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洋生态修复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沧州旺发生物技术研究所,河北 沧州061001;2.河北工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130;3.沧州市运河区农业局,河北 沧州061001;4.邯郸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 邯郸056002)
摘要:介绍了水体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方法、特点及应用实例。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指出生物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 :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
近年来,随着我国沿海工农业和海洋产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在海洋航运的快速发展,造成大量工矿废水,生化污水排入江河湖海,以及在海损事故中石油、烃等有害物质的泄漏,使地表水、地下水、土壤以及海洋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严重污染。污染的水体极大地损害了生态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但是对于污染水体,尚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主要依靠自然生态的自我净化。
目前,生物修复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且可靠的环保技术。简单讲,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是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催化降解环境污染物,减少或最终消除污染的受控或自发过程[1]。与其它物理、化学治理相比,生物修复的优点是:投入低,操作简便,可就地处理,对周围环境干扰少,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对于传统治理技术难以处理的环境(海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生物修复研究概述
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也不过30多年,主要集中于水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史料记载的首次使用生物修复是197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管线漏油事件。1989年,首次大规模应用生物修复技术修复了美国阿拉斯加石油污染问题,其具有里程碑意义[2]。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础研究的成果逐渐应用于大范围的环境污染,并取得一些成果,进而发展成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目前,生物修复技术在清除或减少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废水、污泥以及工业废弃物中的化学有害物的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如有研究人员研究了北极冻原油滴污染土壤,原位接种抗寒混合菌种进行生物修复,一年后,土壤中的油浓度有了明显降低[3]。还有whiteley[4]进行了生物修复酚污染环境中的细菌生态学和生理学研究。我国研究人员也对受酚污染的地表水的生物修复方法进行了研究[5]。此外,一些研究者进行了有关石油烃类污染的生物修复方面的研究,如张旭[6]实验模拟研究了生物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层的研究。李丽[7]对石油烃类化合物降解菌进行了研究。总之,这些研究表明,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修复的可行性,而且在这一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修复技术虽然只有30多年的应用研究史,但是生物修复从最初的主要利用细菌治理石油、农药之类的有机污染,逐渐应用到地下水、土壤、海洋、污泥等环境污染的治理上。生物修复已由细菌修复拓展到真菌修复,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有机污染物的生物修复拓展到无机物的的修复。如:Numat[8]培育了一种新型微生物,可在24 h内降解30 mg/L的三氯乙烯,这种菌对有机卤代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均有降解作用。另外,植物修复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修复技术,植物具有吸收重金属,净化水体、纳污、清除放射性核素,调节生态功能,利用这种能力,可有效对污染水体进行修复[9]。有研究者通过静态试验和现场试验水雍菜和水芹菜对手污染水体的研究显示:水生植物不仅可以去除污染物中的磷、氮盐,改善水体状况,还可美化水体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而且其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10]。此外,动物修复污染水体也处于不断摸索研究阶段,如罗固源[11]等证明了采用合理的间歇方式用蚯蚓处理养殖污水技术上可行。还有研究人员利用藻类治理河道污染和黑臭问题,且河水中DO值有了很大的提高[12]。
2污染水体生物修复应用与进展
2.1海洋污染的生物修复
海洋污染尤其是海洋有机污染是当今世界沿海国家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虽然,现代工业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其带来的环境负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赤潮、石油污染、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等。
海上石油的开发以及石油产品的生产、使用及排放,海上溢油事故频发,使得石油污染已成为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实验证明,微生物是降解石油污染的主要治理方法,主要有加入高效降解菌;使用分散剂;使用氮、磷等营养盐。1989年,美国环保局利用细菌降解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成功去除威廉王子湾的石油污染。目前,生物修复正朝着构建特定且快速降解污染物的工程菌方向发展,并且科学家已分离到了具有多种降解功能的超级微生物[13]。
多环芳烃作为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其具有毒性、致癌性以及致畸诱变作用。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危害。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和能源利用过程,通过地面径流,污水排放及机动车等燃料不完全燃烧的废弃物随大气颗粒沉降进入海洋环境中。目前,微生物降解是去除多环芳烃的主要途径,该方法利用微生物将海洋中的多环芳烃转化为无害物,或降解为CO2和H2O。还有赤潮灾害的生物防治;海洋环境中病原菌污染的生物修复等。可见生物修复技术是治理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紊乱的一副防治结合的良药。
2.2河流湖泊污染的生物修复
地表河流、湖泊污染的生物修复,主要有微生物和植物修复法。对于浅水湖泊,在水中加入营养盐,用曝气法混合,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可作为碳源被微生物利用,污染的湖泊得以修复。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曝气复氧,投加高效菌剂和促生液,放养水生植物等,对苏州河严重污染支流进行了原位污染的治理和修复[14]。结果显示:严重污染的水体消除了黑臭,DO值上升明显,透明度增加,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另据报道,像大榕草、水芹、黑麦草等都对水体中N、P有去除作用[15]。
2.3废水污染的生物修复
目前,废水污染的生物修复主要有对重金属离子的修复和有机污染物的修复。美国科学家已对废水中金属离子锑、铬、铜、汞等有效去除效果的微生物进行了研究[16]。此外,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主要通过水生植物,如凤眼莲、破铜钱等。它们都能从水体吸收铅、铜、铬等金属。孙铁珩等人研究表明:水葫芦对污水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水芹菜对黄金废水具有净化作用[17]。有研究人员[18]使用含假单胞菌的生物转盘处理矿物废水,铜和铁去除率分别达到95%、98%,并可使氰由4 mg/L 降低到0.06 mg/L。总之,生物修复技术在废水处理、生态平衡的协调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4水体底泥污染的生物修复
水体底泥污染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由于底泥的污染直接影响着水生动物、植物的生长,同样也影响着水质。所以治理好底泥污染,污染水体也会得到净化。底泥污染物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与冲刷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严重污染,最后底泥变成污染物的汇集地。由于底泥是底栖生物主要的生活场所和食物来源,污染物可直接或间接对上覆水生物产生致毒致害作用,并通过富集,食物链放大进一步影响陆生生物和人类健康。目前,水体底泥污染的生物修复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如疏浚、引水、掩蔽等,但工程量大,耗财耗力,不是很理想,而化学方法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而生物修复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具有节省费用,对环境影响小,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浓度,而且可原位进行修复,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特点。运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的生态修复系统能够有效去除多环芳烃的污染,高等水生植物可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和能源,根系周围好氧菌数量多,使得水溶性差的芳香烃在根系旁迅速降解。种植水生植物的根茎能控制底泥中营养物的释放,而在生长后期又能较方便地去除[19]。
3生物修复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生物修复技术在国内外皆取得了较快发展,一些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的发展,不断提高了污染水体的处理效率。为进一步提高生物修复治理效果,获得突破。其发展前景在于合理利用微生物,植物以及动物等生物修复手段,并且与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手段;以及利用基因修饰、改造、克隆与基因转移等现代生物技术获取特殊降解功能的工程菌,从而减少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积累,保持生态平衡;另外,采用新工艺和新手段,生产易于生物降解产品也是研究人员需关注的领域。可以预见,生物修复技术在治理和防治水体污染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且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虽然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已取得巨大的进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①修复速度慢;②生物难降解污染物(如重金属)的存在导致水体修复困难;③微生物对污染物的专一性使得并非所有污染物都被去除,存在降解极限;④微生物易受温度、酸碱性等环境因素影响;⑤大规模的工程菌的应用可能影响生态系统。总之,受污染地表水体的修复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防治结合。
参考文献:
[1] Pritchard P H,Costa C F. EPA’s Alaska oil spill bioremediation project[J].Environ sci Technol,1991,25(3):372-379
[2] 陈玉成.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 Mohn W W, Radziminski C Z, Fortin M C.On site bioremediation of hydrocarbon- contami nated Arctic tundra soils in inoculated biopiles [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1,57(1- 2):242- 247
[4] Whiteley A S, Wiles S. Lilley A K. Ecological and physilogical analyses of Pseudomonad species within a phenol remediation system[ J] . J Microbiol Methods, 2001, 44( 1) :79- 88
[5] 徐向阳,俞秀娥,郑平.受酚污染地表水生物修复技术的基础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1999, 25(4):409-413
[6] 张旭.石油烃污染土层生物修复模拟实验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1( 40) : 106-108
[7] 李丽.石油烃类化合物降解菌的研究概况[J].微生物学通报,2001, 28(5):89-92
[8] Numata. Microorganism and method for environmental purification using the same [P].US Patent: 6,171, 844 ,2001
[9] 陈玉成.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J].环境科学动态,1999 (2):7-11
[10] 由文辉,刘淑媛,钱晓燕.水生经济植物净化受污染水体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99- 102
[11] 肖乡,崔理华.城市污水人工土快滤处理系统的生物修复[J].农业环境保护,2001,20(5):374-376
[12] 罗加,李祥林,石玉洁.应用燕类防治河水黑臭的试验研究[J].江苏环境科技,1997(2):2-5
[13] John H L. Biodegradation of Bisphenol A and other Bisphenols by a Gram- Negative Aerobic Bacterium[J] . Appl Environ Microbiol,1992,58( 6):1823-1831
[14] 黄民生,徐亚同,戚仁海.苏州河污染支流—绥宁河生物修复试验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 2003,22(6):384-390
[15] 王国祥,濮培民,张圣照,等.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对太湖局部水域水质的净化作用[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5):410-414
[16] PERRIELLO F A. Remediation of metal contaminants with hydrocarbon-utilizing bacteria[ P ] . U. S. Pat. 2003062306 A1,2003
[17] 孙铁珩.水葫芦在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利用途径[J].生态学杂志,1984(5): 36-40
关键词:湿地景观带 生物多样性 科研示范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项目概况
二井湾湿地公园位于珠海市横琴新区西侧,位于珠江磨刀门河口,横琴岛中心沟两侧,东临环岛西路,北临琴海西路,面积约332公顷。
2.场地现状
3.1优势条件
(一)西江入海口唯一的亚热带河口湿地
二井湾湿地,乃西江入海口处唯一的亚热带河口湿地,也是华南地区目前发现最大的原生红树林片区。
(二)资源互补,打造特色
目前,长隆海洋王国落户珠海横琴新区,并于2014年3月29日全面开业。它是长隆集团采用世界顶尖公司的设计,吸取全球主题湿地的精华,运用高科技和长隆特有的创意,全面整合珍稀的海洋动物、顶级的游乐设备和新奇的大型演艺,全面整合珍稀的海洋动物、顶级的游乐设备和新奇的大型演艺,全力建设和打造的中国人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顶级主题湿地。珠海长隆海洋王国以娱乐、休闲为主,已吸引了大量游客。而二井湾湿地与长隆海洋王国相隔不远。本项目通过对二井湾湿地整治修复建成以海岸生态修复、湿地生态展示、生态旅游与科普教育的湿地景观带,打造静态湿地景观,可与长隆海洋王国动静结合,优势互补,成为横琴新区旅游的重要资源。
(三)区位优势突出,客源市场广阔
珠海生态环境优美,山水相间,陆岛相望,气候宜人,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人居环境一流,交通便捷,客源市场广阔。珠海市156万多的人口,是二井湾湿地的基础客源。
(四)依托都市,后勤及客源支撑强大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整个大桥将按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100公里,成功打造一个“三小时经济圈”。在新的珠港澳大桥规划中,未来一旦大桥建成,在路桥交通网络的规划建设牵引作用下,粤港澳周边100多个城镇将纳入同一个三小时车程辐射圈内,届时150亿港元的大桥投资将使广州、香港、珠海三地之间的车程都大大缩短。
3.2劣势条件
(一)湿地中现状恢复的景点较多,耗资较大
湿地中景观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的破坏,自然景观荡然无存,人类活动比较多,因此重建以恢复其原有景观风貌难度较多,耗资较大,建设期长。
(二)现状景点级别普遍不高
湿地虽然资源类型多,但现存的各类景观资源未经规划设计与专业的保护,人工痕迹比较多,景观效果普遍较差,没有强吸引力的景点。
(三)湿地被中心沟机械的分为南北两部分
中心沟为横琴新区的泄洪渠,局限性比较大,导致中心沟两侧的湿地景观人工景观较多,影响整体的生态性。
(四)物种类型相对单一,物种多样性指数低
历史上的红树林仅零星存在,以芦苇生态岛、鱼塘、香蕉林居多,物种单一,缺乏物种多样性。
(五)水体流通性差,交换能力弱,水质较差
以往的湿地生态整治只注重植被的恢复,而忽视了与周围水体的交换,以及与邻近海域的水动力结合。二井湾湿地由导堤控制,与周围水体交换不畅,导致水体无法更新,水体容易富营养化,造成湿地水体水质变差;此外,二井湾湿地内部鱼塘、堤坝的建设阻断了原有的水道,使湿地形成了不同片区。
(六)海堤破损,岛体受损,人类活动的损害
人类长期的活动造成生态岛体破损严重,失去了历史上的岛屿轮廓痕迹。
3.项目定位
以“大力弘扬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示范区建设”为总体目标,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循河口自然演变规律,通过水动力控导、生态修复及生态保护等三方面内容建设,依据河口海岸学、景观生态学和湿地生态学等学科交叉的理论和方法,将横琴二井湾湿地公园建设成突出“自然、生态、和谐”主题的滨海湿地景观带,并提高海堤和水闸的稳定性,增强海岛的减灾防灾能力,保障二井湾湿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建设二井湾湿地生态修复与生态养殖科研示范园、污水生态处理展示园,不仅对国际前沿的海岸带修复技术进行科研示范,而且开展科普教育,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打造以海岸生态修复、湿地生态展示、生态旅游与科普教育为核心的景观带,推进横琴新区建成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岛“,努力做到人与海洋和谐相处,为实现我国海洋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示范引领。
以拯救红树林湿地、建立湿地与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为宗旨,恢复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环境为主题进行规划设计,在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融入海洋生态净化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声、光、电等高科技元素,构建一个集科普教育、休闲、餐饮、购物、观光、旅游、体验为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海洋文化湿地景观带。
4.总体规划、
本项目的总体规划结构为“一廊――七区”,以中心沟为景观水廊,共有“生态体验与科普教育区”、“科研示范区”、“入口综合服务区”、“亲水体验区”、“红树林探险区”、“重点保护区”、“生态隔离区”七个分区。
5.分区规划
5.1 入口综合服务区
本区主要承担管理、服务、售票、接待以及配套停车场的功能。整个湿地公园分为南北两个片区,每个片区各成独立的管理系统,因此南北片区各自设置主次入口。
本项目的建筑及景观风格采用新古典主义岭南风格,通过对传统岭南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的岭南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岭南文化韵味的建筑、景观等,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的体现。
北侧片区与城市联系比较紧密,游客流量比较大,因此设置广场,并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一部分,肩负着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访客中心内设有问询、售票、纪念品展卖等功能,并设置湿地科普互动中心,增加科普教育的趣味性;访客中心的建筑结合二井湾湿地的LOGO墙,形成景观地标以及点题的作用,建筑墙体局部采用G-sky绿色墙板,为墙体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绿化覆盖面,打造成一个绿色、生态的新古典主义岭南建筑风情。南侧片区设置单独的主入口与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的建筑运用绿色、低碳、生态的理念,建筑表面被绿化覆盖,隐约在丛林中;进入景区后,有一个较大的集散广场,并与”大鹏展翅“主题鸟类雕塑形成对景关系。
结合湿地的主题,融入红树林和湿地文化的景观元素;入口的灯柱运用古典的岭南元素,起到分隔城市与湿地空间的作用;中央景观水景引导游客入内,入口的礁石、黑脸琵鹭等组团雕塑起到点题作用,并在雕塑南侧设置精神堡垒,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中央水景两侧点缀一些鹭鸟和鹬类的一些鸟类雕塑;两侧的种植池、涌泉、景观小品等犹如古琴的韵律;结合休闲坐凳与涌泉、种植池,点缀一些昆虫、爬行动物、鸟类等景观雕塑,做为科普教育内容的一部分,逐渐引导游客入内。
5.2 生态体验与科普教育区
本区主要承担观光、科研、生态体验、科普教育、游船乘坐的功能。此区域是游客最为集中的地方。在主潮道两侧分别布置相应的景点。在岛的周边设置若干个生物港野生漂浮岛,为不同数量的鸟类、青蛙、蜥蜴、乌龟以及脊椎动物提供了筑巢、产卵、觅食和休息的地方。
人工湿地生态展示园与访客中心通过中央水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结合北侧高新技术产区内的雨水污水处理用地,用生态净化水系统模式进行水处理。在人工湿地生态展示园北侧设置生态湿地文化展示廊,主要展示污水生态净化水系统模式原理、湿地植物、动物等科普教育内容。
在观光灯塔内设置云中体验主题的餐及酒店,满足湿地的配套服务需求,让游客体验不同的空间,游客可以从灯塔高处眺望大海、湿地以及周边环境,并作为本湿地景观带的景观标志物和制高点,与入口的LOGO墙形成对景关系。
主潮道南侧设置红树林体验岛,形成一个丰富的植物景观群落,在葱郁的红树林内设置木栈道,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红树林,了解关于红树林的知识。
湿地科技馆与科研中心主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方式,并结合湿地科技馆的LOGO景墙形成建筑组群,湿地科技馆内可以展示最新的湿地以及海洋文化,设置国际湿地交流中心以及多种可参与性的活动,比如海洋、湿地文化科普教育宣传,影音6D影院,推广科普知识的电脑互动游戏,展示不同生态环境的“海洋世界”短片、“湿地世界”短片、等。湿地科技馆结合左侧的创意草坪,可以定期举办湿地与海洋主题的儿童绘画创意大赛、书法大赛等。另外在此处设置科研中心,为整个湿地服务。
5.3 红树林探险区
本区主要承担娱乐的功能,主要为青少年打造的活力片区。此区原为一片几何形状布局的蕉林,但由于人工痕迹比较重,我们将香蕉树移走,种植生态、景观价值比较高的红树林,并在内部设置木栈道、平台等,定期举办探险、寻宝藏等主题活动。
5.4 科研示范区
本区主要承担科研示范、科普教育的功能。此区域设置空中走廊,可以从不同高度体验红树林,并可以俯瞰大水面、鸟类栖息活动、红树林自然景观等;大片的密林为生态修复与生态养殖科研示范园。从空中走廊可以观看大水面的鸟类栖息地和大片的红树林,采用钢结构和防腐木结合的方式,中国红作为整片红树林的互补色,起到点睛之笔和框景、借景的作用。
5.5 亲水体验区
此区主要承担观光、休闲功能。这儿原为海洋乐园,硬质景观比较多,存在大量的人类活动,影响了整体的生态、景观性,因此我们将海洋乐园的设施和硬质景观拆除,保留原有的芦苇景观岛,并对芦苇岛与潮道重新进行梳理,形成自然布局的芦苇岛,增加野趣;游客在此处可以观赏大片的芦苇生态岛,局部设置休闲亭廊,供游客休息;水波荡漾,绿映眼帘,芦苇郁郁葱葱、摇曳多姿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5.6 重点保护区
此区左侧为磨刀门水道,红树林成林以后,可有效抵御和降低自然灾害对湿地内部的危害,此区禁止游客入内,游客可从空中走廊、观光灯塔观看此区。
此区域原有一个大的水面,我们对其进行保留;红树林除了红树林以及伴生植物以外,还有大量滩涂,是许多冬候鸟包括黑脸琵鹭等濒危鸟类的栖息地和觅食地,也是当地多种鸟类的繁殖地,方便鸟类捕食,增加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5.7 生态隔离区
此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城市与1级海堤(与滨海城市绿道合二为一)之间的生态隔离空间,为陆生植物群落,选择深根性植物,抵御台风、风暴潮的影响,定向抚育快生树种,加快次生林演替,尽快形成群落结构稳定、生态功能强大的森林群落;第二部分是一级海堤内侧的生态隔离带,为水生植物群落,主要种植红树林,形成一个红树林屏障。
摘要:海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是利用法治手段调整利益相关者在开发、利用、修复海洋自然生态系统过程中形成社会关系的一种制度化机制。从制度化机制构成要素角度分析,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具有主体多元化、内容复合性、客体特定化等特点,并且海域生态补偿费的法律性质不属于海域使用金,而是一种生态修复社会责任承担方式。探讨海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法律问题,能为海域生态补偿法治化机制提供理论铺垫,并最终实现海洋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D922.6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6)03-0136-06
Study of Basic Legal Issues on Marine EcoCompensation
CHEN Zhongyu
(Institute of Fujian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Party School of Fujian CPC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 Fuzhou 350001, China)
Key words: marine ecological protection; marine economy; ecocompensation; ecoconservation; ecopollution; biodiversity; compensation
Abstract: The legal system of Marine EcoCompensation is a kind of institutionalizing mechanism which conforms to the principle of rule of law to coordinate the parties concerned when they form a kind of relationship in the process of exploiting and repairing marine natural ecosystem. According to the main factors of institutionalizing mechanism, the legal relationship of Marine EcoCompens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diversification of subject, complex content and object specialization. Legally, marin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ees are not part of marine fees. Instead, it is a kind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fulfillmen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bovementioned basic legal issues in the hope of form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ystem of rule of law of Marine EcoCompensation and promoting the virtuous circ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logical economy.
海域生态补偿是整个自然生态补偿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特定主体在从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中对海洋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从而采取有效措施直接或间接推动海洋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的活动。海域生态补偿目标的实现不能单靠政策的推动或市场机制的自行调节,必须有一整套相应的法律保障机制。建立海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既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海洋生态文明机制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
一、海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概念的界定(一)生态补偿
关于生态补偿的概念,学术界仍未达成一致共识。生态补偿是自然科学、经济学、生态学、公共管理学、哲学、法学等多门学科共同关注的话题,所以各学科均以其特有的研究视角来厘定生态补偿的内涵和外延。生态补偿起源于生态学理论,起初专指自然生态系统自我修复活动,随着人类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生态补偿更多地被界定为一种旨在推动人工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的政策机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日趋凸显,以及国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念的引入,我国学术界和政府均致力于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一般认为,生态补偿是指“对为环境福利而做出经济牺牲的个体或组织予以一定的利益补偿的制度”〔1〕。相对于生态污染损害赔偿而言,生态补偿是对人类的某种活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的正外部性所给予的补偿。从本质上看,这一概念与国外的生态服务付费和生物多样性补偿的内涵有较大的相通性。生态服务付费强调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补偿,生物多样性补偿重在对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后的修复性补偿。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第3期禹海域生态补偿基本法律问题研究目前学术界关于生态补偿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补偿包括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和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恢复;狭义的生态补偿是指对由经济快速发展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损害或较大影响,对此进行评估、修复及综合治理等行为。质言之,生态补偿的内涵和外延均不同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它旨在为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内在的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生态补偿是为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生态系统失衡问题而提出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改善或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在自然生态系统自身具有的自我修复的基础上嵌入人工辅助机制,以帮助自然生态系统实现服务功能的修复或复归。
(二)海域生态补偿
王淼、段志霞指出,“海洋生态补偿是指海洋使用人或受益人在合法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对海洋资源的所有权人或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的费用,其目的是支持与鼓励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而不是一味地向海洋索取经济利益。”〔2〕郑苗壮等认为,“海洋生态补偿是激励海洋生态服务供给、提高海洋生态质量、推进海洋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的有效手段。”〔3〕一般而言,海域生态补偿是指海洋生态环境受益者或保护者在合法利用海洋资源及其生态系统过程中,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监管者或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者给付相应费用或提供其他救济措施,其宗旨是激励海洋生态保护行为、实现海洋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三)海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
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社会综合治理的问题,海域生态保护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需要依靠机制创新,综合运用多元化机制实现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其中,法律机制是海洋生态文明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海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是利用法治化手段调整利益相关者在开发、使用、保护海域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化机制。该机制围绕“谁来补、补给谁、补多少、如何管”等核心内容设计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确立“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法定原则;按照“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厘定海域生态补偿的对象;确定科学合理并且现实可行的补偿标准;综合运用行政方式和市场机制,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补偿方式;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和良性互动的监管评估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
二、确立海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理论基础(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学发展理念
人类与自然(包括海洋)的关系问题这一最古老的哲学命题,是生态补偿理论中深层次的问题。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实现蓝色经济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是生态经济学理论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性开发或利用,掌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限度,并实现从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向可再生资源利用的转变,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改变不合理、不科学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例,一方面,人类在发展海洋经济时,要切实保护好发展海洋经济的生态基础,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保护好海洋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应当积极推动海洋生态经济和海洋新兴战略产业的科学发展。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未来蓝色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修复海洋自然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储备和保护潜在生产力,这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本身的要求;反之,破坏海域生态环境也就是破坏生产力。推行海域生态补偿的目的是在发展经济中实现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最终实现人类与海洋和谐共存的科学发展理念。
(二)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与私人物品相反的、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是不具备竞争性或排他性的物品(如大气质量、海洋)。”〔4〕公共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消费的无竞争性和消费的无排他性(不能阻止任何人免费享受该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使它在利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两个问题:“公地的悲剧”和“搭便车”问题。“公地的悲剧”是界定不清的模糊产权引起的最严重的激励问题,其产生首先是观念上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自然资源并非劳动产物而是大自然的慷慨赐予,因而没有价值。这种观念使得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未能在价格中得以体现,结果必然是对自然资源超强度、破坏性、掠夺性的开发,最终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搭便车”问题最早是休谟在1740年提出的,他认为在经济社会,如果有公共物品存在,免费搭便车者就会出现;如果所有社会成员都成为免费搭便车者,最终结果是谁也享受不到公共物品效能。
海域资源所有权法律上属于国家所有,它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它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其面临着过度利用、供给不足和资源枯竭的潜在危机。建立海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将过去被忽视的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本凸显出来,有助于推动涉海企业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益,从源头上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开发,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公共物品理论可以为推行海域生态补偿确定相应的法律关系、权利义务关系及其客体等内容提供理论支撑。
(三)外部性和外部效应理论
“外部性是指对他人产生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但不需要他人对此支付报酬或进行补偿的活动。”〔3〕外部性又分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正外部性如被放在网络上的免费软件,由于没有受到法律保护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直接下载使用,并且一个人的使用不并排除其他人的使用;负外部性如企业排放的污水之于下游的居民、汽车排放的尾气之于过路的行人、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前者是一方的经济活动使得另一方或他方获益,但另一方或他方不需要支付报酬或对价;后者是一方的经济活动使另一方或他方的利益受损,但不需要支付相应补偿费。外部性中的非市场性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经济活动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具有外部性,特别是环境污染会造成外部不经济,这是公认的事实。所谓的外部效应是指某项经济活动对第三方的经济影响,这种经济影响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成本或效益。
海域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或资源就具有典型公共物品属性,导致人们在开发利用海域资源过程中必然产生外部性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沿海化工类等污染严重行业的厂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直接排入海洋,无疑给附近沿海居民或企业造成损害,但是污染物的排放者却并不需要给受害者以应有的补偿或赔偿。反过来讲,某特定海域的政府和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治理海域环境污染问题、采取限制沿海污染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得该区域经济发展受限和附近海域居民和企业受益,但是受益地区政府和企业并不需要为此支付相应的补偿。这种外部性问题的存在,无疑会使海域生态保护这一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海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建立即旨在实现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外部性问题的内部化,保障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对接。
(四)环境善治理论
“环境善治是各种公共或私人机构与个人采取联合行动来管理环境公共事务的方式,是以协调、信任、合作和互惠关系为基础的促进生态文明的动态过程。”〔5〕环境善治旨在通过一整套协同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以政府为主导、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共同促进整体生态福祉提升的生态治理模式。环境善治的价值导向是促进整体生态福祉的提升。环境善治有别于传统的政府管控型治理模式,它能够推动和促成各类环境治理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协同治理。较之以往的治理模式,环境善治可以聚合政府权威、市场机制、公共利益以及社会自治组织力量。
与其他自然资源相比,海域生态具有流动性、立体性和复杂性特点。海域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多是跨行政区的(如跨省、跨市、跨县),涉及的主体相互之间有时还存在行政隶属关系,而大多情况下并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从产生机制来看,生态补偿多数是在补偿方与受偿方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补偿标准确定、补偿方式选择、补偿协议签订等方面均具有自愿自主协商的特征。总体而言,要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善治,就必须构建起健全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运用法治方式充分调动各类环境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海域生态治理实践当中,最终达致海洋生态福祉的回归和提升。
三、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和要素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是指为实现海洋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目的,特定主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开展海域生态补偿活动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一)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
为实现海洋生态利益及其经济发展成果在保护者、破坏者、受益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公平分配,应发挥法治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有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和利用好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
1.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利益依存度高
海域生态补偿主要在生态利益关联性十分密切的海域之间展开,即补偿方与受偿方之间的生态利益关系相互依存。对于受益主体难以确定的生态补偿,往往由中央政府(上级政府)通过纵向海域生态补偿的方式予以提升生态福祉,比如国家逐步在海洋生态保护中推行财政转移制度等。在其他大多数情况下,生态利益关系明确的不同海域可通过横向海域生态补偿予以解决。横向海域生态补偿是建立在补偿主体和受偿主体自愿协商基础之上,在补偿中的保护成本评估核算、补偿方式、补偿协议内容确定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协商空间。
2.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复合性的特点突出
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设立旨在修复和保护海洋自然生态系统、推动海洋生态系统与海洋经济系统之间的良性对接。海洋生态系统与海洋经济系统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并在人类社会逐步发展中形成海洋生态经济系统。事实上,海洋经济生态系统不是海洋生态系统与海洋经济系统的简单混合或叠加,而是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相互融合所产生的客观实体。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不仅需要调整国家、政府、企业、自然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且需要调整人类经济行为与海洋生态保护之间的法律关系。
3.海域生态补偿主体与受偿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对等特征明显
除了国家财政直接补助的纵向补偿外,多数海域生态补偿的补偿方和受偿方之间往往会对各自的权责利进行明确的约定,最终形成对等的权责利法律关系。补偿方往往会要求受偿方供给更好或更多的海域生态服务,并分担由此而增加的额外成本,在满足双方约定的情况下,及时足额地向受偿方支付相应的海域生态补偿费用。受偿方为了提高海域生态服务供给能力,会对辖区海域生态实施严格保护制度,同时对沿海排污企业进行更有效的治理,这些保护活动无疑会额外增加受偿方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成本,并会由此丧失一些重要经济发展机会,需要通过海域生态补偿方式弥补上述损失。
(二)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主体
海域生态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海域生态补偿活动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参加者。
1.国家是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多元化主体
国家作为特定范围海域生态资源的所有者和监管者,既是海域生态补偿的补偿主体又是海域生态补偿的受偿主体。所谓的“国家补偿是指国家(中央政府或国家机构)承诺的对生态建设给予的财政拨款和补贴、政策优惠、技术输入、劳动力职业培训、提供教育和就业等多种方式的补偿”〔6〕。国家理应成为海域生态补偿重要的补偿主体。反过来讲,在其他海域生态补偿主体向国家交纳生态补偿费时,国家无疑是海域生态补偿的受偿主体。与此同时,国家还是海域生态补偿的监管主体。
2.地方政府是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
地方政府是地方权力机构的执行机关,地方政府通过行使行政管理权,实施国家海域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海域生态保护以及海洋资源保护管理职能。地方政府参与海域生态补偿活动,主要是以行政监管者的身份出现,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督管理权力,并履行海域生态补偿义务。地方政府作为海域资源所有权的人和管理者,是非常重要的海域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这种利益相关者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方面,作为海域生态受益区,地方政府应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代表受益区进行生态补偿;另一方面,作为海域生态服务提供区,地方政府应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代表提供区政府接受补偿。
3.涉海企业和自然人是海域生态补偿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在框定海域生态补偿直接参与者范围时,应全面分析特定海域开发活动和准确评估海域生态系统变化的情况。涉海企业和自然人主要通过开发利用海域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向海洋排放各种污染物质或通过科技手段减少排污改善海域生态环境,由此成为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主体。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涉海企业生产行为都伴随着对生态的破坏,相反地,有些企业的生命及利润就寄托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4.环保公益性社会组织是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不可或缺的主体
在海域生态保护活动中,环保公益性社会组织等社会团体曾经发挥过并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也倡导社会团体尤其是非政府组织(NGO)应在海域生态保护领域中发挥作用。环保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海域生态补偿属于社会补偿的范围。这种补偿类型属于非直接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且应纳入社会道德倡导范畴。
(三)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内容
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内容主要包括海域生态补偿权利和海域生态补偿义务。所谓海域生态补偿权利,是海域生态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受到补偿的权益,具体表现为可以获得生态福祉的权益,或者要求他人作出补偿或不得提供不符合要求的生态服务。所谓海域生态补偿义务,是指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主体所受的法律约束或承担的责任,表现为海域生态补偿义务主体必须采取措施提升海域生态福祉或不得作出损害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海域生态补偿权利与义务是相互融通、相同依存的,特定主体履行海域生态义务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享有一定的生态权利。同时,权利与义务应该是平衡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四)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客体
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海域生态补偿主体之间发生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7〕,主要包括海域生态系统、海域生态补偿行为及其他权益。
1.海域自然生态系统是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首要客体
海域自然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海洋时空范围内,由海洋生物因素与海洋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构成的综合体,或者占据一定空间的海洋生态客观存在的实体,是海洋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在一定程度上讲,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主要是围绕人类活动与海域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来展开的。
2.海域生态补偿行为是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重要客体
海域生态补偿行为是指海域生态补偿主体依法应当从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依法被禁止从事破坏、损害海洋生态的行为。每个国家都需要通过创设法律关系的方式,激励各类主体积极从事保护海域生态的行为或严格禁止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从行为类型角度来看,海域生态补偿行为主要分为海洋生态修复、经济补偿和资源补偿三种类型。
3.其他生态权益
可持续发展权益、环境权等其他权益,也是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客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健全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根本宗旨,是协调人们发展经济与海域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在海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中,可持续发展权益等其他权益是海域生态法律关系客体的最新发展。
四、海域生态补偿费的法律性质及其与海域使用金之间的关系(一)海域生态补偿费的法律性质
目前,海域生态补偿费主要来自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但是在实践当中容易混淆海域生态补偿费、海洋环境损害赔偿费、海域使用金之间的关系。至于海域生态补偿费的法律性质,学术界和实务中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海域生态补偿费与海洋环境损害赔偿费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1.海域生态补偿费与海洋环境损害赔偿费的区别
从法学的角度来看,海域生态补偿是有别于海洋环境损害赔偿的另一项制度安排。海域生态补偿费是特定主体在合法开发、利用海域过程中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减损或影响的情况下而承担的法律责任;而海域环境损害赔偿费是特定主体因违法行为造成生态破坏后果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质言之,海域生态补偿费意味着海域自然生态利用行为的“合法性”,而海域生态损害赔偿费意味影响海域生态系统行为的“违法性”。
2.海域生态补偿费不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范畴
征收海域生态补偿费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应当激励市场主体积极进行海洋生态资本投入、提升海洋生态福祉;另一方面则应当从资金上保证修复海域生态环境的成本落到实处。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域生态补偿费应是苛以在海域开发、利用及保护过程的特定主体维护海域生态环境的一种社会责任和经济负担。所以,若将海域生态补偿费性质定位为行政事业性收费,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并且,在国家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乱收费的政策背景下,继续将海域生态补偿费纳入行政事业性收费,容易被误以为是“乱收费”,进而阻碍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综上,海域生态补偿费应界定为以有效保护和提升海洋生态福祉为目的,以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为主导,以市场运作为原则,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机制为主要调节方式,对为恢复和维持海域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而牺牲发展机会的,或者因为特定海域被开发利用而利益受损的个人、单位及地区进行经济补偿中的现金给付。
(二)海域生态补偿费与海域使用金之间的关系
海域生态补偿费是对海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的补偿,是解决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正外部性内部化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特定主体在合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应担当的社会化责任。“海域使用金是国家作为海域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出让海域使用权应当获得的收益,是资源性国有资产收入。从经济性质看,海域使用金属于资源租金,是国家在海域一级市场上海域使用权转让的收益;从法律性质看,海域使用金属于权利金的范畴。”〔8〕总而言之,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生态社会责任的承担,而后者是国家海域自然资源使用权转让的一种资源性收益。
参考文献:
〔1〕黄鸣鹤.谁来负责生态补偿〔J〕.民主与法制,2014,(11):25.
〔2〕王淼,段志霞.关于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的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08,26(3):12-151.
〔3〕郑苗壮,等.海洋生态补偿的理论及内涵解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2,21(11):1911-1912.
〔4〕赵玲.生态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21.
〔5〕李娇.环境善治:面向公共生态福祉的政府选择〔N〕.光明日报,20141021(7).
〔6〕杜群.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及其发展现状和问题〔J〕.现代法学,2005,(3):187.
[关键词]海详经济 海洋产业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1-0035-04
当前,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河北省委省政府于2007年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目标,短短的几年中,利用“环渤海”、 “环京津”的特殊区位优势,沿海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唐山、秦皇岛、沧州三市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高。2011年底,《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标志着河北沿海地区开发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2012年10月,国务院公布包括-河北在内的沿海地区8省(区、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批复,加速海洋战略布局。这为河北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发展的新跨越,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一、河北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条件
河北大陆海岸线长度为487千米,管理海域总面积7227.76平方千米,海洋资源类型较多,岸线类型齐全,开发前景广阔,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一是港址资源优良。有岬角式港湾港址资源3处,湖沙坝港址资源2处,其中曹妃甸港址是我国北方最优越的深水港址;二是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单体旅游资源151处,包括享誉全国的山海关、北戴河、黄金海岸等风景区;三是海盐资源优势明显。滨海海水盐度高,盐业气候优越,有可开发利用盐田面积6万公顷,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四是海水养殖资源丰富。有海洋生物600余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30余种,适宜养殖面积达33余万公顷;五是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蕴藏丰富,近海石油探明储量10亿吨,天然气134亿立方米,居渤海地区首位,是渤海、冀东、大港3大油田主勘采区。六是风能资源集中。年有效风速时数5593—7360小时,有效风能储量1000—1280千瓦/平方米,是我国沿海风能资源集中分布区之一。七是土地供给资源优势明显。河北沿海区域多是盐碱滩涂荒地,吹沙造地成本明显低于其他沿海省市。
(二)基础条件
1.海域资源利用类型齐全,岸线开发程度较高。至2010年,河北海域利用面积160266公顷,海域利用率为23.1%。其中,渔业用海64971公顷,交通运输用海20523公顷,工业用海13066公顷,旅游娱乐用海1381公顷,海底工程用海34.6公顷,排污用海2246公顷。利用大陆岸线达到479千米,岸线利用率达到98.8%。
2.海洋经济总体水平逐年提高,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河北实施沿海大开发战略以来,海洋经济总体水平逐年提高,至2010年,全省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667.63亿元。滨海旅游、海洋水产、海盐及海洋化工、海洋交通运输已成为河北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海洋三次产业总产值结构为1:2.46:4.54,已经形成“三二一”的良好格局。
3.沿海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加快,海陆互动开发态势逐渐成形。随着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战略的实施,以沿海三市综合港口、集疏运通道和开发区为核心的海陆互动开发取得较大进展。连接沿海地区的海滨大道、滨海公路、沿海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轻轨等五大廊道及北戴河机场建设,初步形成了沿海综合交通体系;建立了秦皇岛、山海关、唐山海港、南堡和黄骅等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了曹妃甸、黄骅综合保税区和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推动沧州华润热电、唐山湾生态城热电等项目开工建设,缓解了沿海地区供水供电压力;加大唐山、秦皇岛、沧州三市主城区旧城改造力度,增强了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力和辐射带动力,加快建设抚宁、昌黎、乐亭、唐海、黄骅等一批中小城市建设,初步形成带状组团的沿海城市群。海陆一体化的快速推进,有力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总体水平进入全省先进地区行列,为今后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4.海域使用管理进一步规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逐步加强。近年来,河北制定了《河北省海域管理条例》、《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等政策法规,编制了《河北省海洋资源利用总体规划》、《河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河北省海洋科技与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完成了河北省海域使用现状调查和污染基线调查,加大了昌黎黄金海岸、乐亭石臼坨诸岛等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完善了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权属管理制度、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和海洋环境、海洋灾害监测预报制度,海洋管理法制建设和基础工作明显加强,为河北海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北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海洋经济规模仍然较小,海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河北2011年的海洋经济总值为1411亿元,在沿海11省区市中列第9位,仅高于海南和广西,不仅与排名第1的广东9800亿元相去甚远,就是与第8位的天津2760亿元相比亦是悬殊。从海洋经济产值占GDP比重看,2011年河北海洋生产总值仅占全省GDP的5。8%,不仅达不到9.7%的全国平均水平,更是低于海洋生产总值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15。9%的平均水平。201 1年环渤海4省市海洋生产总值16442亿元,其中河北省的贡献还不足1/10。此外,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功能分区不明显,产业整体效益比较差;二是海洋开发缺乏宏观指导,海洋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海洋水产业中远洋捕捞能力弱小,养殖规模不大,养捕比例失调。海洋产品以资源型和粗加工产品为主,缺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新兴海洋产业尚未形成;三是深水港址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盐资源、滩涂资源的优势尚未充分开发和利用;四是海洋专业人才匮乏,科技水平和科技贡献率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五是资源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典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高风险状态,海洋渔业资源严重退化,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滨海湿地退化也比较严重,排海污染物数量虽已得到控制,但总量依然偏高。
二、河北海洋产业发展的方向与战略重点
(一)调整优化渔业养捕结构
一是按照“限近促远,以养补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积极发展远洋渔业。二是按照兴虾增贝、突出特色、滩海并重的发展思路,在浅海区域、滩涂区域、潮上带等不同类型区发展高效养殖示范基地,提升海水养殖业整体水平。三是采用现代遗传育种技术,开展本省海洋水产品特色品种的提纯、复壮及良种选育和繁育技术研究,满足河北海水增养殖业对优质苗种的需求。四是在农渔功能区开展生态恢复、调控、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实现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的恢复和良性发展。
(二)发挥海洋油气和盐卤资源优势
充分发挥河北海洋油气资源优势和海洋盐卤资源优势,加快沿海化工基地建设。一是在现有石油化工企业的基础上,谋划发展烯烃及其衍生品,积极开发聚氨脂系列产品,建成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的大型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二是发展盐业深加工产品,积极利用苦卤提钾提溴,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三是盐化工业要重点鼓励盐碱联合、碱电联合以及氯碱与石油化工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四是依托河北省的工业溴素资源,开发阻燃剂、增强剂、医药化学品等一系列的溴素深加工项目。
(三)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
一是围绕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研究,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利用关键设备,开发大规模海水利用成套装备,建设海水利用示范工程,初步建立国内领先的海水利用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二是围绕开发和利用海洋丰富的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一批海洋创新药物、新型海洋生物制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海洋水产品、盐生植物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初步形成海洋生物新兴产业。三是从海洋环境监测、海洋重大灾害应急处置、典型海岸带修复、河口湿地生态修复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技术体系,为把河北沿海地区打造成天蓝、地绿、水清、沙净的宜居环境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构建海上大通道运输体系
以秦皇岛、京唐、曹妃甸、黄骅四大综合港口建设为中心,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港口体系和海上大通道运输体系。一是推动四大港口向现代化的综合性运输大港发展,加快港口信息网络和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优势互补的港群体系,使其逐步形成冀中南部地区及晋陕的海上门户。二是大力发展远洋运输业,建立一支以远洋大型船舶为主,近远洋结合、大中小配套、船舶类型齐全、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运输船队,努力壮大海上运输能力。
(五)加快和促进海滨旅游业的发展
进一步加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建设环渤海名牌海滨旅游度假区。一是大力发展秦皇岛、唐山滨海旅游度假项目,积极开展赛艇、潜水、帆板、海上跳伞、滑沙、沙滩体育等参与性旅游;二是开发建设以秦皇岛观鸟游、石臼坨保护区生态游、南堡和大清河盐生植物园、海岸森林公园和滨海湿地等为特色的海岸生态旅游带;三是开辟秦皇岛、京唐港、天津、黄骅港海上旅游航线;四是加强冀鲁辽环渤海旅游资源的联合与协作,开辟秦皇岛一大连一烟台一秦皇岛海上旅游“金三角”航线,形成河北省独具特色的沿海旅游网络体系。
三、推动河北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完善管理机制和制度保障
河北2007年提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省”以来,沿海经济快速发展,但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对海洋经济的发展重视程度仍有待加强,应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和管理机制,加快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一是建议每年定期召开高层海洋工作会议。就海洋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结构层次确定目标定位,做好重大发展战略决策、政策制定、指导协调及重大项目立项工作,研究解决开发海洋经济的重大问题。二是借鉴山东、辽宁等地做法,将现在归于国土资源厅领导的河北省海洋局组建为单独的河北省海洋与渔业厅,强化其海洋综合管理职能,并进一步建立以海洋与渔业厅为主体,由各级政府、其他管理部门和生产单位相结合的多层次海洋经济管理框架体系。三是坚持依法用海、依法管海原则,进一步完善海洋法制建设,加大依法管理力度,搞好海域管理,开展海洋资源更新调查与评价,建立海洋资源利用动态监测体系,保障海洋开发利用有序进行。四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海洋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系统建设,建立有效的灾害应急和防范机制,完善海洋安全保障制度。
(二)积极进行国内外融资,为海洋经济发展夯实资金基础
有效的资金供给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应内引外联、双向开放,努力提高吸引国内外资金的数量、规模和质量,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一是创造良好硬件环境和软环境。抓好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园区的建设,完善水、电、路及通讯等基础设施,为吸引国内外资金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把工作重点转入以服务为中心的软环境上来,精简和改革繁杂的审批制度,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二是全方位开放,多元化融资。根据河北海洋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结构调整需要,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包括港口建设、油气开采、旅游、水产等一批重要领域,鼓励其投资海洋高技术产业,带动河北海洋经济结构升级。采取项目招商、技术招商、技术资金组合引进等多元化途径,吸引国内外各界来河北从事海洋资源开发。
(三)坚持科技兴海,开辟海洋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坚持科技兴海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和带动作用。一是加强海洋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积极发展海洋专业研究机构,加大海洋创新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培养海洋新兴产业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实用技术人才;鼓励和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缓解海洋人才短缺的矛盾。二是多渠道增加海洋科技开发资金投入。设立海洋科技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海洋科技研发,推动海洋高技术成果产业化。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激励政策。加大科技风险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专利权质押贷款等对海洋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
2050年,“TOP 10”(十大)产业将是:旅游业、再制造产业、生态修复业、热核聚变发电业、生态农业、海水淡化业、信息产业、新材料产生、海洋产业和医药产业。
说这话的人叫吴季松。在他刚出版的新作――《新循环经济学》中,这位几年前中国知识经济启蒙运动的主将作出了上述预测。
吴称,到2050年,随着世界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循环经济体系的建成,必然带来一批循环型产业的发展,成为循环经济体系的支柱。传统产业依然存在,但都是按照循环经济理念,以高技术改造的产业。
今天,旅游业是个典型的“无烟工业”,以可循环利用的族游资源为主,资源消耗很低。2004年,国际旅游业收入已近6000亿美元,而且增势强劲。但在吴季松看来,旅游产业同样有节约资源与循环利用的问题,目前西欧已开始利用因特网跨国联系在旅游期间异国游客互用住房资源,就是一种尝试。
在生态修复业上,到2050年,中国对辽河、海河、淮河和和江生态系统的恢复,印度对恒河、伊拉克对两河平原、中亚国家对里海、非洲国家对东非草原、巴西对亚马逊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修复,都将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海水淡化何以成为十大产业?到2050年,受控热核聚变能的商用、廉价能源的获得以及新过滤膜材料的产生,使得大规模海水淡化得以实施,从而解决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不仅在波斯湾沿岸、欧洲和非洲的地中海沿岸及澳大利亚,大批的海水淡化厂也将纷纷建立,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根本性地改变这些地区的缺水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