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功能性服装设计

功能性服装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功能性服装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功能性服装设计

功能性服装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婴幼儿服装;功能性设计;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84-01

婴幼儿服装是指年龄在36个月以内或身高在104cm及以下的婴幼儿使用的服装。中国是人口大国,近几年随着新一轮人口出生潮的来临,中国婴幼儿服装需求逐年上升,全国每年童装销售量在6-8亿件,并在近几年内每年保持8%的速度增加。婴幼儿服装成为继女装之后新的服装消费热点。

如何使生产出来的婴幼儿服装不仅美观,而且能够承担相应的功能性作用,在进行婴幼儿服装设计时,就不仅应该注重服装的外在美观性,还应该加入婴幼儿服装的功能性设计。

一、婴幼儿服装功能性的内容

(一)服装的气候调节功能

婴幼儿的皮肤相对成年人来讲,皮肤壁更薄,不像成年人那么汗腺发达,因此不能主动排汗,免疫力差,抵抗力弱。婴幼儿的服装要求在能够调节人体体温,在穿着时针对环境的冷热条件,不仅能够保温保暖,还要透气吸汗,排湿。在这一点上,就比成年人对服装的要求更加高。

(二)服装对皮肤的保护功能

婴幼儿的皮肤相对成年人来说,更加细嫩,更容易受到外界细菌及有害物质的侵害。服装的pH值在微酸和中性区域有利于人体保护,如果服装酸碱不当,将导致皮肤表层的天然屏障遭到破坏,刺激皮肤,滋生细菌,引起疾病。婴幼儿用品(A类产品)和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B类产品)的pH值要求为4.0~7.5。甲醛、重金属残留、可分解芳香胺等有害物质会损害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在婴幼儿服装也被禁止使用。

(三)服装的安全防护功能

婴幼儿服装本身应该柔软亲肤,防止过硬的面料划伤婴幼儿的肌肤。同时,婴幼儿的服装设计应考虑小孩子多动、好玩的特性,经常会练习爬行,以及身体扭动,婴幼儿服装的造型设计应该为孩子的成长、活动留出空间。

二、婴幼儿服装功能性设计

(一)针对气候调节的设计

婴幼儿服装保温保暖功能要求尽可能采用天然纤维面料,而不使用化纤面料。天然纤维包括棉、麻、羊毛、蚕丝等纤维,化学纤维包括涤纶、腈纶、醋酯纤维等。棉纤维具有吸湿性强、透气性好的特点,可以作为婴幼儿贴身服装生产采用的面料。婴幼儿的头顶、手心、后背都爱出汗,专为婴幼儿设计的帽子、手套等服饰配件可以起到保暖吸汗的作用,还可以防止婴幼儿不小心抓伤自己。

(二)针对皮肤保护的设计

在婴幼儿服装的生产与消费上,更应该注重安全因素。在《婴幼儿服装标准》中就明确规定了服装中砷、铜、甲醛等物质含量的具体标准,就是为了保护婴幼儿的皮肤不会受到外界物质的侵害。许多童装企业表示,婴幼儿服装面料的选用要严格参照《婴幼儿服装标准》执行,尽量避免金属配件、吊饰、亮片小珠子的使用,尽量不用印花工艺而采用绣花工艺替代。对于婴幼儿面料的选用,也会与上游纺织面料行业沟通,在婴幼儿服装的面料中禁用可分解芳香胺染料,pH值夜必须限定在4.0至7.5之间。尽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绿色环保的婴幼儿服装产品。贴身服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衣片数量,缝份放在服装外侧,洗涤说明、商标、号型标志可以缝在服装外侧或者粘贴的服装上。

(三)针对安全防护的设计

0~1岁(婴儿期)的体型特征是胸、腰、臀围度差异不大,下肢占总的身长比例较短,身体前凸后凹。为了减轻婴幼儿腹部压力,保护内脏器官发育,应该多采用“背带式”或“睡袋式”结构,设计时注重服装腹部保暖性能,保证小孩不会着凉。1~3岁(幼儿期)的体型特征是小孩的运动机能开始明显发育,凸肚状态逐渐消失,腹部逐渐平坦,腰身逐渐形成,四肢的增长也比以前快,臀围略大于胸围。婴幼儿的头较大、手脚段、骨骼柔软,应该穿着袖子宽大的衣服,领、肩部多采用无领设计,避免穿脱时候摩擦颈部皮肤,减少或尽量不采用系绳的设计,避免抽拉时用力过猛造成婴幼儿肢体的损伤。小孩子多喜欢用嘴咬衣服的袖口、领口周围,因此要保证婴幼儿服装面料的无毒、环保、安全。同时,服装上尽量不要使用金属配件和坚硬的装饰小物件。

三、婴幼儿服装功能性设计发展前景

婴幼儿服装作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服装门类,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样的现状首先与我国建国以来第四次婴儿潮的到来有关,其次更主要的是现在的家长们健康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婴幼儿服装的安全性能更加重视。这就要求婴幼儿服装的生产和设计者们要了解和研究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性,找出婴幼儿服装功能性的需求所在,满足日益提升的婴幼儿服装功能性需求。

功能性服装设计范文第2篇

1面料再造艺术

服装设计材质其载体就是面料,是对服装设计衡量其是否成功重要的元素,在服装的设计中,面料选择对其工作开展有关键性意义。服装设计所讲究的是面料、潮流、色彩、时尚、款式及舒适。服装面料的再造艺术就是于面料的一次性设计基础上给予其二次设计并主要体现在面料协调性、面料艺术性与面料功能性,促进了服装设计艺术价值的提高。对服装美学色彩进行了充分的体现,服装的面料不同,其纹理表现效果与肌理表现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应依据服装特点与服装类型对面料进行选择,将其功能性充分发挥,以达到其存在价值提升的目的,在对其功能性考虑基础上,对面料进行再设计,有利于视觉效果的增强。在对其进行再造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审美观与舒适度,不断优化二次设计,促进服装设计整体效果的提升。

2设计原则

2.1协调性

在服装的设计中,面料的再造艺术应与服装属性特点或者服装整体效果相结合,并进行合理化与科学化设计,应注意服装整体的艺术效果与面料的再造艺术相融合,实现其形式与风格的统一,遵循协调性原则。如果服装整体的设计风格与其面料的再造艺术不相符,那么就会发生风格混乱,没有主次,缺失协调性。面料的再造艺术应与其整体风格及设计特点相协调、相统一,以保证服装的整体效果。

2.2功能性

面料的再造艺术应按照设计原则进行,其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设计原则,实现其合理性与规范性。其设计原则主要以功能性为主,将人们对服装设计的体感充分体现,其设计应依据人群、场合及季节等进行设计。比如说:为满足环境需要,高级宴会礼服面料应选择垂感好、丝滑的;冬季为达到保暖效果,面料应选择紧密厚实的。面料的再造艺术在服装的设计中就是以功能性为基础,并在其价值保证的基础上,体现其艺术与美感。

2.3艺术性

面料的不同所具有的艺术气质与艺术用途也不同,服装面料都是有自身工艺特点的,并且对其设计工艺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面料的再造艺术能将其深度的艺术内涵充分挖掘,并利用专业性工艺技巧对其给予创新与完善,达到视觉效果与艺术效果增强的目的。服装面料一次设计都是较为简单的,修饰性也比较弱,艺术性表达可以说是差强人意,而再造艺术是对其一次性设计上的创新与完善,使服装更具美学效果与艺术色彩。

3处理方法

3.1编结处理

编结技术是依据不同粗细与不同质感的装饰花边、线、布条及绳带进行编结或者钩织,将其塑造成富有感染力与创意的设计作品,形成视觉效果,连续、凹凸、对比、交错,对设计者创作个性与鲜明审美观及独特设计语言进行了充分体现。

3.2加法处理

在原有面料基础上使用一种或者两种以上材质,并使用多种方法,比如说绣、黏合、热压、车缝及补等工艺手法,促使其织物的表面形成对层次及立体设计效果。面料外观形态也可以使用堆积、盘绣、点缀、绒绣及刺绣等工艺进行丰富。面料加法处理能使面料呈现凸与凹肌理的对比,将原本平面材质呈现浮雕般立体效果,有利于服装内涵与服装品味的提升,其审美趣味性得到增强。

3.3减法处理

依据设计的构思需要,使用一定的工艺手法破坏原有面料,例如说磨砂、剪切、镂空、烂花及抽纱等,将面料的原有形态进行改变,材料的原有组织结构被破坏,使其织物产生通透疏松、错落有致空间感,或者是凌错、规则整齐韵律感。面料处理手法在服装设计中一般都是使用钻孔、镂空及破洞等,装饰服装局部,对无规律材料及残缺材料赋予美感。

3.4综合处理

面料的再造设计有时并不是只使用一种处理方法,而是将多种方法相结合,比如说刺绣与剪切联合使用,拼缀与镂空联合使用,面料因此产生新的形态。对于综合设计的灵活运用可创造出更广阔的设计空间,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面料表情更加丰富,变得更具有观赏性。

4服装设计中,再造艺术的应用

4.1整体设计中应用

设计师于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对面料整体进行二次创造,对面料本身韵味、肌理及质感进行强化,体现了设计师对服装造型与面料再造之间的协调能力与把握能力。此类服装款式相对简单,侧重点是面料的变化。比如说著名的服装设计师三宅,可以让世界瞩目他的作品,主要是他可以对面料很好的把握,在每次设计前,对面料选配与再设计上他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他所设计的衣服都是将其先缝制成二维轮廓,将这种扁平而且没有生气的面料通过热处理压褶,将原有面料形态彻底改变,变成永久性褶皱服装,使其具有动感立体形式。该独特的褶皱面料其轮廓简洁,烘托了其有趣肌理效果。

4.2局部设计中应用

根据服装产品定位与服装设计理念,强调或者突出某一部位变化,使其局部面料可以从整体面料中突出,对其进行再造设计。局部面料的再设计是整件服装设计亮点,可增强整体面料与局部面料对比性,突出局部。局部设计一般是衣服边缘、袖子、腰部及领部等部位,比如说于服装袖口通过珠绣或者刺绣使其更饱满、更精致,与整体单一性的服装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服装欣赏性的增强。菱沼良树是日本服装设计师,对面料的再造艺术有浓厚兴趣,他的再造艺术不是对整块面料形态改变,而是依据需要对其进行局部的处理。相比于大部分服装的面料线条较为疏离,他所选择的面料线条为局部密集,此种反差对视觉效果是非常有冲击力的,其服装的卖点与看点就是这些细节设计。

5结论

功能性服装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分割线;功能;装饰

分割线是指根据人体曲线特点或者服装的款式要求而在衣片上增加的结构缝,在服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分割线的疏密、方向、曲直、拼接等都会影响到服装整体结构设计,具有其独特的内涵。在服装结构设计中,分割线独特的情感性和功能性使其成为服装结构设计中决定设计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如何更好地运用分割线也是设计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

一、分割线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作用

1.功能性作用

分割线最主要的功能性作用就是体现人体曲线,主要是在突出胸部、收紧腰部等方面,用于增加某一部位的活动量等。分割线通过分割衣片,将一些部位的差量转移到分割线中,体现人体曲线美,例如比较经典的公主线,经过人体的肩部、胸部、腰部,达到收束和突出的要求,将人体躯干的造型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同时,分割线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使服装具有实际运动收缩性能,根据人体运动时曲线变化特点,适当在服装的某些部位扩大活动量,使得衣物更加贴身,并且符合人体运动特性。此外,分割线也可以用于满足一些特定服装的特殊要求,例如表演服装的设计等。

2.装饰

线条在服装设计中有着其独特的美感,不管是线条走向还是疏密分布,都会影响服装结构的美感。分割线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是在功能方面,也要考虑线条的美感和内涵,即体现了分割线的装饰作用。通过对分割线的应用,改变线条疏密、走向、分布,形成夸张、修饰的局部造型,赋予整体结构独特的节奏感和不一样的内涵。分割线的这种应用不仅满足了立体结构的需要,更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用线条构建出更加独特的美感。

二、分割线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要更好地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分割线完成一定的设计功能,除了要明确分割线在设计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之外,也需要掌握分割线的应用原则,也就是应用分割线时需要遵守和了解的注意事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分割线的运用效果。

1.贴合人体结构和活动特征

服装的设计是为了体现服装的各种作用,满足人类活动和审美的需求,为了使服装更加合适,在进行服装结构设计中就需要根据人体结构进行研究设计,也就需要大量运用分割线。分割线在正式运用之前,应该通过对衣片的分割设计,使得服装整体和局部都符合人体结构特点,满足服装舒适、合体的基本要求,要保证分割线的应用能够使得服装更加符合人体结构和活动特征。

2.掌握面料材质和特性

进行服装设计所用的材料的材质和特性的不同会影响到分割线的应用效果,因此在设计中使用分割线时,要先考虑到服装制作所用材料的材质和特性,研究其在实际穿着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与设计不同的偏差,这些偏差引起的服装空间、伸缩性偏差会对分割线效果产生怎样的影响,这都是在运用分割线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分割线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广泛应用是人们追求美感的一种体现。有效地利用分割线,可以突出服饰与人体美感,将分割线的不同作用通过服装的结构设计更加完美地体现出来,增加设计者的设计内涵,使服装和人体二者相互映衬,突出人体美、服饰美,体现更高的审美境界。

功能性服装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褶皱;审美;艺术设计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要之后,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精神艺术追求,这种追求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体现则是表现在服装细节设计元素的多元化。褶皱是服装细节设计中应用的重要元素,在很多大牌服装和流行服装设计中都有明显的体现,通过褶皱富有形式的变化,给人带来了服装设计独有的视觉审美效果,突出了服装设计的时尚品味和服装设计者想要向人们传达的服饰理念。为此,文章对服装设计中的褶皱艺术进行分析。

一、褶皱概述

1、内涵

褶皱是服装设计中的重要细节元素,对塑造服装造型、表现服装面料质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褶主要是指衣裙按照一定规律折叠产生的纹痕。皱主要是根据服装面料通过紧缩、揉捏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纹路。

2、审美形式

褶皱作为服装设计的重要要素,以不同的形式在服装上的不同部位体现,比如肩膀、衣领、腰部、袖口等部位。服装设计选择的材料不同,应用褶皱艺术所形成的服装设计效果也不同。褶皱在本质上存在不同的审美形式,褶在经过处理之后会呈现一种视觉上的审美形态,具体是将面料按照尺寸、数量要求进行设计,体现了一种规则和变化交相辉映的设计状态。皱则是有活皱、死皱和正皱、反皱的区分,视觉效果讲究规律、工整,体现了一种延伸感。

二、服装设计中褶皱的设计方法

1、服装设计中褶的设计方法

褶是服装设计中常见的设计方法,主要是对面料的有序排列、折叠,从而呈现出服装设计一种充满质感的形态,体现服装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服饰内涵文化。服装设计中褶的设计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服装设计要严格遵循褶的设计规律、设计数量,在对面料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尺寸大小和数量比例进行,褶的方向、数量、尺寸等要充分考虑到人体形态。保持褶方向、尺寸和数量一致下设计出来的服饰会比较工整、有规则,能够向人们传达出一种严谨的服饰态度。褶方向、数量、尺寸大小的不同比例安排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服饰视觉冲击感受。宽窄安排整齐的排列会让的服饰视觉朝着横向发展,设计出来的服饰更加适合高瘦的人穿。第二,服装设计要严格遵照褶的设计技法进行,充分利用褶的活褶、死褶、正褶、反褶特点。其中活褶工艺主要是将面料的一端进行紧密缝合处理,另一端自然打开,进而给人带来一种放射性、流动性、灵活性的服饰设计视觉效果。死褶工艺是应用机器对服饰的面料进行有规律的压烫,能够提升面料本身的厚重感,最为典型的应用是百褶裙设计。正褶大多数情况下是体现在面料的表面设计中,主要是将面料折叠在衣片的外侧,能够给人带来较强的体积冲击感。反褶则是被应用在面料的内部,是指将面料折叠在衣片的内部,且在衣服的正面能够看到折叠处理之后的线条,体现了服饰设计的延伸感。

2、服装设计中皱的设计方法

皱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大多数的表现形式是堆砌、悬垂、抽线和揉捏工艺。皱的最主要设计特点是随意性,体现了服装设计自由、亲和、休闲的文化内涵,给人带来放松的感受。服装设计中皱的设计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抽线和松紧缝制方法。皱的结构特点和呈现形态需要借助抽线的工艺来体现,具体表现在通过手工或者缝纫的方法在所选择的面料上应用宽针缝制,在缝制的时候需要留出一定得空余,形成服饰设计的自然垂皱。在抽线操作的时候如果想得到更加紧密的皱,需要将布料的宽度放大,需要选择轻薄的面料进行服饰制作。另外,在基本的抽线操作之外,还可以应用松紧带紧缩的形式形成随意的皱,丰富服装设计的款式类型,给人带来别样化的服饰设计视觉冲击效果。第二,披挂、包缠等方法。服饰设计中皱的设计方法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现代化的皱。现代服饰设计中的皱设计一般会应用系扎、披挂、包缠、牵拉等多种形式,具体设计操作是将面料放在立体化的人体设计模型上,进行比对塑性操作,设计出随性自然的皱,基于人体凹凸不平的特点,就将面料放在人体模型上的时候可以放任形成一种自然的垂皱形式。

三、服装设计中褶皱设计的适用性和艺术功能创新转化

服装造型设计两个重要因素是装饰性和功能性,服饰最终呈现效果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褶皱在服饰设计中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具有实用性的作用。褶皱的设计需要考虑人体本身的立体形态,在外形上体现运动特性和美感特性。为此,现代服装设计要充分体现褶皱设计的适用性,实现服饰设计功能性和装饰性的协调统一。在以往的中西方服饰设计中,褶皱设计重点强调的不是装饰性,而是对人体动态美的一种表现。因此,现代服装设计中对褶皱的应用仍需要延续其展现人体美的理念,在考虑人们审美形式的基础上,变化褶皱设计风格,丰富服装设计材料,完善服装设计工艺。在服装褶皱设计应用的时候需要设计者进一步理解人体、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下实现对服装结构和材质的突破性设计,创新服装设计模式。服装设计师在应用褶皱艺术形式的时候要勇于打破时间和时装标准对服饰设计的限定,在对人和自然关系问题的感受下,在服装设计中体现更高层次、更丰富多样的社会文化理念,包括文学、哲学、经济学等,实现创新性的服装设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服装设计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对服装设计提出了更个性化的要求。褶皱作为服装造型设计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设计应用能够提升服装的空间感、体积感,拓展服装设计的艺术审美形态,满足不同人们对服装设计的个性化需要。为此,服装设计师需要加强对褶皱设计艺术的重视,在更新、丰富和完善服装面料、工艺的基础上,应用褶皱创造出服饰设计流行新时尚。

作者:贾光 刘卉 单位:吉林省女子监狱

参考文献:

[1]张峰.浅析服装造型设计中褶皱艺术的应用[J].山东纺织经济,2012,08:60-61+85.

[2]赵孟超,许旭兵.论悬垂性褶皱在服装造型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46-50.

[3]孙海洋.浅谈服装设计中的褶皱艺术[J].大舞台,2011,05:131.

[4]刘水.论服装细节设计中的褶皱造型艺术[J].作家,2011,04:226-227.

功能性服装设计范文第5篇

本文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一些实用性的服装再设计,解决人们在穿着体验时遇到的问题,从而使服装变得更加人性化。通过笔者的研究发现,实用性服装的再设计往往和创意性设计结合在一起,经过数次设计研究,笔者梳理总结了一套实用性服装再设计的基本模式。另一方面也在于唤醒人们对实用性服装设计的关注,重新正视实用性服装设计所蕴含的重要意义。正如设计的起源便是解决生活中的不方便一样,服装设计的起源也许恰恰是从实用性开始的。

本文的设计案例来自于笔者对于银行职员工作衬衫的再设计,该案例有明确的目标消费群,即普通银行职员,涉及的服装品类仅限于工作衬衫,再设计的主要步骤如下。

1.目标用户的调研。设计的入手点是对目标用户的前期了解,调研过程分为两步,首先笔者通过观察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总结出工作人员主要以上半部分肢体的活动为主,在处理客户文案的过程中涉及到肢体的转动,对于衬衫的袖口来说需要较大的活动量。第二步是随机的和银行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对于目标用户的交流有利于设计师掌握更加全面的用户需求,对于没有从事过这个行业的设计师来说,如果光凭借自己的想象是很难准确把握消费者的潜在需求的,所以前期调研中的第二步必不可少。

2.总结和论证目标客户的需求,罗列设计纲要。经过一系列的调研之后,需要讨论收集到的信息,辨别有效信息,将有效的信息总结之后便于罗列设计纲要。设计纲要往往分为款式结构类、色彩类、面料类三大块。在这次的调研中,笔者罗列的设计纲要有款式结构类的“袖动量,女士胸围线处的纽扣位置以及胸围放松量”。色彩类的“浅色竖条纹有利于显得干练,纯色令人干净清爽”。面料类的“夏季银行职员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低运动强度工作不适合太过透气轻薄的面料”等。

3.解决问题阶段。这个阶段分为两大部分,即解决服装功能性问题和审美性问题。笔者认为功能性问题主要由材料、款式、结构等方面的改进加以解决。审美性问题主要由色彩、面料肌理、款式廓形等方面加以改进。

例如衬衫的袖口放松量就属于功能性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考虑到银行职员普遍将手肘放在高约76厘米的工作桌上,此时,人体与手臂呈70度角,通过观察日常工作的程序,很少会超过60度,因此在设计衬衫袖口放松量的时候,我们主要考虑手臂抬起60度角时无束缚感为基准再增加一定的放松量。

例如反馈问题中对于色彩的偏好则属于审美性问题。尽管全白的衬衫仍然是目前的主流,但是研究发现,浅色系的衬衫有助于对顾客传达更加亲切的感受,有助于提高顾客体验。浅粉色,浅绿色和浅蓝色都是十分理想的颜色选择。在颜色的选择上,我们一方面考虑到银行职员对于颜色喜好的反馈,另一方面,我们也参考色彩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最终得出四种比较合适的颜色选择。

4.样衣测试与信息反馈。在经过一系列的改进之后,产生的试制样衣需要经过测试来验证是否仍然存在问题。参与样衣测试的是来自中信银行和浙江农商银行的两位普通职员,他们的工作环境完全符合我们再设计衬衫的使用场合。经过一周的穿着测试,我们可以收集到用户对于产品的真实反馈,这些反馈信息有利于设计师对产品做出最后的改进,对于没有大批量生产之前的产品,这样的反馈至关重要,因为大批量生产之后哪怕忽视了一个微小的细节也可能照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有时候,志愿者的意见还可以带给设计师新的灵感,这样的良性互动便于最终完成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

以上四个步骤可以反映实用性服装再设计的基本过程,整个设计过程从入手点开始就充分以使用者的需求为核心,在后期的设计过程中以总结的设计纲要为准绳把握方向。正是前期的设计准备过程以及体系化的设计步骤保证了最终成品的可行性。

之前对于银行职员衬衫再设计的案例属于实用性服装再设计的主要内容,即针对有明确目标消费群的服装产品进行完善。除此之外,经过笔者的分析,还有一部分情况并不适用于之前所罗列的基本模式,即对于无明确目标消费群的服装产品的再设计。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工作的第一步需要针对可能的潜在消费群进行多年龄层调研。因为调研的对象增加很多,相比较有明确目标消费群的再设计需要更大的工作量。同时,在样衣测试阶段也需要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进行测试,除此之外的基本步骤与之前的案例没有太大的差别,在此不再重复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