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体育微型课题研究

小学体育微型课题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体育微型课题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体育微型课题研究

小学体育微型课题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95-01

情境教学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交流机会,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学有裨益。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强化语言交流能力,还能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里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英语教学应以语篇带动词汇和句型学习,丰富教学内容,以彰显语用情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不仅要联系实际,同时还要以学生最大收益为基准。学生通过课堂能够掌握多少英语知识与技能,是体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参考依据。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不但要联系教材内容,更要结合实际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不能局限于学科内、课堂中,更不能局限于知识与能力的范畴,而是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与学生交心,追求思想上的共鸣。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

(1)整体语言教学。教学设计应强调规范化、系统化。在落实新课改的今天,英语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注重对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开发与培养。过去,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会在语篇教学时将教学重点集中在某一个词语或语言点上,这种肢解课文的行为会严重干扰到学生的整体语言感受,从而无法完整理解语篇。现在,教师往往会采用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和认知有机融合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将知识点融入到创设情境中的教学方法往往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能向学生展现出一个完整的语言概念,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整个语篇的意义。同时,情境教学的开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语篇学习保持热情。教师要重视文本的逐层推进,读前预测,读中感知,读后重建。阅读语篇时,学生对词语的处理往往较为果断,这是为了避免整体思路受到影响。语篇教学侧重于语法结构的教学,关于词语和句型的教学相对较少,以免只顾句型结构而忽略了对语篇内容的理解。整体语言教学的基本流程是从整体到细节,再由细节重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播放英语故事动画,帮助学生感知所学的内容。在互动环节,要求学生运用七巧板拼图,并用英语介绍作品,这就是十分典型的整体语言教学案例。

从整体上看,英语教学暴露出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课程意识、实证分析、整体教学设计等方面。由于缺乏n程意识的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依靠个人教学经验,这显然是不够的。英语教学强调整体语言教学,而课程意识、实证分析的缺失阻碍了整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实证分析的缺失,导致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理论依据,严谨性和科学性均有待考究,在此情况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效果显然不会尽如人意。

(2)自主学习策略。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现代教学的重点,在现实课堂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能为学生提供的读书时间、讨论时间并不充裕,这就导致学生阅读文本体验时间不足。新时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是教学的重点。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确保知识点的熟练掌握,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英语学习,以巩固课堂所学,扩充知识面。同时,为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通过明确规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限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吉林教师张顺英选择在大屏幕上设计倒计时的方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由阅读。这种方法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了实处,在倒计时的方式下,学生的学习也更加紧凑,减少了随意性,值得英语教师学习和借鉴。现在,部分教师虽为学生预留了自主活动时间,但因缺乏有效引导,以至于学生肆意挥霍活动时间,教学策略的应用价值未能得到体现。

(3)刺激性教学策略。教学评估是对教学策略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与反思,旨在更好地促进教学策略的改良与优化。评估重点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个体成长,而非群体的“平行”比较。不同学生的个体情况、基础水平不同,群体的平行比较意义不大,学生个人在不同阶段有无进步才是考点。因此,应以学生个人基础为评价基准,分析学生的发展情况。福建教师张萍采用小组合作和竞争的方式进行发展性评价,并通过“Don’t/Never give up.Where there’s a will,there’s a way. Practice makesperfect”等名言激励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这种方法值得借鉴。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热情,教师还应适当给予学生鼓励,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帮助学生认清不足,找到进步的方法。

三、结束语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下一代寄予了厚望。为确保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应务实创新,与时俱进,积极投入到教学探究与实践的工作中,并将探究与实践的成果落实到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微型课题研究范文第2篇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是上世纪在西方兴起的。本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大力倡导研究型教学。2005 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积极推动研究型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1]。对研究型教学的研究自然也成为高校教研的热点之一。学界对研究型教学的研究性内涵存在广义的、多向度的理解,如归纳为“研究领先的教学、研究取向的教学、研究为本的教学、研究支持的教学”等[2]。但不论侧重点何在,研究型教学都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深层次学习,转变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固有角色,在教师的“教与研”和学生的“学与研”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一教学目的如何体认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基础性、人文性属性,决定了其教学目的在于传道,既传天之道(真),亦传人之道(善、美),即将自然、社会、心灵的真、善、美展现和发扬出来,最终达成“立人”的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笔者力求践行以上理念。为了突出教学的研究性,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具备学术眼光,而且应着力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问题意识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起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能锻炼人的创造能力。举例而言,笔者在讲授完唐五代的词之后,紧接着讲宋词,为了让学生对两者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笔者有意将唐五代和宋初几位重要词家的生卒年份排列出来。花间词的代表温庭筠卒于866 年,韦庄卒于910 年,南唐冯延巳卒于960 年,李煜被宋太宗赐死于978 年。而宋代最早的有成就的词人柳永、张先、晏殊和欧阳修四人,则分别生于公元984 年、990 年、991 年和1007 年。如此一排列,果然就有学生看出了问题。他们说,柳永等四人的创作活动显然都要在11 世纪20 年代之后,而此时距离宋代建国已有60 年时间,距李后主去世也将近半个世纪,也就是说,词在这一段时间内几乎是沉寂的。大家原来都以为有了五代词的积累铺垫,宋词马上就会踏上辉煌之旅,但没有想到宋词并未随着宋王朝的建立而立即发达,而是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低迷才迈上高峰。几位细心的同学发现了这一问题,便来请教笔者。笔者提示他们可以从宋初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以及词体本身的发展等方面去寻找原因,并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和思考,几个学生得出了各自的答案,笔者又鼓励他们写出学习心得。其中一位同学据此写成了《试论宋初词坛沉寂的原因》一文,此文经过充实成为了他的本科毕业论文。

显然,如果只是满足于基本知识点的讲解而不具备研究性的目的和眼光,则我们就不会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的学习也就不会具有主动性、探索性,所得也就很有限了。

如果说研究性的教学目的要求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那么人文性的教学目的则侧重于提高学生感受、领悟和处理人情的共情能力。前者的核心在于“理”,在于锻炼受教者求真求实的智商;后者的核心在于“情”,在于提升受教者求善求美的情商,二者不可偏废。对研究型教学而言,后者尤为重要,因为研究型教学主要培养有探索能力和全局性能力的人,因此人文素质和能力重于知识[3]。为此,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较丰富的历史、社会知识和人生阅历,具有较高的情感感受和传达能力,具有美善相兼的文化心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先入乎其内地被作品所感动所牵引,然后再出乎其外地将学生感染、将学生诱发起来,在教师———作品———学生的三维关系中起到良好的介质作用。

二教学内容如何确定

教学内容即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一方面有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一方面也受制于其他因素和条件,诸如学生基础之厚薄、授课时数之多寡、教师对内容之生疏与熟稔,等等。目前,研究型教学还不能也不必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我们大致选取了30%的内容进行研究型教学尝试。这30%的教学内容之确定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价值的大小,二是教师和学生研究能力的高下。前者考虑的是客观必要性,后者照顾的是主观可行性。

以研究价值而言。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3000 余年的发展,积累了十分厚重的文化遗产,从理论上、从传承传统的角度来看,它们都具有研究的价值。研究型教学就是要从这些内容中选取适合学生自主研讨的部分来进行教学实践。

我们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兼顾了研究对象的纯粹学理价值和现实情理价值两个层面。比如,汉末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的作者至今未有定论,如果通过考证能够确定其作者,当然是一个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突破。但其意义主要是学理上的,对本科学子而言,这一命题并不切近于他们的思想和生活,难以引发参与热情。又如,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品《琵琶记》,曾被晚明思想家李贽批评为“画工”,虽也不乏生动形象之意,但终究不如《西厢记》《拜月亭》这样的“化工”之作自然天成,尤其是情节上“三不从”的构思,颇受后人诟病。但在教学中,我们考虑到这一情节很能凸显传统道德系统的裂痕,对当今道德文化建设也很具有参考意义,所以将之作为研究选题让学生自由探讨。大家果然各抒己见,形成了争论,深化了相关认识,教学效果很好。

由此可见,一个好的研究论题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又循此旁涉到其他知识点、思考点、情感点,由点及面,学生思考和体会的深度与广度因之拓展开来。

以研究能力的高下而言。首先是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眼光。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是,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选择合适的研究论题进行教学,以保证教学的学术性,此即以科研促进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甚至应该拓展自己的学术领域,在教学中与学生一道探讨更广泛的学术问题,甚至可以将教学中的研究成果融入到自己的学术思考和写作中去,此即以教学促进科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相互触发思想的火花,彼此问难,教师就不仅仅是“教”,也是在“学”了。三教学过程与方式如何创新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局限于教书,教书局限于课程,课程局限于课堂,课堂局限于讲授,讲授局限于教材[4]。总之,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课堂之外的教学活动时间既少,效果亦微。研究型教学在方法上要实现对以上局限性的突破。

从纵向的教学过程来看。研究型教学要打破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尝试建立以课外研讨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保证研究性、人文性教学目的的实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试图将教学过程梳理为五个环节,特拟表1 以示。

很明显,五个环节按照:课外课堂课外课堂课外的顺序逐次开展教学活动。其中,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时间上所占比重并不大,且其作用仅限于教师对课题的导入、必要的背景知识精讲以及最终研究成果的展示。事实上,研究型学习的主体即文献阅读、逻辑思考和成果写作等均需学生在课外进行。研究尤其是人文学科的基础性研究,其主要活动就是阅读文献、思考问题和写作文字,这些活动怎么可能在极为有限的课堂中完成?而且“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的具体事件,有4/5 发生在课堂外”。所以,我们认为课堂交流主要是一个成果展示的平台,是水面上的冰山一角;课外研讨才是研究型教学的主要部分,是水面下的冰山之根。

与此相应,教学主体也应由教师转换成为学生。在课前准备环节中,学生要根据学习范围精读相关作品和文献,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自主学习和小组研讨环节中,学生要泛览教师提供的

参考文献,搜集相关研究成果,思考论题,在师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在课堂展示环节,小组代表以ppt 演示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研讨的成果,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随时提出辩难。在课后拓展环节,有深入研究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继续探讨相关问题直至写出专业论文。

从横向的教学方式来看。课前准备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较好的文字感受能力。不同于一般的预习,它要求教师提出较为明确的研究范围,学生不仅需要熟悉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读一定的文本,获得初步的感性体验,教师则以不定时交谈和翻看读书笔记的方式加以督促。

自主学习和小组研讨是研究型教学的关键,经过此前的阅读和导学,学生们对研讨内容有了基本了解,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具体的研究状态。如在一次教学实践中,笔者在系统讲述了唐五代及北宋词史的基础上,确定以“苏轼的词风”为题让学生研讨。先布置大家细读了苏轼的所有词作,然后将全班50 名同学自由组合为3 个小组,分别研讨“苏轼词风的表现”“苏词对前代词人的沿革”“对苏词的评价”等3 个分论题。同学们进行了小组分工,有的查找资料,有的负责筛选,有的拟定提纲,有的制作ppt,有的执笔撰写研究报告。大家有分有合,每组先后组织了两次集体讨论。最后写出的研究报告,笔者则逐一批改。经过一番钻研,多数同学的头脑都动了起来,对论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有一个小组谈苏轼词风的表现时,还能结合苏轼的生平经历来分析其词风的变化,比较难得。课堂展示也是研究型教学在方式上的一种创新。每组选出一位同学在课堂上以ppt 演示文稿的形式汇报小组研讨的成果,其他同学可以就相关问题提出看法,进行交流,教师则适时加以点评。这样的做法既能看到学生们集体研究的结晶,也能锻炼一定的师范技能如ppt 课件制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现场控制能力等。实际上,3 个小组的ppt 文稿制作得都很不错,陈述者能清晰流利地表达看法,其他同学也多能参与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探讨“对苏词的评价”问题时,班上同学还各执一词,形成了争论,现场气氛热烈。大家都反映,经过成果的现场展示,对问题的认识更为清楚和深入了。

四教学效果如何体现

教学效果即教得如何的问题,是对本文第一个方面———教学目的的回应。研究型教学的效果可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某个环节所取得的具体效果,二是整个教学所实现的整体效应。教学效果的表现形式也不应拘于一律,或是物化的文字成果,或是无形的心理跃迁。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阅读、表达、思维等三个衡量指标。

1 阅读效果

当下的年轻人其实并不缺乏阅读,从各种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体上他们接触了大量信息,但那些文字、图像和声音多数缺乏深度,有些则完全是信息垃圾。阅读方式的碎片化不利于深入的思考,反而助长着浮躁的风气。一些本科学生除教材之外极少专业阅读,导致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捉襟见肘,让论文指导教师很是为难,相信有过毕业论文指导经历的高校教师对此都深有同感。

有鉴于此,在课前准备和自主学习阶段,我们要求学生对专业书籍进行深入阅读,旨在开阔其眼界,沉潜其心境,培养良好的感受力。人文学科的研究尤其是文学研究,首先即要求研究者对文字具备敏锐的感受能力。文字塑造形象,文字蕴含情感,文字传达道理,对文字的敏锐感受即是对形象、情感和道理的敏锐感悟,而论题的提出也需在大量的、精细的专业阅读中才能实现。如在进行“北宋婉约词”的研究型教学中,学生较全面地细读了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晏几道等几位北宋重要词家的作品,便对北宋词的基本风貌有了具体感知,对词体的特点获得一些体认,为更深入地研讨打下良好基础。当然,为保障阅读效果,教师需多花精力指导、督促,有条件的话最好定期开展读书会之类的活动。比之一般教学,教师的付出会更多,而学生之阅读实效也会更好。

2 表达效果

文学不外乎对事、情、理的书写,如果说文学的阅读是对这些要素入乎其内的感受,那么文学的研究则是对这些要素出乎其外的表达。因此,包括口头和文字两种形式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当然是研究型教学的要求和教学效果的体现。笔者的要求是,对事的表达要具体、完整,对情的表达要有感染力,对理的表达要有说服力。

在小组研讨中,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切磋有助于相互激发表达的欲望,理清表达的思路,选择表达的方式。为了检查小组研讨的实际情况,笔者有时会参加学生的集体讨论,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一般不轻易发言,而将话语权充分交给学生。笔者发现,一些平素较为内向寡言的学生也慢慢开始想说话、有话说并且说得不错起来,在此基础上,笔者鼓励大家将心得写成文字。一开始,也许并不熟练和规范,也较少创意,但总算是他们自己的想法,较之在网上复制抄袭而上交的那些“作业”要有价值得多。经过多次打磨,每个小组的研究报告基本上能够做到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有些甚至言之有文(采),文字表达能力大有提高。

3 思维效果

应该说,研究型教学对学生最根本的训练是思维的训练,这一训练及其效果也见之于教学的所有环节和细节当中。比如,阅读中的感受力,侧重于形象思维;表达中的说服力,侧重于抽象思维;对某些问题的较为深彻的领悟,则往往依赖于直觉思维的作用。但是要追问的是,通过整个教学活动,我们希望受教育者达到一种怎样的思想状态?对此问题的回答,当然因学科、课程之不同而有异。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这样的人文性基础课程而言,我们认为,应该让学习者对传统文学与文化养成一种情感认同与理性思辨相结合的文化心理。

笔者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有些同学对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非常热爱,但菁芜不择,茫无入处,可谓有心而无力;也有些同学虽然思聪意敏,资质尚佳,但盲目跟风,灵魂无根,可谓有力而无心。因此笔者认为,在古代文学的研究型教学中,要让青年学子对于所学内容产生“爱”和“懂”的心理效果。爱就是情感认同,即对于传统文化的崇敬心、自信心、担当心;懂就是理性思辨,即对于传统文化的辨别力、分析力、运用力。由爱而懂,因懂而爱,两者互为因果,共同建构起当代青年面对传统文化时的基本思维特质。笔者认为,研究型教学(也包括一般教学)要达到的这一思维效果相当重要,因为现在95 后的一代大学生,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他们的文化认同、文化姿态将决定中国梦的色彩。在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路口何去何从?他们应该有心,也应该有力。

当然,从较现实的方面看,研究型教学的直接效益是对于学生学位论文写作和考研考学的积极推助。几轮教学实践下来,一些同学跟我反映,毕业论文的选题一下子明朗了,犹豫不决的考研方向一下子决定了。而作为他们的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便已有过不少交流,因而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就感觉省力不少,论文写作质量也明显提高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R].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34/200507/8296.html.

[2]汪霞.大学研究型教学中的“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07(11):43-46.

小学体育微型课题研究范文第3篇

1.专题解读基层教师的专业内涵。

时代在飞速发展,对教师内涵的要求在提高。为了统一认识,纠正误区,我们首先召开了专业内涵解读的专题研讨会。突破了对教师基本功“三字一话”的传统观念,刷新了教师专业成长新的内涵要求:突出了教材文本的解读能力、学生学习现状的调研能力、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师生人际沟通的能力等重要指标。技能层面突出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通过专题解读,理清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目标结构。

为了使专业内涵更明晰、更细化,我们还以高万祥的《优秀教师的九项修炼》为基础读本,让基层教师对专业成长的目标结构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让基层学校对专业成长的考核目标更明确。

2.校本规划基层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在全面分析和明确新时代教师专业内涵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各校根据本校实际,科学制定校本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既找出本校的学科优势、年段优势,也客观分析本校的弱势层面。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建设思路,通过挂钩结对、网络联谊等友好措施,促进学校教师结构的整体发展。

镇教办在校际层面推进了镇域平衡,就重点学科建立了挂钩联系制度,尤其是小学英语学科将中心校与一般小学之间建立了常规性的联系制度;体育学科建立了常规性的教研制度,促进校际间的学科平衡。

二、突出“专业”,科学搭建基层教师专业成长新平台

为突出教师专业成长的专业需求,我们在搭建成长平台上根据时代需求做了新的思考。

1.平民化的日常观课;

日常的基层观课议课应当面向广大的基层教师,走大众化的运行思路。我们在制定观课评议重点时着眼于平民化的视角,突出基础性、可操作性、大众化和平民化的要求。淡化评价意识,浓厚研究氛围;淡化区分意识,浓厚团队气氛。以讨论和改进常态化的日常课为校本研修的工作重心。积极推动了各基层学校同事之间平等的相互观课议课,带动了基层广大教师日常课堂教学智慧的积累与提升。

2.草根化的微型课题研究;

我们依托县教科室制定的微型课题管理机制和网上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完善了镇校两级的微型课题日常管理制度。学校根据校本实际引领所有教师制定切实自身教学实际的微型课题,实行过程性的引领和管理;镇教办负责对各校典型的微型课题进行逐周的网上交流和管理,期末进行综合评价交流。通过强势的过程性引领,涌现出了不少草根化的研究典型:如延寿小学仲海燕老师的情景作业研究,光荣小学洪海花老师的数学空间感培养研究,壮志小学徐静老师写字姿势的纠正研究,薛峰林老师中高年级的朗读研究等均已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3.正常化的读书反思;

我镇正常建立了面向基层每一位教师的读书反思制度,期初逐一登记每位教师的读书计划,期末进行专题读书的检查评比。具体做法是:要求每位教师确定至少一本本专业的教育期刊,报学校和镇教办登记备案,期末的读书实践心得评比必须围绕期初确定的教育期刊来写。另外还可以登记一两本本专业的教育理论专著供选择阅读。期末写的心得必须既有阅读又有实践内容,必须是真正实践意义上的心得。这种制度化的操作引领了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走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成长之路。

4.现代化的网络教研。

现代化的网络教研可以开阔青年教师的视野空间,可以突破现场教研的专制氛围,引导青年教师在务实、民主、平等的网络教研氛围中找到真实的自我。进一步强化网络资源本土式内化、网络互动延伸式深化、网络主题研讨式转化。引领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利用凤凰语文网、××小数网、××信息技术网、××教育博客等网络平台,强化自身研修,拓宽研修视野,展示研修成果,提升专业素养。

三、强化“团队”,科学构建基层教师合作共进新网络

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要获得飞跃性的发展必须依托团队的力量,一个学校、一个地区要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就必须精心组织好教师团队,实现团队式的合作共进。我镇根据本镇实际构建了横到边的中心教研组、纵到底的层级挂钩联系制度,同时辅以对非正式团体的关心和支持,以便给团队成长注入不竭的活力。

1.横到边的中心教研组;

近3年来,我镇根据县教研室的统一部署,建立了覆盖所有教师的中心教研组,小学按照年级段分别建立了低、中、高的语文、数学、英语教研组,综合科独立建组。初中建立了语文、数学、英语、政史、理化、综合等教研组,每两周至少活动一次,正常了中心教研组的活动制度。期末组织相应的考核评比。

2.纵到底的层级挂钩联系;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部分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是边缘化的。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还建立了层级挂钩联系制度。每一位新分配教师均挂钩一位骨干教师,每一位新岗教师(新调进、新转岗)挂钩一位骨干教师,每一位骨干教师挂钩一位学科带头人。形成层级专业成长机制。保证了基层教师梯队化得专业成长。

3.重视非正式团体的推动作用;

民间自发的非正式群体是一种活力很强的专业成长共同体,我们也给予了格外的关注。首先从舆论宣传上支持自觉自发的成长行为,其次还从行政上给予相应的保障与支持。西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就能自发组织常态化的话题沙龙,有力带动了数学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四、统筹“管理”,科学建立基层教师专业成长新机制

为配合教师三年成长规划的实施,镇教办统一出台了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实行上学期初评,每学年总评的常态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校(园)长的年终考核相挂钩。同时在常态化考核的基础上配套了相应的激励问责制。对成长规划实施到位的个人和单位在各类评比中实行优先,对实施不能及时到位的必须限期补课到位,具体措施分解落实到相关的挂钩教师、教研组长和行政负责人,确保用过程性的考核问责促进三年目标的达成。

几点思考:

小学体育微型课题研究范文第4篇

一、以深化课改为抓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坚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全面推进“全员德育工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展青少年活动中心与中小学实践基地的建设。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2.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对课堂教学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常态课、常规课、研讨课、公开课”多元并存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推行“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当堂训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提高学生自学、参与、合作、交流、表达、质疑等综合素质,使全体学生乐学、会学,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三是抓实校本教研工作。加强四个方面的研讨,即研究学生,找教学的增长点;研究教学内容,找提高的潜在点;研究自身,让教学更有特色;研究教法,让教学效率更高。四是实行“教学开放日”,继续推行片区教研的运行机制,健全三级教研网络,促进城乡学校教学和教研均衡发展。五是创新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师训工作的有效性,以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做好学校管理人员(即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农村小学校长、中小学教研组长)的培训,高质量完成国培计划。组织好全区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的研修与考核工作。抓好1-3年教龄的新教师培养指导工作,启动幼儿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六是以“名师工程”为平台,促进骨干教师快速成长。做好第三批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评审工作,以名师“跨校带徒”为载体,促进农村骨干教师梯队式成长。七是抓好课题引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台《区中小学微型课题研究实施和管理办法》,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力争做到校校有课题,人人有任务。八是实施教学评估。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考察、学校和教师自评等方式,全面开展教学评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二、以教育项目为抓手,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3.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做好区思源实验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球类健身馆、城北学校和十三中综合楼等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4.校安工程建设。抓好2012年中小学学校校安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工程项目的申报与建设工作,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和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作。着手农村初中工程(二期)申报及建设工作。

5.幼儿园舍建设。按照《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幼儿园的建设。在城区将康佳希望小学建设为一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在东固小学、新圩小学建设示范性公办幼儿园。

6.信息化建设。一是实施好国家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做好农村初中实验室和小学配套项目建设专项经费计划和图书馆建设工作。二是继续实施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三是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实施“人人通”考核工作,制定学校资源库建设考评方案,做好优质资源的引进、整理、开发、下载、整合工作,实现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三、以规范办学行为抓手,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7.依法办学。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学习活动,全面推进“法律进学校”活动,切实提高师生法律意识,维护学校合法权益。依法规范教育行为,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推进学校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乱订教辅资料,杜绝有偿家教和乱办班行为。成立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切实加强财务管理。8.实施好教育民生工程。一是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住宿生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生均500元/年,初中生均700元/年;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小学生均750元/年,初中生均1000元/年。二是规范普通高中贫困学生政府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政府助学工作;做好资助考入大学贫困家庭学生工作和贫困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三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在我区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完善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

9.筑牢学校安全防线。切实加强学校安全防范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落实“一岗双责”制,严格执行学校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督查防范力度,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开展道路安全、饮食安全、消防安全和校车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活动,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强化教师和保安人员责任。配合公安、工商、城管、卫生、文化等部门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力度,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共创平安和谐校园。

10.做好系统维稳工作。认真开展不稳定因素梳理排查,加强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问题;加强维稳工作,畅通投诉渠道,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建设和谐、稳定、团结的良好氛围。

11.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工作力度,加强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政策解读和教育对外宣传工作,办好《教育通讯》和教育网,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和报道工作。

四、以群体竞技体育为抓手,提高体育发展水平

12.一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学校坚持开设体育课,每天保证学生至少锻炼一小时,学校每年举行一次体育运动会。二是开展群众活动,举行全民健身活动,组队参加全市机关干部健身运动会,协助指导各乡镇举办体育活动,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帮扶完善农村体育活动设施。三是开展竞技体育活动。加快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体育健身馆的建设,抓好体校各项目训练工作,积极备战全市运动会和全省第六届田径运动会。

五、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13.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重围绕迎接党的“十”开展新一轮创先争优活动,提升创先争优活动成果。

小学体育微型课题研究范文第5篇

一、坚持“立德为根本”,构建活力高效的德育管理体系

1.突出德育管理“扁平化”。提出学生安全及常规“三管”教育的要求。打造“德耀实小”“非常5+1成长1对1”等常规管理品牌,现场展示优秀班级管理特色,搭建班主任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充分发挥“红领巾督查岗”“小助手在行动”管理平台效能,大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定期举行“小助手”常规管理培训,明确职责,轮流上岗,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学习、提升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注重德育活动“常态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三爱三节”等传统教育。“学雷锋”活动月,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义务劳动,举行“学雷锋”标兵评比表彰,提升了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三八妇女节”,开展“感恩亲情,感谢母亲”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懂得孝亲敬长;清明节,组织学生赴庆丰开展“缅怀先烈,瞻仰伟人”及网上“祭英烈”活动,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六一节,组织开展“庆六一”“谈理想、谈感恩、谈成长”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举行“感恩有你”三年级十岁成长仪式、六年级毕业典礼仪式,增强了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3.推行家校共育“一体化”。积极实施家长“三助工程”。“课堂助教”,组织具有不同专业特长的家长为孩子上课,拓宽孩子视野,密切了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安全助理”,组织家长在举行重大集会和上学、放学期间协助学校做好车辆及人员的疏导、学生过马路的引带等工作,为孩子做好安全防范;“卫生助手”,邀请家长与师生共同参与班级扫除活动、文化布置等,在体验中增强孩子环保意识。

二、坚持“素质为核心”,追寻高质全优的素养发展路径

1.多元设置开放课程。开设具有班级特色的“班本课程”,定期邀请家长来校讲课,丰富课程资源,增长学生见识,提升生活技能。开设菜单式选修课程及学校艺体社团活动,设立了科技、器乐、田径等校级社团,落实专职教师“一人一队”训练方案,定期进行集体辅导与训练,每学期进行一次成果展示,确保各自带的队出效果,出成绩。

2.全力提升教学质量。积极构建省、市、县、联盟、集团、校区、学科组的多元教研模式,有针对性地举行“绿色课堂”主题教学研讨,将“让学引思”落实到课堂。强化集体备课,推出“131”集体备课模式,努力使“131”集体备课成为提升课堂效率的主阵地。大力践行“体艺2+2”素养提升工程,认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通过举办田径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活动,激发学生运动热情,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3.充分发挥特色引领。“生活作文”为孩子生活撑起一片艳阳天,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的同时鼓励学生创造生活,通过《生活浪花采撷》《生活作文报》、班级故事汇、班级生活作文博客、校刊《冲浪》等阵地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内需。“艺术教育”为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着眼于学生发展,充分挖掘地方艺术教育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和方式,逐步形成了“淮杂进校园”“乐器进课堂”“儿童绘画”等艺术教育品牌项目,学生发展精彩纷呈。“经典阅读”成就孩子美好的未来,以“经典润泽童年,阅读丰富人生”为目标,开展“阳光晨读、温馨午读、亲子共读”三读工程,让阅读成为我们每一个孩子的一种习惯。“娃娃足球”照亮孩子奔跑的童年,号召孩子们“逐梦绿茵,奔跑童年”,用快乐足球文化打造阳光校园,编写了《娃娃足球》校本教材,编排了快乐足球操,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科技教育”点亮孩子的智慧之光,抓实航模、车模、火箭、电脑绘画、信息奥林匹克等多个科学兴趣小组建设。每年举办一届科技节,听专家报告,逛科技超市,放亲情风~,看航模表演,进行科学幻想画比赛、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比赛等,为学生探索科学、发现奥秘、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空间。“生命践旅”演绎孩子童年的精彩,春秋两季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历练中茁壮成长,韩国游学活动,更是让孩子们感受了异国文化的特色,开阔了眼界。

三、坚持“师资为后盾”,构筑持续发展的教师成长平台

1.打造敬业型的教师团队。努力唤醒教师对教育、对学生和对自己的爱与责任,用“对得起良心、挑得起重担、受得起尊重”的人生坐标来完善自己,不断提高师德规范。积极推行师德承诺制度,自觉践行“爱生、育人、服务、奉献”的行业精神;组织开展“向身边的最美教师学习的活动”,激发全体教师的见贤思齐、敬业奉献精神;深入开展党员“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争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