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业链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配套产业链;升级;产品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了配套产业链,这样链上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进入高端的生产线,从而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为推动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为了保证配套产业链上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升级,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配套产业链升级的促进作用。
一、配套产业链的概述
配套产业链的概念由来已久,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高度重视,并成为产业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配套指的是在一个完整的生产链中,将一个主要的生产环节作为生产链的核心,其他环节要对个生产环节进行配合,最终形成一个生产技术的联系。可见,配套是将相关的事物进行有效的组合,这样生产链上包含多个节点,然后东道主国家的企业负责为外资企业提供半成品和中间产品。
就国内配套产业链而言,是将配套和产业链进行了有机结合,是站在跨国公司的立场上的,因此在国内的配套产业链升级过程中,外资企业是主导企业,我国的本土企业只是充当了配角,真正的发包企业是外资企业。在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下,本土企业获得了现实的收益,并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对国内配套产业链的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配套产业链升级的影响分析
在国内的配套产业链升级过程中,本土企业是外资企业的辅助和支撑,在技术溢出的影响下,本土企业获得了较大的利益。在企业的发展中,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本土企业,都需要不断的升级,即主要是产品的升级,这样才能够保持企业的发展优势,满足市场的实际需要。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配套产业链的升级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升级方面,升级后的产品与原先的产品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满足了消费者新的需求的同时,实现了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对企业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了资本流动效应,这样为了提高直接投资的效益,外资企业会雇佣一定的本土工人和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积累了人力资本技能,这样在这些人员离不开外资企业后,进入本土企业或者是自己创业都有着显著的优势;外商直接投资引起了示范效应,即本土企业会对外资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进行模仿和学习,进而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引起了竞争效应,外资企业的进入会对本土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土企业会在模仿外资企业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的研发,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此外,外商直接投资还会引起产业关联效应,在外资企业进入到本土市场以后,会加强与本土企业的联系,并对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使企业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因此对国内配套产业链的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产品质量的提高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内配套产业链升级最为重要的影响是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的生产效率,就配套产业链而言,高质量的产品核心问题,更是配套产业链的灵魂。在对配套产业链生的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典型式调查中发现,在配套产业链的带动下,产品质量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研发功能,为本土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首先,企业自主研发的能力不断提升。在配套产业链的带动下,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创新研发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如电子通信设备制造、机械制造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其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外商直接投资的带动下,本土企业融入了配套产业链中,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学习,其技术水平和原先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加强对新的生产工艺的研发,对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固定资产的更新速度加快,在外商直接投资的支持下,配套产业链上的企业有充足的资金进行配套设施的改造,有效的解决了本土企业设备落后的问题,增强了企业更新换代的意识,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为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产品种类的扩张
产品种类的扩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本土企业的产品扩张,二是外资企业的产品扩张。就本土企业而言,在国内配套产业链的带动下,本土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在与外资企业的配套中,融入了外资企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不仅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还提升了自己的技术水平,积聚了企业发展的后发优势。就配套产业链生的企业的发展情况而言,其产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产品的种类增加,由单一产品向复合产品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同一产品系列中出现了新型号的产品,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产品,特别是跨行业的产品,这就为实现了产品的多元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对外资企业而言,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产品的扩张,在配套产业链的带动下,外资企业加强对市场激烈竞争的认识,为了获得自身更好的发展,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提升自主研发能力,进而生产出新的产品。在配套产业链发展的初期,外资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差,研发形式也较为简单,但是随着生产工艺的创新,研发出了一系列的高品质产品,大大的提高了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创作了一定的条件。
配套产业链的升级需要依靠产品的升级,而外商是直接投资,推动了产品的升级,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丰富了产品的型号,并且对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在配套产业链的带动下,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加强了联系,提升了自己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融入国家产业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外资作用下的配套产业链升级可以通过产品升级模式体现出来。在本土配套企业参与外资企业全球分工体系中,本土企业的产品升级可以通过企业在配套加工过程中提高配套产品的质量、丰富配套产品的型号、类型,以及结合自身的研发所开发出来的新产品等途径实现。在外商直接投资的生产网络中,内资企业参与其生产加工,处于配套从属地位。外资企业产品种类的增加很难传递到本土配套企业的生产上。本土配套企业依靠外资企业的产业链实现配套生产产值的扩大。两类企业在产业链的链接中,还未能将外资发包企业的研发效应充分体现在配套企业身上,这就影响了产品品种扩张的效应发挥。不过通过对外资直接投资下的国内配套产业链的研究发现,配套产品质量改进的表现十分突出的,大大的提高了本土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为本土企业融入国际配套产业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芮明杰,刘明宇m任江波.论产业链整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05)
[2]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05)
目录
报告摘要
1云通信发展概述
1.1云通信的概念定义
1.2云服务与云通信概述
1.3云通信的核心价值
1.4云通信的分类
1.5云通信的应用场景
1.6云通信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1.7中美云通信发展比较
1.8云通信产业链
1.9云通信产业图谱
1.10云通信的商业模式
2云通信企业典型案例
2.1融云
2.2梦网科技
2.3云之讯
2.4声网
3云通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东海岛;生态产业链;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132-03
在我国,重工业一向被认为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的产业,依据循环经济理论,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可以和生态环境保护完美结合,成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2009年8月10日,中石化宣布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决定选址湛江东海岛;2012年5月24日,湛江市东海岛宝钢项目获国务院批准。依托深水大港和国内国际资源,东海岛将重点建设钢铁、石化两大核心产业,并配套发展港口物流、电力、精细化工、建材、燃料、化工、海水淡化等匹配企业,大力拓宽产业链,发展精细钢铁加工、现代装备制造、金属包装、汽车零部件生产、碳四深加工、碳五深加工、芳烃综合利用、聚氨酯、丙烯酸酯及深加工、氯碱及深加工、精细化工、汽车配套化学品等相关补充企业,打造完整的生态产业链。
1生态产业链概述
生态产业链是指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的企业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资源(原料、副产品、能源、信息、资金、人才等)为纽带形成的具有产业连接关系的工厂或企业联盟,以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循环流动。[1]
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生态产业链应具有高效率、高效益、高生态化、低污染的特征。只有科学建立产业链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评价生态产业链系统的稳定性,才能推进该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升华,保障园区产业链的稳定运行。
2生态产业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1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所选的指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应能全面地反映和测度生态产业链系统的各个方面,它由不同层次、不同要素组成,各子系统之间、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子系统与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同时又相互独立,体现出系统性与层次性。指标的设置既要反映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又要反映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22科学性原则
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要考虑理论上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即指标的概念必须明确,权重系数的确定以及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等要有科学依据,避免指标间的重叠和简单罗列。
23区域差异性原则
本项目研究的生态产业链系统所涉及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因此在衡量生态产业链系统稳定性时所选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东海岛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选取能代表东海岛区域环境的指标,反映出鲜明的区域特征。
24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生态产业链系统本身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闭环系统,但它在运行过程中又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等方面的交换。因此,在选取评价指标时,既要考虑静态的数据,又要考虑动态的变量,使生态产业链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都得到全面地反映。[2]
2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为了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在评价指标的设置过程中,应尽可能选取可量化的指标,从而精确地反映生态产业链系统的情况。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定性指标又是评价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性指标所依据的主观判断的结论能够弥补定量指标难以准确定义、测量的模糊状态。因此,尽管这类指标采集、处理起来都比较困难,但它在评价生态产业链系统时是不可或缺的。
26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既要能全面反映生态产业链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内涵,又要尽量利用统计资料和有关规范标准。
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生态学相关理论,在参考国家有关标准基础上,综合考虑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筛选方法,本项目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生态产业链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分为:外部影响指标、生态产业链企业指标、生态产业链系统整体指标3类一级指标;国家宏观政策、市场环境、经济效益、资源环境效益、社会发展效益、系统信息化水平、系统柔韧性7类二级指标以及若干三级指标。其中,三级指标具体在进行园区规划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条件而进行调整。
31外部影响指标
外部影响指标包括国家宏观政策、市场环境2个二级指标。
311国家宏观政策
国家宏观政策是指国家制定的相关行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对生态产业链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国家宏观政策涉及许多方面,方方面面都从外部作用于生态产业链企业内部,对企业的经营形式、管理效果、效益状况等产生重要影响。在内部素质和能力基本无差异的情况下,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越宽松,企业获利的概率就越大,抵御外界和内部的冲击的能力也就越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会增强。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出发,国家宏观政策在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3个方面对企业影响最为突出。
312市场环境
企业的市场环境主要通过企业在市场上原料供应稳定性、主导产品市场需求状况、产品市场持续性等方面体现出来。
(1)原料供应稳定性:指产业链企业产品是否具有稳定的市场原材料来源。
(2)主导产品市场需求状况:指产业链企业产出的主要产品是否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供需比例是否恰当。
(3)产品市场持续性:指产业链企业产品是否具有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趋势,是否会随着时间和条件的改变而被市场淘汰。[3]
32生态产业链企业指标
产业链企业指标主要是企业竞争力的评定。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的市场条件下,企业通过培育自身资源和能力,获取外部可用资源,并综合加以利用,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的综合性能力。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显现,也是企业活力的根本反映。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可通过经济效益、资源环境效益和社会发展效益3个二级指标来判定。
321经济效益
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来评估。
(1)盈利能力: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可通过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来综合评估。
(2)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常用的衡量比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3)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可用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来衡量。
(4)产品竞争力:是指产品符合市场要求的程度。市场占有率、产销率、客户满意度等都是衡量产品竞争力的常用指标。
322资源环境效益
发展生态产业链的目的在于缓解能源约束和减轻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构建生态产业链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将“资源与环境友好”的原则囊括在内。资源环境效益可通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来评估。
(1)资源指标:指企业在产出产品的过程中对各项原料、能源的消耗量和使用效率。包括单位原料产出率、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产品水耗、水重复利用率、废物综合利用率等。
(2)环境指标:反映企业在生产运作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具体衡量标准有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
323社会发展效益
企业作为社会中的重要参与主体,在盈利的过程中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社会发展效益主要从员工责任和社会责任两方面来考量企业的表现。[4]
(1)员工责任:指企业对员工应承担的责任。主要衡量标准有:工伤频率、工人工资增长率、职工社会保障程度等。
(2)社会责任:指一个企业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可从资金纳税率、社会贡献率、社会公益支出比重等方面来加以判定。
33生态产业链系统整体指标
生态产业链系统整体指标包括系统信息化水平、系统柔韧性2个二级指标。[5]
331系统信息化水平
系统信息化水平主要包括以下3个次级指标。
(1)产业链系统内的企业链接率:是指生态产业链系统内两两具有物质或能量链接的企业占系统内企业的比例。该比率反映了系统内企业之间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所构成系统的复杂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C=2ls(s-1)
式中,l为系统内企业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相互联系数,有联系的即为1,s为系统内的企业个数。
(2)系统内企业开发链接技术的投入水平:生态产业链系统得以形成是以链接技术为基础的,因此产业链企业对链接技术的开发需要一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的投入才能促成生态产业链的系统化。
(3)系统内企业信息共享程度:生态产业链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大量信息的有序组织需要建立一个相应的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以对产业链企业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组合进行研究,对整个系统的效率作出估计,对园区进行包括环境、经济和工作机会在内的多目标规划,为系统所在园区的设计、决策和维护提供参考。
332系统柔韧性
系统柔韧性主要包括以下2个二级指标。
(1)具有平行关系的企业占系统内企业总数的比例:是指除了固定的上(下)游企业之外,企业是否有其他与固定上(下)游企业发挥同样作用的企业,即与其具有平行关系的企业,以此类企业占系统内企业总数的比例来衡量系统的柔韧性。
(2)产业链企业垂直延伸能力:指产业链企业的纵向延伸能力,即发展其上下游企业的可能性大小。
需要指出的是,生态产业链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评价指标的选择及数量可根据系统内外部因素变化进行适当调整,这是由生态产业链系统特征及评价对象所处区域和行业性质所决定的。
4结论
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东海岛工业园生态产业链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较为客观的理论依据。这一系统的建立将有助于园区更加准确地朝着预期的生产方向和发展目标前进,使人们能更加及时地调控园区及产业链的各个方面,体现出生态产业链优越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兆华,尹建华,武春友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产业链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10):149-52
[2]袁飚,陈雪梅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生态产业链形成机理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0(6):101-105
[3]韩玉堂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产业链系统构建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124-125
[4]元炯亮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保护,2003(3):38-40
关键词:产业链 图书馆 手机阅读
一、手机阅读概述
手机阅读指的是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获取阅读信息,包括电子图书、在线浏览新闻信息,或者以彩信、短信方法获取的信息阅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信息服务成为当前的新潮流,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成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体。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语音通信、阅读行为、上网、订购商品、游戏娱乐、收发E-mail等,传统的互联网服务已延伸到移动互联网上。
从手机阅读的产生和发展情况来看,手机阅读可追溯到2000年,日本富士山大学图书馆的手机书目查询系统是手机图书馆的雏形。从我国国内来看,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在2002年正式推出手机图书馆,促进了手机阅读的发展。从图书馆手机阅读的应用来看,图书馆手机阅读的产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手机阅读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热点之一。手机阅读结合了网络阅读和纸本阅读的优点,传统纸本阅读虽然携带方便但资源有限,网络阅读资源丰富但地点固定,手机阅读则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不仅能够随时随地阅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还能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各种网络资源。首先,手机阅读服务能够容纳更多的读者,尤其是在农村、小城镇地区,移动网络具有覆盖面广和费用低廉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信息服务的缺失,使文化信息传播能够快速、经济地传播到各地。其次,手机阅读能够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手机阅读具有私有性质,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及时反馈读者的信息,提升读者的满意度。最后,手机阅读的无限延展性,能够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变化的特点。因此,手机阅读成为当前图书馆服务应重视的问题。
手机阅读成为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在整个手机阅读产业链中,由于作者、移动运营商、出版界的加入,而图书馆的参与较少,导致图书馆手机阅读服务存在着滞后的现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由于阅读资源自身的局限。现阶段的手机阅读并不成熟,手机出版市场的管理比较混乱,版权问题尤其突出,出版质量参差不齐,图书馆手机阅读资源有限。二是商家各自为政的现状阻碍了图书馆的介入。图书馆在引进手机阅读时必须参与到产业链中,积极参与各方合作。商家各自为政的制作体系影响了图书馆的参与。三是阅读终端限制。手机阅读技术发展水平有限,速度、屏幕大小等受到限制,不能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因此,图书馆手机阅读服务应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二、基于产业链的图书馆手机阅读服务分析
手机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与手机阅读服务密不可分。为了促进手机图书馆的发展,应不断加强手机阅读产业链各主体之间的联系,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从现有的技术、资源情况出发,充分发挥图书馆手机阅读产业链的公益性作用。图书馆手机阅读产业链与传统产业链存在着本质的差别,由于阅读环境比较复杂,手机阅读产业链呈现出循环性特点。在产业链中,图书馆起着重要的协调沟通作用。因此,应加强产业链各方的联系,整合资源,优化手机阅读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加强图书馆之间的联系
手机阅读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纸质文献,但并不代表图书馆会随之消亡,也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的电子资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需要三者取长补短,互相发展。在文献资源方面 ,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3G技术支持下,能够实现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快速访问。再者,还可以结合数字资源的优势作用,加强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实现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共享。在阅读服务上,手机阅读能提供咨询、推荐、摘要等,扩展了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平台。
(二)加强图书馆和商业机构的联系
第一,图书馆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目前,移动运营商是手机出版界的主要商业机构,图书馆手机阅读服务必须建立在移动运营商平台上。为了满足公益性的要求,图书馆的商业运作可以借鉴其他的运营方式,尽量减少移动上网费用,降低读者的阅读成本,合理调整通讯资费。
第二,图书馆与技术平台提供商的合作。为保证手机阅读平台顺利进行,应建立先进的手机图书馆系统或设施。应从读者的阅读需求出发,方便读者登录图书馆,充分访问图书馆的各种资源网站,在移动终端上,应加大存储空间和屏幕,提升读者阅读的舒适度。
第三,图书馆与内容提供商合作。在手机图书馆建设中,应特别注意版权问题,筛选和引进质量高的手机出版物。
(三)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手机图书馆的建立,应从读者的阅读需求出发,按照读者的需求设置服务的内容。手机阅读与传统阅读的不同点在于可以根据读者的层次来设置服务的内容。在高校图书馆手机服务中,可以进行深层的阅读服务;而在公立图书馆则应以新书推荐、时事、资讯等内容为主。同时,还应该发挥手机的及时性和互动性,让读者真正参与到图书馆建设中,建立真正的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
结束语
手机图书馆是移动通信网络及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随着手机阅读的产生和发展,手机图书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手机阅读产业链来看,不仅促进了手机阅读市场的健康发展,还促进了图书馆手机阅读服务的文化导向作用的发挥。目前,手机阅读的方便性和快捷性逐渐受到读者的追捧,虽然手机阅读在电子资源、阅读服务方面并不完善,但为图书馆手机阅读服务提供了相应的借鉴。在手机图书馆建立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图书馆之间、图书馆和商业机构之间、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联系,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化整个图书馆手机阅读的产业链,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价值链 旅游产业升级 问题研究
随着旅游产业日渐成熟,新形势下环鄱阳湖经济生态区旅游业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研究环鄱阳湖区旅游业升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旅游产业价值链研究
价值链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michael porter提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peter hines将价值链概念延伸至产业总体范围,将顾客和原料供应商纳入价值链;郁义鸿(2006)认为产业价值链是指在一种最终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从最初的矿产资源或原材料一直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所包含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整个纵向链条;潘成云(2001)认为,产业价值链是指以某一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标的、具有相互衔接关系企业的集合。
二、旅游产业升级路径概述
借鉴humphrey和schmitz的研究观点,同时结合旅游业的特性,提出构建旅游业升级路径来推进旅游产业升级。即:旅游工艺流程升级、旅游产品升级、旅游产业功能升级和旅游链条升级。WWw.133229.COm
(1)旅游工艺流程升级是指通过提高旅游链条中某环节的工艺流程效益,来达到超越竞争对手的目的。
(2)旅游产品升级是指旅游价值链各环节创新旅游产品的功能、品种、形式等,提高单位旅游产品(服务)的附加值。
(3)旅游产业功能升级是指通过重新组合旅游价值链中的优势环节,剥离原有低价值链环节,强化核心业务。
(4)旅游链条升级是指从一产业链条转换到另一产业链条的升级方式。
三、环鄱阳湖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不足
1.价值链协同性较低
旅游价值链的优势是通过各环节的协同合作发挥“1+1>2”的协同效应,因此任何一环的缺失或不协调都会影响整体效益。当前,环鄱阳湖区旅游价值链的“食、住、行、游、购、娱”各节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但是各环节整合在一起协同效应优势尚未很好发挥。
2.产品开发创新不足
虽然环鄱阳湖区旅游产品数量很丰富,但产品创新不足,缺乏高品位、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旅游品,大多是“舶来品”,参与型、体验型的高端休闲旅游产品较少。
3.产业核心环节薄弱
旅行社是旅游价值链上的核心,它将旅游价值链各环节串联起来,承担着旅游全过程的旅游产品与服务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环鄱阳湖区旅行社的竞争力较弱,共有58家旅行社,不能发挥核心环节的龙头带动作用。
4.产业扩张力度不够
综观旅游发达区的成功经验,旅游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是放大旅游经济辐射效应,迅速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而环鄱阳湖区旅游业在产业扩张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扩张的规模均远落后于旅游发达区。
四、环鄱阳湖区旅游产业升级路径的对策
针对环鄱阳湖区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据旅游产业升级路径,提出推进其升级对策。
1.流程升级:建立紧密合作机制
环鄱阳湖区旅游主管部门应坚持“政府主导”,运用政府宏观调控的优势,建立旅游业紧密合作机制,来协调旅游价值链的各环节有序发展。创建“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体制,强化领导协调能力,将与旅游密切相连的行业组织起来,形成综合的产业调控能力。
2.产品升级:打造创新产品体系
一方面,环鄱阳湖区应对现有产品体系进行改造升级,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对现有旅游产品体系进行深度开发,提升原有旅游产品与其它产品捆绑销售等。
另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各地的资源特色优势,推出全新旅游产品。开发高端休闲旅游产品,增加产品的互动性、体验性,满足游客的不同层次需求。
3.功能升级:强化产业核心环节
环鄱阳湖区应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旅行社,以强化旅游价值链核心环节,提升整体竞争力。
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旅游业是典型的信息依托型产业,信息成为沟通旅游供给和需求的重要平台,网络将“食、住、行、游、购、娱”各旅游要素进行优化整合,为旅游者提供一条龙的高效服务。开展网上业务外包来强化优势环节,是现代旅行社的发展趋势。
4.链条升级:全面扩张价值链
旅游企业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容易受外部因素干扰;同时旅游业涉及的多数产业属于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较低,一些行业已处于过度竞争状态。
环鄱阳湖区应循序渐进地推进旅游业的扩张,协调与关联行业的融合发展。选择一批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集团开展多元化经营试点,通过典型成功案例的示范效应来推进全省旅游业多元化进程。例如,华侨城集团,在锦绣中华取得巨大成功后,又建造了世界之窗、欢乐谷和中华民俗村,形成四大主题公园系列,在中国主题公园领域取得了绝对领导地位。
参考文献:
[1]michael e 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5.57-59.
[2]黄敏.电子商务环境下旅游产业价值链构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7):50-53.
[3]郁义鸿,管锡展.产业链纵向控制与经济规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