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源转型对经济的影响

能源转型对经济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转型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能源转型对经济的影响

能源转型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投入产出法;主成分分析法

2010年上海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87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8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81023.85万吨,比上年增长5.3%;旅客发送总量13431.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6%。2008年末,上海市共有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在当地法人单位9035个,从业人员54.7万人;资产总额为6272亿元,营业收入4472.3亿元,营业利润98.1亿元。可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对上海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具体衡量上海经济对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依存度,下面将通过定量的分析方法来进行比较测算,以期得到较准确和全面的分析结果。

一、2007年上海经济对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依存度

(一)投入产出法的影响力系数

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产业部门间存在着既广泛又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因而某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将通过产业关联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一定的波及作用。而利用投入产出法,可以定量地分析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在、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故本文初步选用投入产出法中的影响力系数,来反映上海经济对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依存度。

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波及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行业的影响力系数:

Fj=■=■(j=1,2,…,n)

其中bij是第j部门对第i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

当某一部门影响力系数大于(小于)1时,表示该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高于(低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即各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的平均值)。影响力系数越大,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7年上海的国民经济中排名第一、二位的为重工业,排名第三、四位以及之后的六、七位都为服务业,这也可以说明在上海经济中,工业对经济的影响还是较大的,同时,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不断增大,反映了上海经济发展转型的情况。其中,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的影响力大于1,高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且排名第五位,可以说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对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也是非常大的。

(二)主成分分析法

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在针对交通运输及仓储业进行分析时,单纯考虑其完全消耗系数所在的行或列的系数都是比较片面的。为了能更综合的评价上海经济对其依存度的大小,下文将各产业部门对其它产业部门的消耗看作样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哪些产业部门对上海经济的推动作用比较显著。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降维,把众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主成分)。既保留了原来指标所包含的大部分信息,又有利于观察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同时,还可以根据主成分计算各样本的总得分,对它们进行排序。其主要步骤如下:

假设有n个样品,m个变量(指标),构成矩阵

X=x■ x■ … x■x■ x■ … x■┆ ┆ ┆ ┆x■ x■ … x■=(x1,x2,…xm)

1.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x*ij=■ i=1,2,…,n j=1,2,…,m

其中,xj=■■xij,Var(xj)=■■(xij-xj)2;

2.计算样本相关矩阵R

3.求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并按大小排列λ1>λ2>…>λm≥0。其相应的特征向量为u1,u2,…,um,由于特征值表示它对应的主成分反映样品信息量的相对大小,定义方差贡献率ai=λ■■λ■,累计方差贡献率bi=■ak;

4.根据规则在所有主成分中选取前t个进行分析,计算样品的各主成分得分yi=uiTX;

5.以方差贡献率ai作为权重,计算各样品的总得分y=■aiyi,比较总得分的大小,对样品进行排序。

在具体应用时,使用SPSS软件来进行主成分分析。由于在投入产出表中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中,每行的系数表示各产业部门对某一产业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即可以体现某一产业部门对各产业部门发展的影响和贡献,故本文将完全消耗系数表中行的n个部门看作n个样品,将列的n个部门看n个指标,即bij表示样品j在第i个指标上的取值。而在使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时,原始数据矩阵中行为样品,列为指标,所以,首先对完全消耗系数矩阵进行转置,然后,使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如下:

(1)在2007年上海经济中,各产业部门对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完全消耗系数的均值排名第5,说明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对上海经济各产业部门的贡献较大,与之前投入产出法中影响力系数的分析结果一致;方差排名为第8,较均值排名有所下降,这说明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作为基础产业,各产业部门对其都有需求。(2)完全变量解释从原42个变量中提炼出14个主成分,它们包含了这42个部门的绝大部分信息,且各自不相关。14个主成分代表了原来的80.43%的信息,且每个主成分的增加对信息量增加影响较均衡,说明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多方面的,并不能通过较小的变量来展示。(3)主成份负荷矩阵旋转的目的是使复杂的矩阵变得简洁,各主成分按其对经济的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主成分1主要包含了建筑、房产及科教文卫、餐饮和邮政等产业的信息,除建筑业属第二产业外,其它都为服务业,说明上海经济结构的转型,同时,也说明房产和建筑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较大;主成分2主要包含了第二产业和服务产业;主成分3主要反映了重工业的信息;主成分4则主要反映了科学技术产业的信息,这也体现了上海经济高科技、高知识的发展方向;主成分5则主要反映能源和交通产业的信息,这也正说明交通和能源产业作为上海经济的基础产业的作用,即对经济发展起着保障和先行的作用,而不是作为拉动产业。

通过使用投入产出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对上海经济对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储存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作为基础产业,对上海经济的各产业部门都起着基础保障的作用,各产业部门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发展。

二、上海经济对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依存度对比分析

上一节主要是分析了2007年上海经济对交通运输及仓储来的依存度,只能说明问题的一方面,为了更全面地进行了解,下文将比较2002至2007年上海经济中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影响力系数及排名的变化,并将上海市与美国纽约经济中交通运输与仓储业的占比进行对比分析。

(一)2002至2007年上海经济对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的依存度变化

上海市2002及2007年各行业影响力系数对比,2002年上海的经济结构中影响力系数比较高的产业主要是轻工业和部分的重工业,服务业还没有占到主导地位。而2007年,虽然化学工业和金属冶炼仍占第一、二位,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服务业上升迅速,总体而言上海经济已经发展到服务业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从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的影响力来看,无论是2002年还是2007年,其影响力都大于1,高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且排名第四、五位,可以说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对对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同时,2007年较之2002年,影响力和排名都有所下降,这也与上海经济转型,注重发展服务业、高知识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相符合。因为较之第二产业,服务业对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的需求会更弱。

(二)与纽约对比分析

谋求发展不能闭门造车,只有通过不断的与外界进行比较学习,才能更好了解自身。下面将上海和纽约2001至2010年经济总产值、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产值及所占比进行比较,以更好的认识上海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应该如何发展。

表2中可以看出从2001至2010年,上海市总产值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值都有大幅度提高。而交通运输业及仓储业在上海市总产值中的比重总体上有所上升,2006年达到最大值,随后有所回落;纽约市总产值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值总体上稳步增长,同时比重从2001至2010年都维持在1.8%左右,波动幅度微小。

图1中我们将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占上海及纽约总产值比较进行了直接的比较,可以看出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在上海经济中的比重比在纽约经济中的比重明显较高,在纽约经济中的比重维持在1.8%左右。纽约作为超级大国美国的一个国际大都市,其经济结构和模式对上海今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并非要盲目扩大量,而是要注重质,发挥其在经济中基础产业的作用,真正为整体经济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小结与启示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生产过程生产的产品即人或物的位移不具有实物形态,但它增加了其劳动或服务对象的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也附加了其产品的价值,这部分附加的价值是运输收入进而是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总体来看,上海市经济对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依存度较大,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对上海市经济的发展起着较大的拉动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牢抓不能放松。同时,我们必须认识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是其它产业的衍生产业,因此是基础产业,而不是支柱产业,在上海经济转型发展之际,对上海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的发展,要更加注重对质的把握,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充分发挥其基础产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起运, 陈璋, 苏汝劼.投入产出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薛毅. 最优化原理与方法[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能源转型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第2篇

关键词:PPI;威海经济;工业品

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6-0081-02

PPI作为判断经济走向的先行指标,就像一个温度计,时时测量着经济的冷暖,其高与低直接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变化,体现经济运行状况[1]。正确判断分析价格走势,研究当前工业品价格对威海市经济的影响,对于决策者、经营者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一、近年来威海市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变化轨迹

与反映下游消费环节产品价格变动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同,PPI是在上游生产环节反映产品的价格变动,是度量潜在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如果PPI在“0”周围小幅变动,说明经济比较平稳、通货膨胀压力也较小。相反,如果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特别是出现持续上涨或下降现象,就说明可能存在通胀或通缩危险。

为了更好地观察和分析威海市PPI的变化以及对经济的影响,我们整理了自2000年以来的有关数据资料,观察其轨迹变化,并与山东省进行比较。

从图1中可见,2000―2002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需求拉动减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威海市PPI在低位徘徊,总体呈下降之势。2001年我国加入WTO,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对PPI影响日益显著。2003年之后,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牛市的到来,威海市PPI进入新一轮的上涨阶段,2008年增长9.3%。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PPI指数掉头直下。我国政府启动“四万亿”投资计划对抗国际金融危机,受货币投放量等因素的影响,2010―2011年PPI继续上涨。2012年受全球经济低迷,需求不振的影响,钢材、煤炭和有色金属等多数重要生产资料价格走弱,威海市PPI呈现出下降走势。

二、PPI对威海经济的影响

一个健康的经济运行体,PPI增长与GDP应该是正相关的,具有一致性。PPI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PPI对GDP增长的影响

GDP是以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说,在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一定的情况下,价格越高,以市场价格计算的经济规模(现价GDP)就越大,反之亦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信息会直接反映在PPI的变化上,进而传导到生产领域。在价格反弹时,市场需求旺盛,企业获利增加,生产速度加快,反映生产总成果的GDP就会随之加快。可见,PPI的变化对企业经营者信心、未来预期以及一个地区经济增速的快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自2013年以来,随着PPI的深幅回落,威海市GDP也回落至一位数增长[2]。

2.PPI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PPI直接影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上缴的税收,并最终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2000年以来,威海市财政收入得到较快增长。200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33.54亿元,2008年则上升至180.63亿元,年均增长22.1%。金融危机之后,财政收入增速放缓,2009―2013年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8%。财政收入的增长变化反映了税收增长的快慢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而这一切与PPI所反映出的信息紧密相连。

3.PPI对企业经济效益以及所得税的影响

2000年以来,随着PPI的快速反弹,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加大革新改造力度,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8年,威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 113.5亿元,年均增长25.6%;实现利润总额189.8亿元,年均增长22.9%。随着企业收入的增长,为国家上缴的税收也迅速增加, 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交所得税比2000年增长317.4%。2009―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3.5%,较2000―2008年间的平均增速回落了12.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5.6%,企业效益回落明显,上缴税收的速度也由此放慢。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交所得税比2009年增长63%,增速比2000―2008年间回落了2.5倍。2009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蔓延,PPI在波动中回落,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冲击,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利润大幅度下滑,企业效益受到影响。

三、PPI需要关注的问题

工业是威海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未来仍将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工业品价格的变化对全市整体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为规避PPI的持续低迷对经济造成的影响,现经济长期可持续稳定增长,需要持之以恒地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步伐。

一是把稳定经济增长的着力点从基础设施、城市建设、房地产等非生产性投资上转移到生产性投资。必须尽最大努力推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并将政府资源用于引导民间资本向生产领域转移。

二是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脱困。中小企业不仅是就业、居民收入增长、税收等的主要力量,而且是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资金、税收和市场。其中,资金和税收是前提。要从企业需求出发,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和税收负担重的状况[3]。

三是切实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不仅导致市场竞争过度,还严重消耗和浪费社会资源,影响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威海市要控制和压缩产能,解决平板玻璃、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增产能规模,进一步释放城市和农村需求。

从长远目标出发,要让区域经济真正步入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轨道。威海市经济实现可持续稳定增长,需要高新技术产业的拉动。深度开发高科技产业,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产品技术层次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威海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应注重扩大工业生产的附加值,通过提高产品品质,提升企业的盈利空间。

结语

转型期的威海市经济,各种变化频出,企业更应该顺应形势,紧跟政策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企业自己的产品品牌,优化经营模式,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谋求改变。

参考文献:

[1] 周清杰,胡俞越,刘展言,等.CGPI与PPIIP:谁更适合代表中国的PPI[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2-119.

能源转型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效应分析;税制优化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结构性减税就是在总体税负水平降低的情况下,“有增有减,结构调整”更侧重于减税的税制改革方案。其衡量工具有两项:从总量上看,税收收入速度放缓;从相对看,税收占GDP比重下降,其目标是通过税制结构的优化实现经济结构优化以及经济的均衡增长。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从08年下半年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结构性减税作为最大的亮点,实施至今,已由应对金融危机的临时性政策转变为税制结构优化的长期发展策略,本文对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进行效应分析,从而对进一步对税制优化提出建议。

一、结构性减税的成效分析

(一)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内容

从2004年我国就开始采取一系列的减税政策,如取消农业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增值税转型试点等,从08年以来,继续大规模的采取减税政策,此阶段更注重于结构性减税政策,即有减有增,以减为主。

一是商品税方面,增值税转型是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的重头戏,已经成功实施;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提高部分税目矿产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率;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完善消费税制度,引导合理消费;降低部分进口商品关税。二是在所得税方面,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降低小微企业和部分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技术先进型企业的所得税率。此外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适时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总结以及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

(二)结构性减税政策成效分析

1.基于结构性减税政策下政府收入分析

在一些列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出台下,配合“一揽子刺激方案”,有力的抵挡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较好的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增长,达到了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实现经济增长的这一短暂目标。对于此,结构性减税是政府的相机决策的措施。

以上数据来源于《2011中国统计年鉴》

上表中选取了从04年开始实行一系列减税政策后相关的数据,可以看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GDP在09年出现了大幅度下滑,跌至9.2%降至低谷,结构性减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收入,据财政部门测算,2009年实行增值税改革允许抵扣新购入设备这一减税措施,大约减少税收收入1200亿元,在一系列减税政策中,可能减轻居民负担5000亿元①,同时09年财政支出达到76299.39,比08年增长21.9%,这与国家当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充分关系。

但是结构性减税的减负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税收占GDP的比重,在2011年突破新高达19%,税收增速在2011年也达到22.6%,不管是总体上——税收增长速度又重新抬高,还是相对比较——税收占GDP的比重保持刚性增长。

2.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从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内容来看,结构性减税的目的在于扩大总需求,刺激投资,减轻中小企业以及居民的税收负担。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分析,结构性减税更加注重于调整结构、促进投资、扩大出口方面。调整结构主要是旨在调整税收收入中流转税比重过大的结构,从生产型增值税到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减少了增值税额,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所得税额;但是同时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一次性全额抵扣外购固定资产产生的进项税额,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成本,促进了企业在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的投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出口退税作为我国宏观政策的一方面,近几年调整频繁,一方面显现出我国鼓励出口,依靠出口这架马车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频繁调整的另一方面势必会加大税务部门的征管成本,也会增加纳税人的服从成本。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速度,从08年开始趋向于平稳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08年的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冲击,另一方面是采取结构性减税优化经济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质量要求更进一步,虽然不能精确的计算出这两者之间对于经济增长速度各自的影响力是多少,但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确定为7.5%,这一目标略微调低,是因为将主要精力致力于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政府加强这一方面的宏观调控力度,显然,结构性减税是题中之义。

二、在结构性减税背景下对税制优化对策

近几年的结构性减税使得税收收入出现“不减反增”的局面,这其中除了经济总量增长拉动税收增长的因素外,说明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降低总体税负水平条件下,使结构性减税与优化税制相结合,使减税更给力,增税更慎重。

(一)减少流转税,降低总体税负水平

流转税占税收收入的大部分,尤其是以增值税和营业税为主,虽然近几年增值税占税收收入增速放缓,但依然维持在30%左右的水平,建议通过降低增值税税率实现增值税比重的降低,将普通商品目前17%的税率降为13%的税率,相应的,13%的税率降为10%的税率,2011年的增值税收入是24267亿元,如果实行建议税率,税收收入降为18686亿元,税收降低23%②。那么在总体上应该减多少税合适?规模的界定主要依据于两方面:财政赤字的规模和增支减税的对比③。通过这两个指标来确定结构性减税的量化目标。

(二)促进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和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的税收政策

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最为灵活的部分,对于充分吸收就业,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企业的研发创新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转变有重大作用。加大对研发创新费用抵扣,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扩大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通信等领域的抵扣覆盖范围。

(三)在增税方面,可以考虑适时开征新税种

例如社会保障税、遗产税、环境税。社会保障税和遗产税的开征有利于调节收入公平,熨平经济波动;环境税的开征使得外部成本内部化,对环境的破坏以税收方式进行弥补,充分发挥税收对环境保护的力度。

注释:

①熊鹭.结构性减税对经济的影响[J].中国金融,2009(14).

②.

③高培勇.如何结构性减税.

参考文献:

[1]贾康,程瑜.论“十二五”时期的税制改革[J].税务研究,2011(01):3-8.

[2]闫坤,于树一.论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结构性减税[J].税务研究,2011(01):13-20.

[3]周清.结构性减税的政策效应及调整路径[J].税收经济研究,2012(02):53-57.

能源转型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影响因素 多重共线性 岭回归

浙江是民营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GDP总量从1978年的123.72亿上升到2009年的22990.35亿。现在的浙江正处于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升级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稳定、高质增长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浙江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实现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培育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指标选取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增长因素和内生增长因素。浙江省的发展,在较长的时期内是一个经济增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工业化的过程、城市化的过程。增长的过程涉及生产、投资、消费、贸易和收入分配,同时制度因素、经济结构因素也会对其增长产生影响。因此,综合以上因素以及经济学理论和文献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了以下10个变量作为浙江省经济增长的解释变量:物质资本投入(MC)、劳动投入(Lab)、人力资本投入(HC)、科学技术投入(ST)、产业结构(IS)、城市化率(UR)、能源消耗(EC)、居民消费(PC)、对外贸易依存度(OL)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NL)。各变量的选择原因及参数表示方法如下。

第一,经济学家萨缪尔森(1948)在其著名的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中谈到,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总产出跨时期增长,通常用一国实际GDP的年增长率来衡量”。因此,本文选择按照1978年基期价格进行调整后的历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作为测度浙江省经济增长的总量指标。具体做法是根据浙江省统计年鉴历年生产总值(当年价)的结果,按照浙江省消费者价格指数进行价格调整,得到各年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全省生产总值。

第二,宏观经济学大师凯恩斯在简化的三部门模型里面,将GDP的来源分为三个部分:投资、消费和贸易差额。对于投资和消费,我们分别用历年浙江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表示。

第三,人力资本和知识技术对于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陆潇(2010)采用人力资本外部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包括劳动力投入和人力资本水平)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物质资本。佘雪锋(2010)运用浙江省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测算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因此,我们以历年浙江省劳动从业人数表示劳动力投入,以人均受教育年限表示人力资本投入,用科研经费投入额表示科学技术投入。

第四,黄敏、赫英(2006)采用三因素CES生产函数证明能源消费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引起GDP增长。因此,选择浙江省历年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表示能源消耗。

第五,经济结构的质态与转换是影响和制约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此处我们以全省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衡量城镇化率。

第六,关于制度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金玉国(2001)通过对我国的制度变迁进行了量化测度,论证了产权制度变迁、对外开放等制度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显著性。在这里,我们选取对外贸易依存度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这两项指标,分别以浙江省历年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和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来表示。

所有变量的数据均源自2009年《浙江省统计年鉴》,以上关于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消费额和科研经费投入等数据均已按照1978年基期价格进行了调整。为了研究的方便,在作岭回归分析之前,我们对各变量数据作取对数处理,这样并不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取对数后各变量依次分别记为:

Y=ln(GDP),X1=ln(MC),X2=ln(Lab),X3=ln(HC),X4=ln(ST),X5=ln(IS),X6=ln(UR),X7=ln(EC),X8=ln(PC),X9=ln(OL),X10=ln(NL)。

二、实证分析过程

本文采用多元的对数计量经济模型来估计下列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1990―2009年浙江经济增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其中Y是被解释变量,X1,X2,…,X10是解释变量,?茁0,?茁1,…,?茁10是待估参数,?滋是随机干扰项。由于影响经济增长各变量间往往难以达到相互独立的条件,因此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回归模型往往会产生多重共线性问题,从而难以得到科学的结果。为了保证所得回归模型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必须在回归时剔除自变量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而岭回归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此类问题的回归方法。

我们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作多元线性回归,同时进行多重共线性的诊断,模型检验结果是:R2=0.9997,即99.97%的波动都可以用模型来解释。方差分析结果:F=2638.45,其相应显著性水平P

从多元回归的结果来看,拟合度是较高的,回归方程的F检验也是显著的。但是存在多个变量的t检验所对应的p值都大于0.05,即系数不显著,这表明自变量可能存在一定的多重共线性。并且,多重共线性的检测结果表明:X1,X3,X4,X6,X7,X8六个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都大于100,这进一步说明了自变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因此,我们采用岭回归来消除变量间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通过SAS9.2软件,我们得到了不同岭参数下各自变量的岭回归系数,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到:当岭参数k从0到0.3时,各回归系数值变化较大,这就是多重共线性所引起的异常变化。当k达到0.3之后,岭回归系数值趋于稳定,再参照R2值,当岭参数k=0.3时,R2=0.985仍然较大,因此可选取岭参数k=0.3。从而得到标准化后的岭回归方程为:

Y=0.1451X1+0.1033X2+0.1421X3+0.0576X4+0.0848X5+0.104X6+0.1286X7+0.0394X8+0.1775X9+0.1293X10

三、实证结果分析

由岭回归方程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符号和大小可知:各变量对于经济增长都有正向作用,由回归系数的大小可知,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是对外贸易依存度、物质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影响最小的是居民消费、产业结构、城市化率。将所选变量分类后,不难发现制度因素(包括对外贸易依存度和非国有制企业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投入因素(包括要素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投入),而消费因素和结构因素影响相对较小。

在制度因素中,对外贸易依存度(系数0.1775)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系数0.1293)对经济的影响较为显著,在回归系数中分别排在第1位和第4位,这与实际是相符的。浙江省的外贸发展持续高于经济增长,特别是1999年以来,进出口额增长率与出口增长率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十一五”期间出口和进口分别年均增长31.6%和29.5%,对外开放已经在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这大大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极大地提升了浙江的经济增长水平。而民营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在出口中占有主导地位。在浙江省“四个多元化”战略背景下,民营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充分发挥开拓市场能力强、市场机制灵活、适应国际贸易复杂环境能力强的优势,成为了浙江经济快速增长的一大支柱。

在经济增长的基本投入因素(物质、劳动力、人力资本、技术)中,物质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作用表现突出,说明浙江省近20年来的是较为依赖投资的。实际上,20年来浙江省投资基本上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公共投资缺乏约束,地方政府外部性监管缺位,造成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参与投资热情过高。投资长期过快增长,一方面导致产能结构性过剩,另一方面也给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劳动力的投入(系数0.1033)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也很明显,这与浙江省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相符的。但这种以低劳动力成本和低资源成本为支撑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的,终究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因此加快浙江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刻不容缓。而科学技术(系数0.0576)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相对较弱,这也启示浙江省政府和企业对研发投入和创新投入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在消费因素中,我们看到能源消费对浙江省的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一方面,能源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必要支撑,对浙江省社会经济各个层面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对能源消耗过大,也造成了能源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经济增长容易受下游能源价格波动影响。而居民消费(系数0.0394)对经济的影响是所有因素中最不显著的,说明浙江省的居民消费水平是偏低的。“十五”期间,浙江的消费率一直处于50%左右,且走势呈逐年走低态势,但趋势有所缓和。同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80%相比,浙江消费率低了近30个百分点。收入水平较低和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扩大成为制约消费率提高的首要因素。从国内比较,浙江消费率水平也是偏低的,低于全国最终消费率水平5个多百分点。

而在结构因素中,产业结构和城市化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产业结构系数(0.0848)为正,说明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越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强。而城市化率(系数0.1040),作为工业化程度的标志,与经济增长也是呈正向促进关系的。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以浙江省生产总值为因变量,以与经济增长有关的十个因素为解释变量,基于浙江省1990―2009年二十年的数据资料,采用岭回归分析法就浙江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关键因素是制度因素和投入因素,而影响较小的因素是结构因素和居民消费。因此,为了实现浙江省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针对浙江省经济技术投入不够、消费不足、投资过热等问题,我们作出如下建议。

首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进一步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坚持把自主创新与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结合起来,保护知识产权,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物质要素的集约化和劳动力的集约化,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其次,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消费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消费环境,使浙江省巨大的潜在消费转变为现实消费,用扩大消费来代替对资本的过度依赖,让消费逐步取资成为拉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

最后,树立正确的投资发展观,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要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思路,从土地、环境等资源要素方面制定强制性约束政策,通过全省投资的整体协调发展促进浙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毕世杰:经济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6).

[2] 胡永远:替代效应下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1.

[3] 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1(2).

[4] 高素英、李延军、金浩:岭回归在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5(10).

[5] 黄敏、赫英: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与实证[J].统计与决策,2006(22).

能源转型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极端随机扰动 煤炭依赖型城市 能源与大气系统 费效分析模型

1 能源-环境系统管理科学化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是国家科技部2016年首批启动的6个试点专项之一,该项目研究的目的是为大气污染防治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供科技支撑。2016年7月,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牵头、青年教师祝颖负责的“极端随机扰动下的煤炭依赖型城市能源与大气系统情景费效分析模型研究”获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的青年项目。

能源活动与大气环境动态响应机理是能源-环境系统分析的基础研究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能源开发规模不断加大,我国城市以煤烟型污染为特征的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恶性大气污染事件频发。尤其是处于生态脆弱地区的煤炭依赖型城市大气环境问题更加严重,已经造成了巨大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损失,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开展能源活动与大气环境动态响应机理研究,统筹社会经济与能源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煤炭依赖型城市的能源-环境系统管理科学化,保护大气环境和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极具现实意义。

2 我国能源-环境系统研究现状

在实际研究中,为了对能源-大气环境系统进行高效的规划和管理,需要借助先进的模型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外已经将最优化模型广泛应用于剖析能源结构、能源技术、能源价格、能源市场、能源使用效率因素等方面。近年来,我国陆续引入国外现有优秀模型,将其应用到能源系统需求预测、环境污染治理、温室气体减排的相关研究中。这些理论和技术的引进有着积极的决策指导作用。然而,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1)国内外对于环境引起的经济影响,主要集中于治“病”带来的损失,少有提前制定规划预案对“病”进行预防;(2)缺乏对煤炭依赖型城市不均衡能源结构特征的定量分析,导致由于“一煤独大”引起的极端随机扰动被忽略;(3)国外经典模型的参数设定和情景假设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且较少能够集成污染气体减排、温室气体减排和大气环境保护等功能。因此,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开发基于全无限规划的不确定性优化方法降低极端扰动对系统的影响;建立能源活动与大气环境响应模型,揭示煤炭依赖型城市能源活动及大气环境之间动态响应机理;采用费效分析方法选择出最优的系统规划、决策方案,以平衡经济发展、能源安全与大气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最终提出我国资源依赖型城市大气污染损害评估技术规范,从而发挥重大研发项目在资源依赖型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大气环境保护中的支撑作用,体现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推动能源与环境耦合关系、机理、优化方法的探究。

3 以系y辨识、方法开发、模型建立、案例研究为核心设置研究内容

围绕煤炭依赖型城市能源与大气系统中的系统科学与决策理论问题,以研究能源活动与大气环境动态响应机制为核心,项目具体开展四个方面的研究:

(1)辨识煤炭依赖型城市能源-大气环境系统的费用和效益;(2)能源-大气系统特征辨识研究及不确定方法建立;(3)建立不确定能源-大气环境系统情景费效分析模型;(4)案例研究。项目选择陕北地区典型的煤炭依赖型城市―榆林市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榆林市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能源重化工生产基地和产业集群。2013年,榆林市被国务院《全国煤炭依赖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划分为煤炭依赖型城市,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煤炭的开发和利用。然而,榆林市的能源开发区主要集中在长城沿线沙质荒漠化生态区,生态脆弱。尽管煤炭的开发和利用给榆林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也与日俱增,部分重点工业源已逼近其大气环境承载能力限值。如不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今后必将诱发各种经济、政治、生态、稳定等矛盾和问题,最终危及榆林地区的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环境安全。因此,全面分析榆林市能源-大气环境系统情况,探究能源活动带来的大气环境问题,对政府部门及管理机构科学制定各项节能减排政策、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我国其他煤炭依赖型城市的管理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求解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检验和对比,探讨多种社会-经济-环境扰动机制下的减排情景,实现系统的动态规划和管理。最后,结合后优化技术对方案进行优选,降低决策风险和获取最佳妥协方案,提出政策建议,形成榆林市大气污染损害评估技术规范。

4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获取多方综合效益

在权衡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项目预期将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首先,对极端随机不确定性的表征,可以进一步补充、完善现有的不确定性优化理论与方法体系,帮助决策者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不确定性之间的交互关系,帮助模型快速、准确地自动识别和控制不确定现象,为模型输入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其次,以经济为杠杆,对煤炭资源型城市进行能源-大气环境各项指标的费效分析,对于促进我国煤炭依赖型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而且可以以此作为我国其他煤炭依赖型城市的大气环境管理的借鉴。第三,研究过程将融合国际上达成的各项能源、环境相关的协议、我国及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能源和环境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等,这对于促进以经济、政策为杠杆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最后,选取榆林市作为示范,对于解决煤炭依赖型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有着良好的示范标杆意义,有助于本项目的研究在实践中的实施、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