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1篇

摘 要 生理负荷的大小在中长跑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中长跑过程中怎样的运动负荷才是最适合的生理负荷?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供同行在教学中参考。

关键词 中长跑 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 强度

女子800m跑和男子1000m跑一直以来都被国家定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选项内容之一,这是因为中长跑能较好地代替台阶试验来评价心肺功能,同时也是提高心肺功能水平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锻炼手段,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学中较困难的项目之一;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不愿意上中长跑课,尤为女生,每次遇上中长跑课时,不是找各种借口躲避,就是在老师的劝导下,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跑,许多学生每次练习都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东倒西歪,步履艰难地跑完全程;由于过强的生理负荷对机体的刺激,使学生身体倍感难受,因此,为以后中长跑练习埋下了害怕的心理种子。

如何使中长跑这项很有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中受到学生的重视与欢迎呢?这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琼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6个班256名一年级的学生,其中男生94人,女生162人。

(二)研究方法

1.跟踪调查

把学生分成两组为期1年实践跟踪调查,其中3个班的学生按传统教学及练习方法进行中长跑练习,另3个班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新制定的方法进行教学及中长跑练习。

2.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对调查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常规的统计处理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学生入校时女子800m和男子1000m的测试平均成绩看表1,一年级期末学生女子800m和男子1000m的测试平均成绩及提高人数率看表2。

表1 学生入校时女子800m和男子1000m的平均成绩(实验组)

性 别 人数 800m 成绩 1000m成绩 及格率

女 性 82 4:10 70.7%

男 性 46 4:13 84.7%

表2 学生入校时女子800m和男子1000m的平均成绩(对照组)

性 别 人数 800m 成绩 1000m成绩 及格率

女 性 80 4:08 75%

男 性 48 4:15 83.3%

表3 一年级期末学生女子800m和男子1000m的平均成绩(实验组)

性 别 人数 800m 成绩 1000m成绩 及格率 提高人数率

女 性 82 3:45 94.1% 91.5%

男 性 46 3:42 98.3% 95.7%

表4 一年级期末学生女子800m和男子1000m的平均成绩(对照组)

性 别 人数 800m 成绩 1000m成绩 及格率 提高人数率

女 性 80 4:02 81.3% 15%

男 性 48 4:06 89.6% 20.8%

从表3和表4中可以看出,按新制定的方法从事中长跑这项运动的实验组,女子800m的平均成绩从开始的4:10提升为3:45,及格率从70.7%上升为94.1%,82名女生中有75名学生成绩比第一次测试成绩明显提高,提高人数率为91.5%;男子1000m的平均成绩从开始的4:13提升为3:42,及格率从84.7%上升为98.3%,,46名男生中有44名学生成绩比第一次测试成绩明显提高,提高人数率为95.7%。再从表中可以看出,按传统教学及练习方法从事中长跑这项运动的对照组,女子800m的平均成绩从开始的4:08提升为4:02,及格率从75%上升为81.3%,,80名女生中有12名学生成绩比第一次测试成绩提高,提高人数率为15%;男子1000m的平均成绩从开始的4:15提升为4:06,及格率从83.3%上升为89.6%,48名男生中有10名学生成绩比第一次测试成绩提高,提高人数率为20.8%。不难看出,按新制定的方法从事中长跑这项运动的实验组比按传统教学及练习方法的更优。

(二)分析

1.常用的教学方法:在中长跑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都是以距离和时间的组合来安排的,即在某一段距离内要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完成。虽然教师在安排练习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体力及承受能力,但在早日能把学生成绩提上的心理作用下,练习时往往把它放在次要位置上,一味强调跑速,没能很好地掌控运动负荷强度,这样极容易产生对机体很强的生理刺激,出现头昏、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甚至晕厥等不良现象的出现,不但不会马上提高

成绩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反而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对该类运动项目产生抵制心理。

2.常用的运动负荷监督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多数采用学生的主观感觉和简易的生理指标作为判断运动负荷大小的手段。主观感觉主要是通过询问学生运动后的感觉,如: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情况做出判断。简易的生理指标主要是通过测量脉搏、运动后的恢复时间及晨体等作为判断依据。这两种监督方法虽然对教学中的运动负荷监督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足之处都是在练习完后才能得出结论,而运动负荷对生理上的刺激是在练习中产生的,所以传统的运动负荷对机体刺激的监督方法存在着一个不及时的问题,如果能在运动中就对运动负荷进行监督、调整,使其对生理上的刺激始终都为人体所能接受;那么,我们就可以避免学生在中长跑中感到身体过分难受的现象出现。

三、解决问题与建议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要向学生阐明,中长跑的锻炼价值与心肺耐力素质的提高在于它适宜的生理刺激;生理刺激过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生理刺激过大会伤害身体,成绩的好坏不是衡量你适不适合中长跑锻炼的标准,只有找到自己合理的生理负荷对机体有效的刺激,心肺耐力素质就能够明显得到提高,心肺功能就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效果,这才是中长跑运动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们在中长跑教学中,应该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去跑,其中学会在跑的过程中如何调整生理刺激强度又是重中之重,使学生在中长跑练习中感到的不是身体过分的难受,而是信心的增强与习惯的培养。

如何使学生在中长跑过程中学会调整跑速,使运动负荷强度对机能产生的刺激最有效呢?以下是为实验组学生制定的新教学和练习方法。

(一)让学生明白中长跑对身体的锻炼价值,适宜的运动负荷对生理的刺激是中长跑教学的目的,学会如何跑是教学的目标;教学中重点放在体会和感受来自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各种生理刺激,通过分析总结,对跑速进行调整,并逐渐掌握符合自己最佳的生理刺激强度,培养对中长跑的喜爱,并主动乐意积极参与,课外的坚持练习与锻炼是保障提高心肺耐力功能和不断提高中长跑成绩之本。

(二)向学生讲授运动强度对生理刺激所产生的各种反应方面的常识,并教会如何进行判断与调整。这里把感受生理刺激强度分为轻度、适度、过强3个档次;轻度是指在跑的途中和跑完后身体都感受较为轻松,身体各器官、系统没有发生什么明显的变化,跑完后机能很快就恢复正常;这种运动负荷强度对机体的锻炼效果较差、成绩难以提高,需适当提高跑速。适度是指在跑的途中感受到机体在生理上有比较明显的反应,如:呼吸明显加深、加快,心跳加速,有难受感觉甚至有疲劳现象的出现,但仍能坚持,食欲和睡眠不会受到影响,疲劳一般隔夜消失,不超过2天机能状况就能完全恢复;这种运动负荷强度对机体的锻炼效果突出、成绩提高明显,应保持这种跑速及跑距对身体机能的刺激,等机体感到轻松适应后,先增加跑距,然后再慢慢提高跑速。过强是指在跑的途中或跑后身体各器官、系统发生很明显的变化,如:呼吸困难、胸闷、头痛、身体乏力、想呕吐,难于坚持下去等现象出现,有些在途中或跑完后出现晕厥病症,食欲和睡眠都欠佳,身体疲劳现象的恢复往往超过2天时间;这种运动负荷强度对机体刺激过大,对身心锻炼效果并不太好、但成绩容易得到提高,一般在健身人群中不提倡。要求学生根据这3个强度档次来调整跑速,把运动负荷强度从轻度逐步过渡到适度,避免一下出现强烈刺激,尤其是体质差的学生更应注意。

(三)控制与调整运动负荷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有计划地分3个阶段去提高学生中长跑的能力,第一阶段是根据学生的实情规定距离(一般为1200m左右,3圈),要求学生必须跑完全程,跑速则可根据学生自我对生理刺激的承受能力而定,一般是感觉呼吸与心跳明显加快,但又能够较为轻松地完成为宜,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跑距和练习环境。第二阶段是在规定的距离内,每人用各自的心率来调节跑速,把在途中跑的心率控制120—140次·min-1左右,跑距最好控制在15—20分钟之内,这样的强度对机体的刺激大多数学生会感觉有些难受,但能够承受得了。适应后,过渡到第三阶段,把心率提高到140—160次·min-1左右的跑速进行练习,跑距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在练习中最好让学生体会极点现象及第二次

呼吸出现的感受,并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调整,如预感极点要出现时通过减慢跑速、加深呼吸,调节步幅、放松肌肉等方法有计划地提前调整强度,逐步提高身体机能受刺激的耐受性。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的中长跑再也不是被动的去硬拼,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主动地去练习,去逐步提高自我的心肺耐力素质,从而达到成绩的提高。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4-0102-02

自从有幸成为国家第四批师承制学习的一员,笔者屡次被问到同样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泌尿外科医生,为何要拜著名内科专家为师?”实质上,高年资外科医生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和内科临床,是提高临床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最终能有所建树的捷径。医学是不断进步的,表现在其分科和专业越来越细,但同时一些新学科的产生又是多学科的部分融合(如介入科)。检验医学进步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够认识和解决当时难以治疗的疾病,因此,医生应不分科室专业,而以最大限度解除患者病痛为终极目标。这就要求医生应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精纯的专业素养。笔者认为,面对患者临床复杂多变的病情,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出色的外科医生,必须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和内科临床,才能有效地提高个人整体素质。现就相关学习的必要性阐述如下。

1 中医外科学理论特点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门分科,其中很多病种如急腹症、泌尿系统疾病,原本属于中医内科范畴。中医外科的发展始终贯穿了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思维,如《外科精义》就指出“治其外而不治其内,治其末而不治其本”的方法是不对的,明・汪机《外科理例》更提出了“治外必本诸内”的思想,认为“外科者,以其痈疽疮疡皆见外,故以外科名之,然外科必本于内,知乎内,以求乎外,其如视诸掌乎”。陈实功《外科正宗》从学术思想上十分重视顾护脾胃,强调“外科尤以调理脾胃为要”,并特别指出“内之证或不及于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内也”。《灵枢・本脏》关于“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的论述更是强调了内外之间的关联和不可分性。

2 中医学科诊疗特点

《临证指南医案》云:“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一有草率,不堪司命。然三者之中,识证尤为紧要。”临床上,患者的病情变化错综复杂,医生在千变万化的表现中要抓住疾病的本质,对病证作出正确判断,就需要熟悉和领悟中医学的理论与知识,在名师指导下不断进行临床实践,培养较强的思维能力。临证应四诊合参、病证结合,要具备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本领。在跟师出诊期间,笔者被导师高荣林教授“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的本领所折服,高师遵循中医经典理论,从容应对各科杂症,确有“桴鼓相应,拔刺雪污”之效。在叹服导师中医学识广博精深、应用游刃有余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对经典理论的一知半解,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缺乏系统性,从而更加坚定了摒弃内外科之别,跟师多读书、补好课的决心。

3 临床实践的证明

目前国内中西医结合学科的蓬勃发展,就是响应当年主席关于西医学习中医指示的成果。笔者所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专业,原本属于中医内科范畴。20世纪50年代后,一批优秀的西医人才通过“西学中班”学习,开创了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对一些专科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较以往有了明显提升,如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笔者研究生导师刘猷枋教授作为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的创始人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通过前列腺炎指诊,发现很多患者前列腺质地变硬、有明显压痛,结合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属医“积”范畴,病因虽复杂,但在病理方面有其共同特点,即多种病因均可导致前列腺腺管、腺泡及间质充血水肿,淋巴细胞浸润,久则腺管阻塞,腺液滞留,炎症包裹及间质纤维化,肛诊表现为前列腺硬结和硬化,而临床症状见腰骶、会阴、小腹等盆腔部位的疼痛不适,提示本病应属中医血瘀证。总之,前列腺炎主要矛盾为前列腺腺泡、腺管炎性梗阻,间质纤维化,血瘀证是其本质特征。因此,应将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血实宜决之”,刘猷枋教授创制了以活血理气、化湿解毒为治法的前列腺汤,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这一创新实践丰富了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理论认识和临床治疗。同时表明中医理论对外科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其实,“医不分中西,唯效是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现代科技的融合对各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单纯从外科角度而言,临床上针对手术性疾病的治疗已经有了重大转变,如由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进路向微创手术进路转变,而这一转变高度依赖于视频技术和仪器设计的进步,其结果是外科医师能为患者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4 结语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混合痔外剥内扎硬注术 穴位贴压 中医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8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204-02

痔疮为人类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

1 病因病机

我国痔瘘学界多数学者认为痔疮的发生常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1 解剖学因素。

1.1.1 肛垫一方面通过动静脉吻合管启调节肛垫大小以维持自制;另一方面调节毛细血管通透性以保证肛垫组织代谢的正常运行,如果这二方面因多种因素发生调节异常,就会出现肛垫循环动力学紊乱影响对肛垫血管正常的灌注,最后导致肛垫组织不可逆性损害而发生痔病。

1.1.2 直肠静脉及其分支缺乏静脉瓣,又在不同高度穿过肌层,容易受腹压影响、括约肌的痉挛和重力作用而发生血液回流障碍导致淤血。

1.2 饮食因素。由于饮食不节,反复不良刺激加重了肛管的病理改变就会出血、黏膜脱出而为痔病。

1.3 不良生活习惯。起居不节,嗜烟无度,久蹲厕所,而致肛垫的循环系统和支持结构发生病变而为痔病。

2 分类

对痔疮的分类则是根据痔的部位和病状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

2.1 内痔。位于齿线以上,由肛垫病理性肥大而形成。

2.2 外痔。外痔位于齿线以下,由肛缘结缔组织发炎增生、静脉丛瘀血曲张或发生血栓形成的团块或赘皮。

2.2.1 炎性外痔:肛缘皮肤破损,感染发炎,或过食辛辣、酗酒、腹泻等皮肤充血水肿发炎形成炎性肿块。

2.2.2 静脉曲张外痔:久蹲或腹压增大时肛缘皮下有青紫色团块隆起,压之柔软压处可消失,轻者无症状,重者可有坠胀不适感,称为静脉曲张外痔。

2.2.3 结缔组织外痔:肛缘皮肤皱褶因反复刺激或发炎,结缔组织增生肿大形成皮赘,称为结缔组织外痔。

2.2.4 血栓外痔:肛缘皮下突发青紫色肿块。局部皮肤水肿、硬节、疼痛剧烈,触痛明显,称为血栓外痔。

2.3 混合痔。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相融合,局部齿线消失,称为混合痔。

3 症状和体征

痔疮的症状和体征因痔疮的种类、病因和病程的长短与病变性质、程度不同而异,可以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发生,或与其他病症相混,临床应予高度重视。

3.1 便血:便血为痔疮的一个主要症状,指大便时或便后无痛性出血、血量鲜红,不与大便相混,或滴血,或射血,或手纸带血。

3.2 脱垂:脱垂是Ⅱ期及以上内痔和混合痔的另一主要症状,系肛垫支持结构Treitz肌纤维和Parks韧带变形松弛断裂时肛垫下移难以复位所致。

3.3 疼痛:疼痛常发生于炎性外痔、血栓外痔和混合痔发炎。内痔一般不痛,但当其脱出嵌顿发生感染或血栓时可发生胀痛甚至剧烈疼痛而致患者坐卧不安,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3.4 瘙痒:痔疮患者发生瘙痒常因内痔或混合痔脱出直接刺激肛周皮肤,或肠内分泌物随痔外溢影响皮肤代谢或对其过敏或刺激破皮肤所致。

4 临床资料

4.1 一般资料。2010年11月―2011年10月在我科行经腰腧穴麻醉(骶管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硬注术的住院患者共124例,年龄48~84岁,平均61.6岁,均为混合痔手术患者。以手术日期分组,2010年11月―2011年2月采用单纯西药治疗38例;2011年3月―2011年6月单纯中医治疗38例;2011年7月―2011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8例。

4.2 主要症状及分型。无明显诱因出现肿块脱出,脱出物不能回纳,无便血、疼痛。自行用药(具体不祥)后症状有所缓解。发病前因食“辛辣之品”上诉症状加重,为进一步治疗,故来院就诊。就诊时的诊断:

中医:痔,便秘(湿热下注)。

西医:①混合痔,②便秘。

5 治疗

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后,经经腰腧穴麻醉(骶管麻醉)行混合痔外剥内扎硬注术,术后给予抗炎补液、中药槐角丸加减清热利湿通淋利尿。

6 中医护理

6.1 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经腰腧穴麻醉(骶管麻醉)行混合痔外剥内扎硬注术后,指导患者术后尽量控制排便48小时,以后尽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6.2 情志护理。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消除疑问,丢掉思想包袱。

6.3 穴位贴压。耳穴埋豆疗法是将王不留行子压在所选的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的作用。

6.4 小便的护理。术后由于麻醉、疼痛、心理紧张、敷料压迫等因素,可能出现初期排尿不畅、尿潴留,故宜注意:

6.4.1 术后每次小便(术日及术后第一日),宜先由卧床改床上端坐3~4分钟,在家人看护下小便,以防直立性晕厥及排尿性晕厥。小便时打开水龙头,利用水流声诱导排尿,同时精神放松。

6.4.2 如果仍不能小便,即按摩中下腹数分钟。

6.4.3 经按摩仍不能小便者,可用湿帕热敷中下腹(可在热敷下腹的同时,用热水袋热敷)。

6.5 中药汤剂。中药以其效果好、副作用少的优点受到大家的信赖,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要注意辩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病因开具不同的中药方剂。

6.6 疼痛的护理。

6.6.1 术后若疼痛可耐受,尽量不用止痛药物。

6.6.2 若大便后疼痛,坐浴后即可缓解。

6.6.3 若出现跳痛、持续性疼痛、异常胀痛、甚至伴局部发热或全身发烧等异常疼痛报告主管医生处理。

6.7 换药。痔疮病员一般宜每便后换药至术后15天左右(以肛镜检查内痔脱落为准)

6.8 拆线。一般术后3―7天拆线。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4篇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内容庞杂,难学、难记、易混淆,要学好非常困难,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独立学院生源的共同点之一是学生群体的文化功底相对一本和二本学生弱一些,在系统理论学习水平、知识的理论性、深度与广度等方面与一本、二本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4]。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了解本学科的内容,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绪论》的讲解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个方面,针对药理学绪论部分的讲授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教学内容

    绪论的基本内容包括药理学的定义、药理学的研究内容、药理学的发展史及药理学学习方法。除了讲清以上4个问题,药物作为本学科研究对象之一,药物的定义及药物、毒物、食物三者的关系也有必要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其有科学、完整、明确的认识;另外,本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也是讲授内容之一,对于医学生来说,本学科任务可以重点介绍药理学在药物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方面的意义,引入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病例,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充分理解并明确本学科的意义,同时采用学生熟悉的药品说明书,展示学科能够解决的问题,进一步针对专业特点,着重介绍跟学生专业有关的部分。对于研究方法方面的介绍,采用大量实验材料和实验操作的图片,从而使学生了解和重视药理学实验的学习。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在药理学教学中应首要解决的问题[5]。

    对药理学各章节的分布及各章中学生可能感兴趣或熟悉的药物也应作一些简单介绍,以使学生对教材有初步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例如降压药的选择;为什么利尿药作为运动员的禁用药物,该类药物能否用于减肥;感冒药物的处方,各组成部分有何意义;的相关问题;影视剧中关于药物的使用实例;广告词跟药理学有关的内容,这样对教材有了进一步介绍,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熟悉,又能唤起学生思考活动。只有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按自己的理解和思路讲授又不完全脱离教材的方法才能取得教与学的双赢。

    2教学方法

    2.1提出问题师生互动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教师在开篇时可以先提出问题,学生稍作思考并讨论,然后由学生回答。在没有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下他们对本学科的理解,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思考能力,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增加师生沟通的机会。课前让学生先预习,上课时进行讨论,使学生从比较和讨论中得到答案,这对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至关重要[6]。对药理学各章节的分布及各章中学生可能感兴趣或使用过的药物也应作一简单介绍,以使学生对教材有初步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7]。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以“问题”为线索展开教学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2.2多媒体生动形象用实例说明和讲授医科类独立学院,其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精通业务、动手操作能力强、医德医风好的的实干型人才。具体说实干的定位就是以教学型为基础,培养的人才以应用型综合性人才为主,确立了这样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才会有利于学院的发展[4]。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5篇

《药理学》是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显性知识,更要通过隐性知识让学生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首先从隐性知识内涵入手,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分析隐性知识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其次通过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探讨隐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隐性知识;临床医学;药理学

药理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也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历来是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更是医学基础课程的主干学科[1],药理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临床医生应具备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药物治疗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因此药理学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地位显得更为突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校时间短(一般为三年),与五年本科生相比《药理学》课时少,学习深度不够,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原因(如文化功底差、自学能力较差等)和环境因素,并不能真正达到《药理学》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就包括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一、隐性知识的概念

隐性知识最早是由英国思想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其《人的研究》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图志或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2]。波兰尼称前者为显性知识,把后者称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人类非语言智力活动的结晶[3],隐性知识不仅包括难以言传的知识,还包括有助于人们做出正确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并非难以言明却没有言明的知识。隐性知识具有个体性、境遇性、文化性、实践性、对话性等特点[4]。药理学教学活动中的隐性知识是指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理解、直觉、思维、判断等,同时也包括学生自身的良好品质。

二、利用隐性知识的重要性

1.隐性知识对高职临床医学学生的重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无论是教师资源还是课程资源,都必须与学生资源结合才能发挥最大作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积累、思维方式、探索经历和生活积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都是学生隐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大部分是建立在自己已有的隐性知识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将隐藏在学生身上的隐性知识挖掘出来,实现其在不同主体间流动、交流和共享,让学生在差异间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

2.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特点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倡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密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大多高职院校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课程安排方面都是药理学先于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如诊断学、内科学),使药理学学习更加抽象难懂[5]。要想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将教材中的显性知识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药理学的学科理念,面对患者时的用药指导理念思维,解决临床实际用药问题的方法等隐性知识与能力传递给学生。

3.学生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

德裔学者冯•科若赫认为“新知识的创造都源于个人的隐性知识,他们常难以传达给其他人”,情景的设置有利于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设定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与思维来解决问题,获取隐性知识。

三、隐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在高职临床医学药理学的教学中,隐性知识不仅包括常见的用药常识经验,还包括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的用药意识、临床观察判断能力、用药价值观、人际沟通和问题处理能力等,由于隐性知识隐藏在个人内心深处,不易自动显现,如何将个人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不断使用和传递的显性知识,是笔者在药理学教学中努力研究的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如下:

1.教学准备

(1)课程准备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要吃透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状况、学习特点等,从而做到既备教学又备学生。药理学教师在设计中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临床用药眼界与思维,充分发挥隐性知识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声、像等信息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隐性认识功能。

(2)教师准备

隐性知识虽然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但通过工作中的经验、技能、诀窍等表现出来[6]。隐性知识在教学中的传递过程本质上就是“身教”。这种隐性知识包括教师的个人素质、丰富的教学与临床经验、职业价值取向等。教师自身具备了丰富的隐性知识,才能将其传递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严于律己,以饱满的热情、认真的态度、正确的职业价值去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有效转化。

2.教学设计

一个高效的教学设计不仅要体现出教师的思维引领作用,更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临床医学药理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思维,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提高学生对隐性知识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策略

波兰尼曾指出:“隐性知识本身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经验、把握经验、重组经验的能力”,如何将这些隐性知识显性化,这就必须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1)情景模拟教学情景式教学旨在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把隐性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便于隐性知识显性化。在学习过程中,可设立模拟病房,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病例,对药物进行分类,对药物有了感性认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介于对不同角色的体验,增强对病人心理言行的理解,提高职业道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加深了隐性知识的掌握。

(2)病例引导式教学病例教学法是一种问题导向教学法,它有利于学生角色的转变,增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及早投入到临床问题中去,启发他们思维,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寻找和利用解决问题和临床思维的能力。例如教师从临床上选取典型的,适合教学的案例,并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给学生,从病理发生入手,引出治疗思路,从而带入相应药物的药理学理论内容。

(3)趣味、比较教学法通过趣味、比较学习法,教师可运用出人意料的语言、动作、表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智慧,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药理学知识枯燥难学,老师可采用歌诀法、数字法、口诀法、谐音联法等。如天然青霉素作用特点可归纳为一低二高三不,解释为“低毒、高效、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不耐酸、不耐酶、不广谱”。通过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提高对药物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4)医学服务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医德教学,引导学生如何尊重病人,尊重生命,或者在课堂上结合专业知识讲授一些励志故事,如我国在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或屠呦呦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等,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医德素养,业务技术素质[7]。

(5)多层有效评价机制考试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在药理学的教学评价中,采用多层次、有效的评价机制,综合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分,并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也纳入考核范围,采取多种考核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隐性知识的分享,对自身隐性知识进行反思,不断进行知识创新[8]。通过“激励”和“考核”,从正反两个方面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要重视隐性知识的利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隐藏在师生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充分挖掘出来,实现隐性知识的分享与交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技术能力,培养一批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克光、廖夏菲、刘官艳等.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5):91-93

[3]卢洁莹.缄默知识对高职实践生教学改革的意义[J].职教论坛:2004(12)

[4]韩春兰.学生隐性知识课程资源的生成与获得[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13

[5]周平正.曹莹.临床专业药理学教学的几点看法[J].科技教育:2016(2):100-102

[6]彭莲好.隐性知识的定义、特征、分类[J].咸宁医学院院报。2005,25(10):97-99

[7]杨俊霞.邱江梅.罗映等.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药理学教学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1):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