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教育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育信息资源;资源共享;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0―0044―04
一 问题的提出
以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善着教育教学的环境、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教育信息化的范围逐渐拓展、进程逐渐加快、成效逐渐显现。在教育部“校校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各种规模的校园网、教育网正在迅速地建设和发展中,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与此同时,各级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努力使教育网摆脱空洞、无用的闲置状态。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基于各种建设方案的教育信息资源库正逐步完善,教育信息资源也正在教学、科研及教育管理等各方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育信息资源库是承载教育信息资源的实体,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方案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和利用,是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设计还处在探索阶段,中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复杂不一的国情决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所以我们亟待一种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教育信息组织方式。校园网作为当前学校教育普遍采用的教育信息资源承载平台,校建教育信息资源库自然成为人们最关注的教育信息资源组织方案之一。而共建中心资源库这一方案更加符合新的信息资源建设理念,也必然引起一股研究和实践的浪潮。本文试比较二种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方案。
二 校校建库和共建中心资源库方案的比较
1 建设理念的比较
校校建库方案(如图1所示):以学校为单位建立基于各自校园网的符合该校师生的教育信息需求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各校资源库由校园网接入区域教育主干网,达到分别建设,共同交流的目的。
共建中心资源库方案(如图2所示):以县为中心,集中资金建设大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实现区域内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方案。具体方案解释如下:以县为中心,集中资金建设大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各级基础教育学校不断扩充和丰富中心教育信息资源;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促进均衡发展;普通教育学校和职业教育学校信息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协调发展。[1]
校校建库方案是由教育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分别投资,由学校自行建设、管理,库内资源的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本校教职工、学生的需求,在区域内的各部门、学校可以通过教育主干网互通有无。而城乡共建共享方案,则一改以往校校建库的资源建设思路,采用集中投资、建设、管理、高度共享的区域资源配置方式,资源库是面对整个区域教学、管理需求,集合各校特色资源于一体,在区域内构建和谐、公平、高效的资源利用平台。
2 经济效益的比较
政府用于教育的投资必须要重视经济效益以求得持久的发展。用最少的钱办最优质的教育,是我国国情所要求的。从经济的角度来衡量资源库建设方案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前期的投资,二是日常的支出。
试想,如用500万元用于投资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区域内有10所高中需要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库。按照校校建库的方案,将资金平均分配到每所学校,每个学校都只有50万元的建设经费。每所学校建立的教育资源库都必需从教育资源应用平台、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到每一门课程的教案、试题、课件一一做起。那么可想而知,真正用于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符合个性需要的教育信息资源的经费则少之又少,这样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会造成各学校、地区在教学资源、人力、物力上的巨大浪费。而学校资源库的日常支出,如资源库的扩容、网络硬件的维护与升级及日常管理等费用,则成为了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一大负担,长此以往将难以维持。
如果按照共建中心资源库方案,以县为中心,集中所有500万投资经费,架设区域教育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并且统一建设大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这样,同类教育信息资源只需要制作一次,更多经费可以用于建设和维护小型教育资源库所不具备的、较为稀缺、难以维系的教育信息资源,使每一分钱都用到增加资源数量、提高资源质量上去,从而使经费利用更加合理,投资效率更高。资源库日常的升级、维护、管理的费用由政府部门统筹支出,不仅大大减轻了学校的负担,而且确保了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公平共享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
3 管理效能的比较
有效的使用源于有效的管理。为了避免资源库作为一个评价学校、评估当地教育发展水平的摆设,在建设信息资源网之后,更要重视日常的网络维护及资源管理的工作。[2]要保障一个教育信息资源网正常、高速、安全的运行,并且能够做到危险预测、故障报警、故障恢复,这对于一个学校的人员素质、设备性能、资金投入都是很大的考验,更是要求管理者有良好的指挥能力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许多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仍旧力不从心,那些较为落后的农村学校更是不堪重负。与网络管理一样,资源管理能力直接影响资源利用率。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对教育信息资源的管理还较为随意,对资源的命名、分类及资源的组织、加工方式只是依赖管理者个人的认识,没有固定的标准。[3]每个学校对资源的加工标准、分类组织方式各不相同,无法统一,这将直接影响教师、学生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以中心资源库作为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网的逻辑中心,区域内的学校通过教育主干网接入中心资源库,这种组织形式大大减轻了学校的管理负担。集中建立中心资源库不仅可以确保管理者的高素质,网络基础设施的高性能,技术人员的高技术水平,同时可以统一规范资源管理工作。高质量的网络环境,为整个区域的教育部门、学校提供了通畅的资源获取途径,而资源加工分类的标准化及组织管理的有序化,更是在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打通了一条无障碍的交流渠道。通畅的资源获取途径及无障碍的交流渠道无疑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新铺平道路。
4 资源质量的比较
资源库的丰富程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量,二是质。所谓量,指的是库内资源的存储量,质则是指资源形式的丰富程度。目前,学校建立信息资源库,主要是通过购进各类现成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同时组织、鼓励教职工自主制作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但是,学校所拥有的资金有限,能够买进的教育信息资源并不多。学校的资源建设水平较低,所制作的资源大多是以文字呈现教学内容的HTML和PPT格式,这些资源只是文字教材、资料的电子化,提供的往往只是单一的具体的服务,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3]
要想不断的扩充资源数量,同时保证资源质量,不仅要有雄厚的资金保障,买进大量的数字化期刊、文献资源库等,更要做到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激发更多资源的创作,促使教育信息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从制作、积累、使用到创新再生的良性循环。区域教育信息中心资源库就可以保证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从而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交流和创新,学校、教师、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参照素材,就可能产生更多的新思路,促使更多新内容、新形式、新风格的教育信息资源的不断涌现。之后,这些新资源又不断的积累、整合进中心资源库中为他人所交流共享。这样的教育信息资源的良性循环不仅使中心资源库更加有活力,更是激活了该区域的教育信息化事业。
5 使用价值的比较
为使用者提供所需的资源是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基本使用价值,除此之外,一个优秀的信息资源系统还能够以其多样的资源和优质的服务帮助使用者更加合理利用资源,逐步提高信息素养。
理论上,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育信息资源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但实际上,校园资源库难以提供足够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广泛的交流渠道,教育信息资源从数量、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多种需要。如果找不到所需资源,教师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制作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若资源数量有限,缺乏同类资源的比较,则会不加思考的拿来就用。这样大大影响了教师使用教育信息资源的积极性和教学信息资源的使用效果。而对于学习者而言,没有良好的学习资源的支持,自我学习、自主学习就成为空谈。如此被动的信息资源使用方式必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是不符合现代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要求的。
集中建立区域共享的中心教育信息资源库不仅是教学材料的汇集,更是教学中的创新作品的孕育温床;不仅是新的教学媒体形式,更是新的教学传播系统。中心资源库能够为教师学生提供充足的教育信息素材,解放重复制作基础性资源的时间、精力;中心资源库能够提供形式多样的资源,帮助教师、学生一改以往的“拿来就用”的信息使用方式,让使用者提供可以对资源进行鉴别、比较、分析,更加合理的利用资源;中心资源库能为使用者提供交流、共建的平台,激发教师、学生创造思维。
三 校校建库与共建中心资源库方案的比较结论与启示
1 比较结论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共建教育信息资源中心资源库方案与校校建库方案相比:经费利用率达到最优化;资源充足、多样,符合用户需求;资源组织规范有序,便于交流共享;同时符合地方现实情况,最大程度的整合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实现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具备可行性及推广意义。
2 对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方案的启示
(1) 开放学校教育信息资源,扩大资源共享范围
2008年11月底教育部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加强与农业、劳动、财政等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为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提供支持和帮助。现在,学校不仅担负着学校内部的教育,也逐渐承担起周边地区的公共教育、社区教育以及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的责任。因此,加快开放学校教育信息资源为周边地区教育事业共用既是当前形势的需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信息资源库的构建应该打破传统的学校教育信息资源为学校所专用的传统障碍。在网络硬件方面,集中经费建设基于教育主干网的大型资源库,覆盖整个区域,网络扩展性强,降低各校各部门各自建库的负担。从投入经费上看,中心资源库的建设工作由地方教育局主办,在资金上可以与其它各部门协调与分担,共同建设、管理资源库。同时,构建合理资源共享机制,通过权限管理将不同内容的教育信息资源面向各类用户分别开放,以保证不同的用户群对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这样,让教育信息资源库不仅为学校教育服务,同时使其它形式的教育受益,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将教育信息资源的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力、推动力扩大到学校以外的教育事业。
(2) 共建共享教育信息资源,促进区域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在教育机构之间和教育群体之间公平的分享教育资源。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必然导致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即使在县城的学校,也存在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的区分,这些差距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
区域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方案应当更具体地考虑地区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这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获取教育信息的公平程度。除了学校之间开展各种协调、帮扶活动之外,通过优化区域教育信息资源配置让教育信息资源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区域内教育信息资源的公平共享。通过共享平台交流资源建设成果及教学经验,促进教育工作者不断进步、自主创新,以此缩小各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差距,使不同学校学生受到更加公平的教育。比起小范围的独立建库,更需要扩大信息共享、资源公平的范围,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在各个学校内乃至整个区域的等质等量的公平共享,更有力的推动区域教育公平的发展。
四 结语
区域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零建散用”是不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的,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才会带来最大的效益。在积极推广共建中心资源库方案的同时,我们不该一味否定基于校园网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而应根据具体需要,结合二者优势,以区域教育信息中心资源库提供的公共教育信息资源为基础,同时鼓励符合学校需求的校园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从而在满足各类用户对教育信息资源共性化及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区域教育信息资源整体质量和共享率。
参考文献
[1] 熊才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城乡共享[M].武汉:科学出版社.2008(12):48-50.
[2]寇凤琳.浅谈校园网的管理与应用[J].成功(教育),2007(2):194-195.
[3] 马秀峰,亓小涛.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3):55.
[4] 曹卫真.地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7(8):32-35.
[5] 柯和平,李春林.基于网格技术的区域性教育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63-68.
[6] 傅毓维,郑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71-74.
[7] 宣绚,程建钢,王学优.标准化基础教育资源库的研究与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3(4):55-58.
[8] 郑勤华,陈 丽,李爽.关于远程教育资源标准及资源库设计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2(6):31-34.
[9] 区建峰,何克杭.支持新课改的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J].课程.教材.教法,2006(4):69-75.
[10] 张鹏,刘宇.对高校教育资源区域性共享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11):58-59.
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城乡结合部,近几年高考升学率处于爬坡阶段,学校除了重视学生文化课的提升之外,也加强了对艺术生的培养,在创建四星高中总体思想的指导下,以美术学科作为带动学校整体特色发展的突破口,充分挖掘学生潜质,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并努力使之成为学校的闪光点和生长点。学校通过和专业教师探讨、开学生家长会、学生座谈会等形式,鼓励具有一定天赋的学生学习艺术。作为学校一名美术教师,积极配合学校的整体规划,参与到艺术生的培训,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专业的培养,把更多的学生送入高等艺术殿堂。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总结,按照学校的计划分年级实施美术教育教学工作。高一年级阶段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为高二艺术班选拔人才。高一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的主要渠道,为此我紧抓美术课堂教学,把美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高一年级突出美术欣赏,注重培养兴趣,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营造出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思想情感,为美术特色教育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比如,我结合高一《美术欣赏》拓展的装饰画和动漫画,就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我们还积极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业),准备汇编成册,不少学生因此而美术兴趣大增。在上好美术欣赏课的同时,积极选拔具有一定绘画能力的学生组建兴趣班,利用课余时间每周两次进行专业辅导。
高二选科分班前,对选择艺术班的学生,建议学校从文化和专业两个方面组合选拔考试,考试合格者进入艺术班。高二专业班学生的培训为每周八课时,考虑到江苏高考模式,高二上半学期有学测考试(俗称“小高考”),专业课的时间逐渐减少,至学测结束后恢复原有的教学模式。至暑假期间,鼓励学生外出培训,因我校与南京只有一江之隔,学生可以利用暑假到市区接受最新的教学方式,开阔眼界。
升入高三以后,艺术班的培训工作加快了脚步,江苏省的美术专业考试采取省统考的形式,时间一般为12月份。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学生会,分析现状,明确要求,发放安排表。学校、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配合做好适应教育、理想教育、纪律教育、学法指导并外聘专家进行指导。专业课的时间从周一至周五第2-7节课,和晚自习、周六全天。越是临近大考,越要学生放松心态,学校、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配合做好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工作,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省统考的重要性,做好准备,以饱满、自信的的精神状态参加考试。
关键词:瑞吉欧;幼儿教育;学前课程
1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的主要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瑞吉欧幼儿教育逐渐走向国际社会,其教育理念非常丰富,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1科学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
在瑞吉欧看来,儿童是社会成员之一,是社会文化活动的继承者、参与者与创造者,儿童拥有自己的文化与权利。他们能广泛运用、创造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并通过不同的媒介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与看法。他们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及经验。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马拉古齐形象地说:“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和说话的方式,如语言、绘画、雕刻、泥工、建造、肢体动作等等。”[1]26瑞吉欧人认为教育要在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实施,应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及经验出发,让儿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在重“教”之时,更应重“学”,以学定教。根据幼儿的行为反应决定主题进行的时间与空间。幼儿教师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权威者、知识与技能的拥有者,儿童也不是被教育者,儿童的行为引领着教师的教育,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
1.2注重关系的建立
在瑞吉欧学校,教育者与儿童、家庭、社区公民在一个和谐、民主、文明的世界中对话,民主参与与合作是他们实施幼儿教育的砝码。教育者在平等、对话的关系中关注、关心每一个儿童,但并不是孤立、片面地看待儿童。关系是幼儿教育长远发展的枢纽,促使幼儿与他人建立关系并及时、有效、良好的互动,是幼儿完成教育目标、走向世界的基石。幼儿与教师即使有社会角色及社会地位的不同,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学校与家长、社区人员建立起沟通、合作、共同管理学校的关系。意大利人坚信,个人———“我”只有在团体———“我们”中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教师之间建立集体协作的关系,通过认知冲突的发生与解决来共同进步。
1.3教学记录的影响力
在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教学记录是其重要的教育精髓之一。教师通过持续、细心地观察幼儿,与幼儿耐心地交流,通过幼儿作品、文字、声像资料等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表现进行资料收集与记录。在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使用多种符号表征世界的方式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与诠释,不断反思与总结幼儿的优缺点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并对自己及幼儿的发展做出评价与展望,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幼儿,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拓宽教学思路。记录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而且可以促使师幼互动,促进家园共育。
1.4生成课程和方案探究
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的设计强调团体中心、关系与互动中心,构建孩子与教师、成人一起游戏、工作、对话、创新的课程模式;强调为孩子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自由、自主地建构自己的文化。瑞吉欧幼儿教育取向认为,“与幼儿共事,是由三分之一的确定以及三分之二的不确定和新事物构成的。”[2]方案课程在重结果的同时,更重过程。以“课程就是所发生”的为课程观,立足于儿童的生活和兴趣,倡导教育应当“引导人去探索知识”,“变得更自由、更有创造力”[3]190。其课程资源来源于生活,是在即时的情境、突发的事件中生成,是教师与幼儿对话、探究、合作的结果。方案课程在横向上将认知、情感、技能等多种领域加以组织和整合,纵向上不断地生成新的主题与方案。
1.5工作坊是儿童成长的乐园
瑞吉欧教育中,“环境是儿童的第三位老师”。环境创设以家庭社区、文化折射、年龄发展、时间与空间、尊重使用者、评估更新为原则;坚持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环境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环境是最佳的“记录”方式之一的价值取向。瑞吉欧的工作坊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不仅收集了幼儿的各种学习作品,而且收集、记录着老师及家长们研究学习的各种成果。马拉古奇说:“工作坊是幼儿双手和心智探索的空间,是课程整体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功能更多,所以‘工作坊是激发幼儿的地方’。”[4]137-140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孩子们聚在一起,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互相接近,一起游戏、对话,享受童年的乐趣。
2瑞吉欧教育理念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开发的启示
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启示我们,要在中国文化的视角下,在我国先进、优秀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势的学习并吸收其教育精髓,从中获取灵感,得到感悟。
2.1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
我国幼儿园教育课程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秉持“以教定学”的主旨,课程实施以教师为中心。课程设计目标化、成人化、知识化;课程内容以教材为主,小学化倾向严重;课程实施机械、死板、非游戏化;课程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教师是教材内容的“搬用工”,儿童对教师更多的是害怕与服从。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心与关注儿童”。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通过幼儿园课程来实现的,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5]。课程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完整人格为目标,将计划性与生成性结合;课程内容游戏化、生活化,同时具有兴趣性、启蒙性、安全性、适宜性、可探究性、整合性;教学活动生动、有序、以学定教。
2.2注重关系的建立,构建家园、社区一体化的课程模式
在瑞吉欧,学校与家长、社区建立对话、合作、共同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的关系。瑞吉欧学校的课堂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允许“错误”观点的存在,是儿童和教师发表各种不同观点的场所。在我国,由于教师专业素养及幼儿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其“关系”的建立及家园、社区一体化的课程模式的开发不容乐观。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及社区公民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其社区及社会文化建设带来的相关益处;家园及社区关系的建立被功利化;社区发展的重心只在文化建设上。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家长、学校、社区共同管理的关系;提高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的“儿童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幼儿园文化的建设中来,使其在成员合作中找到平衡点,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平等、和睦,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自由发展,逐渐壮大;将自身文化渗透到学校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及社会文化中,为孩子建立幸福、快乐的家园。
2.3在记录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在我国,教师的记录面临着巨大挑战。教师队伍发展缓慢,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幼儿园班额较大,教师难以记录幼儿的成长经历;教育任务的繁重,使得教学记录流于形式;家长的参与度低,其记录的效度难以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模糊。由此可见,各方面的制约使得教师教学记录的意义难以显性。因此,我们应通过记录及观察的方法去研究教师与儿童的成长及发展。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加快学前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的实践-反思精神。其次,缩小幼儿园班额,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观察、记录幼儿成长的点滴。再次,规范幼儿园的管理。再者,让更多的老师、专家、学者参与到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最后,规范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给教师一个公平、民主、和谐的工作及学习环境。
2.4以方案课程为主,预制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瑞吉欧教育之所以创造出自己的国际之路,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教育者可以拥有自己的教育内容、方法及体系,他们可以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也可以不遵循任何国家预设的课程内容框架。其课程的主要运行形式是方案活动,主题的开展以“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为主,预制性与生成性相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师对生成性的方案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对课程的预制性与生成性把握不准,找不准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应不断地学习、同化、吸收、借鉴国际上先进、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构建弹性课堂,促进幼儿智慧的成长。鼓励教师学习生成课程理论,处理好幼儿的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提高教师在生成课程实施过程中驾驭生成性与预设性关系的能力;鼓励家长及社区人员为生成课程的实施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完善教师培养及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保障幼儿园、家长、社区及专家、骨干教师的协作机制。
2.5科学、合理地创设幼儿园环境,凸显民族文化特色
儿童是环境的产物,瑞吉欧课程的内容主要来源是儿童周围的环境,来自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来自他们的各种活动[6]。“工作坊”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精髓,代表着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文化特色及人文情怀,代表着人类基础生活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特质。在我国,活动室就是工作坊的缩影,记录着教师与幼儿的成长经历,记载着我们的文化精髓,寄托着国家及民族的希望。然而,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幼儿及家长的参与;以视觉刺激为“美与教育”的象征,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被淹没;重视物质环境创设,忽视精神环境创设,对环境的理解片面;追求昂贵、时尚的教育资源,乡土教育资源被边缘化。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幼儿为本、归还幼儿、家长、社会人员的主动权、参与权、自。根据各地发展差异、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幼儿园课程思路,进行地域课程资源开发,完善课程结构,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促进课程与生活、课程与社会的联系[7]。既重视物质环境的建设,又重视精神环境的建设,活动室的建设避免“唯美的误区”“文字的误区”和“结构的误区”[8]。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建设具有教育性、环保性、适宜性的幼儿园文化,使园内环境自然化、多元化、民族化、生态化、生活化、动态化。
参考文献:
[1]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卡洛琳•爱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埃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等译.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
[5]郑益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J].文教资料,2011(28):138.
[6]李从军.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模式述评[J].教育论坛,2015(320):297.
[7]朱从琴.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园本课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17.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基本医疗预防保健需求,更好地为全镇广大居民健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结合我镇村级卫生机构的实际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省卫生厅《关于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效缓解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健全设备、运行规范、服务到位的县、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为全镇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总体目标
在200*年底与任杨村部联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上,200*年,新建和改建完成4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镇共建成5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站达到设置合理,设施基本满足需要,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社区居民能在社区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原则、资源配置和工作职责。
1、设置原则:
按照行政村或3000-5000人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原则。对此,我镇将在任杨、古虹、走马、沈杨、马路等村域内设置建设五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
2、资源配置:
①土地: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建设选址由镇政府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确定,原则上设在覆盖范围的中心位置,所需建设用地原则上由所在村无偿划拨,同时做好证地的协调工作。
②房屋: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所需房屋原则上由村委会提供,也可由学校闲置校舍或原村卫生所改扩建而来。
③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严禁使用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业人员由所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调配。
④资金:采取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资、乡村医生个人借资、辐射村居帮扶投资、政府补助资金等多渠道筹资办法,共同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
3、工作职责:
①综合运用机构门诊、健康咨询、定期巡诊、康复护理、家庭病床、双向转诊等措施,为农民就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治;并及时转诊急危重病人。诊疗行为规范,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医药收费政策。
②组织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和管理覆盖范围内和所有家庭的健康档案,访视重点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③按照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通过上门服务等形式落实相应的工作任务。
④掌握覆盖范围内服务人口基本情况,及时督促服务对象按规范要求接受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重点疾病社区管理等。
⑤及时收集、核实、报告覆盖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传染病和外来人员等信息,并协助完成调查处理。
⑥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看病程序和补助办法;定期公布覆盖范围内合作医疗住院及报销情况。
⑦健康教育进村入户,以讲课、咨询、发放健康处方等形式向服务对象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来源:文秘站 )⑧协助开展覆盖范围内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托幼机构、饮水卫生检查管理。
(二)加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建设。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标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占地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设全科诊断室、治疗室、换药室、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预防保健室)和计生指导室,七室分开;基本设备包括耳鼻镜、紫外线灯、清创缝合包、组合治疗盘,空调、身高体重器、电脑和打印机、电话、电视、vcd等(具体标准见附件2)。
(三)加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站人员继续教育。到200*年全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全科医学知识转岗培训率达80%,鼓励已取得资格的卫技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学历教育,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学历层次。新进人员统一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关执业资格。
(四)加强标准 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功能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落实服务责任,在责任区域内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不同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社区诊断并提出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
(五)加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内部管理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严格按照县卫生局制订的一体化管理办法执行。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开展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工作是解决我镇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镇政府成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分解见附1)各村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方针政策,将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干部年度目标考核,要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层层明确责任,落实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创建任务。
(二)严格标准,规范建设。
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照《__镇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认真细化,逐项落实,按序时进度做好创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对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上报。镇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将开展定期不定期督查,对创建工作不力,动作缓慢,措施不当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创建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在全镇予以推广。
(三)因地制宜,杜绝盲建。
根据辖区卫生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建设计划。尽量充分,合理利用原有卫生资源,切忌盲目新建,造成资源浪费。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租用房屋或用房尚未达到标准的,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新建、改扩建。目前初步决定在任杨村范围内进行新建;古虹村、走马村、马路村范围内进行改建;沈杨村范围内根据实际再进行新建或改建的决定。
(四)规范管理,强化监督。
1、关于理论学习还未做到全面系统,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不够高的问题。
整改措施:
(1)增强学习次数和学习强度,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并形成长效的学习制度。在学习途径上,要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班子成员之间互相学习,积累方方面面的经验。在学习范围上,要深入研究党的方针政策,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在学习创新上,班子成员在巩固旧有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吸收新养分,以适应日益复杂全面的社区工作。
(2)增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真正深入基层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俯下身子,带着问题到基层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少。认真分析查找社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性问题、新矛盾,坚持做好检查指导工作,在检查指导中总结经验,促进建设。
主要负责人:以上工作由社区党支部书记叶秀琴同志负总责
整改目标: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完善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并从即日起付诸实施。
2、关于社区服务工作方面,社区服务网络不健全,社区服务程度不高的问题。
整改措施:
(3)进一步完善社区功能,坚持以人为本,继续把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放在首位,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创造力的社区。继续探索强化社区的生活服务功能、文化服务功能和政务服务功能,力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帮”,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尤其是要拓展社区就业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整合规范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产业化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居民开放,建立大范围、多层次的志愿者服务制度等,应作为探索创新的重点。
(4)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以优化、美化、绿化、亮化环境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社区。教育社区成员做好街巷保洁、爱国卫生、环境保护工作,爱护自己的家园。形成常年见绿,春色满园的优美环境。
(5)继续抓好“和谐社区”建设,促进人与社会秩序的和谐。大力加强社区综治组织建设,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强社区教育管理,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积极构筑社区治安防范网络,确保实现“防范措施健全、治安管理规范、案件发生较少、治安秩序良好、居民群众满意”的平安目标,努力营造安定、安全、安宁的社区环境,最终达到人与社会秩序统一、和谐。
(6)以文体活动为载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强化文体、教育设施建设和建立健全文体活动、社区教育骨干队伍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区教育工作,吸引广大社区成员参与到社区大家庭建设中来,在各类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营造社区的温馨氛围,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亲情感。
主要负责人:以上工作由社区支部书记叶秀琴和社区副书记黄燕清、社区组织委员、卫生副主任卢秀钦同志、治保主任陈瑾、委员张进兴共同负责。
整改目标:使社区生活服务、文化服务、政务服务逐渐到位,辖区内环境优化、美化、绿化、亮化,社区教育文体设施健全、治安管理规范、案件发生较少、治安秩序良好、居民群众满意,形成和谐美好的社区人居环境。
3、关于在社区组织建设方面,社区班子成员缺乏超前的创新意识,社区管理网络建设还存在着死角的问题。
整改措施:
(7)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社区干部管理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加大社区干部教育力度,建立科学的教育培训机制,形成长效的学习和实践工作制度。
(8)促进社区制度的完善,逐步健全社区例会制度、社区决策公开、协调、协商和居规民约等制度,使社区成员都在制度和法规规定的范围内生活,使社区每一项工作都能真正体现民意、合乎民情、顺应民心。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促进人与制度的和谐。
(9)无论是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都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增强对全社区方方面面工作的认识程度。在此基础上,要发扬创新精神,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载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搞好工作调研,及时解决问题,在研究工作的过程中要擅于抽丝剥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争取做到事半功倍。
(10)增强社区干部团队合作精神,丰富社区活动形式。工会、劳动保障、计生等各口长期性地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团体活动等,活跃社区干部文化生活,增进社区干部团结协作的意识,增进社区干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主要负责人:以上工作由社区支部书记叶秀琴同志、计生副主任刘秀红、委员张海姬、流口协管员叶振根、劳动站工作人员林兰香、曹孟芹等同志负责
整改目标:通过更新制度、更新理念、改进方式方法,使得社区形成组织体系健全,班子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新格局。
二、扎实开展整改工作
按照区、街关于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要求,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主要依据,社区党支部认真研究确定了在整改落实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拟定了于山社区党支部整改落实方案和工作安排,明确了整改落实的具体事项、整改落实的时限要求、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和整改落实的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及具体责任人。
1月7日,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共同研究讨论修改了整改落实方案。整改落实方案初步形成后,我们分别召开人大代表、居民群众、社区工作者、辖区单位代表、物业管理人员等有关人员座谈会,以及向有关单位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了社会各方面对我社区整改落实方案的意见建议。
1月10日采取公开栏张贴公示的方式,全方位公布整改落实方案。与此同时,我们还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事项做出了公开承诺。
严格按照制定的整改落实方案,统筹协调,建立了整改时间限期制度、整改台账登记与销号制度、整改责任制度、整改承诺制度、整改情况通报制度等“五项制度”。对于能够立即进行的各项整改任务,做到了立即落实;对于不能完成的整改任务,也制定了明确的整改落实的最后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