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装设计的目的

服装设计的目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设计的目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服装设计的目的

服装设计的目的范文第1篇

沟通内容服装设计项目前期要通过各种媒介与社会沟通,与消费者沟通。只有充分了解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着装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设计的产品才不会偏离市场。在企业内部,设计师还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各部门借助效果图以及从设计师关于设计稿的文字阐述中获得设计信息,经过各方讨论,结合市场部、原料供应部、技术部等各部门的意见,在最短的时间内推出产品。在服装产品设计项目执行过程中很多信息都需要有效的沟通,主要包括顾客的需求及满意度、设计师的设计构想(如服装的款式、色彩、材质等方面)、质量控制技术、服装设计项目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案、项目团队及其成员的职责与权限、项目检测与控制、项目评估、紧急应急措施等[5]。沟通形式服装设计的沟通可以是正式沟通,也可以是非正式沟通。当设计中遇到如设计定位、设计任务分配、设计方案评估等重大或关键问题时需要进行商讨,由于这些问题涉及人员多,讨论时间长,一般采用正式沟通的形式解决。在项目团队内部经常进行的业务交流时常采用非正式的形式进行沟通,尤其是在涉及概念的酝酿和发展阶段。非正式沟通较活跃,在场的人员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不仅有助于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力,而且还可以将不同的想法和建议汇总,达成共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服装产品设计中沟通可采取口头沟通、视觉沟通或文字沟通3种形式。设计师通过口头描述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不同的人员,这种沟通方式几乎占据了设计师大部分的日常沟通。视觉沟通是指通过运用视觉形态进行沟通,它由设计工作的性质和要求决定。比如市场中的流行元素、企业的技术特征、设计师的设计构思等都需要借助视觉的媒介向外传达,通常运用的视觉手段有设计草图、时装效果图、服装款式图、面料小样、动画效果、录像视频、服装陈列所用的各种道具等[6]。文字的沟通是指通过书面文字的形式向外传递信息的沟通方式,它具有别的方式无法替代的精确性,如设计项目计划书、设计任务书、设计进度计划与安排、产品质量标准、项目评价体系的各项内容等,都需要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规定和规范。

企业内部的设计沟通

设计师之间的沟通服装设计项目在设计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人员参与,有些服装设计的过程需要多个设计师共同参与。每个服装设计师都力求创造自己独有的艺术世界,有着敢为人先的设计理念,对服装的见解也别具匠心,因此站在产品起点上的设计师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沟通可以使设计师们在各自经验的基础上互相参考信息,避免产生个人设计缺陷,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不影响设计的美观及实用性。当然,设计师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也很重要,如果一个设计师的人际关系圈太窄,就容易缺少信息,在服装这个时尚如梭的圈子,信息就是黄金,掌握信息的人才有立足资本。设计师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设计团队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同样关系到设计项目的成败。销售部门作为设计师要具备敏锐的市场目光,及时听取产品信息反馈,知道哪些产品是畅销的,哪些是滞销的,否则就抓不住市场需求,致使服装产品设计项目策划的产品与市场脱节,从而造成产品滞销。原料供应部门设计师与原料供应部门的沟通直接关系到设计稿的实现,对于超出预算成本或难以获得的材料,设计师应及时修改设计方案,保证产品开发顺利进行。与技术部门的沟通与相关技术部门的沟通主要是与打版师、工艺师的沟通,这关系到设计效果的实现。设计师在完成设计构思的图形表达(效果图、款式图等)之后,要通过样衣试制完成设计的实物表达。实物表达的工作通常需要打版师和工艺师协助完成,这就要求他们之间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设计师和打版师之间的沟通不能局限于服装造型本身,更重要的是进行服装设计理念的沟通。产品推广部门设计师在产品推广时应与零售师、服装搭配师、产品陈列师等人员沟通,力求把产品及设计亮点展示在消费者面前,并通过语言介绍使消费者真正了解产品的设计理念。

服装企业的外部沟通

企业外部的设计沟通主要指与设计项目相关联的企业外部大环境之间的沟通,包括与客户、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政府、社会公众等外部关系要素的沟通。在服装设计项目建立的前期需要对项目状况进行评估,包括目标人群状况、消费市场状况、原料状况、政策情况等,这些信息的获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企业外部。因此,为了获取项目必需的信息资料,设计项目团队要与企业外界发生联系,进行深入而有效的沟通。此外,设计项目完成后效果评价的大部分信息也是通过与外部关系要素的沟通获取的[7]。

结论

服装设计的目的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服装款式设计 淑女装设计

一、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服装款式设计课程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工作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工作过程。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制订计划、找出关键问题、实施计划、评价、拓展。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对学习环节进行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总的来讲,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服装款式设计是在技工院校服装专业第4个学期的课程,学生面临下厂实习与就业双重压力,此课程尤为重要。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服装企业工作模式,更快地融入服装企业的生活文化,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二、以淑女装款式设计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内容

《服装款式设计4》是服装设计与制作高级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完本次课程后,学生可以应用淑女装设计元素进行淑女风格服装设计。此次课程的开设是通过广州服装市场调研,与企业专家进行访谈,对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提取而获得,是广州女装企业中最常用到的任务之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根据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技能需求与教学计划要求,我们将服装款式设计分为四个阶段:初中级水平层次,服装款式设计1、2;高级水平层次,服装款式设计3、4。其中,本次课是高级班层次的学习任务二《服装款式成衣设计――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其中的参考性学习任务:为“淑女屋”服装品牌设计开发下季度春夏新款。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确认市场调研对服装款式设计的重要性,查阅淑女风格服装的相关资料,正确编制淑女风格服装工作计划,应对突发事情的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对教学内容做如下处理:以《开发“淑女屋”服装品牌下季度春夏新款》为学习任务书,指引学生实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目的。

1.服装款式设计――淑女风格款式设计的选题意义与价值

本课程开设时间是第4学期(服装款式设计4),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已经学习完毕,面临就业,但是现在的设计能力还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同时,在珠三角地区淑女装占整个女服装企业的60%。因此本次课程,以淑女风格服装款式为例,通过元素提取法、魔法盒教学法等多元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淑女装某一局部设计,理解淑女风格设计。为遵循现代服装企业文化内涵及企业设计部门的开发要求,促进学校学习与实际服装企业工作任务无缝对接,由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淑女装品牌专卖店,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方式,提取“淑女装设计元素”,制订学习计划并通过小组讨论做出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动手完成教师所给的学材,动手设计制作出具有淑女装风格的领子。教师评价提取淑女装设计元素是否运用到款式设计中,及绘制服装效果图是否与淑女装款式风格相符。任务完成之后,学生对物品进行归置,填写活动评价表,提交手工完成的设计作品,进行展示与评价。

2.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教学策略设计为“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运用服装企业设计部情境再现,采用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引导学生进入工作任务之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小班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学以致用,工学一体的课堂,同时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订计划。小组沟通决策,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实施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检查与总结提升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师采用课件辅助教学以企业工作流程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环节,来体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教学思想。

三、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实例――淑女风格款式设计

1.教学活动一:明确工作任务、组建小组团队分工(课时讲授10分钟)

首先引入项目教学法课题,教师播放“淑女屋”服装品牌走装秀视频,时长约3分钟,提出问题,要求同学们谈谈观看视频的感受(如服装风格、元素、色彩等),学生回答问题(互动环节)。其次,教师进行课程介绍,服装款式设计课程是款式分类与设计,主要从美学原则、构成、设计过程、分类设计、表现形式等几方面讲述了服装款式设计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包含创意设计与成衣设计。淑女装设计为成衣款式设计的一个环章节。本章节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贯穿整个工作流程,用时2个学时,从分析到计划、再从提取设计元素到动手设计制作以及最后的整体绘制时装效果图。整个过程参照了企业生产流程,让学生深入设计开发新产品的同时逐步掌握“淑女装设计”的技能。另外结合综合评价,对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其发挥各种社会能力(如团队合作、表达能力、设计绘画水平、策划能力等),更好地适应服装企业的工作。最后,考核方式为设计制作淑女风格服装衣领60%+作业(绘制淑女服装效果图1套)40%。学习过程是学生接受任务书,了解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通过情境描述模拟服装公司设计部(淑女屋)――进行淑女装设计(部件)。公司要求设计师根据下季度流行趋势,设计淑女装,并制作出符合淑女装的一个服装部件,与客户联系,得知客户要求产品时尚、符合市场需求、体现淑女装设计元素。

2.教学活动二:淑女风格服装信息收集与整理(课时讲授10分钟)

项目教学法学习过程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运用网络收集淑女装电子图片、书籍纸质信息材料、淑女装相关视频或市场调研拍摄照片等资料,完成信息收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收集信息的方式和方法,提供可展示的信息,将收集成果以资料总汇、数据图表等形式整理出来,以便于后续的对比分析。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举例法、类比法等方法对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整理类比。最后,各学习小组展开并提交本组的“信息搜集表”,并根据任务实施过程要求,按照信息收集分工计划完成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以工作小组为单位,完成可展示的信息收集成果,并进行展示。教师点评学生信息收集的全面性、针对性以及信息收集和整理、类比等情况。

3.教学活动三:提取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设计元素(关键性问题10分钟)

在提取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设计元素(关键性问题)这一教学活动中,决定这次项目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有两点。其一,淑女装的范畴与淑女装的含义和特征、消费对象。其二,教师引导学生课堂游戏――魔法盒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会对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元素的提取。魔法盒中放着各种服装面料色卡、钉珠、烫钻、珍珠、蕾丝、花边、柳钉、撞钉、工字扣、四合扣、铁链等辅料。学生在魔法盒中随意抽取物品,说出是否符合淑女装风格。通过教师给出的信息,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访谈的形式对整理后的信息进行反馈与讨论。小组成员其中一名担任组长负责统筹全局,其余为讨论小组成员,通过“魔法盒”的教学活动,从中提取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元素,展示魔法盒游戏活动成果,根据魔法盒游戏的活动成果把提取出来的设计元素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在表格中。

4.教学活动四:处理提取设计元素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制订淑女风格服装设计计划(课时讲授15分钟)

在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处理提取设计元素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制订淑女风格服装设计计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讨论,根据前阶段分析结果,思考并解决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元素出现的问题;针对淑女装风格服装的领子选取设计元素;每个同学根据关键问题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淑女装风格服装设计工作表;依据制订的工作计划找相关的淑女装风格服装知识,对不同系列进行分类。综上所述,各小组需要提交“淑女风格服装(领子设计)计划书”给教师,师生共同评价完成正式计划,教师点评学生制定技术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并要求计划与实际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并讨论,根据前阶段的分析结果,思考影响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因素有哪些,并形成文字张贴在张贴板上。在上述内容完成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制定淑女风格服装(领子设计),填写工作计划。

5.教学活动五:按照淑女风格服装(领子设计)工作计划表,动手设计出淑女风格服装领子实物(课时讲授35分钟)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说明工作要求选定几种设计方案,拟定计划,有效利用时间进行动手设计,切实动手执行设计方案,避免浪费时间。设计方案要求版面书写工整,领子制作美观、精细。组织各个学习工作小组,认识设计制作淑女风格服装衣领。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进行抽签,每组由组长代表,随机抽取魔法盒中的简约系列、洛丽塔系列、田园系列其中之一,按照抽到的系列制作淑女风格服装的衣领。接下来,同学们进行魔法盒游戏。魔法盒中有花边、蕾丝、珠片等一些淑女装的设计元素,也有一些其他的辅料。上一环节获胜的小组(元素提取准确的小组),组长有优先获得选取魔法盒中的设计元素的权利,这种优胜教学机制可以增强每组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发放领子模板,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修剪领型,选择自己所需的工具、材料、杂志等,每组组员对选取的设计元素进行淑女装领子设计制作。学生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在制作过程,指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握淑女风格系列的设计特点。最后小组评选出1个最好的进行班级PK,选出获胜的小组,把完成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书面卡纸进行张贴,归纳总结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鉴赏讨论各自做好的淑女风格服装衣领与抽签抽到的系列是否相吻合。

6.教学活动六:完成淑女风格服装款式设计展示与评价(课时讲授10分钟)

本课程的最后一阶段为评价环节,完成淑女风格服装款式设计展示与评价。首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进行打分评比。以第一组为例,学生把第一组设计作品进行解说、模特展示,2~5组组员分别进行评价,评价完成之后组长算出第一组每一位同学的平均分(10分制),2~5组以此类推。然后教师点评1~5个设计组中具有亮点或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总结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评价课程要点。每个成员自我展示工作成品及自评,每个成员上台介绍对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认识,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成员之间互评,同学之间进行讨论,选出比较完整、整体效果突出的作品。教师作为设计总监对设计师进行整体评价。淑女装多采用柔和淡雅的色调,款式含蓄,整体简洁,局部细节装饰,强调繁复有序的精致,面料讲求柔美、舒适、有质感,工艺考究,注重整体搭配。一方面学生通过PPT和展板等形式展示每组淑女风格服装的设计情况,组长记录组员动手设计过程中的评价意见,教师对每个作品给予评价意见;另一方面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建议,对个人的设计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各小组作业的质量与效率;最后点评知识点的执行情况,分析作品与要求是否相符,各小组成员提交修改完善好的设计作品给组长,教师对全班各个同学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评价,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公开点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各个组员根据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建议,对个人的材料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学业评价总结

通过服装款式设计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风格元素提取的方法并动手制作出符合相关风格服装部件。元素提取的设计方法是一种学习服装款式设计的技巧,通过服装风格设计元素的提取方法的学习,可以举一反三对其他服装风格设计元素进行提取。教师通过指导提取的设计元素,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动手设计制作更好地掌握这种设计风格。本课程的学习,全部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引导一起动手,积极动脑。整个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在教师设计的游戏教学环节,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整个课堂的最高点。学生可以完成教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五、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课程总结

1.工学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与不足

工学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工是指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完成符合企业风格的服装款式并成功开设订货会;学是指学生学习的过程,完成培养掌握技术技能并且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学生的任务,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成功之处:教学每一个环节中,都插入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环节;游戏以小组之间竞争的形式完成,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与改进之处:深入走进企业,让课堂教学与企业工作完全结合,让学生身临企业工作的真实场景。

2.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笔者发现学生对问题式的话题讨论参与思考发言的积极性比较高。讨论之后要求发言回答,学生会很认真地做准备。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当多进行此项教学手法的尝试,尽量提供学生身边熟悉的最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有话说”,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而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的时候,常听到有教师说:“学生坐着不动、懒,教师辛苦地传授完知识,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而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用心、动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快乐地学习。有时笔者也会遇到一些学生“坐着不动,懒”,笔者会课下跟他们聊天,找出原因。通过总结,笔者认为大多数学生想学习,喜欢这个专业,而不想“动”的原因可能在于教师没能为学生创造思考表达的氛围。

参考文献:

[1]辜东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荟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服装设计的目的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牡丹图案 服装设计 应用意义

牡丹被尊为“花中之王”,以绚丽多彩的色泽,傲人大方的花姿,早于隋唐时期就大行于世,史载唐玄宗十分喜爱牡丹,下令大面积种植牡丹,自此赏牡丹之风盛行,上至王公贵族、文人雅士,下到平民百姓,无不以欣赏牡丹为乐事,牡丹诗词大量涌现,迎来了牡丹文化发展的。白居易《看浑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有句云: “人人散后君须看,归到江南无此花”。刘禹锡在《赏牡丹》中赞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些千古吟唱的名句无不真实贴切地表达了牡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图案是一种装饰性艺术,是指符合形式美规律的平面装饰纹样。牡丹图案是指以牡丹花为主要题材的一种装饰性艺术纹样,多应用于壁画、陶瓷、服饰等载体上,起到装饰和表达某种吉祥寓意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牡丹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意义,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体现服装的装饰美

牡丹图案在服装中的应用始见于唐朝,此后便成为了服饰中的常见元素,尽管历史变迁,直至今日牡丹图案依然是服装设计师所钟爱的的花卉图案。

牡丹图案作为一种装饰应用在服饰中,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时是艳丽的花朵平铺整个衣身,此情此景恰似朵朵俏脸争奇斗艳,表现的主题是无限繁华富贵;或是花枝呼应、错落有致、体现王者风范;亦或是牡丹图案与其它图案相互映衬,体现别样风情;也还可以是单独的牡丹图案应用于服装的某个部位或是某些部位,如服装的肩部、胸部、领口、袖边、前门襟以及下摆等服饰中较为显眼的部位,这种装饰手法能起到突出主题、画龙点睛的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二、赋予服饰吉祥寓意

吉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庄子・人世间》:曰“虚室生白,吉祥止止。”[1]唐代成玄英《庄子疏》曰:“吉者,福善之事。 祥者,嘉庆之征。”[2]吉祥图案是一种寄寓吉祥寓意的装饰性纹样,它源于新石器时代,始于商周,发展于宋元,明清时期达到高峰,近现代吉祥图案则赋予其更多的民族特色和中国元素。

牡丹以雍容华贵、美艳端庄著称,被文人墨客们赋予人文寓意,象征着富贵平安、吉祥如意等。因此,以牡丹为题材的图案大量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服饰设计里,它们或独或聚,或与其他表现形式相结合,表现设计者的艺术构思。具体举例如下:

芙蓉配牡丹,寓意“荣华富贵”。

燕子配牡丹,寓意“宴祝富贵”。

鱼、喜鹊配牡丹,寓意“富贵有余”。

寿桃、佛手配牡丹,寓意“富贵三多”。

蝙蝠盘长配牡丹,寓意“富贵福长”。

......

由此可见牡丹图案在服装设计中应用极为广泛,其主题色彩之鲜明,搭配形式之多样,艺术表现力之强烈,深得设计者偏爱。

三、增添服饰艺术文化魅力

牡丹自唐朝盛行始,发展至今已逾数千年,一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前有唐诗“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裴士淹:《白牡丹》)。后有宋词“更值牡丹开欲遍,酴压架清香散。”(欧阳修:《渔家傲》)。据史料记载:“世言牡丹花近有,盖以国朝文士集中无牡丹歌诗;张公尝言,杨子华有画牡丹处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花亦已久矣。”[3]可见,牡丹早于北齐时期就已入画,但牡丹作为绘画的常见题材却兴起于晚唐,是伴随着牡丹题材诗词进入鼎盛时期而出现的。牡丹图案的组合形式变化万千、丰富多彩,或具象或抽象,或独树一帜或群花锦簇,亦或与其他植物花鸟珠联璧合……然而不管何种组合,都是人们千百年来对牡丹及牡丹图案艺术创作的结果。

四、赋予服饰民族文化特色

牡丹吉祥图案是中国民俗文化和民族艺术几千年积累沉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牡丹图案和龙凤图案、祥云图案等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本身的吉祥寓意和丰富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民俗文化的精髓。另外,牡丹图案特有的美学内涵和强烈的艺术表现效果,为中外众多服装设计者所喜爱。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国际时装界刮起一阵“中国风”,服装设计中突出使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彰显了服饰的中国文化内涵。牡丹图案也频繁被国际知名设计师应用于各种名品会上,如国际服装设计大师约翰・加里亚诺在巴黎时装周上,将中国民间吉祥图案中的 “富贵牡丹”、“龙凤呈祥”等图案,用流苏、刺绣、印染和中国结等表现手法,在迪奥品牌设计中多次使用,并得到同行的普遍赞誉,诠释了“民族的即是世界的”真谛。

五、增加服装的附加值

进入市场经济后,服装的价格不再单单由面料、做工、款式等因素决定,而是越来越注重图案的样式以及其传递的信息。在商业运作下同样的面料、做工、款式但不同的图案会决定服装价格的高低。因为在服装中,图案无形中起到了标志的作用,甚至可以表征某种流行风尚,代表某些群体的思想倾向等。从感官角度看,服装上的牡丹图案显然比服装的结构特点、材质肌理更为直观,因为它能够表现着装主体的某种诉求,这也是牡丹图案会为服装增值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在信息发达的今天,设计师可以利用各种途径获取设计灵感,将图案、面料和配饰等自由调配,大量古典文化符号被提取、混合和拼接,使产品形象价值高于物质成本。

结语

牡丹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吉祥符号,源远流长。其作为服饰图案语言所传达的信息是多层面的,既有看得见、摸得着、真实的客观具体存在,也有附着于载体之上而间接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然而,不管牡丹图案所表达的信息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其在现代服装设计的应用中,从纹样、色泽等造型形式到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无不体现着实用功能和艺术价值的统一,这也是牡丹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应用中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春秋)庄子:《庄子・人世间》。

[2] 魏冬:《大家精要:成玄英》,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

服装设计的目的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体育实践课教案 教学目标 教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59

0 前言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经颁布,既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体育新课程实施大讨论的热潮,其结果也带来了体育教案的不断推陈与出新,各种风格与形式的教案不断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新课程的体育实践课教案虽然在不断的发展中,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也并非说明一切毫无章法的教案都能适应新课程对体育课的要求。这是由于:体育教案的风格与形式,是一定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领域的体现,因而总是表现出相应的价值取向,既体育教案的风格与形式必须体现《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理念对体育课的要求。

然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13年以来,福州市体育教师的教案编写情况如何?是否能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欲通过对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的教案编写情况进行调查,以期发现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案编写的现状,为福州市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实证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调查了福州市自体育新课程改革以来市、区级公开课教案75份。

1.2 研究方法

(1)文本分析法。本研究通过对收集的公开课教案的文本材料进行分析,以求发现教案文本的特征。

(2)文献资料法。本研究以“体育教案”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查阅有关体育编写方法的相关研究论文12篇,通过查阅《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课程标准解读》等相关书籍,了解关于体育教案编写的相关知识,为研究的分析做好理论的准备。

(3)比较分析法。通过分析所收集的公开课教案,将其所体现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比较,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探讨与分析,以期发现福州市小学体育实践课教案文本中的问题。

(4)结构访谈法。为了解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案编写的设计过程情况,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收集的教案中随机抽取15位编写者,对其公开课教案设计的过程情况进行结构访谈,访谈采用电话访谈和当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对访谈结果进行记录。

(5)数理统计法。对本研究的调查数据与收集的资料,运用Microsoft 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福州市小学体育实践课教案文本的客观信息。

对部分访谈结果的可视化处理,本研究采用Pajet程序进行分析,以直观地展示体育教师在进行公开课教案设计时的咨询对象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材料的典型性分析

为了解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设计公开课教案的过程情况,以“您公开课的教案是独立完成的还是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完成的?如果是集体备课,有谁参与?”为问题,对15位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结构访谈,访谈结果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 15位被访的体育教师的公开课教案,都是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完成的,是集体智慧的成果。进一步的访谈发现,参与体育教师公开课教案设计,即体育教师进行公开课教案设计时的咨询对象,主要有区市教研员、组内教师、兄弟校专家或其他人员,具体情况如图2。

从图1、图2反映的情况来看,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公开课教案的设计,基本上都不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都是在开课教师与市、区教研员以及开课教师所在教研组全体教师的集体备课下完成的,教案体现得是有代表性的教师的备课智慧,因此,从这个现状来看,所收集的公开课教案,具备较好的典型性,能反映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的普遍倾向与认识水平。

2.2 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设计的现状

2.2.1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目标维度设计的现状

教学目标的维度是指教学目标内容的结构,它从总体上反映教学目标所应包含的几个方面。对所收集的公开课教案的教学目标的维度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

从教学目标维度发展的历史来看,“教育、发展、教养”三维度,是我国全面模仿前苏联教育模式,沿袭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维度,而随着教育社会的发展,美国布鲁姆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角度提出的“知识、技能、情感”三维度更能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因此,在1979年后,我国有部分地区开始采用布鲁姆的“知识、技能、情感”三维度教学目标,然而,2001年的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将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因此,季浏等人认为:“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进行准确的逻辑分类,应根据体育课程领域目标的设置来制定。年级体育教学目标、单元体育教学目标都应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和体育教学内容的特c,完整制定五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在制定课时目标时也应以领域为标准加以分类。①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设计“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维度。

表1反映了75份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维度设计的情况,从这个情况可以看出,目前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公开课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其维度设计大部分停留在“教育、发展、教养”的三个维度上,少部分采用“知识、技能、情感”的三维度,这与体育新课程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阐述不尽相同。

2.2.2 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目标描述的现状

教学目标的描述是指教学目标的书面化撰写,它反映人们对教学目标的本质认识。对所收集的公开课教案的教学目标描述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表2。

在教学目标的描述方面,体育新课程采用的是一种综合的课程教学目标取向模式。根据体育的实践性特征和体育知识的操作性特征,它对教学目标的描述采取了以行为目标为主,并根据领域差异同时采用其他三种目标取向模式的方式。②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尽可能外显化,以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③以行为目标为主的教学目标描述方法,新课程认椋骸坝γ魅纺勘甑男形主体是学生;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对不同层次学习结果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以加强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和教学质量的可测度性。④

表2反映了75份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描述的情况,从这个情况可以看出,目前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公开课教案对教学目标的描述, 在行为主体方面,采用的是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的方式、在行为动词方面,采用的是模糊的和不易观察和测评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这不符合体育新课程关于教学目标描述方法的精神。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的教学目标设计,在维度设计方面,主要采用“教育、发展、教养”三维度设计;在描述方面,主要采用以教师为行为主体、使用模糊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这不符合体育新课程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

3.2 对策

(1)教育行政部门应多举办一些业务指导活动,组织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学习,以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2)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公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多参阅体育新课程的一些指导用书,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的《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的《体育教育展望》等,并根据这些著作关于教案设计的精神来设计教案。

注释

① 季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1.

服装设计的目的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人才;专业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与意义

我国居民的收入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增长,对于服装的要求逐渐提升。因此如何培养出较高素质以及创新性的设计思维是当代每一位从事服装设计工作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服装设计不仅仅需要对设计人才的智能培养更需要对他们的技能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可以符合当代服装设计的要求以及人们对于潮流服装的追求。我国服装行业对服装设计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提升是必然趋势。所以,服装设计教育者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路进行积极的摸索和探寻,根据时展的要求对应用型服装设计工作者按照厚基础、宽知识、素质高、能力强进行培养,进而建立起适合时代要求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二、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应用型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欠缺实践的动手能力,而且不具备市场机动性的意识。由于以上两点导致了应用型服装设计学生对服装产业的一系列程序不具备足够的理解与统筹的能力。现代服装行业市场具有突变性导致对服装设计者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服装学校在对学生的课程安排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一是安排的课程与本专业无关和时代不符;二是没有充分的了解认识到本专业的行业发展情况。深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生的数量过于庞大,导致很难对正常的课程时序进行实现,这样就会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遏制。此外,我国目前服装设计培训教育还存在一个问题——对艺术的过分强调,导致对工程技术属性的忽视,这一点对于服装设计行业乃至整个服装行业都是致命的。

三、服装设计人才模式培养的分析

1、教育观念需要明确,人才培养模式需要

优化服装设计教育的生命所在就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拓展学生的潜力。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综合化的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经过这一点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符合岗位的要求。这样可以使服装设计人才具备实践技能和比较宽泛的专业知识。通过以下两点可以对服装设计学生进行专业性培养:教学方法和教学教学内容。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者需要对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及时的更新,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发展的意识和教育思想。为了使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拥有基本的从业技能需要明确服装设计教学目的,仔细研究本专业的特点从实际出发设计出符合本专业的教学内容。所以,根据服装设计专业的相关特点,对学生的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尤其是对理论教学的安排。服装设计教育工作者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具备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因此需要对教育的观念进行明确并且优化教学的相关内容。

2、培养服装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途径

进取是创新的本质,所谓的创新能力就是在一定知识积累的前提下释放思维的能力,它可以通过训练、启发产生。创新人才就是指拥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也就是需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对服装设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培训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过程,它不仅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还是培养创造力的过程。在服装教学的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训练还需要对他们的创造性能力进行培养。由于现代服装设计就是对创造能力较强的人才需求。在服装设计教育过程中,应将创新意识深入贯彻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对学生课后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在总结借鉴大师作品的基础上去有目的的设计服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主动的进行了学习,而且还提升了他们对当代服装设计认识,有助于他们对以后工作的适应。

3、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实践学习能力

通过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来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由于实践教学是服装设计教育的重要一部分。通过对多年的实践教育探索中发现通过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学时分配进行适当性的调整可以加强实践与教学之间的联系。例如:根据教学的任务可以用具体的设计项目来对服装设计课进行安排,通过对市场调研对趋势的分析以及对服装的材料、款式、色彩进行研究,将整体的服装设计过程与具体操作进行结合,使学生充分的掌握服装设计的整个流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吸收。

四、结语

现在是市场决定一切的时代,我们必须清楚知道对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重点对设计者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在对服装专业学生的知识教学需要重视教学知识的系统化与综合化,这样才会使得服装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拥有服装行业的基本技能,符合岗位的要求。通过对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简要的探讨希望可以引起服装设计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加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增加学生面向岗位的能力,使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岗位的要求,为服装设计产业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袁仄.服装设计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刘磊.国内的服装教育大观[J].中国服装,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