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龄化社会的现状

老龄化社会的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龄化社会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龄化社会的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银色人力 资源开发

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中国已提前世界其他国家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现象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比如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加大等。因此,认真研究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特别是银铃资源开发,这将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时期,社会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去研究和解决,从而制定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规定。我国的知识型和科技型老年人才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现在提倡老有所为就充分体现了对老年人的重视、尊重,是我国特有的老龄工作重点之一,仍应继续作为我国老龄化工作的重要方针。

一、银色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

(一)可以解决未富先老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巨大压力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这部分低龄老年人在退休后,在身体还很健康的情况下并没有回家安度晚年,而是选择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有着强烈的愿望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而目前我国的社会状况是,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人口持续增加,基数很大,在这样的现实下,我们应该着力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大力开发我国的银铃资源,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无形中就缓解了人口老龄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巨大压力。

(二)可以缓解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团结

在我国农村,老人基本上仍处在无养老制度的状态。在我国,老年人在人口各年龄群中,穷人仍占多数。据统计,50%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和80% 左右的农村老人在银行里基本上没有存款,他们只能依靠子女或社会抚养。我们不难看出,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力开发银铃资源的任务无疑显得重中之重。这样可以解决老龄化对社会造成的压力,从而促使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三)银色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和负担

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家庭模式就变成了现在的一对夫妇要赡养4个老人的现状,这种家庭模式无疑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养老负担和压力。从社会现象中来看,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加,社会负担不断加剧。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低龄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压力。银色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让那些低龄老年人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还能减轻家庭的负担和压力,可以不断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二、我国银色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

(一)提高对银铃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理性认识

切实做好银铃资源的开发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对银铃资源的再认识问题。要提高对银铃资源开发的理性认识,首先要改变人们对银铃人才的态度,消除对银铃人才的偏见和歧视。我们年轻的一代应该认识到“人才没有年龄界限”,具有一定专长和技能的老年人才都值得我们尊敬。他们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工作经验丰富,银铃资源的开发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和潜力。我们应该大力发展银铃资源,给老年人才开发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让银铃资源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转换劳动退休模式,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有关劳动部门应该相应地延长退休年龄,男性退休年龄可以适当从60岁延长到65岁,女性退休年龄可以适当从55岁延长到60岁。若将劳动退休模式转化为晚进晚退型,推迟年轻人和老年人的退休时间,这样年轻人不仅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年轻人的素质,从而也使那些低龄老年人有更多的时间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采用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新进入就业岗位的劳动力素质,而且还可以延长老年人力资源的收益,也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大力开展老年事业,不断扩大银铃的就业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老年人持续增多的现象不断扩大,与老年人的医疗保健、衣食住行等行业不断发展起来。通过对老年人相关的产业和服务业的大力支持和发展,可以为低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和谐。目前,在我国银铃中,人才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和各省会,就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一些小城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同样迫切需要知识型老年人力资源。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中小型城镇在养老方面的优势,制定和颁布出相应的优惠政策,促使这些中小型城镇对低龄老年人才的不断引进,为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四)通过政策引导低龄老年人的就业

由于我国当前劳动力资源过剩,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为了保护年轻人就业的问题,一些政策法规中出现了很多就业条件的限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修改相关政策法规中对这部分老年人就业的限制,完善对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且引导银铃向技术短缺部门、服务行业就业做出正确的决策。通过政策在舆论上形成对银铃资源开发的重视,并在现实环境中营造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陶立群.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点[J].科学决策月刊,2006(04).

[2]余波.关于老年人才资源开发的探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12):90-92.

[3]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4]闵伸.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经济师,2003(06).

老龄化社会的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养老金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55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1

0 引 言

21世纪之后,包含中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寻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十分严重,且比预期提前到来,这也意味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是更为严峻的。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受人口老龄化影响较大,开始出现经济增长缓慢现象。另一方面,如果社会保障制度和措施的制定不能跟上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步伐,将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影响社会安定。因此,面临人口老龄化这一现象,要如何有效化解人口老龄化危机?如何有效应对这这一问题?本文在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问题。

1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和原因的分析

1.1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 299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8 81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 400多万人。上述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人口抚养负担正逐步增加。

1.2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成原因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已开始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原因表现在多方面。然而,人口老龄化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该政策导致我国人口生育率较低。计划生育的政策是与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国情相适应的,当时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但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出现改变,人口增长速度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科学医疗水平的改善,人类的寿命相比以前已经大大延长。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多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我国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相对提高,但是年轻人的比重却呈现出下降趋势,最终表现为我国社会中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2.1 建立系统完善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

健康是老年人晚年生活中最关心的一部分,其关系到老年人能否享受到较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老年人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但是,我国当前社会出现看病难及看病贵的问题,而老年人身体免疫力较差,更容易患病,且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和一些慢性病。这些问题都显示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完善老年人医疗保健体系,首先要提高其医疗保险报销的比例,完善对老年人的医疗救助,还可以通过商业保险为老年人就医创造额外保障。

2.2 建立完善合理的养老保险,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纵观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发现养老保险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养老保险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较为重要的经济来源。因此,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国家要通过完善养老保险措施,保证老人年基本生活有稳定的养老金,这也是其积极生活和参与社会的基本物质保障。政府在完善养老保险措施中,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且能够承担转制成本,政府要在完善养老保险中发挥积极作用。

2.3 鼓励老年人积极与社会接触互动,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老年人虽然已经脱离了工作岗位,但其自身能力却是不可忽视的,对社会发展仍有积极促进的作用。因此,老年人可以在自身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主动与社会接触,努力实现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自我价值,即要“老有所用”。在推动老年人主动参与社会中,需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政府要在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利于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措施,并加大宣传力度。例如,政府可以建立老年人相关的数据库,对那些技术精湛及受过高等教育的老人建立系统的档案,为老年人就业建立合适的渠道。

3 结 语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是对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挑战。在人口老龄化现象高峰出现之前,要抓住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建立更为合理且能够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养老金机制,引导个人储蓄养老,积极解决并且完善城乡养老制度的衔接问题,完善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庆旺,贾俊雪,赵志耕.中国传统文化信念、人力资本积累与家庭养老保障机制[J].经济研究,2007(8).

[2]孙雅娜,边恕,穆怀中.中国养老保险最优缴费率的实证分析――基于贴现因子和劳动增长率差异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9(7).

老龄化社会的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现状 成因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国际上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达到10%,即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根据丰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全县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16.43%,比2000年上升5.06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人占11.35%,两项指标均远远超过国际上对老龄社会的划分标准。

一、丰县老龄化社会的现状

1.老年人口规模扩大

据历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丰县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长寿趋势非常明显,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60岁以上老年人口9.53万人,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10.01%; 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1.04万人,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1.09%。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2.15万人,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11.37%; 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有1.53万人,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1.43%。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83万人,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已经达到16.43%,比2000年提高了5.06个百分点; 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2.34万人,比重达到2.43% ,比2000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从1990年以来的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看出,丰县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壮大,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高龄人口数量增长趋势非常明显,平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

2.高龄老人数量增加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丰县常住人口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2.34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2.43%,比2000年增加0.81万人,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比1990年增加1.3万人,比重提高1.34个百分点;比1982年增加1.61万人,比重提高1.55个百分点。百岁以上老人成倍增加,2010年普查时点全县有百岁老人70人,比2000年的60人增加10人,比1990年的10人增加60人,比1980年2人增加68人。

二、丰县人口老龄化原因分析

丰县从人口普查数据看,当前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分析全县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截止到2011年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数242家,医疗机构病床数2173张,千人拥有床位数2.26张;卫生技术人员2238人,每万人拥有医务人员23.23人,如果包括360个村级卫生室和社区卫生诊所,每万人拥有医务人员超过30人。“十一五”以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县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均实现了应保尽保;建立了大病救治制度和城乡居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解决生活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建立了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制度和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农村五保老人和生活临时困难人员有了生活保障。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提供了保障基础。

2.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全县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丰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487元,比2000年增长5.3倍,比1990年增长18.2倍,比1982年增长41.7倍;2010年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4090元,比2000年增长2.6倍,比1990年增长13.2倍,比1982年增长36.6倍;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58元,比2000年增长1.3倍,比1990年增长11.4倍,比1982年增长49.4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为人们的健康长寿奠定了物质基础。

3.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县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有效控制了人口规模的扩张。从普查资料看,少年儿童数量总比重不断下降。2010年0-14岁少年人口占全县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8.67%,比2000年下降8.18个百分点,比1982年下降16.05个百分点。2010年少儿负担系数为26.69,2000年为41.45,1982年为58.66,这些数据验证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成果。但是,人口总规模的减少主要是出生人口,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是稳步增长的,全县老年负担系数稳步提升,2010年老年负担系数为16.27%,比2000年的12.95%提升了3.32个百分点,比1990年的10.66%提升了5.61个百分点,比1982年的10.3%,提升了5.97个百分点。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效机制加速了老龄化社会的进程。

三、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将会加重社会养老的负担

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的16.43%,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的11.37%,远远超过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说明我县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预期寿命还会延长,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继续扩大。今后每年会有1万人左右进入老年人口的队伍(扣除自然死亡人口)。

2.社会公共资源的不足难以应对老年人生活需求

人的健康状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因此,医疗卫生资源是老年人消费社会资源的重要方面,据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患慢性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2011年,丰县共有卫生机构数242家,医疗机构病床数2173张,千人拥有床位数2.26张;卫生技术人员2238人,每万人拥有医务人员23.23人,千人拥有病床位数和万人拥有医务人员数均低于发达地区,看病难的问题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而加剧。

3.老龄化社会和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将面临考验

目前,我县14个镇建有24座敬老院,共有2400张床位,全县有80岁以上老人2.57万人,每千人拥有93.4张床位。大部分老人仍然只能通过家庭传统的养老方式度过晚年,由于儿女较少,大部分还要忙于生计,有的甚至外出务工,有些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必要的照顾,迫切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四、老龄化社会的应对措施

我县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县人口的16.44%,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今后的5年之内,全县每年还将有1万人左右进入老龄人口队伍。面对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如何做好老龄化社会的保障措施,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大力兴办养老机构,开展社会养老服务

丰县社会养老事业正处于起步发展的时期,养老基础设施与老人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要多渠道建立养老机构,由政府独家兴办敬老院转变为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设养老机构,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老人需要,尽可能实现养老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

2.大力发展老龄化产业,努力满足老年人需求

未来一段时期,老年人消费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开发生产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和提供老年服务,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是老龄化社会的要求。因此,各地经济管理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指导,积极培育老年消费与服务市场,将发展老龄产业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政府要对投资兴办老龄产业提供适当的政策优惠,鼓励社会和个人生产和销售老年用品,开办家政服务,兴办老人公寓和托老所等老年福利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老龄化社会的现状范文第4篇

>>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及对策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问题及建议 人口老龄化下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调查研究 社会工作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推进 浅析苏州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与发展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现阶段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析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策探讨 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探析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浅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居住郊区化背景下城市老龄人口居家养老模式与环境需求问题 西部城市社区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庄琦.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出路[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4):13-15.

[3]刘玉芝.关于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政,2009(5):36-37.

老龄化社会的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中图分类号:F 840.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135-02

引言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任何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按照国际通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到该地区7%或者60岁人口占到10%以上就标志着一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我国最新一期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占我国社会总人口比例的13.26%,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程度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老年人口数量巨大,我国社会已经呈现出“未富先老”的尴尬局面。这一切都给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压力,因此,建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且与我国经济发展水相适应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将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出发,找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可行性的操作意见,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一、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作用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社会的责任。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不仅仅会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对我国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也有重大意义。

1.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是全社会的责任

老年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国家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既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当前社会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期,国家正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老年人使我们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完善我们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才可以保障老年人的各种权益,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

2.建立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有利于扩大内需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后危机”时代,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对外出口贸易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的发展完全依靠国内的投资建设以及居民消费的扩大。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一方面,增加了国家财政投资,刺激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人们的安全感,降低资金的储蓄,增加当前的消费,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3.有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推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也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员工的养老保险问题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关系到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才可以让我国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保证改革后员工的养老问题,才能减轻改革的阻力,保证改革后员工福利的保证以及社会的安定。

4.减轻企业发展负担,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企业的发展也同社会的发展一样,在经历过一定的发展时期以后,也面临着员工的老龄化问题。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可以为企业减少员工养老支出,给企业积累发展基金,保证新成立企业与一些老企业的公平竞争性,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已经完全进入了老龄化的阶段,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势在必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存在老龄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以及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的特点,给我过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参保人数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过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人人口基数大,社会老龄化的速度快,全社会面临着很大的养老保险压力,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养老保险体系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难题。相关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程,将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由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员工扩展到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重大进步。2010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57亿人,农村居民参保人数达到1亿人。

2.养老保险缴费率设置不合理

国际平均的养老保险缴费率为10%,而我国的养老保险缴费率则高达23%,比国家警戒线还高出3个百分点,养老保险缴费率设置严重不合理。过高的养老保险缴费率严重地加大了企业的发展负担,给企业带来财务危机。企业每年需要将大笔的资金用于员工的养老保险,减少了企业用于发展和投资的资金,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恶性循环。此外,还造成一些企业通过隐瞒收入的方式逃避高额的养老保险费用的缴纳。虽然相关部门加大了征缴力度,但这些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企业欠缴现象依然严重,为了保证退休员工的养老保险,相关部门不得不动用在职员工的个人账户资金,加大财政投入。

3.退休年龄过于刚性

我国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过于刚性,男性要求60岁退休,女性要求50岁退休,女干部可以延续到55周岁。这一规定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当前我国因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典型的未富先老局面。但老龄人口不一定就意味着社会养老保险的压力,老龄人口可以利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发展做贡献,而我国刚性的退休制度却进一步加重了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负担。

三、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议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事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是国家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加参保人数,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

以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范围。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先保后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逐步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工资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进一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全社会的老年人提供稳定、安乐的老年生活保障。

2.调整养老保险缴费率,增加征缴力度

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缴费率设置很不合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部分企业为了减轻财务负担,通过各种手段逃避养老保险的缴纳。这就给我国的养老保险管理带来了混乱,既不利于员工的养老保险,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给国家的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设置合理的养老保险缴费率,让企业能够主动承担员工的养老保险义务;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还需要增加对养老保险的征缴力度,改善对养老保险的管理,保证所有的企业都按照相关规定为员工定期足额缴纳养老保险。