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育生物学的基础

发育生物学的基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发育生物学的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发育生物学的基础

发育生物学的基础范文第1篇

一、上好第一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节课教学的成败,将会对后续教学的好坏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第一节课教学必须努力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我在上初一生物“探索生物的奥秘”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结构特点适当列举了些学生普遍接触过的生物现象,同时根据当地曾流行过非典和禽流感病的情况,提出“为什么春、冬易流行非典和禽流感病呢?为什么在这时期大家少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和少吃禽类食品呢?”由于近几年来非典和禽流感病在当地曾流行过,且造成人员伤亡,社会各种流言也比较多。因此,问题的提出不仅吸引了广大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欲望。

二、精彩的新课导入。

精彩的新课导入能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课堂教学的导入,如同戏曲的“引子”、影剧的“序幕”,能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导入的方法有多种,如提问、讨论、设疑置问、选讲故事等,可根据内容特点灵活运用。例如,在引入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在讲到他们都很感兴趣的克隆羊时,我就问他们:你们知道克隆羊是如何诞生的吗?会不会有克隆人出现呢?如果真有克隆人的话,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呢?因此,新课引处的设疑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注意设疑的方式,例子要生活化,问题要问得有趣,有思考性。

三、重视实验的作用。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看到,凡是可以让学生做到的,尽量让他们做到。如,讲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时,我们经常演示的是金鱼藻的放氧实验。这个实验虽不复杂,但常因季节的关系不能成功演示,如因季节不合适,这部分内容可提前讲或用适宜强度的灯光代替阳光实验,在实验时,让学生代表进行收集气体、用余烬木条检验气体的操作。使学生都能看到成串的气泡从叶片表面冒出,余烬木条伸进收集有上述气泡的试管中复燃的现象。另一方面,增加易操作的实验,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生物课可增加的实验很多,如可增加以下一些实验: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直接观察细胞膜的存在;把菠菜叶下表皮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滴中,观察气孔的开闭;观察黑藻叶肉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并做不同温度下流动速度的对照实验;观察红辣椒果皮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观察塘水中的一些生物,等等。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行的教材所配的教学影片相当精彩,如果能充分应用,一方面会比教师口头讲解更为直观,另一方面也肯定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解《小羊多莉的身世》之前让学生看看影片,对学生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个问题时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直观的影片也使学生对整个克隆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如讲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及其原因”时,一组组真实的画面,把各种生物恶劣的生存环境一一展现出来,比课本单调的文字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容易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

五、结合时事,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发育生物学的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在课堂上,只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作为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医学基础课,涵盖了三门学科:《免疫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它既有较深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其内容和某些操作技术的学习一样,既繁杂又枯燥。因此,如何在授课中使学生能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感到可学习、可理解、可记忆,是教授这门学科的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积极运用比较法教学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可对事物间相同特征或不同特点进行比较,明确事物内部之间的联系及区别,使难记忆的教学内容变得易于理解掌握,记忆牢固。

比如,免疫学中的超敏反应有四型,是最难学的,可以通过比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一是从免疫应答的类型比较,Ⅰ、Ⅱ、Ⅲ型超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Ⅳ型超敏反应属于细胞免疫;二是从损害的结果比较,Ⅰ型超敏反应导致生理功能紊乱,是可逆的,而Ⅱ、Ⅲ、Ⅳ型超敏反应导致组织器官病理损伤,是不可逆的;三是对相关联的免疫物质进行比较,Ⅰ型超敏反应与IgE相关,Ⅱ、Ⅲ型超敏反应与IgM、IgG有关,Ⅳ型超敏反应与CD4+、CD8+T淋巴细胞释放的免疫因子有关;四是从典型病例或常见病例的发病机制上进行比较。这样可加深学生对这四型超敏反应的记忆和理解。

又比如,人体寄生虫学中的医学蠕虫部分,虫种繁多,生活史复杂,历来是学生最不爱学也常学不好的部分。为增强教学效果,我在授课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强化学生认识:一是依据医学蠕虫中是否具有中间宿主进行比较和分类,其中线虫纲除了丝虫外,其余均无中间宿主,如蛔虫、钩虫、蛲虫等,称为土源性蠕虫,而线虫纲中的丝虫和全部吸虫、绦虫均有中间宿主。如日本血吸虫、肝吸虫等,称生物源性蠕虫。二是抓住各种寄生虫生活史中的共同点进行归纳比较,如在描述线虫纲中各寄生虫的生活史时,我指出蛔虫的生活史最长,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两次进入人体小肠),而钩虫的生活史就相当于蛔虫的第二个阶段,蛲虫的生活史相当于蛔虫的第一个阶段;吸虫纲中各虫的生活史则基本相似,包括虫卵、毛蚴、胞蚴、雷蚴(母、子)、尾蚴、囊蚴、童虫、成虫,只是中间宿虫有所不同。三是对各虫的感染阶段进行比较。

总之,比较法在教学中多处可用,是增强教学效果,利于学生掌握要点和理解难点的一大法宝。

二、善于运用线条图艺术教学

现行的教科书中虽然有一些线条图,但色彩单调,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不能帮助理解,加深记忆。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运用线条图艺术进行教学,比如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各种线条图或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出各种线条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线条图艺术是形象教学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增强教学效果。它不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而且具有经济、简单、易行等优点;同时,还能使学生思维随教师授课节奏,起到条理清楚、易于理解、帮助记忆的作用。

比如,在讲解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时,两条重链和轻链的Fab段、Fc段、可变区、恒定区、CH1、CH2、CH3等都可用不同色彩的线条描述。在讲解免疫应答过程时,抗原、抗体、靶细胞、吞噬细胞等,都可用线条图描绘出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在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时,也可用不同色彩的图线展示出各种不同结构。由于图形放大而又色彩分明,可使学生看得明、分得清、记得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倡利用实验演示法教学

实验演示法教学是一种直观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有很强的吸引力,特别适宜以实验现象观察为重点和培养学生无菌操作观念为目标的《微生物学》教学。因此,在讲授有关微生物知识时,应大力提倡利用实验演示教学方法,以加深学生的感官功能和对色彩的辨别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理解记忆。

比如,肠道杆菌属中的各类细菌,由于均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单纯从形态染色的特点上往往无法鉴别,只有通过各种生化反应及有关血清学凝集试验等检测方法,才能确定鉴定结果。它们既涉及化学反应,又涉及化学试剂、pH值等问题,学生听起来吃力,又不易记忆。如果采用直观的实验演示法教学,将预先准备好的生化反应管、选择培养基及鉴别培养基等带到课堂,边讲解生化反应原理,边演示反应结果,教学效果肯定就会更好些,而且对后面的实验操作课会起到提前示教和指导作用,既有利于讲授理论知识,又有利于强化技能训练。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片面强调学科基础理论,忽视教学目标,从理论到理论施教,对于中专学生而言,不仅难以掌握,而且对后继临床课教学起不到打基础的作用。倘若把基础理论教学与临床知识相结合,在基础课教学中有选择地恰当地联系临床知识,可使学生明确学习基础课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对将来学习和指导临床实践是有益的。

发育生物学的基础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分层次教学法

为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提高,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我对所带班级的生物教学进行了分层辅导模式的尝试。以下谈谈我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体会:

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结构、接受能力将全班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A层:生物基础扎实,思维能力强。B层:生物基础中上,思维能力较好。C层:生物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D层:生物基础不好,思维能力不强。对学生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2.目标分层

要做到分层教学,就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具体情况如下:A层:对他们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完成书本练习外,尽可能的给他们留课外有关生物前沿知识或竞赛方面的练习。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发现有关生物生活方面的问题,鼓励他们平时在报纸、网络及电视等媒体上多关注生物医学方面的新闻。B层: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鼓励他们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多提问,鼓励他们多多关注自身的生活规律,从中找出有关生物方面的知识点,并自己尝试根据书本知识进行解释。C层: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巩固生物基础知识,加强生物思维能力,平时多辅导多提问。D层:尽量让他们掌握生物基础知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生物思维能力。课堂课外要多鼓励多辅导,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作业。

3.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要渠道,根据生物学特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步骤:

3.1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我一般采用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所提的问题只是涉及上一至二节课的重点和新课相关的知识,这样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有为新课作了铺垫。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设计了不同的问题,给C层和D层的学生的问题相对简单却又可以很好的掌握基础知识;而针对A层和B层学生设计的问题则注重探求、讨论环节。

例如在讲“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时,我给C层和D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是“人体内的血管分为几种类型?分别叫什么名称?”“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内的血流速度是怎样的?”“怎样区分这三种血管?”等等。给A层和B层学生设计的问题是“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三种血管壁的形状和厚度各不相同?”“为什么在静脉血管里有静脉瓣?如果没有这个瓣膜的存在会出现什么症状?”“这三种血管中的血液是从哪里来的?又要流向哪里去?”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导入到心脏这一新课。

3.2 学生自学。导入新课后,布置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所设计的问题都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一般分为基础题和选做题,基础题每个学生必须回答,选做题则鼓励每个学生尽可能的回答,主要是用于提高A层和B层的提高题。例如在心脏这一新课中我设计的问题是:基础题:心脏的大小及其形状?心脏有几个腔,分别叫什么?心脏的内侧是不是只有同侧相通?心脏跟血管相通,它的四个腔分别跟哪个血管相通?心脏的血流方向是怎样的?血液循环包括哪几种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是什么?选做题: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脏的四个腔有什么不同?并解释其中的原因?体循环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为什么?肺循环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为什么?

3.3 分组提问,归纳总结。自学之后,针对以上问题,老师在讲述新课的过程中,分别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提问,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要做个别重点指导解决。针对重点、难点、共性问题,老师要加以讲解、归纳、强化,是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

4.作业分层

学习生物跟学习其他课程一样,仅仅依靠课堂的讲解和练习,不通过独立做作业,学生是难以牢固和熟练的掌握知识和技巧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常常被统一大量的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一些作业简单无必要而不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一些作业太难、做不出而不做。因此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应对作业进行要求分层,作业不同于上课,作业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能太简单或太容易,难易要适中,多少要适量。所以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除使用教材的配套练习外,有的放矢地按A、B、C和D四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巩固发展。

对作业的要求是:D和C层以抄写、朗读、记忆为主,主要是在于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B层通过选择、填空、复述课文等形式来巩固所学内容,侧重知识的综合;A层以综合和探究性问题为主。这样能使全部同学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5.辅导分层

课后分层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辅导可以查漏补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对C层和D层学生,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帮助他们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类总结,归纳要点。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A、B层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给他们一些开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去探索,去实践,鼓励他们想象、发散、求异,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表现自我,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

发育生物学的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19

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学科学习,因此,教师更应该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本人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积累了一些有助于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不管哪一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都是前提。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为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做好准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翻开初中物理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定理与定义,例如“惯性”“升华”“液化”这些概念,都是十分基础的概念,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概念,才能通过灵活的应用,去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为了使初中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同时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基础知识学习环节过关。

2.引导学生打下扎实的实验基础。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知识板块,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学科学习,因此,也是打好学生实验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扎实的掌握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扎实掌握每一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有些教师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没有提出严格要求,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实验学习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总之,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引起重视,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物理学科学习的重中之重。

二、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

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强,同时应用性也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掌握理论知识,而不开动脑筋对知识点进行应用,那么,依然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为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要求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如下途径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

1.引导学生思考。由于初中学生进行物理学科学习的时间不长,可能还没有掌握有效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例如:学生在学习“汽化”吸热这一原理时,可能不知道该如何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例如:天热的时候在室内洒水可以降温,就是运用了这一原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也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于物理这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必须要相信学生,并且让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

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不管教师对学生进行哪一学科的教学,如果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都会使学生感觉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而在对学生进行物理这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如此密切的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更要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首先在备课阶段下工夫,不仅要搜集生活中与课堂讲解的内容相关的例子,而且这些例子还要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实例,既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真正收到了寓学于乐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惯性定律”的时候,就可以以生活中学生坐公交车的一些现象为例,不仅使学生明白了生活中一些现象与物理学科的联系,同时又使学生真正明白了学习物理学科的意义。

四、有效开展分层教学

分层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为现代教学所青睐,虽然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学科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分层教学法也是十分必要的。运动场上,运动员从同一起点起跑,刚开始就会拉开距离,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阶段学生的物理成绩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够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物理学科学习。作为物理教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清楚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并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跟不上教师教学步骤的情况,在初中阶段帮助每一个学生都打下良好的物理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五、创造性的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发育生物学的基础范文第5篇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认真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选取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的知识。结构知识是理解生理知识的基础。生理知识是阐明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重视选取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知识。

(二)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1.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生物学是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方面实践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使学生知道生物与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该利用和改造有益的生物,防除有害的生物。

2.要密切联系各地的自然实际。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的生物种类有很大差别。因此,所选取的植物和动物,既要重视其典型性,又必须尽可能是各地比较常见的,以便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这些动植物和了解这些动植物的生活规律。

3.选取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三)适当选取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现代生物科学发展很快,生物课必须重视用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来阐述教学内容,并且适当地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和参加工农业生产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班级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高二164、166、169、170四个班级,虽然通过班主任,我对个班的现状有了一点了解,但由于生物是从高二开始的起始课程,所以具体情况还不能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