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免疫学的重要性

免疫学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免疫学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免疫学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累及多系统并伴有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近年来,由于免疫学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更加深入。祖国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也将宏观辨证与微观检测结合起来,尤其是免疫学方面的检测。

1 T淋巴细胞亚群

施欣红等[1]观察中药二青汤对SLE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水平。其以单克隆抗体法,对45例SLE患者与22例健康对照者同步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测定。结果显示:未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低于治疗组和对照组(P<0.01);泼尼松组低于中药加泼尼松组(P<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朱方石等[2]探讨中药狼疮静颗粒对自发性狼疮(NZB NZW F1)小鼠血浆CD+4、CD+8 细胞分布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治疗后6组小鼠外周血CD+4、CD+8细胞。结果:CD+4细胞检测狼疮静加泼尼松组、西药泼尼松组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CD+8细胞检测西药泼尼松组、狼疮静加泼尼松组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狼疮静组低于西药泼尼松组,P<0.05。结果显示,中药狼疮静和西药泼尼松均能改善T细胞分布。张志礼等[3]对1029例SLE患者,分单纯中药、单纯西药、中西医结合3组进行临床研究,治疗后结合组激素维持量明显低于西药组而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值显著改善,提示中药有调节内分泌和免疫机能的作用。

2 抗dsDNA抗体

傅庭焕等[4]观察冬虫夏草对SLE模型大鼠的作用,结果:对照组抗dsDNA抗体水平从第12周的(0.141±0.036)升至第20周的(0.198±0.047),治疗组从(0.172±0.009)降至(0.112±0.015),第20周时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冬虫夏草能够使系统性红斑狼疮大鼠降低抗dsDNA抗体的水平。

贺学林等[5]探讨克狼灵煎剂对GVHR狼疮样小鼠自身抗体的影响,将F1代小鼠随机分为5组,结果为:诱导后抗dsDNA抗体第4周末至第14周末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且于第10周末达到峰值(P<0.01)。模型组与各用药组相比较:诱导后第6周末至第14周末,各用药组的抗dsDNA抗体较模型组低,差异显著(P<0.05)。提示克狼灵能降低小鼠模型的抗dsDNA抗体水平。

王玉玺等[6]研究祛毒胶囊治疗SLE样小鼠的免疫学机制,用LPS诱导昆明纯种小鼠制备了SLE样模型。将7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灌胃15 d后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结果:模型组抗dsDN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dsDNA抗体的影响,各药物治疗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祛毒胶囊有类似泼尼松样的免疫抑制作用。

3 白介素

张剑勇等[7]用苓丹片、青蒿琥酯治疗SLE患者25例,并探讨其对IL2活性及sIL2水平。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IL2和sIL2R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分别降低、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IL2水平均回升,两组slL2R水平均下降,尤以治疗组明显(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表明:苓丹片配青蒿琥酯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顾军花等[8]研究复方自身清治疗SLE的作用机制,采用模拟体内用药环境的血清药理学方法,将含复方自身清的兔血清加入活动性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的体外培养体系中,实验显示该含药血清能使患者高于正常人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显著下降(P<0.05),证明复方自身清能通过双向调节SLE患者的细胞免疫紊乱达到治疗SLE的目的。

4 补体C3和免疫球蛋白(IgC)

赵振宇等[9]研究中药复方狼疮方二号及皮质类固醇对BXSB狼疮小鼠肾脏中补体C3和IgC的含量。将BXSB狼疮模型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合用组。结果:各给药组均能降低小鼠补体C3、IgC的荧光强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中西药合用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说明中、西药均能有效防止免疫复合物在肾脏的沉积。

目前,对SLE在微观辨证(实验研究)与SLE不同证型之间关系的研究上,仍不多见,各证型之间免疫学指标有无差别,是否能够结合宏观辨证指导临床治疗,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施欣红,沈好波.二青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1(14):1801-1802.

[2]朱方石,金石,汪 悦,等.狼疮静颗粒对自发性狼疮小鼠肾狼疮样改变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4):343-347.

[3]张志礼,安家丰.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3(4):11-15.

[4]傅庭焕,林敬明.冬虫夏草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J].中药材,2001,24(9):658-659.

[5]贺学林,李夏玉,温成平,等.克狼灵煎剂对GVHR狼疮样小鼠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6):27-29.

[6]王玉玺,王惠国,王俊志,等.祛毒胶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鼠免疫学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5,2(2):127-129.

[7]张剑勇,钟嘉熙,彭胜权.苓丹片、青蒿琥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2与slL2R影响的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2):38-39.

免疫学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在学习任何学科的过程中,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换句话说,只有对所学学科提起了足够的兴趣,才能在该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接受新知识的动力,对于新知识心向往之,才能够为以后在该学科上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1]。由于医学的学科特殊性,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绊脚石,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非常容易发生因为遇到困难就退缩心理的现象,甚至有些同学直接就失去了继续学习医学免疫科学的兴趣,这种状况的发生对医学免疫教学形成了无形的阻碍,所以如何将枯燥的医学免疫教学变为学生感兴趣的学科,是当下医学免疫教学工作人员需要探讨的问题。

1为医免疫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始就会为后续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刚刚接触免疫教学的学生来说,第一节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先导性作用,如果在医学免疫教学中能使学生在第一节课时就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对于绪论课讲师的要求也要有高标准,需要选择一些有经验的、能够以自己独特的讲课方式吸引学生的教授进行学生第一堂课的入门讲解,让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科激发起足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克服对医学免疫学科的学习障碍。在绪论课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医学免疫学科的特殊地位向学生介绍清楚,明确该学科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案例对医学免疫学科的重要性进行解释,并向学生展示出医学免疫学科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的杰出贡献。疫苗的发展时间很短,但是医学免疫中的各种研究成果却层出不穷,通过对医学疫苗的新学生进行上述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对疫苗医学产生敬仰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第一堂课是否成功直接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热情相联系,所以就需要医学免疫的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出创造力,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出学生对疫苗医学的兴趣。

2将高科技技术和多彩的语言环境应用到教学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已经走入了课堂,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医学免疫学科中的重点难点通过生动形象丰富的感官效果传达给学生,使枯燥乏味的学习更易被接受。通过多媒体教学中的动态演示等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另外,在讲师进行医学免疫学的讲解时,应该注意讲课的方式方法,因为医学免疫学科本身就有一定的刻板性,如果讲课教师在讲课时不注意方式方法,只会更加增添学生对学习医学免疫学的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讲课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医学免疫学中的知识进行讲解,发散学生思维,增加课堂活跃度,使学生在潜意识中提高对医学免疫的学习兴趣。

3结合实际例子对医学免疫进行学习

实践出真知,在任何学科的学习研究中实践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医学免疫的教学学习中结合一些与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实际例子,既能够开发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潜能,又能对学生在医学免疫学科中的不良学习情绪进行改善[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对所学知识提出相悖问题,从而增大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科的探究,让学生不只是因为学习而学习,更是因为兴趣研究而不断接受新知识。

4通过免疫医学历史发展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每一种学科都有自己的发展史,医学免疫学也不例外,发展需要汗水和智慧做铺垫。通过在医学免疫学习中加入一些医学免疫发展历史,让学生更加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过程和发展中遭受的困难的坎坷[3],从而使学生在感受历史的同时感受到科学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波折和成功的喜悦,例如向学生讲述加拿大免疫学家斯坦曼为了医学免疫事业的发展将自身的疾病投入到科学实验中并且最终成功延长生命的事迹,通过这些历史事迹的影响,加大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学习兴趣。

5改善教学评价方式

在传统的医学考试测评中,大多侧重点都在对学科理论性知识点的考察,学生多只通过生硬的记忆来应对考核,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了解这些知识并且熟练的对这些知识进行应用。针对这种现象的应对方式是改良现在医学免疫教育的考核制度,在合理的情况下增大平时表现成绩的比例,激发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热情,并且对在课堂上对思维活跃的同学加以激励。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讨论,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形式中获取新知识。

免疫医学的学生是免疫医学发展的后备军,只有后续部队的稳步发展才能让免疫医学未来的研究发展之路获得保障。由于免疫医学学科的特殊性质,造成了部分免疫医学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的消极心理的产生,但是相信通过教学工作者对免疫医学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进行不断完善,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在免疫医学学科中学习热情和研究积极性,为我国的医学免疫事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艳艳.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11,1(9):54-55.

免疫学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随着现代药学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以免疫学为知识背景的新型生物技术药物(如分子靶向药物、疫苗、免疫分子等)进入临床,甚至成为临床一线用药;免疫学的深入研究也揭示,目前已应用于临床或正在研发的许多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物及中药制剂的药理学作用、药效学机制、毒副作用等均与机体免疫系统及免疫应答的改变有关。而目前使用的免疫学教材,虽然在内容编排上做到了知识点的面面俱到,但却未充分体现药学专业特点,未突出具体的免疫学知识与临床药物间的关系,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药物的实际应用脱节。

2解决方案

2.1联系临床用药,突出专业特点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免疫学在现代药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作为药学专业免疫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关注临床用药变化,在授课过程中将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其最新发展现状与免疫学理论知识相结合,突出药学专业特点,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迅速结合,适应新的工作环境[2,3]。例如,讲授抗原时,可以学生经常接触、临床上常用的乙型肝炎疫苗等预防类药品为例;讲授免疫球蛋白及抗体时,可以人血白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等中国药典三部中收录的生物制剂为例;讲授超敏反应,可以青霉素的降解产物青霉烯酸导致Ⅰ型超敏反应为例;讲授自身免疫疾病时,可以磺胺类药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例。通过在授课过程中加入相应的临床药物知识,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免疫学在药物研制、生产、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突出药学专业的特点。

2.2应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由于课时等因素的限制,传统的免疫学教学通常重理论而轻实例,而抽象复杂的理论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上述“联系临床用药,突出专业特点”着重点在于根据教学内容列举相应临床用药实例,丰富学生的临床药物知识,并未完全降低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难度。因此,我们进一步尝试“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丰富的案例,通过具体、生动的临床用药案例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抗原抗体时,可以罗氏公司研制的用于肿瘤治疗的新型分子靶向药物重组人类单克隆IgG1抗体Avastin(贝伐单抗,Bevacizumab)为例,将抗体的分子结构、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等抽象、微观的知识通过具体的临床实例生动化、形象化;在讲授细胞因子中的集落刺激因子时,可以临床紫杉醇、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治疗肿瘤导致的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为例,介绍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集落刺激因子在化疗保护中的临床应用。

2.3应用PBL教学法,提高学习主动性PBL(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由Barrows教授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McMaster)大学首创,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与教师为主体、学生“填鸭式”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法不同,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依托,以探究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PBL教学中,教师将学习内容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实际的或真实性问题,以此来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人格品质。免疫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均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PBL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教师设置的教学问题、教学环境中,再以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免疫学抽象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效果。以“自身免疫及自身免疫病”的教学为例,课前可请学生先预习自身免疫病的分类、特征、致病因素和治疗原则等知识,课堂上结合课前的预习内容,给出全身性红斑狼疮、甲状腺毒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实例,请学生以分组讨论或情景模拟等形式,探讨各种病例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采用何种药物治疗等问题,最后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性点评。药学专业免疫学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方法,可达到以下教学效果:(1)通过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免疫学知识与相关疾病的临床用药的结合,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的相关药学专业知识,突出专业特点。(2)通过教师的点评巩固学习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2.4多媒体动画教学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多媒体成为日常教学中的常用方式。运用文字提示、图片展示、动画教学等多媒体手段,结合临床案例,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融入到色彩鲜艳、生动、直观的免疫学课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小结

免疫学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国家规定中职学校满三年的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完成实习8个月,就可以参加当年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下文简称为护资考试) ,取得护资考试资格证明,方可从事护理工作。可见护资考试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重要性。

护资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考试模块主要包括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与护理工作有关的社会医学、人文知识。其中,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部分的考试内容包括免疫、医学微生物和寄生虫,即病原生物免疫学基础的学习内容。可见深入学习病原生物免疫学基础,在护资考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中职护资考试通过率,病原生物免疫学基础的教师应积极分析护资考试大纲、剖析护资考试真题、研究相应的教学对策。

二、分析护资考试大纲,剖析考试真题

认真学习近三年护资考试大纲,且研究2014 年、2015年、2016年护资考试统一试题。试题分为两个科目,即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2014年每个科目题量各为 135 题,2015年、2016年每个科目题量各为 120 题,全部为选择题,考试题型有 A1、A2、A3、A4四种题型。对试题内容的知识点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直接和间接所占分值进行了分析。

1.护资考试情况变化

(1)时间缩短。时间将由150分钟缩短为120分钟,将要缩短为100分钟。

(2)题量减少。由135道减为120道,但在护士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每个科目题量为120~160道”。

(3)各题型内容中,病例分析题是考试的主力军。

(4)考核侧重点的变化。基础知识比例有所下降,而护理伦理与法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比例明显增加,侧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使用人机对话考试方式。这些内容与护士的具体工作息息相关,体现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时切忌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理论知识,灵活运用。

2.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约占分值

三年护资考试中,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直接和间接涉及的知识点所占的分值约为:2014年专业实务占26分,实践能力占28分;2015年专业实务21分,实践能力占22分;2016年专业实务占31分,实践能力占27分。由此深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三、结合考题,分析实情

根据护资考试大纲,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的护理毕业生参加标准一致的护资考试,这对中职学生而言,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1.护资考试难度加大

在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这两个考试科目中,尤其是从2016年人机对话试点考试情况来看,护士资格考试内容变化很大。考试方式不同于原先直截了当的知识点考查,更倾向于知识的临床实践运用,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病例分析题增多,辅以少量考查概念的A1型题。

2.学校的生源情况

现在的问题是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下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为保证数量,降低门槛,初中生不管分数高低都可上,虽有了生源但学生综合能力差,基本上是初中“被遗忘的一群”“混天的一族”了。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不仅基础差,而且学习习惯不好,教学难度很大。

3.护资考试真题中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相关内容

研究护资考试近三年的真题,出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点较多的是:细菌的外界环境和细菌的致病性;免疫学中超敏反应、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有直接和间接考题;常见病原菌化脓性球菌所致疾病出现概率比较高,破伤风梭菌和结核分枝杆菌考点多;常见病毒中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都有,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致病性,还有狂犬病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轮状病毒的相关知识;寄生虫章节考点是蛔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巴。

四、对策

为提高护资考试通过率,基础医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教师应积极探讨教学对策。

1.全校一盘棋,强化护资考试通过率的重要性

首先是校领导重视,教师才有狠抓护考的热情,学生才有备考的动力,从而提高护考的通过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招生宣传增加资本。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教师集体学习护资考试内容,加深对执业考试的认识和理解;和临床科室老师进行知识的交流,增加护资考试的临床资料;围绕护资考试这一指挥棒进行教学改革,与护资考试早早接轨,提升护资通过率。

2.根据护资考试内容,调整教学大纲,重新构建教学内容

学习护资考试大纲,分析近三年护资考题内容,及时调整教学大纲,加强消毒灭菌等外界环境对细菌影响章节的内容,免疫学基础重点在超敏反应和免疫学防治,常见病原菌的重点为细菌的致病性。注意教学内容与护资考试内容的相关性,在课堂中加大人文知识的渗透,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3.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

面对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为了让这些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在课堂中要多种方法并用。

首先,运用护资考试真题导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视。

如讲授结核分枝杆菌时,应用2016年真题。

例1:我国缩窄性心包炎最常见的病因是

A.创伤 B.肿瘤 C.结核菌感染 D.化脓性细菌感染 E.非特异性感染

答案:C

例2:共用题干

患者男,43岁,开放性肺结核,咳嗽、咳痰1周入院。

作为隔离病区的护士在护理该患者时,应明确该病的传播途径是

A.直播接触传播 B.间接接触传播 C.消化道传播

D.共同媒介传播 E.空气传播

答案:E

对于该患者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必须单间隔离 B.家属可以随意探视

C.患者离开病房应该不受限制 D.注意开门开窗使病室内空气流通 E.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必须消毒后方可丢弃

答案:E

使用真题引起学生高度关注,学生用心听讲,扎实掌握了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知识。

其次结合临床知识,使微免基础与临床知识紧密相连。强化微免基A知识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比如在讲Ⅰ型超敏反应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给病人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试?皮试多长时间观察结果?皮试结果可以用注射青霉素,但注射青霉素后还要在医院内观察多长时间才能离开,为什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轻松地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又促使学生牢记了知识。

4.改变考试形式,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免疫学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临床执业医师考试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我国现阶段医师资格的准入考试,也是衡量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自2001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考以来,我国医学院校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始终低于70%[1],反映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教学标准与医师资格准入门槛存在较大差距。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与学生在校相关科目考试成绩呈正相关[2],其中基础医学综合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明显落后于兄弟院校[3],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扭转。医学免疫学作为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基础医学综合科目之一,是以免疫系统及其作用机制为主要研究对象,是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支柱性学科,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广泛交叉渗透。医学免疫学的理论与实践为临床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探索以及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奠定基础。但医学免疫学理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对于初学者而言内容较为抽象,如何使学生理解医学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学好这门课程,是需要授课教师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4]。基于医学免疫学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及其学科本身迅猛发展的现状,根据我校2018年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以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医学免疫学教学内容改革,为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有针对性地重新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免疫学临床应用相关知识点的讲授,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上,将所学知识整合和运用到分析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和发病机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2018年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将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在理论教学42学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与临床结合紧密的教学内容,体现免疫学理论的系统性,增加感染免疫和黏膜免疫授课内容。

1.1基础免疫部分

以免疫应答为核心开展教学。从参与免疫应答的组成成分入手,包括免疫器官和组织、抗原、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免疫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固有免疫细胞);围绕免疫应答(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固有免疫、黏膜免疫、免疫耐受)系统介绍免疫应答的各参与成分及免疫应答的发生过程。过去限于对黏膜免疫的认识不足,旧版本教材将黏膜免疫放在免疫器官和组织中简要介绍,直到201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免疫学》(第7版)才将黏膜免疫独立成章。人体近50%的淋巴组织分布于黏膜系统,黏膜免疫系统构成了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鉴于黏膜免疫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重要性,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对其有8个知识点要求。我们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修订教学大纲,增加黏膜免疫,安排1学时在固有免疫应答后讲解,从而使学生对免疫应答有系统性认识。此外,在理论教学内容中去除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要求的抽象难懂内容,如抗体的多样性和免疫原性、T细胞和B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等内容,便于学生系统学习理解免疫应答的发生过程。

1.2临床免疫部分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异常可导致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在临床免疫部分主要阐述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常见疾病。免疫学是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免疫学发展的初期主要是抗感染免疫。过去,抗感染免疫分散至医学微生物学教材中,但限于教学学时、教学难度和交叉学科问题,免疫学教学内容不做授课安排,直到201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免疫学》(第7版)才将感染免疫独立成章。感染性疾病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或缺失导致的免疫性疾病,与免疫缺陷病的发生有相似之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对其有5个知识点要求。我们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修订教学大纲,增加感染免疫,安排1学时在免疫缺陷病后讲解,从而使学生对免疫应答异常引起的免疫性疾病有整体认识。此外,在临床免疫教学内容中,针对各种免疫性疾病适当增加临床相关知识的讲授,结合临床典型案例,使学生对临床常见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有深入认识。

2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在重新修订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内容基础上,保持实验教学12学时不变,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精简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使实验内容整体化,全部安排学生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精选出少数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和有临床价值的实验开展,可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6]。整合前和整合后实验内容对比如下(见表1)。

2.1凝集反应实验

凝集反应包括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种类型。本实验包括利用直接凝集反应原理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判断血型,利用间接凝集反应原理进行类风湿因子检测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中类风湿因子检测为新增实验。该实验内容均为凝集反应,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凝集反应原理,去除原有实验内容中较为零乱单一的示教部分,如巨噬细胞吞噬试验、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2.2免疫标记技术实验

包括利用酶免疫技术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诊断乙型肝炎,利用胶体金标记技术检测人尿液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诊断早孕,其中胶体金检测为新增实验。两项实验内容均为免疫标记技术,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技术,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免疫标记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去除原有实验内容中较为枯燥的示教部分,如E花环试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