依托现有城市,根据生态学原理,并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等手段逐步创建,在“生态文明”时代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模式。
1 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可我们在生态建设上做得还不够。目前,国内也已提出了建立生态城市的目标,而生态城市规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途径,国内很多城市都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这些都意味着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前中国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仍处于初始发展的阶段。有关生态城市的理论、规划的思路、设计的方法和管理的机制都还不够成熟,它需要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和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筑工程、园林景观、城市经济、城市地理以及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专业工作者和城市社会学家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政府决策者的鼎力倡导、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建设开发者的积极投入,采取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研究方法,团结协作、大胆探索、不断实践,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向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2改善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措施
2.1城市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同时又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有机生态巨系统。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2.1.1 生态环境规划原则
要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可持续性,就必须革新观念,运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以环境容量、 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缓解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矛盾,协调城市社会、 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保证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可持续性,应遵循以下原则:
(1)阈限物质法。任何空间、资源规划均有一个“度”,要考虑“最适”和“阈限”。在规划过程中,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价值观,保证城市对生态系统的索取和废物的排放限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以内,使城市的发展强度与城市的发展能力相适应,从而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多样性共生原则。任何一个系统中的子系统间总存在着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因此,在城市生态规划过程中,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将城市生态系统置于整个生物圈范畴内进行规划,建立市区和郊区的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城区及周边的各种生物。
(3)相生相克原则。在系统中总存在着子系统间既共存又制约的关系,一种组成要素的危害性,可能在另一生态要素上体现出来。在城市的生态规划过程中一定要普遍联系并识别城市生态环境中各组成要素间密切的利害关系,找出现象的本质、根源,从而将这种关系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4)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原则。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降低资源的消耗率;其二是推行清洁能源、材料加大回收力度。 在城市生态规划中,要通过推进产业结构模式的演变,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建立有利于持续发展的生产工艺、产业结构设置高效能的运转系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1.2 生态环境规划设计要求
生态城市规划的关键在于把生态的观念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融入到设计创作中,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与作用,以及保持、维护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循环再生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实现此目的,在做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则和要求:
(1)以环境为本。 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环境质量的优劣又是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评价的。
(2)将自然融入城市。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并得以延续。
(3)合理布局。要遵循大自然生态制衡、循环再生与自我调节规律,用生态观念去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要注重节能、低耗、无污染。在规划设计时要力争做到布局合理,并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地质条件以及长远发展的要求。
2.2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 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人口容量的规划、改善生态环境规划、绿化系统的规划等。
(1)人口容量规划。城市人口容量的规划综合运用人均粮食指标法、人均耗水量指标法等,结合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相关的经验和指标,确定城区人口的最佳适宜容量。
(2)改善生态环境规划。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规划在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改善。在城区内要保留部分较大的河流、坑、塘、湖、溪,将部分地段开挖改造为人工河道,并保留原有的自然堤岸,沿岸搞好绿化配置。
(3)绿化系统的规划。绿化系统规划中的城市生物,尤其是绿色植物,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流和能量交换的载体,绿化的生态功能主要是减噪降尘,更新空气等。规划由公园、 湖面形成的绿地斑块,河道、街道形成的绿色廊道,农田、防风林、山林形成的郊野基质,共同构成一个带形的绿化系统形态模式。其次,在植物配置时,还应从植物特性、高度搭配、树冠大小、树冠间距等方面统一考虑和规划。
3 结束语
总之,生态城市规划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根据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的要求,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提高现代城市环境质量,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公园,生态建设,生态,城市生态
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公园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生态公园的概念特征
1.生态公园的概念
“生态”思维代表一种新型的自然观。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更好的生存下去,就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形成“天人共生”的自然观【1】。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出现了生态公园。
生态公园是将城市市区的荒地或废弃地及城郊地区,以保留或模仿地域性自然生境来建构主要环境,以保护或营建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自然植被的结构和过程进行公园绿地设计、建设和管理,促使公园形成,以潜在植被为基础,保护生物野生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满足公众游览、观光、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服务功能【2】。
生态公园纳入城市绿地系统的范畴。生态的属性决定了这类公园应是在城市或郊区里的自然保留地,和城市与自然最接近的地域【3】。
2.生态公园的特征
城市生态公园并不是一种全新创造的公园类型,而是面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型园林形式,是人们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既具有“生态性”,又具有“城市性”,从而使它有别于普通的城市景观公园和自然生态公园或自然保护区【4】。
(1)具有一般公园的特性
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延伸。所以,所有的生态公园都具有一般公园所具有的性质。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休憩,游览的场所。
(2)生态性
生态公园的特点就是他的生态性。城市生态公园由于引进了景观生态学的设计理念,更充分的利用了城市物种多样性和公园空间资源,让各种各样的生物有机的组成了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5】。
生态公园的绿地大多是利用市或建筑物稠密地区的荒地或废弃地,公园绿地的建设大多保留自然落及原有植被【2,6】。
生态公园能为动、植物安全生存和繁衍提健全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生境条件。
设计的方法是符合生态原则的,从构思到具体的构造作法都应该体现设计者对自然生态过程的尊重。
在养护管理上,强调动态目标,尊重并保护自然演替。尊重植物的循环再生。正是由于城市生态公园的管理依椟乎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故投入要比传统景观公圈低得多【5】。
在功能目的上。除了具有一般公园的作用和功能外,更让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最重要的是功能的组成是符合生态系统要求的,没有破坏自然生态过程的相关活动。
(3)城市性
城市生态公园是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无论从地理位置、空间格局、生态系统和规模级别上,都是城市的一个有机部分。城市生态公园的“城市”属性使其有别于位于近郊和林区的自然生态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国家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空间格局使它和城市的功能的联系更为紧密,直接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居住生活环境产生影响【3】。
二、生态公园建设及改造的原则和途径
我国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应不同城市和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城市生态关键地点作为考虑重点,结合城市生态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决定城市生态公园的位置和布局,即它的生态过程、能源和物质的使用应有利于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的;它的环境建构应符合生态原则,它的具体空间和实体形象应能充分考虑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个体的互动关系,唤起人对于生态意象的文化体验和美学感受。
1.生态公园建设的原则
根据城市生态公园的基本内涵与我国城市发展建设的现状,结合国外的相关经验,我国城市生态公园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生态优先原则:以生态建设为核心,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通过生态修复,使城市生态公园发展有别于其他开发与发展模式。合理安排各功能区的开发强度。
(2)整体发展原则:从区域生态环境优先的角度,统筹城市生态公园内用地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建设【7】。
(3)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城市生态公园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优化区域内的各项资源配置。
(4)以人为本原则:公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市民提供良好、高品质的绿色人居、生态教育和度假休闲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5)城乡统筹原则:使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成为带动和引导乡村地区发展的良好契机,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绿色产业的引进等措施促进地区城乡统筹发展【7】。
(6)保护、展示与经营统筹协调原则:合理引入生态绿色产业,实现城市生态公园的持续与健康发展,使其成为城市的生态核心区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展示窗口【8】。
2.生态公园建设的途径
现在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的生态公园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还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规划中,要总结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经验,以生态学为基础,结合景观设计,环境设计方式,探索保护生态环境,创造优美景观,提供适宜活动场所,三者结合的途径,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根据我国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现状,总结了以下几点生态公园建设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