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一、生活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生活情境,营造一种实际应用知识的氛围。数学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会变得十分抽象,而且枯燥无味,但如果把数学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数学就会变得十分有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一点,有意设计一些和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解决,把学生引入到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来,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和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例如,我在教授“勾股定律”这一内容时,我精选了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很有趣的图形——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图案,它像一个转动的风车,挥舞着手臂,仿佛在向世界各国的数学家们招手呼唤。与此同时我还设计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来回答下面的问题:(1)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2)你听说过勾股定律吗;(3)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学生的一片好奇声中,我解释道:“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赵爽弦图’加工而来,展现了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这样一来教师以生活中的图案作为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了神奇的勾股世界,投入到了具体探索中。

二、创设故事情境

利用有趣的数学故事进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无理数”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西伯斯为了捍卫真理而被谋杀,最后被装进口袋里扔进地中海的故事,学生必然听得津津有味。在“简单事件的概率”教学时,可以讲述梅勒和他的朋友赌局分配金币的故事,让学生感悟概率的简单应用。又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被引入进来。我在复习“函数的图像”时就用到了这个故事: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开始远远领先于乌龟,兔子就骄傲了,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却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冠军。我把故事情节变成了相应的函数关系,并用简洁的函数图像描绘出来,再次展现了数学的魅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游戏情境

竞争意识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意识,对于提高学生整体与个体的认知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竞争意识,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在验证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时,教师选择了游戏接龙的方式,由任意一位学生开始,针对方程2X+Y=40,任意给X(或Y)一个值,点班级另外一名学生,说出相应的Y(或X)的值,再由这位学生给出新的X(或Y)的值,依此重复进行,教师强调,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学生对这种方式都很感兴趣,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验证方法。此外,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设计的一些游戏搬到课堂上,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良性竞争,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十分活跃地参与其中,在游戏中互相影响、互相沟通、互相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共同进步。

四、创设互助合作情境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形成的班级必然会有差异性,这对于教学其实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差异,组建学习小组,创设出一种合作互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中实现互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异质性来分组,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优势互补,形成共同的学习合力。在小组组建成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分配角色,划分小组的策划者、问题的设计者,领引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形式去思考、探究问题。例如,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习内容,采用异质分组的办法,将男生和女生、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和学习成绩差一点的、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互相搭配,其目的就是让全班形成一种互补,实现互助合作。这样既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展开合作,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又有利于在全班形成积极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全班学生一起学习、探究、讨论,往往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教授有关正方形的几何题时我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让每个小组动手操作折出正方形后,来共同研究解题步骤,看哪一组归纳得准确、全面。教师就探究的内容和方法提出如下要求:(1)利用新折的正方形进行探索归纳;(2)从边角、对解线等方面进行思考;(3)可以测量、计算、验证作各自的结论。学生为了给自己小组争得荣誉,都积极表现,很快就完成了本次学习任务。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来创设温馨积极的课堂情境,如:开动脑筋想一想,说错了也没关系;教师喜欢爱动脑筋的同学;你回答得很棒等等,以此来激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对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不但会积极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还会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李兰华.浅谈初中数学情境教学[J].神州,2011(12).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范文第2篇

数学是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抽象性、广泛科学性的学科,然而初中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换的过渡阶段,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与学生认识的形象性之间存在着矛盾. 因此,增加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势在必行,这也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重大研究课题. 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在保证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设置有效地教学情境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综合对当前各地数学教学中已经设置的教学情境进行分析,发现在有效性的情境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笔者就自身教学经验与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几点增强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建议.

一、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

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境创设要充分体现学科的特色特点,内容紧扣教学大纲,显现出学习的重点,最好是能够体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生活中某一个事物、场景所能体现出的数学知识、数学价值. 只有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才能有效地阐述数学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体现,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习的动力与热情. 在情境中必须体现学科知识的基本属性,突出教学重点,这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具有指导作用.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紧扣所要教学的知识技能与内容,遵循数学趣味的本质. 这就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走进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去,并且做到自主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他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总结出自己学习数学的规律与方法,根除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给予学生结果的模式. 教师只需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引导他们联系所学过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情境创设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很多数学教师都有一个片面的认识,那就是只在课堂上导入情境教学模式. 如果初中数学教师在每堂课的开始都能够创设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我们应该从长远角度看待教学问题,情境教学不应该仅仅出现在教学授课的开始阶段,而必须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态度以及所要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合理、可行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的课堂中,在给出坐标等基础概念以后,完全可以组织学生将班级的某一排(列)作为横轴,另一列(排)作为纵轴,并且规定它们的正方向,然后让学生画出坐标系,并且找出自己的位置与坐标点. 这样简单的小情境设计,比让学生单纯地做几个习题效果更好,且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当然,情境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挥潜在能力,并且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去.

三、常见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古代科学家伽利略曾说过,大自然是数学写成的. 数学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学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好数学能让人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与生活实践. 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情境设计,把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到课堂中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还有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的无处不在. 例如在学习了利息公示和百分数以后,可以让学生回家算算家里的积蓄可以赚回多少利息,这种活动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体验生活的同时熟练掌握数学知识.

2. 适当引入游戏环节,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引入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充分运用数学知识,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可能性事件”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从传统的扑克牌游戏入手,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在一副牌中除掉大、小王后任意抽取一张,这一张出现花色的可能性是多少等. 这样一来就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探究能力,产生学习数学的深厚情感.

3. 创设类比、竞争型问题情境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类比、竞争性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对比、归纳等丰富的探索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局部与整体、一般与特殊的对比,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终目的. 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教师在设计一些数学问题时,将学生分成小组,采取小组竞争型的比赛情境,让学生展开竞争,比准确、比速度,比技巧,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四、结 语

总之,创建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数学教师进行长期的探索和总结,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创设数学情境教学必须抓住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构建专业理论结构,将矛盾与统一运用到教学中去,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孙富强.初中数学教学五种指导策略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4).

[2]刘明坤.浅析初中数学教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3(6).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范文第3篇

一、创设动态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动画片,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创设一些动态教学情境,比简单地进行平面静态教学,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投影与视图”中,展示不同的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图片,不同情形下纸板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三视图。多媒体技术可以营造出真实的动态变化模型,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率。

二、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悬念如同一支魔力棒,能够激发探究答案的强烈欲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悬念情境,以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增强对知识的记忆。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悬念情境:“同学们,老师知道一个神算秘笈,把你的年龄乘以2减去5的数告诉我,我就能算出你几岁,谁来试试?老师马上给你算出来!”学生十分好奇,纷纷举手,笔者连续给五个同学算出了年龄,学生都感到很震惊,笔者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呢?”他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想!”……在这个悬念情境下,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新知识的学产,通过细心的听讲终于明白了老师的“秘笈”,感受到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乐趣。

三、运用故事情境,增强教学趣味

数学这门课程比较乏味、枯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结合数学情形,创设一些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实用性,加深对数学学习的意义解读,提升学习质量。比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学完后,我引入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些大和尚和小和尚,共有100人,有一天,山下送来100个包子,大和尚1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1个。问:大和尚、小和尚各有多少人?学生们一听,顿时兴奋不已,纷纷跃跃欲试……经过讨论交流,得出用方程组解最好。通过让学生结合这些数学故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方程组的实际应用,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都比较喜欢和参与游戏活动,我们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创设一些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和学习数学知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探索知识的奥妙,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有序数对”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找好朋友”的游戏,课堂上,笔者给同学们每人发了一张小纸条,上面记录了一个有序数对,先由①号找到和他一样的数对即为一对好朋友,旁边的同学让出座位,去班上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以此类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寓教于乐,知识轻松过关。

五、创设现实情境,感受数学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的相关情景,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以致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比例:A、B两位农资采购员先后去同一家农资站为村民采购化肥。两次化肥的价格稍有变化,购物方式也略有不同:A每次购买800千克,B每次花销600元,不考虑购买多少化肥,请问A和B哪个购货方式更合算?通过引导学生计算,然后加以比较,得出问题答案。数学是一门实际学科,生活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用处大。

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发散思维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 初中数学 教学有效性 策略

一、与生活实际结合进行教学情境的创建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创建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讲解“三角形稳定原理”的时候,我将相关的图片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房屋的房顶、X展架等,由于都是生活中常见到的,学生比较熟悉,会比较感兴趣。在进行“平面直接坐标系”讲解的时候,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兴致不浓,学习成效不高,基于此,我创设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学校的正门位置为走向,将坐标原点的位置选择在大门附近的十字路口,Y轴为东西向,X轴为南北向,并且将学校的建筑物作为标志物,要求学生建立相应的坐标系,并将相关的信息批注在旁边,使学生对负数和实数的概念有一个详细而全面的掌握。

二、以趣味性为基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建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学生学好初中数学,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合理教学情境的创建,以此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讲到“乘方”的时候,我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一张报纸在反复对折100次之后,它的高度会变成多少?这个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创新性,学生立即以实践和讨论的形式来论证自身的假设。又如在讲到三角形中位线的时候,我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连接任意四边形、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的四边中点所构成的四边形是怎样的?学生则纷纷作图,并观察所得平面图形的特征,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说明自己的见解和理由,以此来实现知识面和思维的扩张,进而让学生加深对该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达到很好的教学成效。

三、探究式和悬念式教学情境的创建

在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和利用,以合理探究式情境的创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进行几何教学的时候,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圆柱体的底面半径r=3cm,高h=10cm,在圆柱体的上下底面都有一只蚂蚁,问两只蚂蚁要想相见,所要从侧面爬行的路程最短为多少?这样就让数学的学习逐渐过渡到趣味性和生活性的层面,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求知兴趣,开展了积极自主的学习,使学习的成效事半功倍。对于数学悬念式教学,在目的上同样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欲和求知欲,并构建新的知识平衡态,同时不断扩充知识面。例如我在讲解幂运算的时候,让学生以1、2、3任意的组合成两位数,并选出结果最大的,列出运算,逐渐向幂的概念引进,进而让学生对乘方运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以此作为后期深入学习的契机。

四、以合理设疑情境的创建来进行情境教学

在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学生了解到对于直角三角形而言,斜边的平方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相等。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思考了以下问题:已知四个直角三角形等大,让学生说出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有几种拼法,并对自身的观点进行论证。学生经过实验和思考,得出的拼法和论证方法如下:设定已知a、b分别为两直角边边长,c为斜边边长,学生将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两种不同的正方形,一是边长为c的正方形,二是将a、b之和边作为正方形边长。得出的两种论证方法如下:第一种构图的论证方法是:(a-b)2=c2-4×1/2ab;a2+b2+2ab=c2+2ab;进而学生得出a2+b2=c2。第二种论证方法是学生通过观察得出:(a+b)2=c2+4×1/2ab;a2+b2+2ab=c2+2ab,进而得出a2+b2=c2,精炼简练以此来实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且也在论证和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发散思维,促进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初中数学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教师要想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就必须加强和重视情境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这也就要求了广大教师在进行情境创建的时候,必须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以高超的教学技艺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文. 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 教育探索报,2011(1) .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字: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

“数学问题情境”不仅包括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新教材特别重视情境问题的创设,把它作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下面笔者就数学问题情境的常见创设方式谈一下个人的看法及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要使学生面临一定的问题并迫切需要解决它。问题情境不纯粹是一个具体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问题的某种解决方法,它包含问题背景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数学问题是解题者与问题系统的统一体。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境,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二、创设情境教学

1、生活情境导入式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到生活中去。生活化课堂教学,能够赋予数学足够的活力和灵性。通过一个现实的生活情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降低教学难度,把数学思想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

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2、提问导入式创设情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 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 有了兴趣可使人的脑细胞运动加快、神经紧张、精力集中、思维敏捷, 感知力、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处于最佳状态。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验证明, 学生对某学科有兴趣, 符合他由活动动机产生的认识倾向,就能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 形成持续性的学习动力, 真正能起到诱导创新的好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水, 问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本身就是课堂, 如果知识能学以致用, 学生就会感到知识的重要性, 因而会更用功学习。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边的关系”一节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小兔由于骄傲输了,不服气。今天小兔不同乌龟赛跑了,它要同小狗赛跑,你们猜猜看,谁会获胜?同学们一致猜测应当是小狗获胜。这时播放课件:小兔和小狗赛跑,小狗沿着折线的路线跑,小白兔沿着直线的路线跑,结果小兔获胜。小狗看到小兔获胜,心里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学生被这一有趣的问题情境深深地吸引,从而积极地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发现要看比赛是否公平,实质上就是看小狗和小兔跑的路线是不是一样长,小狗跑的路线是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小白兔跑的路线是三角形的第三边,这样就自然引入“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论断。

3、活动式导入情境创设

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周围到处有数学,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新知。例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在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根据立体模型想象展开图形。最后,让学生再动手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在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4、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 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对于一些抽象、不可见、难理解、难解释的概念、原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有许多条, 远不止上面列举的这些。办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一个“问题”意识,要有创设问题的机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只要为人师者勤于钻研,精心设计,操作得当,一定能让学生改变数学“枯燥、单调、抽象”的认识,真切体味到:“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游戏”。

5、利用新旧知识观念的关系作为情境导入

新知识的学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中,得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学习“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一节内容时,我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原来已经学过了幂的运算法则(在正整数指数范围内),现在指数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体整数,那么,原来所学的幂的运算法则现在是否还成立呢?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辨析,使学生完全投入到对新课的思考和探究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促使他们进一步去思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