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生物培养基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随着新国标的全面实施和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持续开展,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微生物的不稳定性,全国城市供水水质监测机构质量控制考核已经开展了12次,但一直缺少微生物项目。微生物检验能够反映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有效控制生活饮用水微生物风险,保证水质安全。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开展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而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质分析质量控制,主要是针对理化指标的,对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基本没有涉及。本文从采样、环境、仪器、培养基、人员和检验操作等几个方面浅析了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对供水企业微生物的日常检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微生物样品采样的质量控制[1]
一个有效的质量控制程序必须从样品的采集开始。微生物样品采集除了满足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的要求,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应放水数分钟直至两次浑浊度测得值一致,确保排除滞留水和生物膜的影响;二、采样后要及时在0℃~4℃避光保存(带冰袋的保温箱),且在4h以内检验。
2 微生物检验环境的质量控制
洁净室的操作环境对检验结果的质量影响很大,操作区域洁净度应达到百级。检验操作时应遵循无菌操作要求。防止检验环境和人员对检验样品的污染,以及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1)微生物实验室布局应合理,分区清晰。要有准备室、洁净室和培养室等,并与实验流程相符合,尽量降低往返和迂回的概率。
(2)洁净室应定期检查沉降菌并记录。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清洗、更换高效过滤器和紫外灯,再检查沉降菌直至满足要求。
(3)应制定洁净室的清洁、消毒、灭菌、使用和应急处理程序。
(4)培养室
3 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
高压灭菌器和干燥箱(能稳定达到160℃)是微生物检验必不可少的灭菌器,是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前提条件。无论是灭菌还是培养,温度和持续时间是关键参数。
(1)高压锅、培养箱、干燥箱、天平、移液器等应定期检定,保证仪器设备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2)培养箱应有良好的隔热效果,保证一年四季培养温度变化在±1℃内。培养箱和冰箱要有早晚两次温控记录。
(3)高压灭菌锅应采用适宜的方式做灭菌效果检查。
(4)已灭菌的培养基和采样瓶等应明确标示,并注明保质期。
4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1)购买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厂家的产品。
(2)每到一批营养琼脂培养基用水源水检验,与近期已验收的培养基作对比。乳糖蛋白胨培养基用含少量大肠埃希菌的水样采用15管法检验,应有阳性管和阴性管。
(3)培养基的灭菌处理应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严格执行,特别是含糖类的培养基,应采用115℃维持20min高压灭菌。
(4)要有培养基配制记录。保证培养基在有效期内使用,结块的培养基不得使用。
5 微生物检测操作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操作每一动作步骤都关系结果的可靠性,均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人为污染、环境污染和样品交叉污染。另外,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操作手册包括检验方法和无菌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质量监督员应对无菌操作进行重点监督并记录。
(2)每批饮用水检测,应有阳性和阴性对照。可以采用培养基空白、灭菌水和水源水检测作对照。
(3)即使在百级洁净区检测,仍然要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无菌操作。
(4)试管、烧瓶和样品瓶,开塞或盖之前要对口部进行消毒。操作后应及时盖好塞子或瓶盖,切忌口部向上和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
(5)取样和倾注培养基一定要充分摇匀。正确认识微生物在水中的聚集状态,采取无规则的振摇手势充分混匀。
6 检验人员的要求
由于微生物检验采取的是活菌培养法,具有不稳定性和随机性,微生物检验人员除了要具备水质分析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无菌操作技术,避免环境、人员和样品的相互污染;还要能认识到检验微生物与检验均质样品的不同本质,尽量减少取样的随机性。
(1)要具备微生物检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检验操作技能,最好是全日制大专以上微生物相关专业毕业,并持证上岗。
(2)要不断地学习饮用水微生物检验知识和技能,并有培训和考核记录。
7 平行误差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平行误差不能简单的以相对误差来评判。微生物检验结果是以一定的置信水平为基础的,涉及生物统计学知识,对于微生物专业人员较缺乏的供水企业来说是难以掌握的。长期的菌落总数检验结果表明:当平皿计数大于300时,平行检测结果在一个数量级;当平皿计数在150~300时,相对误差在20%之内;当平皿计数在60~150时,相对误差在15%之内;当平皿计数20~60时,绝对误差在10以内;当平皿计数小于20时,绝对误差在5以内。当检测结果超出上述规律时,需追溯每个检验过程和步骤,从采样、环境、仪器、培养基、人员和检验操作等几个方面逐步控制。
8 实验室间比对
通过有效的比对,找出不足和差距,不断提高实验室技术水平。可以利用每次的本地卫生监督检查做实验室间的比对。
9 结语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而又繁琐的工作,贯穿于从样品的采集到检验报告的发出的整个过程[5 ]。随着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我们更好地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客观可靠的检验数据。只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从采样、环境、仪器、培养基、人员和检验操作等几个方面着手,并形成记录实现检验结果可追溯,就能做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GB/T 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
[2]GB/T 27450-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S].
[3]中国城镇供水协会编.水质检验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调味品;微生物检验;无菌操作
调味品是指包括酱油、酱类和醋等以豆类为原料发酵而制成的食品,是人们生活必备食品之一。由于调味品通常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工艺制得,如工艺控制不当,灭菌处理不彻底很容易造成微生物的残留和繁殖,影响产品的品质甚至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目的就是要为生产出安全、卫生、符合产品标准的食品提供科学依据,因而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验至关重要。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的标准都制定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来控制产品质量,国家标准中也对调味品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步骤做了具体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复杂因素,忽视这些因素很可能给检验结果带来偏差,甚至错误。本人就调味品微生物检验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谈几点认识。
1人的因素
实验室应该由具有一定资质的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的人来操作,必须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检验人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具有较熟练的操作技能。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仅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还要具有质量意识,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掌握微生物学的有关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国家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1]GB/T4789-2003!调味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熟悉标准化法!计量法规的相关知识,熟悉调味品的生产工艺。
2培养基和试剂
培养基和试剂应该有供应商提品质控证书,并以外观、批号、PH值、灭菌要求、选择性等进行初步评估,质量必须符合有关的质量标准,再按照说明书的贮藏条件保存。培养基应在玻璃容器内配制,避免与铜、铁制器皿接触,配制过程应严格按GB/T4789-2003及新国标GB4789-2010的相关内容规定。配制时按规定的配方和顺序添加,不得随意更改,并使用蒸馏水,以免自来水中的漂白粉、氯气等抑制微生物生长[2]。培养基配好后,先调节PH值,再高压蒸汽灭菌,并应及时使用,即使4℃冰箱存放,也要在2周内用完,已开封用过的培养基不得再次使用。有条件可参加国际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卫生委员会(ICFMH)提供的关于培养基质控方法进行质控,配制培养基和药剂应有原始记录,保证检验数据的可溯源性。
3设施、环境
实验室应具有进行微生物检验适宜充分的设施条件,包括检测设施(专用于微生物检测和相关活动)及辅助设施(大门、走廊、管理区、样品区、清洁间)特殊的设备要在特殊的环境下放置和操作。
3.1无菌实验室的建设应符合GB19489的规定,符合无回路的原则,设有人流和物流通道。
3.2仪器设备:
微生物检验室应配备足够检验工作需要的仪器设备,包括恒温培养箱、电热干燥箱、高压蒸汽灭菌器、天平、恒温水浴、生物显微镜、净化工作台及移液管、试管、平皿、广口瓶等玻璃器皿。 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应由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使用,填写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贵重仪器设备应有专人管理。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校准和做好设备的期间核查工作,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3]。用具刷洗彻底、无残留物,无菌用品使用高压蒸汽杀菌,并烘干备用。杀菌后物品在一个星期内未使用,需重新杀菌。对于容量较大的密闭容器,杀菌前瓶内应装入少量水,将容器盖子略旋开,以使容器内部能形成蒸汽进行有效地杀菌。每次杀菌应使用横变试纸检查杀菌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4样品采集
样品的采集必须具有代表性,要考虑到各种影响样品质量的因素,防止样品受到外源性污染,防止样品变质和细菌生长,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所谓无菌操作是指杜绝任何病原性或非病原性微生物进入样品。采样要按照我国食品卫生标准方法进行,样品要登记并注明名称!数量!批号!采样日期等,不同的调味品要采用不同的运输和保存方法,可根据情况参照国际食品规格委员会(ICMSF)推荐的食品采样方法和标准建立可靠的质量评价方法以保证样品合格[4]。样品的采取必须具有代表性 ,一般应采取完整未开封的样品,散装样品必须在无菌操作条件下使用无菌器具采集样品送到实验室,不应超过3~4h,否则应置于低温环境中待检。
5检验
5.1方法:
检验方法是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保证的重要步骤,目前食品微生物检验必须按照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所规定的检验方法操作或其他官方认可的方法进行,微生物检验必须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在检验过程中还要注意三点:(1)做平行样,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2)设立空白对照,以防止其它污染而导致的结果不准确;(3)设计合适的质控频率,进行质控试验,将质控菌株与常规工作一起进行,不能专人专做,当质控标准菌株的内在敏感性发生改变时要更换新的菌种。
5.2操作:
(1)操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无菌观念,整个操作均要求无菌操作,尽量靠近火焰,动作要迅速,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到接种,手法规范,严格按照GB/T4789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中的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2)进入无菌室从样品的制备到检验都要为防止二次污染采取必要措施,如样品及器皿摆放整齐便于操作,操作过程熟练。
(3)样品取样时用无菌工具无菌操作取样。
(4)原始记录要真实准确,不得随意填写,按照GB/T4789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
6结果与报告
检测结果应准确、清晰、客观的在检验报告中进行表述,要注意计算、书写,如有涂改,要以杠改,并签上检测人姓名,经审核人员核查签字并盖章后生效,检验原始记录应及时记载,格式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并具有可朔源性,如有第几法要求也应标注清楚,不应混记。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遵守职业道德,严谨科学态度,注意以上几个环节就能使我们调味品微生物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得以保证,以把好调味品卫生和安全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 陈剑刚.B/T15481-2000标准在卫生检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12(4):487。
【关键词】 微生物限度;药品检验;影响因素
保证药品卫生质量是药物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规范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检验部门的行为,保证药品质量安全,规定了药品微生物限度。微生物限度检查主要是对非规定灭菌制剂以及其原、辅料等所受微生物的污染程度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包括控制菌以及染菌量的检查。由于微生物限度的检查程序较为繁琐,检查周期较长且操作严格,加之检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干扰因素,容易产生检查结果误差,因此难以对生产进行科学和系统的管理[1-3]。本研究分析总结了微生物限度的检验误差因素以及控制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所检验的药品共1200种。其中,片剂200种,颗粒制剂340种,中药制剂460种,口服液200种。
1.2 方 法 对上述药物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统计影响检验的误差因素及其具体分布。并对误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2 结 果
本组药品中,共有340例检验中发生误差,发生率为28.3%。其中,约有1/3的误差是由单因素导致的,另外2/3的误差则是由多因素导致的。影响微生物检验的因素主要包括操作环境因素、培养基因素、设备因素、药物自身因素等。详见表1。
表1 误差因素及其分布情况
3 讨 论
3.1 药品自身因素 微生物限度的根本影响因素在于药品本身的特殊性以及药品中存在的细菌,本组占57.4%。首先,药品容易受到外界生物污染,且这种污染的种类及程度均存在较强的多样性。同时,污染存在分布不均匀性,在同一批次的药品中,部分被污染,而有部分未被污染,被污染的药品其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此外,作为检测对象的微生物存在较大的变异性,这也是影响微生物限度的原因之一[2]。
3.2 检验设备及用具因素 微生物限度检验过程中所用的检验器具均应充分洗涤、灭菌。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灭菌结束后切忌立即置于冷处,以免由于急速冷却而导致药品内的蒸汽冷凝,进而产生负压易感菌。应取出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将其烘干待用[3]。此外,各种恒温恒湿培养箱均应定期检定,并每天观察其箱内的温度及湿度的变化情况。本组设备及用具因素占21.2%。
3.3 培养基因素 培养基的质量以及稳定性对于检验结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组中占44.4%。目前常采用的培养基大多为商品用的脱水培养基,容易吸潮,若存放不当很容易出现凝块,导致凝固性降低,应严格按照相关说明存放和配置,并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对于灭菌以后的培养基,不宜存放过久,应在2~25℃下保存,并在3周内用完,避免造成水分丧失和感染细菌。在处理培养基时,应作一次性蒸汽灭菌处理,对于已经过灭菌处理的固体培养基,应采用微波炉或者水浴加热使之溶化,切忌用电炉直接将其溶化,避免因过度受热而导致营养成分受损。同时,已经溶化的培养基需一次性用完,不应使用剩余的培养基。注入平面皿时的温度应控制在45℃,温度过高容易导致细菌受损或者死亡,温度过低容易导致细菌凝固,严重影响混匀,在使用前应采用水浴保温[1-3]。
3.4 操作环境因素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应配备单独的无菌室进行检查,环境洁净度应达到1万级,而局部洁净度应在100级以上。操作前对操作台以及可能存在污染的死角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杀菌。此外,还应采用沉降菌检测法对空气中存在的菌落数进行检查,并以此来判断无菌室的洁净度是否达标。此外,无菌室内应配备火柴、乙醇灯、剪刀、镊子等,检查人员应尽量避免频繁走动,如需要传递物品应采用传递箱,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出无菌室,全面减少污染。微生物鉴别以及菌种处理均应在半无菌室内完成,严禁在清洁室内操作,以免实验室环境污染或者导致菌种交叉污染等,从而控制检验误差[3]。本组环境操作因素占47.6%。
3.5 供试液制备因素 供试液的制备过程对于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组占72.1%。检验时应先验证检验方法,确保检验条件、检查及验证方法之间的一致性。整个操作过程必须无菌操作,应靠近火焰区进行,在应用灭菌器具时,不得与可能污染的器物相接触,不得用口吹灭菌吸管。在稀释供试液以及将供试液注入平面皿时,应先振摇然后取均匀试液操作,勿取上清液或者沉淀物,以免浓度变化影响实验结果[3]。在制备过程中,如需要采用水浴加温,应控制温度不高于45℃,且水浴时间不应超过30min。整个制备直至加入培养基的时间应控制在1h内,以免因操作时间过长而使得微生物繁殖或者死亡,进而影响计数的结果。在向表面皿中注入培养基时,应充分振摇,使其与供试液混合均匀,避免发生细菌重叠或者成片生长,避免对计数结果造成影响。
3.6 菌落计数因素 当细菌生长较快并且较密集时,容易出现计数误差。因此,进行菌落计数时,必须仔细观察,必要时可使用放大镜或者低倍显微镜等,从而将小气泡、药渣等感染计数排除。如果无法辨别,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培养的时间[4]。本组菌落计数因素占14.1%。
总之,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的影响因素众多,检验人员应强化无菌观念,全面加强操作规范,提高操作技术,并注意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减少或者避免发生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误差。
参考文献
[1] 陈万胜.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误差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121.
[2] 李佩蓉,范秋汝.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的误差影响因素[J].北方药学,2011,8(3):81,119.
高职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基层卫生防疫部门、食品企业等单位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与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操作水平影响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目前我校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总课时90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50学时,实验与理论之比达1.25∶1(如加上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时数,实验课比重更是惊人)。如何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目前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我们对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正确构建教学内容
我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方法,经过充分调研,根据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微生物科等的岗位能力需求和相应工作任务的要求以及全国微生物检验技术资格考试要求来设计所必须的教学内容。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主要由基本技能、常见微生物检验技术、环境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等组成。其中基本技能部分主要包括细菌染色技术、培养基配制、细菌分离培养技术、细菌生化反应、消毒灭菌技术等,为学生进行各种标本的微生物检验打好基础。常见微生物检验技术包括常见球菌、肠道杆菌、弧菌、非发酵菌等检验,让学生对常见微生物的鉴定程序、方法等有所了解。环境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包括各种环境标本、化妆品标本、食品标本等的微生物检验,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方法,使学生掌握真实标本的卫生微生物检验程序、鉴定和报告。
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适应培养应用型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人才的需要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多采用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按部就班操作。实验课结束,学生对本次实验的印象不深,很多学生只是机械操作,对整个实验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因此,从实验准备开始就让学生全程参与。包括培养基、试剂的配制,标本的制备,各种仪器、器材的准备等都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准备。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对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等已有了解。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对实验的每一步想想为什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生物安全教育
生物安全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教师在实验中要反复强调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从“非典”突发事件中暴露的实验室生物污染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实验中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因为卫生微生物检验标本的特殊性(待测菌为可以致病的病原微生物),如果实验室本身管理不善或学生在实验中操作不规范,随时都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扩散。因此,第一堂实验课就向学生讲授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包括合理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和高压灭菌器等。强调实验室规则,如进入实验室一律穿好白大褂,严禁在实验室吃东西,不得在实验室喧哗,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一定要报告实验老师,不能私自处理。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双手消毒、清洗干净后方能离开等。任何实验材料不得私自带出实验室,使学生在校就养成严格注意生物安全的习惯。
四、开放实验室,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
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操作的基础,尤其是卫生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能如细菌染色技术、细菌分离培养技术等因为没有基础课程支撑,学生都是从零开始。由于受课时所限,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完全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各种基本技能。因此需要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让学生课余反复进行培养基配制、细菌分离、染色等训练,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五、适应地方特色,选择检验标本
兴趣是学习的有效促进剂。实验标本的制备是学生实验成功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验兴趣的有效载体。标本的选择中,也要注重地方特色。如宁波为沿海地区,海产品丰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较常见,可以选择蟹糊等本地常见海产品进行检测。学生拿到富有地方特色的标本,就有兴趣考虑这些标本中可以检测出何种微生物?如何进行检测……
为了使学生对各种标本的检验有阳性结果,阳性标本制备成功与否是关键。阳性标本制备方法基本有两种:如果是液体标本,则可直接在标本中添加适量待测菌,混匀即成。如果是固体标本,标本内不宜加待测菌,可以事先在增菌培养基中加入适量待测菌。两种方法最后都能使学生分离到目的菌,使学生掌握从标本的处理、增菌培养、分离培养直至菌种鉴定、结果报告整个过程。
六、注重与行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
加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学校和行业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采用去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微生物科见习与学校教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实训课程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通过校内实验、实训,校外见习至顶岗实习,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在现场真实工作情景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七、重视实验考核
考试是评价学生对各门课程掌握程度好坏的标准,也是制约学生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考核可以使学生重视实验课,对实验课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首先,我校教务处明文规定,学生实践考核不合格,不得参加该门课程的理论考试,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实验课。其次,改革实验考核方法,注重实验过程的考核。学生的实验考核分数包括平时实验分和期末实验考核分。平时实验分由实验课出勤率、实验态度、参加课外开放实验率、操作规范性、实验报告等方面组成。期末实验考核包括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两部分,实验技能分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各种技能考核都制订完善的考核标准,由学生抽签考核内容,两位教师打分,尽量做到分数公正,能正确反映学生的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再次,加大课程总成绩中实验考核分数比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操作技能尤为重要,在课程总成绩中实验考核比重可达40%,甚至50%。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使学生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实验课的地位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参与实验准备。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同时加强了与行业的联系,与行业共同培养学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也得到行业的肯定。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食品 大肠菌群 菌落总数 检测 规范
前言
目前,食品大肠菌群与菌落总数的检测标准主要是采用GB/T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1]、GB478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2]、GB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3]这三个国家标准。但是目前国家标准只给出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及计算方法,而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影响操作可靠性的因素并未给出说明。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检验经验,对大肠菌群与菌落总数的检测过程中易发生不规范操作的部分做出强调,以期对每个检验环节精确控制,以获得稳定可信的检验结果。
一、大肠菌群测定的一些要点:
大肠菌群的发酵试验中要用到小倒管,主要用来观察气泡的出现。但是实验中经常会出现还未接种样液,小倒管内就出现气泡,这样会影响结果的判断。现列举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几种原因及对策:
1.小倒管的口太小。在灭菌过程中,高压会将培养基压进小倒管,使空气排出,但如果小倒管开口过小,空气不容易出来,培养基也不容易进去,容易导致气泡残留在管内影响观察,若是这种情况,可以改用开口较大的V形管代替。
2.小倒管里面残留有水珠。因为小倒管开口很小,清洗后内部的水不容易干燥完全。这样会导致灭菌过程中培养基无法进去,使用时要注意放置小倒管前要将其内部的水甩干。
3.硅胶塞将试管口塞得过紧。硅胶塞将试管口塞得过紧,会使在灭菌过程中试管内外的压力不一致,灭菌锅升温升压时,锅内压力大于试管内压力,压力不够将培养基完全压进小倒管,于是就会残留气泡。塞子过紧还易导致灭菌锅降温时,锅内压力小于试管内压力,容易使试管内培养基喷出,培养基报废。解决的办法是,硅胶塞不要塞得过紧或者选用更透气的棉塞。
4.灭菌完毕后太快打开灭菌锅。当灭菌锅压力表示数为0而温度表示数还高与室温时,不要打开灭菌锅。因为打开锅盖瞬间,锅内大量热量散出,温度突然降低,试管内温度也随着降低,导致管内气压减小,沸点降低,部分培养基会汽化留在小倒管内。解决的办法是,等灭菌锅内气压和温度都降到与室温一致或相差不大时再打开灭菌锅,或者等试管冷却后放在4℃冰箱内,利用温度差,将小倒管中气泡排出。另外,灭菌完毕后过早打开灭菌锅还有可能造成培养基或者其他液体试剂喷溅出来,导致灭菌失败。
5.灭菌锅压力达不到要求。灭菌锅压力达不到标准要求,就不能强行将空气从小倒管中排出,导致气泡残留,而压力达不到,灭菌温度也相应的会降低,会导致灭菌不彻底。解决的办法是检查修理灭菌锅。
6.培养基质量也会引起小倒管中残留气泡。用装有水的试管与装有培养基的试管作对照,若装有水的试管内小倒管正常排气,则可考虑培养基中含有高温高压产气成分,导致小倒管中残留气泡。解决的办法是更换培养基。
遇到小倒管产气时要仔细分析原因,切不可将试管大角度倾斜或者颠倒排气,这样会导致试管口和试管塞污染及培养基流出。
二、菌落总数测定的一些要点:
1.稀释液的选用:国标上列出的稀释液有生理盐水和磷酸盐缓冲液两种可选用,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良好的渗透压,有利于菌的生长,磷酸盐缓冲液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因此也可为细胞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pH环境,避免细胞受损害。对于一般的样品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对于偏酸偏碱的样品用磷酸盐缓冲液能防止培养基受样品酸碱影响从而引起不良的性能。
2.移液管的使用:接种时使用移液管要注意,从吸管筒内取出灭菌吸管时,不要将吸管尖端碰着其他仍留在容器内的吸管的外露部分;而且吸管在进出装有稀释液的玻璃瓶和试管时,也不要触及瓶口及试管口的外侧部分;因为这些部分都可能接触过手或其他沾污物。而接种后的废弃移液管尖端及外壁还有残留样品溶液,要立即将尖端插入装有消毒液的桶内,以防止微生物气溶胶产生,消毒液可选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
3.空白对照的接种:空白对照分为几种做法,一种是空白平板,直接加20ml的琼脂,另一种是先在平板里面加1ml灭菌后稀释液再加20ml的琼脂,这样才能检验出平板和稀释液是否灭菌彻底,直接加琼脂的是为了监测琼脂是否有污染,先加入1mL稀释液的是为了监测稀释液有没有污染。此外还有在操作台上放置琼脂平板,将一只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盖打开,直到操作结束,为检验操作过程及环境中是否污染。还有一种是样品的空白,样品空白只针对某些接种后有颗粒状物质的样品,可以接种样品后将此平板放置于4℃冰箱内,等样品正常培养后同时取出观察,计数时作为空白对照,以区分菌落和颗粒。另外还有一种区分食品颗粒与菌落的方法是,在已熔化而保温在45℃水浴内的平板计数琼脂中,按100ml加1ml0.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水溶液,培养后食品颗粒不变色,细菌为红色。
4.培养基的倾注:在加入样液后,应在15min内倾注培养基,这样做的原因是,若时间过长,有可能使样液干燥贴在平板上,倾注培养基后不易摇开,样液在培养基内分布不均,易产生片状菌落,不易计数。检样与培养基混匀时,可先向一个方向旋转,然后再向相反方向旋转。旋转中应防止混合物溅到皿边的上方。培养基凝固后,应尽快将平皿翻转培养,保持琼脂表面干燥,以避免菌落蔓延生长,影响计数。
5.菌落总数的计算:计算菌落总数时,如果遇到高稀释度的平板上菌落比低稀释度平板上菌落少,则说明检验过程存在失误或是样品中含有抑菌物质,这样的结果不可用于报告,应综合判断后再行检验。如果三个稀释度上菌落数都超过300,不能以多不可计作为报告,应在最高稀释度的平板上任意选取单位面积,计算菌落数,然后再乘以平板面积得出平板上的总菌落数,再乘以稀释倍数报告结果。
结束语
以上是对食品中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检验中经常会遇到的几个问题和需要注意的细节的总结,食品微生物的检测要求检验人员具有良好的无菌意识,微生物检测需要长期积累,细心总结,规范操作,保证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为食品卫生质量做出正确评价。
参考文献:
[1]GB/T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