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是师生共同参与、有效交流,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它需要在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是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学生主动认知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并被语文深深吸引,那么阅读教学就是关键。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系到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我们重要研究的课题,下面就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的方法和策略,谈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和现状
小学语文学习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学会使用和阅读语言。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二十一世纪,阅读对于人们的生活学习有着重大意义。对孩子们而言,书是益友和良师,可以使他们的各种素质逐步发展,因此,阅读的作用可想而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侧重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符合这一要求,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处于一种故步自封、停滞不前的状态,孩子们并没有真正学会阅读,还停留在为应付考试而读上,被动接受对材料的解读。这种现状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的策略
1.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构建师生互动
课堂阅读教学应当是师生的双向互动,是我们共同参与、有效交流,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树立勇于质疑的精神,强化积极探究的能力,尝到成功的甜头,不仅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而且参与教学。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学,或直接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就很难把新课改落到实处,很难使他们从心里接受。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能被有效激发,他们就会永远成为知识的“奴隶”。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积极营造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努力让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给孩子们布置“读书好点子”的作业,并提出具体要求。通过对孩子们阅读建议的分析,从中选取好的建议,进行集中讲解,并把它们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既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和支持,又使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阅读学习的乐趣。当孩子们发现建议被老师采纳时,会感到万分高兴,这是孩子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动力。我们通过对孩子们“点子”的调查,能够了解什么是他们最需要的,什么方法是他们最易接受的,哪些材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通过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就能够大大提高阅读质量,提高教学实效。
2.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本,阅读的目标是读明白,这里的明白是对阅读对象有一个较准确的认知和体验。它包括孩子们对语言的感知,对材料重要信息的提取,对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准确地概括和分析。文学作品有时需要鉴赏,同时会受孩子们选择不一的干扰,我们要积极引导,把孩子们的疑惑集中到一个焦点上,然后科学有序地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并有效解决。
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应该具有“大众化”的特点。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阅读内容和学习方法。阅读教学应该有一个整体设计,这个设计既要考虑到整体又要考虑到局部。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从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出发,设计不同难度的阅读内容,由初读到鉴赏再到创新,使教学设计体现出梯度,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发挥特长,畅所欲言,积极表现自我;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并最终产生浓郁整合效应。在阅读设计的难度梯度中,每个孩子都能够发挥优势,不同水平的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处于最佳状态,真正做到各有所得,各有进步。
3.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
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按照由低到高的培养顺序,循序
渐进,同时必须坚持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语文阅读能力一般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它是阅读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基础。积累主要包括语言材料、文体特点、写作表达方式和思想感情等方面;还要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阅读技巧等知识。我们要结合教科书作必要的介绍,并要求学生有效积累。
(2)理解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判断、分析和归纳的思维能力,积极发挥他们在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判断力。它是孩子们理解事物的前提,我们可以通过材料中的判断句或限制性词语训练。其次要加强分析和归纳能力的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是孩子们基本的思维过程,更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要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有了联想,孩子们就能够把枯燥的文字形象化、生动化,进而使阅读更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76-01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识字能力和交际能力的作用,而语文的课堂教学又以阅读为主。但现阶段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课堂目标设置不明确、教学内容抓不住重点、教学方式方法欠缺灵活性和趣味性,学生主体地位没被重视,多以教师教授为主。因此,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还有待改善,但如何给阅读教学一个有效的支点,这是老师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里,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的整合教材教学内容,并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促使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衡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看有没效果、有无效益、有无效率,这里所指的阅读教学目标包括了目标的实现程度,阅读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效益是指学生个人综合素养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效率是指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阅读教学的工作量与目标完成是否存在正比例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到是否能让全班同学收益。由于农村教学师资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划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从总体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说,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最根本的衡量指标。
2.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引导教学的方向,只有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才能促使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设定教学目标:
2.1.1 根据新课标来制定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能够起到指导课堂教学按既定方向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是指引老师寻求有效教学策略的依据与标准。因此,在新新课标指导下,教学目标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来设定。
2.1.2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服务的主体,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立足学生现实的心理状况、能力状况与条件状况,将目标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在安排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教学内容与教材的现实情况。而且,在不同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跟着调整。
2.1.3 目标设定要科学、准确。在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是,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有层次化、具体化,对于阅读教学过程中生字词的学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文章情感的体会及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都必须有具体的目标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2 正确解读文本,选准教学内容。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性因素,教师作为语文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要精准、分析要透彻,深入解读阅读文本,以帮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深刻理解和感悟文字的内在魅力,实现学生与阅读文本的深入交流、理解和互动。这个要具体做到:第一,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定教学内容。语文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很广,包括了字、词、句、篇、修辞、语言艺术和手法特色等等,但在课堂教学没法做到面面俱到,只能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意义比较大教学内容,加工整合已有教学内容对重点句子、段落、词汇进行推敲和领悟。第二,设定语文阅读情景。语文是语言和情感的结合体,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结,设定情境才能让学生深入体会语文知识的基础。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增进互动,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构筑和谐的情感环境,让学生体会语文之美。
2.3 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核心,其选择要综合考虑和权衡语文阅读的性质、教育理念及阅读目标,而且还要突显语文的教学特点。第一,依据阅读要求确定教学方法。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更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这就要求学生立足于阅读要求指导教学方法。第二,基于学生发展需求选择教学方法。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观察学生审美观的发展,构架起有助于小学生感知小学语文之美的情境,用语文语言、艺术手法、修辞手法之美来促使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激发学生感知美、追求美、领悟美、评判美的能力。第三,根据教学环境和教学情景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来进行情景设定和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路的变动、新问题的发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4 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第一,实现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就是要搭建有效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自我控制,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释放学生潜在的能量。第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发展空间。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针对一些概念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进入最佳阅读状态,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引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跟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然后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并组织小组进行协作、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权。第三,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不是仅限于教师将语文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还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的情感传递,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养成有着基础性作用,即使农村教育资源再怎么落后,作为教师都应该致力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从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精准选择教学内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应用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环节入手,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张寿山.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导刊,2010(12):3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中对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拓展了阅读范围。阅读教学是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一种,让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理解、感悟、鉴定与评价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积累语文知识,训练阅读理解技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母语教育的主要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丁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段话全面、深刻地概括了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在阅读教学中体验情感、丰富积累、培养良好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掌握阅读策略和阅读的多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增长知识、丰富文化积淀、丰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在阅读教学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重视朗读和默读的训练;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阅读可以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主。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明确新课标的要求,改进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语文阅读教学当做教师、学生与文本的联系与对话。在教学观念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不仅是教师阅读方法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为教师、学生、阅读文本三者提供一个纽带与桥梁,让三者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完成交互与影响的互动。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知识与技能传授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不可能充分沟通。而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学过程是活动的、变化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能力水平与兴趣爱好为基础,摒弃传统的固定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足够的兴趣。
2.个性化阅读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语文阅读定义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指导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感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经过足够多的阅读沉淀,才能够有语感的产生,才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与语言的应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以教师的传授为主要内容,减少了学生阅读的内容。现代教学应当紧扣教材推荐相关读物,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推荐读物时,可以巧借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
3.融合阅读与写作,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阅读教学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活动的基础上,以主观情感与思维为核心,强化体验与理解过程,熏陶情感,启发思维。阅读教学效率提高的重点是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将写作与阅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得到充分的延伸。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过程中需要的大量信息与技巧都是由阅读进行训练的,没有阅读训练作为基础,就没有写作中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充足的素材。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从教材阅读中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训练作文的写作方法,将阅读与写作融合起来,提高阅读理解的教学效果。
4.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课堂阅读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方法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以多媒体为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生动的展现。音频与视频方式能够设定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与思想境界充分理解,深刻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教学内容是阅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教材为中心,尽可能拓展语文教学资源,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语文阅读理解的平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自主阅读 教学策略
一、引言
阅读具有十分广泛的功能,如获取信息,丰富知识,积累语言,增长才智,陶冶情操,塑造品格,发展个性,等等。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它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伴随着新教材的推广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界探索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声音此起彼伏,各种阅读指导方法层出不穷,难免出现良莠不齐的境况。如何减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迷茫和困惑,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对新课程标准下阅读理念和策略的研究。
二、阅读教学中的误区分析
阅读的本质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否则阅读效果就无从谈起。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课堂的教学效率对照新课改前有了很大提高,我们看到,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机会多了,向课外、向生活中学习拓展机会也多了……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始终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受传统阅读理念的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未得到高度重视。“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它的养成不是教师教出来的,须经学生多读的实践逐步形成(李灵萍,2002)。”有很多教师将阅读课当作自己的“一言堂”,只是对语言知识进行详解、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机会很少,学生很少能进行独立思考,也没有机会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造成一大障碍。
2.阅读指导的内容只注重如何获取文本知识,片面地追求语文学科知识的完备,而缺少指导学生如何更新自身的认知结构、不断调整自身的阅读状况以形成语文能力。阅读教学中,总是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总是强调中心、结构、写法、语言。我们早己习惯于把这些看作阅读文章的当然方法,看作读懂文章的标准,看作阅读教学的任务,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误区。
3.过于强调阅读技能的训练,教师课堂上反复分解阅读技能,而学生最终难以将所学技能用于新的阅读情景。
三、对于阅读课教学法的探索
通过对阅读教学课的误区分析,我们认为在阅读教学领域,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首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兴趣,把阅读的时间、过程,阅读的支配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尽量依靠学生自己来感悟理解,鼓励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其次,教师要把阅读策略的教与学放到重要位置,采取灵活、科学系统的自主阅读教学策略。阅读策略就是读者用来理解各种文章的有意识的可灵活调整的认识活动计划。基于此认识,我们对新理念下的自主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一番探索:
1.培养多种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技巧。精读、略读和浏览是三种重要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这三种阅读方法的训练要贯穿在整个小学阶段。精读是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逐段地钻研体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式;略读是粗略的、不做深究的阅读,是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中习得的方法,通过较快的阅读来粗知课文大意;浏览则是指一目十行地看,甚至要跳读,浏览除了用于平时的消遣娱乐阅读,还有一个功能是用最快的速度捕捉到自己所需信息。
2.选择性注意和推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筛选能力,以提高阅读效率。学习者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学习有关的信息或重要信息上,并能根据所获信息对所读材料进行概括。信息推理,指读者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自己的原有知识以及文章提供的信息生成新的信息。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常通过推理去补足文章省略和隐含的内容,以此来深入理解文章。
3.采用开放的阅读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解读。自主阅读教学注重学生在阅读行为层面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因而要求教师开放教学过程,和学生分享对阅读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的决策权。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应避免盲目强调学生行为自主的个别化教学模式,而应谋求在班级和小组学习的框架内,给予学生个体在阅读内容和方式上最大程度的自主决策权。
4.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叶老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能力。”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课本学习的内容、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每学期、每单元课外阅读的具体目的。有了明确的具体的阅读目的,才能使学生有意识地选择读本以获取自己所需知识。同时,面对众多鱼龙混杂的阅读材料,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选择内容进步、思想健康、艺术性高且能促进他们德育、智育、美育的协调发展文质兼美的文章。
5.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分层制定阅读目标。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要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施以合理的教育,制定不同的阅读目标。对于认知水平较低,识字较少的低年级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习适合认知水平的课外读物,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短文的能力,养成背诵自己喜爱的文章的良好习惯,培养初步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而对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的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文学作品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和较有品味的科幻作品。在阅读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鉴赏、分析能力,并主动从中汲取营养,能背诵较多的
名家名篇或片段。
四、结束语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小学阅读作为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有利条件下,积极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探索,进行自主阅读策略研究,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永新.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N].文汇报,2004-9.
[2]李灵萍.提高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关键词: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现状;策略
散文阅读教学是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散文优美的语句和精巧的结构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散文阅读教学受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视。研究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现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深刻意义。
1.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1培养学生的语感
小学高段的散文文本语言形象而优美,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小学阶段所选用的散文文本普遍使用积极向上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思想。另外,小学散文阅读篇章较短,散文内容通常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文章的语言表达十分欧美,结构精巧,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1.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散文的构思十分精巧,而且语言文字十分优美,通过散文阅读能够激发学生欣赏美的欲望,使学生在接触散文美的基础上发现文章中的美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散文会运用大量的修辞,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使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散文所描绘的画面,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感悟力。
1.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阶段的散文阅读篇章大多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适合学生阅读。而学生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会通过反复阅读来弄清楚这篇文章所讲的内容,进而发现文章的脉络以及文章的结构。而学生对文章的自主分析是学生进行阅读所必备的能力。学生在进行散文阅读的时候,也会思考阅读题目,在阅读题目的引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2.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2.1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的成就
首先,注重学生的阅读基础。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也具有了一定与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而小学高段的散文篇幅不断增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错别字、无法理解的句子和段落等。对于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在开展散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十分重视学生的生字词积累,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其次,能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师在开展散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会引导学生使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散文阅读。例如,语文教师会引导学生运用带感情朗读、默读、略读、速读、带问题读等阅读方法来进行散文阅读,加强学生对散文的理解;最后,重视学生的思考。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在开展散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十分重视学生的思考。语文教师会引导学生思考散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思考文章中蕴含的作者感情、散文的主题等,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
2.2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方法问题。当前,大多数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文章的分析。但是,散文需要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发现美、感受美,一味分析文章会导致学生忽视散文的美感,严重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其次,文本处理问题。部分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喜欢用大作家的散文篇目,但是,这些散文寓意比较深刻,篇幅较长,学生读起来有困难。文本处理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再次,方法指导问题。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在散文句子赏析讲解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甚至有些教师按照参考答案来直接给学生讲解,而忽视了对赏析方法的总结和探索,方法指导不到位。
3.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策略
3.1细分散文文体
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应对散文文体进行细分,了解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不同散文文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叙事散文教学应注重把握文章的线索和结构,了解人物关系,抓住人物感情,在分析人物的基础上把握整篇文章;其次,写景抒情散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文章中风景之美,重点讲解景物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情景关系。同时,也要注重文章中所使用的修辞,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最后,哲理散文教学应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的深刻治理,在了解散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3.2采取三段式教学
首先,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应合理设置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语文教师应熟悉教材,备好课,找出教学重难点;其次,语文教师应采取分组学习,组织学生订正导学案中的知识,整理出不会的难题,然后根据这些难题开展小组讨论,集中学生智慧,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教师要对学生的探讨进行评价,总结教学重点;最后,语文教师应应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例如,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散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仿写,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3.3合理处理阅读文本
首先,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引导学生对佳词丽句进行反复朗读与赏析;其次,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为此,语文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体验,进而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最后,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应重视文本的拓展,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写作方法,向学生讲解散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散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